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作业规程范本

上传人:lj****c 文档编号:168174729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9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采煤作业规程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采煤作业规程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采煤作业规程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采煤作业规程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煤作业规程范本(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工作面名称:31205联络巷和岩石集中巷编制 人:区队 长:施工单位:批 准 人:编制日期: 年 月 日执行日期: 年 月 日目 录矿审批意见 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 5作业规程复查记录 第一章 概况 7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第二节 煤层 8第三节 煤层顶底板 9第四节 地质构造 9第五节 水文地质 11第六节 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13第七节 储量及服务年限 3第二章 采煤方法 第一节 巷道布置4第二节 采煤工艺 17第三节 设备配置 21第三章 顶板管理 6第一节 支护设计 第二节 工作面顶板管理 2第三节 顺槽及端头顶板管理 32第四节 矿压观测 3第四章 生产系统 39第一节

2、运输系统 39第二节 通防与监控系统 41第三节 排水系统 5第四节 供电系统第五节 通讯照明系统 60第五章 劳动组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62第一节 劳动组织 62第二节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64第六章 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6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 66第一节 一般措施 66第二节 顶板管理 8第三节 防治水 72第四节“一通三防 3第五节 运输管理 74第六节 机电管理 7第七节 其它 6矿审 批意见同意本规程内容,并提出如下审批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一、工作面防治水要严格按设计的防治水要求执行,防治水设备设施及时、到位、完好,确保防治水安全。二、由于两顺槽皆为沿空布置,通风部门要按本规定做

3、好防灭火工作.三、由于本工作面为孤岛采煤,工作面的顺槽压力较大,因此要加强顶板管理工作,特别是超前支护既要有足够的支护强度,又要保证规定支护距离.上下出口要支护良好,行人畅通,达到规定要求。四、对于十字顶梁支护以外的变形工字钢棚和压力增大区,要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打点柱或使用抬棚加强支护,且有防崩工字钢牙口措施,确保现场安全。五、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入运输机、转载机、皮带机上方或里帮。确需进入的,要首先停机闭锁、专人看管,并支护好顶帮后方可进入。六、工作面出现地质生产条件等变化,有与本规程不相符之处,要及时写出补充措施,严禁无措施施工.七、工作面及两顺槽出现片帮冒顶要及时处理,否则不得生产。八、辅助

4、运输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制度,在确保所有人员进入安全地点后提、放车辆。 九、工作面所有机电设备要保持完好,严禁带病或无保护运转.移动电站防跑车设施要安全可靠,拉移及连接装置强度足够,生根牢固。十、工作面安全质量管理严格按照集团公司及矿和上级有关文件规定执行。十一、工作面回采时,地测部门要加强煤厚探测工作,及时预报前方煤厚及地质情况。十二、贯彻本规程时要将与工作有关的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煤矿安全规程等一并传达执行。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生产科 年 月 日 地测科 年 月 日通风科 年 月 日 安监处年 月 日机电科 年 月 日 企管科 年 月 日综采办 年 月 日 煤质科 年 月 日总 工程 师:

5、 年 月 日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负责人: 传达人: 班次: 贯彻时间 听传达人 贯彻时间 听传达人年 月 日 姓 名 成绩 签字 年 月 日 姓 名 成绩 签字作业规程复查记录作业规程名称 施工单位 复查时间 参加复查人员签字 一、存在主要问题:二、处理意见:第一章概况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1304综放工作面是一采区最后一个工作面,其周围是一采区的采空区,其上部一分层采面(13041采煤面)于199年8月份回采完毕。具体位置及井上下关系如表一所示。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 表一水平名称 430水平 采区名称 一采区地面标高 0 井下标高 -345-42地面的相对位置 10综放工作面

6、切眼的轨道顺槽端位于XX公路西300m处,停采线的运输顺槽端位于X煤矿的风井以东南S60E450处。两顺槽及停采线均在一采区已经形成的塌陷区内。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 130综放工作面上部地面为一采区的塌陷区,预计本工作面的回采不会增大塌陷区范围,但塌陷深度预计增加3m。目前在塌陷区内无任何建筑物和设施。井下位置及与相邻关系 304综放工作面是北翼一采区的最后一个网下放顶煤工作面,该面一分层于989年月份回采完毕.该面东起切眼(内错一分层切眼80m),西至设计停采线(与一分层对齐),南邻130综放工作面(该面已经回采完毕),北邻135综放工作面(该面已经回采完毕)。走向长度 115m 倾斜长度

7、55m 面 积 1795m2第二节煤层本工作面设计开采煤层为层煤,通过地质资料分析 煤 层 情况表 表二煤层厚度m 煤层结构 较简单 煤层倾角(度) 开采煤层 硬度 3.-3。9 煤种 稳定程度 较稳定煤层情况描述 10综放工作面回采的煤层为山西组3层煤,一分层已经回采完毕,剩余底煤厚度2。37.8m,平均m。其中东部较厚,西部较薄。煤层结构简单,属于半暗-半亮暗型煤,具有带状结构,层状构造,中大型节理比较发育。该煤层属低变质的气煤。煤层走向为5-0-0,倾向为345-6-50,倾角-4,平均6,多数情况下为6。工作面倾斜方向煤层伪倾角:在切眼附近煤层北倾2。5;切眼西-50范围内,煤层北倾0

