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通论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67997911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9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汉语通论词的本义和引申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汉语通论词的本义和引申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汉语通论词的本义和引申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古汉语通论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汉语通论词的本义和引申义(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汉语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在汉字未产生以前, 远古汉语的词可能还有更原始的意义,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今天我们所能谈的 只是上古文献史料所能证明的本义。了解这种本义,对我们阅读古书有很大的帮助。一个词往往不只具有一个意义。当它们有两个以上的意义的时候,其中应该有一个是 本义(注:有些词的本义已经消失,如“试”字。详见古汉语通论(五)163页。),另外还 有一个或一些引申义。所谓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举例 来说,“向”字的本义是“向北的窗户”(说文:“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塞 向埋户”。(塞好朝北的窗子,用泥涂好柴门

2、。)由朝北的窗户这个本义,引申为“朝着”或“对 眷。又如“道”字,它的本义是“路”,诗经秦风兼葭:“道阻且长”。引申为达到道德标 准的途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又引申为正当的手段,论语里仁:“不 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等等。词义的引申和词义的更替应该区别开来。词义的更替是指某词在产生新的意义的时候 同时排斥了旧的意义,例如“脚”字的本义是“小腿”(说文:“脚,胫也”),后来“脚”字变 为指“足”,也就不再指小腿了。词义的引申是指某词产生了新的意义以后,并不排除原始 意义。例如“道”字虽然产生了一些新义,但是路的意义一直保存到现代汉语里。这类情况 很多,也最重要。一方面,这增强了语言

3、的稳固性,使语言不至於面目全非;另一方面, 这使语言丰富化了。清代的文字学家如段玉裁、朱骏声等,都非常重视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因为这种研 究方法对於彻底了解词义是一种以简驭繁的科学方法。试看段玉裁对“理”字的解释(注: 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玉部。):战国策:“郑人谓玉之未理者为璞”,是理为剖析也。玉虽至坚而治之得其理,以成器 不难,谓之理。凡天下一事一物,必推其情至于无憾,而后即安,是之谓天理,是之谓善 治,此引申之义也。戴先生(指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曰:“理者,察之而几微,必区以别 之名也,是故谓之分理。在物之质曰肌理,曰腠理,曰文理。得其分则有条而不紊,谓之 条理。”郑(玄)注乐记曰:“理者分

4、也。”许叔重(慎)曰:“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古人 之言天理何谓也?曰:“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未有情不得而理得者也。天理云者,言 乎自然之分理也。自然之分理,以我之情,絜人之情,而无不得其平是也。”这样抓住本义去说明各种引申义,就会处处都通,而且令人明白:虽然一个词有许多 意义,但是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着的,而且往往是环绕着一个中心。比如:朝拜、朝廷、 朝向的“朝”就都是从朝见的“朝”引申出来的。也有的是一环套一环,几个引申义同本义之 间的距离有远近之分。仍以“朝”字为例,它的本义是早晨的意思(说文:“朝,旦也”), 引申为朝见,由朝见再引申为朝廷,由朝廷又引申为朝代。近的引申义很容易令人意识

5、到;例如长短的“长”引申为长久的“长”,尊长的“长”引申 为首长的“长”。远的引申义就不容易令人意识到,例如长短的“长”引申为首长的“长”,不 但意义远了,连读音都改变了。其实长短的“长”和滋长的“长”,意义还是相当近的,因为 草木滋长(zhng)是越来越长(chng)了。然后滋长的“长”引申为长幼的“长”,再引申为首长 的“长”。本书在讲常用词的时候,近的引申义不另立一义,较远的引申义则另立一义,以 便学习。文字学家凭什么辨别本义呢?主要是凭字形。分析字形,能说明字的本义,从而有助 於了解词的本义。许慎的说文主要是凭字形来说明字的本义。现在有了甲骨文和金文, 在字形的辨认上又有所补充。试就上

6、文所举的“向、道、理、长”四个字加以讨论。说文: “向,北出牖也,从宀(midn),从口”(注:楷书“向”字的宀变为了。)诗曰:塞向瑾户。”宀” 表示房子,房子开一个口,就是窗。但是,甲骨文比篆文更能说明问题。“向”字在甲骨文 里是口,分明书的是房子和窗口。说文:“道,所行道也,从辵(chub),从首。一达谓之 道。”朱骏声订正说:“按从辵,首声。”辵表示走路,因此可以证明道的本义和走路有关。说文:“理,治玉也。从玉,里声。”“理”字左边的王就是玉字,因此可以证明“理”的本 义与玉有关。“长”字的问题比较复杂。说文:“长(口),久远也,从兀,从匕。亾声。 兀者高远意也;久则变化。者倒亡也。”说

7、文这个说法显然是穿凿附会。按甲骨文“长” 作口,像人头上的长发。我们认为可能是当初造字的人用这个字来标志语言中长短的长 这个词。长久这个意义是由长短这个意义发展出来的,不可能是本义。为了充分证明字形和词义的关系,我们再举出下面的几个列子:(1)弓I。说文:“开弓也,从弓丨。”孟子尽心下:“君子引而不发。”开弓像是把 弓弦拉长了,所以“引”有延长的意义。诗经小雅楚茨:“子子孙孙,勿替引之(勿替, 不废)。”周易系辞:“引而伸之。”开弓是把箭导向后方,所以“引”又有“导”的意义。诗 经大雅行苇:“以引以翼(引,导;翼,扶助)”开弓既是向后拉,所以“引”又有引退的 意义。战国策赵策:“秦军引而去”。

