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教学有趣简单高效

上传人:dream****gning 文档编号:168248196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1,01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让作文教学有趣简单高效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让作文教学有趣简单高效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让作文教学有趣简单高效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资源描述:

《让作文教学有趣简单高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作文教学有趣简单高效(1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让作文教学有趣简单高效龚如君 有趣,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师生因作文享受愉悦。简单,让训练抓住作文提升的关键点,让简单的训练成就精彩。高效,让作文成为学生成功的助推器,让教师成就自己的事业。目前的作文教学,从师生的感受角度来讲是无趣。从教师的角度讲,普遍表现为劳力、劳心和烦心。劳力,主要表现为作文批改负担大;劳心,主要表现为对学生作文的不满意;烦心,主要表现为按作文能力形成的规律教学生作文,他们的作文很可能被阅卷教师扼杀,费力而不讨好;而按所谓高考优秀作文指导学生作文,则学生违心写作,严重伤害他们的写作积极性,甚至伤害他们最基本的作文能力的形成。从学生的角度讲,普遍表现为学生普遍怕写作

2、文,将之列为语文学习的“三难”之一。从训练内容的角度来讲,表现为繁琐。从作文训练的内容来讲,普遍表现为不简单。无论是以内容作为训练要点,还是以写作技巧作为训练要求,或二者兼顾,都显得十分繁琐。从内容的角度讲,训练了许多学生不感兴趣或缺乏基本认知的内容,从技巧的角度讲,训练了许多学生终身都可以运用不到或难以把握的技巧。从效果的角度讲,普遍感到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作文水平的提高涉及一个人的综合素养,而作文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多阅读、多观察、多体验、多写作、多修改。要想让作文教学成为智慧的教学似乎没有多少空间。特别是在现在的教学体制下,学生、家长、学校重数理化外而轻语文,学生作业负担过重而导致课外阅读

3、、观察体验的缺失,要做到智慧的作文教学就更加困难。让作文教学有趣让作文教学有趣 “有趣”指学生能在写作过程中享受快乐,写了之后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写了之后还想写,最终让写作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用写作创造成功,在写作中享受快乐。又指教师因学生的想写作文、能写作文、因作文而获得成功而感受到作文教学的乐趣,从而乐于教作文。概括起来说就是让学生想写作文,让教师想教作文。二者之中,学生想写作文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学生想写作文才能形成学生写作的能力,学生作文水平高,导致教师想在作文教学方面下功夫。“有趣”,从学生的角度讲就是写作前有写作的欲望,写作时能不吐不快,写作后因获得成功而倍感愉悦。如果在这三个过程中

4、都能享受写作的乐趣,学生就会想写。想写是一种强烈的愿望。美国心理学者欧佛斯特在人类行为类中指出:人类的行为产生自由的需求,因此最好的方法,首先是引起对方内心的强烈需求。要想让学生想写作文,我们就要了解学生在作文方面的需求,并帮助他得到。学生在作文方面的需求有哪些呢?一是在考试时获得高分,二是通过作文得到同学的赞赏,三是发表作文。我们要让学生喜欢写作,并鼓励他为在写作方面取得成绩而奋斗,要帮助他在写作上能够发表或参赛获奖,至少要让他通过作文获得高分,获得同学们的羡慕。要让学生想写,我们还得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写作方面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是缺乏写作素材,没有写作的自由,写作的成果得不到尊重

5、。学生为什么不愿写作文呢?一是感到没有写的,这是最关键的问题;二是没有写作的自由,这是写作目的不正确导致的问题;三是写后得不到肯定,这属于教师的教学观念问题。让作文教学简单让作文教学简单 “简单”,既指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找到了简单有效的方法,也指学生把写作看成一件简单的事。从教师的角度讲,简单首先在于分解,要将作文能力的提高看作一个漫长的过程,让学生作文每次在某方面有一点小小的进步即可,最终积小成而大成,实现作文训练的最终目标。其次在于删繁就简抓住要点,删除那些学生已掌握的内容,也删除那些学生在中学阶段无法掌握的内容,即便是那些学生尚未掌握、应该掌握也能掌握的内容,也要抓住要点,训练学生应该具

6、备的核心能力。第三在于分层要求,即对不同作文水平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只需要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即可。第四在于作个性要求,即对写作有不同特长的同学作不同的要求,重点在强化特长上下功夫,而不是重点在弥补短板上下功夫。第五在于综合,即以核心能力的训练为线索,带动其他写作能力的提升,在阅读教学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第六在于落实,即在审题、立意、构思、行文、修改、广义发表等程序上要落实,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每次作文训练要让学生在某方面有切实的进步。如果作文训练不落实,再简单的训练方式也没有任何意义。总之,从教师的角度讲讲,简单的核心在于选择,在于分解,在于组合;简单的目的在于提升。从学生的

7、角度讲,要善于用简单的文字表达简单的思想,用简单的思路、简单的技巧,将简单的人事物景写得有历历在目,写得有思想文化内涵;用简单的论证结构、论证方法将简单的道理论证得厚重深刻。然而,现实的作文有两种趋向,一种是从来不训练作文,只是在考试讲评时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简单得毫无科学可言。更普遍的做法将作文的训练复杂化。作文训练的复杂化,从目标的角度讲,主要表现希望学生掌握课标、教材和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所有内容和所有写作技巧。这就造成作文训练的内容太多。从作文指导的角度讲,每次作文前教师从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等都作具体指导。这样做,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作时

8、懒于思考,按老师的指导,写讨好老师的作文。而一些优秀生则羞于按老师的指导写,结果因教师指导得过细,使他们难于找到新的思路,新的立意,让写作成为十分痛苦之事。从作文评改的角度讲,每次作文批改都由教师完成。从讲评的角度讲,每次讲评都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所有问题。从学生写作的角度讲,指学生写作时不知选材,选材后不知剪裁,也不知将立意细化,联想到的内容都写上去,所有的感受或认识都想表现出来。复杂的结果是教师费力甚巨而效果甚微,导致学生学习年级越高越不想写作文每次视作文为畏途,而最终越来越不知道作文怎样写。让作文教学高效让作文教学高效 高效既指每次作文训练都有显著效果,也指整体的作文训练能对学生的成长产

