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课件:015第十五章 货币政策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168214266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70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金融学课件:015第十五章 货币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金融学课件:015第十五章 货币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金融学课件:015第十五章 货币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资源描述:

《金融学课件:015第十五章 货币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课件:015第十五章 货币政策(10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9)1第四篇 宏观均衡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19)2第十五章 目录第一节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第二节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第三节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应货币政策效应第四节第四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第五节第五节 汇率政策汇率政策 第六节第六节 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 和政策协调和政策协调 (19)3第十五章 货币政策 第一节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货币政策及其目标(19)4第十五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何谓货币政策何谓货币政策1.当代,讲货币政策,

2、通常指的是中央银行为实当代,讲货币政策,通常指的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给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现给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给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2.货币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包括:政策目标;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用的政策工具;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3.从确定目标,运用工具,到实现预期的政策效从确定目标,运用工具,到实现预期的政策效果,还存在着一些作用环节,其中主要有中介果,还存在着一些作用环节,其中主要有中介指标和政策传导机制等。指标和政策传导机制等。(19)5第十五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

3、目标货币政策与金融政策货币政策与金融政策1.金融业涉及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等金融业涉及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等十分宽泛的领域,在我国,金融政策是个涵义十分宽泛的领域,在我国,金融政策是个涵义甚广的概念。甚广的概念。2.货币政策是金融政策中的一部分,并居于核心货币政策是金融政策中的一部分,并居于核心的地位。的地位。3.在我国的实务和理论文献中,常常将货币政策在我国的实务和理论文献中,常常将货币政策与金融政策两个词混用。与金融政策两个词混用。(19)6第十五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我国关于货币政策认识的演变我国关于货币政策认识的演变1.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虽然实际上也有货币政策在计划

4、经济体制下,虽然实际上也有货币政策这样性质的问题,但在决策中不占重要地位。这样性质的问题,但在决策中不占重要地位。在特定的时候,如在特定的时候,如20 世纪世纪60年代初,也曾年代初,也曾采用纵无货币政策之名却有货币政策之实的举采用纵无货币政策之名却有货币政策之实的举措,并有力地促成了物价的回落。措,并有力地促成了物价的回落。2.1984年底和年底和1985年初,由于物价新一轮上涨的年初,由于物价新一轮上涨的势头极为强烈,控制货币以抑制物价和掌握经势头极为强烈,控制货币以抑制物价和掌握经济关键环节的议论一时成为非常时尚的声音。济关键环节的议论一时成为非常时尚的声音。(19)7第十五章第一节 货

5、币政策及其目标我国关于货币政策认识的演变我国关于货币政策认识的演变3.1989年下半年,为了压下过高的通货膨胀率,年下半年,为了压下过高的通货膨胀率,采用了强力的紧缩货币政策;采用了强力的紧缩货币政策;1989年底和年底和1990年,为了阻止经济的下滑,则曾两度采用扩张年,为了阻止经济的下滑,则曾两度采用扩张的货币政策。这可以视为最高决策层开始对货的货币政策。这可以视为最高决策层开始对货币政策运用的典型事例。币政策运用的典型事例。4.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明确地确定为社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明确地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货币政策也明确地列入宏观会主义市场经济,货币政策也明确地列入宏观经

6、济调控体系之中。从那以后,只要提及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之中。从那以后,只要提及宏观调控,几乎没有不提及货币政策的。调控,几乎没有不提及货币政策的。(19)8第十五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单目标与多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单目标与多目标1.各国货币政策的目标,表述各有差异。同一国家在各国货币政策的目标,表述各有差异。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目标也有调整。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目标也有调整。2.单目标与多目标:在一个国家的特定时期,货币政单目标与多目标:在一个国家的特定时期,货币政策有追求多项目标的,最多的包括经济增长、充分策有追求多项目标的,最多的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

7、国际收支平衡;有的是明确突出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有的是明确突出一个目标:稳定币值(包括稳定汇率)。一个目标:稳定币值(包括稳定汇率)。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它国际金融组织对于货币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它国际金融组织对于货币政策的主流观点都是强调单目标的稳定币值。策的主流观点都是强调单目标的稳定币值。(19)9第十五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我国关于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观点我国关于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观点1.按照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为: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长”。在。在“稳定稳定

8、”与与“增长增长”之间,有先后之序,之间,有先后之序,主次之分。主次之分。2.中国货币政策应有怎样目标的讨论:中国货币政策应有怎样目标的讨论:强调物价稳定是惟一目标。但同时有另一强调物价稳定是惟一目标。但同时有另一种单目标:最大限度的经济稳定增长。种单目标:最大限度的经济稳定增长。兼顾发兼顾发展经济和稳定物价。展经济和稳定物价。必须包括充分就业、国际必须包括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均衡和经济增长、稳定物价等诸方面。收支均衡和经济增长、稳定物价等诸方面。(19)10第十五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通货膨胀目标制通货膨胀目标制1.20世纪世纪90年代,有几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先后采年代,有几个国家的货币政策

