论唐朝诗酒文化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68331519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唐朝诗酒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论唐朝诗酒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论唐朝诗酒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论唐朝诗酒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唐朝诗酒文化(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绪论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它给后世留下的印象至 深,除了国力强大、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天下太平外,更突出的亮 点就是辉煌灿烂的文化。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朝代,唐朝关 于酒的政策也极为宽松。唐代文化的发展与唐代酒政的开放使得笔者 有兴趣了解究竟是唐朝的文化催生了唐朝的酒,还是唐朝的酒滋润了 唐朝的文化。一、酒文化的含义“文化”是指人类主体有意识地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 客体,逐步实现生存需要和自身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及成果, 是人类化或思维化的意识表现。酒文化是酒物质的意识体现,是“人 类发现酒、认识酒、制造酒、利用酒的过程以及酒物质与其他社会物 质文化之间相互影响

2、、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容、作用形式和运动 结果”。酒文化主要由酿酒文化、饮酒文化、酒引文化三个系统部分 组成,酒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酒、酒经济和其他社 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酒文化”起西周,孕秦汉,至唐朝时期,成浩瀚之势。二、唐代酒的发展(一)唐代宽松的酒政政策有利于酒业生产和发展的政策,当之无愧可以列入酒文化的行列。 在唐代统一、开放的背景下,统治者较为宽松的不禁酒的酒政策对酒 业发展的推动是显而易见的。由于酿酒的原料是粮食谷物,加上历史 上饮酒误国的教训,早在夏朝就开始有禁酒。直到隋朝,开始无禁酒, 唐初延续这一政策,无禁酒,加上政治稳定,经济发展,酿酒业及相 关行业都

3、得到较大发展,大小酒肆,酒店遍布城乡。即使乾元元年(750 年)以后,灾荒,缺粮的问题,几次局部地区禁酒,“建中三年,复 禁酷”,不许民间私人酒店卖酒,但却“置肆酿酒,制收值三千”,“以 佐军费”。所以在唐代,无论是否禁酒,人们都可以在一般城乡找到 酒店。酒业的发展无疑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从一个朝代的酒政政策可 以看出一个朝代社会生活的发展状况。历朝历代禁酒的主要目的不过 就是减少粮食的消耗,备战备荒。唐初延续了隋朝的不禁酒政策,这 说明唐初也延续了隋朝的富庶。(二)唐代的酿酒技术在唐代时期,饮酒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人们的生活离 不开酒。这一时期,酿酒技术纯熟,酒类名目繁多。唐代是中国酒

4、文化的高度发达时期,酿酒技术比前代更加先进, 酿造业“官私兼营”,酒政松弛,官府设置“良酿署”,是国家的酒 类生产部门,既有生产酒的酒匠,也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葡萄酒的酿制:唐太宗破高昌引进了马乳葡萄及其酒法。册府元龟 载:“及破高昌,取马乳蒲桃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帝自损益, 造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缇盎,既颁赐群臣,京师始识其 味。”唐朝时,葡萄酒在内地有较大的影响力,在唐代的许多诗句中, 葡萄酒的芳名屡屡出现。如脍炙人口的名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 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还有赞美葡萄酒的诗句:“我本是 晋人,种次如种玉,酿之成美酒,尽日饮不足”等等。酒曲:我国酒曲制作历

5、史悠久,曲种繁多,种质也不断提高。如 从散曲到饼曲,从笨曲、神曲、白醪曲、草曲到唐代出现的红曲,其 糖化力和酒化力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尤其是红曲,耐酸,耐较浓的酒 精,耐缺氧,具有很强的糖化力和酒精发酵力。因此,添加不同种类 和数量的曲,所酿造的葡萄酒风格不尽相同。从唐本草“葡萄作 酒法”可知,唐代酿制葡萄酒还采取加热灭菌后再添加曲发酵成酒的 作法。葡萄醪(汁)蒸煮杀菌后也杀死了酵母菌,不加曲就无从发酵成 酒。唐代继承曲蘖而来的传统葡萄酿酒术得到了发展,出现了种类繁 多的加曲葡萄酒,特别是红曲葡萄酒。煮酒灭菌技术:唐朝开始“烫酒”。“烧酒”一词,最初出现于唐 人的诗句中。唐朝房千里所著的投荒杂录

