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上传人:熏** 文档编号:168025739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1.1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发展现状产业规模(1)我国新能源总体利用规模较小,但发展迅速,潜力巨大总体来讲,目前国内新能源利用规模较小,但近几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规模扩张速度快,发展潜力非常大。我国新能源利用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很小,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占我国 2009 年一次能源消费的约 92.6% , 水电、新能源(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生物质气化、液化和直接发电) 分别约5.94% 和1.46%。在我国 2009 年的总发电装机容量中,以煤炭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占了近四分 之三的比例,核电和风电的总和不到 3% ,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所 占比例分别仅为0.03

2、%和0.36% ,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图 1 我国 2009 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数据来源:赛迪顾问图 2 我国 2009 年发电装机容量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04 年之前,我国新能源发展速度一直比较缓慢, 2006年的中国可再生 能源法的出台实施,将有力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整体来看,在中国政府支持下,各地都在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新能源正成长为一个新兴产业。表 1 中国新能源应用规模和目标类型水电太阳能光伏风电太阳能热水器生物质能发电沼气生物固体燃料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地热 (发电和供热 )潮汐能数据来源:赛迪顾问表 2 各类新能源产业发展阶段 分类2

3、007 年容量145GW100MW6GW130m m 23GW99m 316 亿升(包括粮食乙醇) 1.19 亿升32MW( 发电)投入商业运行的程度2020 年目标 300GW( 含 75GW 小水电)1.8GW30GW300m m 230GW440m35000 万吨127 亿升24 亿升 1200tce( 发电和供热) 100MW( 潮汐能应用)水力发电风力发电产业化程度高,非常成熟,盈利稳定,毛利率高规模不断增长,设备成本高,靠补贴电价,仅能维持盈亏平衡太阳能生物燃油乙醇地热能利用热泵燃料电池热利用较为成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光伏发电受高成本制约,产业化程度远远不够 大多数地区处于研制阶

4、段处于试点推广阶段,靠国家补贴盈利拥有地热资源的地区已经多开发,多依靠国家补贴小部分地区正在小规模推广基本上处于开发与研制阶段资料来源:赛迪顾问(2)太阳能光伏:产能扩张迅速,产品主要供出口,核心技术落后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截至 2009 年底,中国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厂达到 500 多家,年生产能力约 4GW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已跻身世界光伏行业前三强。目前 85% 以上的光伏电池生产厂家和产品均为多 晶硅电池,产品也因价格高大约 95% 以上只能出口,国内真正并网型的太阳能 光伏市场远未形成,中国太阳能光伏核心技术因不能商业化而远远落后于发达国 家。中国光伏产业

5、与世界先进国家差距较大,在未来十年增长可保持在 20% 30% 。高成本制约光伏发电的发展,产业化、规模化道路依然漫长;太阳能电池 虽然初露头角,但原料及产品均受制于国外,国内光伏发电市场容量狭小。(3)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增长迅速,技术落后,主要设备以进口为主 风力发电是目前中国最有可能发展和最有前景的新能源发电,受“十一五”规划的大力推广,风电设备产业将率先受益。中国风电设备技术比较落后,在小 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技术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大型并网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技术与国 外先进水平比较有较大差距。国内风场发电机组多为外国进口,增加了风力发电 成本。图 3 20042009 年中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

6、万 KW)406.89.8126.万千瓦3000105.6%132.8%118.9% 98.4%2627.63140%25002000120%100%65.8%80%15001324.22 1303.4160%100050028.4%34.47.616.3%5.617.0%46.820.9%56.734.7%76.419.7 50.3259.9133.7605345.1719.2240%20%00%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累计装机资料来源:国际风能协会 赛迪顾问新增装机年增长率(4 )生物质能利用:规模较小,处于产业起

7、步阶段生物质能利用除了传统的直接利用之外,还包括生物柴油、燃料乙醇和生物 质发电等。2009 年,我国燃料乙醇总产量已达到 170 余万吨;生物质发电装机 容量在 2008 年底也超过了 300 万千瓦。但相对于我国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利用 规模较小,还处于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我国生物柴油生产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能利用率偏低。截止 2007 年底, 我国生物柴油行业年产能超过 300 万吨。据不完全统计,现有产能 1 万吨及以 上的生物柴油企业有 26 家,其中,产能小于 5 万吨的有 13 家,510 万吨之 间有 7 家,产能达到和超过 10 万吨的有 6 家。以每吨生物柴油 7000 元计

