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成华分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提高卷(提高培优)

上传人:伴*** 文档编号:168175568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成华分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提高卷(提高培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成华分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提高卷(提高培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成华分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提高卷(提高培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成华分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提高卷(提高培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成华分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提高卷(提高培优)(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 4一、选择题1中国科学家成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烯(C H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 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4 gB反应中涉及三种氧化物C参与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44:2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1:4D解析:D【分析】由图可知,二氧化碳能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烯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 +6H22一定条件C H +4H O2 4 2。A、甲为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44,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 “1”,常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B、反应中,二氧化碳是由 C、O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氢气是由氢

2、元素组 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乙烯是由 C、H 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水是由 H、 O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共涉及两种氧化物,不符合题意;C、参与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44):12=22:3,不符合题意;D、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4,符合题意。故选 D。2化学现象中有许多“相等”,下列有关“相等”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中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B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总数相等C50mL 酒精和 50mL 水混合,其体积与混合前二者的体积之和相等D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数值一定相等 C解析:C【分析】A、根据原子的构成分析;B、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及质量守

3、恒定律分析;C、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D、根据化合价分析。A、原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故说法正确;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各原子总数2 2 2 2 相等, 故说法正确;C、由于分子间有间隔,50mL 酒精和 50mL 水混合,其体积一定小于混合前二者的体积之 和, 故说法错误;D、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数值一定相等, 故说法正确。故选:C。3下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Z 是由 Y 分解生成的B一个 Y 和 W 分子中均有 10 个电子C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的种类也发生

4、了改变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一定不变 B解析:B【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是氨气与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 +6NO3催化剂5N +6H O2 2。A、由图可知,Z 是由 X 和 Y 反应生成的,不符合题意;B、1 个氨分子中含 7+3=10 个电子,1 个水分子含 8+2=10 个电子,符合题意;C、在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 B。4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 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 CO 和 H

5、 O 在 120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分析正确的是A金原子对 CO 起吸附催化作用C反应的微观模型图中有两种单质分子B反应的微观模型图中共有 4 种元素 D生成物中共有 3 种分子 A解析:A碳化钼(Mo 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 CO 和 H O 在 120下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O+H O2催化剂120CO +H2 2;A、从图可以看出该反应中金原子对 CO 分子起吸附催化作用,故正确;B、反应微观模型中,有钼、金、碳、氢、氧 5 种元素,故错误;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微观模型中只有 1 种单质分子,即氢分子,故错误; D、反应微观模型

6、中,生成物中共有 2 种分子,二氧化碳分子和氢分子,故错误。 故选:A。5图中错误的是表示氢原子,表示氮原子,在一定条件有如下图反应发生,下列有关叙述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该反应前两种物质均为单质C该反应前后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4:1:2D一个分子中含有三个氢原子和一个氮原子 C解析:C【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是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一定条件2NH3。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B、反应前两种物质是氮气和氢气,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氢气是由氢 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前后三

7、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3:1:2,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一个分子中含有三个氢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不符合题意。故选 C。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 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反应前质量/g反应后质量/g甲5待测乙211丙2028丁225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 9:8 解析:DB甲可能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 0D2 22 2A、由题意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求出待测的数值,即反应后甲的质量:待 测甲的质量=5g+2g+20g+22g-11g-28g-5g=5g ,故待测的数值是 5,根据反应

8、前后各物质质量 的增减,可知反应物是丁(质量减少),生成物是乙和丙(质量增加),因为甲的质量不 变,所以甲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与反应;该反应可表示为:丁 乙+丙,属 于分解反应,故 A 项正确;B、甲的质量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可能没有参与反应,也可能是催化剂,故 B 项正确; C、乙的质量增加了(12g-3g)=9g,丙增加的质量(29g-21g)=8g,所以乙、丙变化的质量 比=9:8,故 C 项正确;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 5g ,故 D 项错误;答案:D。7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 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物质反应前的质量/g反应后的