9、先后采取了取了“通货膨胀目标制通货膨胀目标制”。2.政策的核心是以未来一段时间内确定的通货膨政策的核心是以未来一段时间内确定的通货膨胀率或者目标区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当局则承胀率或者目标区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当局则承担实现确定目标的责任。担实现确定目标的责任。(19)11第十五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通货膨胀目标制通货膨胀目标制3.通货膨胀目标制,增加了货币政策的透明度;通货膨胀目标制,增加了货币政策的透明度;通过向公众解释实现通货膨胀目标所需的代价通过向公众解释实现通货膨胀目标所需的代价和手段,则提高了货币政策的可信度。和手段,则提高了货币政策的可信度。4.通货膨胀目标制是长期货币政策目标。正

10、确预通货膨胀目标制是长期货币政策目标。正确预测通货膨胀率的难度较大,以通货膨胀为目标测通货膨胀率的难度较大,以通货膨胀为目标的国家并不排除在特殊情况下,环绕充分就业的国家并不排除在特殊情况下,环绕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等目标,允许短期内偏离长期通货和经济增长等目标,允许短期内偏离长期通货膨胀目标。对此,中央银行必须做出解释。膨胀目标。对此,中央银行必须做出解释。(19)12第十五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1.许多人士,有一种相当强烈的见解,要求货币当许多人士,有一种相当强烈的见解,要求货币当局应对资本市场的运行负有干预的责任局应对资本市场的运行负有干预的责任应采

11、应采取利率、信贷等措施,或阻止资产价格下滑;或取利率、信贷等措施,或阻止资产价格下滑;或防止资本市场过热。防止资本市场过热。2.对于干预资本市场的主张,货币当局明确持反对对于干预资本市场的主张,货币当局明确持反对立场。以美联储为例,他们认为,自己的职责就立场。以美联储为例,他们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控制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至于资本市场的走是控制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至于资本市场的走势,不在他们调控的职责之内。势,不在他们调控的职责之内。(19)13第十五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3.货币当局解释:作为货币政策的执行者,绝不是货币当局解释:作为货币政策的执行者,绝

12、不是不关注资本市场的态势。不关注资本市场的态势。对于资本市场态势作用于货币政策目标的过对于资本市场态势作用于货币政策目标的过程,有这样的概括:程,有这样的概括:(19)14第十五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4.问题是,货币政策决策的依据和追求的目标必须是问题是,货币政策决策的依据和追求的目标必须是可以把握和度量的经济过程。如通货膨胀、就业、可以把握和度量的经济过程。如通货膨胀、就业、经济成长等变量:变动前景虽有不确定性,但波动经济成长等变量:变动前景虽有不确定性,但波动范围大体可以预期。至于资本市场,波动、震荡,范围大体可以预期。至于资本市场,波动、震荡,变化

13、于朝夕之间,作为政策目标,缺乏可操作性。变化于朝夕之间,作为政策目标,缺乏可操作性。5.至于在非常情况之下,中央银行通常会毫不迟疑地至于在非常情况之下,中央银行通常会毫不迟疑地采取紧急措施,提供充足的流动性,以保证资本市采取紧急措施,提供充足的流动性,以保证资本市场不至陷入崩盘境地。场不至陷入崩盘境地。(19)15第十五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相机抉择与规则相机抉择与规则1.如何处理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的关系,最早的原如何处理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的关系,最早的原则是则是“逆风向逆风向”调节的调节的“反周期货币政策反周期货币政策”。这。这种模式的货币政策是经济趋热,相应紧缩;反之,种模式的货币政策

14、是经济趋热,相应紧缩;反之,相应扩张。概括称之为相应扩张。概括称之为“相机抉择相机抉择”。2 对于反周期货币政策的批评先是来自货币主义。对于反周期货币政策的批评先是来自货币主义。他们主张货币政策应该遵循固定的货币增长率的他们主张货币政策应该遵循固定的货币增长率的规则。对于这种主张,概括为规则。对于这种主张,概括为“单一规则单一规则”,或,或简称为简称为“规则规则”,以区别于,以区别于“相机抉择相机抉择”。(19)16第十五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相机抉择与规则相机抉择与规则3.尔后,是理性预期学派的批评。该派认为,公众尔后,是理性预期学派的批评。该派认为,公众依据预期,采取相应行动,会使政策

15、不能实现预依据预期,采取相应行动,会使政策不能实现预定的目标。这就是有名的政策无效命题。定的目标。这就是有名的政策无效命题。(19)17第十五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相机抉择与规则相机抉择与规则4.现在,现在,“相机抉择相机抉择”与与“规则规则”的概念均已演进:的概念均已演进:对对“相机抉择相机抉择”,现在肯定货币当局有必要,现在肯定货币当局有必要针对不同的经济形势相机调节自己的政策措施,针对不同的经济形势相机调节自己的政策措施,但要求这样的但要求这样的“相机抉择相机抉择”应有应有“规则规则”;今天讲今天讲“规则规则”,也非单一的固定货币增长,也非单一的固定货币增长率规则,而是要求在方方面面

16、的决策中均应遵循率规则,而是要求在方方面面的决策中均应遵循规则规则包括包括“相机抉择相机抉择”的的“规则规则”。(19)18第十五章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相机抉择与规则相机抉择与规则5.例如,通货膨胀目标制:它承认有一个由当前例如,通货膨胀目标制:它承认有一个由当前条件所决定的基本通货膨胀率,应按规则控制条件所决定的基本通货膨胀率,应按规则控制货币供给;同时承认有诸多外在的引发通货膨货币供给;同时承认有诸多外在的引发通货膨胀的因素,因而需要采取相机抉择的对策。胀的因素,因而需要采取相机抉择的对策。6.“泰勒规则泰勒规则”可用来说明可用来说明“规则规则”的含义。的含义。(19)19第十五章第一