9、生持续的效果。从显性效果的角度来说,能明显地提高作文分数,从隐性效果的角度来说,学生每次写作之后,能感知自己的进步,能学到同学的写作长处。至关重要的是学生写作之后更想写作了。高效还体现为作文教学能体现综合效应。作文能力的提升,能直接促进阅读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我们的作文教学长期低效是在不能提高之处花费了太多功夫,在该提高能提高之处又蜻蜓点水。最严重的问题是将作文教学变得过于琐碎,而不是从综合的角度去提高水平。太过于关注作文的结果,而不去关注提高作文水平的因素,即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广泛而高效的阅读,思维品质的提升,语言积累与运用等。太注重作文方法的指导,而

10、不注重去解决学生的写作素材、写作语言所面临的问题。特别严重的是不注意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具体而言,作文教学的高效表现为写作高效,评改高效,评讲高效,修改高效,最终保障整体作文训练的高效。写作高效,主要指写作时要让学生快速审题、快速立意、快速构思,写作时一气呵成。评改高效,主要指评语简略而能抓住实质,不去下学生不懂或学生懂了也不能达到效果的批语,也指作文批改的时间,最好在学生的作文交上来之后一天之内改出来。评改高效还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能掌握评改的方法,并建立完整的批改程序,并有效的防范来自家长、学生与学校领导的阻力。评讲高效,主要指评改准备充分,在评改时能抓住作文训练中的最主要的目的,在突出

11、的优点方面加以强化诱导,在普遍性问题方面加以具体指导。修改高效,让学生每次修改在某些方面有明确的进步。高效主要通过习惯来保障。我们通过科学规范的写作程序来提高写作的效率。基本程序为:自由写作相互评改相互借鉴教师评改优秀作文展示学生修改广义发表。教学策略学会积累,化难为易学会积累,化难为易 学会积累是指积累生活中的直接素材与阅读中的间接素材,并将之记录、选择与整理。学生感到作文困难,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写的,即平时没有注意积累材料。因而作为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方面,要把有写的作为重要的问题来解决,如此,我们才能化难为易。我们想让学生有写的,必须让他们学会积累。记得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人写文章,抓

12、耳挠头,十分痛苦。他的妻子对他说,我不相信你们写文章比我们女人生孩子还难。其夫说,比你们生孩子还难,你们生孩子容易,是肚中“有”;我写文章难,是肚中“无”。这说明作文难的关键在于缺乏写作素材。积累的第一个意义就是解决“肚中无”的问题,使作文变得容易。我们通常说“一石激起水中波”,作文题目相当于“石”,头脑中积累的材料相当于“水”,一看到作文题目要能引起迅速而丰富的联想、想象(击起波),就必须先有“水”。一、指导学生善于从书本中积累材料。一、指导学生善于从书本中积累材料。从书本中积累,可从如下方面入手:1积累语言,包括词语、名言警句、富有表现力的句式等,这是最基础的,可惜也是最为人们所忽略的,很

13、多时候我们写不出来,是没有找到相应的语言来表达。2积累素材,这是最为人们所看重的,可惜缺乏基本的梳理与对材料的理解,造成在写作时无材料可写的现象。3积累思想与感悟,前者指作者表达的观点,后者指读者读了之后的感悟,有时候无法写是没有找到要表达的思想。二、指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积累材料二、指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积累材料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观察生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观察生活。俗话说:“事事留心皆学问。”这说明了直接积累的途径是留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景都应是留心观察的对象。要留心观察生活就得对生活充满热情,这样才能如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所指出的那样:“登山则情

14、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带着热情去观察生活,去对待生活,不仅能观察得细致入微,更关键的是能产生丰富的想象、体验与思考。2指导学生记录生活。指导学生记录生活。积累生活也要注意用笔记录,要记录就逼得你用心观察、用心思考。老舍先生在谈到积累时说:“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而要记下来,首先必须知道这阵风是怎样刮的,这阵雨是如何下的。”3教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教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要在生活中积累,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现在学生的生活相对单调乏味,作为语文老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丰富学生的生活。有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就会视野开阔,知识倍增,获得丰富的写作积累,“厚积而薄发”,写作就会得心应手,

15、左右逢源。让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体育活动,假期去打工、游游、同学之间交流学习心得和对生活的看法等都是丰富生活的做法。善用素材,以巧取胜善用素材,以巧取胜 “善用素材,以巧取胜”是指我们在写作时要引向生活,引向书本,根据写作的需要创造性地运用。相当多的同学找我诉苦说,写文章最苦恼的就是没有材料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材料的确是写作中的第一难题。但一味强调自己无材料可写是不确切的。我们的学生,从知事算起,已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其中耳闻目睹了不少的材料;从小学以来,读了不少的书,我们也不能说其中没有可供写作的材料;而看书、看报、看杂志、看电影、电视所获得的材料更是相当丰富。他们之所以感

16、到无材料可写,我认为关键是不善于运用。荀子在劝学篇中说:“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这本来是用来说明学习应该善于积累的,笔者认为将它用来说明如何解决作文的材料问题就更加形象:首先,要不断地积累,达到十分丰富的地步,其次是创造性地运用,从所积累的材料中产生富有生命活力的“蛟龙”。一、引向生活一、引向生活 这是指无论写什么作文,都要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材,按所选之材的特点构思,从对所选之材的感悟中扣话题立意。表现生活或表达对生活的认识是写作的本质。与生活联系,写作素材就会如汩汩泉水,取之不竭;与生活联系,构思立意就有了凭依;与生活联系,写作才能更好地彰显价值;与生活联系,写作才会轻松随意。王蒙先生指出:“

