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节日春节法定化的

上传人:d****2 文档编号:168330011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4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传统节日春节法定化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传统节日春节法定化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传统节日春节法定化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论传统节日春节法定化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传统节日春节法定化的(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论传统节日春节法定化的意论传统节日春节法定化的意义摘要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在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 价值观的基础上,应敢于与世界各种文化交流,从而让中国在文化复兴上,实现一 种更高层次上的扬弃。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更要走出去,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持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春节蕴涵的辞旧迎新、 合家团圆的意义,成为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也使它成为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 一个文化符号。关键词传统节日 文化传承 中华民族1春节的背景、过程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 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

2、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中 国历代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 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1912年I在E小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八心火时,宣布废除旧历改 用阳历(即公历),用民国纪年。并决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民国元年1月1 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称元旦。但民间仍按传统沿用旧历即夏历,仍在当年2 月18日(壬子年正月初一)过传统新年,其他传统节日也照旧。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2传统节日简介春节是

3、指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 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 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汉武帝时期之前,各朝各代 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历(农历)正月为岁首,年节的 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计年,遂称公 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 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

4、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 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 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 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 “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 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 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 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 的福佑。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

5、,吃罢“团年 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 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 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 以庆新年。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 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 的喜庆气氛。此时,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 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因此,集祈 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

6、,除 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 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 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 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 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 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

7、历久 弥新、不断发展壮大。3结合自己过节经历,谈谈当地习俗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 多样。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我们当地的习谷如下:腊月二十三叫“小年”,当地的习俗,这一天要送灶王爷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 禀报这家人一年的是非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的禀报,决定这家人在新的一年中 应得的吉凶祸福,交给灶王爷掌管。送别灶王的仪式叫“辞灶”,除夕夜,还要把 “灶神”再接回来。因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 有“接灶”“接神”的仪式。3.2扫尘春节前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扫尘

8、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 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3.3洗浴腊月二十七、二十八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 接来年的新春,腊月二十七洗浴为“洗福禄”。3.4贴春联、贴年画每逢春节,我们家乡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 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 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 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 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

9、、“福气已到”。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 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 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 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3.5放爆竹在除夕夜家家户户都放爆竹,以哗哗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 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年三十上午,全村一片剁馅子的声音。晚饭后上灯时分,各家各户都开始包饺子。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的揉面、撮面,有的擀皮子。有的饺子里要包上豆腐,有的 包上钱,到时候谁吃着豆腐就说谁有福,谁吃到了制钱就说谁发财.3.7看春晚从198

10、3年央视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应该说是一个偶然事件。但是这台晚会已经成 为了中国人的“新民俗,新文化”,每年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3.8守岁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 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3.9穿新衣正月初一,人们都要穿新衣,也含有送旧迎新的意思。因为民间以红色象征吉祥, 儿童穿着大红色衣服,年轻妇女当然满身红艳,连老妇也系着大红裙。如今,人们 在穿着上已起了很大变化,颜色已不局限于红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款式也变得 多种多样。3.10拜年拜年是过年的一项重要活动。按我们家乡的习俗,拜年从家里开始。大年初一五 更天早起,一家老小穿好

11、新衣服、梳洗完毕后第一件事就是晚辈给长辈拜年,祝福 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先给老爷爷、老奶奶或爷爷奶奶拜年,再给父母拜年, 拜年都要磕头。长辈们事先准备好了压岁钱,等年幼的儿孙拜年后就一人一份儿分 给他们。一家人其乐融融,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4传统节日春节法定化的意义人们都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华儿女,而有中华儿女的地方,就有春节。放眼 中华大地,举目五洲四海,每逢春节,礼花绽放,龙舞翻飞,欢声笑语荡漾,春节 热闹了中国,春节也正走向世界。春节不仅是中国人的春节,也是世界的春节。春 节首先是个亲人的节日、家庭的节日,是中国人最看重家庭和亲情。中国有句老话: “大年三十吃饺子,没有

12、外人”,意思是说一年忙到头的人们,四处漂流的人们,过春节时一般都要回家,父子两代,祖孙三代,甚至四世同堂,敬杯酒,鞠个躬, 父慈子孝,母良妻贤,人们在鞭炮声中,在锣鼓声中,在欢笑声中,享受着人间温 暖。这种温暖同金钱无关,同权力无关,同势利无关,是骨肉情,阖家欢。同时, 春节还是加深人与人之间感情、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节日,是团结的节日。不但 在亲人之间,即使在互不相识“外人”之间,包括在有些隔阂、有些矛盾的人们之 间,春节见面时也会客气一点,会有笑容和宽容。有点理解和关心,一句“恭喜发 财”,一句“新春愉快”,谁听了谁高兴。总之,春节是使人和睦相处、欢乐愉快 的盛大节日。春节的魅力是中国的魅力、东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中国 的春节,是对世界文明的一种贡献,是送给全人类的一份厚礼。参考文献:1 张亮采中国风俗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882 李魏.传统节日法定化的文化阐释J沈阳:沈阳大学学报,2009(2)3 王新婷.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4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总第333期,20115 岁启荣,阳仁垃.中国传统节日国1.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