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中庸”辨义》阅读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68269741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4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述类文本《中庸”辨义》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论述类文本《中庸”辨义》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论述类文本《中庸”辨义》阅读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类文本《中庸”辨义》阅读练习及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庸”辨义“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误解、误用,颇有 辨析的必要。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庸”,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和稀泥”、当“老好人”, 搞折衷主义、模棱两可;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流、跟着 走。但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儒家关于“中庸”的原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 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事实上,这种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庸碌无为的“老好人”、 “本分人”并非儒家所尊崇的“中庸”之人,而是其所贬斥的“乡愿”,这种人格与品行也 是儒家所极力反对的。孔子说:“乡原(愿),德之贼也。”将“中庸”理解

2、为“乡愿”,除了少数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人是出于 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 不过,这种理解并不符合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本意。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献中的解释。在中 庸一书中,“中”与“和”是放在一起表述的,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正所谓“喜怒 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由此可以看出,“中”在这里是一个时间概念 而非距离概念,是所谓“时中”,即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而不是折 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对此,中庸进一步解释道:“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关于“

3、庸”汉代学者郑玄的注释是:“中庸者,以其记 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也就是说,儒家所谓“庸”,就是人伦日用;所谓“中庸”,就 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不失礼、 不失态、不偏激。用俗话说,“中庸”则大致相当于“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或“到什么山 上唱什么歌”。“中庸”或“中和”的理念还可以超越人伦的领域,运用到人与自然关系上: 人们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的领悟和顺应,能够“赞天地之化育”,达到“天 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中庸中所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即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极高的境界,

4、 需要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一一对自然、 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在孔子 看来,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是破除种 种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为此,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关于什么是“仁、” 什么是“义”、什么是“礼”、什么是“孝”等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 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 从教育学的角度说,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从伦理学的视野观照,这就 是他引导弟子追求“中庸

5、”境界的具体实践。黑格尔曾因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 而给予这部经典以至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其实,这恰恰体现了儒家伦理智慧的特色所 在。人们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中生活,为人处世就需要“与时偕行”、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努力破除种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这样才能不断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 王国的跨越。这,可能就是儒家“中庸”思想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属于对“中庸”的错误认识的一项是()(3分)A. 做人要圆融,生活中善丁“和稀泥”当“老好人”搞折衷主义、模棱两可。B. 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满足于随波逐流,当个庸碌无为的“老好人” “本 分

6、人”。C. “中”意为“走中间路线,“庸”意为“平庸”,“中庸”即折中调和。D. “中”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庸”,就是人伦日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可以被应用于人伦领域以及人与自然的关 系上。B. 人们对“中庸”的错误认识,从根本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 价。C. 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 表达合适的情感。D. 人们通过领悟和顺应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也是一种“中庸”。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7、)(3分)A. 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需要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 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B. 在孔子看来,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即破除种 种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C. 孔子在同答其弟子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 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从伦理学的角度说,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 念。D. 黑格尔没有体会到儒家伦理智慧的特色,曾因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而 给予这部经典和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1【答案】D【解析】(D项为对中庸的正确认识)2【答案】B【解析】(B原文是“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 价”)3.【答案】C【解析】(C原文是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