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从应对压力开始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68168500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成长从应对压力开始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成长从应对压力开始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成长从应对压力开始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成长从应对压力开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长从应对压力开始(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成长从应对压力开始 人民网教育频道: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刘海骅和北京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张驰于11月22日下午3点做客人民网,为青少年畅谈“绿色网络 助飞梦想”网络关爱青少年行动第八期:成长从应对压力开始。敬请关注。14:02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人民网心灵关爱行动系列讲座。今天我们讲座的话题是成长从应对压力开始,今天邀请到演播室的主讲人,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主任刘海骅老师,刘老师,欢迎您作客人民网。15:03 刘海骅:各位网友大家好。15:04 主持人:北京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张驰老师,您好。15:05 张驰:网友朋友们大家好。15:05 主持人

2、:欢迎两位老师今天来到这边跟我们讲解青少年压力的问题,说到压力,很多网友会有这样的困惑,这是一个小孩子,哪来那么多压力呢?对我们来说,学生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习吗?还有其他方面吗?15:06 刘海骅:从学生的压力来源来讲,他们从外在社会上的一些压力,这个压力包括了有他们自己个人性格层面的,也还有包括它在跟别人交往过程中的,社会交往的压力,还有就是他主要的角色和任务,就是学业的压力,这三个主要的压力源加在一起会对他造成一些重要的影响。15:09 主持人:具体聊一聊这个压力吧。15:09 张驰:刚才刘老师提到一点我觉得特别好,其实对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压力还有一点差别性。中学生,我现在正在教高一,会遇到

3、一个什么问题呢?在一个班里有淘汰制,20人,压力巨大,要学习。在中学生里面,第一大压力是学习的问题。对于中学生来讲,所有目标是考大学,唯一一个目标就是大学,我们在中学里特别清楚的一点,压力就是读大学。读大学过程中,对班级的问题,他们有一个竞争的压力,有好班,有竞争压力。普通班也有一个压力,大家都上大学,我该怎么办?学业,目前来讲,对当下里面可以看到,是学生的主命脉,考分也好,主要压力来自于学习。不可忽视这一点,青春期这个阶段,十四五岁、十六七岁,最主要的是同伴的认可.这时候家庭认可不重要,老师认可不重要。我儿子上幼儿园,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必须要听。我在学校是老师,回到家里是家长。对中学生来讲,

4、同伴压力最大,叫同伴认可。需要人际上的认可,同学之间的认可。如果学习压力太大的话,他们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渠道,这个时候压力,之间没有关爱,这个问题更加严重,所以这是两个。再普遍一点还有家庭对他的期望,学校的一个外在压力。中学生主要是这么几个。15:15 主持人:这是中学生的问题,第一来源于学业的问题,第二是来自于人际交往的压力。15:16 张驰:对同伴认可的压力。15:16 主持人:成长十几年以后对自己有一个定位,也期待外界对自己的定位达到平衡。15:21 张驰:或者他更希望同学对他的认可更强一些,父母认可已经不重要了,同学说他好才是真正的好。15:22 主持人:大学生呢?15:22 刘海骅:

5、大学生和中学生不一样,中学生作为高考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他知道我要考一个好的大学,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讲,好像他这样一个目标就突然消失了。曾经我的老师比喻,中学的时候,就像在山洞里面,火车在隧道里面行进,他能看到远方的亮点,就是洞口的亮点,他会逐渐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靠近,到了大学之后,火车就走出隧道了,周围全都亮了,目标不明确,目标很多。我们说大学生有很多可以选择的目标,无论在学业、专业上,还包括课外活动上面,都有很多的选择。这些选择就会给他们带来一种选择的压力,选择焦虑和恐惧,不知道应该选择怎样的人生,不知道应该怎样的人生是适合自己的,以及是什么样的人生选择是能够养活自己,给自己提供一个非常完善

6、的好的前程。15:26 刘海骅:我的学生里面,我在辅导的时候,更多的同学会表现出一种很迷茫,就是他对于外界非常的迷茫,很困扰,很迷茫,他们不知道我是谁,以及我将来要成为谁。对于这一点,可能是最显著的。15:35 刘海骅:另外还有一点,人际关系的压力,它会转移到,会过度到一种亲密关系的需求和压力。大学生里面的恋爱问题,恋爱困扰,就会变得尤其的多。这种恋爱困扰,他们试图想去亲近异性,又不知道如何亲近,亲近之后怎么去维持这样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里面怎么处理关系当中的愤怒,那样一些嫉妒,负面的情感怎么表达。这一块问题上是第二大问题。15:36 刘海骅:第三大问题就是学业,这和中学生很像,学业也会有压力

7、,这个学业压力不太一样的是,大学的同学他们的学业可能不再是说我觉得这个学业非常的辛苦,很痛苦,而是学习方法怎么去转化,因为中学太习惯,我们的教育特别习惯老师讲,学生去吸收,给予式的,他们会按照既定的方法和模式去不断的学习。到了大学之后,他们好像就开始要学会自学,就是自主学习是大学的一个特别明显的特征。所以,我同学经常跟我抱怨说,到了大学之后,尤其中学生到大学生的新生,上课不知道老师讲什么,因为老师会漫谈,会谈一些知识和心得,学生有点抓不住重点,他在课下的自学的精力和自学的能力可能就变为非常重要的层面和方法。15:38 刘海骅:我觉得大学生的特点,他可能会有一个自我发展的压力,一个是亲密关系需求

8、的压力,另外是学业上也会有一些变化和转化。15:39 主持人:能感觉到中学生和大学生虽然说年龄相差没有几年,但是阶段分析还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先说中学生,比如他一直很有长期的压力,从高一开始一直到高三,长期的压力对他们有什么危害呢?15:40 张驰:早上我在路上边走的时候边给我姐姐做工作,因为前两天正好是他们考完试,一共73人,她考了全班级第50名,50名是什么概念?他们这次要出去很多学生,原来考第八,现在有两人出去,她变为倒数第三名了,她压力很大。我就跟她讲一个问题,我回家经常看到她,看到她有时候沉默寡言,她其实是很活泼的孩子,小时候表达演讲比赛非常好,待人接物。学习之后变得有点麻木,这种压力

