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修改)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68271254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7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设计说明(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设计说明(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设计说明(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设计说明(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说明(修改)(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设计说明1、项目概况南京市江北滨江大道(浦口新城段)位于浦口区东侧,紧邻长江,南起西江路,北至珍 珠南路,长约14.76172公里,路基宽度42米。采用城市I级次干路建设标准、堤路结合和 双向四车道的设计形式,设计车速40 km/h。现状分析设计定位(参考滁全路)根据浦口地区总体规划调整,滨江环境是浦口新城开发的重点,滨江大道定位为具有景 观功能的城市次干路,与珍珠南路、沿山大道、西江路共同围合成浦口的景观环,是南京市 由“秦淮河时代”向长江时代“转变的重要标志。滨江大道主要体现南京市滨江城市风貌和 滨江自然景观,形成具有城市特色的生态滨江景观带,塑造城市特色,展现新城风采。滨江 路功能定位为

2、以观光休闲为主,体现城市生态景观效果更,打造良好的市民亲水平台。确定滨江大道的规划目标位:展现新城的形象大道 一座城市给人的印象,除了建筑形象外,最直观的就是人们每日必经的道路两侧景观形 象,滨江大道作为离江最近的城市次干道,担负着滨江界面的景观功能,其建成必将成为浦 口新城的新城市形象。自然和谐的生态廊道 城市道路绿化是整个城市的“绿色动脉”,是城市绿地能够形成系统的关键要素之一从 专业的角度应将其视为一种具有三维空间意义的“绿色走廊”。从景观生态学的意义来分析, 城市绿地廊道的形成对城市绿地斑块中的物种、矿物质、能量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滨江大道担负着重要的生态廊道的作用,滨江大道景

3、观工程的实施将大大改善滨江的自然生 态环境,使滨江生态系统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向发展。彰显文脉的文化长廊 一座城市的道路景观不仅是生态绿化的载体,同时也是一座城市文化的载体,其见证着 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江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滨江大道景观工程的建设力求使 之成为浦口文化的展示场所,不仅体现浦口的历史风貌,同时也要体现浦口所特有的自然地 理与滨水文化。设计理念(参加东南大道 P12)滨江大道景观绿化设计主导思想可借鉴但不拘泥于“写意浦口,绿润新城”的总体规划 设想:1)打开城市视觉廊道,体现城市滨水空间,临水透江;2)滨江道路景观与周边地块相互呼应,互为借景;3)提倡景观空间中的商

4、业、旅游与市民活动的参与;4)体现自然生态、水岸文化和新城风貌;5)满足防汛要求。 彰显滨江特色:尊重和合理利用滨江自然与人文资源,延续江浦“山-城-江”脉络,打开城 市视觉廊道,彰显江浦滨江新城特色。(横向联系) 突出整体形象:以富有特色的道路景观串联起14 公里长的滨江新城,突出整体设计,强调 滨江大道景观空间与周边地块相互呼应,倡导滨江环境与市民的互动与参与,实现城市功能 空间与道路景观的有机组织,共同营造富有活力的滨江现代新城。(纵向联系) 设计原则1. 在保证道路两侧绿地能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之上,着重体现江浦的自然与人文特色2. 呼应其周边环境的风貌特征3. 强化对道路交叉口的认

5、知4. 道路景观塑造在材质、树种选择上应具有地域特征并且注重成本5. 道路景观做为一种特殊的线形景观空间的塑造,运用色彩、尺度、质感的对比效果和重复 的韵律感可以提升道路的鲜明特征。空间结构组织模式 以滨江大道串联起城市各个区域(示意图参见总体规划05) 空间结构“一带”“两翼”“四段” 一带:滨江景观带,是滨江大道特色的集中体现 两翼:以纬七路过江隧道高架分为南北两翼,南翼道路体现滨江自然风貌特征,北翼道路展 示滨江新城现代特色。两翼通过隧道高架实现自然过渡,并通过整体景观形态处理(如植被、 铺装、小品、城市家具等)实现整体的有机统一,。 四段:指滨江大道由南向北依据不同的景观主题风格划分为