8、-3,一般1左右;切眼西5201155m范围内,煤层南倾,一般3;在设计停采线附近的煤层,南倾一般5。工作面走向方向煤层伪倾角:运输顺槽侧切眼西-320m范围内,煤层倾角0-3,一般1左右,此范围内,小型波状起伏比较发育,但幅度较小;切眼西3015m范围内,煤层东倾1-9,一般左右。轨道顺槽侧切眼西-30m范围内,煤层伪倾角较缓,在-左右,一般1左右(仅在切眼西506m范围内倾角较大,为-8),小型波状起伏比较发育,但幅度较小;切眼西380-15m范围内,煤层东倾1-12,一般5。5。3层煤中间没有夹矸,但在距煤层底板1.5m处,发育厚度为0。5m的硬质煤体,在两顺槽掘进过程中发现,此硬质煤体

9、延伸到工作面内,可能对回采和煤质管理造成较大影响.1304-1工作面回采时,自切眼起0100m范围内,工作面约有三分之一的长度为割直接顶采煤,割顶最大厚度。m,一般0。8m,割煤最小厚度0。6m,一般2m左右.切眼西00-115范围内,为丢顶煤开采,丢顶煤厚度0。339m,一般2.0m左右.131工作面回采时,自切眼起090m范围内,没有探底煤厚度,也没有丢顶煤.和104-1工作面回采证实,该工作面范围内,层煤赋存稳定,全区可采,煤层的厚度在。307.9之间。具体情况如表二所示。第三节 煤层顶底板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表三顶、底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 特征基本顶 煤层顶板为人工金属网假顶上面冒落

10、的松散岩块。直接顶 伪顶 直接底 粉砂岩 深灰色,主要成分为石英,其次为长石,泥钙质胶结,比较破碎。硬度系数为46。局部比较发育.老底 粉细砂岩互层 15 灰白色,主要成分为石英,其次为长石,泥钙质胶结,致密坚硬,硬度系数为.第四节地质构造一、断层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据130-工作面回采时揭露,134综放工作面切眼以西00,轨道顺槽23m和53处,分别发育一条小断层,落差为0。5,预计对该面的回采影响不大。在其它回采巷道的施工时,没有揭露断层.但不排除在工作面内存在落差较小断层的可能性。二、褶曲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104综放工作面东段位于小南湖向斜的核部,西段位于小南湖向斜的北翼,总体构造受小

11、南湖向斜的控制,小型波状起伏比较发育.对正常回采影响不大,但对于130综放工作面的泄、排水会带来一定影响. 断层情况 表 表四断层名称 走向 倾向 倾角 断层性质 断层落差 对回采的影响F1 90 180 75 逆 0。5 不大F2 0 180 6 逆 0.5m 不大130综放工作面的最低点:轨道顺槽距位于切眼6m附近和12m两处,运输顺槽位于距切眼14处。三、其他因素对回采的影响根据13041工作面回采时揭露,1304综放工作面范围内,没有陷落柱和火成岩侵入。参见附图2:工作面运输顺槽、轨道顺槽、采面切眼素描图。第五节 水文地质一、含水层(顶部和底部)分析1304综放工作面位于1304-l采

12、空区的下方,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回采波及的含水层主要是3层煤顶板砂岩,含水性中等.一般为顶板淋水,水量小于03/h,与其它含水层无直接补给关系,对回采的影响较小。底部含水层对本工作面的开采没有影响。二、其它水源的分析本矿注浆后积存的水,可能直接造成局部淋水、涌水。水量较小,对回采的影响不明显。三、涌水量预计该面正常涌水量为m3/,最大涌水量40mh。第六节 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一、 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见表五。二、 冲击地压和应力集中区本工作面虽然为孤岛采煤,但是其上分层已经与198年回采完毕,预计局部的应力集中对正常回采影响不大。 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表 表五瓦斯 低瓦斯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

13、42m3/t,绝对涌出量5.31 m3/min,采面参考值。82 m3mn。CO2 低O矿井,CO相对涌出量1.m3/t,绝对涌出量1。21 m3/min.采面参考值.5mmin。煤尘爆炸指数 煤尘具有爆炸性,指数为382642。煤的自燃倾向性 自然发火煤层,发火期36个月。地温危害 无冲击地压危害 无第七节 储量及服务年限 一、储量工业储量:14510;可采储量:本矿的综放工作面回采率参考值为93%,可采储量348595t。二、采煤工作面服务年限工作面的服务年限=可采推进长度/月设计推进长度 =5/(。230)=107个月第二章 采煤方法第一节 巷道布置一、采区设计、采区巷道布置概况一采区是

14、XX煤矿94年设计,XX集团公司X年以XX生字XX号文批准,并于当年投入生产的。该采区共分为八个区段,工作面采用倾斜长壁布置。水平大巷(北翼轨道(运输)大巷)在采区中央穿过,工作面采用跨大巷仰斜开采;在采区上部边界底板岩石中布置有一采区总回风巷;采区下部布置有45-70泄水巷,并设有水仓和泵房;在泄水巷以东25m处平行布置北翼辅助皮带巷,该巷分别与北翼30m水平轨道大巷和1305岩石集中巷相联.第二岩石轨道下山内错运输顺槽布置,上部与北翼轨道大巷联接,下部与50 -470泄水巷联结。104岩集轨与3轨道顺槽重叠布置,上部与一采总回联接,下部与北翼轨道大巷联接,104岩集运与1304运输顺槽重叠