17、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相机抉择与规则相机抉择与规则7.规则,总是简明的,但提炼出规则的经济过程则规则,总是简明的,但提炼出规则的经济过程则极其丰富多彩,而且充满着不确定性。极其丰富多彩,而且充满着不确定性。无论考虑的如何周全,按规则设计的政策也无论考虑的如何周全,按规则设计的政策也不能预期恰恰符合生活实际进程的要求。不能预期恰恰符合生活实际进程的要求。因而,要求的是面对永远难以完全把握的不因而,要求的是面对永远难以完全把握的不确定性,能动地运用规则。确定性,能动地运用规则。(19)20第十五章 货币政策 第二节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中介指标(19)21第十

18、五章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一般性政策工具一般性政策工具1.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工具,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工具,属于传统的、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属于传统的、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其特点是经常使用;且都属于对货币总量其特点是经常使用;且都属于对货币总量的调节,能对整个经济运行发生影响。的调节,能对整个经济运行发生影响。(19)22第十五章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一般性政策工具一般性政策工具2.存款准备制度,始于英国;以法律形式出现则始存款准备制度,始于英国;以法律形式出现则始于于1913年美国的联邦储备法。凡是实行中央银行年美国的

19、联邦储备法。凡是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一般都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制度的国家,一般都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20世纪世纪80年代以来,准备金工具的运用呈弱年代以来,准备金工具的运用呈弱化之势。准备金率普遍极低,有些国家则取消了化之势。准备金率普遍极低,有些国家则取消了法定准备金制度。法定准备金制度。法定存款准备率通常被认为是最猛烈的货币法定存款准备率通常被认为是最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但也不尽然。政策工具之一。但也不尽然。(19)23第十五章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一般性政策工具一般性政策工具3.再贴现工具,现在实际是泛指中央银行对商业再贴现工具,现在实际是泛指中央银行对

20、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再贴现和各种贷款利率的调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再贴现和各种贷款利率的调整。各国的主导利率,不尽相同。整。各国的主导利率,不尽相同。这一政策的作用,除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这一政策的作用,除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和超额准备率之外,更反映为告示效应。成本和超额准备率之外,更反映为告示效应。4.公开市场业务有明显的优越性。公开市场业务有明显的优越性。然而,要使之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必须具然而,要使之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必须具备全国性的金融市场;作为交易对象的债券等备全国性的金融市场;作为交易对象的债券等金融工具必须有足够的规模。金融工具必须有足够的规模。(19)24第十五章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21、、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选择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1.选择性政策工具是指可选择地对某些特殊领域选择性政策工具是指可选择地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措施。的信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措施。2.其中有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其中有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等。等。(19)25第十五章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控制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控制1.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

22、银行的信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用活动所进行的控制。这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这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直接干预等。2.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窗口指导窗口指导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其作用有时也很大。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其作用有时也很大。(19)26第十五章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1.中央银行使用什么样的货币

23、政策工具来实现其中央银行使用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取决于不同时期的经济及金融货币政策目标,取决于不同时期的经济及金融环境等客观条件,并无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环境等客观条件,并无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考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也必须立考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也必须立足于中国实际,而不能生搬硬套。足于中国实际,而不能生搬硬套。2.中国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现在已大体与市场中国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现在已大体与市场经济国家相同。经济国家相同。(19)27第十五章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3.1984年,

24、开始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但较为规年,开始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但较为规范的存款准备制度是实现于范的存款准备制度是实现于1998年。准备金率年。准备金率总的呈下降趋势,但视通货膨胀的压力大小,总的呈下降趋势,但视通货膨胀的压力大小,也不时调高调低。也不时调高调低。在市场经济国家中,最为猛烈的法定准备在市场经济国家中,最为猛烈的法定准备金工具,在中国,由于种种对消因素,其作用金工具,在中国,由于种种对消因素,其作用力好像并不是强烈到不可接受的。力好像并不是强烈到不可接受的。(19)28第十五章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4.

25、信用贷款,习惯一直叫做再贷款,实际是指中国人信用贷款,习惯一直叫做再贷款,实际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再贷款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中占有最大的比再贷款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中占有最大的比重,很多年都是我国基础货币吞吐的主要渠道和调重,很多年都是我国基础货币吞吐的主要渠道和调节贷款流向的重要手段。节贷款流向的重要手段。1994年以来,伴随外汇占年以来,伴随外汇占款在中央银行资产中的比重大幅上升,再贷款的比款在中央银行资产中的比重大幅上升,再贷款的比重开始下降。同时,伴随着深化改革,更多地发挥重开始下降。同时,伴随着深化改革,更多地发挥其他

26、政策工具的作用成为既定方向。其他政策工具的作用成为既定方向。(19)29第十五章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5.再贴现业务的开展始于再贴现业务的开展始于1986年,但业务量在中国人年,但业务量在中国人民银行资产中的比重较小。民银行资产中的比重较小。贴现政策本质是利率政策,中国人民银行规定贴现政策本质是利率政策,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基准利率基准利率”。但是,要使利率机制发挥作用,要。但是,要使利率机制发挥作用,要求利率的变动能真实反映资金供求,以及融资成本求利率的变动能真实反映资金供求,以及融资成本的变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

