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能量代谢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168285162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运动的能量代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运动的能量代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运动的能量代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运动的能量代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的能量代谢(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第一节:生物能量学概要1. 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2. 生物体不能直接利用光能,生物体需要其细胞通过叶绿体和线粒体装置,将太阳能转换成 自身课被利用的化学能。3. 所有细胞均具备能量转换的能力。4. ATP由含氮碱基与戊糖构成的腺苷再与3个磷酸基团结合形成。5. 人体食物中糖类的消化产物多以单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6.1g糖在体内完全烧化可释放约4kcal的热量,机体所需能量的50%70%来自糖,因此提供 能量是糖类最主要的生理功能。7. 脂肪和类脂总称为脂类。8. 能量摄入=能量释放(食物)+能量释放(做工)能量储存(脂肪)第二节:运动状态下的能量代谢1. 记性运

2、动刚开始的能量主要来源于ATP、CP的分解。2. 2.ATP在ATP酶催化下迅速水解位ADP和Pi,同时释放能量。第二章肌肉活动1. 肌肉的武力特性是指它的伸展性、弹性和粘滞性。2. 肌肉的生理特性是指肌肉的兴奋性和收缩性。3. 不同组织细胞兴奋性是不一样的,其中神经、肌肉和腺细胞称之为可兴奋细胞。4. 任何刺激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即一定的刺激强度、维持一定的作用时间和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细胞新分的最小刺激强度,成为阈强度或阈值。5. 强度小鱼阈值的刺激位阈下刺激。6. 阈值或阈强度是评定神经肌肉兴奋性的最简易指标。7. 理论上:意味着刺激的强度某一强度时,无论刺激

3、的作用时间怎样延长,都不能引起组 织兴奋,这个最低的或者最基本的阈强度,称为基强度。8. 时值是指以2倍基强度刺激组织,刚能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短作用时间。9. 兴奋是产生可传播动作电位的过程。10. 静息时细胞处于某种极化状态,表现为膜的两侧存在着一个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差 称为静息电位。11. 动作电位的图形类似迅速起落波峰,又称峰电位,其上升支为除极相,下降支为复极相。12. 膜内的电位负值减小称去极化。13. 膜内电位负值增大,称超极化。14. 膜除极后,又恢复到安静时的极化状态,则称复极化。15. 电位传导机制虽然以无髓纤维为例。16. 髓踃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方式是跳跃的。17.

4、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习惯上称为神经冲动。18. 特征:.生理完整性;.双向传导;.不衰减和相对不疲劳性;.绝缘性19. 肌肉是由成束排列的肌细胞组成,肌细胞外形呈长圆柱形状,又称肌纤维,是肌肉结构 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0. 骨骼肌被称为横纹肌。21. 两相邻Z线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小节。22. 肌管系统指包括在每一条肌原纤维周围的膜性囊管状结构,它们实际是由功能不同的两 组独立的管道系统所组成。23. 肌管系统走向和肌原纤维相垂直,又称 T 管。24. 其作用是将肌细胞兴奋时出现在细胞膜上的电位变化传入细胞内。25. 纵管系统走向和肌原纤维平行,又称 L 管。26. 三联管是把肌细胞

5、膜的电变化和肌细胞的收缩过程耦联起来的关键部位。27. 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活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实现的,其过程至少包括兴奋在神经 -肌肉接点的传递、肌肉兴奋-收缩耦联和肌细胞的收缩与舒张三个环节。28. 肌肉的收缩是由运动神经以冲动的形式传来刺激引起的。29. 兴奋由运动神经传递到肌肉的装置。30. 神经-肌肉接点类似于突触,其结构包括接点前膜、接点后膜和接点间隙三部分。31. 胆碱酯酶,它可以水解乙酰胆碱使其失活。32. 兴奋在神经一肌肉接点的传递有如下的特点:化学传递;兴奋传递节律是1对1的, 即每一次神经纤维兴奋都可引起一次肌肉细胞兴奋;单向传递;时间延搁;高敏 感性。33. 肌细胞

6、兴奋过程是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而肌细胞的收缩过程是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 基础,他们有着不同的生理机制,肌肉收缩时必定存在某种中介过程把它们联系起来, 这一中介过程称为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34. 肌肉收缩实际上是构成粗肌丝的肌球蛋白和细肌丝的肌动蛋白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细肌 丝中的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则起着控制作用。35. 肌肉收缩的形式分为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三类。36. 缩短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 向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37. 收缩又有非等动收缩和等动收缩之分。38. 用非等动收缩发展力量只有关节力量最弱点得到最大锻炼。39. 当肌肉

7、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被拉长,这种收缩形式被称为拉 长收缩。40. 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这种收缩形式称为等 长收缩。41. 运动中对运动环节固定、支持和保持身体某种姿势起重要作用。42. 研究表明,肌肉张力和收缩速度可能分别被两种独立的机制所控制。43. 肌肉收缩产生张力的大小取决于活化的横桥数目,而收缩速度则取决于横桥上能量释放 的速率。44. 通常把力和速度的乘积称为爆发力。45. 人肌肉中慢肌的百分组成为44%58%,而快肌中以快A占绝大部分,其次是快B,快C 则较少见。46. 纤维的组成还受肌肉的功能特征、认的性别、年龄以及遗传