15、布置,上部与一采总回联接,下部与北翼轨道大巷联接.工作面二进提和二回提均内错工作面布置,三进提和三回提位于停采线外。304综放工作面是该采区最后一个网下开采放顶煤工作面,左右两侧都已经采完,属于孤岛采煤。二、采煤工作面轨道顺槽30综放工作面北侧顺槽为轨道顺槽,沿煤层底板布置,与131工作面轨道顺槽重叠,靠两帮各敷设铁路。轨道顺槽采用2矿用工字钢棚和锚喷联合支护。工字钢棚棚距.6m;锚杆为1460Omm水泥锚杆,排距间距70070Omm。巷道采用梯形断面,上净宽m,下净宽.87m,净高m,断面积。2。主要用于该工作面的进风和运料。轨道顺槽内布置有0的防尘管路一趟、76的注浆管路一趟、注氮管路一趟

16、,并在靠近工作面的地点设有移动电站一处、乳化泵站等设备。三、采煤工作面运输顺槽304综放工作面南侧顺槽为运输顺槽,沿煤层底板布置,与104-1工作面运输顺槽重叠。运输顺槽采用1#矿用工字钢棚和锚喷联合支护。工字钢棚棚距6m;锚杆为14160Omm水泥锚杆,排距间距=7070Omm。梯形断面,上净宽3.6m,下净宽4.58m,净高2.,断面积1152。主要用于该工作面的回风和运煤。运输顺槽内布置有80的防尘管路一趟、6的注浆管路一趟、束管监测管路等管线,并在靠工作面侧设置转载机和胶带输送机。四、采煤面切眼切眼位于304综放工作面的最底部,沿煤层底板布置。初掘时为梯形断面,采用12#矿用工字钢棚支

17、护(刷大部分为木棚支护), 工字钢棚棚距08。净宽7,净高2.8m,断面积21m。五、联络巷联络斜巷:锚喷支护,半圆拱断面,净宽3m,净高3.2m,墙高17,断面积.62。锚杆规格:14160Om,排距间距=0070Omm,喷厚不小于100。通过联络巷使集中巷和顺槽、采面形成通风系统。六、溜煤眼在工作面运输顺槽内,距切眼71m(斜距)处布置1溜煤眼,距1溜煤眼509m(斜距)处布置2#溜煤眼。在130岩石集中运输巷靠近溜煤眼处设有一号煤仓,其内径3。5,圆形锚喷支护,深度为1m,容量约15.七、峒室及其它巷道布置在切眼靠近轨道顺槽端布置采煤机组装峒室,深1.,长15m,高28m,用工字钢棚加金

18、属摩擦支柱支护。在切眼靠近轨道顺槽、运输顺槽端各布置一个液压支架调架峒室,深1m,长5m,高。8.锚网支护。附图3:04综放工作面位置及巷道布置示意图。第二节 采煤工艺一、采煤工艺1304综放工作面采用倾斜长壁金属网假顶下综采放顶煤采煤法。双滚筒采煤机割煤,采高3O.m,割煤深度为06m。液压支架尾梁插板伸缩、摆动放顶煤,放煤高度3.Om,采放比为1:1。放煤采用割两刀一放煤,两轮顺序放煤,放煤步距1.2。初次放煤为工作面推进7m处,距停采线10m时停止放顶煤。采煤工作面两端头使用插板插网的方式将端头支架顶煤放出。二、落煤方法1、采煤机的进刀采煤机的进刀采用端部自开缺口、斜切进刀的方式,斜切进

19、刀段长度为35m,进刀深度06m。具体操作如下:()采煤机向下(上)割透端头煤壁后,按上(下)推移刮板运输机,使得刮板运输机弯曲段为20m后,翻转煤机挡煤板,将两个滚筒的上下位置调换,向上(下)进刀,通过0m的弯曲段至35m处(23#支架或0#支架处),使得采煤机达到正常截割深度(即0.6m).按要求推移刮板运输机至平直状态.()翻转采煤机挡煤板,将两个滚筒的上下位置调换,向下(上)割三角煤至割透端头煤壁.(3)割完三角煤以后,翻转采煤机挡煤板,将两个滚筒的上下位置调换,采煤机空机返回,进入正常割煤状态。附图4:采煤机进刀示意图。2、采煤机正常切割.正常割煤长度为20,采煤机以3/min的速度

20、向上(下)割煤,直至割透上(下)端头煤壁。采煤机正常割煤采用前滚筒在上部、后滚筒在下部的方式。、放煤。放煤采用割两刀一放煤,放煤步距参考同类型采煤面的数据选用12m。采用两轮顺序放煤工艺.即:割完两刀后,进行第一轮放煤,放煤从上(下)往下(上)依次进行。首先打开放煤口,放出数量大约为1.20m厚度的煤,关闭放煤口;再进行下一架的放煤,直至第一轮结束。然后进行第二轮放煤,同样按照第一轮放煤的顺序,从上(下)往下(上)依次进行,打开放煤口,等到有较多的矸石放出时,关闭放煤口,再进行下一架的放煤,直至第二轮结束。三、采煤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工作面每天个循环,每循环进尺1.2,割煤高度3。0m,放煤