6、和刘恂的岭表录异记 提到烧酒,而且讲述其制法。通过煮酒可以起到灭菌的作用。药酒:在唐朝,药酒补酒的酿造较为盛行。这一时期的一些医药 巨著如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圣济总录都收录了大量的 药酒补酒的配方和制法。如备急千金要方卷七设“酒醴”专节, 设“风虚杂补酒,煎”专节。在唐宋时期药酒配方中,用药味数较多的复方药酒所占比重明显提高,这是当时的显著特点。复方的增多表 明药酒制备整体水平的提高。(三)酒与文化1、酒肆唐朝时期酒类商品的流通更为广泛。其标志是,酒业商人的同行 组织“酒行”。早在周礼中就划分市场地盘成行列的记载, 同类货物陈列在同一行列内称“肆”。到了唐朝,“肆”成为商店的 专称。同类商

7、店则成组成行,酒行也包括于其内。唐代卖酒业,除私 营外,还有官营。朝廷还设置了分工齐全的酿酒管理机关“良酿署”, 极大推动酒业的良性发展。2、酒器一个时期的酒具能够反映一个时代酒的发展状况以及饮酒的风气。 酒具是中国人类出现礼仪的明显标志。双手举起酒杯是祖先们开始创 造礼仪,这种简单的礼仪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而逐渐发展,最终 使中国以“礼仪之邦”享誉世界。唐代时期瓷器进一步发展,白瓷的出现成为我国瓷器史上的新纪 元。从种类上说,酒具与南北朝没有什么大变化,但由于唐代出现桌 椅,饮食器具变为放在桌子上使用,所以形制也发生了变换。壶类多 加上了嘴,耳被淘汰变为把手,终于出现了叫“注子”的酒壶,因

8、使 用方便,就取代了樽和杓。酒杯的形状呈圆形,取代了椭圆形的耳杯。 这个时期酒的浓度也已有较大提高,因而出现了一些小型酒具,如碗、 盏、盅、杯等,瓷器之外,金银、玉制酒具比起以前,也不再罕见。唐人饮酒所用的酒具也大有讲究。皇权贵族之家所用的酒具质地 精良,制作工艺美观,所用的材料而言,有玛瑙、琥珀、玳瑁、琉璃、 象牙、玉器以及金、银等。杜甫诗曰:“春酒杯浓琥珀香,冰浆碗碧 玛瑙浆”,李白是:“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王翰诗云: “葡萄美酒夜光杯”,这都是形容酒和酒具的名贵。当然唐诗中提到 的酒具还有很多,例如:有李商隐的“半展龙须席,轻斟玛瑙杯 ” 的玛瑙杯,岑参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9、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 酒归叵罗”中的金叵罗,“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珍珠红”写的 就是“珍珠红”的佳酿盛在透明的玻璃杯里,呈现出琥珀色。在酒宴 上还有一种用以行酒令的酒具“酒胡子”。,刻木为胡人形,置之盘中, 左右侧如舞,久之乃倒,视其传筹所至或倒时所指向者饮酒,故又称 劝酒胡。美酒的醇香和酒具的华贵也成为唐诗中很闪眼的部分。从酒器上看,唐人崇尚的是“美酒盛以贵器”。这些都反映了唐 代酿酒技术的高度发达,以及与之相伴的唐代酒风的唯美主义倾向和 乐观昂奋亢进的时代精神,以及普遍饮酒的风尚。3、筵饮酒在筵席上必不可少,唐代有所谓的“烧尾宴”,这种宴会有两种。 其一就是朝官荣升,宴请皇帝以谢上恩

