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离子注入工艺.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6813626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DF 页数:82 大小:3.9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08章-离子注入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第08章-离子注入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第08章-离子注入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资源描述:

《第08章-离子注入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8章-离子注入工艺.pdf(8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半导体制造技术导论(第二版) 第八章 离子注入工艺 白雪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简介 离子注入技术简介 离子注 入技术硬件设备 离子注 入工艺过程 安全 性 离 子注入技术发展趋势 提纲 2 简 介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流 程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流程 4 掺杂工艺 半导体材料的导电率可以通过掺杂物控制 掺杂工艺:扩散、离子注入 扩散工艺 1970年代中期之前,一般应用高温炉中的扩散技术进行掺 杂 重掺杂 N型源极 /漏极问题 栅光刻版和源极 /漏极对准问题 离子注入 源极 /漏极自对准工艺 形成重掺杂 N型源极 /漏极 多晶 硅和多晶硅 硅化物栅极 离子注入技术发展史 5 扩散工艺 扩

2、散工艺示意图 6 栅极和源极 /漏极对准工 艺 栅极和源极 /漏极对准工艺 (a) 正常对准; (b) 对准失误 7 源极 /漏极自对准工艺 源 极 /漏极自对准工艺 8 扩散 离子注入 高温,硬遮蔽层 低温,光刻胶作为遮蔽层 等向性掺杂轮廓 非等向性掺杂轮廓 不能独立控制掺杂浓度和结深 可以独立控制掺杂浓度和结深 批量工艺 批量及单晶圆工艺 离子注入技术的优点 9 离子注入与扩散工艺比较 离子注入和扩散掺杂过程 离子注入和扩散掺杂过程的比较 10 离子注入技术的应用 11 应用 离子 掺杂 N型: P, As, Sb; P型: B 预非晶化 Si, Ge 埋氧层 O 多晶硅阻挡层 N 名称

3、磷 原子符号 P 原子序数 15 原子量 30.973,762 固态密度 1.823 g/cm3 摩尔体积 17.02 cm3 音速 N/A 电阻系数 10 cm 折射率 1.001,212 反射率 N/A 熔点 44.2 沸点 277 热传导系数 0.236 W/(mK) 热膨胀系数 N/A 主要应用 扩散、离子注入、外延生长和多晶硅沉积 N型掺杂物硅玻璃 (PSG, BPSG)化学气相沉积掺杂物 主要来源 红磷 , PH3, POCl3 磷元素参数列表 12 名称 砷 原子符号 As 原子序数 33 原子量 74.9216 固态密度 5.727 g/cm3 摩尔体积 12.95 cm3 音

4、速 N/A 电阻系数 33 cm 折射率 1.001,552 反射率 N/A 熔点 817 (27.5 atm) 沸点 614 (升华 ) 热传导系数 50 W/(mK) 线性热膨胀系数 N/A 主要应用 扩散、离子注入、外延生长和多晶硅沉积 N型掺杂物 主要来源 As, AsH3 砷元素参数列表 13 名称 锑 原子符号 Sb 原子序数 51 原子量 121.760 固态密度 6.697 g/cm3 摩尔体积 18.19 cm3 音速 3420 m/s 电阻系数 40 cm 折射率 N/A 反射率 55% 熔点 630.63 沸点 1587 热传导系数 24 W/(mK) 热膨胀系数 111

5、0-6 K-1 主要应用 离子注入 N型掺杂物 主要来源 Sb 锑元素参数列表 14 名称 硼 原子符号 B 原子序数 5 原子量 10.811 固态密度 2.460 g/cm3 摩尔体积 4.39 cm3 音速 16,200 m/s 电阻系数 1012 cm 折射率 N/A 反射率 N/A 熔点 2076 沸点 3927 热传导系数 27 W/(mK) 热膨胀系数 610-6 K-1 主要应用 扩散、离子注入、外延生长和多晶硅沉积 P型掺杂物硅玻璃 (BPSG)化学气相沉积掺杂物 主要来源 B, B2H6, BF3 硼元素参数列表 15 名称 锗 原子符号 Ge 原子序数 32 原子量 72

