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原理 在诗词名句中的体现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68068510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哲学原理 在诗词名句中的体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哲学原理 在诗词名句中的体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哲学原理 在诗词名句中的体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哲学原理 在诗词名句中的体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原理 在诗词名句中的体现(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哲学原理名言/成语/诗词总结1、人们的意识不都是一样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立场是制约意识的因素之一: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青年学生应学习历史:欲知大道,必先知史。4、物质意识辨证关系: 唯物主义:(1) 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一荀况(2) 形寸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一一范缜南北朝(3) 天下惟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 气者,理之所依也。王夫之明唯心主义:掩耳盗铃:比喻欺骗不了别人,只能欺骗自己。 心外无物。 王守仁明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英5、正确的意

2、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富润屋,德润身。礼记6、要正确估量对待自己:吾日三省吾身。目标切近者成,目标虚幻者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7、普遍联系的观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春江水暖鸭先知“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 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一一荀况 反例:孤立的观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8、因果联系:无风不起浪时势造英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9、要提高实践活活动的自觉性、预见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前世不忘,后世之师。10、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 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

3、。11、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棋高一着,缚手缚脚。画龙点睛:比喻绘画、作文在紧要之处加上一笔,使其灵活而有神。12、离开整体部分就不再具有部分的功能:脱离了人体的手,不再是手。13、要树立全局观念: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反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1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容。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崔。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唯心主义:(1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

4、在概念中运动。毕尔生英(2)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3)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书西汉(4) 刻舟求剑:比喻否认事物运动客观性,不知情随势变。(5) 杀鸡取卵:比喻贪图眼前好处而损害长远利益。15、要正确认识时间:慢走一步,差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多年。16、要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 之路迈进吧。17、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1)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5、 沈括(2)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18、规律是客观的:(1)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远也辍广。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一荀况(2)唯心主义: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19、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庖丁解牛:要顺应自然规律。夫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反例:揠苗助长:比喻不顾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使事情失败。守株待兔:比喻把偶然现象当客观规律,死守经验,不知变通。杞人忧天:比喻否认物质运动客观性,进行不必要的忧虑。画蛇添足:比喻主观弯曲客观事物,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20、矛盾是对立统一:(1)相反相成(2

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合,前后相随。(3)相互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没有那些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赫拉克利特古希腊21、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1)物极必反:喜极而泣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坏的到了极点,就会转而变好。(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3)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依。(4)吃一堑,长一智。(5)天下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也;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6)失败是成功之母。(7)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8)错误可以成为成功的先导。22、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最大的问题,是认为没有矛盾。 反例:扁鹊见蔡桓公

7、(讳疾忌医)23:万物莫不相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莱布尼茨德 世界上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 一一福楼拜法2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反例:量体裁衣千篇一律因材施教循规蹈矩因地制宜一刀切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一风吹25、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集中优势兵力牵牛要牵牛鼻子好刀用在刀刃上工作要做到点子上打蛇要打七寸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反例:舍本逐末本末倒置两个拳头打人眉毛胡子一把抓十个指头按跳蚤捡了芝麻,丢了芝麻。26、学会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防止单打一27、两分法,两点论: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

8、输梅一段香。一卢梅坡宋28、坚持适度原则:恰到好处反例:过犹不及29、重视量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不存不足以成名,善不积不足以灭身。一易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例:揠苗助长急于求成盲目冒进“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 其德义。”为什么是体现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能否体现事物的发展是量 变和质变的统一呢?林老师回复

9、:这句古文的意识是“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 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体现的是树木的高大与根基,河流与源泉,国安与德义的联系,跟质变与量 变没多大关系。kathlee n:林老师,请问:郑板桥的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的人间疾苦声。”政府工作人员用这首诗鞭 策自己,增强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体现的哲理是A.事物的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B事物的联系是其存在的基本条件C.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D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为什么答案是选D,该如何理解?)林老师回复:这首诗从萧萧竹联想到疑是民间疾苦声,体现的是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D比较接

10、近,但还是有点牵强。A和B与这首诗无关,C是错误的观点网易博友155:林老师,请问:春江水暖鸭先知从唯物辨证法的角度体现了()哲理.1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2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3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4事物联系可以主观臆造A.123B.12C.1D.13答案为什么选A,怎样体现2和3林老师回复:为什么鸭先知呢,因为它在水里游,最先知道水变温了,体现了联系的观 点,1可选。而且这种联系是客观的,不管你承不承认,都客观存在。鸭先知 还体现了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所以又有联系的多样性。网易博友155: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能反映什么哲理呢?林老师回复:这句古文体现了 “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它的

11、意思是说:“不管一个国家拥有怎样的险要山川地势,它的发展还有它 自身的规律”直译就是:“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 原当取决于人事!”蓝天:林老师,又得麻烦你了,请问下列与“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包含相同哲理的是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林老师回复:“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意思就是要我们全面看问题,不能片面看问题。A就有 这个意思,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我们一分为二看问题.B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C体现发展的观点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D体现联系的观点,有因果联系的意思小小:“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12、”。与这一诗句所蕴含的哲理相 似的是A黑夜与光明相互依存,双方互为前提B黑夜与光明是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两个方面C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上曲折的D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联结的林老师回复:“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按我的理解更偏向于矛盾的同 一性里面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而不是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 和相互依赖所以A不能选.这首诗是顾城的作品,是他经历过文革后写的,意思可能是经历过文革那段 黑暗的灾难之后,给了诗人明辩是非的能力,去寻找光明的明天。所以有C的 意思。网易博友50:林老师,请问下列与“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包含同一哲理的是: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B 一

13、叶落而天下知秋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千丈高树,叶落归根(ABCD各自包含了什么道理?)林老师回复:A抓主要矛盾B联系的观点。C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说明一个小小的量变也会引起质变,跟一客失了信, 百客不登门”是同一个哲理,所以要选C。D不知道体现什么哲理星石迷藏:(单项选择2)“天下有公理,而执是则非;天下有公非,而凡非可是。”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A.矛盾双方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题目说的是什么意思?林老师回复天下有公理,如果把公理绝对化,就会变成谬误;天下有公认的错误,然而 在错误当中也可能有正确的东西。这句古话主要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即:矛盾双方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 互相转化的。所以选A。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