9、是竞争的,包括担心自己被淘汰,担心自己考大学不会考上好的大学。我第一个担心,这个孩子能不能健康发展,因为我是搞心理工作的,今天早上我和姐姐谈一个重要的问题,她有压力在,可以存在,不是不好,但一定要让她参与劳动,什么意思呢?她有价值感的时候,不仅从过学习本身。因为有很多孩子,包括抑郁症的孩子和出了问题的孩子,你会发现他除了学习之外,一旦学习受到挫折之后,他就会垮掉了,为什么呢?他找不到自我价值感了。自己在家庭存在没有意义感,对人生就会绝望,一定让他参与劳动,一定要做事情,或者家庭聚会,他还要参加,为什么这样?我们很担心他学习时间不够,实际上不是不够,而是效率不够高,或者方法不够得当。而一旦把人之

10、间的情感丢失掉了,他强调的发展,会出现几个问题,第一情感冷漠,只注意智力因素,但情商、情绪智力没有了,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如何跟别人沟通。有一个采访谈到一个问题,16岁的两个孩子,中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一个在班级里读课文,同桌,他读声音大了,就说他,我习惯这样,两人吵起来了,他回到宿舍里又吵起来了,吵起来之后,这个女孩拿水果刀划了一下她,伤害到她了,这一个很小的事件把它发展到这么大,孩子可能是竞争压力,也可能是处理情绪能力不够,除了关注学习以外,还要关注他对问题的处理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人生发展中是特别必要的东西。长期的精神压力疲倦全部投入学习,一定会产生结果,情感冷漠,对自我要求提高,而且会惴

11、惴不安,每天担心受怕,这种不安感在生活里会缺乏快乐感,就是缺乏创造性,不愿意学习,而是学习的痛苦,讨厌学习,焚书事件,每次大学毕业后砸东西,其实是宣泄愤怒和不满。我担心他长期的压力大,导致他内心对情感的扭曲以及对未来生活失去希望和人际的冷漠,这些问题是我们现在社会上出现那么多事件的核心因素。15:45 主持人:讲得特别好,我们可以很简单的理解,全社会尤其是高中生,如果他们说分析一个小学生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在学校,一半的时间在家里,对高中生来说,一年四分之三的时间都在学校里,我们一直用成绩来要求他们,当成绩达不到自己对自己或者家人对他的要求,他就会缺失一种成就感,不认同自己,怀疑自己,这样长期下心

12、,可能会造成抑郁症或者不愿意见外人,都是一种缺失。15:46 刘海骅:我接触的案例还有一种特殊的,很多中学生对于学业很厌倦,对人际有点回避,他会有一些走失、消失或者逃避学习的一些逃课的表现,这些表现也是很多年的压力的积累,长期压力的效果。我想每一个孩子,我相信他们都有一种想积极向上的动力和能量的,如果他一开始碰到压力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他就有点觉得自己自卑,在学业上赶不上别人,碰到班里的同学不太认可他,一到班里面没有人理我,没有人认可我,像张驰老师说的,青少年特别需要同伴的认可,还有父母逼着他要学习,把他所有玩的时间、娱乐的时间全部剥夺掉,他就会承受这样一份压力。这样一种压力也会带来一些身体上

13、的损害,比如开始有一些焦虑,他就失眠,晚上睡不着觉,失眠的时候就反复的想,下午的时候,班里哪个同学说了我什么,有一个眼神,他就会反复对白天的日常的和他同学交流这些事情,我们叫一个思维的反刍,不断咀嚼里面的味道,弦外之音,在这种情况下,失眠进一步加重。头天晚上睡不好,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听不进老师讲课,他的学业可能进一步受到影响。压力就一直这样恶性循环。长此以往,身体也会发生变化。咨询很多孩子,是生理的问题,比如头痛、拉肚子,有些牛皮癣,我的一个同学是全身长遍了牛皮癣,就是平时精神压力没有很好的宣泄途径,所以他用逃课、玩消失这种方式来找到一个出口,说我想独立,我要做自己,我要寻找一个自己希望得到

14、这种生活的方式。所以,这种我们所认为问题的行为,可能也是它的一种应对方式,也是他去宣泄自己情绪被压抑了很多年的,觉得没有办法喘息的很窒息的感觉,他想寻找一种出口。15:48 主持人:说寻找出口,我们一直很关注中国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网瘾问题,这是不是也是因为长期压力造成,而寻找到了一个可能不是很适合的出口呢?15:49 刘海骅: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是用小白鼠做实验,把电极放在小白鼠的快乐中枢,是大脑皮层,脑皮层的快乐中枢上面,去电击它,每一次电击它,他觉得很欣悦,也很快乐。而这种快乐是及时获得的。他们会把电击发声的装置放在小白鼠的笼子里,给它一个杠杆,小白鼠很快就学会了,一摁杠杆它就会欣

15、悦,你会发现这样的小白鼠到最后就会形成丧失自己所有的功能,它不去吃饭、喝水,不去交配,而是不停地摁这个杠杆,累得筋疲力尽,最后在快乐中死去。我觉得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很像这一点,当他在社会层面上没有获得同伴的认可,他的学业上的一种成就感的获得,父母也不太认可,他就会退缩到一个像小白鼠笼子里及时获得快乐的装置里面,就是我们的网络,我们现在网络的游戏和网络的关系,可能是很容易获得的某种成就感和某种亲密感的一种渠道。他们就会在这里面,获得极性的快乐,极性的快乐就会把社会层面获得快乐的机会全部抹杀了,他越待在网络里,越不愿意走出网络,越喜欢待在虚拟的空间。它也很像毒品,一旦吸食之后,心理很依赖,很难戒断了

16、。15:50 张驰:昨天我找了40个学生聊天,为什么找他们聊天了,在学习上有很多的困难,我做了一个简单采访,有多少学生在玩游戏了,80%的人在打网络游戏,有时候并不想打,但控制不住。除了打网络游戏之外,他觉得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的事情,他也想挂掉和戒掉,但是戒不掉,或者家中没有做什么应对方式。还提到一个概念,他到今天这样的状态不是一下子形成的,怎么形成的,和中学、大学联系起来的,中学学习,大家知道是在一个班级上上课,老师让你干什么,家长让你干什么,就盯着你,来到大学,老师经常说,你到大学以后轻松了,解放了。所以很多孩子来了之后就解放了,另外有一种被骗的感觉,大学学习并没有那么轻松,它需要一个自我

