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日本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68021648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0.4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11课 古代日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11课 古代日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11课 古代日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第11课 古代日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 古代日本(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 11 课 古代日本1(2020年云南昆明)日本是亚洲东部的国家。5世纪,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7 世纪中期,日本建立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进入封建社会,这主要是通过A. 大化改新B. 彼得一世改革C. 明治维新D废除农奴制改革【答案】A【解析】7 世纪中期,日本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仿行隋唐制度颁布改新诏书,史称“大 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 A正确;彼得一世改革发生在18世纪的俄国,B排除;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的日本,C排除;废 除农奴制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开展的改

2、革,D排除。故选A。2. (2019甘肃靖远 中考模拟)孝德天皇在公元646年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一系列改革,颁布改新诏书, “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这一改 革被称为A. 大化改新B. 查理马特改革C. 明治维新D. 彼得一世改革【答案】 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646年开始,日本孝德天皇时期参照中国隋唐制度实行一系列改革。实行“班田收授法”; 国家班给农民口分田,六年一班,死后归还。另分给园地和宅地,可以世袭占有。另外,对贵族官僚授予 封食,对功臣贵族另赐功田。改革租税制度,实行租庸调法;改革国家机构,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制度。中

3、央政府设二官八省,分别掌握各项政务;地方行政设国、郡、里等单位,国司和郡司由中央任命,里长 由地方土豪充任。所以这一改革被称为大化改新,A项符合题意;B项是欧洲法兰克王国的改革,C项是 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时期开始进行的改革,D项是俄国历史上的改革。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排除,故选 A。3. (2020河南初三二模)某同学将“西欧庄园、西欧城市的兴起和日本大化改新”纳入一个专题进行研究,下 列最适合该专题的名称是A. 古代东西方文明的冲突B. 古代东西方奴隶制的终结C. 欧亚国家封建制度的形成D. 古代欧洲的衰落启示录【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欧庄园、西欧城市的兴起于封建

4、社会,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 封建国家。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地区社会类型转换,A与题意不符,A错误;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古 代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B错误;日本不属于古代欧洲,因此D错误。综上故选Co4. (2020年江苏常州)从早期人类的出现到15世纪末期,人类社会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 社会。下州历史事件中,属于封建社会的是A.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B. 亚历山大东征C. 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D. 斯巴达克起义【答案】 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大化改新后,由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国家,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C项符合题 意;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是在公元前6世纪,此

5、时的印度处于奴隶社会时期,排除A;亚历山大东征后使封 建制社会替代了奴隶制社会,排除B;斯巴达克斯起义是一次奴隶的武力抗争事件,排除D。故选Co5. (2020滨州市博兴县第一中学初三月考)王毅在论日本大化改新的成败中说:为数不多的铁制农具 仅仅被当时的氏姓贵族所垄断。他们凭借这一优越的生产条件,大肆开垦、兼并土地,大大加速了自身的 成长,”,并且很快在政治上崛起,造成了七世纪日本社会的动乱。”材料主要论述大化改新的A. 历史背景B. 改革措施C. 成败得失D. 历史影响答案】 A【解析】 依据题干的“为数不多的铁制农具仅仅被当时的氏姓贵族所垄断。他们凭借这一优越的生产条件,大肆开垦、 兼并土

6、地,大大加速了自身的成长并且很快在政治上崛起,造成了七世纪日本社会的动乱。”可知,题干 材料主要论述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七世纪日本社会的动乱促使日本向先进的中国学习,进行大化改新, 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未涉及大化改新的改革措施,排除B;成败得失和历史影响在题干材料没有体现, 排除CD。故选A。6. (2018常州市河海中学中考模拟)“诏书规定: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废除贵族对土地和 部民的私有权,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于6岁以上的公民,每6年按人口班田一次,男 子每人2段(相当于3. 5亩),女子为其2/3,奴婢受相当于自由民的1/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 政

7、府。 ”下列能够从材料中得出来的是A. 日本统治阶层内讧和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的吸引是其改革的重要因素B. 标志着日本从古代社会向中古封建社会的转折,促进了国家和社会的迅速发展C. 通过土地制度变革,废除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变成国家的公地和公民D. 这场变革是天皇开始的自上而下封建性质的改革,其目的是维护自身统治【答案】C【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权,改土地、部民为 国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这次改革日本学习的是中国隋唐的制度。 大化改新实行“班田收授法”,日本通过这次土地制度变革,废除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变

