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68035513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1.9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分离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分离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分离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分离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离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分离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分离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摘要:主要介绍了膜分离技术、超滤技术、新型吸附技术、微波萃取、耦合 分离技术的原理、现状、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关键词:膜分离技术;超滤技术;新型吸附技术;微波萃取;耦合分离前言化工分离技术是化学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无论是石油炼制、塑料化纤、湿 法冶金、同位素分离,还是生物制品的精制、纳米材料的制备、烟道气的脱硫 和化肥农药的生产等等都离不开化工分离技术。化工生产中的原料和产物绝大多数都是混合物,需要利

2、用体系中各组分物 性的差别或借助于分离剂使混合物得到分离提纯。它往往是获得合格产品、充 分利用资源和控制环境污染的关键步骤。 伴随着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分离技 术也获得了高速的发展。一方面,对传统分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进步,分 离效率提高,处理能力加大,工程放大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新型分离装置不断 出现;另一方面,为了适应技术进步提出了新的分离要求,膜分离技术、超临 界萃取技术、吸附技术等现有分离技术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已成为分离工程研 究的前沿课题。1膜分离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借助外界能量或化学位的推动,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 质,对两组分或多组分气体或液体进行分离、分级和富

3、集的。与传统分离方法(蒸 发、萃取或离子交换等)相比,它是在常温下操作,没有相变,最适宜对热敏性物质 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与浓缩;具有高效、节能,工艺过程简单,投资少,污染小等 优点, 因而在化工、轻工、电子、医药、纺织、生物工程、环境治理、冶金等方 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膜技术被认为是固液分离的新型技术,由于化工母液具有高温、高压、强腐蚀 的特点,因此对膜分离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郑捷1 利用膜分离方法提取合成氨施放气中的氢,通过二级膜分离流程,回收 氢的浓度达98%以上,回收的氢用于合成氨生产可增产 2%3%,加上节电等效应, 因此能给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李仲民2在实验中利用超滤法回收

4、造纸黑 液中的木质素,结果显示能回收%木质素。赵宜江3利用陶瓷微滤膜澄清钛白废 酸,研究结果显示陶瓷膜对钛白废酸具有很好的澄清效果, 渗透液浊度小于,并提 出了压力、温度、浓度与通量的相互关系。王志斌4等人用微滤膜对天然脱落 酸进行了分离研究, 结果发现在一定操作工艺条件下能有效的除去母液中的水 分。周花等人采用SNF- 150膜对活性红3BS进行了脱盐浓缩研究,结果发现染料的着色强度达到150%左右,提高了约50%;料液浓缩达3 倍,染料的 固含量从提高到20%30%,且中试设备的平稳膜通量可达50 L/m2h以上。柴 红6等人用CA钠滤膜对苯胺蓝染料水溶液的脱盐浓缩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染

5、料的截留率大于%,总脱盐率达到 51%,染料的浓度提高了倍,回收率达到约 97%。 何毅7等人利用CA50纳滤膜对水溶性黄染料进行了分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纳 滤技术能将主体染料的纯度提高20%,且染料工业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得到 了显著提高,杨刚等人利用CA纳滤膜对荧光增白染料进行了过滤研究,结果表 明Nacl浓度由L降到mol/L,NT浓度由mol/L提高到mol/L以上,且NT产品稳度 和白度提高,NT成分平均截留率达到。冯晖9等人利用DK纳滤膜对活性黑染 料进行间歇恒容渗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25C和1 MPa条件下,经过7次80 h 的过滤后,染料纯度从 76%提高到 87%以

6、上,在提高活性黑染料产品质量的同时, 还降低了后续干燥工序中的能耗。Yu10等人将纳滤脱盐和浓缩技术应用于实 际生产中,结果使得浓缩液中染料质量分数大于 25%,盐质总分数低于 1%,纳滤膜 的使用寿命超过了 33年。表1 主要膜技术在近期开发的状况门过程主要次要盡歪说明成本选择性魏黑豔珈冋大大提超滤tLD可靠性可靠性选拝性贽用屯渗透污染、肩温下的稔定14踏用选择性可靠性气体分已隣用可靠性淒透气化可靠性(膜的稳迳性踏用改进膜和过程的熒th提高 膜的可靠性和选择性,捋进 步隔低费用过程的可靠性和选拝性在 当前便用中尚可r改进捋可 使级用下降棋的逸捋性在许多气休分 离中址主要问题,提高渗透 速辛将