17、学习的能力转换,从被动到主动,从环境被约束到一个自我管理,这中间是一个真空地带,是一个落差感,很多学生不学习之后,赶不上以后,越学习越糟糕,会发现没有价值感,会发现这样的孩子没有爱好,比方说对于运动很少有这样的爱好。所以,它这样用网络游戏填补空虚。刚才海骅老师提到获得满足感,在网络里打杀也好,通过竞争关系,通过模拟的人际互动,不是正常的人际互动,获得一种情感关系,是靠不住的,缺乏一种安全感。在网络游戏里,我不聊就不聊了,有控制感,在现实里做不到,要控制自己的情感。网络背后实际上是一个深层次的体现。我做了一个问卷,里面还有人际关系的疏离的,我们做一个推论,学习不好的人,通常是不太开心的,因为没有

18、愉悦感,除了学习本身还有人际的愉悦感。大学里面更加多元化的,不仅是学习,社团,人际,除了关系方方面面的东西,他没有愉悦感,背后是他不愿意跟别人沟通,把自己的心灵关闭上。还有一个是中学过度的封闭,你刚才你说的危害,我特别担心,如果在高中阶段和初中阶段,每天只是学习的话,我们研究了很多实验,失去和别人关爱和交流的机会,到大学的时候,基本上十七八岁人格形成的时候,他们已经形成固有的思维模式,就很难去改变他和别人交流的模式了。15:53 刘海骅:可能会报复性的使用网络。因为在高中的时候没有时间,家长不允许他玩网络。15:54 张驰:断掉它,用各种恐怖的方式斗争。15:54 刘海骅:一到大学有自主权利的

19、时候,就会报复性的使用。中学到大学的过渡过程,中学生以后也要面临大学,在中学的时候应该教会他们怎么学会使用自己的时间,时间管理的问题,怎样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自己日常的生活。因为现在很多玩网络游戏的,玩网络游戏并不是问题,而只是成天的在玩网络游戏,玩网络游戏不愿意和别人交往,这才是问题。我看一些孩子,好几天,不好好吃,不好好睡,玩网络游戏,成天夜以继日的,有的还很厉害,好几天不好好吃不好好睡,站在后面看你玩网络游戏的,这是更有意思的。我想这种成瘾的状态,一定是刚才所分析的,他内心的空虚和缺失,而且又缺乏他对于未来目标的一种追求,他不知道自己未来应该走向哪。当下,他又很痛苦,而且之前可能在中学

20、的时候戒断很多痛苦,到这个阶段,认为需要补偿一下自己,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网络可能是现在很常见的方式,其实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15:55 主持人:刚刚谈的是由于长期压力给孩子们造成的身心,长期的话会对孩子造成身体的影响,不管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老师说了有压力,我们要找到合适抗压的过程,先谈一谈怎么抗压。两位老师在工作经验当中有没有特别有意思的事例跟大家说一说。15:56 刘海骅:先从我自己出发,刚才张老师已经说了。参加一些体育劳动是很好的一种方式。我自己特别喜欢去做一些体力的活动,因为我的工作也是一个脑力劳动,而且是一个情绪劳动,我总是要给我们的同学,帮助他去宣泄压力。所以我自己压力比较大。

21、在压力比较大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出口,但主动的找出口,而不是等到最后爆发的时候,不知道在哪有出口。主动找出口我很喜欢通过体育锻炼,我很喜欢极限运动,比如滑雪或者蹦极。这种极限运动可以快速地让我能够有一种很放松和很舒展、愉悦的感觉,这样的活动又和我志同道合的伙伴在一起共同研究滑行路线或者共同研究旅行的一些方案。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是说我们有一个体力的放松,有一个身体的锻炼,同时也建立起自己的圈子。我想可能现在的人压力比较大,无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有自己的一个圈子,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圈子的建立,用什么来建立,应该用共同的爱好。所以,现在大学里面很多最好的朋友,并不是自己的同班,我相信张老师也有

22、这种感觉,不一定是同班的,也不一定是同宿舍的,同样的兴趣小组和同样社团的,有共同爱好的,会有更加的接近,这种接近是发自内心的。现在很多中学也很好,他们会有很多兴趣小组、课外活动、课外班,我建议可以打破班级的界限和班级的屏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让他们通过兴趣结交一些好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也可能更加容易去找到这些同学。我在做咨询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的同学碰到特别压力的时候,他往往去找自己社团的一些好朋友,因为他们本身通过兴趣形成很亲密的连结,这种连结在应对压力的时候可以起到作用,是非常好的心理支持系统和心理支持力量。15:58 张驰:刚才说完以后,我都觉得蠢蠢欲动,身上有很多相似点,我是

23、打网球的,他们说每天张老师保持这样的状态,就像打鸡血一样,我说不是,我也有苦恼,我用运动的方式,去运动,跟朋友交流,有植入系统,海骅老师提到一个非常好的概念叫植入系统,回过头来看中学生,还是谈到孩子的事情,当时英语从第八名到第五十名,很受挫,家长也很着急,我姐姐做了一个非常好的事情,把她跟她一个同学校的高三的学生做交流,看看高三学生怎么面对当下的生活压力的、学习方法的,以及自我同班认可的,这很重要。她发现找同龄人交流和宣泄,是中学生特别好的方式,因为父母亲已经不太理解了,你教给他的学习方法已经不适用了,是过去你的经验,很多父母学习没有他的能力好,真的是这样,找同伴,找他大一点的去交流、宣泄和倾

24、听,这是非常好的,对他来讲,化解压力的方式。除此之外,可能这是偶尔发生的,还有长期的就是做家务。海骅老师说到,中学生也是脑力劳动者,他特别需要用体力的方式缓解,这种发泄、宣泄,劳动、运动,因为他没有时间运动,让他运动不现实,一个星期休半天,老师把体育课都取消了,你让他运动不现实。在家庭里让他参加劳动,告诉他一个事情,在家里还要劳动,打扫卫生,这个时候他有价值感。当然,如果可以的话,偶尔看一点书,时间太少了。我们目前考试发生了变化,英语学习越来越少了,小学要取消英语学习,由150分变为100分的学习,增加语文的成绩,我觉得很重要,对我来讲也特别重要,对中华文化要传承,国学的知识也好,人们要学习,

25、这时候看书也是缓解压力的方式,有些人喜欢静态的,有些人喜欢动态的,因人而宜。16:00 张驰:回头看大学,上课的时候我经常讲一点,一个人能够持续发展,绝对不是你取得成绩的状态,有自己的圈子,一个圈子通常情况下是由于自己的共同爱好。举个最简单的事,我们俩是球友,找你办事特别容易,为什么?感情基础在那,大家在一起宣泄。其实情绪和压力是一种内在的能量,这种能量长期积聚之后,没有出口就会爆发,出现身体的、情绪的变化,包括失眠的状态,其实运动也好,去宣泄也好,交流也好,都是把出口打出来,或者你可以写日记,家长不要偷看,这也是宣泄压力的方式,写出来,把情感的情绪宣泄出来。对中学生、大学生来讲,一定要有爱好

