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色彩对比与调和关系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68269633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色彩对比与调和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色彩对比与调和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色彩对比与调和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论色彩对比与调和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色彩对比与调和关系(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论色彩对比与调和关系内容摘要对比与调和也称变化与统一,这是绘画中获得美的色彩效果的重要原 则。如果画面色彩对比杂乱,失去调和统一的关系,在视觉上会产生失去稳定的 不安定感,使人烦躁不悦;相反,缺乏对比因素的调和,也会使人觉得单调乏味, 不能发挥色彩的感染力。对比与调和,是色彩运用中非常普遍而重要的原则。 The contrast and well distributed also called change and unification, this is in the drawing obtains the beautiful color effect the cardinal princi

2、ple.If the picture color contrast is disorderly, loses the well distributed unification the relations, can produce in the vision loses the stable unstable feeling, makes one be agitated disgruntledly; On the contrary, lacks the contrast factor well distributed, also can make one think monotonous tas

3、teless, cannot display the color the power.Contrast and well distributed, is in the color utilization is extremely common and the important principle.关键词色彩对比。色彩调和。运用。对比与调和关系。一、论点的提出色彩的调和是就色彩的对比而言的,没有对比也无所谓调和,两者即互相排 斥又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过色彩的对比是绝对的,因为两种以上 色彩在配置中,总会在色相、纯度、明度、面积等方面或多或少地有所差别,这 种差别必然会导致不同程度的

4、对比。过分对比的配色需要加强共性来进行调和, 过分暧昧的配色需要加强对比来进行调和。色彩的调和就是在各色的统一与变化 中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当两个或以上的色彩搭配组合时,为了达成一项共同 的表现目的,使色彩关系组合调整成一种和谐、统一的画面效果,这就是色彩调 和。二、色彩对比原理1对比 对比意味着色彩的差别,差别越大,对比越强,相反就越弱。所以在色彩 关系上,有强对比与弱对比的区分。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三组补色,是最 强的对比色。在他们之中,逐步调入等量的白色,那就会在提高它们明度的同时, 减弱其纯度,成为带粉的红绿、黄紫、橙蓝,形成弱对比。如加入等量的黑色, 也就会减弱其明度和纯度,形

5、成弱对比。在对比中,减弱一个色的纯度或明度, 使它失去原来色相的个性,两色对比程度会减弱,以至趋于调和状态。色彩的对 比因素,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色相对比从色环中的各色之间,可以有相邻色、类似色、中差色、对比 色、互补色等多种关系。在色环中180。角的两个色为互补色,是对比最强的色 彩(色环中大于 120。角的两色都属对比色)。色环中成90。角的两色为中差色对 比(如红与黄、红与蓝、橙与黄绿等)。色彩中还有类似色(如深红、大红、玫瑰红 等)和相邻色(如红与红橙、红与红紫、黄与黄绿等)。它们包含的类似色素占优势, 色相、色性、明度十分近似,对比因素不明显,有微弱的区别,属调和的色彩关 系。如相邻

6、色的两色之间类同的色素逐渐减少,就会形成强弱不同的对比 (如红 与黄绿、红与青、黄与绿等)。类似色对比要比相邻色强些,它们在色环中约在 600 角左右。颜料中的红色类、黄色类、蓝青色类称同类色。色彩对比的强弱程度与对比的性质,可以改变单调平淡的色彩效果。互补色 对比,色彩效果鲜明、强烈,在视觉上的知觉度也最强,具有吸引力。我国的民 间年画、建筑彩画,都采用这类对比方法取得醒目、强烈的装饰艺术效果。在 19 世纪后期印象主义画家中,塞尚的画常用蓝绿与红赭色形成对比,与跃动的 笔触相配合形成画面的旋律感,表达了他的激情。高更的鲜明辉煌的感人色彩, 是由高纯度的红、橙黄与蓝绿等对比色关系而获得的,加

7、上粗犷的笔法和线的运 用,使作品具有东方风味的装饰美特点。20 世纪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绘画, 运用多组单纯的高纯度对比色交错、并列、对照、呼应、均衡等方法,结合奔放 的笔触和线条,产生非常强烈的刺激性的艺术效果。他们为竭力显示色彩的魅力 和装饰性效果,摒弃了对于形体的三度空间表现,甚至提出色彩是绘画的基础的 观点。这在色彩画技巧与风格的发展中,开辟了以强对比色作为主要艺术语言, 来显示其艺术个性与风格的新领域。由此可见,每个画家对于所采用的色彩对比 与谐调的不同手法,是表现其艺术个性的重要方面。明度对比即色彩的深浅对比,色彩的深浅关系就是素描关系。我们从颜 料管中,挤出来的每一种颜色,都已