27、响资金供求。现阶段,的变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资金供求。现阶段,这两个条件处在发展培育的过程之中。这两个条件处在发展培育的过程之中。(19)30第十五章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6.1994年以前,尚不具备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条件。年以前,尚不具备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条件。随着随着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年外汇体制改革,中国人民银行开始进行外汇公开市场操作。而以国债为对象的公开市进行外汇公开市场操作。而以国债为对象的公开市场业务于场业务于1996年年4月正式启动。月正式启动。近年来,这一政策工具的运作空间

28、和运作力度近年来,这一政策工具的运作空间和运作力度日益增强,成为货币当局的重要政策工具。日益增强,成为货币当局的重要政策工具。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也根据需要签发中央银行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也根据需要签发中央银行票据。票据。(19)31第十五章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7.除上述工具外,中国人民银行还采取优惠利率政除上述工具外,中国人民银行还采取优惠利率政策、专项贷款、利息补贴和特种存款等工具。策、专项贷款、利息补贴和特种存款等工具。这类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能够针对特殊这类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能够针对特殊情况,灵活地加

29、以运用。但其直接行政决策的色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但其直接行政决策的色彩浓重。彩浓重。8.原来最强有力的一个政策工具是原来最强有力的一个政策工具是“规模规模”为为商业银行规定发放贷款数量的上限。于商业银行规定发放贷款数量的上限。于1998年停年停止使用。止使用。(19)32第十五章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早期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早期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1.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并最终实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货些变化,并最终实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币政策的

30、传导机制。2.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其最初思路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其最初思路可以归结为:可以归结为:在这个过程中,货币供应量的调整首先影响利在这个过程中,货币供应量的调整首先影响利率的升降,然后使投资乃至总支出发生变化。率的升降,然后使投资乃至总支出发生变化。(19)333.这个模型称之为局部均衡分析,它只显示了货这个模型称之为局部均衡分析,它只显示了货币市场对商品市场的初始影响,而没有能反映币市场对商品市场的初始影响,而没有能反映它们之间循环往复的作用。它们之间循环往复的作用。考虑到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的相互作用,考虑到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的相互作用,遂有一般均衡分析:

31、遂有一般均衡分析:第十五章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早期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早期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19)34第十五章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早期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早期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局部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产出的上升,提出了大于原来的货币需求;产出的上升,提出了大于原来的货币需求;如果没有新的货币供给投入,下降的利率回升。如果没有新的货币供给投入,下降的利率回升。利率的回升,又使总需求减少,产量下降,利率的回升,又使总需求减少,产量下降,货币需求下降,利率又会回落。货币需求下降,利率又会回落。

32、最终逼近一个均衡点,这个点同时满足了货最终逼近一个均衡点,这个点同时满足了货币市场供求和商品市场供求两方面的均衡要求。在币市场供求和商品市场供求两方面的均衡要求。在这个点上,可能利息率较原来的均衡水平低,而产这个点上,可能利息率较原来的均衡水平低,而产出量较原来的均衡水平高。出量较原来的均衡水平高。(19)354.但不论有何进展,凯恩斯学派传导机制理论的但不论有何进展,凯恩斯学派传导机制理论的特点是对利息这一环节的特别重视。特点是对利息这一环节的特别重视。第十五章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早期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早期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19)36第十五章

33、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托宾的托宾的 q q 理论理论1.以托宾为首的经济学家沿着一般均衡分析的思路,以托宾为首的经济学家沿着一般均衡分析的思路,把资产价格,纳入传导机制,认为沟通货币、金融把资产价格,纳入传导机制,认为沟通货币、金融机构一方与实体经济一方之间的联系,并不是货币机构一方与实体经济一方之间的联系,并不是货币数量或利率,而是资产价格以及利率结构等因素。数量或利率,而是资产价格以及利率结构等因素。2.传导的过程是:货币作为起点,直接或间接影响资传导的过程是:货币作为起点,直接或间接影响资产价格产价格 PE;资产价格,主要是股票价格,是对资;资产价格,主要是股票价格,是

34、对资本存量价值的评估,它与资本重置成本的比值本存量价值的评估,它与资本重置成本的比值 q,将影响投资行为。过程可以表示为:将影响投资行为。过程可以表示为:(19)37第十五章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早期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早期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1.货币学派认为,在传导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不是货币学派认为,在传导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不是利率;具有直接效果的是货币供给。利率;具有直接效果的是货币供给。MEIY2.当作为外生变量的货币供给改变,比如增大,由当作为外生变量的货币供给改变,比如增大,由于货币需求并不会因外生变量的增大而增大,超于货币需求并不会因外生变量的增大而增大,超过

35、愿意持有的货币必然使支出增加:或投资于金过愿意持有的货币必然使支出增加:或投资于金融资产,或投资于非金融资产,直至人力资本的融资产,或投资于非金融资产,直至人力资本的投资。支出,导致资产结构调整,并最终引起投资。支出,导致资产结构调整,并最终引起 Y 的变动。的变动。(19)38第十五章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信贷传导机制理论信贷传导机制理论1.信贷传导机制理论强调信贷传导有其独立性,不能信贷传导机制理论强调信贷传导有其独立性,不能由类如利率传导、货币数量传导的分析所代替。该由类如利率传导、货币数量传导的分析所代替。该理论分析主要侧重于紧缩效应。理论分析主要侧重于紧缩效应。2.