8、算, 产值在 3 亿元以下的有 13 家,310 亿元之间有 12 家,10 亿元以上的只有一 家。除了现有产能外,我国还有多项大规模的生物柴油项目正在建设中,累计约 300 万吨。2009 年,我国生物柴油产量不足百万吨,产能利用率较低。从目前 来看,我国生物柴油行业的发展主要面临三个问题:一是原料制约;二是销售渠 道匮乏;三是扶持政策缺位。图 4 我国产能 1 万吨以上生物柴油企业规模分布 (家)141210864201 5 万吨数据来源:赛迪顾问5 10 万吨10 万吨(5 )地热能:规模较小,处于产业起步阶段目前我国年利用地热能水资源约 4.45 亿立方米,而且每年以近 10%的速 度

9、增长。其中地热发电规模很小,以地热直接利用为主,我国用于发电的地热 资源主要集中在西藏、云南的横断山脉一线。目前,全国地热发电装机容量 88% 集中在西藏。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5 年,我国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面积约为 3000 万 平方米,这一数字到了 2007 年上升至 8000 万平方米。2009 年新增应用面积 将达 5000 万平方米左右。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06 年底,中国地源热泵市场 年销售额已超过 50 亿元,并以 20% 的速度在增长。图 5 我国地源热泵应用面积(万平方米) 1800016000140001200010000800060004000200002005 年

10、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数据来源:赛迪顾问1.2 产业结构(1)太阳能光伏产业2000 年以前,中国的太阳电池基本上是自给自足,2002 年,国家实施“送 电到乡”工程时,国内总生产能力只有 10MW,有一半太阳电池依靠进口。2003 年以后,国内太阳电池产量迅速增加,2004 2006 年是中国太阳电池大量出口 的 3 年,2004 年太阳电池年产量 50MW ,国内安装 10MW,80%出口;2005 年 太阳电池年产量 150MW ,国内安装 5MW,96.7%出口,2006 年太阳电池产量 370MW ,国内安装仅 10MW ,95%以上出口,到了 2007 年

11、,中国已经成为世 界上第一大电池生产国,电池产量达 1200MW,2008 年超过 2000MW ,90%以 上产品仍是出口国外。表 3 20002009 年中国太阳电池的生产量和国内安装量单位:MW太阳能电池年产量新增装机累计装机容量2002 年1020.3452004 年5010652005 年1395702006 年43810802007 年1200201002008 年21264014020093460130270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风能风电是目前最具成本优势的可再生能源,风力资源较好的地区的风力发电成 本与燃油发电或燃气发电相比,已经具备成本竞争力。此外,中国风电行业的市 场集中

12、度较高,行业内领先的企业凭借自身实力,有利于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同时,国内风电企业积极实施战略联盟,有效突破技术瓶颈。风电企业围绕 技术创新链,运用市场机制聚集产、学、研等创新资源,形成集群优势,共同突 破技术瓶颈,有利于产业链整体发展。2009 年 5 月 16 日,以许继集团、郑州机 械研究所、清华大学等多家产学研单位组成的河南省风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成立。该联盟的实施将提升大型风电装备设计和制造水平,加盟企业将在 3 年内 形成 300 亿至 500 亿元的产业规模,带动上下游产业产值 1000 亿元以上。2009 年 5 月 17 日,由 39 家发起单位在内的共 108 家会员单位

13、组成的江苏省风电产 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将更好地发挥江苏省风电产业已形成的集群优势。(3 )生物质能n燃料乙醇中国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是从传统的燃烧技术逐步发展到生物质汽化、液 化和发电技术。汽化以厌氧发酵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主,同时发展生物质能源的 直接汽化技术。在生物质能源液化技术方面,主要是乙醇燃料技术和生物油技术。 早在 2005 年,中国已经建成了南北两大乙醇燃料基地,形成了 100 多万吨的生 产能力。前几年,生物质能源发电技术主要集中在糖厂的热点联产和稻壳发电, 近两年,各大能源集团和投资机构开始建设专门的生物质发电站。中国秸秆资源量达 6 亿吨,目前有 3 亿吨用于薪柴燃料的消耗