7、有助于减少敖用膜选择性必领提高,只有开 发_T对有机濬剂操作性能 可龛的休系!可能有更孝 的工件应用项日棋的猪定性雄一未解决的 问题.只有稳定性解决T.该过程才有可能工业此膜分离虽然在化工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化工生产中高温、高压、强腐蚀的介质而言,对膜材提出了特殊要求,因此需要开发出适用化工生产范围广的膜材料;此外,化工生产一般规模较大, 需要的处理量也大,所以需要研究出过滤时间 长、通量大的强化膜过程。2超滤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超滤是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能够将溶液净化、分离或者浓缩。超滤是介于 微滤和纳滤之间的一种膜分离过程。在所有膜分离手段( 如微滤、超滤、反渗 透、渗透、电渗析及气体膜

8、分离)中,超滤技术的应用最广泛,也最成熟。自 1977年Heztherball等人研究并利用超滤技术榨苹果汁以来,超滤技术得到了迅 速发展。超滤膜是超滤技术的心脏,超滤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超滤性能。 合成氨(1) 可用于高压机后新鲜气油分离。采用超滤技术除去新鲜气中的油水尘等杂 质,大大改善了冷交换器的油污和积炭堵塞现象,进一步优化了操作条件,降 低了能耗,有效保护了合成塔触媒。(2) 用于氨分离改造。可实现高效氨分离,能降低从气体分离出的雾状液氨的入 塔氨含量,降低能耗,直接经济效益显著。(3) 用于循环机后油分离器。主要作用是除去气体中夹带的油 水杂质,保护合 成触媒,降低能耗。(4) 用于

9、变换器后过滤器。主要作用是除去变换器中的油 水杂质,保护变换触 媒。尿素生产主要用于除去C02气体中的油污,降低能耗,提高产品质量。如某化肥厂在 CO2 压缩机后使用了超滤技术。使用后发现一、二段分解加热器的油污情况大 为改善,传热效果明显提高,尿素产品质量提高。硝酸生产主要用于除去氨气中的油污,保护昂贵的触煤铂网,延长其工作寿命。如某 硝铵厂在硝酸氧化炉前,气氨过滤器采用了超滤过滤器。使用后,氧化炉铂金 属丝网寿命延长,现已连续运转 3 年多,同时其过滤清洗周期比原布袋过滤器 长,减少了不少工作量。硝铵生产主要用于除去氨气中夹带的油污,防治氨气带油进入硝铵中和工段,提高系 统安全性,防止意外

10、。如某化肥厂硝铵车间,在氨压缩机气氨档板过滤器之后 加装了超滤过滤器,根据2000年8月份投产以来的情况看,气氨中的油气体积 分数,由进口的5060 口 L /L降至610 口 L /L,完全满足了硝铵中和工段的 要求,对系统的安全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超临界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 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的原理是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 临界流体与待萃取的物质接触,利用超临界流体(SCF)的高渗透性、高扩散性 和高溶解能力,对萃取物中的目标组分进行选择性提取,然后借助减压、升温的方法,使 SCF 变 为普通气体,被萃取物质则基本或完全排出,从而达到分离提

11、纯的目的。超临界流 体与萃出物即溶质的分离方法有 3 种:恒温减压溶质与气体分离;恒压升温溶质与 气体分离;吸附分离(在分离器中加入吸附剂吸附不需要的溶质后, 萃取物的目 标产物与气体分离)。超临界萃取分离技术在天然香料提取中的应用 精油的萃取采用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来提取精油,只能收集到漂浮在水面上的油珠,得 到的挥发油量极小,而且只能提取其中的水溶性成分,部分脂溶性成分如酮、酯 等物质则不能被取出,并且高温操作条件下对有效成分造成破坏严重。超临界 萃取避免了水蒸气蒸馏过程中热敏组分的分解,以及可能由水解和增溶作用造 成的组分的流失11。蔡定建应用科技 2009 年 7 月 21 日第十七卷第