8、成国家的公地和公 民, C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不能从材料中体现出来;B项表述错误。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C。7. (2019河南沁阳 初三一模)“在整个78世纪,大和政府向大唐朝廷派出一系列的使节并改组政府 结果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材料中的“深刻地影响”主要是指A. 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利B. 使日本跨入了封建社会C. 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D 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答案】 B【解析】根据题干“在整个78世纪,大和政府向大唐朝廷派出一系列的使节并改组政府结果深刻地影响了日 本社会的每一个方面。”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描述的是日本向唐朝学习的大化改新,大化

9、 革新解放了部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A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o8. (2019湖南娄底中考模拟)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这一变 革解读正确的是A. 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B. 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C. 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D. 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统治【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 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仿效隋唐制度,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在政治上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等,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 社会。其“新”主要体现在加速了

10、日本封建化进程。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o【点睛】抓住通过关键词“大化改新的新”是解题的关键,其“新”主要体现在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9. (2020江门市第二中学初三月考)小明同学课下收集了大化改新、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西欧庄园等 相关资料。据此判断小明学习内容的主题是A. 古代亚非文明B. 亚欧封建社会C. 古代欧洲文明D. 迈入近代社会【答案】 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7世纪,日本的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发 生在7世纪,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国家;9世纪兴起的欧洲封建庄园属于封建制度的一种生产关系。所以, 大化改新、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西欧庄

11、园三项都属于亚欧封建社会,B项符合题意;A项古代亚非文明 一般是指四大文明古国,属于奴隶社会,与题干“亚欧封建社会”信息不符;C项古代欧洲文明是指古代希腊 和古代罗马,属于欧洲文明,与题干“亚欧封建社会”信息不符;D项迈入近代社会开始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属于资本主义社会,与题干“亚欧封建社会”信息不符。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o10. (2019高州市顿梭中学中考模拟)有同学搜集了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日本大化改新、马可波罗 来到中国的相关书籍,他研究的课题最可能是A. 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对话B. 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撞C. 古代东西方文化的和平交流D. 古代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12、【答案】D【解析】题目中的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是东西方文明冲突的体现,日本大化改新、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是东西文 化交流的表现等,由此可知题干所给关键词主要体现了古代文明的冲撞与交融,故选D。11. (2020云南盈江初三学业考试)7世纪中叶,日本发生了一场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经济和政治制度 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这场改革是A. 大化改新B. 彼得一世改革C. 明治维新D.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答案】 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 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仿效隋唐制度,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在政治上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等,大化

13、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 社会,故A符合题意;彼得一世改革、明治维新、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 题选 A。12. (2020新疆乌苏初三二模)2019年4月1日,日本正式公布新年号为“令和”。这是日本自公元645 年首次使用年号以来的第248个年号。日本首次使用的年号是A. 大化B. 德川C. 明治D. 裕仁【答案】 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年号是古代中国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建元”。唐太宗时期,年 号为“贞观”(公元 627 年-649 年),当时日本全面仿效唐制,公元 645 年-650 年,日本使用首个年号“大化”, 年号制度延续至

14、今,所以日本首次使用的年号是大化,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排除,故选 A。13. (2020江西初三三模)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第二年,他发布了改新 之诏,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制度改革。下列关于这场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A. 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B仿效英国建立共和制度C. 改革后,大和政权开始统一日本D. 倡导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答案】A【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 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 民,

15、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一次封建性质 的改革,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A项符合题意;排除B项;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 和政权统一了日本,排除C项;日本明治维新改革,倡导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排除D项;故选择A。【点睛】“645年”“孝德天皇”年号“大化”。 “第二年”“改新之诏”是解题的关键,即646年日本孝德天皇进行的改 革,据所学,这次改革被称为大化改新。14. (2020广东初三二模)“日本朝野醉心于学习和模仿唐朝的制度与文化,前后历300年之久。”下列选项 与日本学习模仿唐朝有关的是A. 文成公主入藏B. 大化改新C

16、. 纸币D. 明治维新【答案】 B【解析】 结合所学,日本的大化改新是仿照中国隋唐进行的一次封建制改革。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 制国家,废除世袭贵族制,以才选官;在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所以B符 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睛】本题的易错项是D。注意区分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15. (2020安徽合肥初三三模)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其中对日本走上封建主义道路产生重要影响的B.玄奘西游遣唐使耒华答案】 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大量的遣

