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抑郁症的心理分析及调控策略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68215744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1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大学生抑郁症的心理分析及调控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学生抑郁症的心理分析及调控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学生抑郁症的心理分析及调控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抑郁症的心理分析及调控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抑郁症的心理分析及调控策略(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大学生抑郁症的心理分析及调控策略孔凡寅(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 100875)摘 要:当前 ,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已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学 生抑郁症主要 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其诱因既有内因,如生理原因、心理原因、认知原因等,又有外 因,如外部压力、人际 关系紧张、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等。针对这些诱因,文章提出了相应的调控策略,希冀对有效 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 起到一定的作用。关键词:大学生;抑郁症;成因;调控策略 心理抑郁是人类一种正常的情绪体验,每个人 在生活中都会体验到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但需要 注意的是,如果抑郁情绪一旦蔓延时间较长的话,就

2、会严重影响人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即转化为抑 郁症。据世界卫生组织估测,全球抑郁症患者35 亿,中国的患病率为69%。在我国每年287万起 的自杀案例中, 有 80%的自杀者患有抑郁症, 到 2020 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 疾病。抑郁症患者逐年增多, 并且呈低龄化, 在校大 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因自身特点极易受到侵扰, 是抑 郁症的易发人群。据相关调查报告, 当前在校大学 生 1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倾向, 教育工作者必 须对这一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抑郁症的判别及症状 首先应正确区分抑郁与抑郁症。抑郁是人类一 种正常的情绪体验, 处于抑郁状态的人能对其自身 的遭遇做出恰当

3、的认识和分析, 对自身行为的控制 与调节符合社会常规, 并有一定的自信与自尊, 虽有 抑郁体验, 但无异常行为;而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 或心理障碍, 有轻度、中度、重度之分。大学生抑郁 症的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心理表现: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 萎靡不振, 常 感到持续性疲劳, 注意力不集中, 思维和反应迟钝, 自我评价下降, 遇到困难和挫折内疚感很强, 严重时 会想到自杀(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是一般人群的 20 倍1)。生理表现:经常失眠, 食欲不振, 体重减轻, 浑身 乏力并有不定部位疼痛, 头晕头痛等。以上症状如果持续两周以上, 就极有可能患上 了抑郁症。值得注意的是, 很多大学生陷入

4、抑郁后, 担心暴露自己的软弱、低自信心, 受到同学嘲讽, 往 往压抑和否认自己的忧伤情绪, 故而不容易被人察 觉。所以, 患有抑郁症的人其症状表现常常不是以忧伤情绪为主,反而可能只是抱怨有很多身体症状 (如身体酸痛)而不提及忧伤的感受,更不愿去心理 咨询机构寻求帮助。大学生患有抑郁症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正 常的学习、生活,难以适应社会,给将来的就业带来 一定的困难。部分患病严重的大学生甚至选择自杀 以逃避现实,给家庭、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二、诱发大学生抑郁症的原因 目前,人类对导致抑郁症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 通常认为抑郁症是各种遗传、心理和环境等因素相 互作用的结果。导致大学生这一特殊群

5、体抑郁症的 原因多种多样,可概括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一)内因1 生理原因。(1)遗传因素。抑郁症跟家族病 史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家族中有患病者的人群发 病率是一般人群的 10 至 30倍。血缘关系越近,患 病机率越高。父母其中一人患抑郁症,子女患病机 率为 25%;若双亲都是抑郁症病人,子女患病率提 高至 50%70%。 (2)药物因素。慢性身体疾病及 为克服这些疾病而长期使用药物会造成抑郁症,称 为药源性抑郁症。它并不是一种精神病,而是因药 物引起的副作用。临床实践证明,许多药物都可引 起抑郁,如抗高血压药、抗精神病药、避孕药、激素 等,特别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3)不合理