17、写作必须是创造。”写作的创造必须来自生活才会真实感人,这正如老舍先生所说的那样:“事实上,好文章不仗着空洞的修辞来支持,而必须有生活气息,亲切动人。”也必须有我才能体现创造的精髓做到新颖、独特。一个人要想真正提高写作水平,就应该从引向生活做起。二、引向书本二、引向书本 引向书本是指无论写什么作文,都要善于从教材或课外阅读选择与话题相关素材,然后加以选择,并按表达中心的需要加以巧妙组合。三、巧妙运用三、巧妙运用 金钱越用越少,知识却越用越多。运用是积累的目的,也是一种积累的方法。我们一方面要广泛积累,一方面又要在运用中让积累升值。引导学生写作文,尤其是写考场作文,要有无论什么题目都能引到自己熟悉

18、的人事物上去、引到自己真正想写的话题上去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写作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才能抒发自己真想抒发的见解,才能不至于无材料可写,才能使我们平时的思考与准备能适应各种考试题目的需求,也才能使每一次作文十分稳定地发挥水平,甚至做到超水平的发挥。1“以一知充十用以一知充十用”。贾宝玉在大观园中对对联,大展奇才,受到众宾客的赞赏,贾政却指责他不过是“以一知充十用”罢了。其实“以一知充十用”是十分了不得的能力。不会运用,再多的材料也等于没有,一些阅读量大的同学也感到无材料可用,其实是抱着金饭碗讨饭吃。如果运用得妙,则会增加材料的质和量。2巧妙的组合材料巧妙的组合材料。程不时在发明与革新一书中指

19、出:“创造性,不仅要求灵活地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特别要善于将已有的知识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思路。知识丰富固然有利于创造,但知识不丰富的人如果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同样也能创造出新东西来。反之,具有丰富知识的人,如果不善于运用,则不能有所创造。”这从知识与创造性的关系的角度说明了善于运用知识的作用:善于运用,知识不丰富也能有所创造;不善于运用,知识丰富与没有知识也无多大实质上的区别。据说人类登上月球,就是善于巧妙组合的典范。因为在这场壮举中,科学家只是充分巧妙地运用了人类已有的科技成果,而没有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新的科技成果。我们要善于指导学生将已有材料巧妙组合,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来。3从多角度运用积累的

20、材料从多角度运用积累的材料。这不仅能使一个人能以“一知充十用”,而且能很好地激发他的创造能力。因为当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时,他的反应会增多,相互关联也越多,新的解决办法出现的概率也越大。我们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相同的材料来写我们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相同的材料来写不同的作文。不同的作文。由于学生的作文不是自由写作,特别是考场作文,这就会出现一种现象,有些同学积累了许多材料,可是写作时觉得一则都与写作的题目无关,依然没有材料写。这就要求我们应写教会学生善于运用相同的材料来写不同的作文。我有两项传统的训练,效果十分不错。比如学习孟子单元时,指导学生学习孟子是如何把话题引到自己想说的话题上去。孟子一

21、生的理想是推行王道,他在谈任何问题时都能引到他的王道主张上去。在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以问霸道开始,而孟子以“臣未之闻也”一句轻轻把话题岔开,转而谈论王道;在庄暴见孟子中由齐宣王喜好世俗之乐的话题,引到了只要与民同乐就能行王道的话题上去;在孟子见梁惠王中,由“天下恶乎定”的话题引出不嗜杀就能行王道的话题上去。孟子不仅善于将不同的话题引到王道上去,而且善于根据话题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去谈王道。再比如学习滕王阁序时,利用其典故众多、作者经历曲折的特点,要求学生运用其中的材料来应对当年各省市的所有高考作文,让他们牢牢把握让作文题目适应材料和挖掘材料中与题目相关的因素以适应题目的技巧。善于积累,巧

22、妙地运用,这是解决材料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吸收,后者是输出。平时我们注意了积累,写作时针对题目来一番“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再来一番创造性的剪裁与缝合,下笔就不仅有“神”助,而且会生出“蛟龙”来。激活思维,拓展思路激活思维,拓展思路 “激活思维,拓展思路”是指采用与思维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拓展写作思维,从而有效地解决写作缺乏材料的问题。有时候没写的,是因为思路不开展,而且思路开展了也才能写得与众不同。为了具体,以一道四川的高考作文题目为例,来具体阐释应如何激活思维,拓展写作的思路:生活中,有人好问,有人不问;有人主张有疑就问,有人主张三思再问。问天问地,问古问今,“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

23、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面对这道看似毫无难度的作文题感到不知从何入手写,也感到没有什么材料可写,其实我们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激活思维,拓展思路:一、联想法一、联想法 可从与题目或话题、材料相关的词语、名句、事例等联想开去。从相关的词语联想开去从相关的词语联想开去 如:追问、访问、寻问、探问、责问、不耻下问、问道于盲、问者不相亏、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等。从每个词语入手都能写出别出心裁的作文来。如追问是一种科学精神,不耻下问才能真正问有所得等。从相关的名言联想开去从相关的名言联想开去 如:明月几时有,

24、把酒问青天;问世间情为何物;好问则裕。(尚书);好问之人,一无所失。(书摘);虚心下问,集思广益。(陶行知);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不问,虽读万卷书,只是一条钝汉儿。(郑燮)汉代刘开的问说中关于问的名言很多,如: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讲问的作用)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讲问的对象)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

25、下几无可问之人。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问的态度不端正)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不好问的原因)以上名言,或表现了问的价值,或表现了问的对象,或表现了不好问的原因,或表现了问的不正确的态度,我们从任何一条引申开去,均能写出别具特色的作文。从有关的事例联想开去从有关的事例联想开去 如列子汤问篇中两小辩日的故事。这则故事中有两小孩关于日出时太阳距离人近还是日中时太阳距人近的疑问,也有孔子无法回答两小儿的疑问而受到的讥笑。此外还有牛顿关于苹果的疑问,屈原的天问,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

26、谁主沉浮等。这些事例出于特定的情境,表现了问者的思想境界与学识,从任何一个角度入手都能写出优秀作文。二、加减法二、加减法加法加法 所谓加法,是指在原话题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或二个对象或条件,使话题能构成更加复杂的关系,更加丰富的内涵,更加众多的对象。如:学与问,问与态度,问与情操,问与科学发展,问与人生等。减法减法 所谓减法,是指在原话题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的限制条件,使话题涉及的内涵和对象减少,使写作的指向更加明确、更加集中。如:问的价值,问的对象(谁问和向谁问),问的技巧,问的过程,问的结果等。三、逆向法三、逆向法 即从相反的角度思考。如不必事事问,问的弊端(如:问是一种缺乏自主精神的表现)等。四