21、高度3.0,割煤时回收率0。97,放煤时回收率0.7,则日割煤量153.01。230。97=1624吨日放煤量=153.1.0107吨日产量=124+1507=131吨月产量=313130=9万吨第三节设备配置一、采煤机采煤机选用AM500双滚筒采煤机,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采高:22-3。5m电机功率:2375KW截深:66mm牵引速度:-7.2m/in二、液压支架的主要技术特征:1.基本支架型号为FP5l0-17/32支撑高度:7-.m 支撑宽度:1450Omm初撑力:41OKN 工作阻力:00K 支护强度:0.74Ma放顶煤尾梁长度:1.m过煤高度:5Om 底板比压:.8Ma。过渡支架型

22、号为FP540019/32支撑高度:1.93。m 支撑宽度:421599mm初撑力:51KN工作阻力:540N支护强度:。7MPa放顶煤尾梁长度:1。25m前梁初撑力:92KN 前梁工作阻力:119.71KN3排头支架型号为TF5400-2/3 支撑高度:2。2-3。2m 支护强度:.70P 工作阻力:40KN(其它技术特征与过渡支架相同)三、运输设备1.刮板运输机有两部,其中前部运输机型号为SGZ30630(双中链) 电机功率:2315KW运输能力:120t/h中间槽尺寸:1500830270mm后部运输机型号为SGZ-83/500(双中链)电机功率:22OK运输能力:200th中间槽尺寸:

23、5008302 mm2.桥式转载机一部,其型号为SZ-830/20,设计长度50m,其它技术参数为电机功率:5OKW运输能力:500th链速:.44mS中间槽尺寸:10830270 .破碎机一部,型号为LPS150,技术参数为破碎能力:100t/h电机功率:16OK4.可伸缩带式输送机一部,型号为SJ120/220,技术参数为电机功率:200W运输能力:100t/h带宽:10m带速:3。15ms.辅助运输设备选用15吨的矿车和叉车,牵引设备选用J11。4型调度绞车,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型号:JD-1。4静拉力:98N绳径:.5m绳速:26-7mmin, 平均4m/in绳容量:0滚简直径:50m

24、外形尺寸:11075730m附图5:304综放工作面设备布置示意图第三章 顶板管理第一节 支护设计一、液压支架支护强度验算1、经验计算支护强度Pt89.81r=89813。02。=62.14(kN2)2、参考同煤层矿压观测资料(见表六),最大平均支护强度=392(kN/2)。3、选择工作面支护强度392。(k/m)62。144(/2),因此工作面支护强度应大于612。144(kN/m2).4、支护设备选择1304综放工作面选用基本液压支架ZFP5l01/32型低位放顶煤支架,共95架,上下两端头选用TF54002232型放顶煤排头支架各架和FP5009/型过渡支架各一架。从运输顺槽到轨道顺槽依

25、次编号为1号支架.根据工作面条件与支架适应条件对照表可以看出,选用F40017/32型支架,在满足顶板管理支护强度需要的同时,也能满足底板比压值要求。通过对比、验算,证明选用F4007/32型支架能满足要求。预计工作面矿压参数参考表 表六序号 项 目 单 位 同煤层实测 本面选取或预计1 顶底板条件 直接顶厚度 m 冒落带 老顶厚度 m 冒落带 直接底厚度 m 1 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 m 73 初次来压 来压步距 m 50 50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kN 2 394 392.4 最大平均顶底移近量 m 150 150 来压程度 明显 明显4 周期来压 来压步距 m 2 12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N

26、/m 392。 39。4 最大平均顶底移近量 mm 10 00 来压程度 明显 明显 平时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kN/ 2 24。3 294 最大平均顶底移近量 mm 70 70 直接顶悬顶情况 m 1 17 底板容许比压 MPa 61 478 直接顶类型 类 二类二级 二类二级 老顶级别 级 V0 巷道超前影范围 m 20 20工作面条件与支架适应条件对照表 表七 工作面条件 支架适应条件采高 3.0m .73。5m倾角 0 012煤厚 6.0 2。280m煤硬度 3.139 最大.0底板比压 46。17MPa 1.a支护强度 2.144(KN2) 702.46(Nm)顶板种类 二级二类 二、

27、乳化液泵站(一)泵站及管路选型、数量乳化泵选用GR15/1型两台和MR-125/3.5型一台。喷雾泵选用XPB255清水泵,装备三泵两箱;二次负压降尘选用QB11/2高压泵,装备两泵一箱。输液管路选用高压胶管,耐压45MPa以上.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乳化泵:型号:G35/1.5 MRB1231。5 公称流量:315L/mn 5L/n 公称压力 :31a 1.5MP 电机功率 :20kW 75 kW 高压泵:型号:XQB-10/20公称流量:10L/in公称压力:20MPa电机功率:45W(二)泵站设置位置泵站安设在轨道顺槽距离采煤面080m的位置。(三)泵站使用规定要保证泵站压力大于30Pa,

28、乳化液浓度.要加强支架与泵站的维修,杜绝系统的窜漏液.第二节工作面顶板管理根据已开采的一采区相邻工作面矿压观测资料,其煤层顶板为老顶来压明显,直接顶不稳定的二类二级顶板,30工作面顶板为分层开采后的松散破碎矸石,顶板来压时,其动载系数一般在1。13125/1.18,最大支护强度612144kN/m2。本工作面的顶板管理采用全部跨落法。工作面配置95架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上下端头各配置架排头支架和一架放顶煤过渡支架,共103架支架,对工作面顶板实行全支护法管理.一、正常工作时期顶板支护方式采用追机移架的方式对顶板进行及时支护。在采煤机割煤后,先移支架,再移运输机,即割煤移架-移运输机;采用带压移