12、 14 期等人 12采用超临界萃取技术从桂树皮中提取桂皮油,在相对较低的压力和温度下 就获得了高质量的桂皮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20bar,萃取温度 45 C,萃取时间150mi n,桂皮油的收率为,其出油率高于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 张峰等人13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玫瑰精油,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 24MPa,温度35C,萃取时间2h。由于二氧化碳是非极性分子,而玫瑰精油中 的香味主要来自于具有一定极性的芳樟醇等醇类,因此在萃取时需加入少量极 性溶剂作夹带剂对萃取过程进行强化,提高萃取收率。研究表明选择水和乙醇- 水作为夹带剂,可以增加精油收率,且不影响玫瑰油的品质。夹带剂的流量为

13、 min 时,玫瑰油的收率最高可达%,远高于水蒸气蒸馏法%的收率。另外,超临 界流体萃取还广泛用于从甜橙皮中提取橙皮油14,从八角茴香中提取八角茴 香油15以及生姜中特性成分姜油的提取16等。浸膏的萃取浸膏的传统生产方法是使用有机溶剂在低温时浸提。姚渭溪等人17采用 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提取桂花浸膏。研究表明,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所得浸膏在 气味和色泽方面均优于化学溶剂提取的浸膏,且超临界萃取分离技术及其在精 细化工领域的应用产物收率从%提高到%。另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还用 于啤酒花浸膏的生产,萃取率高,产品质量好,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18。 超临界萃取分离技术在食品添加剂中的应用 天然色素的萃

14、取西北大学的王玉琪等人19采用超临界萃取法制备辣椒红色素。采用传统 的溶剂法提取的辣椒红色素有机溶剂的残留量较高,使产品的应用受到很大的 限制。王玉琪等以溶剂法生产出的辣椒树脂为原料,采用超临界 CO2 萃取法进 行辣椒红色素的分离纯化,最优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 35C,萃取时间6h。制取的辣椒红色素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主要指标色价、己 烷残留等均优于国标要求。另外,超临界萃取技术还用于番茄红素20等天然色 素的提取。天然食品抗氧化剂茶多酚的萃取茶多酚具有显著的杭氧化性和积极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一种理想的天 然食品抗氧化剂。另外茶多酚还是良好的除臭剂、保色剂、保鲜剂,在食品

15、工 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李军、王朝瑾等人21,22均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 萃取茶多酚的工艺。研究表明,茶多酚的萃取需加入乙醇水溶液作夹带剂。在 压力为350bar、温度为50C时茶多酚的萃取率为。产品不含咖啡因,这是目前 其他茶多酚萃取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超临界萃取分离技术在生物碱的提取中的应用 生物碱是动植物中一类具有碱性的含氮物质。它们大多是极有价值的药 物。中草药含有很多种生物碱,其疗效大多是由此而来。由于生物碱往往具有 一定的极性,因此在萃取时也需加入少量极性溶剂作夹带剂,提高生物碱在超临 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提高和维持萃取的选择性23。如在咖啡碱的提取中, 纯超临界C02几乎

16、不能从干燥的咖啡豆中萃取出咖啡碱,而预先加入水,可减 弱咖啡碱与咖啡母体间化学健的强度,使咖啡碱游离出来溶于超临界 CO2 之中24。又如在益母草总生物碱的提取研究中,葛发欢25等采用常规方法提取时 总生物碱的收率仅为%,纯度为%。采用超临界萃取技术,以氯仿为夹带剂,优 化工艺条件后,益母草总生物碱收率达%,纯度为%,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与 传统提取方法相比,超临界萃取最大的优点在于可在近常温条件下提取分离不 同极性、不同沸点的化合物,几乎保留药材中所有的有效成分,没有有机溶剂 残留。因此,其产品纯度高,收率高,操作简单,节约能源26。超临界流体技术具有许多传统技术所没有的快速、高效、低能耗、

17、污染少等 优点,而且超临界流体无毒、不易燃、不污染环境。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超临界 流体萃取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近常温的条件下提取分离, 有利于热敏性物质和 易氧化物质的萃取,而且几乎保留产品中全部有效成分,产物没有有机溶剂残留, 产品纯度高,操作简单、节能。因此,在化工、医药、香料食品及能源工业等领域 都得到工业化应用。4新型吸附技术新型吸附技术,如模拟移动床、变压吸附、层析、扩张床等新分离方法在研究 开发的基础上,将在工业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变压吸附 固体吸附剂对不同的气体组分具有一定的吸附选择性且平衡吸附量随组分分 压升高而增加,利用此特性进行加压吸附、减压脱附实现混合物的分离。变压吸 附

