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复习题.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6813976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物化学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生物化学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生物化学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复习题.doc(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脂肪肝的定义: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正常肝内脂肪占肝重的3-4,如果脂肪含量超过肝重的5即为脂肪肝,严重者脂肪量可达40-50,脂肪肝的脂类主要是甘油三酯。脂肪肝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脂肪肝产生的生物化学机理:脂肪肝是由于肝脏在脂类物质消化吸收、氧化分解、合成及运输等代谢过程中,因代谢失衡而致。分三种情况:一肝内脂肪来源过剩:脂肪的来源分为两类,一类是外源性,一类是内源性。1.当机体射入大量的外源性脂肪,如高脂低糖、高热量食物及乙醇饮食,导致外源性脂肪增加,体内游离脂肪酸(FFA)释放增加,长期累计,肝细胞内脂肪蓄积。2.当机体处于禁食、饥饿、交感神经兴奋

2、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cAMP合成,激活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A (PKA),使甘油三酯脂肪酶活化,促进体内脂肪动员,从而使体内已储存的脂肪水解成大量的FFA 入血至肝细胞内,导致内源性脂肪进入肝脏,由于PKA激活,使乙酰CoA 磷酸化后活性降低,减弱肝内脂肪释放入血,长期累积,引起肝内脂肪储积。二肝内脂肪的氧化能力降低:脂肪酸氧化分解在体内除脑组织外,分布在大部分组织,但以肝脏及肌肉最为活跃。脂肪酸在肝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时因各种因素干扰,致使肝内脂肪酸氧化能力降低,从而导致肝内脂肪酸增加,脂肪合成增加并储积于肝内。干扰因素大致分为内因和外因。1外因,乙醇乙醛致使脂肪

3、酸氧化能力降低,乙醇在肝内代谢时,消耗大量NAD ,产生NADH,改变了肝细胞内NADHNAD 比率,影响三羧酸循环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从而抑制脂肪酸氧化;乙醛则通过减弱肝细胞线粒体氧化的呼吸链的功能,抑制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而使脂肪酸氧化能力降低。2内因,胰岛素、雌激素等通过促进脂肪酸及糖转变为脂肪,来抑制脂肪酸的氧化,既而脂肪酸氧化能力降低。三肝输出脂蛋白能力降低:肝内脂蛋白输出是指肝细胞合成或内源性、外源性游离脂肪酸及其甘油三脂与肝细胞合成的蛋白质结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经分泌囊泡及微管近动脉到肝细胞膜边缘,再经胞吐作用至狄氏腔达全身循环。若受某些因素影响可致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及释放障碍,

4、既而肝内脂蛋白输出能力降低,造成脂肪在肝细胞内储积。1脂蛋白合成能力降低,脂蛋白是由蛋白质、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组成,脂蛋白合成原料主要有蛋白质、必需脂肪酸、维生素、胆碱或s一腺苷甲硫氨酸,其中最易缺乏而至脂蛋白合成能力降低的原料是胆碱或参与胆碱合成的s一腺苷甲硫氨酸,这也是合成磷脂的原料。所以磷脂缺乏也是直接降低脂蛋白的输出能力的因素。2.脂蛋白释放能力降低,脂蛋白的释放是肝细胞内经微管运动和胞吐外移作用。如果肝细胞代谢过程中其微管运动、胞吐外移作用受到干扰则直接影响脂蛋白释放,乙醛及药物、毒物均可影响脂蛋白释放。乙醛直接降低肝细胞内微管的含量,使微管减少,与白蛋白、血红蛋白结合抑制

5、白蛋白分泌。药物、毒物可破坏肝细胞内微管蛋白结构及功能,抑制胞吐外移作用同时也有抑制蛋白质分泌的作用。临床治疗及护理要点:基于脂肪肝生物化学发生机制,其临床治疗及护理要点为控制肝内脂肪来源;维持肝内脂肪酸氧化能力,维持肝输出脂蛋白的能力,具体措施:1.控制过高热能食物摄入,合理制定饮食制度,多饮用富含亲脂性物质,如新鲜蔬菜、蛋清、鱼类、瘦肉等,多饮用促进肝内脂肪消退的高纤维食物。如:玉米、粗麦粉、糙米、硬果、香菇、海带、木耳、鸭梨、蘑菇等,并多饮水,上述饮食不仅能帮助肝细胞修复而且使肥胖者脂肪肝的程度得到改善,肝功能恢复正常;饥饿疗法也可使肥胖者脂肪肝的程度有所改善。2控制体重是任何人都应坚持

6、的预防措施。肥胖伴有脂肪肝者若体重减轻10可使转氨酶恢复正常,当然决不能骤减(体重减轻10斤月以上者),骤减反而会加重脂肪肝。3.严格控制酒精摄入量。禁酒能使大部分患者脂肪肝在16周内消退,少部分人需要4个月或更长时间。4适量运动,心态平稳,宽容乐观。适量运动能够很好的控制体重,起到预防脂肪肝的作用,运动率应控制在35次周,运动时间最好选择下午或晚饭后45分钟,经有关专家研究对比,此时间运动要比上午同等运动量多消耗20的能量。心态平稳,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人的内分泌系统处于正常代谢状态,因而激素调节将会处于良性循环。5使用药物时严格遵守医嘱,不乱用随意用药。(二)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是一组以血

7、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是一种多基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 主要是体内胰岛素缺乏或分泌不足,或伴胰岛素抵抗使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胰岛素的需求增多。糖尿病可发生任何年龄,随着病程的延续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尿糖出现,严重时发生脂肪、蛋白质、矿物质、水 及酸碱代谢紊乱,引起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糖尿病产生的生物化学机理:1.血液高粘高阻所致的低濡养作用:糖尿病的血液动力学的核心是血糖浓度升高, 导致血粘滞性增高, 由于过高浓度的血糖分子的各向异性运动, 阻碍血浆中各营养因子的有效扩散, 原本能及时到达血管壁的物质却不能如期到达而使毛