26、和运动,你这样讲,他体会不到,真的体会不到这有多重要。为什么,他已经形成一个习惯了,在高中每天学习,觉得没有意义的,没有价值的,喜欢运动的,拦不住也要运动,怎么找到他们更适合他们自己的方式,至少有一个出口,至少自己有一个渠道来发现自己内在的一种,你说压力也好、情绪也拔,愤怒也好,等等很多东西,因人而宜,但至少一点,家庭要引导,我们社会环境可能也要大力引导,需要开发一些公共设施,这是很多很多现实的问题。16:02 刘海骅:张老师刚才说到的能量,我特别有感觉。其实我通过咨询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认知层面,他知道我应该做什么,我应该学习,应该好好努力,应该和别人交往,但是他没有能量,他没有动力和能量,他走

27、不出这一步,他很抑郁,我自己做也没有用,也没有办法,不知道有什么技巧,这是一种很自卑的状态,尤其这种自卑主要是针对他的学习或者人际关系,他不愿意走出去,他没有能量。我们应对压力在两个层面工作,一个工作层面是说我们增加他的能量,是情绪方面,增加能量。比如我们俩建议的打打网球、滑滑雪这种体力劳动、体力运动都是可以帮助增加能量的,不仅是强身健体,还可以让自己的情绪摆脱很负面的焦虑的、抑郁的情绪。当有能量的时候,有认知,就可以发挥作用,就可以采取行动,第二步就可以采取行动,开始进行问题导向。我的学生,先问他们平时喜欢干什么,他说我喜欢踢足球,我说你有没有踢?说好久不踢了,为什么不踢?因为没有时间。我鼓

28、励他,这次给你留作业,下一星期踢两场球,然后再做咨询。效果非常的好,通过自己喜爱的活动,让自己的能量增加了,我们回到咨询室来,我告诉他,你自己都知道自己的目标,可能我应该做什么,你现在有能量去做的时候,他就开始可以把注意力放在问题解决上面,就是学业的或者人际关系的,我可以开始主动做一点什么。我想这两个层面的应对是需要紧密结合的,而且顺序也是科学的。16:05 张驰:我产生一个联想,现在我们很多孩子没有动力,实际上是一种依赖感,路径依赖,习惯控制和发展起来,对中学家长要提一个概念,很多中学有一个爱好,喜欢读这本书或者画画,都是能量的宣泄,千万不要遏制他。比如现在以学习为主,实际上画画都不影响的,

29、爱好也是一种支持,除此之外就是人的交往,心理的支持。如果这两部分在,你会发现一个有爱好,同时人际迹关系好,这个人第一发展不会太差,第二,遇到困难和挫折,他会很好对待。现在北大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就是危机干预,人际关系好的宿舍、学员也好,很少会发生危机事件,或者机率很低,为什么呢?背后的能量相对来讲是正性的、积极的、流动的,所以有时候有些东西会化解掉了,有些人喜欢上心理,上课我们有问卷,有反馈。我们是理科院校,很累,压力很大,所以一星期上一次,特别的开心,而且很多人本来有很多困惑,怎么一上课就解决了,其实也没有谈他的问题是什么,但是他的问题能够解决,我们也在好奇,我们探讨,后来发现情绪解决,一种内在

30、能量宣泄出来后就解决了,所以他就没有。有时候帮助别人也好,是无形的,让他缓解情绪压力,背后是能量的流动,是给他提供出口。这个道理都懂,就怕堵,没有疏导,我们在这些课也好,是接纳孩子,你现在遇到这个问题是正常的,我们接纳他,也接纳这个孩子有一些问题,这个人,是正常状态下的人,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掉,这个问题不是你的,现在只是属于你,我们要帮助他,家长也要有这样的状态,不要把他排斥掉,不要他因为学习不好就否定他。16:09 主持人:两位老师讲这个让我想起一个事例,有一个母亲在初中以前在学校里很活泼很活跃,当过文艺委员,各个方面都很优秀,善于表达自己,上高中的时候,高一还好,高二的时候,压力慢慢大,这个

31、孩子不愿意说话,家长也希望帮助他找到喜欢做的事情,平常在家里等于全包全揽,只要你说你想做什么,爸爸妈妈都会满足你,这个孩子变成无所不求的状态,但压力很大。家长也会感觉,孩子在学习阶段不要让他们压力,他们认为有压力是不好的事情,两位老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16:10 刘海骅:这是另外一个极端,家长认为如果孩子不要有压力,这本身也是很不客观的,其实一个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有一点点压力感,这种压力可以帮助他去成长的。比如做另外一个试验,把小老鼠扔在水杯里,让它在水杯里挣扎,平均下来,一个老鼠在八分钟之内就会毙命,做另外一个对照组,也放在水杯里也会挣扎,但是不同的是在5分钟给它一个救生板,把它救上来,救上

32、来之后再过几天把它放到水杯里,看它有什么变化,这时候它坚持的时间是会更长。我们会发现,其实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个个体的成长,应该包括两部分,一个是有压力的,让他有逆境,在逆境里扑腾,如果没有机会在逆境里扑腾,身体里的潜能是没有办法极致的发挥,你又不能做到极致,没有任何支持。第二只老鼠给他一个救生板,让他有一个被支持的感觉,他能够在一个逆境里坚持更长的时间,我想这种压力的作用和功能就体现在此。他可以去激发,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发一个学生好的潜能的发挥,但是过度的压力又会去破坏他正常系统,张老师说到为什么中学生也是一个情绪劳动者呢?因为一边做作业,一边很痛苦,很恨他的学业,又必须做,他其实带着两个负荷,

33、一个是情绪的负荷,非常的讨厌,另外的负荷是怎么解决学业的问题,有时候可能在能力层面和投入时间层面就是不够,这两个层面都解决掉的话,再加上一点压力的感觉和感受,他的状况是会发生得很好。对于个体来讲,最重要、最难的就是怎么平衡。你既不能让自己太放松了,我们就追求幸福,并不是说每天都能很休闲,每天可以晒太阳,很愉快,我觉得这样的状态也是很难去维持的。16:12 刘海骅: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不能给他的学业太满,让他觉得喘不过气来,怎么把这两个平衡好,刚才说到例子,他原来花很多时间做休闲和学生工作,发挥兴趣的这部分,但是他在学业这部分没有很好的过度,看似原来很放松,玩得很好,突然进到很禁锢的环境,从一个极