18、一般是常温操作,循环周期短,易于实现自动化。变压吸附在工业生产的应用迅 速增长,目前的应用领域有:空气干燥,氢的纯化(可生产纯度高达 %的 H2), 从 含有支链异构体和环烃的混合物中分离正构烷烃,空气分离等。变压吸附已应用 于炼钢、有色金属冶炼、材料、医药、环保、惰性气体保护、食品保鲜等各方 面。层析 在层析分离中,亲固定相的分子在体系中移动较慢,而亲流动相的分子则较快 地流出体系,从而实现了不同物质之间的分离。按两相相互作用的原理不同, 可 以分为吸附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疏水作用层析、亲和层析、固定化金属离子 亲和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不同的过程。层析是分离能力很强的技术,在工业上 用于一些

19、分离纯化要求很高的过程, 如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天然动、植物资源 中有效成分的提取、重稀土金属的分离。在生物技术产品的分离提取过程中,层 析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手段。扩张床吸附技术通常的生物产品的分离纯化过程包括发酵液预处理、固液分离、分离、纯 化、产品加工等步骤,操作复杂、处理时间长, 造成提取过程收率低、分离成本 高。其中,当料液中颗粒小、料液黏度高时对料液化学与黏合的固液分离是一个 很困难的过程,处理不当容易造成生物活性物质的失活。与固定床吸附不同,扩张 床在吸附操作时其床层处于膨松的亚流化状态,同时又保持了较低的返混, 因而 可以处理含较多颗粒的“脏”料液,如发酵液等,并达到良好的分离效果

20、;在脱附 时则反向以固定床方式进行。扩张床吸附将固液分离、吸附分离和浓缩集中成 为一个操作过程,简化了分离工艺, 提高了产品回收率, 是一项应用前景广阔的生 化分离新技术。目前, 扩张床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基因过程的人工血清蛋白的分 离。吸附树脂 吸附树脂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具有多孔网状结构和表面活性的材料, 是在离 子交换剂和其他吸附剂应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树脂。树脂吸附的原理 是利用吸附树脂和被吸附分子(吸附质)之间的范德华引力,通过它巨大的比表 面而进行物理吸附的。主要通过调节交联度、单体种类和选择适宜的制孔剂等 来调节控制树脂的孔容、孔径、孔型、孔径分布、比表面等达到选择性吸附某 种物

21、质的目的。吸附树脂可以从水溶液、混合有机溶液或混合气体中选择吸附 净化各种 有机化合物,具有高效节能、操作工艺简单、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树脂吸附技术 已应用于制药及天然植物中活性成分如皂甙、黄酮、内脂、生物碱等大分子化 合物的提取分离;苯、氯苯、苯酚、苯胺、水杨酸、萘磺酚等苯环结构的有机物 的吸附与回收等。5微波萃取微波萃取(Microwave Extractio n)的基本原理是微波直接与被分离物作用,微 波的激活作用导致样品基体内不同成分的反应差异使被萃取物与基体快速分离, 进入溶剂中。微波萃取时,不同的基体所使用的溶剂不同。影响微波萃取的主要 因素是萃取溶剂、萃取时间、萃取温度以及试样中水

22、分或湿度。微波萃取的特 点有如下几方面:选择性。极性较大的分子可获得较多的微波能,因而运动速 度较快,利用这一性质可选择性地提取一些极性成分。快速。被加热的样品往 往放在微波透明且为热的不良导体的容器中,所以微波不需要加热容器而直接加 热样品,使样品迅速升温。加热均匀。若微波场是均匀的,样品受热也是均匀 的。高效。微波萃取具有设备简单、使用范围广、萃取效率高、重现性好、 节省时间、节省试剂、污染小的优点,在中药和天然香料提取分离中得到应用。 6 耦合分离技术近年来, 诸如催化剂精馏、膜精馏、吸附精馏、反应萃取、络合吸附、反胶 团、膜萃取、发酵萃取、化学吸收和电泳萃取等新型耦合分离技术得到了长足