8、细血管壁缺氧缺营养物质, 进而代谢率减弱物质交换速率减低, 而发生废产物累积以至发生增厚和弹性减弱, 是糖尿病患者诸损害中的主要病理变化。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血液中诸如葡萄糖和乳酸等小分子物质浓度的增高, 会使各种分子在运动中受到碰撞和磨擦影响扩散速度, 其中氧分子的扩散受到影响进而影响组织细胞对氧分子的摄取利用, 而对心脑肾等对氧依赖性强的组织器官带来隐袭性损害。在氧供不足时由于ATP 减少,含硫氨基酸氧化产生3- 磷酸腺苷- 5- 磷酰硫酸( PAPS) 减少, 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多聚糖胺的硫酸根离子减少, 导致负电荷屏障作用减弱而导致尿蛋白排出增多。此现象也可以发生在血管壁而使某些血浆蛋白(

9、尤其脂溶性强的脂蛋白) 易沉积在血管壁内,这也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原因。2.血糖增高对人体利用氧分子的高屏障作用:血糖浓度升高是糖尿病血流变学诸因素中的关键因素, 由于葡萄糖多羟基导致其极性大增, 扩散入红细胞通过醛氨结合反应与血红蛋白表面水溶性区域结合形成糖化( 血红蛋白) Hb, 糖化Hb 的形成导致Hb 表面羟基数目增多,通过相似相溶原理在Hb 表面结合更多水分子,对Hb 结合与卸载氧分子起屏障阻碍作用, 使周围组织细胞摄取氧减少, 从而使体内糖无氧氧化加速和酮体利用受阻, 而发生体内固定酸增多, 出现阴离子间隙增大并影响细胞的钾储备。由于糖利用障碍,细胞利用其他物质供能而产生过多有机酸和

10、尿素等代谢产物,增加肾脏负担。血液固定酸增多,还会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减低, 另外还会导致骨盐溶解和骨质软化。血浆蛋白糖化会引起其功能受限如免疫球蛋白活性和脂蛋白脂交换功能降低等。3.血浆高渗的组织损伤作用:糖尿病患者血浆中葡萄糖浓度逐渐增高,导致血浆晶体渗透压上升,吸引水分子从组织细胞内和组织间隙向血管内转移而从肾脏滤过,引起高渗性利尿,结果使组织细胞脱水,细胞液浓缩,致使细胞内物质转运和代谢效率降低, 并使其与外界物质交换率降低, 严重时引起细胞变性萎缩出现所谓葡萄糖中毒现象。而这种损害对毛细血管最为直接, 由此引起皮肤粘膜营养障碍和神经肌肉营养障碍。4.维生素缺乏与糖尿病进程:由于高渗性利

11、尿作用:加之全身细胞代谢紊乱及能量不足等原因, 糖尿病患者户外活动减少, 所有这些都可以引起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缺乏。这种情况更多见于限食不当的患者, 此可加快糖尿病进程。糖尿病患者的维生素缺乏还与其ATP 生成不足, 影响维生素辅酶(FAD、HSCoA等)需能合成有关。已有文献报道长期服用二甲双胍者会继发VB1、B12 缺乏。且脂溶性维生素缺乏易被医生所忽略,这主要是因为传统认为病人多尿只会引起水溶性维生素缺乏的原因。由于随年龄增长糖尿病患病率增多, 在老年糖尿病人群中,咀嚼功能的衰减, 对蔬菜的摄入减少, 最易发生维生素和纤维素缺乏。二者缺乏与糖尿病患者的皮肤黏膜病变、神经传导异常等

12、临床症状的形成和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亦有人研究锌、铬、钒等微量元素对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作用。其中锌能增强胰岛素对细胞受体的结合, 铬参与耐糖因子的形成, 钒通过多靶点酶激活作用增强胰岛素信号转导加强胰岛素降糖作用。5.糖尿病血脂过高导致广泛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多数糖尿病血糖血脂水平与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高密度脂蛋白糖基化其清除胆固醇能力降低, 低密度脂蛋白糖基化后生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促进动脉内膜下泡膜细胞形成, 易导致动脉弹性降低和粥样化形成。糖尿病临床治疗及护理要点:1.对胰岛素制剂研制的策略:胰岛素对糖尿病的疗效已是不争的事实, 近年来对胰岛素剂型和给药途径的研究,

13、已有专家不断研讨。目前胰岛素制剂有人基因重组胰岛素, 将其 链脯氨酸(28)与赖氨酸(29)互换( 优泌乐) ,制成人胰岛素类似物,与人胰岛素活性相似,以单体型( 直径100nm) 注射后吸收快,15起效,3060血浓度达峰值,持续4 小时。目前研究提示甘精胰岛素和Detemir( B29 连接肉桂酸) 的疗效高于预混胰岛素, 每日只需皮下注射1次。2.糖尿病疫苗预防:英国I 型糖尿病疫苗已进入人体试验, 这种疫苗既是预防性的, 也是治疗性的防治策略。美国和瑞典正在研究针对LDL的心脏病疫苗, 可望对糖尿病高LDL 心脏病起预防作用。3. 改善血液循环, 促进系统性康复:针对糖尿病血高粘高阻高

14、凝倾向, 长期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噻氯匹定、小分子肝素、丹参制剂和免除香烟及微循环监测与降压驱脂治疗对其发展控制有积极意义。必要时行可溶性抗凝支架植入和血管内微型疏通技术及自体血管细胞植入再生技术。4. 改善血液质量, 促进系统性康复:采用增加血液营养成分疗法如补充维生素、必需脂肪酸、微量元素、成碱食物、适当补钾补镁补钙和口服降糖药( 如控释缓释肠溶长效制剂) , 进行必要的血液透析,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维持血液理化和生物学质量对系统性康复有重要意义。用西洛他唑和VB1 及 硫辛酸长期口服对糖尿病皮肤感觉异常已证明有效。5.提高防护意识, 促进系统性康复:对糖尿病患者来讲, 应用降糖药时应

15、动态监测血糖防低血糖症发生, 应用抗凝药应定期做出凝血实验, 定期检查血管、心肝肾脑功能, 防止内外科感染和营养心理咨询及培养良好卫生生活习惯同时给予中西医综合治疗都是必要的。6.中医中药抗高血糖药物的研究:全球首个中药胰岛素增敏剂将由天津海滨新区现代中药产业园生产, 其作用与罗格列酮、二甲双胍的胰岛素增敏作用相似。消渴丸指纹图谱研究已获得进展。总的来讲对糖尿病的分子水平的检测和治疗及追踪观察是有利于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对糖尿病分子水平的研究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生命质量具有立于主动的战略意义。(三)急性胰腺炎的定义: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见于青壮年,女性高于男(约2:1