9、质量/g甲5023乙0.5x丙024丁03A乙可能是催化剂,x 的值等于 0B甲一定是化合物,丙丁可能是单质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 8:1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可能不变 A解析:A【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50+0.5+0+0=23+x+24+3,x=0.5。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 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甲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 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50g-23g=27g,乙的质量不变,可能在反应中作催化剂。丙反应 后质量增多,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4g-0g=24g,丁反应后质量增多,是生成物,生 成的质量为:3g-0g=3g

10、。该反应是:甲=丙+丁。A、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x 的值等于 0.5,此选项错误;B、甲发生分解反应,则甲一定是化合物,丙、丁可能是单质,此选项正确;C、丙和丁的质量变化比为:24g:3g=8:1,此选项正确;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可能不变,此选项正确。故选 A。【点睛】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的差量确定出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待 测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问题即可迎刃而解。8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 A 和 B 的分子,A 和 B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 X,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22 22 22 22 2A在反

11、应过程中,A 和 B 分子保持不变 C参加反应的 A 与 B 分子数之比为 3:1B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D物质 X 含 4 种元素 C解析:CA、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在反应过程中 A 和 B 分子发生了改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 最小粒子,保持不变,故 A 项错误;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无法确定 A 和 B 物质由哪种元素组成,故 B 项 错误;C、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参加反应的 A 与 B 分子数之比为 3:1,故 C 项正确;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物质 X 含有 A、B 两种元素,故 D 项

12、错误;故选 C。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B因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C因为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单质D因为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氧化物 B解析:BA、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但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电子等,故选 项推理错误。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 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蜡 烛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

13、有氧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 选项推理错误。D、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 H OH2 5,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B。10某化学反应(甲+乙丙+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示意图及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 所示。物质甲乙丙丁微观示意图4 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g/g320200x1y0z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直接构成 C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 1 1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X+Y

14、+Z=233D解析:D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物质的化学式是 CH ,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选项 A 错误;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 属于分解反应,选项 B 错误;C、根据CH +2O42点燃CO +2H O2 2可知,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 1 2,选项 C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2+200+1=X+Y+Z,故 X+Y+Z=233,选 项 D 正确。故选 D。11向一个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有关 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 的数值为 4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15、C丁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D乙和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 2:1D解析:D【分析】由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丁的质量不变,丁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 质,丙的质量减小,丙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乙是生成物;甲的质量增加,甲是生成2 2 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 5+15+a+26=5+5+10+30, a=4。A、由分析可知,a=4,不符合题意;B、甲、乙是生成物,丙是反应物,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 意;C、丁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D、乙和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0-4):(15-5)=3:5,符合题意。

16、故选 D。12常用燃烧法测定某些物质的组成,现取 2.3g 某物质 R 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了 4.4gCO 和 2.7gH O 。对该物质 R 的组成和结构有下列推断:一定含 C、H 元素 可能含氧元素 一定含氧元素 每个分子中 H、O 的原子个数比为 6:1 每个分子中 C、H 的原子个数比为 4:1每个分子中 C、H 的原子个数比为 1:3 该物质中 C、O、H 的元素质量比为 12:3:8( )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B解析:B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氢元素来自于 R,因此 R 一定含 C、H 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反应的氧气质量: 4.4g +2.7g -2.3g =

17、4.8g,R 中碳元素质量:4.4g 1244=1.2g,氢元素质量:2.7g 218=0.3g,氧元素质量:2.3g -1.2g -0.3g =0.8g,因此 R 一定含有氧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R一定含氧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每个分子中 H、O 的原子个数比为:0.3g 0.8g:1 16=6:1,该选项说法正确; 每个分子中 C、H 的原子个数比为:1.2g 0.3g:12 1=1: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每个分子中 C、H 的原子个数比为 1:3,该选项说法正确; 该物质中 C、O、H 的元素质量比为:1.2g:0.8g:0.3g =12:8: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13元

18、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4 4 2 22 4 4 2 2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B凡带电的粒子都属于离子C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B解析:B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正 确;B、带电的粒子不一定属于离子,例如电子带负电,故错误;C、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正 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故正确; 故选:B。14一定质量的 CH 在不充