27、、辩证法四、辩证法 即从发展的角度、相互联系的角度和一分为二的角度思考。如:问的利弊,问对人生发展的意义,问与被问,问与答中体现的思想、学识与情操等。五、虚实法五、虚实法 即从虚与实相结合的角度思考。虚或指间接描写、说明或议论,或指从假设的角度写,或指从具体事例中引申出抽象的意义等。实指直接描写、说明或议论。如:假如没有问、或许大家认为问只有好处等。六、对比六、对比 从正反两方面写。如写问的利弊等。综上所述所述,我们可知,有时候我们感到没有写的,其实是思维没有展开,只要我们激活思维,写作素材一定会汩汩溪流,不断涌现。化繁为简,减轻负担化繁为简,减轻负担 这是指将作文训练的内容与要求简化,使作文

28、教学显得轻松自如。作文训练涉及的内容繁多,而学生并非每项要求都能达到,从现实需要看。也并不需要掌握那样繁多的技能,只需要掌握少量技巧写得文从字顺即可,这就是我们将作文教学化繁为简的依据。我们应注意到三个最基本的事实:一是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一个漫长提高的过程,即我们无法在特定的时间让学生的作文达到很高的要求,得让他们不断进行写作练习。二是学生不必完全具备课标与教材所要求的作文能力。如写出人物个性、描写等能力,绝大多数学生终其一生也无法达到。三是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水平的差异,面对同样的作文要求,有的在初中就可能已经达到,有的一生都无法达到;二是表达的差异,有的学生有

29、文采,有的学生本色,有的长于记叙,有的长于议论,还有的长于抒情;三是风格的差异,有的幽默生动,有的质朴简练等。尊重这三个事实,我们的作文才会化繁为简。作文水平的提高既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对学生每次作文的要求就简单了,即每次作文只要求学生在某一小点上有所进步就可以了,积小成而大成;每次作文也不必要求所有学生在某方面达到某种程度。既然我们的学生不必达到课标与教材的所有要求,我们就不会强求每个学生都达到课标与教材的要求,只需在关键要求上达到要求即可;既然是有水平的差异,我们就不会要求所有学生都具备同样的作文水平,只需每次作文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即可;既然有表达的差异,我们就不会强求学生的作文去

30、达到固定的标准,只需强化他们擅长的表达方式就行了。从整体方面,我们可以将作文训练简化为写记叙文与议论文,其它的如说明文、应用文等,只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记叙、说明与议论水平,就能轻松掌握。我们还可以将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写作训练重点确立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核心等。从文体方面,我们可以将写人记叙文简化为突出人的品格或性格,将写事记叙文简化为突出曲折与启示。其他的写作技巧自会触入这两项训练之中。将议论文简化为如何确立论点与分解论点,以及如何选择论据与运用论据等。从选材方面,重点指导学生善于运用生活中的直接积累与阅读中的间接积累的素材。从技巧方面,将记叙文的技巧,简化为突出的技巧(对比法、衬托法和类比

31、法)目的是增强表达效果、强化主旨等;引人入胜的技巧(曲折法、逆挽法、回环法),即行文能跌宕起伏、出人意料。生动传神的技巧(渲染法、反说法和比喻说理法),目的是使文章形象生动。九种技巧中,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风格与爱好,重点掌握其中的二至三种即可。从训练方面,将教材上的作文内容化解,如人教版课标教材必修一有一个作文练题目为: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我们可以简化为确定触发点与表达触发点。从批改方面,将作文评改简化为教师略批,同学详批与略改,作者反复修改等。从讲评方面,每次作文集中某方面的内容即可。反复修改,强化进步反复修改,强化进步“反复修改,强化进步”是指每次作文之后,要用两月以上的时间

32、让学生反复修改,使学生作文训练的成果能巩固下来。修改作文,是写作的一个重要步骤,严格说来,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老舍说:“文章必须修改,谁也不能一下子就写成。”“写完了一篇作文,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工作认真的人,写东西写得比较好的人,大都有这种好习惯。”这说明修改不仅是作文的一个重要步骤,而且应养成修改的习惯。古人写文章,把修改比作攻玉。这形象地说明了修改是一个精细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修改的目的是使文章显得更好。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但谁改最有效?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与笔者的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学生自己改最有效。要由学生自改和互改。这种方法最典型的表现为知易行

33、难。知易是说教师谁都知道这是简单高效的方法,难行表现为很难为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认可。要施行这种方法,必须给学生讲清道理,也必须给学生指明修改的方法,并建立完整的让学生批改的程序,以让批改科学有效。学生认可了,家长与学生领导的阻力就微不足道了。一、指导学生认识修改的价值一、指导学生认识修改的价值 修改的价值大致体现在如下方面:1使文章显得更美:使文章显得更美:宋碑类抄记载,有一次,欧阳修写了一篇昼锦深堂记的文章,开头两句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文章写好以后,便派人送给宰相韩琦。待文章送出去五百里路之后,欧阳修又想到开头两句写得不够好,就再写一份,又派人送给韩,并附书曰:“前有未是,可换此

34、本。”韩把后送来的文章读了一遍,觉得与前文没有什么不同,很是奇怪。再细读,才发现开头两句已改为“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加了两个“而”字,文气便舒缓曲折,更富于欧文的“阴柔”之美了。2使主旨更加突出:使主旨更加突出:“万木冻欲折,孤根独暧回。前村深夜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明年应如律,先发映春台。”这是诗人齐己的早梅诗,据说他写完此诗十分得意,但齐己毕竟很谦虚,便去请教当时有名的诗人郑谷。郑谷说:“此诗只有一字不够妥当,倘若稍加改动,就是一首难得的好诗。”齐己连忙请教。郑谷说:“诗题为早梅应突出一个早字,昨夜数枝开的数枝,大有花满枝头之意,不足见早。若将数枝改成一枝就符合