36、银行信贷传导机制理论:银行贷款不能全然由其他银行信贷传导机制理论:银行贷款不能全然由其他融资形式,如有价证券发行所替代。如小企业和普融资形式,如有价证券发行所替代。如小企业和普通消费者,他们的融资需求只能通过银行贷款来满通消费者,他们的融资需求只能通过银行贷款来满足。因而,通过影响银行贷款的增减变化就能影响足。因而,通过影响银行贷款的增减变化就能影响总支出。过程不必通过利率机制,可描述如:总支出。过程不必通过利率机制,可描述如:(19)39第十五章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信贷传导机制理论信贷传导机制理论3.对资产负债表渠道的论证: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对资产负债表渠道的论证:货币供

37、给量的减少和利率的上升,影响借款人的资产状况利率的上升,影响借款人的资产状况减少净减少净现金流;利率的上升将导致股价的下跌,从而恶现金流;利率的上升将导致股价的下跌,从而恶化其资产状况,使可用作借款担保品的价值缩小。化其资产状况,使可用作借款担保品的价值缩小。这种种情况,会使银行减少贷款投放。一部分资这种种情况,会使银行减少贷款投放。一部分资产状况恶化和资信状况不佳的借款人不仅不易获产状况恶化和资信状况不佳的借款人不仅不易获得银行贷款,也难于从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结果得银行贷款,也难于从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结果则会导致投资与产出的下降。则会导致投资与产出的下降。NCF净现金流,净现金流,H逆向选择

38、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19)40第十五章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财富传导机制财富传导机制1.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及其对产出的影响可表示如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及其对产出的影响可表示如下:下:2.问题是,要把它确定为货币政问题是,要把它确定为货币政 策的传导机制,必须是如右过策的传导机制,必须是如右过 程的确定性得到论证:程的确定性得到论证:3.货币当局通过对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操作,有可能货币当局通过对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操作,有可能 以怎样程度的确定性取得调节资本市场行情特别以怎样程度的确定性取得调节资本市场行情特别 是股票价格的效果,还是不清楚的。是股票价格的效果,还是不清楚的。

39、(19)41第十五章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开放经济下的传导机制开放经济下的传导机制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净出口,即一国出口总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净出口,即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差,是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额与进口总额之差,是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改变分。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改变汇率,并在一定的贸易条件下影响净出口。这样汇率,并在一定的贸易条件下影响净出口。这样的机制可以描述如下:的机制可以描述如下:re 汇率汇率;NX净出口净出口 (19)42第十五章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

40、标的选择1.从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到货币政策目标实现之间有一从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到货币政策目标实现之间有一个相当长的作用过程。在作用过程中,需要及时了个相当长的作用过程。在作用过程中,需要及时了解政策工具是否得力,需要估计目标能不能实现。解政策工具是否得力,需要估计目标能不能实现。为此,需要设置中介指标。为此,需要设置中介指标。中介指标的选择是否正确,关系到货币政策最中介指标的选择是否正确,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能否实现。终目标能否实现。(19)43第十五章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2.中介指标的选取要符合如下一些标准:中介指标的选取要符合如

41、下一些标准:可控性,可控性,可测性,可测性,相关性,相关性,抗干扰性,抗干扰性,与经济体制、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3.根据这些条件所确定的中介指标一般有利率、货币根据这些条件所确定的中介指标一般有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等。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等。有一些经济、金融开放程度高的国家及地区,有一些经济、金融开放程度高的国家及地区,是以汇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是以汇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19)44第十五章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货币政策通过中介指标的操作货币政策通过中介指标的操作(19)45第十五章 货币政策第三节

42、第三节货币政策效应货币政策效应(19)46第十五章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应货币政策的时滞货币政策的时滞1.政策从制定到获得效果,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这叫政策从制定到获得效果,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这叫做做“时滞时滞”。2.时滞由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两部分组成:时滞由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两部分组成:内部时滞,指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内部时滞,指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的这段期间,其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动的这段期间,其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的预见能力、制定对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等。的预见能力、制定对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等。(19)47第十五章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应货币政策的时滞货币政策的时滞

43、 外部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对政策外部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的这段期间,它主要由客观经济条件目标产生影响的这段期间,它主要由客观经济条件和金融条件决定。和金融条件决定。3.时滞是影响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假定政策的大部时滞是影响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假定政策的大部分效应要快过较长的时间才会显现,那就很难证明分效应要快过较长的时间才会显现,那就很难证明货币政策的预期目标是否恰当。货币政策的预期目标是否恰当。(19)48第十五章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应微观主体预期的对消作用微观主体预期的对消作用1.构成挑战的另一因素是微观主体的预期。当一项构成挑战的另一因素是微观主体的预期。

44、当一项货币政策提出时,微观经济主体会立即根据可能货币政策提出时,微观经济主体会立即根据可能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预测,从而很快地做出对策。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预测,从而很快地做出对策。面对微观主体的对策,推出的货币政策可能归于面对微观主体的对策,推出的货币政策可能归于无效。无效。(19)49第十五章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应微观主体预期的对消作用微观主体预期的对消作用2.鉴于微观主体的预期,只有在政策的取向和力度鉴于微观主体的预期,只有在政策的取向和力度没有为公众所掌握的情况下才能生效。但当局纵没有为公众所掌握的情况下才能生效。但当局纵然采取非常规的政策,终究也会落在公众的预期然采取非常规的政策,终究也会