16、)。其发病仅次于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胆囊炎胆石症。主要病因为胰管阻塞、胰管内压力骤然增高、和胰腺血液淋巴循环障碍等引起胰腺消化酶对其自身消化的一种急性炎症。急性出血坏死型约占2.412,其病死率很高,达3050%.本病误诊率高达6090。急性胰腺炎产生的生物化学机理: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胰酶对胰腺的自我消化,对其周围组织的消化,从而继发一系列的器官的功能障碍。胰腺含有非常丰富的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胰腺腺泡分泌的酶主要有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肽酶、弹力酶、磷脂酶A2、硬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核蛋白酶等。正常情况下除脂肪酶

17、、淀粉酶、核蛋白酶是以活性型存在外,其他的均是以非活性状态存在。在病理情况下,这些酶在胰腺导管及细胞内被活化后即可引起胰腺炎的发生。胰酶在胰腺管内活化:由于各种因素使胆汁、十二指肠液、肠酶、乳化脂肪、溶血卵磷脂等返流于胰管,则使胰管内的各种酶原活化,活化的酶对胰腺组织自我消化而发生胰腺炎。胰酶在细胞内活化:胰腺泡细胞内的酶原颗粒,因其中含有胰腺自身分泌的蛋白酶抑制因子(PSTI)防止细胞内酶活化。在细胞内形成的一种溶酶体酶,正常情况下此酶和酶颗粒是分离的。在致病因子作用下,则酶颗粒和溶酶体通过一种吞噬现象而融合,在pH低的情况下致使酶原在细胞内活化,而损害细胞自身。若胰酶流入组织间,将使胰腺病

18、变进一步加重并引起邻近的脏器损害,病变继续发展则可发生多器官的损伤。急性胰腺炎除上述的自身消化外,近年来对其又进一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胰蛋白酶和抗胰蛋白酶系统、磷脂酶A和血栓素A2、胰腺血循障碍、氧自由基、细胞膜的稳定性以及内毒素等,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理中起了重要作用。 磷脂酶A(PLA)被称之为急性胰腺炎发病机理的“关键酶”。胰腺腺泡细胞的自身消化与PLA直接相关。急性胰腺炎起始时,PLA酶原被胆盐、胰蛋白酶、钙离子和肠肽等激活,继而PLA水解腺泡细胞膜的卵磷脂,生成游离脂肪酶(FFA)以及溶血卵磷脂,后者可以使细胞膜崩溃,则细胞内各种消化酶释出,而致胰腺出血坏死以及全身各器官损害。P

19、LA在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血浆中存在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当PLA从膜磷脂分解FFA和溶血卵磷脂的过程中,产生一种血栓素A2,它使血管强烈收缩。当血栓素A2(TXA2)病理性增多,以及TXA2/PGI2的失调则可导致胰腺的供血发生障碍,同时又使细胞内溶酶体膜破坏以及细胞内钙离子增加。当阻止TXA2的增加和维持TXA2/PGI2的平衡,则能有效的控制急性胰腺炎的发展。临床治疗及护理要点: 一、急性胰腺炎的病人具有以下特征:、腹痛。是本病的主要表现,多数为突然发作,常在饱餐或饮酒后发作。疼痛多剧烈,可呈持续钝痛、钻痛、刀割痛或绞痛,常位于上腹中部,也有偏左或偏右者,如以左侧为显著,进食后可加剧,弯腰或起坐

20、身体向前倾则可减轻。轻者日可缓解。年老体弱者有时可无腹痛或极轻微。、恶心呕吐。起病时有恶心呕吐,有时较频繁,呕吐剧烈者可吐出胆汁。、发热。水肿型病人常有中等发热,少数可超过,一般可持续日日。出血坏死型发热较高,多数持续不退,特别在有胰腺或腹腔继发感染时常呈现出驰张热。、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多有轻重不等的水,呕吐频繁者可有代谢性碱中毒。出血型坏死的病人有明显脱水与代谢性碱中毒,重症病人可因低钙血症而引起手足搐搦,血钾及镁均可降低。、休克。常见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病人可突然出现烦躁不安,皮肤呈大理石样斑状青紫,四肢湿冷,脉搏快细,血压下降。休克的发生可能与频繁呕吐丧失体液,以致血容量减少,

21、以及剧烈腹痛、胰酶损害组织等诸多因素有关。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体征轻微,绝大多数的病人可有上腹压痛和轻度腹壁紧张。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常出现肠麻痹、明显腹胀、肠鸣音减低等。二、护理措施、禁食。是急性胰腺炎发作时采用的首要措施。病人在禁食期间往往因腹痛、口干,不能进食而出现精神萎糜不振,有时甚至烦躁。针对病人的心理,要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使其明白进食后刺激胰腺分泌胰液,胰管压力增高,不利于炎症的消除和机体的康复,同时要做好口腔护理,注意口腔卫生,因为唾液的分泌与积蓄不仅造成口腔的异味,而且会使细菌滋生引起口腔内感染。如病人生活能自理,尽量让病人做到每天刷牙次。口干时可用清水漱口,改善口腔内环境。对昏

22、迷、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要做到每天次口腔护理。操作时应注意口腔粘膜的保护,将纱布球拧干后再放入病人口腔内,以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清醒的病人待病情好转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先进食少量低脂饮食,而后逐步增加饮食。、病人的居室内空气易流通,注意劳逸结合。饮食中应控制脂肪和淀粉的摄入量,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高脂肪饱餐和酗酒,对病人身体的危害性极大,尽量为病人提供少油、无刺激、易消化饮食,防止疾病复发。单选题1. 生成酮体的器官是( B )A. 心 B. 肝 C. 脑 D. 肾 E. 肌肉2. 抑制脂肪动员的激素是( C )A. 胰岛素B. 胰高血糖素C. 甲状腺素D. 肾上腺素E. 甲状旁腺素3. 血脂的运

