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十七模拟眼球成像的试验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68271858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6.6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试验十七模拟眼球成像的试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试验十七模拟眼球成像的试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试验十七模拟眼球成像的试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试验十七模拟眼球成像的试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验十七模拟眼球成像的试验(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泰州市初中生物优秀实验教学课评选申请表教学课题探究眼球成像的秘密教学设计方案(请另附页)主要实验活动学生活动一、模拟眼球成像实验P.4 (活动时间5)学生活动二、验证晶状体的调节功能P.4 (活动时间10) 学生活动三、探究近视眼形成与矫正方法P.5 (活动时间20/ )教学小结 (可另附页)见P.6申请人单位意见(盖章)年 月日市主管部门意见(盖章)年 月日评委会意见评委签名:年 月日备注申请人:王乃平申请日期: 2008 年 11 月 8 日探究眼球成像的秘密(教学活动设计)姜堰市南苑学校 王乃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眼球模型说出眼球的构造和功能。2、通过模拟实验解释眼球成像的原理。3

2、、概述近视的成因,以及矫正的方法。4、列举保护视力的方法。能力目标:1、尝试利用模拟的科学实验阐明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现象。2、培养学生收集、记录、处理数据和分析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形成保护眼睛,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2、关住老人健康状况,树立尊老意识。教学重点:探究近视眼成因以及矫正方法。教学难点:眼球中晶状体的调节功能。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 “人眼成像原理实验器”(四配套器材) 、火柴等2、演示实验材料: “眼球模型”(四配套器材)、视力表、气球等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大家来猜个谜语, “上面毛,下面毛,中间有个黑葡萄打一人

3、体 器官” (出示眼球模型)“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今天就让我们来打开窗户(出示眼球模型并打开),探 究眼球成像的秘密吧。二、学习新课探究内容 及探究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实验装置1、了解自己 的眼睛一一 探究眼球成 像的原因观察模型出示眼球模型根据教材眼球模式图说出眼球结构名称、功能。眼球模型提出问题启发思考发光或反光物体是如 何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呢?模拟实验实验指导凸透镜成像装置(见P.4学生活动设计一)打观察现象实验指导燃烧的蜡烛经过凸透镜的折射作用,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比较发现提出:晶 状体相当于 什么?视网 膜相当于什 么?(凸透镜)(光屏)1! 2、发现隐含的秘密 探究晶状体

4、 的调节功能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左右移动“活动一”中蜡烛,观察成像是否清晰?标准近视力表1 I1J E X0 2*as io to 用视力 表检测个别 学生视力为什么人眼能在1米、3米、5米等处都可以看到清晰的图像?作出假设用气球 演示,假想晶 状体的凸度 可以调节。提出假设:眼球成像 时,晶状体凸度可以调节, 从而确保远或近处发光或 反光物体始终能在视网膜 上成清晰的像。实验验证实验指导实验,收集处理数据(见P.4学生活动设计二)四配套器材“人眼成像原理实验器”实验结论提示:比 较物距与凸 度变化的关 系看远处物体时,晶状 体凸度变小;看近处物体 时,晶状体凸度变大。3、关注自己的视力探究近

5、视眼 形成的原因提出问题反问:既 然晶状体具 有调节功能, 为什么近视 眼不能看清 远处的物体 呢?在上述形成的基本理 念下,学生认为人眼可以自 动调节晶状体的凸度,所以 远近不同的物体都可以看 清楚。分组探究提示:近视眼 眼球一般有 前凸现象。实验指导实验假设:猜想晶状体凸度 不能变小。实验探究:观察现象、测量数据、分析数据、科学推论(见P.5学生活动设计三)四配套器材“人眼成像原理实验器”实验总结解释晶状体 的调节受睫 状肌控制。按照实验方案,推导 实验结论。4、保护好自己的眼 睛一一交流保护眼 睛经验组织学生交流经验: 看书写字不要离书 本太近,时间不要太长,休 息注意远眺。 躺着、走路