45、落在公众的预期之内。之内。3.不过,公众的预测即使非常准确,实施对策即使不过,公众的预测即使非常准确,实施对策即使很快,对消也要有过程,从而政策仍可奏效,只很快,对消也要有过程,从而政策仍可奏效,只是效应会打折扣。是效应会打折扣。(19)50第十五章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应透明度与取信于公众问题透明度与取信于公众问题1.货币政策决策的透明度,也即决策者和广大公众货币政策决策的透明度,也即决策者和广大公众之间高度沟通,对于政策效应的发挥至关重要。之间高度沟通,对于政策效应的发挥至关重要。2.如果决策过程不透明,则难于树立公众对货币当如果决策过程不透明,则难于树立公众对货币当局的信任;如果公众难于领会

46、决策者的意向,在局的信任;如果公众难于领会决策者的意向,在胡乱猜测中采取对策,必然会对消政策效应。胡乱猜测中采取对策,必然会对消政策效应。3.取得公众的信任,由此诱导的公众预期,使得公取得公众的信任,由此诱导的公众预期,使得公众的推测常常符合货币当局决策的意向,则是贯众的推测常常符合货币当局决策的意向,则是贯彻货币政策的助力。彻货币政策的助力。(19)51第十五章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应透明度与取信于公众问题透明度与取信于公众问题4.强调货币政策要讲规则,不仅是为了规范货币当强调货币政策要讲规则,不仅是为了规范货币当局的行为,同时又与局的行为,同时又与“透明度透明度”有关:当政策有关:当政策目标的

47、确定和政策的操作越有规则,也就是说货目标的确定和政策的操作越有规则,也就是说货币当局的行为越规范,越有规则可循,则透明度币当局的行为越规范,越有规则可循,则透明度越高。越高。5.透明与保密的统一。透明与保密的统一。(19)52第十五章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应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1.衡量货币政策效应,一是看效应发挥的快慢;二衡量货币政策效应,一是看效应发挥的快慢;二是看发挥效力的大小。是看发挥效力的大小。2.对货币政策数量效应大小的判断,一般着眼于实对货币政策数量效应大小的判断,一般着眼于实施的货币政策所取得的效果与预期所要达到的目施的货币政策所取得的效果与预期所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差

48、距。标之间的差距。3.现实生活中,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往往有有赖于现实生活中,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往往有有赖于多种政策的配套进行。因此要准确地检验货币政多种政策的配套进行。因此要准确地检验货币政策效果,必须结合与其他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策效果,必须结合与其他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作用大小进行分析。这是一个困难的课题。作用大小进行分析。这是一个困难的课题。(19)53第十五章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应西方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理论评价的演变西方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理论评价的演变1.现代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始于现代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始于20世纪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当时,是论证国家通过宏年

49、代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当时,是论证国家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干预经济生活的必观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干预经济生活的必要性。要性。2.二战后,认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这两者的搭配采二战后,认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这两者的搭配采用,有可能熨平资本主义的周期波动,消灭危机,用,有可能熨平资本主义的周期波动,消灭危机,并实现成长、就业和稳定诸目标协调一致地实现。并实现成长、就业和稳定诸目标协调一致地实现。(19)54第十五章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应西方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理论评价的演变西方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理论评价的演变3.但不久的实践说明,国家干预的结果却是经济增但不久的实践说明,国家干预的结果

50、却是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并存。在这样的背景下,先是出现长与通货膨胀并存。在这样的背景下,先是出现了菲利普斯曲线;后来又需要解释了菲利普斯曲线;后来又需要解释“滞胀滞胀”。4.货币学派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认为过多的干货币学派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认为过多的干预阻碍了市场自我调节机制发挥作用。就货币政预阻碍了市场自我调节机制发挥作用。就货币政策来说,凯恩斯学派主张实施策来说,凯恩斯学派主张实施“逆风向逆风向”调节的调节的相机抉择的方针。货币学派则主张保持货币供给相机抉择的方针。货币学派则主张保持货币供给按按“规则规则”增长。增长。(19)55第十五章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应西方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理论评

51、价的演变西方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理论评价的演变5.70年代批判凯恩斯主义的还有供给学派。他们重年代批判凯恩斯主义的还有供给学派。他们重新确认供给决定需求这一古典原理,认为经济具新确认供给决定需求这一古典原理,认为经济具有足够的能力购买它的全部产品。他们主要的政有足够的能力购买它的全部产品。他们主要的政策主张是通过降税等措施刺激投资和产出。而不策主张是通过降税等措施刺激投资和产出。而不认为在需求方面应该采取什么行动。认为在需求方面应该采取什么行动。(19)56第十五章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应西方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理论评价的演变西方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理论评价的演变6.随后的合理预期学派,重新确认西方古典

52、经济学随后的合理预期学派,重新确认西方古典经济学关于关于“理性人理性人”的假设,认为,只有靠出乎微观的假设,认为,只有靠出乎微观主体的预料,宏观政策才能生效。他们认为,相主体的预料,宏观政策才能生效。他们认为,相机抉择的政策主张,这只会造成政策的不稳定并机抉择的政策主张,这只会造成政策的不稳定并加剧波动。加剧波动。与货币主义一样,他们强调货币政策的连续与货币主义一样,他们强调货币政策的连续性,要求货币供给量的增长应保持稳定。性,要求货币供给量的增长应保持稳定。(19)57第十五章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应西方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理论评价的演变西方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理论评价的演变7.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货