17、唐使来华,学习唐朝的文化与典章制度。 646 年开始, 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使日本走上了封建主义道路,C正确;玄奘西游去的是印度,A 错误;鉴真东渡将唐朝的先进文化与佛法带入到了日本,促进了中日友好往来,但对日本社会转型没有直 接影响,B错误;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的友好往来基础,不合题意,D错误。综上故选Co16. (2019山西中考模拟)“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 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和这段材料的描述有关的是A. 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

18、吸收中国文化指的是明治维新B. 日本民族的优点在于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C. 中日交往史上,都是日本派遣大量人员到中国来学习D. 日本移植外来文化一直是照搬照抄,且不顾虑也不以为耻答案】 B解析】 大规模学习中国文化的是大化改新,即可排除A。“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留学生东渡日本,借鉴明治维新 经验,探求救国救民之路,故排除C, D项日本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但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结合本国国 情有选择的引进”,B符合题意,其他不符合题意。故选Bo17. (2020河南初三其他)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 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积极倡导以法制完

19、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材料反映 了大化改新A以中国唐朝制度为蓝本B. 使日本过渡到封建社会C. 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D. 使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日本的政治变革即大化改新是效仿唐朝的政治制度进行的,选项A符合题意;使日本 过渡到封建社会、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是日本大化改新后对日本产生的影响,排除BC ;近代日本学习西 方进行了明治维新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同时也使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排除Do故选Ao18. (2020山东诸城初三一模)“一块国土不能有两个统治者,显然我们必须改革我们的法令法规,将政治权力归还朝廷。”于是,日本采取的做法是A.

20、 发展近代工业B 废除农奴制C. 加强中央集权D. 提倡“文明开化”【答案】 C【解析】据“一块国土不能有两个统治者,显然我们必须改革我们的法令法规,将政治权力归还朝廷。”及所学知 识可知,于是,日本采取的做法是加强中央集权。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落后的奴隶制严重阻碍日本 社会的发展。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内容 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 会向封建社会转变,C符合题意;发展近代工业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A排除;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农 奴制,B排除;日本明治维新提倡“文明

21、开化”,D排除。故选择Co【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的相关史实。19. (2020山东郯城初三一模)下列呈现的历史事件与对其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选择项事件历史解释A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 典。B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C阿拉伯帝国8世纪中期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D阿拉伯数字完全是阿拉伯人发明、改造、创新的成果。AAB. BC. CD. D【答案】D【解析】阿拉伯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人们以为是阿拉 伯发明,所以称之为邙阿拉伯数字”,D说法

22、错误,符合题意;ABC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 D。20. (2020江西初三其他)某同学在阅读历史教材时,看到如下描述: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 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二次,不 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据此推断,这次改革是A. 明治维新B.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B. 大化改新C. D.查理马特改革【答案】 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646 年开始,日本仿照唐朝的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日本 进入到封建社会,

23、故C符合题意;明治维新使日本走向资本主义道路,故A不符合题意;1861年俄国农奴 制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故B不符合题意;查理马特改革将原有的无条件赏赐改为了有条件分封, 将豪绅显贵跟王室紧密联系起来,加强了中央权力,形成了欧洲封建等级制度,奠定西欧骑士制度的基础, 也为日后加洛林王朝的强盛创造了条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o21. (2020年吉林长春)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涂“V”,错误的涂“X”。图一图二JF 4丸艮S-a岛*持制(1) 图一中的器物体现了商鞅在经济上的改革措施。(2) 图二中由氏族统治者进行的迁都促进了民族交融。(3) 图三中日本的社会

24、变化源于明治维新的开展。(4) 图二、图三所反映的改革都有对先进文化的借鉴。(5) 与上述图片相关的改革都顺应了历史潮流,推动了历史的进步。【答案】(1) V( 2) V( 3 ) X( 4 ) V( 5 ) V【解析】考查点: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化改新。解题思路:(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 的度量衡器。所以商鞅铜方量能体现商鞅在经济上的改革措施。本题涂V。(2) 根据图二中的都城由平成迁到洛阳可知,指的是北魏孝文帝迁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迁 都洛阳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发展。本题涂V。(3) 根据图三中的信息“大和变为日

25、本国”“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可知,这些变化体现的是日本大化改新前 后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明治维新使日本由封建社会 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所以本题涂X。(4)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吸收了汉族的文化,日本大化改新借鉴了中国唐朝的文化制度。 所以本题涂V。(5)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顺应了历史潮流,推动了历史的进 步。本题涂 V。22. (2020福建漳州 初三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通过四次遣隋使,日本在初步直接接触中国的优秀文化并有所汲取之后,“对中国优秀文化益 加叹羡和憧憬,朝野上下醉