29、架的方式移架。正常移架要滞后采煤机滚筒35架,不得超过架。顶板破碎时要紧跟前滚筒移架或人工操作超前移架,即:当发现片帮严重时,不等采煤机割煤,就进行移架,再进行其它操作,工艺为移架割煤移运输机。移架步距0。移架顺序为:1、采煤机向下(上)端正常割煤时,滞后煤机后滚筒3架移架(顶板破碎时可紧跟前滚筒移架)。、采煤机割煤并移架后,及时将支架的伸缩梁伸出护顶。3、采煤机进刀,向上(下)正常割煤时,自下(上)而上(下)滞后煤机后滚筒5架移架(顶板破碎时可紧跟前滚筒移架).4、机头处三架排头架的移架的顺序为:先移#架(0架),后移架(13#架),再移架(101架)。5、在采煤机割煤时,超前采煤机前滚筒架

30、将护帮板收回,并滞后采煤机前滚筒3架,顺序将护帮板挑起。支护要求:1、工作面应达到动态的质量标准化要求,确保“三直、二平、一净、二畅通”的质量要求。2、加强支架的支护强度,确保支护质量,支架初撑力不得小于24MPa.、采煤机割煤后,要及时移架,移架与采煤机后滚筒的距离一般不超过10,防止长时间空顶。4、工作面出现冒顶时,要及时用木料接顶,并支好支架。5、工作面生产以前要编制初次放顶和初次放顶煤的专项措施。 二、特殊时期的顶板管理(一)来压及停采前的顶板管理 :1、工作面基本顶初次来压前必须编制专门安全技术措施。2、工作面基本顶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期间,应加强来压的预测预报工作,由矿压部门在轨道、

31、运输顺槽挂牌标明来压位置.3、工作面支架以及轨道、运输顺槽所有单体支柱必须达到初撑力,特别注意工作面中部支架的初撑力及支架状态,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冒顶.4、加强上、下端头顶板管理,要提高支护质量,适当加大支护密度,确保排头支架联网与巷道搭接。5m以上,防止出现端头冒顶。、工作面停采时要编制停采措施,加强顶板管理。(二)过断层及顶板破碎时的顶板管理:本面仅揭露2条小断层,但是必须加强过断层回采时的顶板管理工作。当工作面局部地段片帮较严重时,可超前采煤机移架,及时支护煤壁;在顶板破碎的地段,为了有效地防止顶板冒落、控制煤壁片帮,应采取及时拉超前架的方法维护顶板。第三节 顺槽及端头顶板管理一、工作面轨

32、道、运输顺槽的超前支护1、支护要求:轨道顺槽超前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十字顶梁支护,支护距离不少于4米;运输顺槽超前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十字梁顶支护,支护距离不少于20米. 超前支护以外的巷道出现工字钢棚梁变形时应及时打点柱支护,棚腿损坏时要及时更换。 2、支护材料及支护密度:轨道顺槽使用三排1000600的十字绞接顶梁与三排DQ315单体液压支柱配套支护,步距O。米。运输顺槽使用三排l060的十字绞接顶梁与三排DQZ150A单体液压支柱配套支护,步距06米。(详见附图六1304综放工作面、端头及两巷超前支护示意图(平、剖面图)). DZ-350 单体液压支柱参数初撑力:2t最大工作阻力:2

33、5t支撑高度:2。33。15m3、支护质量控制标准支柱纵横成线,偏差小于l0m。支柱应支到实底,并做到迎山有力(迎山角度为2左右).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不小于6OkN;摩擦柱子要使用5t升柱器升牢。绞接顶梁之间要用圆柱销联好,并保持平直。同一排中单体支柱与摩擦支柱不得混合使用。所有单体液压支柱三用阀方向一致,朝向老塘。两巷的支撑高度不得低于18m,行人道宽度不得小于07m,单体支柱活柱行程不得小于50mm.两巷单体支柱均穿铁鞋(5号钢,直径250mm)支护.二、工作面端头的管理上、下端头采用十字顶梁配合单体液压支柱进行支护,根据端头空间大小采取相应的十字顶梁支护端头顶板,当其与排头支架间隙大于.

34、m时,应使用一对走向抬棚一梁三柱支护顶板,抬棚选用.5m长的12号工字钢。上、下端头应支设切顶密集支柱,在排头架的掩护梁尾处支设一排,以便于转载机尾的维护和两端头放煤的安全性。端头不得出现空载的十字顶梁,跨溜头、溜尾要使用一对抬棚支护。端头支护的前移、支设应在端头支架移架完成并达到初撑力后方可进行。三、支护材料使用数量、备用数量轨道顺槽超前支护4m,需要67排计201棵单体支柱,67排0块十字顶梁;端头支护需要40棵单体支柱,12排6块十字顶梁;合计需要241棵单体支柱,37块十字顶梁。运输顺槽超前支护20m,需要34排计102棵单体支柱,34排102块十字顶梁;端头支护需要43棵单体支柱,1