8、具有自己的明度。颜色与颜色之间有明度的 差别,如从深到浅来排列,可以得到以下的循序:黑、蓝、青紫、墨绿、黑棕、 翠绿、深红、大红、赭、草绿、钴蓝、朱、桔黄、土黄、中黄、柠檬黄、白。如 果每个颜料调入黑或白,就会产生同一色性质的明度差别;如调入比这一颜色深 或浅的其他色,就会产生不同色个性的明度差别。由此可见,色彩的明度对比, 包含着相当丰富复杂的因素。辨别单色明度和明度对比比较容易,如果要正确辨 别包含色彩纯度、冷暖等因素的明度对比,则并不容易。如看十字路口的红绿灯, 红绿色相易辨,但红、绿的明度强弱就一时分辨不出来。所以在色彩写生中,要 正确及时地掌握不同个性的色彩明度推移、连接与对比关系,

9、是需要经过训练的。 根据色彩的明度变化,可以形成各种等级,大致可分成高明度色,中明度色和低 明度色三类。在绘画中,不同等级的明度,可以产生不同类别的色调,即亮调, 暗调、中间调。色调效果受明度对比因素影响。为取得画面的均衡,就不能将明 度强的弱的色彩集中到画面的某一边或一部位,需要经过色调的交替,使画面通 过对照、呼应的方法达到均衡、统一的效果(图 2)。这幅和平,为了母亲和儿 童们是黑白版画,画面的黑白对比十分单纯,画的中心是一大块黑的暗色调, 用点线刻画出母亲与孩子躺卧着的优美安详的体态。这黑色块中白色明亮的点和 线,与黑色块周围的亮调子起色调交替作用,产生呼应的效果;亮调子中黑色点 线,

10、与中心的大块黑色,也同样具有色调交替的作用和效果,这使一圈白色不致 感觉孤立与主体失去联系。画幅最外边的黑色粗边线,是色调交替、呼应取得均 衡的又一反复,使整个画面的色调对比产生节奏和韵律感。明度对比与感情表达, 也有直接的关系。如高明度与低明度色形成的强对比,具有振奋感,富有生气。 明度对比弱,没有强烈反差,色调之间有融和感,可反映安定平静、优雅的情调。 如色调对比模糊不清、朦胧含蓄,会产生玄妙和神秘感等等。即使在素描作品中, 不同的明暗对比,也同样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感情效果。纯度对比色彩的效果,是从相互对比中显示出来的。纯度对比,是指 色彩的鲜明与混浊的对比。运用不鲜明的低纯度色彩来作衬托色

11、,鲜明色就会显 得更加强烈夺目。如果将纯度相同,色面积也差不多的红绿两对比色并列在一起, 不但不能加强其色彩效果,反而会互相减弱。如将绿色调入灰色来减弱纯度,红 色才会在灰绿的衬托对比中更加鲜明。我们在雨天街头观察行人使用的五颜六色 的雨披和雨伞,那鲜艳纯净的色彩异常醒目、美丽,其原因就是受周围环境沉暗 的冷灰色调对比衬托的缘故。高纯度的色彩,有向前突出的视觉特性,低纯度的 色彩则相反。相同的颜色,在不同的空间距离中,可以产生纯度的差异与对比。 如观察处在近、中、远不同距离的三面红旗,近处的红旗是鲜明的;中景位置的 红旗与近景中的红旗相比,则呈含灰的紫色;远景中的红旗,在相比之下,纯度 更差,

12、呈灰色。这是色彩因空间关系的变化,反映出色彩纯度变化而产生空间距 离感。一个画面中,以纯度的弱对比为主的色调是幽雅的,所表达的感情效果基 本上是宁静的;相反,纯度的强对比,则具有振奋、活跃的感情效果。冷暖对比色彩的冷暖感,是来自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受的生活经历。由此, 色彩要素中的冷暖对比,特别能发挥色彩的感染力。色彩冷暖倾向是相对的,要 在两个色彩相对比的情况下显示出来。在色彩写生过程中,认识色彩冷暖对比变 化,主要是依靠互相比较的方法。晴天观察天色,如是紫灰色调子,一般地面或 远山的天色,会显得暖一些,上边的天色会倾向于冷,有微弱的冷暖区别;一个 物体受阳光直射,受光面偏暖,背光面偏冷,受光部