26、心于学习和模仿,形成一股狂热的学习高潮。而当时的中国,在唐继隋统 一全国,历太宗、高宗等诸代的治世后,经济高度繁荣发达,文化空前隆盛辉煌。 唐代文化之隆与对 留学生待遇之厚,自然对日本有强烈的吸引力。于是为了实现继续直接地向中国学习优秀文化的目的,日 本皇廷组织大型使团,派遣优秀人物为使节,以便更有效地学习,并随派大批留学生、留学僧,以便长期 从事学习。显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才是日本遣唐使的主要原因。摘编自池步洲日本遣唐使简史材料二 依照中国隋唐的模式,改革日本的土地、赋税和徭役制度,并废除官职世袭的陋习,建立以 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摘编自王毅论日本大化改新的成败材料三 由于日本

27、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 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 耻。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该时期“醉心于学习和模仿”的典型事件。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具有巨大 吸引力的原因。(2) 据材料二判断, “废除官职世袭的陋习”后日本确立了怎样的选官标准?这次改革对日本有何影响?(3) 通过这次改革,反映出日本这个民族的特点是什么?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什么启示?【答案】( 1)大化改新;唐代文化之隆与对留学生待遇之厚。(2) 以才选官;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制的

28、封建国家。(3)日本非常善于学习其它民族的先进文化,通过改造创新,使其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启示:我国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应该坚持改革开放、引进外来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不断创新,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 (围绕日本的学习和创新,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在该时期“醉心于学习和模仿”的典型事件是大化改新,日本孝德天皇时期仿效唐 朝典章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得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根据材料一“唐代文 化之隆与对留学生待遇之厚,自然对日本有强烈的吸引力”指出,唐朝具有巨大吸引力的原因是唐代文化之 隆与对留学生待遇之厚。(2)据材料二判断,“废除官职世袭的陋习

29、”后,日本仿效隋唐科举考试制度,确立了以才选官的选官标准。 这次改革即大化改新使得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3)依据材料三“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 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反映出日本这个民族的特点是非常善于学习其它民族的先进文化,通过 改造创新,使其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围绕日本的学习和创新分析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启示: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应该坚持改革开放、引进外来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不断创新,推动我国社会的 发展。(言之有理即可)23. (2020贵州毕节初三期中)一部人类发展史,也是一部多元化文明共生并进的历

30、史。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的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风俗,孕育了不同文明,是世 界更加丰富多彩。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 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 6 世纪下半叶,日本国内出现统治危机。公元646 年(大化二年)元旦,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 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世界历史上册材料二 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 年灭亡后,拜占廷帝国依然保持着它的繁荣。公元6 世纪,皇帝查士 丁尼西征,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剧了帝国的政治危机。而拜占廷帝国仍陶醉于已有的辉煌

31、成就,不 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 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1)根据材料一,日本出现统治危机后进行哪一改革?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日本和拜占廷帝国对待其他先进文明各持什么态度。 (3)材料三中的大帝国指的是哪个国家?它当时的对外政策是什么?现在这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又是什么?(4)以史为鉴,展望未来,你从这三个国家不同的历史命运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1)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32、(2)日本:开放、积极学习;拜占庭帝国:封闭保守(3)清政府统治时期的中国;闭关锁国;对外开放(4)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外国先进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有借鉴地吸收。【解析】(1)根据材料一“公元 646年(大化二年)元旦,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 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出现统治危机后,日本学习中国隋唐制度,任用 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 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2)根据材料一“公元 646年(大化二年)元旦,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从中国

33、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 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出现统治危机后,日本学习中国隋唐制度,实行 大化改新,由此可知,日本善于学习吸收他国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据材料二“西罗马帝国于公元 476年灭亡 后,拜占廷帝国依然保持着它的繁荣。公元6世纪,皇帝查士丁尼西征,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剧了 帝国的政治危机。而拜占廷帝国仍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可 知,拜占庭帝国出现统治危机后,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封建保守,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 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致使帝国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3)根据材料三“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 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可知,材料三中的大帝国指的清政府统治时期的中国;它当时的对外政策 是闭关锁国政策。现在中国的对外政策开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对外开放。(4)本题是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 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外国先进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借鉴地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