23、输形式是( D )A. 清蛋白B. 球蛋白C. 糖蛋白D. 脂蛋白E. 载脂蛋白4. 血浆胆固醇主要存在于( E )A. 乳糜微B. 前-脂蛋白C. 中间密度脂蛋白D. 脂蛋白E. -脂蛋白5. 血浆胆固醇主要存在于( C 腐胺)A. 色胺B. 精胺C. 腐胺D. 精脒E. 酪胺6. 为充分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倡( E 食品多样化)A. 摄食精细的食品B. 多食杂粮C. 多食蔬菜D. 多食动物蛋白质E. 食品多样化7. 从糖原开始,1分子葡萄糖经酵解可净生成( C 3)分子ATPA. 1 B.2 C. 3 D. 4 E. 58. 一分子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能量时( E)

24、A. 生成4分子二氧化B. 生成6分子水C. 生成18个ATP D. 有5次脱氢,均通过NADH开始的呼吸链生成水E. 反应均在线粒体内进行9. 激素敏感脂肪酶是指( D 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三酯脂肪酶)A. 组织脂肪酶 B. 脂蛋白脂肪酶 C. 胰脂酶 D. 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三酯脂肪酶E. 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一酯脂肪酶10. 患白化病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因为先天性缺乏( C酪氨酸酶 )A. 酪氨酸转氨酶 B. 苯丙氨酸羟化酶 C. 酪氨酸酶 D. 尿黑酸氧化酶 E. 对羟苯丙酮酸还原酶11. 能直接分解唐得是( B 肝糖原 )A. 肌糖原 B. 肝糖原 C. 脂肪 D. 甘油 E. 乳酸12. 体内胆

25、固醇的生理功能不包括(A 氧化供能 )A. 氧化供能 B. 参与构成生物膜 C. 转化为类固醇激素 D. 转化为胆汁酸E. 转变为维生素D313. 胰岛素对糖代谢的主要调节作用是(C促进葡萄糖进入肌和脂肪细胞 )A. 促进糖的异生 B. 抑制糖转变为脂肪 C. 促进葡萄糖进入肌和脂肪细胞D. 降低糖原合成 E. 抑制肝脏葡萄糖磷酸激酶的合成14. 糖尿病时,机体不可能出现的代谢改变有E核酸代谢紊乱A. 糖代谢紊乱 B. 脂代谢紊乱 C. 蛋白质代谢紊乱 D. 酸碱平衡紊乱E. 核酸代谢紊乱15. 下列生糖兼生酮氨基酸是(B 苯丙氨酸、色氨酸 )A. 亮氨酸、异亮氨酸 B. 苯丙氨酸、色氨酸 C

26、. 亮氨酸、酪氨酸D. 酪氨酸、赖氨酸 E. 苯丙氨酸、天冬氨酸16. 转氨酶的辅酶组分中含有( B 吡哆醛(吡哆胺))A. 泛酸 B. 吡哆醛(吡哆胺) C. 尼克酸 D. 核黄素 E. 硫胺素17. 下列是生酮氨基酸的有( E 赖氨酸)A. 酪氨酸 B. 苯丙氨酸 C. 异亮氨酸 D. 鸟氨酸 E. 赖氨酸18. 肌糖原分解不能直接补充血糖的原因是(C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A. 肌肉组织是贮存葡萄糖的器官 B. 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磷酸激酶C. 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 D. 肌肉组织缺乏磷酸化酶E. 肌糖原酵解的产物为乳酸19. 合成胆固醇和合成酮体的共同点是( A 乙酰C

27、oA为基本原料)A. 乙酰CoA为基本原料B. 中间产物除乙酰CoA和HMGCoA外,还有甲基二羟戊酸(MVA)C. 需HMGCoA羧化酶D. 需HMGCoA还原酶 E. 需HMGCoA裂解酶20. 细胞内糖酵解和有氧氧化的共同部位是B线粒体A. 细胞液B. 线粒体C. 内质网D. 细胞核E. 核仁21. 下列不是一碳单位的有( B ) A. -CH3 B. CO2 C. -CH2- D. -CH= E. -CH2OH22. 我国营养学会推进成人每日膳食中蛋白质的供应量是D A. 20克 B. 30克 C. 50克 D. 80克 E. 100克23. 为充分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倡E A.

28、摄食精细的食品B. 多食杂粮C. 多食蔬菜D. 多食动物蛋白质E. 食品多样化24. 合成胆固醇和合成酮体的共同点是( A ) A. 乙酰CoA为基本原料B. 中间产物除乙酰CoA和HMGCoA外,还有甲基二羟戊酸(MVA)C. 需HMGCoA羧化酶D. 需HMGCoA还原酶E. 需HMGCoA裂解酶25. 下列不能补充血糖的代谢过程是( B ) A. 肝糖原分解 B. 肌糖原分解C. 食物糖类的消化吸收 D. 糖异生作用 E. 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26. 下列生糖兼生酮氨基酸是( B ) A. 亮氨酸、异亮氨酸B. 苯丙氨酸、色氨酸C. 亮氨酸、酪氨酸D. 酪氨酸、赖氨酸E. 苯丙氨酸、天冬氨

29、酸27. 低密度脂蛋白( C )A. 在血浆中由-脂蛋白转变而来B. 是在肝脏中合成的C. 胆固醇含量最多D. 它将胆固醇由肝外转运到肝内E. 含量持续高于正常者时,是患动脉硬化的唯一指标28. 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尿酸的化合物为( E ) A. CMP B. UMP C. dUT D. TMP E. GMP29. 调节三羧酸循环运转最主要的酶是( E ) A. 琥珀酸脱氢酶B. 丙酮酸脱氢酶C. 柠檬酸合成酶D. 苹果酸脱氢酶E. 异柠檬酸脱氢酶30. 脂肪动员加强是肝内生成的乙酰辅酶A主要转变为B A. 脂酸B. 酮体C. 草酰乙酸D. 葡萄糖E. 氨基酸31. 使血糖浓度下降的激素是( C