35、题意了。”齐己极为佩服。郑谷成了齐己的“一字之师”。3使文章显示的境界更高:使文章显示的境界更高: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写过一首咏月诗,其中两句为:“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林则徐看后将“何必”改为“何况”,其女婿满面羞愧。因为这一改,表现的境界就大不一样了。前者对现状十分满足,后者则表现了一种不断追求的精神。4使描绘的意境更加协调。使描绘的意境更加协调。如下面的文字:雨是轻灵的,而那房屋上的瓦似乎是专为雨而设置的乐器。平常里它们总是一言不发,一旦雨滴接踵而至,瓦的音乐就叮叮的奏响了。那声音酷似古筝,清脆且韵味十足。雨势急骤,琴声就慷慨激越,如万马奔腾,百鸟齐鸣,又如两军交锋擂鼓助阵;雨

36、势减缓,音乐也就跟着弱下去,像激战过后的短暂休息,又像是楚楚动人的少女在花前低语。这段文字语言感染力很强,意境也不错,读了过后总觉得有不协调的地方。细细研读,原来是“百鸟齐鸣”四个字在作怪,这四个字形容雨本身不恰切,放在“万马奔腾”后面意象上就极为别扭,将它删去,就就会使整段文字生色不少。二、指导学生把握修改的方法二、指导学生把握修改的方法1即时修改即时修改 所谓即时修改是指让学生写完作文后,至少读两遍以上,对不满意之处进行修改。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2过后修改过后修改 所谓过后修改是指让学生写完作文之后,过一段时间再进行修改,

37、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就是:“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修改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很多学生在初始阶段并不具备,需要教师痛下苦功。笔者在初始阶段采用将典型例文先让作者修改后分别打出来,在课堂上用PPT投影如来,与全班同学将修改的文字与原比较,让学生明确怎样修改和为什么要这样修改。如我们做的如下作文训练后,是这样指导学生修改的: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登山是件很有意义的事,站在山顶可以饱览美景,可以思考人生。于丹教授登泰山的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易中天教授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要一步一个脚下印。”

38、要求: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用规范汉字书写。初稿:人生即登山人生即登山 登山与人生有着种种相似。登山,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若不愿迈步,自然永不可能登顶,若满腹怨言,自然浪费了气力。人生,则需要真真切切的行动;若只是个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纵是讲得天花乱坠也难以成功,若惧怕艰难、抱怨不休,终其一生也难以功成名就。(缺乏深度,也缺乏明确的角度,语言概括力不够)爱因斯坦曾说,成功等于艰苦的劳动加正确的方法再加少说空话。(引用与观点不统一)若李时珍没有潜心钻研医学,或是嫌弃厌烦了那海量的资料,便不可能有中医巨著本草纲目。若戚继光

39、没有决心训练出一支精兵,或是惧怕了重重危险、像其他军官一样畏缩不前,倭寇便不可能在东海偃旗息鼓。一种名叫“666”的药物足足试验了六百六十六次才研发成功;孟德尔种了十余年豌豆才总结出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概括举多项事例,要注意采用排比的手法,叙事句式要相对一致,也要注意事例排列的逻辑顺序)若没有行动,没有坚持,那么你绝不可能登顶,亦不可能成为人生的赢家。登山时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上山顶,但爬了就好;人生中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成功,但努力过就能无愧。正如游褒禅山记中所言,“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引用之后要注意扣分论点分析)东野圭吾被尊为日本国民作家,他本人努力工作,素

40、以高产高质出名,然而他五次与日本文学最高奖项直木奖擦肩而过,令人扼腕,他本人却在自传中说,他的努力换取了读者和自己的快乐,足矣。贤如孔圣人,一生追求恢复周礼却从没有成功过,这样的失败却无法掩饰他的光芒,反而让人们敬佩他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病句,加上“的精神”)。(两个事例的叙述可更扣观点些)由此可见,成功与否并不是关键,重要的是我们努力了,到了终结回首再看能问心无愧。当我们登山登到了最高点时,接下来便必然要走下坡路;当我们踏上人生巅峰时,往往也会逐渐平淡。(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范蠡助越复国后,荣耀地位都达到了至高点;此后虽成了富商,但仍难再有当年的意气风发。(可作正面的例子,与韩信的例子

41、形成正反对比的论证结构)韩信为汉之大将,战无不胜,威名远扬,然而在他风光无限之后,狡兔死走狗烹,不说再续辉煌,连平淡活下去也不能。(从全文所举事例看,叙述方式基本一致,本段的两个事例可叙述得更具体些)一路走过,无论王侯将相或凡夫俗子,都难逃尘归尘土归土的结局。登上最高点,自然就要下来,我们所能做的,只有珍惜途中的一切。登山,不努力便不能上进,回到原点之前欣赏沿途的风景,求一份愉快心情;人生,不拼搏便不能成功,归于黄土之前享受一路美好,赢一份问心无愧。(对内容的概括不完整)修改稿人生若登山人生若登山(将“即”改“若”更恰切)登山与人生有着种种相似。(开头扣题,总领全文)登山,需要脚踏实地;若不肯

42、迈步,自然是登顶无望,若有始无终,自然是浪费力气。人生,则需要切实行动;若纸上谈兵、不予实践,纵舌灿莲花也难以成功;若惧怕艰难、半途而废,终其一生也难有成就。(将登山的第一种情形与人生类比,点明“登山”所需之品质)黄兴言,天下无难事,唯坚忍二字,为成功之要诀。若李时珍没有潜心钻研医学,或者对海量资料厌倦、停滞不前,本草纲目便不可能流芳百世;若戚继光没有决心训练精兵,或者被重重困难吓倒、畏缩不前,东海倭寇便不可能偃旗息鼓。若孟德尔没有静心种植豌豆或者对十余年的枯燥研究失去了信心,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出现便会推迟近百年。(三个事例,概叙简洁,且紧扣分论点)由此可见,成功的基础是有行动,成功的前

