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传统文化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68272126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8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话传统文化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话传统文化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话传统文化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话传统文化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话传统文化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话传统文化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1、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促进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 认知,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2、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热爱民族文化, 主动的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 怀。3、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奠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 高同学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热忱。1、学生分组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传统民俗文化。2、准备多媒体大屏幕,图片及文字资料3、准备一首与重阳节有关的歌曲男:尊敬的各们领导,女:各们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男女齐:大家上午好!女:伟大的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基奠 了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男:许多传统文化被我们学习和传承,可有些传统节日

2、 却无人问津,重阳节,腊八节已淡出人们的视线,很多人反倒对西方国家的 一些所谓的“洋”节日比较热衷。女:同学们我们是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是炎黄子孙,是否该重新拾起那些“压箱底”的传统 呢?为了让同学位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弘扬我国的传统文 化,我宣布话传统节日,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同学们,在物质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忽视了中 国的传统文化,一些人已经淡漠了我国的传统节日。通过这 次主题班会,希望能促进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增 加同学们的文化底蕴,提高同学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热忱。让 同学们了解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 同感,热爱民族文化,主动的传承民族文化,弘扬

3、民族文化, 进而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怀以及孝老敬亲的情感。在此预祝 本次班会圆满成功!女:中国,是个泱泱大国,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中 国的文化,博大精深。男:悠久的历史,多彩的节日,使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 都为之自豪和快乐。说到传统节日,主持人,你知道我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吗?女:这可难不倒我!依托自然规律的变化,我国的传统 节日就从春节开始,之后有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 节、重阳节等。这些传统节日都有一些习俗,要吃一些特殊 的食品,举行一些特殊的活动。男:看来你知道的还不少嘛。 那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传统节日?男:那大家知道这些节日的来历和习俗吗?知道为什么 清明节要踏青扫墓,

4、为什么端午节要赛龙舟吃粽子?为什么 中秋节要吃月饼赏月呢?女:今天我们每一组同学都将向我 们详细介绍一个节日,我们还准备了一些相关的题目和比赛 如果你听得仔细记得认真,我们准备的礼物将等着你哦。男: 下面我们请第一组同学为我们介绍 1、生:同学们知道哪个 传统节日要贴春联吗?对了,是春节。A 春节传统节日的开篇之作,是我们全世界华人心 中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有开始、有尾声,有思想、 有仪式,有对遥远过去的追忆,也有对美好愿景的展望,通 过无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谱写了合家团圆、辞旧迎新的篇 章。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更新草木复苏, 新一轮播种和收获的季节又要开始。所以春节有扫尘

5、、贴春 联、贴窗花、倒贴福字、燃放爆竹、吃年糕和饺子、拜年等 等习俗。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这种说法还有一个传说呢。 下面就请我们组的同学表演“年”的故事。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 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 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 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今年的除夕,乡亲们都忙 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 户老婆婆说:“你只要在我家住一晚,我定能将年兽驱走。” 老婆婆说:“这,能行吗?”其他人说:“走吧,别听他的,夜里年兽来了,你往哪 躲呀?你不要命了?”白发老人说:“请相信我,

6、你们总是这样躲也不是办法 呀!我一定能帮助你们驱走年兽的。”听了白发老人的话,老婆婆点了点头:“好,我住一晚, 看你怎么把年兽赶走!”众人见劝不住他就纷纷走了。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 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 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大门大 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 失色,仓惶而逃.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 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 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 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

7、火通明,守更待岁 .这风俗越传越 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女:原来春节是为了躲过怪兽哦!男:看来与春节有关的故事还真不少呢!女:你知道春 节后将迎来什么节日吗?男:那有什么难的。不就是元宵节 吗?女:对了,那就让我们来听听春节过后的元宵节有什么 故事吧。2、B 生:先让我为大家朗诵一首诗,这首诗是唐朝大诗 人卢照邻描写元宵节燃灯盛况的诗,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便是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这一天人们要点起彩灯,出门赏 月,共庆佳节。十五夜观灯,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男:那为什么元宵节又称灯节并要赏灯呢?C 生:

8、我来说说吧。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 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 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 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 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 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 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 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 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 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 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

9、分 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 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 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 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 纪念这个日子。女:原来元宵点灯是这样来的啊。3、男:感谢第二组同学带来的诗歌与故事,下面请看 第三组同学的有关清明节介绍。D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 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 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 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 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

10、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 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 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E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 还有踏青、荡秋千、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 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 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 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 特色的节日。F 唐代大诗人杜牧有一首祭奠清明的诗,脍炙人口,流 传至今。我想同学们一定知道吧!让我们共同吟诵这首诗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 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G

11、主持人我也知道一首写清明节的古诗清明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 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女:是的,清明是一曲悠远的笛音,从远古的风里传来, 充满古典的美丽;清明是一篇深邃的诗歌,让我们在优雅的 吟诵中感受那些清幽的韵律,在历史的天空中久久回响。男: 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 祭奠我们心中的英雄。下面我们共同看一看我们学校清明节 祭扫烈士墓的情景。女:烈士英雄,让人肃然起敬,祖先亲人让我们倍感怀 念。让我们不忘清明,文明祭扫,做新时代传统文化的继承 人!4、男:踏过悠悠的清明时节,嗅到阵阵粽米飘香。说 到这同学们也都能猜到我们下面要介绍的就是端午佳

12、节!H 下面由我组来为大家介绍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 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 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端”字有“初始”的 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 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又因 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 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I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 至今已有 XX 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民间大 多认为是纪念屈原的。公元前 278 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 自己的祖国,于五月

13、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之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J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 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 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 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K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 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 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 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L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

14、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 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几种形式:赛龙舟、吃粽子、 佩香囊、挂艾叶等等女:龙舟飞动,粽米飘香,端午佳节让人难忘。男:可是槐花飘香的五月转瞬即逝,麦浪滚滚的丰收季 节就在眼前。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今年的中 秋月是几十年来最圆最大的一年,同学们是不是只顾着吃月 饼没有欣赏到啊,下面我们再次欣赏今年的中秋明月。男:中秋圆月皎洁无比,月光如水般温柔,真的让人叹 为观止!女: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代大师苏东坡的诗歌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下面让我们用热烈地掌声有请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为我 们朗诵这首诗好不好?5、中秋诗歌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5、这道出了多少人渴望团 圆的心声啊。男:是啊。中秋诗歌让人陶醉引发了我的诗兴, 下面,我也给大家吟诵一首诗,看看大家能不能知道这首诗 是描述哪个节日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6、M:我知道,这是写重阳节的!男:对,那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重阳节吗?M:下面我们组来介绍一下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已有千余年历史,我国 政府在1 9 8 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 炼身体。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N 古人为何选择这一天作为节日

16、呢?“九”在古数中既为“阳数”,又为“极数”。九月初九, 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 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九九重阳, 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 长久、长寿的意思,因此,重阳节寓意深远,自古以来,人 们就对此节怀有特殊的感情。O:重阳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据有关资 料记载,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到了 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到了唐代,重阳节才被定 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全国上下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 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到了明代,九月重阳,皇宫 上下要一起吃桂花糕庆祝,皇帝要亲

17、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 秋志。到了清代,这种风俗依旧盛行,延续至今。P 重阳节的习俗较多,主要有登高游玩、赏菊饮酒、插 茱萸、吃重阳糕等。因此,重阳节又称“茱萸节”、“菊花节”、 “登高节”。虽然称谓不同,但平安和谐,生命长久和健康 长寿的核心文化价值取向是一致的。男:原来重阳节告诉我们要孝敬老人,听了关于重阳节 的介绍,同学们有什么体会呢?Q 我来说说,还有十天就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了,古语 说“九九重阳享健康,人间百善孝为先”。敬老爱老,是一切 善德之始,一切幸福之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及人之幼。”敬老爱老,不是一家之事,一时之风,是社会的 美德风尚。我们中学生应该从点滴做起,