6、.64 固态密度 5.323 g/cm3 摩尔体积 13.63 cm3 音速 5400 m/s 电阻系数 50,000 cm 折射率 N/A 反射率 N/A 熔点 938.3 沸点 2820 热传导系数 60 W/(mK) 热膨胀系数 610-6 K-1 主要应用 Ge和 SiGe以及半导体衬底,非晶硅注入用 Ge离子源 主要来源 Ge, GeH4 锗元素参数列表 16 离子注入技术简 介 阻滞机制 不同的阻滞机制示意图 :原子核阻滞力; :电子阻滞力 18 阻滞机理和离子速率的关 系 阻滞机理和离子速率的关系 19 离子射程 离子的轨迹和投影射程 20 投影离子的分布区 域 投影离子的分布区

7、域 21 硅衬底中离 子的投影射 程 硅中掺杂离子的投影射程 22 掺杂离子所需阻挡层厚度 200 keV掺杂离子所需的阻挡层厚度 23 通道效应 通道效应 离 子以合适的注入角度进入通道,只需有很少的能量就可以行进很长的距离 24 具有通道效应的掺杂物分 布 具有通道效应的掺杂物分布 25 晶圆倾斜 在倾斜的晶圆上进行离子注入,角度通常为 7 可能会因光刻胶而产生阴影效应, 可 以通过晶圆转动和注入后退火过程 的小量掺杂物扩散解决 如 果倾斜角度太小,掺杂物浓度可能会因为通道效应形成双峰分布 屏蔽氧化层 穿过一层非晶态二氧化硅薄膜进行注入 注入离子与硅、氧原子碰撞散射,进入硅晶体的角度分布在

8、较广的范围 预非 晶 态注入 高电流的硅或锗离子注入破坏单晶结构,在晶圆表面附近产生非晶态层 可以完全消除通道效应 增 加了额外的离子注入步骤,需要热退火恢复其引起的晶体损伤 通道效应最小化方法 26 阴影效应和扩散处 理 阴影效应和扩散处理 27 碰撞后的通道效 应 碰撞后的通道效应 28 晶格损伤 高能量离子与晶格原子的碰撞,可以使数千晶格原子的位置偏离 损伤效应与剂量、能量和离子质量有关,并随剂量和能量的增大而增加 若注入剂量过高,离子射程内的晶体结构会完全被破坏成非晶态 热退火 晶格损伤必须在热退火过程中修复成单晶结构并激活掺杂物原子 温 度较低时,扩散过程快于退火过程 温度较高时,退

9、火过程快于扩散过程 高 温 炉退火需要较长的时间,掺杂物原子的扩散十分严重 快 速加热退火 (RTA)能使掺杂物的扩散减小到符合缩小元器件的条件 损伤与热退火 29 单一离子造成的损 伤 单一离子造成的损伤 30 离子注入后退 火的 晶格变 化 离子注入后退火形成的晶格变化 31 高温炉和 RTP退火中的扩散 高温炉和 RTP退火工艺中的掺杂物扩散 32 离 子注入技术硬件设 备 离子注入机 离子注入机示意图 34 气 体系 统 降低危险气体渗漏风险,离子注入机内的气柜专门存储化学药品 电 机系 统 离子加速高压直流电源、离子源供电系统、质谱仪磁铁电源 真 空系 统 射线必须在高真空状态下减少

10、带电离子和中性气体分子发生碰撞的概率 控 制系 统 精确控制离子束的能量、电流和离子种类,控制机械部分和节流阀 射 线系 统 离子 源、萃取电极、质谱仪、后段加速系统、等离子体注入系统、终端 分析仪 离子注入机的组成 35 射线系统 离子注入机的射线系统 36 离子源 热灯丝离子源、射频离子源、微波离子源 萃 取系统 负偏压萃取电极将离子从离子源内的等离子体中抽出并加速到 50keV 质 谱 仪 精确选择所需的离子并排除不需要的离子 后段加速系统 射束电流控制、后段加速、离子束聚焦、射线形状控制 电荷中性化系 统 等离子体注入系统 、电子枪、电子淋浴器 晶圆处理器 旋转轮式系统、旋转盘式系统、