53、币政策是要求创造稳定的金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货币政策是要求创造稳定的金融环境,以保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凯恩斯主义的融环境,以保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是要求主动通过金融工具逆风向地调节有货币政策是要求主动通过金融工具逆风向地调节有效需求,以求克服经济波动;批判凯恩斯主义的各效需求,以求克服经济波动;批判凯恩斯主义的各流派,则是在凯恩斯主义政策虽曾取得成就但也陷流派,则是在凯恩斯主义政策虽曾取得成就但也陷入困境的背景下,反对相机抉择,主张货币政策稳入困境的背景下,反对相机抉择,主张货币政策稳定,并相信只有依靠市场机制才能走出困境。定,并相信只有依靠市场机制才能走出困境。反复论辩说明

54、,如何估量货币政策的效应,还反复论辩说明,如何估量货币政策的效应,还是一个应该不断深入探索的课题。是一个应该不断深入探索的课题。(19)58第十五章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应我国古代的宏观经济政策思想我国古代的宏观经济政策思想1.在中国的古代,存在着货币政策。在中国的古代,存在着货币政策。当然,不是以现代社会化的大生产为背景,当然,不是以现代社会化的大生产为背景,而是以古代小农经济为背景的而是以古代小农经济为背景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但。但确是从经济整体出发,运用总量的政策工具,作确是从经济整体出发,运用总量的政策工具,作用于经济运行,因而有理由称之为宏观经济政策。用于经济运行,因而有理由称之为宏

55、观经济政策。(19)59第十五章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应我国古代的宏观经济政策思想我国古代的宏观经济政策思想 明确货币与物价的相互关系:明确货币与物价的相互关系:“币重而万币重而万物轻,币轻而万物重物轻,币轻而万物重”。论证了调节货币购买力和物价水平高低的论证了调节货币购买力和物价水平高低的操作要点。操作要点。强调要辅之以财政措施及信用措施。强调要辅之以财政措施及信用措施。认为商品价格的波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认为商品价格的波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从而政策并不以价格的绝对稳定为目标。从而政策并不以价格的绝对稳定为目标。最终目标是保护小农经济,遏制兼并,巩最终目标是保护小农经济,遏制兼并,巩固君王统治。

56、固君王统治。(19)60第十五章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应计划体制下的计划体制下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实践实践1.在高度集中计划体制下,并无货币政策的提法。在高度集中计划体制下,并无货币政策的提法。但既然有货币,也必然有关于货币的政策。但既然有货币,也必然有关于货币的政策。2.计划体制下的货币政策,其目标是保证国民经济计划体制下的货币政策,其目标是保证国民经济计划的实现;其政策工具是指令性的信贷计划;计划的实现;其政策工具是指令性的信贷计划;现金发行则是重要的观测指标。从政策的传导过现金发行则是重要的观测指标。从政策的传导过程看,由于行政命令手段的运用,计划控制既直程看,由于行政命令手段的运用,计划

57、控制既直接又简单。至于其效果,是在计划价格保持稳定接又简单。至于其效果,是在计划价格保持稳定的形式下,隐蔽着实际的货币供应过多。的形式下,隐蔽着实际的货币供应过多。(19)61第十五章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应改革以来的货币政策实践改革以来的货币政策实践1.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政策日渐受到重视。由于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政策日渐受到重视。由于经济体制还处在改革的过程之中,所以货币政经济体制还处在改革的过程之中,所以货币政策带有行政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双重特点。策带有行政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双重特点。当然,总的趋势是行政色彩由浓向淡转化,当然,总的趋势是行政色彩由浓向淡转化,而市场色彩则日益由淡转浓。而市场色彩则日

58、益由淡转浓。2.货币政策的目标,不论是单一的,还是双重的,货币政策的目标,不论是单一的,还是双重的,付诸实现的关键在于传导机制中的核心环节:付诸实现的关键在于传导机制中的核心环节:一是利率;二是货币供给量。一是利率;二是货币供给量。(19)62第十五章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应改革以来的货币政策实践改革以来的货币政策实践3.大部分利率及其形成机制,行政程序的色彩仍大部分利率及其形成机制,行政程序的色彩仍然浓重。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并借然浓重。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并借助它来传导政策的意向,还处于培育的过程之助它来传导政策的意向,还处于培育的过程之中。但调节作用日益增强的趋向不可逆转。中

59、。但调节作用日益增强的趋向不可逆转。4.货币供给量,作用十分直接。至于对货币供给货币供给量,作用十分直接。至于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多年来一直是主要依靠直接手段。量的调节,多年来一直是主要依靠直接手段。上个世纪末开始向间接调控转化。公开市场操上个世纪末开始向间接调控转化。公开市场操作,已试行多年;存款准备制度也有所试用。作,已试行多年;存款准备制度也有所试用。(19)63第十五章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应 “软着陆软着陆”与与“适度从紧适度从紧”1.1985年,人们把当时市场的供需紧张与货币供给年,人们把当时市场的供需紧张与货币供给过多联系起来,于是普遍要求紧缩货币供给。鉴过多联系起来,于是普遍要求紧