19、足的氧气中燃烧,CH 完全反应,生成有 CO、CO 和 H O,且 总质量为 20.8g,其中 H O 的质量为 10.8g,则 CO 的质量为( )A11.2gB8.8gC4.4gD5.6gD解析:D一定质量的 CH 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CH 完全反应,生成有 CO、CO 和 H O,根据质 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甲烷,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来自于甲烷,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0.8g 218100% =1.2g,设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x,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4=x:1.2g,x=3.6g;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和为 20

20、.8g-10.8g=10g,设一氧化碳的质量为 y,则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0g-y,故y 12 12100% +(10g -y) 100% =3.6g 12 +16 44, y=5.6g。故选 D。15甲分子与乙分子反应生成丙分子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甲是单质B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分子的个数也没有改变C丙分子中 A、B 原子个数比为 3:1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解析:BA、物质甲的分子由 2 个 B 原子构成,属于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即物质甲为单质,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但分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由 4 个2 2

21、2 3 2 2分子变成了 2 个分子,故此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由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丙分子由 3 个 A 原子和 1 个 B 原子构成,A、B 原子个数比为: 3:1,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 反应生成 2 个丙物质的分子,共一种物质,而反应前的 1 个甲物质的分子中只含有 2 个 B 原子,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可知每个乙物质的分子由 2 个 A 原子 构成,所以反应物为两种物质,故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为化合反应,说法正 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16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加热黑白两种固体混合物产生氧气的反应:_。(2)在汽车排气管

22、上安装属气净化装置,可使尾气中的 CO 和 NO 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 应,产生两种组成空气的气体:_。(3)在潜水艇里配备氧气再生装置,在常温下使过氧化钠固体(Na O )与二氧化碳反应 生成碳酸钠和氧气:_。(4)将 CO 转化为甲醇(CH OH),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解析:2KClO3MnO22KCl+3O 22CO+2NO催化剂N +2CO222Na O +2CO =2Na CO +O2 2 2 2 32CO +3H22催化剂CH OH+H O3 2(1)氯酸钾是白色的,二氧化锰是黑色的,故加热黑白两种固体混合物产生氧气的反应是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

23、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 2;(2)CO 和 NO 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产生两种组成空气的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 C、N、O,故生成的气体是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催化剂N +2CO22;(3)过氧化钠固体(Na O )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O +2CO =2Na CO +O 2 2 2 2 3 2;(4)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该反应2 x y3 4 2x y2 4 2 42 22

24、2 2 x y的化学方程式为CO +3H22催化剂CH OH+H O3 2。17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社会热点紧密联系。某火箭在发射时,其燃料发生反应的微粒种类变化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A 反应前后都存在 N 分子B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 1:2C 每个甲分子中含有 6 个原子D 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28:18灼热的铁粉能跟汽车尾气中的氮的氧化物发生反应,可用以消除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其化学反应可表示为:4N O +3yFeyFe O +2xN ,若要使 15.2g N O 通过盛有足量灼热铁粉的玻璃管,充分反应后得到 5.6g N2,则化学式 NxOy 中的 x:y_

25、。BC2:3 解析:BC 2:3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 N O 和 N H 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N 和 H O,化学方程式为N O +2N H 2 4 24点燃3N +4H O2 2。A由化学方程式和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前不存在 N 分子,选项说法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 1:2,选项说法正确;C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每个甲分子中含有 6 个原子,选项说法正确;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丙(N )和丁(H O)的质量比为 84:727:6,选项 说法错误。故选 BC。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4N Oxy+3yFe yFe O34+2xN2(414x

26、 +16y)15.2g(414x +16y ) 15.2g =2x 14 2 5.6gx 2=y 3故化学式 N O 中的 x:y=2:3。2x 14 2 5.6g 2 12 2 18追求化学家的足迹,建立严谨的科学实验基础。(1)舍勒是最早制得氧气的化学家之一,他获得氧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类: a、加热分解硝酸钾、氧化汞、硝酸银等b、用二氧化锰与浓硫酸加热:2MnO +2H SO (浓)2MnSO +2X+O 2 2 4 4 2a 中反应物均可制得氧气,因为它们组成的共同点:_。b 中物质 X 化学式为_。(2)舍勒由于受“燃素说”的影响(即认为一切可以燃烧的物质都是由灰和“燃素”组成的,

