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的调查报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68089348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的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的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的调查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的调查报告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一个民族的根基,但因为诸多原因,传统文化呈现出很大的断层。青年一代,就已经处于

2、文化的断层,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要么不了解,要么有严重的误解,面对的这样一种格局,如果任其发展,将有严重的后果。尤其是传统文化对国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作为国家的未来,一方面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一方面又缺乏全面清晰的认识和体验,这极不利于传承我们祖先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此次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同时对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情况提出一些新的建议,并希望通过此次调查唤醒大学生、学校、乃至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出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本报告以建筑学院在校学生对中国传

3、统文化的了解状况为对象进行了不记名的调查。包括四个部分:一、大学生对古代文集的基本了解情况,包括古典诗词、四大名著、论语、大学、中庸等。二、主要为传统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侧重于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三、大学生对中国的许多现存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状况。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大学生对古代文集的基本了解情况1. 大学生对古代经史子集的态度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偶尔翻阅。对于出现的这一现象,主要是这些书籍有的太过深奥,不是白话文,而是文言文来叙述的。这就造成了有27.5%的大学生对于这些经史子集敬而远之。庄子的思想是那种奇思妙想,让人出其不意的,所以大学

4、生在还没有走进社会之前,有些庄子的思想并不能引起共鸣,这也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2大学生能背诵的课外中国古典诗词数量吟诵对大学生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至今仍有积极的作用。大量的吟诵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使他们吸收了古代语言的营养。尽管有些内容一时难以理解,但也为学生今后的“反刍”、领悟提供了语言材料。特别是通过大量的反复的吟诵,使学生感悟到了古诗文“温柔敦厚”的语言特色,并逐渐内化古诗文中高尚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于是一篇篇优秀的诗文在他们那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反刍、发酵,使之成为他们一生高远见识、完美人格的源头活水。根据调查,当今大学

5、生能够背诵的课外古典诗词并不是很多,造成的原因可能有:对诗词不感兴趣;高中时因为考试只背课内的,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看课外的;到了大学,认为没必要再看这些了等。当然,也有学校的一些原因,例如大学不开设语文课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大学还是应该开设语文,这样让大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二)大学生心中的传统道德尊老爱幼是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传统儒家思想更是通过将长幼等级化来推行这一道德标准,如荀子?君子篇中有“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调查结果显示。有47.5的大学生在家庭内部认同“长幼有序”的道德标准,这也是大学生对传统道德标准认同最高的一个方面。谦让一直是传统文化推崇的美德,从孔融七岁让梨到管

6、鲍之交,再到羊角哀与佐伯桃的生死之交,都已经成为世代传颂的典范,但这一美德与当今崇尚竞争的社会风尚有冲突。孔子有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中国传统待人处事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我们又作了这样的调查“假如你钱包中有20元假钞你会如何处理呢?”调查结果很有意思,512的学生选择了交给银行或者自己留作纪念,剩下的学生选择了伺机花掉或者不好说。这一结果再次显示了传统道德标准与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以上结果显示了大学生在处理家庭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和一般社会关系方面与传统道德标准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导致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可能很复杂,既有大学生对传统道德的疏远,也有相关教育不足的问题

7、。但我们认为最大的问题是有些传统道德标准可能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这些标准并未及时作适应性改变,这集中体现在谦让与竞争的选择上。因此,如何调整或重新解释传统的道德标准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将是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三)大学生对中国的许多现存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状况1.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是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还是占到全部不小比重的。由此看出非物质文化是古代中国人勤劳、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是中国各族各地区文明交融汇合的产物。高峰佚起、美不胜收的非物质文化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然而在新社会变革的今天,延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已经历尽沧桑,丰富多

8、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以不可忽视的速度衰落,潜伏着灭绝的危机。然而根据调查现在的大学生对于非物质物化遗产并不太了解,只有12.5%的大学生了解,其余的87.5%的大学生都不了解或尽了解一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大学生不能再坐以待毙了,我们要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2. 国家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其特征为:(1)总类繁多,总量丰富;(2)区域特

9、色鲜明,分布相对集中;(3)能反映当地历史文化,艺术文化价值高;(4)流动变化频繁,动态变化发展。根据数据看出,长期以来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相应阻止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殆尽的步伐。但我国幅员辽阔,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不均,在管理保护方面仍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传统文化不是快餐文化,对于传统文化,如果没有长期的学习与思考,没有大量的阅读积淀,没有冷静的分析与拓展,那就始终是不可能真正了解传统文化;“于丹论语热”不过是一种对其最浅层的论述罢了,有的人一生都在读论语,读三国,读史记但也不敢

10、说自己是在品,或者有什么心得。通过数据,看出其中有47.08%的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11.25%的学生一般了解,其余为不了解。可见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并不是很高,造成的原因为:当代的大学生正对传统文化认识和重视是不足的,是读英文、吃汉堡、看大片、玩电脑长大的“垮掉的一代”,独生子女“唯我独尊”,对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深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对于西方文化充满了向往。经济的突飞猛进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却俗化了人们的精神领域,不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时时冲击、诱惑着当代的大学生们。在其身上集中表现为注重自我,讲求个人发展,甚至以金钱作为评判人生价值的标准等。所以要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知

11、识。五、结论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脊梁,一个有着深厚而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民族,一个有着丰富而灿烂的文化的民族,是一个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强大影响力的民族。中华民族就是如此。1认同随着全球化发展趋势,现在的许多媒体很商业化,“西化”、“韩化”宣传使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淡化,正处于社会化阶段的大学生从服饰发型、饮食和歌舞到对国外生活价值观都极度模仿推崇,出现民族文化认同危机。但绝大多数大学生也都认为有必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肯定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但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模糊肤浅,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更是知之甚少,但总体上大学生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2.知晓调查中很

12、多大学生连最基本的传统文化常识都分不清,在对传统文化以中医四诊为例的调查中,有20%的大学生并不清楚中医的四诊为望、闻、问、切。然而以清代科举考试是为例的调查中,还有11.25%的大学生并不完全了解在通过乡试、会试后还应参加殿试;有1.25%的学生不知道获第二名的为榜眼。追根究底,中小学学校教育阶段是学生成长很重要的阶段,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主要形成于这个阶段,但现阶段我国教育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但是大学阶段的学习也不为时过晚,但这个阶段的文化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由于学科的专业性造成大学及其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不重视,除了中文系学生没有

13、人愿意专门研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就业需要以及国家对大学生英语的硬性要求,使得大学生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英语上,无暇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因此学校也忽略这方面公共课程的设置。3. 感悟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演进,保护措施的不完善,许多历史街区、古镇、古村落,古文化正遭遇着被忽视、甚至被毁灭的命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已刻不容缓。我们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人类的共同财富,发掘它、传承它、保护它不但体现着现代人类对于自己祖先的尊重,也更体现着对于我们自己历史的善待。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已经有意识地去保护我们的文明,政府也在2006年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相信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大学生会把中华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扬光大!现在我们作为大学生,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应该去从现在开始去认真的读我们一直没有正经读过的东西,我们应该一直读下去,不要急着高谈阔论,也不要把它当作资本与荣誉,而是用心去读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更应该学着去保护,去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样才不愧为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