6、的生活习惯。首先,大学生由于学习负担重,竞争激 烈,受日常琐事困扰等,常常情绪低落,易失眠。据 调查,大学生睡眠普遍不足,若连续两个星期的睡眠 不足,会大大增加患病率;其次,许多大学生心情不 佳时喜欢借助于酒精、尼古丁、药物来舒缓自己的情 绪,这虽然能暂时使大学生逃避问题和烦恼,但所能 激发出的轻松感和自信却是很肤浅的,问题仍然潜 伏着并在暗中蔓延滋生,最终必将爆发出来,带来极 深的抑郁;再次,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追求时尚, 希望自己的体重和体形得到控制,因而控制自己的 饮食。过度的节食使她们体内缺乏抵抗抑郁症所必 需的某些维生素、叶酸和矿物质,导致心情烦躁、疲 倦和虚弱,加重了抑郁情绪。2

7、心理原因。(1)个体的人格特质是形成抑郁 症的重要因素。人格是个体稳定的行为方式,它影 62 第22卷第2期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6月 响个体情绪过程、动机过程和认知过程1。不同人 格特征的人,抑郁症发生的机率不同。内向型的人 由于其性格内向,感情不外露,社会经验少,患抑郁 症的可能性很大。(2)青年大学生处于心理的断乳 期,心理不成熟。他们往往情感脆弱,心理承受能力 及抗挫折能力差,自尊心极强,处理问题的能力有 限。表现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遇到外部严重事件 不能正确看待与调试;遇到挫折不能正确归因,自暴 自弃,悲观厌世等。3认知原因。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普遍匮乏。 高校教学往往注重对专业知识

8、的求知而忽视对人 生、对自己以及人的心理、生理健康知识的认知。不 少大学生乃至硕士、博士生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但对 自己的心理卫生保健却一片空白。调查发现,有 70%的大学生不懂得卫生保健知识,有的甚至连心 理疾病的基本常识都不知道。一旦受到挫折,不能 正确看待和分析,既不去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也 不会进行合理的自我调适,反而对自己的能力乃至 人格产生怀疑,对自己持否定态度,不能接受与悦纳 自己,严重者会达到自暴自弃的程度。同时,受传统 观念的影响,人们对心理疾病存在偏见,认为有心理 疾病的人精神不正常,是“神经病”、“疯子”。这种无 形的社会压力,极易使患者贻误治疗时机,并加重患 者的心理负

9、担,导致不良后果,甚至酿成悲剧。(二) 外因1 沉重的经济、学习和就业压力。目前,大学 生每年须缴纳的各种费用加上自己的生活费用多达 上万元。尽管国家和学校采取各种措施扶助贫困学 生,但也只能解决部分学生的部分学费,很多大学生 经济仍然十分窘迫, 生活压力很大;加之学生家庭的 经济条件两极分化严重, 很多家庭富裕的大学生在 平时的吃、穿、用上非常奢侈,在人际交往中看不起 家庭贫困的大学生。贫困大学生对贫富差距悬殊不 理解, 认为自己生来就不如别人, 容易产生自卑心 理, 心理上的长期不平衡容易导致抑郁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 展, 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不断改革, 知识

10、更新 程度不断加快, 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 大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增大。另 外, 近几年高校扩招, 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虽考进大 学,但因学习基础较差成绩不佳。学生怕补考,更怕 受退学处分, 终日忐忑不安, 抑郁心理由此产生。 另外, 由于高校持续扩招, 全国每年有大批的毕 业生成为就业大军。招聘单位总是优中选优, 对应 聘者素质要求较高, 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大多数学生从入学起就不得不考虑就业这一令人沉 重的问题。个别学生对自己期望过高,不能正确评 价自己,造成就业过程中四处碰壁。在这些大学生 中,大多数没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和很好的自我 调节能力,遭到否定