43、提是要坚持;若二者皆无,那么你绝不可能爬上山顶,亦不可能成为人生的赢家。(分析简要,揭示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登山时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登顶,但走过了就已足够;人生中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成功,但努力了就能无愧。(将登山的第二种情形与人生类比,点明“登山”重在无愧)正如游褒禅山记中所言,“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只要我们拼尽了全力,便是不枉此生。东野圭吾被称作日本国民作家,其作品因高产高质而脍炙人口,常年雄踞于“这本小说了不起”“推理小说TOP10”等榜单之中,然而他已五次与日本文学最高奖项直木奖擦肩而过。这样的失败并不能埋没他的才华,文坛反而兴起了另类的“东野圭吾路线”。孔子

44、被尊为千古圣贤,其思想在中国社会延续千年,多少名相贤臣在儒学的引导下创造了自己的辉煌。然而他一生追求的周礼却从未恢复过。这样的失败并无法掩饰他的光芒,反而让人们敬佩他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举例具体典例,叙述事例的方式与第二自然段不同,使行文富有变化)由此可见,成功与否并非关键所在,重要之处在于努力过,便可问心无愧。登上了最高点后,必然要走下坡路;踏上人生巅峰后,往往也会逐渐平凡。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理所必至。因此,我们需要认清现实,冷静对待此后风光不再的生活。(将登山的第三种情形与人生类比,点明“登顶”之后所需之心态)范蠡助勾践兴越灭吴,一雪会稽之耻,为越之肱股大臣。功成名就后他果断弃政从

45、商,三聚三散,虽难有当年意气风发,却仍富甲天下。韩信助刘邦一统天下,战必胜,攻必取,先拜相国,后徙楚王。然而他被荣耀冲昏了头脑,不愿承认自己已达到人生的最高点,不选择功成身退倒罢了,他竟一再试探刘邦的底线,终因谋反之名被斩于钟室。(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论证明观点,举出了“登顶”之后由于心态之不同而导致的人生命运的巨大反差)无论王侯将相还是凡夫俗子,都逃不过盛极而衰的命运。我们应该做的,便是保持冷静的头脑,接受这必然的结局,并且享受其中的过程,而非一味贪恋最高处的风景。(分析紧扣分论点,有深度)登山,不努力便不能上进,回到原点之前欣赏沿途风景,静对物极必反之势,求一份愉悦心情;人生,不拼搏便不能成功

46、,归于黄土之前享受一路美好,笑待盛极必衰之局,赢一份问心无愧。(结尾简洁,总统全文,强化了观点)修改评点 初稿以“人生即登山”为题,巧妙地扣了阅读材料,又能总领全文,在论证过程中以登山的三种情形与人生奋斗的三种情形类比,通过大量论据证明论点,显示了作者的学识,层次分明而有一定特色。但原稿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对三个分论点的提炼不够,导致观点模糊,也导致对例证的叙述的模糊;二是叙述事例的方式缺乏变化,且与论点扣得不紧,举例之后分析乏力;三是结尾对全文总领不够。修改稿,对分论提炼精确,三个分论点形成了一定的逻辑联系;对例证的叙述方式多样,紧扣论点,且与论证方式结合;分析语言精炼,能揭示论点与论证的

47、关系。修改稿还对语言进行了加工,不仅更加精准,也与修辞手法结合,做到了形象生动而富有变化。这样十分具体地指导学生修改,表面看花的功夫较多,但实际效果非常明显。如果有条件,能将修改稿发表效果就更佳。这次修改的例子后来作为升格作文的案例,在一家杂志上发表了。事实上,要让学生的作文真正能不断提升,得让学生自觉反复修改。笔者有一个成功的经验,那是写完作文之后,让学生在两个月之中改四遍。这样反复修改的结果是,让学生明白了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不好在那里,不好之处如何修改才能使之变得更好。要让学生自觉独立修改,必修要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作文有不足之处。怎样才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老师提出意见是方法之一,更重要

48、的是学生从同学的作文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从优秀文章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或学生自己的作文水平提升了,发现了自己先前作文中的不足。后三方面的效果远比第一种好。水平定位,分层提升水平定位,分层提升 所谓水平定位,是指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水平按高考作文评分要求对已有的作文水平定位;所谓分层提升,是指结合高考作文的要求,通过修改,让自己的作文层次不断得到提升。作文涉及语文的综合素养,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但采用水平定位与分层提升的方法,能较好地攻克这一难关。先指导学生定位。先指导学生定位。我将学生的作文定位为40分左右、45分左右、48分左右、50分左右、53左右、56分左右六个层次。后指导如何提升。

49、后指导如何提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依次向上一个层次提升。根据笔者的经验,一个作文在40分左右的同学,能在两月左右的时间内,将自己的作文提高到48分左右。其具体做法是:1熟悉各层次的评价标准。熟悉各层次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为他们自己现阶段的作文准确定位,也找到提升层次的努力方向。2树立能提升作文的信心。树立能提升作文的信心。一是用成功的例子鼓励学生,二是印出各层次的作文,指导其具体修改,让他们知道,其实有些作文,只要稍加改动就能提升一个层次。有了信心,才能让学生产生将自己的作文水平提高到某个层次的强烈愿望,知道如何提升,才能最终实现提升的愿望。3每次修改提高一个层次。每次修改提高一个层次

50、。每次修改,只要求提升一个层次,只要求他们在自己能提高的地方下功夫。每月修改一次,在修改前,切实弄清楚哪些地方要修改,为什么要修改,要怎样修改。在这个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读一定量的与他们自己作文风格相似的优秀作文或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这样做,提升的作文水平才能日渐巩固下来,成为他们自己真正的能力。4让老师与同学提供帮助。让老师与同学提供帮助。修改前可让老师或同学帮助学生准确定位,并找出提升层次的途径;修改后,请教老师或同学,看是否达到了提升层次的目的。为了实现定位提升,老师布置作文要采取同题多作的方法。第一次作文,通过老师、同学的批改,或读优秀作文,让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找出自己能提升之处。第