30、 ) A. 肾上腺素B. 胰高糖素C. 胰岛素D. 糖皮质激素E. 生长素32. 体内胆固醇的生理功能不包括AA. 氧化供能 B. 参与构成生物膜C. 转化为类固醇激素D. 转化为胆汁酸 E. 转变为维生素D333. 嘌呤环中的氮原子来自(C ) A. 丙氨酸B. 乙酰天冬氨酸C. 谷氨酰胺D. 谷氨酸E. cGMP34. 下列是生酮氨基酸的有( E ) A. 酪氨酸B. 苯丙氨酸C. 异亮氨酸D. 鸟氨酸E. 赖氨酸35. 5-氟尿嘧啶(5-FU)治疗肿瘤的原理是( D ) A. 本身直接杀伤作用B. 抑制胞嘧啶合成C. 抑制尿嘧啶合成D. 抑制胸苷酸合成E. 抑制四氢叶酸合成36. 磷酸戊

31、糖途径的重要生理功能是生成( E) A. 6-磷酸葡萄糖B. NADH+H C. FAD 2H D. CO2 E. 5-磷酸核糖37. 胰岛素对糖代谢的主要调节作用是( C ) A. 促进糖的异生B. 抑制糖转变为脂肪C. 促进葡萄糖进入肌和脂肪细胞D. 降低糖原合成E. 抑制肝脏葡萄糖磷酸激酶的合成38. 血浆蛋白质中密度最高的是A A. -脂蛋白B. -脂蛋白 C. 前-脂蛋白D. 乳糜微粒E. IDL39. 成人体内氨的最主要代谢去路是(D )A. 合成氨基酸B. 合成必需氨基酸C. 生成谷氨酰胺D. 合成尿素E. 合成嘌呤、嘧啶核苷酸40. 激素敏感脂肪酶是指( D ) A. 组织脂肪

32、酶B. 脂蛋白脂肪酶C. 胰脂酶D. 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三酯脂肪酶E. 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一酯脂肪酶41. 关于酶与温度的关系,错误的论述是(D) A. 最适温度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B. 酶是蛋白质,即使反应的时间很短也不能提高反应温度C. 酶制剂应在低温下保存D. 酶的最适温度与反应时间有关E. 从生物组织中提取酶时应在低温下操作42.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与竞争性抑制作用的不同点在于前者的( E ) A. Km值增加B. 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C. Km值下降 D. 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内的基因结合E. 提高底物浓度,Vm仍然降低43. 盐析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A ) A. 中和电荷,破坏水化膜 B.

33、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 C. 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 D. 调节蛋白质溶液的等电点 E. 使蛋白质溶液的pH值等于蛋白质等电点44.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决定于( C ) A. 分子中氢键 B. 分子中次级键 C. 氨基酸组成和顺序 D. 分子内部疏水键 E. 分子中二硫键的数量45. 下列脱氧核苷酸不存在于DNA中的是 E A. dGMP B. dAMP C. dCMP D. dTMP E. dUMP46. 酶原所以没有活性是因为( B ) A. 酶蛋白肽链合成不完全 B. 活性中心未形成或未暴露 C. 酶原是一般蛋白质 D. 缺乏辅酶或辅基 E. 是已经变性的蛋白质47. 关于

34、肽键与肽,正确的是( A ) A. 肽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质 B. 是核酸分子中的基本结构键 C. 含三个肽键的肽称为三肽 D. 多肽经水解下来的氨基酸称氨基酸残基 E. 蛋白质的肽键也称为寡肽链48. DNA分子杂交的基础是( A ) A. DNA变性后在一定条件下可复性 B. DNA的黏度大 C. 不同来源的DNA链中某些区域不能建立碱基配对 D. DNA变性双链解开后,不能重新缔合 E. DNA的刚性和柔性49. 蛋白质变性的主要特点是( D )A. 黏度下降B. 溶解度增加C. 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D. 生物学活性丧失 E. 容易被盐析出现沉淀50. 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

35、 半保留复制 B. 两条子链均连续合成 C. 合成方向53 D. 以四种dNTP为原料 E. 有DNA连接酶参加51. 变性蛋白质的特性有(B ) A. 溶解度显著增加 B. 生物学活性丧失 C. 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D. 凝固或沉淀 E. 表面电荷被中和52. 芳香族氨基酸是( A ) A. 苯丙氨酸 B. 羟酪氨酸 C. 赖氨酸 D. 脯氨酸 E. 组氨酸53. 肽类激素诱导cAMP生成的过程是( D ) A. 激素直接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B. 激素直接抑制磷酸二酯酶 C. 激素受体复合物活化腺苷酸环化酶 D. 激素受体复合物使G蛋白结合GTP而活化,后者再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E. 激素激活受体

36、,受体再激活腺苷酸环化酶54. 下列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是( D ) A. 纤维蛋白 B. 肌红蛋白 C. 清蛋白 D. 乳酸脱氢酶 E. 胰岛素55. 逆转录时碱基的配对原则是(B ) A. AC B. UA C. CU D. GA E. UT56. 酶化学修饰调节的主要方式是( C ) A. 甲基化与去甲基化 B. 乙酰化与去乙酰化 C. 磷酸化与去磷酸化 D. 聚合与解聚 E. 酶蛋白与cAMP结合和解离57. 蛋白质分子中主要的化学键是(A ) A. 肽键 B. 二硫键 C. 酯键 D. 盐键 E. 氢键58. 蛋白质变性和DNA变性的共同点是( A ) A. 生物学活性丧失 B. 易

37、回复天然状态 C. 易溶于水 D. 结构紧密 E. 形成超螺旋结构59. 蛋白质的等电点是指( E ) A. 蛋白质溶液的pH值等于7时溶液的pH值 B. 蛋白质溶液的pH值等于7.4时溶液的pH值 C. 蛋白质分子呈正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值 D. 蛋白质分子呈负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值 E. 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相等时溶液的pH值60. 对酶来说,下列不正确的有( A ) A. 酶可加速化学反应速度,因而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B. 酶对底物和反应类型有一定的专一性(特异性)C. 酶加快化学反应的原因是提高作用物(底物)的分子运动能力 D. 酶对反应环境很敏感 E. 多数酶在pH值近中性时活

38、性最强 61. 影响Tm值的因素有( B ) A. 核酸分子长短与Tm值大小成正比 B. DNA分子中G、C对含量高,则Tm值增高 C. 溶液离子强度低,则Tm值增高 D. DNA中A、T对含量高,则Tm值增高 E. DNA的二三级结构要比其一级结构具有的Tm值更高 2. 酶化学修饰调节的主要方式是( C ) A. 甲基化与去甲基化 B. 乙酰化与去乙酰化 C. 磷酸化与去磷酸化 D. 聚合与解聚 E. 酶蛋白与cAMP结合和解离63. 变性蛋白质的特性有( B ) A. 溶解度显著增加 B. 生物学活性丧失 C. 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D. 凝固或沉淀 E. 表面电荷被中和64. 下列具有四级结