34、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我希望是如果有这样的模式,这个家庭应该是有一个过渡的状态,家长应该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16:13 张驰:我原来是医生,我不知道你们出生是怎么出生的,你怎么来的,是挤压吗?顺产的孩子,我们知道有鬼门关,生产的时候,我一直在陪产,因为我是医生。孩子顺产是很艰难的,除了挤压之外,还有爱抚,被抚摸过,孩子出来以后,协调性会比较好。顺产的时候,为什么不会老生病,协调性好。剖腹产是直接拿出来了,有破茧而出的过程,挤压以后会飞,因为水分挤压到翅膀上,如果是打开,发现翅膀很小很小不能飞翔,这就是一个压力。我想每一个人从小到大,压力是如影随形的,每个人都会有,一直到我们离开这个世界都有压力。

35、其实压力这个东西是好东西,它不能过大。压力有一个模型叫倒U字,什么叫倒U字呢?压力逐渐增加的时候,效率逐渐增高,到最高值就降了,没有压力的时候,这个人无所事事,做什么事,很多社会发生很多事情,这个孩子没有压力,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太没有原则,就是这个孩子没有压力,孩子会出现极端事件。有了压力后,到顶点以后,效率最高,如果再增压的话,效率低了。为什么很多孩子学习变得很糟糕或者情绪糟糕,压力过大了,就像弹簧一样,超过他的极限,反而过犹不及。所以,这种压力没有好坏,只有一个适当的状态。你要去观察,孩子教育过程中很复杂,要关注他成长的状态。员工也是一样的,老板刁难员工,他每天上班迟到干吗,就散掉了,所

36、以他给员工挤压,榨取你,你还天天骂他,还去上班,每天骂他,烦死了,但他也不辞职,说明压力是正好的。实际上压力是有一个变化的。16:15 主持人:经过两位老师的讲解,明白压力对于尤其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是必需品,但是这个必需品要有一个量,如果吃得太多对他的身心压力造成很大的负荷效应,生理上造成负担,心理产生问题。压力不当的话,又无法激励他朝着目标全力奔。我们分来说说,解决这个压力有很多部分,首先从孩子说起,从学生个人说起,自己该怎么衡量压力是多了还是少了,该怎么做?16:16 刘海骅:我刚才说到压力的产生,它其实是来自于两个层面,一个是他的情绪,他可能每天没有做很多事,也很累,为什么累呢?情绪、抑郁

37、和焦虑,如影随形,伴随它很痛苦,另外,对学生来讲就是学业和人际关系,这两个层面也会困扰它。情绪这一块的压力,他要有一个宣泄途径,刚才讲到很多情绪宣泄的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宣泄方式,不一定非得运动,运动是两位老师特别建议,是我们最喜欢的。它也是特别科学的。如果真的不太喜欢运动,先从别的地方做起,我们发现有心理学家研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通道,有的人是视觉型的,通过绘画,到户外看一些美景来获得某种幸福或者减压。有的人是听觉型的,就听音乐,或者跟人聊天。像运动可能就属于本体型的,我们喜欢让自己在运动过程中体验压力的释放。其实最幸福的是那种味觉型的人,吃一顿美餐,让自己得到这方面的满足。我身边的

38、一些味觉型的人是很容易把自己的情绪通过这种方式做到一些释放。其实我建议的是,能有一个复合型的,任何一个人不是完全只有一个通道,一个幸福通道,他应该有多种复合型的,当你可以减压的渠道越多的时候,可能你就越容易获得一种压力的释放。根据现实的环境,现在没有好吃的,我就去运动一下,现在没有好的运动场合,我跟人家聊聊天,听听音乐,可以不断根据情境调整运动方式,把你的情绪做一个很好的缓解。16:17 刘海骅:另外,我们刚才谈到的话题,要有一点压力,我们碰到压力不要逃避,很多孩子是一种逃避的方式。所以在学业上碰到困难,或者跟人家交往和沟通碰到困难的时候,很多孩子选择逃避了。我想告诉他们的是,你应该去直面这个

39、压力,你不要先想着要逃,你待在那里,和你的恐惧、焦虑在一起,你尝试修复你和它的关系,或者在现在没有办法解决,你想其他的方式拓展一下思维等等,不要太急于放弃。我看到很多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一开始是碰到困难就放弃了,我就不干了,不做了,第一次碰到人家脸红,很羞涩,逃开集体活动,时间一长,就丧失了去锻炼自己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他就没有办法去面对。所以,这些社会的环境是始终存在的。他一开始是逃避,永远是逃避,这部分是永远没有机会成长的。这两个部分都是在我们前面的很多论述里面有很多的支持。16:20 张驰:刚才刘老师提到这一点特别的好,我补充一点点,就是压力的面对方式,真的有很多人用逃避的方式,它有四

40、个步骤,第一是先去面对它,很多时候你不面对它,你觉得这个不是我的,是别人的,不可能,人生发展是自己所经历的,要面对它。第二是接受它,很多人反感是我是最倒霉的人,情绪是困扰的,他不愿意接触这样的问题,接受不了,从内心上很排斥,这时候不如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否则就没有机会解决了。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遇到不同的问题,这时候家长和老师都要做工作。第三是解决它。解决它干吗,应对方式,学习,不会的找同学请教或者老师,通过宣泄方式,刘老师用了几个非常好的通道解决它。包括情感的解决,人的沟通,很多问题你会发现是解决不了的,它有时候是发展中的问题,最后是放下它,这是智慧了,暂时放一放,也是通过努力的,不是一开始放下

41、它,不是一开始用逃避的方式放下它,经过努力后发现没有效果,先放一下,通过半年看这个问题,也许解决了。因为前面经过努力后没有解决掉,也不要纠结于它,也不要每天执着为什么解决不了。从面对到接受,从接受到解决,从解决到最后放下,我觉得这个人的成长里面会有很多,其实人的成长也是这样的,螺旋式的上升,一段时间看不到自己的变化,只有垂直的来看,才能看到人的变化,这个过程中需要外界人对于中学生也好,大学生作为引导,我们在大学里面有这样的机构,非常好的帮助他疏导和辅导他看这个问题。中学生在这方面的渠道很少,我们需要给他们有这样的途径,加强心理辅导,一周之后,叫心灵驿站,有一个喘气的机会。他们三个人谈完之后,原