35、3排3块十字顶梁;合计需要14棵单体支柱,41块十字顶梁。工作面正常需要单体液压支柱386棵,铁鞋38个,十字顶梁38块。计算其备用量=860=3棵。304综放工作面备用支柱DZ315单体液压支柱0棵,十字铰接顶梁40块,铁鞋(45号钢,直径250mm)40个,坑木5m,小板材料m3,35m长的2号工字钢2根.备用材料的存放地点,应保持距工作面0100之间,在轨道顺槽中的外侧煤壁处。材料分类摆放整齐,实行挂牌管理,标明材料名称、型号、数量等内容,并由专人负责.材料存放地点必须保证有7m以上宽度的人行道和必需的运输通道。附图:1304综放工作面、端头及两巷超前支护示意图(平、剖面图)第四节 矿压

36、观测一、矿压观测内容1304综放工作面的矿压观测研究内容主要有:支架阻力观测、支架活柱缩量观测、巷道围岩变形观测、巷道围岩表面位移观测、顺槽超前支护范围内单体液压支柱阻力观测以及支护质量动态监测.根据观测结果对工作面顶板及顶煤活动规律、来压特征,工作面支架受力特点,支架对顶煤的适应性和控制效果,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和分布特点,顶板、煤层稳定性,工作面支护质量等进行定期分析,并进一步了解煤、岩体力学参数等基础数据。二、观测方法、工作面的矿压观测(1)支架阻力观测利用圆图压力自记仪分别在工作面上、中、下部均匀布置8条观测线,观测支架前、后柱工作阻力的变化情况。测线布置:上下端头的排头架各条、中间基

37、本支架条,即分别布置在3、15、30、45#、6#、75、90、10支架上。由矿压部门负责更换表纸,连续观测支架的初撑力、工作阻力。(2)支架活柱缩量观测用标记法在工作面上、中、下部布置3条观测线,在移架后、移架前测量活柱下缩量,根据循环的次数,可算出循环下缩量和下缩速度。其测线与支架阻力测线对应布置,即分别布置在3、6、90支架上.(3)统计观测沿工作面采煤机移动方向每隔5架作为一观测剖面,矿压部门每天(班)统计一次端面顶板的破碎及煤壁的片帮情况(包括梁端距、片帮、冒高超过0.5m以上的区域及顶板破碎情况),同时统计支架安全阀开启量(率)、顶煤冒落状况和支架因顶板压力损坏的部件等. 、顺槽的

38、矿压观测(1)巷道围岩变形观测利用移动观测站观测。在轨道顺槽超前工作面20m范围内, 间隔45安设台顶板动态观测仪,监测顺槽顶底板的相对移近量,用来推断顶板的运动过程和状态。动态观测仪的编号始终由煤璧起依次为1#、2、3#、4#,当1动态仪距煤壁不足1个循环的距离时,需将其回撤,并重新支设在原4动态仪的前面,同时调整各动态仪的编号,使其仍然从煤壁起依次为14。各动态仪的间距及1#动态仪至煤壁的距离,在观测时必须做好记录。观测次数一般1-2小时观测一次,当临近顶板来压时加密观测,可视变化情况每-30分钟观测一次,观测时必须记录观测时间.同时采煤机割至端头影响到动态仪时也必须加密观测,并记录采煤机

39、影响情况及采煤机到端头的距离。(2)巷道围岩表面位移观测利用顺槽成巷期间设置的观测基点,并视情况补设部分基点,在轨道、运输顺槽分别距切眼60m、8m、00m、120m、10处布置五个测区,用测尺和测枪量测量巷道受采动影响过程中的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每天观测一次,根据观测时间可算出移近速度.()顺槽超前支护范围内单体液压支柱阻力观测在工作面推进至0m后,分别在轨道、运输顺槽超前支护范围外端的支柱上安设23台单体支柱压力自记仪,连续观测单体支柱支护阻力的变化情况,每天换表纸一次,观测35个循环。测站处同时设置一组顶底板移近量观测点,以便分析围岩变形时,支柱阻力的变化情况.三、支护质量监测每旬由技术

40、科不定期对工作面和顺槽支护质量动态检查两次,对存在的问题,由采煤队立即整改。监测内容要包括支架初撑力、煤壁片帮情况、梁端距、采高及端面顶板冒落情况、两顺槽单体支柱初撑力、超前支护质量等。四、观测时间要求1、工作面:观测到老顶初次来压和六次周期来压. 2、顺槽:观测至工作面推进20m止。3、支护质量监测:整个生产期间。第四章 生产系统第一节 运输系统一、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一) 运煤设备及装、转载方式采煤机组割装底煤和前部运输机前移配合装运底煤;破碎并垮落到支架掩护梁和插板上方的顶煤,在插板缩回后利用自重自动溜入后部输送机的溜槽中运出,插板完成大块煤的破碎并通过上下摆动破坏掩护梁上方由大块煤形成

41、的临时拱式结构。前后两部运输机平行运煤,集中到桥式转载机、破碎机和胶带输送机上通过溜煤眼运出。(二)辅助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工作面需用的材料、设备等物资,采用1.矿车或叉车、D11.4绞车,通过轨道顺槽运进工作面.二、移溜方式采用推移前部运输机和拉移后部输送机的方式,推拉溜步距 0.6m,弯曲段长度不小于0m,推拉方向为自下(上)而上(下)。(一)推移前部运输机1、采煤机向下(上)端正常割煤时, 按照自上(下)而下(上)的顺序,依次推拉刮板运输机,至距离采煤机后滚筒2m处.2、在采煤机向上(下)斜切进刀切入煤壁规定截深后,将前部运输机按自下(上)而上(下)的顺序推向煤壁,成一条直线。(二)拉移后