51、二次作文,要在第一次的基础上有所提升,一般说来,通过第一次作文的讲评,学生作文的思路明显打开,对运用材料、技巧、构思、立意等也有了新的认识,只要学生态度端正,第二次就一定会有提升。程序完整,反复强化程序完整,反复强化 所谓“程序完整,反复强化”是指我们的每次作文训练都必须按照“独立写作相互交流习作欣赏教师讲评互相修改广义发表迁移运用”的完整程序进行,每进一个程序都要对学生的作文质量进行强化。作文教学高效的关键在于强化。强化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主要原则有积极反应、按难度划分学习程序、即时反馈、自定步调(按学习的个体差异调整学习速度)、最低的错误率等五条。作文是个

52、综合性特强的能力问题,不可能通过某次训练就能达到其种要求,即便某些同学在某次训练时达到了要求,但未必能形成长期的能力,因而我们的每次作文应有意识地持续强化,使每次训练都能产生高效。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之所以没有什么效果,原因在于我们没有有意识地进行强化,造成我们的作文训练或没有效果,或有一定效果但不显著。强化首先是态度问题。强化首先是态度问题。作文时马虎应付,决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因而我在作文教学中以激趣为核心,首先要求学生明白作文在他们发展之中的重要意义。我让他们明白,作文好,能迅速提高人气指数,一个作文好的同学,是最容易受到尊重的同学;作文能较快地摘取人生成果的果实,如作文发表等。作文好,

53、能较快提升语文考试的分数,因为优秀作文与中等作文的分差在十分以上,与差的作文的分差就更大。由于作文涉及语文综合素养,一个作文好的同学,语文综合成绩一般也较好。作文好,为在高一层次的学习中奠定良好的基础,高一层次的学习涉及论文写作;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一个写作能力强的人容易在工作中脱颖而出。让学生体会写作过程中的快乐。在写作时,体会创作之乐;在互相交流时,体会学习之乐;在修改之时,体会矫正之乐;写作之后,体会成功之乐。总之,让他们在作文的每一个环节都聚神会神,倾情投入。强化其次是程序问题。强化其次是程序问题。写作,是第一次强化;相互交流,是第二次强化;推荐优秀习作来欣赏,是第三次强化;老师引导

54、学生分析优秀习作的技巧,是第四次强化;学生互相修改,是第五次强化;学生在参考同学的修改意见、借鉴优秀习作进行修改,是第六次强化;进行广义发表,是第七次强化;将所学得的技巧运用于日记、周记或下次训练,是第八次强化。实践证明,每次作文通过如此反复强化,作文都会有明显的进步。个性培养,突出特长个性培养,突出特长 所谓“个性培养,突出特长”是指对一些写作有特色、有潜力的同学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以使他们在写作方面的特长更加突出。要培养学生的个性,要重点指导他们做到“文中有我”。即我从生活中受到感悟,形成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通过我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使生活中零散的人、事、物、景形成一个整体,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55、或思考。文中有我,才会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文中有我才会有独到的感受和思考,文中有我,才会在文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文中之我,要有我的胸怀和品德。同样是写梅,陆游的咏梅突出梅的“愁”:“愁”自己生非其地,生非其时,“愁”自己的寂寞,“愁”可能遭到的摧残;突出其在凄风苦雨群芳妒忌环境、零落成泥然而香如故的品质,这里面有作者的经历和品质。毛泽东的咏梅却将梅置于群花之中,突出其“笑”,表现了梅宽阔的胸怀;毛词也写了梅的严峻的生存环境,突出的却是花开虽不易却开得俏丽动人以及“只把春来报”的品质。这里也表现了毛泽东的特定经历和胸怀。文中之我,更要有我的情感。以情动人是古往今来的优秀的写作传统。法国著名作家福楼

56、拜为自己作品中的“包法利夫人死了”而痛哭,便是典型的例子。事实上文学史上能流传的作品,都是表达了真情实感的作品。曹雪芹谈到自己的作品红楼梦时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里的“辛酸泪”、“痴”都是作者的真情实感。李密的陈情表所表达的“情”不仅打动了晋武帝,而且打动了千百年来读它的人们。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不知撩动了多少少男少女读者的心。项羽不是诗人,在垓下被围、四面楚歌的环境中结合自身经历和此时此刻所喷涌出来的情感所作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成了千古名篇。相反如果没有我的情感,不仅不能成为流传后世的优秀之作,有时还会成为笑柄。乾隆皇帝一生写诗二万余首,由于缺乏真情实感,一

57、句也未在民间流传下来。总之,要写具体、生动,必须来源于“我”。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作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对生活作细致、深入、多角度的观察;要写得有意义,要在写作中融注“我”的感悟、思考和情操,写出有价值的感受和思考;要写得与众不同,一是结合我的经历、情感,做到选材与众不同,二是结合“我”的学识、写作能力做到角度与众不同、构思与众不同以及立意与众不同,三是结合自己的个性和行文习惯,做到语言与众不同。我们应怎样对学生进行个性培养呢?1发现学生的特色与潜质。发现学生的特色与潜质。特色主要指学生写作中与众不同的风格,潜质是主要指语言表达富有文学素养。这二者是提升学生作文能力的基础。我主要是善于从日常的作文、

58、日记、口头表达、参与语文活动中发现它们。2强化他们的写作个性。强化他们的写作个性。在这里教师一定要善于“因势利导”。“势”就是学生的个性,“导”就是老师指导学生如何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个性。作文创新的灵魂是写出个性,个性在很大程度上要从特长上表现出来。下面用我对2003级一些同学的培养加以说明:张堂硕同学语言干瘪、缺乏意蕴,就让她读古诗词、读散文,先过语言关。刘艳同学感悟特别,写法别致,读书很多,但篇章差,文章内部的协调差,就重点培养其篇章协调能力。肖晓玲同学语言、结构都很不错,但行文缺乏变化,就从创新的角度进行培养。廖阳同学对生活感悟细腻别致,语言表现能力很强,但写得过于随意,在详略上处理得