6、生态滨江段、宜居滨江段、人文 滨江段与现代滨江段。各段之间遵循“各具特色,有机融合”的组织模式。 分段设计(参见总体规划09)生态滨江段自然和谐的生态之路生态型景观模式、林江交融的和谐交响曲一一滨江生态景观带种植分区:分为道路西侧靠近城市区域与临江区域。 道路西侧区域:西侧绿带紧邻市政用地与住宅用地,绿化带内开辟林荫漫步道,营造空间开 闭有序的林荫漫步空间,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植被以色叶林与常青林为主,配合缓坡草皮 与地被低矮灌木,营造具有生态效应的林相景观。a. 色叶林景观区 背景林:香樟、女贞、墨西哥落羽杉、国槐、重阳木蚊母、夹竹桃 金丝桃、桃叶珊瑚 主景林:枫香、金枝槐、黄金槐、乌桕、桂

7、花石楠、木本绣球、红花酢浆草、混播草皮b. 常青林景观区 背景林:女贞、湿地松、楝树、枫香、夹竹桃海桐、栀子花、扶芳藤、二月兰 主景林:香樟、广玉兰、榔榆、桂花金丝桃、玉簪、混播草皮 临江区域:东侧绿带紧邻夹江,以疏林草地为主,通过设置曲折流畅的亲水岸线,结合水生 植物的配置,形成“林水萋萋”的湿地景观,同时在重要节点处设置帆形亲水平台。植被以 耐水湿的地带性植被为主,营造可观可赏的临江景观区及湿地水生景观区a. 临江景观区 背景林:枫杨、水杉、粗榧、湿地松金桂、紫薇美人蕉、黄馨、草本地被 主景林:榉树、乌桕、红叶李、垂枝梅、紫叶碧桃红花酢浆草、地被石竹b. 水生湿地景观区 垂柳、杞柳、水杉夹

8、竹桃、乌桕、木芙蓉络石、芦苇、芦竹、千屈菜、黄菖蒲再力花、 水生美人蕉、香蒲、睡莲行道树 悬玲木、乐昌含笑 两侧绿化带白玉兰、垂丝海棠、石楠球、金丝桃球、葱兰 中分带香樟、女贞、红花檵木、侧柏、栀子花、海桐球、 宜居滨江段舒适怡人的人居之路景观主题以“休闲型景观模式、清新生动的宜居环境”以植物造景为特色,使其呈 现出有轻松舒适、可观可赏的景观氛围,满足附近居民的游憩需求,疏影横斜的林荫道、芳 香怡人的树林使得滨江大道有如一曲清新、生动的城市之歌。北侧地块沿江段较窄,在以实现通透为原则种植垂柳、乌桕、水杉等耐水湿的特色乔木, 并通过云南黄鑫、花叶蔓长春等一些垂吊的灌木来软化生硬的河岸 种植模式芳

9、菲林荫景观带 以常青与色叶混交林背景林香樟、池衫、楝树、墨西哥落羽杉常春藤、石蒜 主景林榉树、广玉兰、紫玉兰、白玉兰、樱花、垂丝海棠花叶蔓长春、金丝梅、金丝 桃、红花酢浆草、草本地被 临江区域垂柳、杞柳、水杉、乌桕、云南黄馨、芦苇、芦竹行道树 朴树、杜英 两侧绿化带白玉兰、垂丝海棠、石楠球、茶梅、葱兰 中分带桂花、紫薇、红叶石楠、海桐球、小叶黄杨人文滨江段彰显文脉的文化之路景观主题一一文化型景观模式、历史人文相辉映的华彩乐章展示江浦历史文脉的平台、体现地域文化的窗口;设计以历史、人文为主题;点缀体现 江浦历史文化特色的雕塑、小品;突显江浦地域特色的文化型景观路,谱写景观与人文相辉 映的华彩乐章

10、。种植模式 缀花疏林景观带 以常青与色叶混交为背景林:栾树、楝树、女贞、水杉、黄山栾树南天竺、石楠、石蒜 缀花草地上散置高大乔木:香花槐、香樟、珊瑚朴、重阳木、金桂、花桃、日本早樱、紫薇 宿根花卉形成“花溪带”,在绿带中静静的流淌:花叶蔓长春、玉簪、马蔺、萱草类、天蓝 鼠尾草、宿根美女樱江滩湿地景观区 垂柳、杞柳、水杉、乌桕、芦苇、芦竹、千屈菜、黄菖蒲、再力花、水生美人蕉、香蒲、睡 莲行道树:黄山栾树、广玉兰 中分带:女贞、香樟、红花檵木、栀子花、地被石竹 两侧绿化带:重阳木、小叶黄杨、红叶石楠、葱兰现代滨江段充满活力的景观大道景观主题一一体现时代气息、展示新城时尚与现代都市风格的景观大道。强