39、构的蛋白质是(D ) A. 纤维蛋白 B. 肌红蛋白 C. 清蛋白 D. 乳酸脱氢酶 E. 胰岛素65. 关于酶与温度的关系,错误的论述是(D) A. 最适温度不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B. 酶是蛋白质,即使反应的时间很短也不能提高反应温度 C. 酶制剂应在低温下保存 D. 酶的最适温度与反应时间有关 E. 从生物组织中提取酶时应在低温下操作66. 下列脱氧核苷酸不存在于DNA中的是 E A. dGMP B. dAMP C. dCMP D. dTMP E. dUMP67. 芳香族氨基酸是( A ) A. 苯丙氨酸 B. 羟酪氨酸 C. 赖氨酸 D. 脯氨酸 E. 组氨酸68. 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一项

40、是( C ) A. 所有的酶都含有辅酶或辅基 B. 都只能在体内起催化作用 C. 所有酶的本质都是蛋白质 D. 都能增大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加速反应的进行 E. 都具有立体异构专一性69.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与竞争性抑制作用的不同点在于前者的( E ) A. Km值增加 B. 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 C. Km值下降 D. 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内的基因结合 E. 提高底物浓度,Vm仍然降低70. 分子病主要是哪种结构异常(A) A. 一级结构 B. 二级结构 C. 三级结构 D. 四级结构 E. 空间结构71. 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键是( E ) A. 肽键 B. 共轭双键 C. R基团排斥力 D

41、. 3,5-磷酸二酯键 E. 次级键72. DNA分子杂交的基础是( A ) A. DNA变性后在一定条件下可复性 B. DNA的黏度大C. 不同来源的DNA链中某些区域不能建立碱基配对 D. DNA变性双链解开后,不能重新缔合 E. DNA的刚性和柔性73. DNA水解后可得下列哪组产物(E ) A. 磷酸核苷 B. 核糖 C. 腺嘌呤、尿嘧啶 D. 胞嘧啶、尿嘧啶 E. 胞嘧啶、胸腺嘧啶74. 对酶来说,下列不正确的有( A) A. 酶可加速化学反应速度,因而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B. 酶对底物和反应类型有一定的专一性(特异性) C. 酶加快化学反应的原因是提高作用物(底物)的分子运动能力

42、D. 酶对反应环境很敏感 E. 多数酶在pH值近中性时活性最强75. 蛋白质的等电点是指( E ) A. 蛋白质溶液的pH值等于7时溶液的pH值 B. 蛋白质溶液的pH值等于7.4时溶液的pH值 C. 蛋白质分子呈正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值 D. 蛋白质分子呈负离子状态时溶液的pH值 E. 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相等时溶液的pH值76. DNA分子中的碱基组成是( A ) A. ACGT B. TG C. AC D. CGAT E. AG77. 有关cAMP的叙述是( C ) A. cAMP是环化的二核苷酸 B. cAMP是由ADP在酶催化下生成的 C. cAMP是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 D.

43、cAMP是2,5环化腺苷酸 E. cAMP是体内的一种供能物质78. 关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正确的说法是( A ) A. 在-碳原子上都结合有氨基或亚氨基 B. 所有的-碳原子都是不对称碳原子 C. 组成人体的氨基酸都是L型 D. 赖氨酸是唯一的一种亚氨基酸 E. 不同氨基酸的R基团大部分相同79. 关于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使Km值不变 B. 抑制剂结构一般与底物结构不相似 C. Vm增高 D. 增加底物浓度可减弱抑制剂的影响 E. 使Km值降低80. 下列影响细胞内cAMP含量的酶是( A ) A. 腺苷酸环化酶 B. ATP酶C. 磷酸酯酶 D. 磷脂酶

44、 E. 蛋白激酶81.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意义是 EA. 调节代谢,适应环境 B. 调节代谢,维持生长C. 调节代谢,维持发育与分化D. 调节代谢,维持生长发育与分化E. 调节代谢,适应环境,维持生长、发育与分化 82. 对tRNA的正确叙述是 CA. 含有较少稀有碱基B. 二级结构呈灯草结构C. 含有反密码环,环上有反密码子D. 5-端有-C-C-A-OH E 存在细胞核,携带氨基酸参与蛋白质合成 83. RNA逆转录时碱基的配对原则是 B A. AC B. UA C. CU D. GA E. UT 84. 真核生物遗传密码AUG代表 A A. 启动密码 B. 终止密码 C. 色氨酸密码 D

45、. 羟酪氨酸密码 E. 羟蛋氨酸密码 85. 大多数基因表达调控基本环节是 C A. 发生在复制水平 B. 发生在转录水平 C. 发生在转录起始 D. 发生在翻译水平 E. 发生在翻译后水平8 6. 蛋白质生物合成后加工的方式有 C A. 切除多肽链N端的羟蛋氨酸 B. 甲硫键的形成 C. 氨基残基侧链的修饰 D. 改变空间结构 E. 切掉部分多肽 87. 一个操纵子通常含有 B A. 一个启动序列和一个编码基因 B. 一个启动序列和数个编码基因 C. 数个启动序列和一个编码基因 D. 数个启动序列和数个编码基因 E. 一个启动序列和数个调节基因 88. 参与损伤DNA切除修复的酶有 B A.