6、、吃饭、 坐车时不要看书。 不要在强光下或太 暗的地方看书。 认真做眼保健操。三、本课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探究学习,我们更加了解了我们眼睛的重要性。让我们每一个人擦亮我们心灵的窗户,去观察更加美好的世界吧!四、课后探究:希望同学们关心一下家中老人们的视力状况,探究一下远视眼形成的原因以及矫正的方法,为老人们提出几点保护眼睛的建议。眼球成像的系列实验(学生活动设计)姜堰市南苑学校 王乃平一、设计思路:人在看近处或远处的物体时,眼球晶状体凸度随之调节,使得视网膜上成像始终 能保持清晰,但道理比较抽象,教师不易讲清。学生中近视眼比较普遍,但学生原理 不明,缺乏长期保护眼睛的意识。依据新课程理念,

7、联系生活实际,用好四配套器材,采取观察模型,验证和探究 实验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系列实验解决一系列新问题,不仅有利于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促进了他们实验技能的 提高,运用实验活动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最终促进科学素养的提高。二、目的要求:1、学会模拟眼球成像实验的方法(正常眼与近视眼)。 2、理解晶状体的调节功能。3、探究近视原因,理解近视眼的矫正措施。三、材料和用具:人眼成像原理演示器(四配套器材)、火柴等。四、实验步骤:学生活动一、模拟眼球成像实验 (5)1、把一支蜡烛放在位于0刻度的凸透镜( + 12D)的左侧25cm处点燃,在凸 透镜的右

8、侧12.5cm处竖立光屏。2、 观察成像特征:、。3、实验总结:实验中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实验中光屏相当于眼球中学生活动二、模拟晶状体的调节 (10)1、保持透镜、光屏的位置固定不变,换上凸度不同的透镜( + 10D、+12D、+16D), 适当移动蜡烛的位置,直至成像清晰。2、记录不同透镜凸度时三组物距长度的数据。3、解读实验数据,阐述透镜焦度与物距长短之间的关系。4、 实验总结:。5、 小组讨论:实验说明,眼球是通过调整来看清楚远处和处透镜焦度物距长短的 +10D物 +12D体 +16D近?+16D+12D+10D学生活动三、探究近视眼形成与矫正方法(20 )1、按照实验表中的方案,完成

9、表格中的?的观察及X、Y、Z数据记录。物距(蜡烛位置)模拟晶状体曲度(0刻度位置)像距(模拟视网膜位置)现象推论正常眼25cm+ 12D12.5cm成像清晰/近视眼25cm+16D12.5cm成像?近视眼25cm+16DX=?成像清晰近视眼Y=?+16D12.5 cm成像清晰矫正25cmZ=?12.5cm成像清晰2、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推导实验结论成像,原因是;X=cm,说明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清晰的成像在视网膜的方;Y= cm,说明近视眼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成像才清晰;Z=+16D ,说明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来矫正。五、注意事项:点燃蜡烛移动时应小心,防止翻倒;观察时,要防止烧到头发。实验时应

10、使蜡烛火焰中心和透镜中心大致等高。六、实验结束:清点零部件,定位放入盒中,以免散失。探究眼球成像的秘密(教学小结)本节课安排了三次学生探究活动,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模拟眼球成像阐明成像 原理;二是验证晶状体的调节功能;三是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没有实验器材时,教师讲得吃力,学生没有兴趣。有了实验器材时,一开始教师 缺乏实验指导经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忙得热闹,有了参与的乐趣,但实验技能 及科学方法(观察、收集记录处理数据及推理等)上都没有得到锻炼。根据实验教学中新的现象,认真反思,发现学生实验能力比较薄弱,教师只有加 强实验设计及实验指导,循序渐进引领学生学会探究方法,让他们感受到

11、探究的乐趣, 进而能够主动运用科学方法去解决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基于这样的思考,本课在探究中,首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学生的问题自然而生, 其次教师实验指导到位,观察目的明确,实验现象明显,实验记录要求到位,最后学 生分析实验数据,根据已知事实推论实验结论的目标都能达成。另外在器材的使用功能上,仅习惯于能用还是不够的,创造性地发挥器材的使用 功能,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节课第二个活动设计中,利用现成器材很好地 解决了抽象的晶状体的调节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本次探究中,学生们不仅感受到科学实验的乐趣,成功的幸福感洋溢在每个人 的脸上,绝大多数学生下课时仍要求继续探究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他们竟然忘 记了下一节课是体育课,也许是他们在享受乐趣,也许他们心理想的是家中的老人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