10、。有些官员也用此宴敬献皇帝。 另一种是,士人初登第或升了官,朋友或同僚来祝贺,主人特设此宴 招待。这种“烧尾宴”的目的是同级之间联系感情以形成派别。4、酒令说到唐朝酒文化,那么酒令是不可忽视的。在我国酒文化中,酒 令最富特色,是酒与诗词歌赋相结合的精神文化产品。酒令是筵宴上 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有着悠久的历 史。饮酒行令在士大夫中特别风行,他们还常常赋诗撰文予以赞颂。 白居易诗曰:“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饮酒行令,不光 要以酒助兴,有下酒物,而且往往伴之以赋诗填词、猜迷行拳之举, 它需要行酒令者敏捷机智,有文彩和才华。 因此,饮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传统的表

11、现,又是他们饮酒艺术与聪明 才智的结晶。5、酒与艺术唐朝是个文化繁荣的全盛时期,是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且这些 文人骚客大多豪饮,留下许多名垂千古的佳作。两千余年美酒刺激了多少书法艺术家的灵感,笔走龙蛇,线旋条舞, 精彩纷呈。唐代草圣张旭就是其中典型代表。张旭以酒为嗜好,作书 每每大醉,高呼狂叫,甚或以发濡墨,人称“张颠”。他以王书为基 底,又得法于张芝,发展了传统的草书,与怀素一起,开创了草书的 全新境界。当时人们对初诸家每有微词,而独对张旭无异议。唐文宗 把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术和张旭的草书称为“三绝”。杜甫在诗中 写到:“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笔如云烟。”另一位草书圣手怀素

12、是释家中人,他与张旭一样嗜酒如命,竟一 日九醉不醒。他自称“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其酒中作书, 每出佳品。他和张旭有“颠张狂素”之称。不光书法,唐朝的画家在历史上也享有盛名。说到唐朝画家我们 不得不提拥有“画圣”头衔的吴道子和“三绝”美称的郑虔。吴道子 名道玄,画道释人物有:吴带当风“之妙,被称为“吴家样”。唐明 皇命他画嘉陵江三百里山水的风景,他能一日而就。历代名画记 中说他“每欲挥毫,必须畅饮”,画嘉陵江的疾速,表明了他思想活 跃的程度,这也是酒刺激的结果。吴道子在学画之前曽拜师于草圣张 旭习书法,其豪饮之习大概与其师有莫大关系。郑虔诗书画无一不能, 曾向玄宗进献诗篇及书画,玄宗御笔亲

13、题“郑虔三绝”。(四)诗酒文化诗酒风流还看唐朝1、诗酒文化的内涵中国酒文化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与诗歌的紧密结合。唐代 是我国酒文化与诗歌创作登峰造极的时代,“酒催诗兴”便是唐朝文 化最凝炼、最高度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诗歌艺术最辉煌的时代, 毫无疑问,二者的结合将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意境,即“诗酒文化”。 酒与诗结缘并不是偶然的,它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劳动和生活。在大约 集成于公元前 6 世纪中叶、反映前后约500 年诗歌创作的、我国第一 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许多篇章是咏酒或借酒抒情的。发展至唐 朝,诗酒文化有了一个跨时代的飞跃。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 作,至今留下两千多位诗人的五万余首诗

14、歌,大多数诗人与酒产生了 不解之缘,唐代诗酒文化达到了千古难及的高峰,对后世影响极为深 远。唐代的酒文化精神在唐诗中自然有充分的体现。因此,品读唐朝 诗歌不能离开酒,了解唐诗中酒文化的内涵,对于了解唐诗将有很多 启示。所谓诗酒文化,王玉成先生认为“诗酒文化就是运用诗的形式直 接和间接反映酒文化的一种文学艺术 , 它是诗的雅韵和中国传统酒 文化的有机结合, 是诗文化内容的拓展和酒文化深度的提升,能够最 大程度表达诗人真性情和增强诗文感染力。”2、唐代的诗酒文化高峰我们先从杜甫的一首诗来感受一下诗酒文化,饮中八仙歌中写 到:“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中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 车口流涎,恨不移

15、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 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 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 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这 首诗里面写了八个人物,他们分别是贺知章、李琎、李适之、崔宗之、 苏晋、李白、张旭、焦遂八人,杜甫用追述的形式来写,因为贺知章 年龄最长,排在第一位,贺知章在长安第一次见到比自己小 41 岁的 李白,惊呼李白为“谪仙人”,解其所佩金龟换酒痛饮。首两句写贺 知章醉后骑马,摇摇晃晃,像乘船一样。醉眼昏花,跌落