46、 核酸酶 B. DNA聚合酶 C. RNA指导的核酸酶 D. DNA解链酶 E. 拓扑异构酶 89. 基因工程中实现目的基因与载体DNA拼接的酶是 C A. DNA聚合酶 B. RNA聚合酶 C. DNA连接酶 D. RNA连接酶 E.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90. 肽链合成后加工形成的氨基酸是 E A. 色氨酸 B. 蛋氨酸 C. 谷氨酰胺 D. 脯氨酸 E. 羟赖氨酸 91. 基本的基因表达( E )。 A. 有诱导剂存在时表达水平增高 B. 有诱导剂存在时表达水平降低 C. 有阻遏剂存在时表达水平增高 D. 有阻遏剂存在时表达水平降低 E. 极少受诱导剂或阻遏剂影响92. 现有一DNA片段,

47、它的顺序是3ATTCAG5 5TAAGTA3转录从左向右进行,生成的RNA顺序应是 CA. 5GACUU3 B. 5AUUCAG3C. 5UAAGUA3 D. 5CTGAAT3 E. 5ATTCAG3 93. 紫外线照射引起DNA损伤时,细菌DNA修复酶基因表达反应性增强,此现象称为 A A. 诱导 B. 阻遏 C. 基本的基因表达 D. 正反馈 E. 负反馈 94. 参加DNA复制的是 D A. RNA模板 B. 四种核糖核苷酸 C. 异构酶 D. DNA指导的DNA聚合酶 E. 结合蛋白酶 95. 关于RNA转录,不正确的叙述是 A A. 模板DNA两条链均有转录功能 B. 不需要引物 C

48、. 是不对称转录 D. 链识别转录起始点 E. 因子识别转录起始点 96. 关于密码子,正确的叙述是 B A. 一种氨基酸只有一种密码子 B. 三个相邻核苷酸决定一种密码子 C. 5 密码子的阅读方向为3 D. 有三种起始密码子 E. 有一种终止密码子97. 根据目前认识,基因表达调控可以发生在 E A. 复制水平 B. 磷酸化水平 C. 转录后水平D. 内含子水平 E. 翻译后水平 98. 基本的基因表达 E A. 有诱导剂存在时表达水平增高 B. 有诱导剂存在时表达水平降低 C. 有阻遏剂存在时表达水平增高 D. 有阻遏剂存在时表达水平降低 E. 极少受诱导剂或阻遏剂影响99. DNA聚合

49、酶的作用是 D A. 与DNA的聚合有关B. 催化DNA复制过程中链的延长 C. 填补有意义链片段间的空隙 D. 将DNA片断连接起来 E. 催化逆转录过程中无意义链的延长 100. 转录的终止涉及 C A. 因子识别DNA上的终止信号 B. RNA聚合酶识别DNA上的终止信号 C. 在DNA模板上终止部位有特殊碱基序列 D. 因子识别DNA的终止信号 E. 核酸酶参与终止 101. 基因表达产物是 E A. DNA B. RNA C. 蛋白质 D. 酶和DNA E. 大部分是蛋白质和某些产物,表达为RNA 102. DNA复制的特点是 A A. 半保留复制 B. 连续复制 C. 在一个起始点

50、开始,复制向两边等速进行 D. B C D 5 复制的方向是沿模板链3 E. 消耗四种NTP 103. RNA聚合酶的抑制剂是 E A. 青霉素 B. 红霉素 C. 放线菌素 D. 链霉素 E. 利福霉素104. 一个操纵子通常含有( B )。 A. 一个启动序列和一个编码基因 B. 一个启动序列和数个编码基因 C. 数个启动序列和一个编码基因 D. 数个启动序列和数个编码基因 E. 一个启动序列和数个调节基因 105. 参与损伤DNA切除修复的酶有(B )。 A. 核酸酶 B. DNA聚合酶 C. RNA指导的核酸酶 D. DNA解链酶 E. 拓扑异构酶 106. 蛋白质生物合成后加工的方式

51、有(C )。 A. 切除多肽链N端的羟蛋氨酸 B. 甲硫键的形成 C. 氨基残基侧链的修饰 D. 改变空间结构 E. 切掉部分多肽 107. RNA逆转录时碱基的配对原则是(B )。 A. AC B. UA C. CU D. GA E. UT108. 肽链合成后的可能的加工方式包括( A )。 A. 切除肽链起始的氨基酸 B. 部分肽段延长 C. 甲基化 D. 磷酸化 E. 乙酰化 109. 人体内不同细胞合成不同蛋白质是因为 B A. 各种细胞的基因不同 B. 各种细胞的基因相同,而基因表达不同 C. 各种细胞的蛋白酶活性不同 D. 各种细胞的蛋白激酶活性不同 E. 各种细胞的氨基酸不同 1

52、10. 比较RNA转录和复制,正确的是 C A. 原料都是dNTP B. 都在细胞内进行 C. 3链的延长均从5 D. 合成产物均需剪接加E. 与模板链的碱基配对均为G-A名词解释:等电点: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值时,其分子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零,此时该溶液的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变构效应:当小分子变构剂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调节亚基结合后,酶的空间构象发生改变,从而影响酶的活性,这种现象称为变构效应。脂肪动员:脂肪细胞内储存的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逐步水解,释出脂肪酸和甘油供其他组织利用,这个过程称为脂肪动员。一碳单位: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如-CH,-CH2-,-

53、CH=,-CHO-,-CH=NH等。由甘、丝、组、色、蛋氨酸代谢产生,不单独存在,主要由FH4携带转运,用于合成嘌呤、嘧啶类化合物、肾上腺素等重要物质。酶的化学修饰:某些酶分子上的一些基团,受到其他酶的催化发生化学变化,从而导致酶活性的变化。碱基互补:在核酸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鸟嘌呤与胞嘧啶总是通过氢键相连形成固定的碱基配对,这称为碱基互补。酶的特异性(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化学键,促进一定的化学反应,生成一定的产物,这种现象称为酶的专一性或特异性。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有些与酶作用底物结构相似的物质能和底物分子竞争与酶的活性中心相结合。酶与这种物质结合后,就不能再与底

54、物结合。这种作用称为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蛋白质的腐败作用:食物蛋白质在肠道中未被消化及未被吸收的水解产物,受肠道细菌酶的作用,发生水解、氧化、还原、脱氨、脱羧等反应,生成胺、胺、酚、吲哚和H2S等。脂肪酸B-氧化:是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主要方式,它包括脱氢、加水、再脱氢及硫解四步连续反应。因主要从脂肪酸的B-位碳原子脱氢氧化所以称这一分解过程为脂肪酸的B氧化。活化的脂肪酸每经一次B氧化产生一分子乙酰CoA和比原来少2个碳的新脂酰CoA。联合脱氨基作用:由转氨酶催化的氨基转换作用和L-谷氨酸脱氢酶催化的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联合进行,称为联合脱氨基作用。限速酶:是指整条代谢通路中催化反应速度最慢的酶,

