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概论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168056612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6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考古学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考古学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考古学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考古学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古学概论(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考古学概论1, 中国考古学年代下限:1644年2, 西方考古学家:商博良,释读了:罗塞塔碑上的线性文字奠定了埃及学的基 础。3, 【德】温克尔曼古代美术史集大成之作,被称为“考古学之父”4, 【丹麦】汤姆森将北欧地区的发展史分为三期: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 代5, 考古学在西方诞生的标志:1866年瑞士人类学和史前考古学国际会议6, 考古发掘技术领域,【英】惠勒,惠勒格又称探方7, 我国最早出现考古一词的是:吕大临,考古图8, 我国考古学诞生标志:1921年,安特生发现河南省仰韶遗址9, 中国境内首次组织考古发掘的是1926年,李济,山西省夏县西阴村10,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

2、所下设考古学组,组织了 1928-1937年的 15次殷墟发掘工作11, 1952年北大首开考古专业,系主任:苏秉琦12,1925年文化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北大在北大开办了: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13, 我国境内所有考古发掘必须遵循田野考古文物规程14, 【英】戈登-柴尔德著有欧洲文明的曙光15, 考古遗存分为:人工遗存、自然遗存、实验分析微遗存16, 堆积:原生堆积(未经扰动的文化堆积,后来居上)、次生堆积(扰动过的文 化堆积,后来者居下多为灾害如地震、洪水导致)17, 考古发掘隔梁只存在:北、东两隔梁18, 考古发掘报告:资料性报告、资料研究型、研究性报告19, 考古发掘工地实行:领队负责制20,

3、 (1)考古学年代:A:相对年代(只关注早晚,两个或两个以上遗存的早晚 关系,遗存的年代先后关系,依靠地层学、类型学进行判断) B:绝对年代(以 时间单位计算所发现遗存的年代)(2)判断考古遗存绝对年代的主要方法有A传统方法:a,依靠文献记载或年历 学的基础上(具有具体年代记载)b,利用器物本身的纪年铭文(内证)c,标准 器断代(外证)B科学方法:a,碳十四测年法b,古地磁法(陶窑、瓷窑、陶 器、瓷器)c,树木年轮法d,热释光断代。21, 碳十四测年法:碳的同位素之一,广泛的存在于生物体中,生物存活于世间 时,通过呼吸使体内的碳十四与外界大气碳十四持衡。在生物体死亡的临界点, 体内碳十四含量定

4、格。碳十四具有衰变性,生物死亡后,体内碳十四开始衰变, 其衰变有其规律,每573040/50年为一个半衰期,碳十四的含量变为原来的一 半,只要检测出生物体标本中碳十四减少的量便可测定生物的年代。22, 金石学:被称为中国考古学的前身,它类似于欧洲的铭刻学,是在尚未进行 科学发掘的情况下,以零星出土或传世的古代铜器、石刻、玉器、拓片等为主要 研究对象的学问,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形成于 北宋至清代中期以后达到高峰。23, 后岗三叠层:1931年,梁思永在安阳殷墟第二次发掘后岗遗址时,通过对 错综复杂的地层堆积的判断,明确了商代文化、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三种不同时 期的遗存

5、自上而下的叠压关系,被称为后岗三叠层。它的发现,从地层学上解决 了这些考古学文化的相对年代及发展序列,是考古地层学成功运用的标志,也是 考古学传入中国后最重要的成果之一。24, 探方发掘应遵循的原则:a,必须做到在考古地层学原理的指导下,根据不同 堆积单位之间的早晚关系,按地层堆积形成的顺序,结合遗迹间的叠压-打破关 系,由上到下、由晚到早进行清理。b,按照原貌揭露遗迹,并对遗迹内的遗物按 照出土单位全部收集。c,在判断地层和遗迹现象时,应采用平剖结合的原则, 根据土质土色及包含物的不同来划分地层和遗迹单位。25, 叠压-打破/(先后)关系:叠压关系:人类活动过得遗址按照正常的活动先 后时间,

6、层层压在一起。分直接叠压和间接叠压,存在先后关系的可判断相对年 代关系(如由上到下的1、2、3三层地层,1和2, 2和3属于直接叠压,而1 和3则属于间接叠压。相对年代1层晚于2、3层,3层最晚)。打破关系:在同 一地点,晚期遗迹往往会破坏早期的遗迹,晚期遗迹破坏早期遗迹的关系便称为 打破关系(二者早晚关系,打破者一定比被打破者晚)26, 考古学定义:考古学(archeology),根据古代人类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 来研究古代人类历史的一种科学。它属于人文科学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27, 考古学文化:指考古遗存中,尤其是史前考古遗存中观察到的共同体,专指 考古发现中具有共同的分布

7、地域、共同时代、共同文化特征的物质遗存共同体具 有集群性和高度相似性。(在考古发掘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 布于共同地区,并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文化遗物和遗迹的文化遗存。考古学文化 是考古学研究的主要对象。)28, (1)考古学文化的命名方法: a,首次发现的遗址所在地最小地名b,在小地 名前加前缀c以某一遗址的某一期文化进行划分d,以文化特征进行命名e, 以同一类型文化遗存中最丰富最能反映其文化面貌的遗址来命名f以时代、朝代、 国家、古族的名称来命名【主要使用命名方法为首次发现地和典型遗址所在地】(2)考古学文化的命名原则:a,首次发现地原则b,典型遗址所在地原则c,遗 迹或遗物的