59、不好,就重点培养她的剪裁能力。肖波同学领悟能力强,但阅读少,语言不够生动形象,缺少文化内涵,就让他读一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著作。王莲莲同学语言形象传神,但篇幅过长,就让她在如何写精炼上下功夫。张艺宝同学构思新巧,语言幽默,但流于表面,特别是对任何事情都持一种讥讽的态度,就让其在使自己的作文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上下功夫。3助其成功。助其成功。电视剧九班的故事中有一句歌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天到晚学呀学,总觉得没结果”。学而无结果,的确是令人沮丧、乏味的事。一天到晚写呀写,如果看不到结果也将是乏味无聊的。要坚持,除了信念、毅力,还得有成功的希望,最好能不断获得局部的成功。对于写作有潜质的同学,

60、我们要在指导他们参赛获奖与发表上助其成功。我所教的高2003级,有32名同学在全国、省、市报刊杂志书籍上发表作文百余篇。有三人在全国性的征文中获奖。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要想作文教学真正有高效,必须做到读写结合。读是吸收,写是输出,但两者并非对等关系。吸收相当于牛吃草,输出好比挤出奶。只有大量吸收,才能有东西输出。读应先于写,读应多于写。作文要表现一个人的学识,“学”可以依靠阅读获得,“识”也要依靠阅读不断积累才能形成。读也是写作的借鉴。所以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杨雄说“能读千赋,自能为之”。此外还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选烂,秀才半”等形象说法。

61、秦珍在读和写一文中这样来强调读和写的关系:“学习谋篇布局和语言运用固然要从读中去学;要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也得从读中去学,去揣摩;要开拓思路,也得从读中去启发,受提示。”秦珍的话说明不独写作要从读中得到借鉴,而且写作的准备过程也应从读中去借鉴。鲁迅先生谈到自己作文的切身体会时说:“文章应怎么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他认为应“多看大作家的作品,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不应该那么写的一面,恐怕最好是从那同一类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这就从正反两方面切实说明了如何从读中去体会“应该怎样写”和“不应该怎样写”。多读

62、不仅有益于写,更利于阅读。“吟安一个字,拈断数根须”,这极形象地说明了写作的艰难。有了写作的艰难体验,才能读得真切,读得透彻,读而能引起共鸣,读了能欣然意会。这说明写能反过来促进读。事实上作文好的,一般是书读得很多的人。要想轻松作文,那就应勤奋读书。读写结合有的第一层含义是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为提高写作水平服务。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1.指导学生读自己最感兴趣的书。指导学生读自己最感兴趣的书。这是实践证明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提高偏科生的写作水平有奇效。因为感兴趣,读起来才会轻松愉悦,才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感兴趣,其中读者必与作者在思想方面相通,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相近,最容易借鉴模仿。2

63、.指导学生读能弥补自己写作缺陷的书。指导学生读能弥补自己写作缺陷的书。这指以写作作为读书的目的,为了提升自己在某方面的水平,就读相应书。如缺乏文采,就读一些文采斐然的书;构思一般,就读一些奇思妙想的书;立意不深就读一些具有深刻思想文化内涵的书等。3.指导学生读与自己风格相近的书。指导学生读与自己风格相近的书。在学生的作文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我们要让学生读与自己风格相近的书,这不仅能使他们读起来更有兴趣,更容易学到其中的写作技巧,也能让他们强化自己的风格。读写结合的第二层含义就是教师的阅读教学要做到以读促写。有的专家反对阅读为写作服务,这在普遍意义有正确的一面,但我们不要忘了,我们教学的是基础教育

64、阶段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我们的重要职责。课文是文质皆美的,在写作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因而我坚持认为,阅读教学一定要注意以读促写,使阅读与写作相得益彰。1.每教一篇课文,都要指导学习某种写作技巧,或积累为写作服务的材料、思想、技巧、语言等。2.针对学生的写作缺陷确定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写作缺陷确定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时,要结合课文内容,结合学生的写作缺陷指导学生学习相应的写作技巧。如学习项链,学习结尾异峰突起的技巧,学习守财奴学习通过动作表现人物的性格,学习促织学习叙事曲折的手法等。3.结合背诵课文,学习某种文体的写法。结合背诵课文,学习某种文体的写法。如背诵荷塘月色,学习写景抒情文

65、章的写法,背诵六国论劝学师说,学习议论文的写法;背诵游褒禅山记,学习夹叙夹议类文章的写法等。由于是要求背诵的课文,学生可以把写作方法体会得更具体实在。4.归类阅读,解决学生写作中的难题。归类阅读,解决学生写作中的难题。如学生作文开头比较平谈,可集中一段早自习时间只读各种文章的开头,并体会开头是如何根据体裁、主题、材料、构思等的不同而做到千变万化而别具特色的等。5融会贯通,打通文体的限制。融会贯通,打通文体的限制。在中学阶段,我们主要让学生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与实用文,其他文体的教学是否就不进行以读促写了?我的看法是否定的。因为写作就其本质来说是相通的。比如笔者教学诗经氓,就将其中的一个教

66、学目的确定为“如何把生活写成文学作品”。我让学生思考,作品所写恋爱、结婚、婚变、离婚是生活现象,它为什么会成为经典的文学作品呢?然后一起在阅读的过程讨论归纳:首先得选择有代表性的人物,这就是氓与我。这两个人物必须具有普遍性,氓代表某种花心的男性,我代表对爱情忠贞的女性。这些人物又必通过其言行心理表现其个性。作者通过“氓之蚩蚩”的神态、“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的行为与心理,表现氓狡黠而不太严肃的个性,这种个性是后来造成婚姻悲剧的原因。通过“我”“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以及解释“非我愆期”,并劝“氓”“无怒”,并定下“秋以为期”的行为,再从“泣涕涟涟”“载笑载言”的神态表现其热情、善良、痴情而又有决断的个性,而决断的个性又是她后来毅然与氓决裂的原因。第二要采用艺术手法。作者主要采用的手法有:1比兴手法。比兴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用来比喻女子迷恋爱情,未思后患。“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是以“兴”起头,喻男子情意的衰落。用自然界桑之未与落矣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又表现了氓感情的变化,这就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2对比手法。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