11、化景观设计的形 式感、节奏感与肌理感,使滨江大道与周边商业地块的肌理相互协调,使得现代滨江段成为 一处充满活力、明星闪耀的星光大道。实现现代化滨江城市中心区和长江流域第一观江景观 平台的宏伟目标。种植模式 树阵林荫景观带 以常青与色叶混交为背景林:杜英、女贞、水杉、黄山栾树南天竺、桂花、紫薇 灌木地被上以一定的形式种植高大乔木:栾树、朴树、香樟、重阳木、榉树形成树阵 灌木地被:形成膜纹色块,以协调树阵的形式,如红叶石楠、红花继木、海桐、黄馨、小叶 黄杨、石蒜 临江景观区临江景观区面积较大,内部种植采用园林式种植方式,植被品种以南京地带性植被为 主,选择那些耐水湿的植被类型,如池杉、榉树、榔榆、

12、糙叶树、垂柳、旱柳、杞柳、楝树 乌桕、重阳木、枫杨、落羽杉、芦苇、芦竹等。布局方式以自然式栽植为主,采用乔、灌、 草、水生、沼生等植物合理搭配,创造多样性的植被生态群落,构建完整、稳定的自然群落。 背景林:枫杨、水杉、粗榧、湿地松金桂、紫薇美人蕉、黄馨、草本地被 主景林:榉树、乌桕、榔榆、垂柳、枫杨、重阳木、紫叶碧桃红花酢浆草、地被石竹、红 叶石楠、小叶黄杨、龟甲冬青、海桐、黄馨等 近水区:垂柳、杞柳、水杉、落羽杉、乌桕、芦苇、芦竹、千屈菜、黄菖蒲、再力花、水生 美人蕉、香蒲、睡莲 行道树:榉树、高杆女贞 中分带:紫薇、女贞、红叶石楠、海桐球、桂花、小叶黄杨 两侧绿化带:黄山栾树、小叶黄杨、红

13、花继木、龟甲冬青、葱兰分车带设计江浦街道还以深厚的书画文化底蕴成为南京市民旅游的好去处。在江浦街道,建有省、 市书法培训教育基地。求雨山文化园享有“当代兰亭”之美誉。“金陵四老” 一代“草圣”、著名书法家林散之,康有为弟子、书法家萧娴,曾轰动全国的“兰亭序辨”作者、著 名学者、书法家高二适,一代国学大师、金石家、书法家胡小石等 纪念馆汇集于此。 分车带图案设计以灵活自由的书法字体形态为出发点, 将其图案抽象并融入模纹设计。 北侧地段分车带形态模仿金石体与隶书书法艺术,南侧地块则采用奔放自由的草书字体形 态。标准段设计生态滨江段:滁全06、滁全 14 宜居滨江段:滁全12 人文滨江段:滁全08、

14、滁全 10 现代滨江段:滁全09、滁全 13、滁全14 道路交叉口生态滨江段:滁全06、滁全 14设计策略1、对上位规划的解读 针对居住用地、文化用地、郊野公园、商业用地的不同界面的处理(配合图)2、对基地现状的研究 基地内鱼塘、河流、田埂的肌理利用与改造(前后对比图) 北侧工业用地的再生(场所记忆的延续)3、对江滩湿地的保护 由于江滩湿地紧邻城市主干道滨江大道,应着力减少交通车辆对于湿地自然环境的 影响,通过高差与沿道路植被与之隔离,主要活动区域沿滨江竖向较低的景观面展开,与城 市道路保持一定距离。分级分段采取不同保护强度的策略: 对于处于郊野公园内的三岔河地区湿地资源最为丰富,同时也处于城

15、市绿地系统中,可 将其化为保护区,原则上游人不进入,仅供科学研究与观测,使之成为长江滨江湿地江滩的 涵养区,以满足各类湿地动植物的生长,特别是候鸟迁徙的食源地。对于三岔口两侧南侧处于夹江地块,原为鱼塘与农田基地,原本湿地植物生长较繁茂, 可适当景观化改造,成为市民进入滨江体验湿地与江滩的良好去处。在此区域内,可开展各 类湿地体验活动,如垂钓、捉蟹、观鸟等,开展对于市民的湿地教育科普活动。对于三岔河北侧地块,原为工业与建筑用地,场地竖向较高,规划设计中以复绿与景观 再生为主,可不考虑湿地主题。4、对滨江堤坝的改造m 滨江堤坝高差较大,可采取多种处理形式:5、对滨江视线的考虑 基地北侧三岔河以北,