23、 的发展,并成功地应用于生产。它们综合了两种分离技术的优点,具有独到之 处。催化精馏在 MTBE 等工艺中的成功应用和反应萃取在己内酰胺工艺中的成 功应用充分说明了这类新方法具有简化流程、提高收率和降低消耗的突出优 点。耦合分离技术还可以解决许多传统的分离技术难以完成的任务,因而在生物工程、制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发酵萃取和电泳萃取在生物制品分离方面得到了成功的应用。采用吸附树脂和有机 络合剂的络合吸附具有分离效率高和解析再生容易的特点。电动耦合色谱可高 效地分离维生素。C02超临界萃取和纳米过滤耦合可提取贵重的天然产品等。 由于耦合分离技术往往比较复杂,设计放大比较困

24、难, 因此也推动了化工数学模 型和设计方法的研究。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分离工程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随着科学技术 的进步,在从事分离工程研究与开发的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 本学科将为化学工 业和相关工业的技术进步做出重大的贡献。参考文献:1 郑捷.膜分离法提取合成氨弛放气中的氢及其应用J.陕西化工,1997, 2: 57。2 李仲民,童张法.超滤法回收造纸黑液中木质素的研究J.化学工程,2003,31( 1) : 4952。赵宜江,邢卫红,徐南平.陶瓷微滤膜澄清钛白废酸研究J.化学工程,2003,31( 5) : 5861。王志斌,陈文梅,唐必文.旋转流过滤在脱落酸中的应用与膜管再生研究J

25、.过 滤与分离, 2002, 12( 4) : 12。周花,蒋林煜,蓝伟光,等.纳滤在制备高浓度活性红3BS中的应用J.膜科学与 技术, 2001, 21( 5) : 4247。柴红,周志军,陈欢林.纳滤膜脱盐浓缩染料的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0, 14( 5) : 461464。7何毅,苏鹏祥,李光明,等.纳滤膜在染料工业脱盐浓缩中的应用J.水处理技术,2005, 31( 2) : 7376。杨刚,邢卫红,徐南平.应用膜技术精制水溶液染料J.膜科学与技术,2002,22( 2) : 2428。冯晖,吴沪宁,沙文博,等.活性黑染料纳滤脱盐浓缩的研究J.化工时代,2004,18( 7)

26、: 4647。10 朱家文.化工分离工程与高新科技发展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0, 2:15。11 高彦祥,超临界C02萃取香料精油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6(6): 8-12。12 蔡定建,周玉琴,毛春林。赵林杰萃取GC-MS分析桂皮又成分研究J。中 国食品添加剂, 2008(6): 91-98。13 张峰,刘芸,王志祥。超临界C02萃取玫瑰精油的研究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8(16)13:11-13。14 郭明学。超临界C02萃取甜橙皮油的研究J,化学工程,1990,(1):28-31超临界萃取分离技术及其在精细化工领域的应用.15 李飘英,邹德正。用超临界技术提取八角

27、茴香油的研究J。广西大学精细化 工研究所会议论文, 1993:79-85。16 周晓东。超临界C02萃取升降特性组分一姜油的研究J。精细月专用化学 品, 2004,12(9): 13-15 。17姚渭溪。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桂花浸膏的研究J。香料香精化妆品,1997, (2):22-25。18 李疆。周红。超临界萃取技术及其在啤酒花浸膏生产上的应用J。酿酒, 2008,35(3):53-55 。19 王玉琪,陈开勒,姚瑞清。超临界萃取法制备辣椒红色素J。化学工程, 2008,36(38):18-21。20孙庆杰,丁宵林。超临界C02萃取番茄红素的初步研究J。食品也发酵工 业, 1999,24(1

28、):3-6。21李军,冯耀声。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茶多酚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 发, 1996,8(3):42-47。22王朝瑾,马红青。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茶多酚的工艺研究。第七届全国天 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 2008-09-1。23李卫民,金波,冯毅凡,中药现代化与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M。北京:中 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74-75,95-98。24Li Shufen , Hartland Stanley. New industry process for extracting coca butter and xanthines with supereritical carbon dioxideJ. JA0CS,1996,423-423.25葛发欢,史庆龙,许静芬。超临界C02萃取益母草总生物碱J。中药材, 2001(6): 415。26蔡艳华,赵卫红,钟本和。中草药中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J。四川化工, (1): 21-2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