27、物质燃烧后剩下的是灰,而燃素本身变成了光和热,逸散到空中去了),导致“氧气”从他 的鼻尖下溜走。化学家拉瓦锡结合大量实验事实,否定了“燃素说”认为的“物质燃烧后质量 应当减轻”的观点,真正发现了氧气。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以铁燃烧的事实,指出上述“燃素说”的谬误:_。(3)拉瓦锡还通过定量研究分析实验,推进了俄国化学家洛蒙诺索夫的发现获得公认并成 为化学的重要定律:即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也称物质不灭定律,它是自然 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填字母)。a、原子种类 b、原子数目 c、分子种类 d、分子数目 e、元素种类

28、f、物质种类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若固体质量变化用如图 表示,则 m 与 m 之差表示_的质量。均含氧元素 H2O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 abe 参加反应的氧气解析:均含氧元素 H OFe+O 点燃FeO 2 3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 abe 参加反应的氧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故 a 中反应物均可制得氧气,因为它们组成的共同点是含有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 Mn、O、H、 S 的个数分别是 2、12、4、2,生成物中含 Mn、O、H

29、、S 的个数分别是 2、10、0、2,故 生成物中还应含 2 个 O、4 个 H,故 X 的化学式为 H O;(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Fe+O 点燃FeO 2 3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故“燃素说”是错误的;(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数目,元素的种1 2 2 1燃 燃 2 2 2 2 2 2 32 2类,分子的种类、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不变。故选 abe;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m 表示镁的质量,m 表示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生成 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加上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故

30、 m 与 m 之差表示 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19根据题意写符号表达式。(1)红磷燃烧时因其白烟浓厚,军事上常将其制成烟幕弹:_; (2)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_。【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 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符号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注)进行书写 即可解析: P + O 点燃PO2 25Mg + CO 点燃MgO+ C 2【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符号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 (写、注)进行书写即可。(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P + O 点PO2 2(2)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Mg

31、+ CO 点燃MgO+ C 。25;故填:(1) P + O 点PO2 25;(2)Mg + CO 点燃MgO+ C 。 220电解食盐水可制烧碱:2NaC1+2H O2通电2NaOH+H +X 2,则 X 的化学式为_;等质量的O ;CO ;CO;SO 中所含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_(填序号)。Cl2解析:Cl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反应前后钠原子都是 2 个, 氢原子都是 4 个,氧原子都是 2 个,反应前氯原子是 2 个,反应后应该是 2 个,包含在 X 中,则 X 的化学式为 Cl ;等质量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含有的分子数越多,一氧化碳相对分子质

32、量是 28,氧 气相对分子质量是 32,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是 44,二氧化硫相对分子质量是 64,所含 分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21请按要求写出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1)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 (2)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主要是 NO 和 CO。在某种特殊催化剂存在时,这两种有毒气 体能相互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另外一种气体单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条件 写催化剂)_。Al2O32NO+2CON2+2CO2催化剂解析:Al O 2NO+2CON +2CO2 32 32 22 22 2 2 22 4 3 4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非金属

33、元素是氧,铝元素+3 价,氧元素-2 价,组成 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 O ,故填:Al O 。(2)NO 和 CO,在某种特殊催化剂存在时,这两种有毒气体能相互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 另外一种气体单质,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后元素种类不变,另外一种气体单质是氮气,化催化剂催化剂学方程式,2NO+2CON +2CO ,故填:2NO+2CON +2CO .2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用氯酸钾制取氧气_。(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3)木炭在空气中燃烧_。(4)硫磺在空气中燃烧_。(5)镁在空气中燃烧_。解析:2KClO3MnO22KCl+3O 23Fe+2O2点燃Fe O34C+O2点燃

34、CO2S+O2点燃SO22Mg+O2点燃2MgO(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 2(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点燃Fe O34(3)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点燃CO2(4)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O2点燃SO2(5)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2Mg+O2点燃2MgO23化学科学已经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液氯(Cl )是自来水厂对天然水进行杀菌消毒的常