11、后,造成心情上的焦虑、不安、苦 恼,久而久之则演化成抑郁症。2人际关系紧张。大学生人际关系最主要的 是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同室关系,它是大学生生 活、学习和工作的一种基本条件和背景。大学生在 相处时不能彼此接受、悦纳对方的情形称为人际关 系紧张或障碍。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表现是 自卑、胆小、害羞、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际、不善言 谈、怀疑他人、不喜欢参与社交活动、对人冷淡等。 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或障碍的原因有:认知因 素,主要是认知偏差和认知投射;情感因素,最为常 见的是自卑和自负;经济因素,两种极端情况家 庭条件清贫与富足;等2。3与其结成“一体化”情景的重要人物的反应 性评价与大学

12、生独立性增强之间的矛盾。“重要的 他人”是指那些通过反应性评价传递文化标准的人, 如父母、教师、兄长等3。大学生独立性增强,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和行为方式,但同时大学生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过 程,他们总是按照与其结成“一体化”情景的重要人 物的反应性评价来界定自己,以这些人物传递的标 准来评价自己。当个体获得需要满足的方式受到重 要的他人的谴责,或者有可能受到重要的他人谴责 时,个体就会产生焦虑。三、调控策略(一)重在预防1 及早发现。及早发现是防止抑郁症的重要措施。一些大学生在出现抑郁的各种症状时,为避 免被他人轻视、嘲笑,常常掩盖自己的症状,装的若 无其事,而实际上却陷入了更深的焦虑之中

13、。这就 需要老师及辅导员多留心,多了解同学,尤其是对那 些心胸较为狭窄、内向和自视较高的同学,更应及早 防止出现心理异常。及早发现抑郁症的益处是不可 估量的。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对抑郁症的偏见,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学生尽早认识和了解有关 心理卫生知识是减少、减缓抑郁症的根本措施, 这正 是目前我国高校预防心理疾病的薄弱环节。高校应 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地讲述心理卫生保 健知识, 增强大学生自我调节、自我防御和自我完善 的能力,增强大学生对心理问题的免疫能力;在教育 内容上, 应增加有关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内容;还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和精神科医生开展心理 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14、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大学生自立、自强及在学习、人际交往、社会适 应及抗挫折等方面的能力。(二)充分发挥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 目前高校心理咨询机构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 用。鉴于此,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实施。1 采取主动,把工作做实、做细。建立大学生 心理档案,以便于他们在产生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 得到治疗和疏导;主动走到学生中间, 为学生服务, 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比如春秋季节易发抑郁症, 学生开学前、毕业前, 重大考试前压力大, 均可提前 采取预防措施。 63 第 22 卷第2 期大学生抑郁症的心理分析及调控策略 2006年6 月 2提咼咨询的便利性。咼校现有的专业咨询机构太少,

15、 建议以院系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室, 这既 有利于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主动 为学生提供服务, 也便于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 及时 寻求专业帮助。3咨询人员要与班主任、辅导员建立密切联系, 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班主任和辅导员对 学生的客观情况比较了解,看问题比学生更全面透 彻,对学生的评价更客观公正,能向咨询人员提供较 为准确客观的学生信息。4 建设专业性强的高校心理咨询队伍。目前, 担任咼校心理咨询人员的主要有:心理辅导教师、德 育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和其他管理人员。他们中的 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训练, 对心理学知识了解不多, 对心理测试技术和心理辅导方法不熟, 对大学生存 在的问

16、题归因不准, 教育效果差强人意。关于加强 普通咼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 明确提出:“通过专、兼、聘等多种方式, 建设一支以 少量精干专职教师为骨干, 专兼结合, 专业互补, 相 对稳定的咼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要积极开展对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兼职 教师的培训,培训工作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通 过培训不断提咼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论 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4切实贯彻落实意见是 心理咨询工作取得实效的保证。(三)改变咼校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观念与工作方式 长期以来, 咼校班主任和辅导员与学生所期望 的个性品质有一定距离,两者的关系显得不那么融 洽、和谐,