16、井中犹不自 知,索性醉眠井底。这是夸张地形容其醉态。汝阳王李琎是唐玄宗的 侄子,经常喝的烂醉后再上朝,天子亦不加怪罪。左相李适之被李林 甫排挤罢相,豪饮如常,古语云:“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衔杯乐圣四个字道出了他豁达的心态。崔宗之,吏部尚书崔日用之子, 袭父封为齐国公,官至侍御史,也是李白的朋友,举觞白眼描写出这 位美少年有魏晋遗风。苏晋,开元间进士,曾为户部和吏部侍郎,信 佛,长期斋戒,却嗜酒,故曰“逃禅”。张旭,书法家,被后世称为 “草圣”。焦遂,生平不详,只知道是当时较有名气的文人。诗中写 的最大胆的,最癫狂的还是“酒圣”兼“诗圣”的李白,范传正李 白新墓碑载:玄宗泛舟白莲地,

17、召李白来写文章,而这时李白已在 翰林院喝醉了,玄宗就命高力士扶他上船来见。杜甫这一首诗,写出了长安城善于饮酒的八个人,从王公宰相一 直说到布衣。写八个人醉态各有特点,纯用漫画素描的手法,写他们 的平生醉趣,充分表现了他们嗜酒如命、放浪不羁的性格,生动地再 现了盛唐时代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诗酒文化到了李白的手中,是最巅峰状态,在他咏酒诗中诸如“人生 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 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且乐生前一杯酒, 何须身后千载名”“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花间一壶 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等,都是千

18、古传诵的 佳句。李白是一个恃才傲物、洒脱不羁的人,“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 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喝醉了以后,他更显露出“平视王 侯,笑傲群伦”的气概,最著名的便是喝醉后让高力士为他脱靴、让 杨贵妃为他研墨。李白以“酒以酣兴”,其“觞咏”之作终于成为唐 代“酒中诗国”里最璀璨夺目的花朵。或许李白和杜甫太过耀眼,那么我们再看看其他诗人和酒文化的 渊源:白居易六年冬暮赠崔常侍晦叔、问刘十九;白居易戏 招诸客;王翰的凉州词脍炙人口;杜牧的泊秦淮写出了灯 红酒绿的秦淮河畔,诗人对于王朝更替的感慨。王维的送元二使安 西写出了借酒送别的场景。罗隐的自谴;李商隐的龙池; 高适的夜别韦司士;还有韩愈的留

19、卢秦卿诸如此类等等,都 在诗文中体现出酒,让后人感受到了唐朝的诗酒文化。唐人饮酒,终 于蔚为唐诗的洋洋大观。诗酒文化不是唐朝独有,但是唐朝的诗酒文化却是绝无仅有的。3、诗酒文化在唐代发展的原因(1)政策隋朝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国家的统一,隋文帝以超凡的精力,励 精图治,治理着一个富庶的国度。其中的很多政策,都是史无前例的, 比如说关于取消酒税的政策。开皇三年,即公元583 年,隋文帝下令 免除酒税。唐朝沿袭了隋朝的酒税政策。看似不起眼的一个政策,却 关系着诸多方面。关于国家的税收,酒税是一个大项,汉武帝天汉三 年,决定国家对酒实行“寓税于价”的专卖。这样酒的利润多半归了 国家,落入私人腰包的大约

20、只有三成。北周时期,“官置酒坊收利”, 因为酒税太高,遭到了百姓的强烈反对,统一之初的隋免除酒税,可 以说是为了避免激化矛盾,可是我们却看到了有趣的一面,那就是酒 税免除了,国家没有这方面的收益,但是隋唐王朝却是富庶的出了名, 让其他朝代感到逊色。而且,更重要的是,免除酒税之后,鼓励了民 间酿酒业的发展,以及酒在百姓中的普及。加上唐朝无禁酒,酿酒技 术高超,酒的种类繁多,政治宽松,唐代人人饮酒。这样,便为催生 “诗酒文化”奠定了基础。(2)科举制的完备及门阀士族的衰落魏时文帝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造成权贵子弟无 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而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无用武之地的局 面。为该