13、强光部分又偏冷,背光面受 蓝天光线反射的部分,显得更冷,而背光受地面阳光反射部分,却罩上一层暖调 色。从色光的自然规律理解,可以通过观察,认识到色彩冷暖对比的规律,这在 色彩学习中十分重要;如果不能认识并表现出这种冷暖色彩的对比关系,画面色 彩就可能趋于单调。冷暖对比,可以有各种形式。如用暖调的背景环境,衬托冷调的主体物;或 以冷调的背景环境,衬托暖调的主体物;或以冷暖色调的交替,使画面色彩起伏 具有节奏感。面积对比色彩的面积、形状、位置,在色彩要素一节中已提到过。这是 美术设计中的构成或绘画中布局结构相关联的因素之一。所谓色彩的面积,在设 计或装饰绘画中,一般比较明确,因为大多是采用色相单纯

14、的平面色块,结合色 块的形状,通过安排上的穿插,形成强弱、起伏的节奏效果。在写实的绘画中, 基本上不会存在单纯的平面色块,在一块色面积中,一定同时具有许多色彩变化, 可是仍然具有色彩面积、形状、位置等对比的形式因素。色面积的大小与形成色 调有关。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是通过对比来获得色彩效果的。考虑色块形状是指 外形的美,同时也包含着线与形的对比关系,一个方形与圆形对比有不协调的因 素,这与曲直线条给人的感觉并不相同。譬如,风景画中的一片天色,一座建筑 物,一片田野,一棵树,都具有它的色面积、形状和位置。“万绿丛中一点红”, 不但具有色相的补色对比,也有色面积的强对比效果。“丛与点”是形状和面积的

15、 对比。如在画幅中,处理“一点红”的位置,当然应在视觉的中心位置。以上所谈及的各种色彩要素的对比,都是在服务构图的形式法则中,发挥其 效果的。在构图一章中,还要谈及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二、色彩调和原理色彩调和,就是色彩性质的近似,是指有差别的、对比的、以至不协调的色 彩关系,经过调配整理、组合、安排,使画面中产生整体的和谐、稳定和统一。 获得调和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减弱色彩诸要素的对比强度,使色彩关系趋向近似, 而产生调和效果。对比与调和,是互为依存的、矛盾统一的两个方面,都是获得色彩美感和表 达主题思想与感情的重要手段。在一个画面中,根据表现主题的不同要求,色调 可以以对比因素为主,也可以以调和

16、因素为主。在感情上的反映,一般积极的、 愉快的、刺激的、振奋的、活泼的、辉煌的、丰富的等等情调,是以对比为主的 色调来表现的。舒畅、静寂、含蓄、柔美、朴素、软弱、幽雅、沉默等情调,宜 用调和为主的色调来表现。同种色调和,是指任何一个基本色,逐渐调入白色或黑色,可以产生单纯的 明度变化的系列色相。这趋向明亮或深暗的不同层次的颜色,可称为同种色或同 次色,有极度调和的性质。如果一组对比色,双方同时混入白色或黑色,纯度都 会降低,色相个性会削弱,加强了调和感。相邻色、类似色的调和,是在色彩中包含的类同色占优势,色相、纯度、明 度等色彩因素十分近似,对比特征不明显,属于调和的色彩关系。如相邻色红与 红

17、橙、红与红紫、黄与黄绿;类似色如深红、大红、玫瑰红、朱红等。类似色的 色对比稍强于相邻色。无论什么颜色,与非彩色的黑、白、灰配置在一起时,都可以产生调和效果。三、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对比两色中,如混入同一复色,即含灰的色彩,那么对比各色就会向混入的 复色靠拢,色相、明度、纯度、冷暖都趋向接近,对比的刺激因素因而减弱或消 失。调和效果的加强与混入色量成正比。对比色双方,如一方混入对方的色彩,或双方都混入对方的色彩,可缩小差别,减弱,趋向调和。两个不调和的对比色之间,处理一个与两个对比色都能谐调的色彩,就可以 使不谐调的两个对比色谐调起来。如在红绿对比色中,间以与红绿都能调和的黄 色,红绿的对比强度就

18、会减弱,而趋向调和。在摆设写生静物时,主体物中如有 强对比不协调的色彩时,在配衬布时往往根据以上的规律,考虑合适的衬布色彩, 使静物具有对比谐调的整体色彩效果。四。结论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原则,在色彩实践中是一个重要而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 以上,所谈及这方面的知识和色彩对比调和的一些方法,实际上只能起到一些启 发作用。有关色彩各种形式的对比与各种方法的调和,是异常复杂的,它们表达 的主题与感情也是十分广泛的。我们只有在真正具有色彩的基础能力后,不断地 在色彩实践中举一反三,逐步深入领会色彩的对比、谐调规律,才能充分发挥色 彩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参考书目1、(日)朝仓直已.艺术设计的色彩构成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P1322312、陈琏年.色彩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P89-1323、吴士元.色彩构成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1.P34-984、(瑞士)约翰内斯伊顿.色彩艺术M .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 1985.P671155、毛雄飞.色彩构成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P33-7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