42、来他比我还痛苦呀,会有一个安慰感,他原来认为世界上最倒霉的事是我,没有发现还有比我痛苦的,发现你不是孤独的,不是你一个人战斗。16:22 主持人:对很多青少年来讲问题都是很类似的,我体会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就好像以前有一个老师跟我说过,人类也在开始走路的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走路,需要别人帮扶,首先他面对走路,走路过程是很痛苦,需要摔倒,需要磕磕绊绊,需要爬起来,原来走路是一个经过锻炼的过程才知道什么叫走路,当真正掌握走路技能之后就忘记什么是走路,而是正常的走,没有想到先迈左脚还是右脚,这也是一个过程,先解决它,解决不了先放一放,过一段时间发现这个技能是你非常熟悉和领悟的。两位老师说的,我想到一

43、个小孩,比如大学生相对于中学生来说,解决压力感觉更轻松一点,听老师这些方法,大学生更有时间,中学生相对来说好象更没有时间解决问题。16:23 刘海骅:我觉得并不存在这样一个绝对的区分,这其实还是源于自己,也就是说,大学生可能好一点的是,他离开了父母,大学生离开了父母,他没有父母的管教。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绝对化的优势。和父母建立一个联系,跟他建立一个沟通,而且要教育我们的父母是应该怎么样跟我们的孩子提供一个什么样好的成长空间,而不是在于压力很大,很枯燥很单一的学习环境,也不是放任他去不断的休闲、娱乐,这其实对家长来讲也是一个特别大的挑战。16:24 刘海骅:我觉得对于大学生来讲,他们可能更要学会

44、怎么去掌握或者去使用和家长分离的优势,他可能既是优势,也是一种压力。但是,你怎么样重新去建构一个你和父母沟通的方式,去告诉他们,我在做什么,我现在在朝哪个方向努力。有的时候,我们看到很多孩子,他离开了家庭,父母还依然很焦虑,因为中学的时候就非常的严格管教,到大学以后,他依然很焦虑,每天会打电话发短信,甚至中午该吃饭了,都发短信,说你该去食堂吃饭了,该睡午觉了也发短信,午觉要起床了,再发个短信。好象依然是没有摆脱,从空间上看起来是摆脱了,但依然没有摆脱和父母非常紧密的联系。16:25 刘海骅:相反,那些比较开明的父母,即使在他的身边,他能够去相信那个孩子,给他很多的空间,让他自己去尝试自己自主的

45、选择和决定他的时间的管理和目标的选择。我觉得到了大学之后会有一个很好的过渡。我看到这两位老师,不是因为在中学和父母更近,到大学和父母更远,还是有差别,还是和父母最初的教导方式把他们塑造成这样的一个沟通模式。16:25 张驰:我刚才突然看到我们的话题特别有意义在哪里,我们在播种一些东西。我们现在在大学里工作,原来是医生,医疗环境这样的,我很庆幸,因为在大学,学生很简单的,中学更是如此,只知道是学习。心在哪,时间在哪,时间在哪,收获就在哪。学生都把时间投在学习了,就没有任何思想。我们讲播种一个思想,收获一个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旗帜影响格局,我们要多一些东西植

46、入进去,植入信心,中学生很乖的,给他植入一些信心,家长想不到,你学习好就OK了,将来就会出人头地,后来发现可能不是这样的。通过企业家做了一个调查,你会发现,10%的企业家来自重点大学,10%的企业家没有读过大学,80%的企业家是来自于普通大学,其实很多很多人,他都是普通人,但是他有一个心理资本,他能够持续的坚持的做某些事情,而且很任性的、很乐观、很积极的面对这个问题,这是心理资本,这个心理资本帮助他走得很远,我们叫培养后劲十足的孩子,所以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给他植入积极的信心、植入一些力量,植入他应该做一些事情,不告诉他和教会他一些方法,实际上在高中学会了,在大学自然就会了,这样的过渡,高中缺失

47、太多,在大学补的时候更难补,很难补在哪?就是和家庭的连接,很多孩子很依赖老师,但是老师没有时间,那么多学生,实际上他依赖于家庭的指导,其实孩子不是没有想法,而是太没有想法,而是不知道怎么做事情的想法,我们通过这样的渠道,各个渠道,给他这样的关注,给他一些力量,给他一些方法,每个孩子就像刘老师说的,就像生命力一样,人是向上、向善,关键是给他一些舒缓的渠道。给他一些信息,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告诉他一些人文的信息,做人的理论,所以做人做事和做学问,做人是放在第一位的,学会处理,关爱他人,这些东西是人的根本的东西。16:27 主持人:就像今天这样的讲座,给孩子们一个很好的应对,刚才讲的是自身的压力怎

48、么做。另外是对外,对外的压力,我们统筹说一下,对外的压力我们应该怎么做?16:28 刘海骅:我觉得外在的压力实际上是内心结构的一个反应,是一个映射,就像镜子一样,照到你的内心。每个人的眼中世界是不一样的,外在的,我们刚才总结过,学业的,人际关系的、自我发展的、和父母关系的这些压力,他的这些表现和内心都是相连接的,刚才张老师也说到,孩子的内心,他的内心装满了什么,这个孩子先假设他,而且非常相信他,他自己有一个向上的力量,他是一颗种子,会长成苹果树或者梨树,这颗种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作为家长或者老师能否关注它,有些人是内向的,有些人是外向的,有些人很感性,有些人很理性,家长是否关注到他的个性和不同,

49、他被关注到,得到了很好的养料和阳光,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另外,我们给这些种子施的肥是什么肥,不仅是灌输科学知识、理论知识,而是给他灌输一些,或者浇灌一些好的成长的,能够促进他成长的一些方法论的东西,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情,怎样跟人家交往,这些带有智慧性的东西。这些智慧性的东西教给他之后,他能够很好地吸收,而不是说我用一种很生硬的很理论化的东西去灌输。为什么心理课特别容易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无论在中学还是大学,心理课在评论的时候特别容易受欢迎,我们教的不是知识,而是教你怎么生活,在种子很适配的化肥和养料去成长,成长好了,外在的压力自然会解决。外在压力对有些同学来讲是很大的压力,有些同学有很好的成长环