35、用物质。在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加热式为:MnO +4HClMnCl +Cl +2R,R 的化学式为_;实验中 MnO 可以用 KMnO 、KClO 等物质替代,KMnO 中 Mn 元素的化合价为_。(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念,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相符的是 _。2 2 4 2 2 2A 为省工省时,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 C 开发和利用清洁而又高效的新能源B 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实现垃圾变废为宝D 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H2O+7BC解析:H O +7 BC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 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

36、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1)反应前后锰原子都是 1 个,氯原子都是 4 个,反应前氧原子是 2 个,反应后应该是 2 个,包含在 2R 中,反应前氢原子是 4 个,反应后应该是 4 个,包含在 2R 中,R 的化学式 为 H O;KMnO 中,钾元素化合价是+1,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 数和为零可知,Mn 元素的化合价为+7。故填:H O;+7;(2)A为省工省时,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会污染环境,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实现垃圾变废为宝,该选项符合题意;C开发和利用清洁而又高效的新能源,该选项符合题意;D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提高农作物的

37、产量,会污染环境,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填:BC。24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如图甲所示,锂原子与另外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乙所示。(1)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锂离子的符号为_。 (2)在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位于第_周期。(3)锂原子与图乙中_(填“A”“B”或“C” )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4)图乙中由 A 和 B 两粒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5)图丙是工业上生产尿素化学式:CO(NH ) 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941Li+二 CNa2O2NH3+CO2CO(NH2)2+H2O【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查出相 对原子质量;(2)元素的原子

38、核外电子层数是几所处周期就是几;(3)一般 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2 3 22 2 22 2 3 22 2 23 22 2 2一定条件解析:941 Li+二 C Na O 2NH + COCO(NH ) +H O【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查出相对原子质量;(2)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几,所处周期就是几;(3)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 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 4 的反应中容易得 到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4)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5)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氨气反应生成尿素和水。(1)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6.

39、941,每个锂离子带 1 个单位正电荷,因此锂离子的符号为 Li+;故填:6.941;Li+;(2)在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 2,位于第二周期;故填:二; (3)锂原子与图乙中 C 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故填:C; (4)图乙中由 A(氧离子)和 B(钠离子)两粒子构成的物质是氧化钠,氧化钠中,钠元 素化合价是+1 价,氧元素化合价是-2 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氧化 钠的化学式是 Na O;故填:Na O;(5)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氨气反应生成尿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一定条件一定条件2NH +COCO(NH ) +H O

40、;故填:2NH +COCO(NH ) +H O。25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它揭示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 关系。(一)1774 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之间 的变化关系。(1)加热氧化汞粉末时,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先从分子、原子角度具体描述 该变化的过程;再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 _。(二)质量守恒定律运用。(2)把盛有盐酸的小试管小心地放入装有碳酸钠粉末的小烧杯中,将小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 用砝码平衡(如图所示)。取下小烧杯并将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盐酸进入小烧杯中。反

41、应 进行一段时间后,再把小烧杯放回托盘天平上。请写出天平指针的指向并根据质量守恒定 律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_。2 2 2 2 2 3(3)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 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_。(4)“尾气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 下: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5)元素钴(Co)有多种化合价。将 9.3gCo(OH) 在空气中加热至 290时完全脱水,得到 8.3g 钴的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氧化汞分子分成氧原子和汞原

42、子氧原子结合 成氧气分子汞原子结合成金属汞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质量个数不变因此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天平指针向右偏转因为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气体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导致解析:氧化汞分子分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氧原子结合成氧气分子,汞原子结合成金属汞。 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质量、个数不变,因此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天平指针 向右偏转,因为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导致左边烧杯催化剂中质量减小 分解反应 9:8 2NO +4CO4CO +N Co O(1)氧化汞分子分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氧原子结合成氧气分子,汞原子结合成金属汞;在 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

43、质量、个数不变,因此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2)天平指针向右偏转,因为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导致左边烧杯中质量减小;(3)由图知,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甲质量增加 18g,物质丙的质量减少 34g,物质丁质2 2 22 2 32 通 电2 22 MgO P+OP O2 2点 燃H O Cu +O2 22 2 22 2 点 燃P O 。2 2点 燃H O。2 2 2 22 52 2 22 22 量增加 16g,所以物质丙为反应物,物质甲、丁为生成物,此反应为分解反应,且甲和丁 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8g:16g=9:8;(4)在催化剂催化作用下,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反应