18、从细微处做起,关爱 老人、孝敬老人。R 是的,我的姥姥已经快七十岁了,身体不太好,可是 她还是那么的疼爱我。姥姥是最需要关心和照顾的,我更应 该细心的照顾她,多帮助她做一些事情。只要我有时间就到 姥姥家陪伴姥姥。帮姥姥扫扫地擦擦桌椅。我做的这些都不 是什么大事,但是给姥姥带来了安慰与快乐。爸爸妈妈也鼓 励我,说我做得好,说我懂事了,我想我还要继续做下去, 让姥姥永远都快乐!S “孝道贵在心中孝 ,贵在持之以恒”。敬老爱老 ,需要 的是真情实感,需要的是来自心灵上的温暖力量。如果仅仅 是把敬老爱老当作一项“任务”,不能算是真正的孝敬老人。 不难发现,现实生活中,老人们最需要的往往并不是物质 ,而

19、 是精神上的关怀和抚慰。关心老人的生活时 ,还要更多地倾 听老人的心声。 T 大家的发言让我有了深深的感触,我想用 一首歌来表达我的心情!歌曲九月九的酒男:欣赏了动听的歌声就像品味了香醇的美酒。同学们 说的对,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可不能 只在重阳节才想起尊敬老人,我们必须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小 事做起,孝老敬亲,做家长的好孩子,老师的好学生!女: 对,没错。看来,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啊,我们了 解了这么多节日的习俗,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记住呢?下面 我们一起做个测试游戏,来考一考大家吧!男:游戏规是这样的,我手里有一只小玩偶,还有一只 小锣,我面向黑板敲锣,谢欣怡就把小玩偶传

20、给大家,从南 行往北行依次传递,我的锣声停止时,玩偶在谁的手里谁就 来答题,好不好?如果答对了,我们可有奖励哦!1、谜语:此物大而轻,肚内火烧心。 2、请问 什么节 又称“上元节”?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是哪个朝代哪位诗人所作? 4、 请说出重阳节的两个习俗。 5、 请说出 “悬艾草,挂菖蒲”是哪个节日的习俗?6、谜 语: 平日不思,中秋想你,有方有圆,又甜又蜜。7、请问 端午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8、谜语:身上穿红袍,肚内真心 焦,惹起心头火,跳得八丈高。9、 请问嫦娥奔月是哪个节 日的传说?10、请说出春节的三个习俗。贴春联、放烟花、 吃年糕饺子、拜年、贴窗花、11、我国

21、传统节日中最希望家 人团圆的两个节日是什么?12、请问重阳节是那一天?附加:为什么是这一天?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最大,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女:看来同学们这节课的收获还真不小, 同学们,中 国的节日如此丰富多彩,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此博大精深,作 为一个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你们是否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呢?男:是啊,中国的这些传统节日连接起来就是一幅丰富 而浪漫的历史文化长卷,多姿多彩、令人陶醉。女:当我们以感恩、平和、虔诚的心态来解读这幅画卷 的时候,会发现其中有取之不尽的惊喜与愉悦,有用之不竭 的智慧和光芒,让我们共同谱写传统文化的篇章,传承中华 文明的精髓。男: 下面请班主任老师总结。同学们,

22、首先祝贺大家成功的召开了本次班会。在这节 班会课上,各组同学齐心协力查找到各个节日的资料,以多 种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让我们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第一组的杨毅等同学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新春的愉快;第 二组的白文奇同学让我们知道了元宵花灯的故事;第三组的 孟令宇同学让我们了解了清明的一些习俗;还有第四组的张 思齐同学让我们领略了屈原的爱国热情;第五组的潘起同学 为我们带来了动听的歌曲,让我们陶醉其中。同学们,老师 对你们的精彩表现感到骄傲!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远古走向现代,从民族走向世界。它 既代表过去,也代表未来,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 民族凝聚力的典型象征。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让我们携起 手来,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做新时代 的接班人!女:我宣布,稍户营子中学七年一班话传统文化,承中华文明主题班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