16、视线打开,没有遮蔽,应考虑形成朝向江面的景观视线通廊, 满足人们的景观需求。6、对流线组织的研究 两侧慢速人行,应考虑人的步行行为特点,安装人的行为特点设置景观节点,特别 是南侧居住区地块及北侧商业地块,由于未来人流量较大,应考虑形成多种丰富的景观界面 与活动场地,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7、对水位变化的研究。8、对道路景观的研究。滨江大道快速车流,总体而言形成一道延续的滨江自然面,局部面 打开,形成朝向江面的视通廊。不同区域的策略 生态滨江段:充分吸引市民,围绕湿地开展多样的滨江游憩活动,如垂钓、科普、展示、 探索、体验等宜居滨江段: 文化滨江段:体现人与动物、自然融洽相处的和谐文化,以湿地动植

17、物资源保护为主题, 展示湿地独有的魅力,有一定科普教育意义。现代滨江段::打造具有时代感与充满个性的滨江游览体验区域,与商业地块形成互动,聚 集人气。交通设计道路交通的组织根据人的行为心理、各景区空间组织及江堤地形地貌,着力完善交通体 系。道路选线充分利用地形,特别是结合原来的堤坝地形及原有道路,减少工程量及对湿地 环境的破坏。1) 、对外交通组织景区主要出入口根据滨江大道及主要道路入口设置,采取主要入口与主干道轴线对位, 多点进入的方法,提高滨江景区的可达性,体现滨江景观作为城市绿化开敞空间的定位。2) 、内部道路与停车场基地除北侧码头公园,其他区域均设置为整体步行交通系统,可通电瓶游览车。

18、同时 结合出入口及景点设置布置适当规模的生态停车场,满足区域内的停车需求。规划区域内道路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园路(4M)串联各个景观分区,二级园路及游步 道联系各主要景点。内部路网在尊重基地道路肌理的基础上,沿滨江大道展开,满足游客及 市民的游览需求。根据长江水位的季节性变化的特点,道路流线采用分层路径的形式,以满足不同时段 的内部交通需求。区域内使用栈桥、浮桥、廊桥等多种交通形式,伸入江滩环境中,以方便市民近距离 的体验江滩景观环境。为保证栈道被江水淹没后不影响使用寿命,建议采用塑木及玻璃钢、 钢格栅板材料,以减少后勤维护成本。主要路面运用生态化技术,采用碎石透水路面,减少对江滩生态环境的影响

19、。绿化设计绿化设计以保护、改造、提升为主要原则:保护江滩湿地特有的湿地植被特色、对原 有的次生植被及缺乏景观特色的区域进行改造,以提升区域总体景观品质,兼顾生态效益与 市民游憩观赏需求。其中,沿江面保持湿地植被特色,形成连续统一的景观界面,近江堤处由于原有场地 内植被单一、林相萧条,规划补种常绿乔木树种与地被灌木,以丰富植被层次,形成多样化 的滨江景观空间与季相变化特色。道路西侧临近城市界面以观赏性植被为主,满足市民的游 憩观赏需求。植被品种以南京地带性植被为主,选择那些耐水湿的植被类型,如池杉、榉树、榔榆、 糙叶树、垂柳、旱柳、杞柳、楝树、乌桕、重阳木、枫杨、落羽杉、芦苇、芦竹等。布局方 式

20、以自然式栽植为主,采用乔、灌、草、水生、沼生等植物合理搭配,创造多样性的植被生 态群落,构建完整、稳定的自然群落。1) 生态滨江段:滨江界面以观赏性湿地植被为主,增加2) 文化滨江段:3) 现代滨江段:江浦文化江城文化广场江浦街道还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南京市民旅游的好去处。在江浦街道,建有省、市书法培 训教育基地。求雨山文化园享有“当代兰亭”之美誉。“金陵四老” 一代“草圣”、著名书法家林散之,康有为弟子、书法家萧娴,曾轰动全国的“兰亭序辨”作者、著名学者、书 法家高二适,一代国学大师、金石家、书法家胡小石等纪念馆汇集于此。求雨山茂竹成海, 松柏长青,已吸引海内外众多书画家、书画爱好者和旅游观光者到此参观、学习。南京工业 大学等5 所院校坐落境内,可谓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物华天宝,有“金陵后花园”的美誉, 街道旅游资源丰富,有全国唯一的水生花卉特色种苗基地南京艺莲苑花卉有限公司特色农业 示范基地,其主产品荷花、睡莲等远销荷兰、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有万亩湿地生态 林,绿荫葱葱,适合种养殖、休闲度假等旅游项目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