42、部输送机工作面后部输送机在支架前移后处于放煤位置,待循环放煤工序结束后,将后部运输机滞后放煤口5-10架拉移一个步距。 三、煤炭的运输前期:104综放工作面134综放工作面运输顺槽溜煤眼区段煤仓北翼皮带大巷主井底煤仓。后期:14综放工作面134综放工作面运输顺槽溜眼煤304岩集运区段煤仓北翼皮带大巷主井底煤仓。四、辅助运输系统路线:-0井底车场北翼轨道大巷130岩集联络巷30岩集轨二进提(或三进提)1304综放工作面轨道顺槽1304综放工作面。详见附图7:134综放工作面生产系统、通风系统及避灾路线图。第二节 通防与监控系统一、通风系统(一)风量计算、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按瓦斯涌出

43、量计算Q=100qk =10O。21.5=23 m3/in()按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Qk=672。5。5=26 mmi 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需风量为26 m3/mn。2、按工作面温度计算Q=0VSk=603921。O=789.4m3/n 3、按工作面每班工作最多人数计算实际需要风量 =4n 0= 20O m/mi4、按风速进行验算(1)按最低风速验算,各个采煤工作面的最低风量Q 5S =9.2 = 13 m3/min 式中:S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断面积,9.22 。(2)按最高风速验算,各个采煤工作面的最高风量 Q 240S = 2092 = 2208 /min 通过验算可以看出,38 7

44、89。4 2208 3in5、根据上述原则确定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为790m3/mi.(二)通风路线副井井底车场北翼轨道大巷304岩集联络巷1304岩集轨104二进提(或三进提)13轨道顺槽30综放工作面10运输顺槽1304二回提(或三回提)104岩集运一采总回北风井。详见附图7:304综放工作面生产系统、通风系统及避灾路线图。二、防治瓦斯1、瓦斯检查工作面设瓦斯检查员巡回检查,每隔35小时检查一次,每班至少检查两次。瓦斯检查点分别设在:工作面回风出口以外10m处、回风隅角。 瓦斯检查牌板应设置在回风顺槽中距工作面50附近,检查结果要及时填写,并及时向有关人员汇报。、瓦斯监测加强对工作面瓦斯的监

45、测,在距回风出口5O处安装安全监测系统的瓦斯传感器,甲烷传感器布置在巷道的上方,垂直悬挂,距顶板不得大于30m,距巷帮不得小于00mm。瓦斯报警浓度、断电浓度1。5、复电浓度不大于1.0%,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传感器每隔7天调校一次。详见附图:134综放工作面安全监测设备、通防管路系统示意图.监测系统必须由专人进行维护,确保系统的灵敏可靠。当瓦斯超限或监控系统报警时,要按规定安排撤人,并及时查明原因,进行处理。三、综合防尘系统(一)防尘供水系统130综放工作面的防尘用水,由北翼轨道大巷经1304岩集轨和130岩集运分别经三进提和三回提到达1304工作面轨道顺

46、槽、运输顺槽,供给两顺槽和工作面的用水。详见附图8:134综放工作面安全监测设备、通防管路系统示意图.运输顺槽供水管路选用直径0m的水管,每隔m设一个三通阀门,在水管进入顺槽处安装闸门,给防尘水幕和各转载点供水.轨道顺槽供水管路选用直径80m的水管,每隔50m设一通阀门,在水管进入顺槽处安装闸门,给泵站及工作面喷雾头和除尘水幕供水。(二)防尘方式1、为保证防尘用水的清洁,在供水管路进入顺槽的地点给每条支管路安设一过滤器。2、煤层注水: (1)超前工作面,由两顺槽每隔15m向煤壁打深孔注水。钻孔直径65m,钻孔长度08Om,钻孔沿煤层打,终孔点距一分层假顶52。Om。采用静压注水,水压不小于2M

47、.(2)在工作面煤壁外10m向煤层注水。3、采煤机内外喷雾 :要求喷雾嘴完好不堵塞,内喷雾压力不小于Ma,外喷雾压力不小于1.5Pa,雾化程度高,特别是外喷雾要能够封闭截割产尘部位。4、煤机二次负压降尘:在移动电站后安装XQB110/20高压水泵,通过32mm的高压供水管路与煤机二次负压降尘装置构成煤机二次负压降尘系统.供水管路敷设在电缆槽内,其供水压力为105MP.当煤机割煤时,启动开关实现二次负压降尘.以采煤机司机处煤尘浓度小于40g/m3及顺槽内煤尘浓度小于2g/m3进行考核。5、架间自动喷雾和放煤口自动喷雾降尘:(1)供水采用3m的高压胶管.(2)动作方式:均采用自动化控制方式,实现架

48、间、放煤口自动喷雾降尘. (3)喷嘴布置:自运输顺槽起,单号架设四通阀,双号架设三通阀,每个支架前梁下方设两个喷嘴,放煤口处设两个喷嘴,全面共安装46个喷嘴。 (4)喷雾要求: 架间喷雾喷嘴迎风喷雾,放煤口喷雾把放煤口呈半包围形式,罩住放煤口产尘部位。(5)工作面煤机割煤时,下风口2m范围内必须保证有架以上的喷雾头正常工作,并保证雾化效果良好,覆盖全断面。 6、转载点的喷雾:(1)工作面两部运输机机头及转载机头各设一组喷雾头。 ()破碎机处安设一处压气喷雾装置.()运顺皮带机机头设一组摩擦喷雾装置。7、顺槽防尘水幕: 在运输顺槽中距工作面煤壁30m处,安设第一道水幕,在运输顺槽破碎机下风侧2m