55、它不但可以影响整条代谢途径的总速度,还可以改变代谢方向。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维系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次级键断裂,天然构想被破坏,从而引起蛋白质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酶原的激活:无活性的酶原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变成有催化活性的酶,此过程称酶原的激活。基因工程:就是用酶学的方法,在体外将各种来源的遗传物质-同源的或异源的、原核的或真核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DNA与载体DNA结合成一复制子,继而通过转化或转染等导入宿主细胞(安全宿主菌),生长、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团的转化子细胞。同工酶(举例说明):同一种属、同一机体的不同组织,甚至在同一组织的不同细胞器中存在

56、着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而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不用的一组酶。例如乳酸脱氢酶(LDH)可分为五种同工酶。载脂蛋白:是构成血浆脂蛋白的蛋白质组分,主要分A、B、C、D、E五类。基本功能是运载脂类物质及稳定脂蛋白的结构,某些载脂蛋白还有激活脂蛋白代谢酶、识别受体等功能。糖异生作用:密码子:mRNA分子中每相邻的三个核苷酸编成一组,在蛋白质合成时,代表某一种氨基酸,称为密码子。糖酵解: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生成乳酸的过程。必需氨基酸:体内不能合成,需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有8种:苏、赖、苯丙、蛋、缬、色、亮、异亮氨酸。必需脂肪酸:是体内不能合成,需由食物供给的脂肪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57、核酸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核酸分子中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松散分开,理化性质改变失去原有的生物学活性即成为核酸的变性。逆转录: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叫逆转录。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肝脏合成的初级胆汁酸随胆汁进入肠道后转变为次级胆汁酸。肠道中95%的胆汁酸可经门静脉被重吸收入肝,并同新合成的胆汁酸一起再次被排入肠道,此循环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它使少量的胆汁酸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乳化作用,故有生理意义。核酸分子杂交:不同来源的核酸变性后,合并在一处进行复性,只要这些核酸分子的核苷酸序列中含有可以形成碱基互补配对的片段,则彼此之间可形成局部双链,即所谓的杂化双链,这个过程称为杂交。酶

58、的活性中心:是指在酶分子空间构象中,某些与酶活性有关的必需基团比较集中的区域。冈崎片段:在DNA复制过程中,随从链的合成是先合成较短的DNA片段,叫冈崎片段。Tm值:核酸在加热变性过程中,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称为核酸的解链温度或变性温度,用Tm表示。复性:热变性的DNA溶液经缓慢冷却,可使原来两条彼此分离的链重新缔合,重新形成双螺旋结构,这个过程叫做复性。酶的必需集团:酶与底物的结合范围只能集中在酶分子表面的某个区域,在这个区域集中了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基团,这些基团称为酶的必需基团。葡萄糖耐量:正常人体对糖代谢有着精细的调节机制,在一次性食入大量葡萄糖之后,血糖水平不会出现大

59、的波动和持续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葡萄糖耐量或耐糖现象。氧化磷酸化:生物氧化的同时伴有ATP的生成称为氧化磷酸化。基因表达:是指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具体说,在各种调节机制下,从基团激活开始,经历转录、翻译等过程产生具有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分子,从而赋予细胞一定的功能或表型,或使生物体获得一定的遗传性状,这就是基因表达。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非营养性物质在肝脏内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使极性增强,易溶于水,可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为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遗传住处传递的中心法则:复制 DNA -转录- RNA -翻译- 蛋白质问答题简述三种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作用?答:(1)RN

60、A有三种:rRNA tRNA mRNA(2)生物学作用:rRNA不单独存在,与蛋白质构成蛋白体,核蛋白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处所,tRNA携带运输活化了的氨基酸,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mRNA是DNA转录产物,含有DNA遗传信息,每个三羧碱基决定一种氨基酸,所以是蛋白质的摸版。简述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答:(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高级接结构的基础,一级结构相似,其空间构想和功能也相似,神经体释放的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都是九肽,其中只有两个氨基酸不同, 而其余的七个氨基残基是相同的,因此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的生理功能有相似之处,一级结构发生改变则蛋白质的功能也发生改变,如镰刀状红细胞性贫血者血红蛋 白

61、a-链与正常人的血红蛋白完全相同,所以不同的是b-链端,第6位正常人为谷氨酸,而镰刀状红细胞贫血者为氨酸,造成红细胞带氨 能力下降,红细胞易分裂而发生贫血,(2)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功能也密切相关,因为其空间是便功能的结构基础,空间结构发生改良起功能活性链之发生改变, 如核糖核酸变性后,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催化活性丧失,当复性后,空间结构易恢复原状,功能活性随之恢复。举例说明,酶缺乏在疾病发生、诊断方面的意义?答:酶的催化作用是机体实现物质代谢从而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临床上有些疾病的发病机理是由于酶的质和量异常或酶的活性受抑制所制。酶的质和量异常可分为 两类,一类是先天性或遗传性酶缺陷病,如酪氨

62、酸缺乏的病人能将酪氨酸转化成黑色素,使皮肤毛发缺乏黑色素而成白色,称为白化病。另一种是后天性的由于激素 代谢障碍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所制,如维生素K缺乏过多,因为V111X X不能生成成熟的相应凝血因子,病人表现出凝血时间延长,造成皮下肌肉或胃肠道出血,诊断:测定血清(血浆)、尿液、脑脊液等体液中酶活性的改变,可以 反映出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利于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如羊水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测定是产前诊断神经管缺损开放性脊椎裂的首选生化指标,如假胎蛋白 (AFP)同时测定对神经管缺损诊断准确率可达99%,测定血和尿中淀粉酶的活性,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的辅助诊断,测定血中的谷丙转氨酶的活性,可判断肝炎 的活动情况。酶与医学的关系密切,许多疾病的发生与酶的缺乏或抑制有关,酶活性的测定通常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某些酶可作为治疗的药物,并且是抗菌抗癌等药 物的设计的根据。简述糖在体内分解代谢的途径?答:糖在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包括糖的无氧分解、糖的有氧氧化和磷酸戊糖途径等三种方式。(1)在缺氧的情况下,葡萄糖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无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