8、等因素影响。47. 优秀的运动成绩最终是由运动员生理、生化、心理、技战术和生物力学等众多因素综合 的结果。48. 快肌可以被低频冲动刺激改造成慢肌,而慢肌则不受高频冲动刺激影响。49. 采用引导电极将肌肉兴奋时的电变化经过引导、放大和记录所得到的电压变化图形称为 肌电图。50. 肌电图的检测主要利用肌电图仪。51. 常规的记录电极是通过针电极或表面电极进行的。52. 其优点是干扰小、定位性好、易识别,缺点是引导区域太局限,针入时有疼痛感,不适 合做运动时肌点图。53. 表面肌电图是从肌肉表面通过电极引导、记录下来的神经肌肉系统活动时的生物电信号54. 如果让受试者做轻度的肌肉收缩,可记录到一些

9、简单的棘波,它们是一个运动单位的部 分肌纤维电活动的总和,称为运动单位电位。55. 肌肉单相波电位占 15%,双相及三相波电位占 80%,多相波电位较少,约占 5%。56. 肌电图的应用:、分析技术动作,评价肌肉力量及肌肉活动的协调性;、测定肌肉 疲劳;、预测肌纤维类型。第三章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1. 神经系统是集体的主导系统。2. 神经系统通常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内的脑和位 于记住椎管内的脊髓。周围神经系统是联络于中枢神经与周围器官之间的神经系统。 第一节神经系统基本组件的一般功能1. 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组成,内含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两大类细胞。2. 神

10、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3. 神经元分为胞体以及由胞体延伸出来的树突和轴突组成。4. 胞体是神经元的主体部分,是细胞代谢和信息整合的中心,其形状和大小差异很大,有 圆形、星形、梭形和锥形等。5. 胞体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6. 细胞膜具有调节神经元与周围环境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作用;细胞质中含有许多亚微结构 如尼氏体、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中心体和内涵物等;正常情况下位于细胞质的中央, 只有个别神经元位于细胞质的某一侧,它是遗传信息储存、复制和表达的主要场所,又 是将DNA转录成RNA的部位。7. 若干功能相近的细胞体往往集合成群或连成一片,在中枢构成为核或

11、灰质。8. 树突棘具有可塑性。9. 轴突的起始段即由轴丘到开始背髓鞘包绕的部分叫做初节,是产生动作电位的重要地点10. 终扣和膨体都是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11. 神经元根据其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12. 神经元的轴突和包被它的结构总成位神经纤维。13. 神经纤维主要构成白质,在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纤维构成神经干。14.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具有以下特征:、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相对不 疲劳性。15. 神经对所支配的组织除发挥调节作用外,神经末梢还经常释放一些营养性因子,可持续 调节所支配组织的代谢活动,影响其活动、生化和生理功能,神经的这种作用称为营养 性作

12、用。16. 神经元技能声称营养性因子,维持所支配组织的正常代谢与功能,同时也接受神经营养 因子的支持。17. 神经冲动的传导:.局部电流方式传导;.跳跃式传导18. 生理学中将相互联结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的接触部称之为突出传 递,信息从前一个细胞传递给后一个细胞这一信息传递过程被称为突触传递。19. 在电突触处,两个神经元紧密接触的部位,两层膜间隔 24mm。20. 电突触无突出前膜和后膜之分,一般为双向性传递,其传递速度快。21. 电突触传递的生理意义在于:第一,由于它传递的速度快,可使很多神经元产生同步化 的活动;第二,它能耐受阻断化学传导的药物,对温度变化也不敏感。22.

13、 突触后神经元的反应总是取决于许多突触同时或在一段时间内先后施加影响的整合,这 一作用称为突触的整合作用。23. 突触整合有三种方式:第一,通过突触后电位的总和进行整合;第二,通过突触连接方 式的改变,编码第二级神经元的输出信息;第三,通过改变突触的“作用系数”进行整 合。24. 神经递质和受体是化学性突触传递最重要的物质基础。25. 神经递质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出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 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并使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26. 这类对递质信息传递起调节作用的物质称为神经调质27. 受体是指那些在细胞膜那些在细胞膜以及细胞浆与核中

14、对特定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 并预祝发生特异性结合,产生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28. 受体具有下列几个特征:饱和性;.特异性;可逆性29. 形态多样且胞体较小,突起多无极性,胞浆内没有尼氏小体,不与神经元形成突触。30. 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支持和营养作用;.分离和绝缘作用;.参与血脑屏障的形 成;.营造神经元活动的微环境;.辅助神经元迁移;.在脑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胶质细胞的免疫功能。第二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1. 在人和动物的体表或组织内部存在着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所形成的刺激结 构和装置,称为感受器。2. 感受器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简单的感受器就是感觉神经末梢。3.