21、这种弊端,隋文帝采取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材,到隋炀帝 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 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在推翻隋朝统治后,唐王朝承袭了隋朝 传承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 完备起来。它是一种推荐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士人不必全评家世、 出身,只要勤奋学习,知书能文,就可以报考求仕。科举的目的本来 就是为朝廷选拔人才,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 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为朝廷发掘、培 养了大量人材。同时,科举考试重诗赋、文章和讲究书法之美,形成 了诗歌和书法艺术的高度发展,对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

22、书风气,亦 起到了相当的推动作用,由于科举入士成为风尚,中国的文风普遍得 到了提高,国民素质整体得到提升,为诗酒文化的盛行创造了契机。科举制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加速了士族的衰落与庶族的兴起,在唐 朝门阀遗风依旧残留,门荫制依然存在。但隋文帝设科举制度,对于 南北朝遗留下来的门阀士族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隋末的战争涌出陇西 新贵,又一次打击了门阀士族,而武则天的政策则是连同门阀士族和 陇西新贵一并打击。门阀士族垄断文化的现象也被无情地击碎了。随 着科举制的完备,科举成为获取功名的主要途径,士族也顺应时代潮 流,积极参与科举考试,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士族的理念,从依赖血统 与身份,逐渐到依靠自身努力,在政治意

23、识和价值追求上是很大的进 步。同时,庶族的兴起,这让庶族意识到改变命运的机遇。把做官和 读书联系起来,诗歌成为扬名求禄的有力工具,虽然大多数人的目的 在于加官进爵,不在求得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但客观上还是推动国 民的文化水平的提高。所以,唐朝诗如雨后春笋,蓬勃生长;亦如绚 丽春花,迸绽盛开。(3)诗人本身唐朝是封建社会的盛世,各种封建道德文化得到继承并加以强化, 几千年来儒家思想在诗人道德观里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在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观念引导下,以及盛唐相对宽松的环境,大多数诗人都积 极走入仕途,但不久后诗人们发现官场黑暗不堪,与本身高洁性格格 格不入,常常拼死进谏,触怒统治者,造成了怀才不遇

24、。入仕的诗人 因为厌恶官场黑暗,虽未隐退但少理政务, 他们的忧愁无法排解,只能在酒醉后求得一种暂时的解脱,达到一种忘却此身,无欲无争的境 界。(4)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可以说唐王朝的诗酒文化出现的根本原因,除隋文帝免除酒税、 隋唐两代打击门阀士族打破文化的垄断、科举考试寒门的兴起之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民族大融合。民族文化的相互碰撞,文人们 视野更加的开阔,这对于诗歌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让诗歌文 化更加的繁盛。4、诗酒文化的衰落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此后,连年战争,国家处于战 乱之中,军费开支庞大,政府财政拮据,民不聊生,经济受到极大的 摧残。唐代宗登基初始,即于公元 763

25、 年,政府被迫重新开征酒税。 从此,结束了隋唐一百八十年酒无税的局面。唐朝的“诗酒文化”开 始衰落。公元 763 年,中国文学史把这一年确定为盛唐文学结束的时 间,这仅仅是巧合吗?盛唐文学中的诗文几乎有一半是在酒兴中写出 来的。现存的50000多首唐诗中,直接咏及酒的诗就逾6000 首,其 他还有更多的诗歌,间接与酒有关。可以说,唐诗中有50%以上,是 酒酝酿出来的。公元763 年,唐朝政府开征酒税,一个开明盛世就这 样在酒的榷酤声中结束了。毋庸置疑的是,一个绝无仅有的“诗酒文 化”时代亦从此销声匿迹。结论两千余载的沧海桑田,唐代“诗仙”“酒圣”们的杰作仍令人砰 然心动,作为后世的我们已无需探究究竟是无与伦比的唐诗蒸发了让 饮者勾魂摄魄的“琼浆”“玉液”,还是沁人心脾的美酒勾勒出了超 群绝伦的唐诗。因为水乳交融的唐代诗酒文化是如此的淋漓酣畅,这 般的相得益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