50、境背景,对他来讲并不是大的问题。对那些无法应对外在压力的同学,给他一些养料,让他成长得很好,自然而然就可以很好地克服这些东西。但是,对于那些没有施对肥的,比如他明明是一棵梨树,让他结成苹果来,我觉得有很多这样的个案。我自己接触的很多个案,家长想子承父业,让他去学,或者让他从事他自己不喜欢的领域,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非常的痛苦,因为那不是他想要的,那不是他希望达到的梦想和目标。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外在压力显得也特别的明显和显著。因为他不喜欢,他也觉得自己不胜任,也不适合,感觉很自卑。这种自卑也会蔓延到不仅学业还有人际关系,觉得自己并不觉得自己做一件能够胜任的事情,觉得很自卑。在中学的时候也是这样,

51、你的学习成绩不好,或者人际交往也不太好,在社团也没有什么好的表现,会觉得自己挺自卑的,不如别人。这种自卑进一步影响到他的人际关系,你会发现,外在的压力和内在的心理结构以及家长、老师对他的教育方式是否匹配,是直接影响到他们之间相互的映射关系。16:30 张驰:刘老师讲得非常好,他在讲的时候思考我自己,我的成长过程,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讲得非常好。刚才倒着讲,讲到你如果让一个苹果变为梨,我为什么不做外科医生呢?因为我动手能力比较差,外科医生就像一个工匠,类似于这样的,他做手术,动手,相当于做一个枯燥的工作,我的特点不是这样的,是S型的人,是社会、温暖、关怀、教导别人,还有其他的特质,我做老师,我觉

52、得游刃有余,能发挥我的特长,我很喜欢给我的学生上课,希望跟他们交流和聊天,去启发和思考自己,我找这个行业,觉得有价值感。如果做外科,很痛苦,因为它又不擅长做,又很痛苦学技术,钻研技术的东西,像织毛衣一样的感觉,不是这个孩子不行,而是他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向,遏制了他的创造性。压力来自于哪里?他不匹配。所以把合适的人要有一个人的匹配,为什么讲这个理论,我们要了解孩子是什么样的人,有些孩子就爱动,天天做很多事情,特细节的东西,我和爱人不一样,我细节做得不好,她做得非常好,我们俩搭配就很好,因为匹配度太好,人之间的匹配也好,家庭关系也好,我们教育孩子要有思考。16:31 张驰:第二,就像种子一样,我现在

53、有孩子,特别有感触,种子是一样大,关键环境是土壤,如果土壤是干渴的,家庭是冷漠的,漠不关心的,谁也不理谁的,就像干渴的土壤,种子能发芽吗?能发芽,长得不大,如果家庭全部是溺爱的,很多孩子是四个人爱一个人,像水一样灌溉它,N多水泡着它,种子发芽也不好。过度的溺爱、批评或者指责也好,都没有很好的成长环境,它有成长的规律,所以这需要艺术,外在环境,家庭来讲,真是一个艺术感觉,因为每个孩子的方式真的不一样,你没有一个标准型的东西怎么教育孩子。有一点要把握,有时候要给一点压力和要求,交流他的情绪和情感,但同时也有一些要求,不能没有任何要求。16:32 张驰:第二,还是要让他从事劳动,做家庭力所能及的事情

54、。第三,家庭之间一定要相互沟通,经常吃吃饭,家庭之间聚聚会,同学之间,这也是必然的,因为要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学会怎么与人相处,至少他是一个交流和宣泄的平台,我们叫植入系统。能做到这一点,首先给他非常好的家庭环境,社会上很多孩子是同等的,为什么有些孩子出问题了,多数孩子很正常,一件小事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情绪反应,背后是家庭的环境,如果把这个孩子塑造好,给他足够的爱和支持,这个孩子面临压力也不会垮掉。我们经常文化里讲到,身体发肤受制于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一个人有孝道,这部分有了,不会采取极端事件伤害别人和自己,这是基本的条件。最主要是家庭环境营造和家庭氛围营造,给他知识和爱,教他一些方法,这

55、时候打都没有事,没有问题,不是说你真棒真好,也不是这样讲。所以,打不能用侮辱型的,用力气,这就比较浮躁了。家庭环境塑造好,是给他的力量、爱以及方法的地方,他将来遇到什么压力都不是问题。压力的大小怎样适中,可能很难量化它,如果家庭对他有爱和肯定,压力一般来讲不是问题。16:33 主持人:家庭是孩子心灵当中最重要的港湾。听两位老师说这个,我可以理解,有些家长会有这样的疑问,老师们说的都可以理解,也非常能够懂得怎么做,他很疑惑的是肯不懂自己的孩子,因为尤其到了高中的时候,这样的孩子,不像小学生,你说一就是一,你跟他沟通非常的简单,你说怎么是对的怎么是错的,会服从你,到了初中和高中,有自我的意识,他开

56、始有一个自我的空间,他开始不跟家长交流,开始远离家长,家长很恐慌,尤其面临很繁重的学业任务,家长说我想帮他,看不出他压力大还是压力小,有没有明显的特质让家长更轻易的掌握孩子的情况,从而帮助他更好的成长呢?16:33 刘海骅:我特别呼吁我们社会能够建立一个家长学校类似这样的东西,因为很多职业都需要一个认证,我们执业上岗认证,做家长一直没有什么认证,生下来以后,自然而然成为家长,你也是老师,对他的教育也很大。我们家长也挺辛苦,也非常的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做。有时候他们对孩子的爱,刚才张驰老师说到爱的问题,究竟是一个健康的爱还是溺爱,这很关键。也就是说,他如果在早期给孩子很多帮助他代劳,你什么不要做,

57、家务不要做,你好好学习,给孩子有一种过度的保护,这种过度的保护有点控制,实施的溺爱,沉静在一个很单纯的环境里,只做一件事情学习,但是他其他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发展,阻碍他的发展,他觉得很自卑,我其他方面不行,只是学习行。他的学习出现问题,就是天塌下来的事情,所以外在的转为内在的。这个时候家长发现孩子很依赖他,一方面没有想到破茧而出,另一方面又很依赖,这个时候,也为时不晚,比如初中到高中,可以尝试把他放出去,就像风筝,往外放一点线,开始让他做一点事情。张驰老师一直强调让孩子做家务事,看起来是很小的事情,实际是让他承担家庭责任,通过承担家庭责任,感觉有价值感,不是被养活的,我把学习学好了,才有资格活