15、 有些感觉器是在裸露的神经末梢周围包绕一些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被模样结构。4. 内感受器感受机体内部的环境变化,而外感受器则感受机体外界的环境变化。5.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功能;.适应现象。6. 眼内与产生视觉直接有关的结构是眼的折光系统和视网膜。7. 视网膜上含有对光高度敏感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8. 视网膜能将外界光刺激所包含的视觉信息进行编码、加工后转变成电信号,由视神经传 向视觉中枢做进一步分析,最后形成视觉。9. 视网膜的光感受器包含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是视觉系统中对光敏感、接收关的部位。10. 视杆细胞感受暗光刺激,视锥细胞感受亮光和颜色刺激。11. 这些色

16、素在光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光化学变化将光能转换为电能。12. 它们分别对蓝、绿、红三种颜色最敏感。13. 人体如果缺乏对某一波长光线敏感的视锥细胞。14. 视网膜最后以动作电位作为输出信号。15. 额区主要负责颜色、形状、纹理等特征的直觉和物体的识别,而空间和运动知觉则主要 依赖于枕叶的背侧和顶叶皮质。16. 听觉的外周感受器官是耳,它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的耳蜗组成。17. 感受听觉的细胞是听毛细胞,声音刺激的机械能通过毛细胞转换成电能,引起听神经兴奋。18. 听神经冲动是以全或无形式传布的。19. 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和重力不平衡时产生的感觉,称为位觉。20. 维持身体姿势和平衡的位觉感受装置是

17、内耳迷路中的前庭器。21. 重力及直线正负加速度运动的感受器是囊斑。22. 旋转加速度的感受器是半规管壶腹嵴。23. 在内耳迷路中两侧的水平半规管,主要感受绕垂直轴左右旋转的变速运动。24. 人体可以感受任何平面上不同的方向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并作出准确的反应。25. 当人体前庭感受器受到过度刺激时,反射性地引起骨骼肌紧张型的改、眼震颤以及自主 功能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下降、恶心呕吐、眩晕出冷汗等现象,这些改变统称为前 庭反应。26. 过度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则称为前庭功能稳定性。27. 肌梭和腱器官是存在于骨骼肌内的感受器,称之为本体感受器,有语刺激本体感受器而 产

18、生的感觉称为本体感觉。28. 梭内肌纤维的收缩几乎不产生肌肉总收缩力的变化,其生理效应是使肌梭的传入末梢变 性而受到刺激。29. 肌梭的主要功能是当它所在的那块肌肉被拉长时,可发放牵拉长度和速率变化的信号, 骨骼肌长度的改变与关节的角度变化密切相关,因此肌梭感受器是中暑神经系统了解肢 体或体段相关位置的结构。30. 腱器官主要是检测肌肉的张力变化,是一种张力感受器,它们对被动牵拉刺激并不敏感。31. 生理学中通常把人类和高等动物全身和局部的肌肉活动成为躯体运动。32. 依据运动时主管意识参与的程度可将躯体运动分为:反射性运动;.形式化运动; .意向性运动。33. 一块骨骼肌通常接受许多运动神经

19、元支配,这些神经元比较集中位于脑干内几个毫米或 脊髓相邻节段的前角,因此将支配一块肌肉的那一组运动神经元先对集中的区域成为运 动神经元池,它的主要功能是使其所支配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程度能精确地符合所需要 的运动参数。34. 中间神经元位于脊髓传入纤维和穿出纤维之间。35. 中间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介导传入与传出信号,并将传入信息整合成为新的、不同模式 的输出,使其赋有新的功能意义。36. 它们作用于运动神经元或是停止这种作用。37. 有它复杂的活动内容。人们就把那些潜伏期短,活动形式固定,只需要外周传入和脊髓 参与的反射活动称之为脊髓反射。38. 在脊髓完整的情况下,一块骨骼肌如收到外力牵拉使其

20、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收钱车 的统一肌肉收缩,这种反射被称为牵张反射。39. 当皮肤或肌肉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引起受刺激一侧的肢体快速的回撤,这一反射称为屈 肌反射。40. 在脊髓内可能存在有控制走动的中枢,它以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序触发四肢规律性的步态 活动,产生节律性运动活动的神经环路被称为中枢模式发生器。41. 当人因外伤、车祸等原因脊髓被横断或动物实验时将脊髓横断后,断面一下的一切反射 立即丧失,在一定时间内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42. 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43. 脑干网状结构存在着抑制区和易化区对肌紧张进行着调控。44. 抑制区范围较小,仅位于延髓网状结构的腹内侧部。45. 易化区分布的范围广泛,贯穿于整个脑干中央区域,包括延髓网状结构的背外侧部分、 脑桥被盖、中脑的中央灰质及被盖。如电刺激以上部位引起肌紧张加强,如破坏此区则 肌张力显著降低,这表明该区域活动增强时,起着易化肌紧张多的作用。4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