8、突出特征命名原则d,地域原则e,族属原则29, 考古学文化的期别与类型:期别:一个考古学文化所经历的不同发展阶段, 其主要内涵、特点一致,但阶段性差异也比较显著(内部早晚问题,纵向差别。 类型:指考古学文化的地方性变体(内部分支问题,横向差别,个性的差别。之 间不存在早晚关系,其内部存在早晚关系)30,(1)什么是考古地层学:考古发掘的方法论指导,弓I用了地质学理论。又称 为层位学,是指在地层堆积和遗迹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也就是在考古发掘中探 明地层和遗迹相对年代关系的科学。(2)考古地层学实践中应注意哪些问题:A:a,地层堆积不一定是水平的b,处在 同一水平线/深度的地层不一定是同一层位c,

9、发掘中不能依照水平深度发掘。B: 文化层(地层)的形成代表了特定的年代跨度,但不能根据文化层的厚薄来判断 其形成年代的长短。C:文化层的次生堆积与原生堆积会发生错位。D:每一个 文化层堆有其年代,要对其进行判断(以地层年代中年代最晚的出土物年代来定 年代)。31,(1)什么是考古类型学:又称标型学或器物形态学。它是通过对考古遗存的 形态排比以探究其变化规律、逻辑发展序列和相互关系,是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 法之一。考古学的两大理论基础之一,考古学的方法论,考古学最终指南。(2)考古类型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内容:A,类型学所研究的对象必须属于同 一类别(质地、用途、外在形态相同或相似)B,考古遗存的类

10、型学研究应从层 位关系入手,最终要经过层位关系的检验。a,确定遗物的年代关系,需要多处 层位关系的验证。b,每件遗物都有制作,使用,废弃三个阶段c,不同类的地 层单位,在类型学的分析中是有差别的。(四个等级:一等,突然废弃的遗迹; 二等,废弃的房屋和墓葬;三等,灰坑和水井;四等,地层)C,考古遗存的形 态发展具有一定的逻辑序列(技术的变化,文化形态的变化)a,桥连法:根据层 位关系发现了发展规律的两个点或更多地点,那么能够将其中的过渡形态的几个 点放置其中(这两个点未经打破,无法判断其先后关系),可根据出土遗物来判 断b,横连法:对于发现与同一遗址不同位置或不同遗址的遗存可以进行横联排 比,确

11、定遗物之间的共识关系。D,祖型、遗型。a,祖型:遗存产生时的最初形 态,也称母型或原型。b,遗型:遗存的退化体或失效体。(3)类型学的作用和研究步骤:A,作用:a,通过类型学的分析,确定考古遗 存的相对年代,并进行遗址和文化分期。b,探讨同一谱系考古学文化产生发展消 亡的过程和规律。c,研究不同谱系考古学文化之间的异同及其相互关系。d,研究 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的发展过程,了解古代社会生产状况和社会关系。e,为古代 社会的研究奠定了基础。B,类型学研究的步骤:a,确定出土遗物的共存关系。b,把地层单位分组排序。 c,选择典型器物(选择原则:出土数量多;容易损坏的器物;变化速率快;变 化幅度大。陶

12、-瓷-铜)d,对选定的器物分型定式(型:同类事物具有平行发展 的并列关系。式:同类器物中具有继承发展的先后关系。不同的式组成同一器物 的发展谱系)e,对遗迹和遗址进行分期分段(期,年代跨度长;段:时间较短) 32,区系类型说(1981年苏秉琦提出,区:块,系:条,类型:分支)(1)定义:是指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纵横两个方面的关系,即考古学文 化的空间分布和时间上的延续及各种复杂的相关系。区:横向的关系,空间分布。 系:纵向的关系,时间的早晚。类型:即分支(2)主要内容: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依照文化面貌和地域的不同可分为 六大区系:a,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辽东半岛、内蒙

13、古中 南部、甘肃、青海、宁夏)。B,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胶东半岛、山东、安徽 局部、苏北、河南东北、河北东南)。c,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陕 西宝鸡西安和潼关、河南洛阳及三门峡、山西晋城及侯马)。d,以环太湖为中心 的东南部(江苏中南、浙江北、上海全部、安徽部分)。e,以环洞庭湖和四川盆 地为中心的西南部(湖南、湖北,四川、重庆)。F,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 为中轴的南方(江西、广东,广西、广东、福建)六大区之间差异明显,使得其分区能够合理的进行。33, 文化因素分析法(1)定义:通过对考古学文化的构成因素的分析,来揭示其文化内涵的研究方 法。文化面貌是多元的,是包容的。(2)基本

14、内容:a,分析的对象应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可大可小)。b,个 分析单位文化议案素的构成,要从来源和性质两方面考虑。(自身的文化因素: 自身文化因素的传承;自身文化的传承过程中的创新/外来文化因素:对外来因 素的全盘继承;对外来因素有限度地吸收)c,文化分析要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尽量采用定量分析法。d,文化因素分析应与文化分期结合起来。(3)作用:a,确定考古遗存的文化性质。B,划分地方类型和讨论文化中心问 题。c,追寻考古学文化等的源流。d,探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传播、融合与 人口迁徙。e,探讨考古学文化在各大区系中的地位和作用。34, 新中国成立之前考古学的成就与特点:1921-1949:(1)中外合作的考古工作为主。【曾昭燏赴伦敦留学,归国后任中央博 物院院长。研究的视角触及云南等西南地区】(2)以西方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为主 轴,兼容中国传统金石学、古文字学及自然科学。【金石学、古文字学、地层学、 历史文献学融入中国考古学】(3)初步确定了考古学研究目标和学科属性。【考古 学的目的是证经补史,这是当时知识分子对它的认识,认为考古学依附于历史学, 两者是隶属关系。考古学属于广义的历史学】(4)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人才培育模 式。【殷墟发掘成为中国考古学家成长的摇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