60、缩货币供给。鉴于于20世纪世纪80年代初的一次紧缩举措过于鲁莽,这年代初的一次紧缩举措过于鲁莽,这次制定了较为温和的紧缩政策以期平稳地实现市次制定了较为温和的紧缩政策以期平稳地实现市场供需协调。这一方针在当时称之为场供需协调。这一方针在当时称之为“软着陆软着陆”。在国外也存在在国外也存在“软着陆软着陆”这一个经济术语。这一个经济术语。2.然而实施几年,不见成效。这就产生了然而实施几年,不见成效。这就产生了“软着陆,软着陆,不着陆不着陆”的说法。的说法。(19)64第十五章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应 “软着陆软着陆”与与“适度从紧适度从紧”3.1993年中期,针对年中期,针对1992年新一轮猛烈的经济

61、高速年新一轮猛烈的经济高速发展,从发展,从“加强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的口号开始,实施了的口号开始,实施了抑制过热的决策。这次的决策有两个特点:抑制过热的决策。这次的决策有两个特点:抑抑制过热,不是针对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而是针对制过热,不是针对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而是针对其中的房地产和开发区投资;其中的房地产和开发区投资;明确紧缩的重点明确紧缩的重点是大力制止乱集资和乱拆借等。是大力制止乱集资和乱拆借等。这次调控既抑制了过热,降低了通货膨胀率,这次调控既抑制了过热,降低了通货膨胀率,又使整个经济保持高增长。提出了多年的又使整个经济保持高增长。提出了多年的“软着软着陆陆”,变成了现实。,变成了现实

62、。(19)65第十五章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应 “软着陆软着陆”与与“适度从紧适度从紧”4.“适度从紧适度从紧”,是是“九五期间,在以抑制通货九五期间,在以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主要任务的中长期目标中提膨胀作为宏观调控主要任务的中长期目标中提出的。出的。“紧缩紧缩”与与“扩张扩张”,是短期需求管理政,是短期需求管理政策;把短期需求管理政策的概念用于中长期的策;把短期需求管理政策的概念用于中长期的政策取向,易生混淆。政策取向,易生混淆。(19)66第十五章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应 “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1.针对通货紧缩压力的出现,针对通货紧缩压力的出现,1998年底有了年底有了“适当的适当的

63、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提法,然后是的提法,然后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再后是再后是“努力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努力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进一步发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挥货币政策的作用”等提法。不论怎样的提法,这等提法。不论怎样的提法,这一阶段所表达的货币政策走向可以说一直是一阶段所表达的货币政策走向可以说一直是“扩扩张张”,或者说,是要求积极而又审慎的扩张。,或者说,是要求积极而又审慎的扩张。2.提法很快定格为提法很快定格为“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如果说提出。如果说提出之初的一段是扩张意向,而面对之初的一段是扩张意向,而面对2003年通货膨胀有年通货膨胀有重现的势头,这一提

64、法则表达了审慎紧缩意向。重现的势头,这一提法则表达了审慎紧缩意向。(19)67第十五章 货币政策 第四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第四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19)68第十五章第四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配合的基础配合的基础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两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两大需求管理政策。需求管理政策。2.国家干预经济的宏观调控,在于推动总供给与总国家干预经济的宏观调控,在于推动总供给与总需求从失衡回复均衡。就短期均衡来说,关键是需求从失衡回复均衡。就短期均衡来说,关键是调节短期内易于调节的总需求。调节短期内易于调节的总需求。3.由于市场需求的载体是货

65、币,所以需求管理政策由于市场需求的载体是货币,所以需求管理政策的运作离不开对货币供给的调节的运作离不开对货币供给的调节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是这样,财政政策也是这样。这就是它们两者应该这样,财政政策也是这样。这就是它们两者应该配合,也可能配合的基础。配合,也可能配合的基础。(19)69第十五章第四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配合模式配合模式1.在在20世纪世纪30年代以前,占统治地位的经济理论年代以前,占统治地位的经济理论均不主张政府对经济进行过多的干预。均不主张政府对经济进行过多的干预。2.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和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和“凯恩斯革命凯恩斯革命”推出了推出了宏观经济干预政策。由于金融体系

66、扩张乏力,宏观经济干预政策。由于金融体系扩张乏力,遂把财政政策推崇到反危机政策的首位。遂把财政政策推崇到反危机政策的首位。(19)70第十五章第四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配合模式配合模式3.进入进入40年代,由于战时繁荣,应付巨额的预算年代,由于战时繁荣,应付巨额的预算赤字和严重的通货膨胀成为迫切的要求。在这赤字和严重的通货膨胀成为迫切的要求。在这一新形势下,凯恩斯主义者提出一新形势下,凯恩斯主义者提出“补偿性财政补偿性财政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即根据经济的冷热,交替实行紧,即根据经济的冷热,交替实行紧缩或扩张。缩或扩张。4.后凯恩斯学派推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后凯恩斯学派推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松松紧搭配紧搭配”。(19)71第十五章第四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配合模式配合模式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其所以需要配合,是由于它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其所以需要配合,是由于它们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在经济疲软形势下,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意向在经济疲软形势下,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意向与货币当局不必一致,而且也不听命于货币当局。与货币当局不必一致,而且也不听命于货币当局。至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