11、扫描离子束系统、扩展离子束系统 射线阻挡器 吸收离子束能量,测量射束电流、能量和形状的离子束监测器 射线系统 37 热灯丝离子 源 热灯丝离子源 38 射频离子源和微波离子源 射频离子源示意图 39 微波离子源示意图 萃 取系 统 离子束萃取系统示意图 40 质 谱 仪 离子注入机的质谱仪系统 41 离子 原子量或分子量 10B 10 11B 11 10BF 29 11BF 30 F2 38 10BF2 48 11BF2 49 BF3等离子体中的离子 42 后段加速系统 射束电流控制及后段加速装置 43 离子束轨迹弯曲 离子束轨迹弯曲示意图 44 晶圆电荷效应 离子注入将正电荷带入晶圆表面 带

12、正电荷的晶圆表面排斥正离子 引 起射线放大和不均匀离子注入 导 致整个晶圆掺杂物分布不均匀 电荷中性化系统 等离子 体注入系统 电 子枪 电 子淋浴器 电荷中性化系统 45 晶圆电荷效应形成的 非均匀离子注入 等离子体注入系 统 等离子体注入系统 46 电子枪系统 电子枪系统 47 晶 圆处理器的作用 在整个晶圆表面形成均匀的离子注入 通过移动离子束或晶圆,使离子束均匀扫描整个晶圆 晶圆处理器的种类 旋转轮式晶圆处理系统 旋 转盘式晶圆处理系统 单晶 圆扫描离子束系统 单晶 圆扩展离子束系统 晶圆处理器 48 旋转轮式晶圆处理系统 旋 转轮式 晶圆处理系统示意 图 49 旋转盘式晶圆处理系统

13、旋转盘式晶圆处理系 统示意图 50 单晶圆离子注入系统 单晶圆离子注入系统示意图 (a) 扫描离子束; (b) 扩展离子束 51 射线阻挡器 射线阻挡器示意图 52 离 子注入工艺过 程 掺杂 物形态 由离子的种类决定 晶体管结深 由离子的能量决定 离 子浓度 由离子电流和注入的时间决定 离子注入过程 54 离子注入工艺 说明 阱区注入 高能量、低电流注入,形成阱区 中度阱区注入 大倾角注入,抑制结击穿效应 阈值电压调整注入 低能量、低电流注入,决定 MOS晶体管的阈值电压 多晶硅栅重掺杂注入 重掺杂降低电阻系数, P/N型管栅极分别掺杂 P/N型 多晶硅栅扩散阻挡注入 高剂量的氮注入多晶硅,

14、捕捉硼原子防止其扩散效应 轻掺杂漏极 (LDD)注入 低能量、低电流注入,用 LDD抑制热载流子效应 源极 /漏极延伸 (SDE)注入 低能量、高电流注入,高浓度源 /漏掺杂扩散缓冲层 源极 /漏极注入 低能量、高电流注入,重掺杂源极 /漏极 隔离注入 /通道阻绝注入 LOCOS隔离技术中,形成 P型掺杂隔离区 双载流子工艺离子注入 深埋层掺杂、绝缘形成、基极 /发射极 /集电极形成 DRAM接触重掺杂注入 减小多晶硅和硅衬底之间的接触电阻 离子注入在元器件中的应用 55 离子注入工艺 工艺条件 离子 能量 (keV) 剂量 (ions/cm2) PMOS源 /漏扩展 11B 0.4 1101

15、5 PMOS源 /漏 11B 2 31015 NMOS源 /漏扩展 75As2 2 51014 NMOS源 /漏 31P 4 3.51015 32nm CMOS离子注入工艺 56 阱区离子注入工 艺 阱区离子注入工艺 57 调整阈值电压的离子注入工 艺 调整阈值电压的离子注入工艺 58 多晶硅硼离子注入工 艺 多晶硅硼离子注入工艺 59 SDE离子注入工 艺 源极 /漏极延伸 (SDE)离子注入工艺的形成过程 60 源极 /漏极离子注入工 艺 源极 /漏极离子注入工艺 61 离子注入在 DRAM的 应 用 离子注入在 DRAM单元阵列和连接方面的应用 SAC:自对准接触; SNC:存储节点接触

