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相关因素分析

上传人:tia****g98 文档编号:168098614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相关因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相关因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相关因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相关因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相关因素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相关因素分析【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66例具有攻击行为(攻击组)和92例无攻击行为(对照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相关文化背景、职业、病前性格、精神症状特点及精神分裂症临床类型与攻击行为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干预对策。 结果 男性攻击行为发生率高于女性(2=4.06,P0.05);攻击组农民多于对照组(2=6.76,P0.01),明尼苏达人格测评显著高于对照组(13.21,P0.01);攻击组偏执型和青春型、幻听、被害妄想、情绪不稳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 结论 攻击性为多发

2、生于男性,且与患者的不良性格、疾病类型、症状特征有关,早期预测和干预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相关因素;干预【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tures of aggressive behaviors and correlation factors in schizphrenics in order to provide bases for formulat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Methods Relationships between aggressive behaviors and such

3、factors as culture background, occupation, premorbid character, mental symptom features or clinical type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in 66 schizophrenics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s(aggressive group) and in 92 ones without(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formulat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

4、ggressive behaviors was higher in the male patients than in the female ones(P<0.05); peasants were more and measurements of the MMPI very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aggressive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both P<0.01); incidences of paranoid and hebephrenic schizophrenia, auditory hallucination,

5、 persecutory delusion and emotional labili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aggressive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or 0.01). Conclusion Aggressiveness is common in the male and related to unhealthy character, disease types and symptom featuers, and early prediction and intervention has imp

6、ortant meaning.【Keywords】 Schizophrenia; aggressive behavior; correlation factor; intervention 攻击行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常见症状,给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作者对具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选自2005年7月2006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1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调查对象。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符合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标准1。158例患者中

7、符合攻击行为标准者66例。攻击行为类型:攻击他人44例(66.67%),严重毁物行为17例(25.76%),同时攻击他人及毁物者5例(7.58%)。其中有诱发因素(受他人言语攻击、拒绝治疗等)12例(18.18%),无明显诱因54例(81.82%)。既往有攻击史者48例(72.73%)。1.2 方法 将具有攻击行为的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研究组,不具有攻击行为的92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文化背景、职业、病前性格、精神症状特点及临床类型与攻击行为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2 结果2.1

8、 一般资料 158例患者中男性98例,有攻击行为者47例(62.03%);女性60例,有攻击行为者19例(31.67%)。攻击行为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2=4.06,P0.05)。研究组:平均年龄(36.5813.82) a,平均病程(8.789.16) a;首次住院32例(48.48%),2次34例(51.52%);文化程度:中学40例(60.57%),小学/文盲26例(39.39%);职业:工人22例(33.33%),农民32例(48.48%),脑力工作者6例(9.09%),其它(学生、无业)6例(9.09%);明尼苏达人格测评量表(MMPI)存在多疑、固执、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者36例(54

9、.55%)。对照组:平均年龄(36.4615.73) a,平均病程(7.939.11) a;首次住院58例(63.04%),2次34例(36.96%);文化程度:大专以上2例(2.17%),中学64例(69.57%),小学/文盲26例(28.26%);职业:工人42例(46.65%),农民26例(28.26%),脑力工作者18例(19.57%),其它(学生、无业)6例(6.52%);MMPI存在多疑、固执、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者24例(26.09%)。研究组一般资料中除农民与MMPI测评显著高于对照组(2=6.76,13.21,P0.01)外,其他项目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2 两

10、组攻击行为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分析,见表1。 表1 两组攻击行为与精神症状的关系(略)表1显示,研究组幻听、被害妄想、情绪不稳等精神症状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或0.01)。2.3 两组攻击行为与精神分裂症类型的比较,见表2。 表2显示,研究组偏执型和青春型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4 临床疗效 平均住院时间:研究组(54.7112.63) d,对照组(56.5814.16) d(t=0.321,P0.05)。研究组痊愈22例(33.33%),显进37例(56.06%),好转7例(10.61%);对照组痊愈18例(19.57%),显进57例(61.90%),好转15例(16.30%

11、),无效2例(2.17%)。研究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3.85,P0.05),显进、好转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2=0.55,1.85,P0.05)。表2 两组攻击行为与精神分裂症类型(略)3 讨论 攻击行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最严重的精神症状,且危害性极大1。据文献报导,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发生攻击行为者约为30.88%44.11%24,本组发生攻击行为者占41.77%。由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的调查及相关因素的研究差异性较大,各研究间缺乏可比性,从而妨碍了深入性研究5。本调查发现,具有攻击行为者以男性为多,MMPI测评多显示存在人格障碍特征,农民多于其他职业,并以听幻觉、被害妄想和情绪

12、不稳等为特点,以偏执型和青春型为多见。治疗效果较好,可能与攻击行为者大多为阳性精神症状有关。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既受自身疾病的影响,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患者由于大脑神经功能紊乱,内控能力下降,在精神病理症状支配下,警醒水平超过自我意识最佳范围,个体对外界刺激因素采取不易控制的习惯性行为应对方式。调查发现,有攻击行为的患者在自己提出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或在接受治疗时最易发生攻击行为。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对预测和防止患者发生攻击行为具有重要意义。4 干预对策 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和青春型患者易发生攻击行为,提示对这类患者应严密观察并及时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1)对有攻击行为的患者应重点监护,不离视线。

13、对正在发生攻击行为的患者,应有效地加以控制。对被采取保护性约束的患者要防止受到其他患者攻击。(2)了解患者的病情,密切观察情绪变化,及时解决患者提出的客观要求,防患于未然。(3)对目前尚未发生攻击行为,且既往有攻击史、情绪不稳、严重妄想、幻觉症状,或行为反常、敌视他人的患者,应及时实施特殊治疗及护理,积极采取综合心理干预措施。(4)加强病室安全管理和危险物品的收集和管理,严把入院关,消除不安全因素。(5)对实施一级护理的患者应有专门场所、专人管理。(6)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引导患者主动参与文娱活动,增强其内控能力。 总之,预防患者的攻击行为是精神科医疗护理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应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加以控制,努力保障患者和其他人员的安全。【参考文献】 1 杨德森.行为医学M.第1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901982 姜小琴,谢斌,诸索宇,等.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对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26(5):2623 翟金国.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及对照因素研究J.中国神经疾病杂志.1999,(6):3634 吕建周,杨静娟,王惠丽.1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临床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4):4225 王小平.攻击行为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5,22:2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