14、,其余均被焚 烧;我国林业废弃物资源量 8 亿吨,其中工业消耗 5 亿吨,有 3 亿吨亟待开发 利用。按照每 4 吨秸秆出产 1 吨乙醇的技术水平,这些原料将能生产 1.5 亿吨燃 料乙醇。如果纤维素燃料乙醇技术获得突破进展,实现工业化生产,则对突破我 国资源瓶颈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采取何种开发模式,则有赖于地区间的资源优势。在广西、海南 等地适宜开发以木薯等原料,在山东、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开展适于在盐碱 地生长的甜高粱为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开发种植麻疯 树等能源林为原料的生物柴油项目。n生物柴油生物柴油行业产业链由上游的原料和技术、设备供应商、中游的生物

15、柴油生 产企业、下游的加油站、发电厂、炼油厂、运输公司、化工企业等客户组成。全球看来,生物柴油目前的最主要原料是菜籽油,占 84% ,其次是葵花籽油 占 13% ,棕榈油,大豆油占1%,其他原料 15%。依此看,中国的生物柴油原料 主要以废弃油脂为主,大规模的植物油原料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中国以废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主要出于利润和原料供应得限制。中国公司 以食用油厂的食用油废渣为原料,每 1.2 吨食用油废渣生产 1 吨生物柴油,同时 获得 5080 千克甘油,所得生物柴油的售价为 53005500 元吨。每生产 1 吨生物柴油获利为 300 元,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但随着原料供应有限,原

16、料 价格不断上涨,利润空间也逐步缩小。我国当前油料进口依存度已经接近 50% 。 原料数量有限是当前中国生物柴油发展的难题。虽然油料作物可以作为生物柴油 的原材料,但大规模种植就会产生和农业争地的问题。发展生物燃料对于生产技 术,环境政策,及农业生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中国发展生物柴油,不可缺少的原料作物,包括大豆,油菜,木棉,棕 榈还有麻疯树。表 4 不同原料生产生物柴油利润比较 (单位:元/吨)原料菜籽油豆油棉籽油动物油棕榈油麻风树油地沟油植物油脚原料价格100009000860080007500600054003500产品成本10800980096008800830068006600

17、6400生物柴油价格70007000700070007000700070007000毛利润38002800240018001300200400600数据来源:赛迪顾问(4 )地热能中国利用地热发电还刚刚开始,近年来一些地方只是利用地下热水建立小型 发电站,取得成功,这是地热应用的一个良好开端。我国已经发现的地热温度较 低,品味差,以中低温为主,适用于工业加热、建筑采暖、保健疗养和种植养殖等,但适用于发电的高温地热资源较少,主要分布在藏南、川西、滇西地区,可 装机潜力约为 600 万千瓦。而当地水能资源丰富,地热发电竞争力不强,近期难 以大规模发展。以北京的地热田为例,它属于低温热水类,深埋在

18、4002500m 之间,温度在 3870范围内,进来用于染织空调养鱼取暖医疗和洗 浴等方面效果良好。近年来,我国地热能的热利用发展较快,主要是热水供应及供暖、水源热 泵和地源热泵供热、制冷等。随着地下水资源保护的不断加强,地热水的直接 利用将受到更多的限制,地源热泵将是未来产业化的主要发展方向。截至 2009 年 6 月,我国应用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的建筑项目共 2236 个,建筑面积近 8000 万平方米,其中 80%集中在京津冀辽等华北和东北南部地区。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地源热泵技术近年来引起社会的重 视。目前,我国除青海、云南、贵州等少数省区外,其他省区都在不同程度地 推广地