44、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催化剂程式:2NO +4CO4CO +N ;(5)根据元素守恒,反应前 Co(OH) 中的 m(Co)和反应后生成的钴的氧化物中 m(Co)相等,所以钴的氧化物中 m(Co)=9.3g 5993100% =5.9g,m(O)=8.3g-5.9g=2.4g,因此钴的氧化物中钴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5.9g 2.4g: =2:359 16,钴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Co O 。26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1)电解水_(2)镁条在氧气中燃烧_(3)红磷在氧气中燃烧_(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是_。(填序号)(5)铜丝受热后变黑_其中属于分解反应的_H2OH2+O2Mg

45、+O2MgOP+O2P2O5H2+O2H2OCu+O2CuOH2OH2+O2解析:H OH +O Mg+O点燃 点燃 2 2 5H +O 2 2加热CuO H2O通电H +O(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 O通电H +O 。(2)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Mg+O点燃 MgO。(3)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P+O 2 5(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 +O 2(5)铜丝受热后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u +O加热CuO。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其中属于

46、分解反应的是 H O通电H +O 。三、解答题27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将加快构建清清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目前我省推行使 用乙醇汽油,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请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首款氢燃 料火车将在四年后问世,氢气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原因_(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解析:C H OH+3O2CO +3H O 2H +O2H O【解析】乙醇燃烧是乙醇在点燃的条件下和氧气反应,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反应的2 52 2 22 22 3 2 2 2 5 22 3 2 2 2 52 2 解 析:2H OMnO 点燃 通电2 = 3 42 = 2 22 2 =2 22 4 24 2

47、化学方程式为:C H OH+3O2CO +3H O;氢气燃烧生成水,不会污染环境,化学方程式为:2H +O2H O。28安全火柴梗头及火柴盒侧面的物质如图所示,划火柴时,先后发生如下反应:(1)摩擦放出热量使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 (2)红磷燃烧;(3)接着火柴梗(主要成分为碳)着火。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1)氯酸钾受热分解:_;(2)红磷燃烧:_;(3)火柴梗(碳)燃烧:_;解析:2KClO2KCl + 3O 4P+5O2P O C+OCO(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KClO2KCl + 3O (2)红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48、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方程式为:4P+5O2P O(3)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C+OCO29请按以下信息,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1)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_(2)铁在氧气里燃烧:_(3)电解水_(4)常温下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但是通入氧气后,就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和一种常见 的较稳定的无色液体_2 2H O+O ; 3Fe+2O Fe O ; 2H O 2H +O ;2Cu+2H SO +O 2CuSO +2H O。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 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

49、生成物有多种 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 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 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 ”号表示)、 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 一个。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 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MnOMnO2 2 =2 2点 燃2 = 3 4通 电2 = 2 22 4 24 22 2 2 2 3 3

50、 2 24 22 2 3 22 , 3 2 24 22 2 3 2 2 3 不用标注了。(1)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 O 2 2H O+O ;(2)铁在氧气里燃烧:3Fe+2O Fe O ;(3)电解水:2H O 2H +O ;(4)常温下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但是通入氧气后,就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和一种常见 的较稳定的无色液体,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该液体为水,方程式为2Cu+2H SO +O 2CuSO +2H O。30我国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炭和石油,它们燃烧过程产生的 SO 遇到雨水成为酸雨。目 前有一种较有效的方法,即用直升飞机喷洒碳酸钙粉末,脱硫效果可达 85%碳酸钙与 SO 及空气

51、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实验 室常用石灰水主要成分为 Ca(OH) 来检验 CO ,反应生成 CaCO 沉淀和一种氧化物,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_。解析:2CaCO +2SO +O 2CaSO +2CO 。 CO +Ca(OH) CaCO +H O 。【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书写时注意规范。碳酸钙与 SO 及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CaCO +2SO +O 2CaSO +2CO ;实验室常用石灰水主要成分为 Ca(OH) 来检验 CO 反应 生成 CaCO 沉淀和一种氧化物,氧化物是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 +Ca(OH) =CaCO +H O。点睛: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