16、; BLC:位线接触 62 绝缘体上硅 (SOI)衬底制造 注氧隔离:高能量、高电流氧离子注入和高温退火 键合技术:高 电 流氢离子注入和晶圆键合 光刻胶硬化 离子注入用于硬化光刻胶,提高其在刻蚀过程中的阻挡作用 离 子注入用于 LFLE双图形化工艺技术中的凝固方法 硬盘驱动器 (HDD)图形化磁碟 离子注入用于产生隔离磁性的图形化磁 碟 极紫外线 (EUV)光刻版制造 离子注入使得多层薄膜反射退化,避免 TaBN吸收方法的阴影效应 太阳能电池板制造 使用硬光刻版在指定区域注入掺杂而不需要光刻工艺,节省制造成本 离子注入技术的其他应用 63 粒子引起的电子 空穴 对 粒子引起的电子 空穴对 6

17、4 SOI衬底上的 MOSFET SOI衬底上的 MOSFET示意图 65 图形介质工艺流程 图形介质工艺流程示意图: (a) 刻蚀; (b) 离子注入 66 TaBN吸 收模式 EUV光刻 版 具有阴影效应的吸收模式 EUV光刻版 67 离 子注入模式 EUV光刻 版 没有阴影效应的离子注入模式 EUV光刻版 68 晶圆带电效应 晶圆带电将导致栅氧化层击穿 影响因素:射束电流、射束扫描宽度、旋转轮或旋转盘半径及自转速率 粒子污染 晶圆表面的大粒子阻挡离子束,造成掺杂物界面不完整 磨 损的移动零件、工艺蒸汽凝结残渣、高能离子溅射、光刻胶残留剥落 元素污染 由掺杂物和其他元素的共同离子注入造成

18、相 同的荷质比: 94Mo+污染 11BF2+, 28N2+、 CO+污染 28Si+ 接 近的荷质比: 75As+污染 74Ge+、 76Ge+, 11BF+污染 31P+ 射线管和晶圆夹具材料的溅射:铝 (Al)、碳 (C) 工 艺整合 离子注入的基本问题 69 晶圆带电 天 线式电容器 70 粒子污染物 粒子污染在离子注入中的效应 71 离子注入工艺重要因素 掺杂物种类、结深、掺 杂 物浓度 二次离子质谱仪 (SIMS) 使 用重离子束轰击样品表面并收集不同时间溅射的二次离子质 谱 可测 量掺杂种类、掺杂浓度和掺杂浓度的深度剖面 四 点探针法 测量薄片电阻,电阻系数由掺杂物浓度决定,薄片

19、厚度由掺杂结深决定 热波法 热波信号与晶体损伤有关,晶体损伤是离子注入剂量的函数 光电 测量 激光照射半导体衬底产生电子 空穴对,检测载流子扩散引起的电压变化 载流 子扩散速率与薄膜电阻有关,电压比 1/2与 几乎呈线性关系 离子注入工艺评估 72 二次离子质谱仪 二次离子质谱仪 (SIMS)示意图 73 1 keV 11B离子注入的 SIMS测量结果 四点探针法 四点探针法测量结果 74 热波法 热波法系统示意图 75 光电 测量 光电 测量系统示意图 76 安 全 性 化学危险源 锑掺杂:锑 (Sb) 砷掺杂:砷 (As)、砷化氢 (AsH3) 磷掺杂:红磷 (P)、磷化氢 (PH3) 硼

20、掺杂:三氟化硼 (BF3)、十硼烷 (B10H14)、十八硼烷 (B18H22)、 二 碳代十二硼烷 (C2B10H12) 电机危险源 离 子注入机: 250kV高电压、大量静电电荷 辐射危险源 高能离子束、 X光辐射、电子和二次电子发射 机 械危险源 旋 转轮和旋转盘:转速可达 1250rpm 安全性 78 离 子注入技术发展趋 势 超浅结 (USJ) 当器件最小图形尺寸持续缩小时, MOSFET沟道结深和源极 /漏极结深将 变得越来越浅 超浅结形成方法 高电流单晶硅离子注入设备 超 低能量高纯度离子源 分子离子注入 等离子体浸置型离子注 入 等离 子体浸置型 离 子注入 (PIII)、等离子体掺杂 (PLAD) 应 用于低能量、高剂量、非关键层离子注入 不能选择离子种类,难以精确控制离子流量或剂量、掺杂物浓度和结深 超浅结、深沟槽、 DRAM多晶硅补偿掺杂、 DRAM器件阵列接触注 入 离子注入技术发展趋势 80 等离子体浸置型离子注入 等离子体浸置型离子注入 (PIII)或等离子体掺杂 (PLAD)系统示意图 81 本章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