58、在这个世上,我可以参与别的东西,可以发挥其他的价值等等。千万不要让孩子觉得你回家,只能学习,其他不要干,一定要放任他们做一点家庭的责任,做一些生活自理的事情。通过这样一些事情去观察这些孩子,刚才你说到对于一个孩子来讲,他进入叛逆期,很难和家长沟通,尤其是那些平时过度保护的和过度控制的家长,他们很慌神,觉得这个孩子整天敢跟我拍桌子瞪眼,有秘密不告诉我,有些家长撬柜子看人家日记,这不是一个健康的亲子沟通的方式。家长首先需要通过观察看到这些孩子可能会喜欢什么,他们的行为方式,通过细小的信息和线索推论一下,我觉得首先前提条件是家长对于孩子成长要投入足够的耐心和一些精力。这种精力不是说作为间谍的方式,而

59、是作为一个真正教育者去发现他身上的那些特点和特色,他的优点,他的爱好、喜好,你给予他一些适度的表扬和强化,更多的是给他们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在空间里能够发挥自己这方面的能力。避险能力后再鼓励和强化他,让他逐渐的在鼓励和强化当中发展他比较擅长和比较喜欢的那一部分。家长看到他的优点和优势的时候,家长就没有那么焦虑了,不再觉得非常焦虑,每天盯着。所以,我刚才举的那个例子,到大学还不断的发短信,不断督促他应该怎么做,以及不断的用大片的篇幅发人生格言等,这些东西看起来是正确,但是家长不断地给他洗脑,控制他的生活方式,我和家长沟通,我让他们学会放手,学会信任孩子,对他的成长和他的优点、优势都给予正性的强化,

60、这种强化表扬、鼓励,就会把自己小小的胚胎不断地成长,他看到孩子的成长,家长自己反过来也会更加的放心,他就不会总是用很焦虑的状态表达。16:35 张驰:刚才我觉得谈得特别好。通过家长,我接触很多之后,发现一点,其实还有一个事情不可忽略,现在的孩子和过去的孩子不一样,社会环境对于人的要求,就是对家长的要求,你会发现各种择校等,让家长有很多压力,他不得不要求孩子这样做,否则他会发现竞争失利这种感觉。还有中国体制里面,知识还是改变命运的途径之一,这是现有的状态,为什么现在还谈这个事情。我们从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为什么家长每天教育得那么好,不需要打骂,因为他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这一点要把握住,你不能

61、代替他,他不渴,他没有动机,你代替不了他。刚才刘老师讲得非常好,任何岗位,父母要培训,怎样做智慧型的父母,聪明的父母不会说你笨蛋,他不是笨蛋,也不会变成笨蛋,因为你在暗示他。有一个故事,说你是一个笨蛋,家庭条件非常好的孩子,反而报复社会,用一些东西发泄不满,找到自我价值感,因为老被指责和被骂。作为父母,第一点要知道,孩子要顺应他的发展规律,我周围很多的同事,和孩子关系很好,似乎没有给孩子的压力学习,进入的都是名校,非常的好,每天都交流,最重要的都是交流,作为家长不是每天陪着他,早教班就可以了,忽略了情感交流。这是第一点。16:36 张驰:还有一点,很多父母如果内在是不自信的,内在是焦虑不安的,

62、就会把这些东西投射到孩子身上,你要好好学习,你不好好学习将来考不上好大学,就没有好工作了。这种压力不是学习本身压力,而是对未来恐慌的压力,这种压力对他学习没有任何好处,反而对未来没有希望的感觉。还有很多父母希望通过孩子来证明自己,因为中国人讲,孩子上学,在哪上学,学习怎么样,我们中国人还有一个面子问题,实际上通过孩子证明自己,如果孩子差一点点,就受不了,其实有时候不是孩子的问题,是我们自身的问题。家长成长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家长要有意识的去了解。如果自身没有自信的话,自身需要别人证明自己的话,他对孩子的要求是扭曲的,对孩子的要求不适度,孩子就会有抵触,即使考上大学也会不开心。孩子不要比较,人家

63、爸爸是部长,你怎么当科长,意思就是不要比较。第二,不要老说我是为了你好,价值条件化,记住一点,这个孩子学习好还是不好,你都是我的孩子,你会爱他,这样孩子就会发展得很好,认为有价值感。家长要自信自己,家长是否焦虑、不安,从而带给孩子的不安。16:37 主持人:这个系列讲座受益最大的群体就是家长,家长太不容易了,要辛苦挣学费,还要考虑孩子各种各样的问题。16:37 张驰:我也是家长,作为专业,要自我思考自己,我也不是做得非常好,但是我在不断的学习,作为一个家长来讲,不断地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成长的父母,这就是智慧的。16:37 主持人:我想到另外一个我以前看到的事例,特别有意思的母子,孩子上了高

64、中以后,母亲也非常注意培养他的兴趣爱好,孩子可能这种阶段出现在小的时候,今天我喜欢绘画,明天喜欢音乐。孩子说我今天看到一幅特别有名的画,美术是我以后的向往,妈妈开始给他买各种美术的东西给他,反而母亲参与进来又说不喜欢美术,喜欢音乐,母亲开始给他报音乐的班,母亲一参与进来,孩子说不喜欢,我今天喜欢踢足球了。母亲很困惑,他有这个艺术爱好,我应该培养他,我一培养他又不喜欢了,是跟我有关系吗?16:38 刘海骅:我感觉他在这个过程中,他有另外一个动力,就是表面上看上去是孩子的兴趣在不断的切换,好像对任何一个事情没有长性,但是它的背后是孩子在挑战母亲,他不断的要去转换他喜欢的东西,去挑战母亲跟他有一个同

65、步。当母亲跟他同步之后,他又开始去转换别的方面。所以,我觉得孩子和母亲之间的那些动力是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去探索的。可能是他对于母亲的一种挑战,也可能是他去表达和母亲去连结的一种方式,也可能是他去表现自己,相信自己能力的方式。16:39 主持人:可能并不是处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吗?可以这样理解吗?16:39 刘海骅:对,像这类问题,我们在关系上要探索。刚才张老师说了很多关于支持家庭治疗的一个观念,很多时候孩子上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要总是盯着孩子,觉得他的兴趣总在迁移和变化,孩子的问题可能是一个索引,就像一本书的索引,通过孩子表现出来的问题,你可以查阅到家长自身有很多的问题。而家长自身的焦虑、抑郁和不安全的感觉,他可能会把它全部抛给孩子,让孩子通过一些行为表现,表现出来。通过孩子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