19、源热泵技术。1.3 发展特点(1)新能源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9 年,中国新能源产业规模上升到新的台阶。太阳能电池产量突破 3GW , 保持全球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地位;风电新增装机突破 1GW ,成为全球新 增装机最大的国家。除了产业规模不断放大以外,中国新能源产业结构也不断优 化升级。新能源各细分产业都得到不同程度发展,同时,产业技术不断成熟,和 国外同类企业竞争的能力也不断提高。(2)政策导向日趋明朗,新能源成为新兴产业战略重点2009 年,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对新能源产业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都有了 很大提升。2009 年 9 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发表

20、了题为携 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讲话,提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 202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 15%左右;2009 年 11 月,温家宝总理在 北京人民大会堂发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指出,大力发展新 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在 2009 年 12 月的哥本哈根会 议上,温家宝总理再次明确了到 202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年下降 40%45%的目标;在政府有关部门于 2009 年 11 月提出的信息产业、 生物科技共七大新兴技术领域中,新能源最有可能成为未来战略新兴产业的主攻 方向,从而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3)建立产

21、业联盟成为企业战略亮点按照产业链分析,新能源产业可以大致分为上游的技术开发和产品设计、中 游的产品制造和下游的产品应用三个大环节。其中,重要环节是新能源产品的生 产制造。在制造业领域,不管是太阳能、风能还是生物质能领域,民营企业都是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带动力量。在终端的应用市场,由于行业壁垒较高, 则大部分由国有企业开发。在新能源领域,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联合越来越 普遍。(4)产业发展区域特征明显,城市战略作用显著新能源产业发展地域特征越来越明显。以光伏产业为例,前几年,地方政府 通过光伏产业集聚、提升产业链竞争力。由此产生的的“区位品牌”为当地经济发 展贡献突出。和美国硅谷,中国义

22、乌小商品市场一样,中国又出现了中国电谷 保定,中国光谷武汉,中国太阳谷德州以及无锡的太阳城等与太阳能 有关的大型制造基地。在产业链建设中,政府的引导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关键要围绕建设可持续发 展的大工业体系制定产业链和产业群发展方向,要研究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参 与产业链发展,鼓励外地企业投资发展。要规范市场秩序、引导产业链企业合理 的市场定位,建立竞争与合作的机制,走专业化发展道路,避免单打独斗和恶性 竞争,从重点扶持部分企业发展,转向不同企业,改善企业环境,促进企业创新 和产业的升级。 在城市品牌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需要重点突破主导产业,围 绕主导产业发展特征,确定本地区主导产业的发展定位。

23、由此,制定产业发展的 战略和思路。通过本位发展、定位发展、抢位发展和换位发展“四位一体”的产业 发展战略,实现本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22.1发展趋势太阳能、风能仍然是新能源产业发展重点根据目前新能源技术发展状况,结合各国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可 以预测,到 2020 年,光伏产业将是未来新能源产业投资的重点领域,其次为陆 地风电。在国内,风能是发展速度最快、市场也相对最成熟的新能源产业。太阳能光 伏产业规模世界第一,市场也在快速启动中。未来 510 年,风能和太阳能仍将 是国内重点发展的新能源产业。2.2投资主体多元化,产业竞争日趋激烈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初期发展以民营企业为主,近两年,国有

24、大型集团也成为新能源的投资主体。加上国外大型企业的介入,国内新能源企业面临着更严 峻的竞争环境。以风电产业为例, 2005年国家颁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风 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要求“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 以上,不满足 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这些规定极大促进了国内风电产业 和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2010 年 1 月中旬,国家取消了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达 到 70% 的要求,意味着国内风电市场开放,国内的风电制造企业未来将面临外 资企业的威胁。部分风电设备制造商,由于技术实力落后、产业规模不大、竞 争实力不强,将面临与其他大型风电企业兼并重组的可能。另外,由于国内风 电设备运营商设备招标普遍青睐低价,这也导致设备商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2.3技术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成为未来企业竞争的核心 要素随着竞争加剧,未来新能源市场的争夺主要集中在企业对终端市场的开拓能力和成本的承受力。而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是未来企业开拓市场的重要影响因 素,技术的创新能力是企业降低成本、保持持续竞争的主要手段。未来,自主 研发能力强、品牌影响力高的新能源企业将更具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