17、 学生不愿向他们倾述心中的烦恼和痛苦, 这与很多班主任、辅导员的传统工作观念、工作方式 有很大关系。他们总是以高高在上、冷冰冰学校权 威代言人的角色出现,不深入学生,不了解学生的心 理需要,在对待学生的心理教育上,多采取传统说教 的形式应对一切学生问题。高校班主任、辅导员应 改变以往的工作观念和工作方式,把自己定位为学 生的朋友,树立一种对学生以诚相待、乐于助人的工 作观念,能设身处地地了解学生处境,关心、体贴、爱 护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互相信任的平等关系,共同 分析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应充分认识大学生心理健 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业务培训掌握必需的心理 咨询知识,以提高解决学生问题的针对性

18、和实效性。(四)引导学生创造一个和谐、互谅、互助的班集体,发挥 学生之间的互助作用 调查显示,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和班主任、辅导员 不是学生理想的帮助者,大部分学生更愿意寻求私 人朋友和同学的帮助。这主要是因为同伴和同学之 间具有相似的问题和体验,能够很自然地产生理解 和同情,同伴和同学之间的互助具有很大的便利性。 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后较易从心理上接受同辈群体 的帮助,在心灵深处他们非常渴望回到同辈群体中, 享受集体带来的温暖。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 建和谐、互助、互谅的集体,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互 相帮助,并通过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学生相互帮 助的能力。(五)大学生自身应建立起有效的自我调节机

19、制 以上四点措施要发挥作用必须有抑郁症患者的 积极配合,因此抑郁症患者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建立起有效的自我调节机制。患有抑郁症的大学生 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以尽快摆脱抑郁症的困 扰。1 加强学习,客观评价自我。有抑郁症倾向的 大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学习心理卫生保健知识,不断 提高理性思维水平和抗挫折能力;从歪曲的认知结 构中摆脱出来, 客观公正地评价自我, 正确地认识与 接纳自我。2 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如积极参加和体 育锻炼等。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的精神状态, 还可以产生化学和心理变化, 而人体的这些变化非 常有益于精神健康;体育锻炼还能改变人体血液中 的内分泌标准, 提高在血液

20、作用下的脑化学机 能5。同时, 锻炼后可以给人一种轻松自如的感 觉, 有益于克服抑郁症患者共有的孤独感。3 “无损”宣泄,即抑郁患者在释放情绪时,其所 采取的行为既不会对自己也不会对社会和他人造成 伤害。宣泄法是摆脱恶劣心境的必要手段,它可以 强化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可以给人以极大 的精神解脱,使人释放出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的能 量,从而心情舒畅。抑郁患者可以把自己的烦恼向 朋友倾述,或者给亲朋好友写信、打电话,也可以写 日记,或通过自言自语、自我暗示,或到无人的地方 放声痛哭,以排除和发泄心中的低落情绪,使自己的 心境得以平静。4 学会转移抑郁情绪,如生活多侧面,广交良 友等。如果将所有

21、的自尊心都绑在某一件事情上, 肯定会变得非常脆弱。为了避免发生这种片面的依 赖性, 最好是拥有生活的多个方面:学习、工作、朋 友、家庭、爱好与兴趣等等, 每部分都能增强自尊心。 当生活的某一方面进展不顺利的时候, 还可以从其 它方面获得安慰和支持5。5 增进交流,搞好人际关系。为促进其身心健 康发展, 大学生应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 不断提高认 识, 纠正交往中的认知偏差;通过自我暗示法、转移 法和合理宣泄法等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消除交往中 的不良心理, 保持良好心态;掌握交往艺术, 发展交 往能力, 培养良好的交往素质6。参考文献:1 刘翔平学校心理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1996.122.2 李宏翰,赵崇莲.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基于心理健康的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19-120.3 刘亚云关于抑郁的社会学思考J.心理学,2002,(1):94.4 教育部. 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 见J.思想教育研究,2001,(4).5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生心理咨询书信集M.武汉:华中科 技大学出版社,2004.270,272.6 杜维彦.论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诊治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4.106-108. 责任编辑李 蓝 64第 22 卷第2 期高等教育研究 2006 年6 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