49、处安设第二道水幕;在轨道顺槽中移动变电站外侧安设一道水幕。每道水幕的喷雾喷头不少于个,且雾化良好,覆盖全断面。三道水幕均随工作面的推进而向外移动.8、顺槽煤尘冲刷:对工作面回风顺槽每班冲刷一次,进风顺槽每月冲刷一次,工作面、支架阀组及其它部位每班冲刷一次。、个体防护: 进入工作面和回风侧工作的所有人员必须佩戴防尘口罩。 1、磁化水降尘:选用RMT系列共振磁场处理装置,本工作面共设两个磁化器,轨道顺槽、运输顺槽主管路中各安设一个。(三)隔绝瓦斯煤尘爆炸措施、在工作面轨道顺槽、运输顺槽均安装三组软质隔爆水棚,间距3000m。2、隔爆水棚安装质量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防尘规范要求。 3、棚区长度204

50、m,每棚间距1.2m,隔爆水袋1OL/个。 4、每处防爆水棚不小于18棚,做到经常清刷,保证水量。 5、第一组防爆水棚距工作面5020Om,并随工作面推进而移动。四、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技术措施(一)综合防灭火方式1、注阻化剂:利用密集浅钻孔,对切眼后壁打眼注阻化剂,钻孔每m一个,上、下两排,呈三角形布置,并对切眼撒阻化剂。对工作面将要经过的联络巷上车场、绞车房和峒室撒阻化剂.2、注浆:注浆管敷设路线:从一采总回的注浆管中引出两路注浆支管,一路经304岩集轨和1304三进提到达轨道顺槽,另一路经10岩集运和1304三回提到达运输顺槽,分别对工作面进行注浆.在两顺槽中各敷设一路76mm的注浆管,每隔

51、15m留一个三通阀,对工作面实行采后埋管注浆。当工作面推过切眼20后,利用-45047泄水巷,向104切眼上端头打3个钻孔,进行预防性注浆。从消火道向一分层停采线打钻注浆,停采线处4个钻孔。利用50470泄水巷、130泄水巷、第二岩石轨道下山、104岩集轨和104岩集运对工作面进行采后注浆。注浆量为:万吨煤注浆量不少于00m3。3、注氮气:利用本矿设置于北风井的ZD00型地面移动式制氮装置,通过“北风井制氮站一采总回10岩集轨1304综放工作面轨道顺槽工作面采空区”对工作面采空区注氮。注氮灭火方法:选用埋管注氮的防灭火工艺,采取每日一班注氮方式,向采空区注入浓度不低于97的氮气,达到防火的目的

52、.注氮量为40m3/h,每班注氮量应有详细记录。在注氮过程中如有下列情况,则应采取相应措施:、当工作面支架安装完毕,便敷设注氮管,待工作面推进1520m时,进行注氮.b、当工作面出现CO时,则采取插管注氮处理方法.、当火灾及火灾征兆发生在回风侧采空区,在进风侧注氮效果不好时,可利用回风侧注浆管路对采空区进行注氮。d、当火灾发生在采空区时,且在进、回风侧顺槽注氮效果不佳时,可在130 岩集轨、134岩集运向采空区打钻注氮。、当工作面回采结束撤架时,应减少供风量,加强注氮.待撤架完毕,应及时将进、回风顺槽封闭,然后向停采线注浆或注砂。安全技术措施:a、输氮管路必须保证安全不泄漏。b、严格送氮程序:

53、井下输氮管路检查无误后,通知安监处、通风部门、调度室、通风副总。待井下的阀门打开后,由通风副总下令地面制氮站向井下供氮。、注氮时,工作面挂上“工作面正在注氮”的文字警告牌,并通知当班作业的工人.、工作面注氮时,瓦检员应携带测氧仪随时巡回工作面及回风顺槽,测量风流中的氧气含量,发现氧气含量低于8时,应立即将工人撤至风顺槽并通知调度室,停止注氮。e、工作面回风巷口设置氧气传感器,一旦氧气含量低于18。5%时便声光报警。检查和监测 : 、对工作面回风隅角和回风流中的气体进行人工检查和气体分析,对两顺槽中气体的CO含量进行监测.b、对工作面通风系统进行束管监测,对工作面及采空区涌出的0、2和瓦斯进行分析监测.(二)监测系统充分利用安全监测系统和束管监测系统,进行预测预报工作。工作面经过的每一个联络巷和溜煤眼都要及时封闭,并在所有联络巷密闭内安装束管,进行监测;工作面生产时始终在工作面轨道顺槽内安装沼气和风速探头;在距工作面最近的回风联络巷三岔门附近2至0m的范围内,安装一氧化碳、温度、风速传感器进行环境监测,加强灾害的预测预报能力.详见附图8:安全监测设备布置及防尘系统示意图。对监测系统和束管监测系统的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发现温度上升明显、有芳香族碳氢化合物、CO浓度超过。024%或增加较快时,要及时组织进行撤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