8、(2)发。说文:“射发也,从弓,癹po声。”诗经召南驺虞:“壹发五?br。”射发是箭离弦,所以引申为出发、发出等意义。(3)解。说文:“判也,从刀判牛角(按甲骨文从双手解牛角)。”这是本义。庄子养 生主载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解”,就是用的本义。分解、溶解等义都从此引申而出。解 说的“解”,意义较远,其实解说就是分析(朱骏声引皇氏说),引申的线索也是清楚的。(4)责。说文:“求也,从贝,朿(ci)声。”王筠说:“谓索求负家偿物也。”“责”就是“债” 字,但是它在上古可用作动词,兼有讨债的意义。它之所以从贝,因为贝表示财。左传 昭公二十年:“使有司(主管机关)宽政,毁关(去掉关税),去禁(废除各种

9、禁令),薄 敛(减少田租),已责(停止讨债)。”这是“责”的本义。不难理解,由此引申,索取已经允 许过的钱财也可以叫“责”;左传桓公十三年:“宋多责赂(财物)于郑。”由索取的意义 引申出要求的意义;左传僖公十五年:“西邻责言,不可偿也。”这里用“偿”字和“责” 字相照应,显示着“责”字仍有讨债的意思,但是已经变为比喻了。左传闵公二年:“修 已而不鹑恕保馑际撬敌拮约旱牡赖露灰蟊鹑诵薜隆S烧飧鲆庖逶僖辏褪侵刚 y囊馑剂耍弧蹲蟠焚夜口 吣辏骸霸鹞蘩褚病!闭庑f庖宓囊旯口淌欠浅c飨缘摹?br习。说文:“数飞也,从羽,白(自)声。”“数(shuo)飞”是屡飞的意思。礼记月 令:“鹰乃学习。”这是本义。引

10、申为温习的“习”,因为温习是反复多次的行为;又为习惯 的“习”,因为习惯也是由反复多次的行为所形成的。抓住一个词的本义,就像抓住了这个词的纲,纷繁的词义都变为简单而有系统的了。 对本义有了体会,对於某些词义可以推想而知,而且也可以了解得更透彻。词典里某些词 共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意义,其实从引申的观点看,许多词义都可以合并。例如“解”字, 依辞海共有四个读音,二十七个意义。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纷繁的。现在试看辞海 所载“解”字的前九个意义:(1) 判也,剖分也。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左传宣四年:“宰夫解黿。”(2) 离散也。汉书陈余传:“恐天下解也。”注:“谓离散其心也。”(3) 说也,析言事

11、理也。荀子非十二子:“闭约而无解。”史记吕后纪:“君知其解乎? ” 正义:“谓解说也。”(4) 脱也,免除也。礼曲礼:“解屦不敢当阶,”疏:“脱也。”汉书孔光传:“於法无所 解(注:汉书孔光传原作”於法以说解“,辞海误。),”注:“免也。”(5) 开放也。后汉书耿纯传赞:“严城解扉。”(6) 晓悟也。三国志魏志贾诩传:“太祖与韩遂、马超战渭南,问计于诩,对曰:离之 而已。太祖曰:解。”注:“谓晓悟也。”(7) 意识也。详见解条。(8) 消释怨隙也。如云和解。(9) 达也。庄子秋水:“无南无北,奭然四解。”(奭shi)第一个意义是本义。第二个 意义是引申义,“恐天下解也”的“解”就是解体,不必曲

12、解为“离散其心”。第三个意义是另 一引申义,“闭约而无解”的“解”,原义是解绳结(约,绳结)。荀子这句话是用来做比喻的, 是说解释古书中难懂的话,也正像解结。第六个意义“晓悟”就是第三个意义“解说”的引申 义。第七个意义“见解”的“解”也就是“了解”的“解”,当与(6)合并。第八个意义“和解”的“解”, 也是由“解绳”的“解”引申出来的。第四个意义与第三个意义有纠缠,“解屦”的“解”也就是 “解绳”的“解”,“於法无所解”的“解”才是解脱的意思,和解绳的意义相近。第五个意义是 第四个意义的引申。第九个意义的解释是错误的,成玄英注庄子云:“奭然无碍”,可见“四 解”就是四面开放的意思,应该和第五

13、个意义合并。抓住了本义,我们就可以把(1)(2)合并, (6)(7)合并,(4)(5)(8)(9)合并,由九个意义归并成了三个意义。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那就是不同的两个字在意义上可以发生关系。这是因为引申义 距离较远,一般人已经不再意识到它是一个意义的引申,为了要求区别,就另造一个字来 代表它。例如懈怠的“懈”,本作“解”,诗经大雅烝民:“夙夜匪解,”孝经引作“夙 夜匪懈”;由解散的意义引申为懈怠的意义,本来是很自然的(依徐灏说)。现在我们说“松 懈”,“松”正是“解”的意思。又如竖(竖)字。说文:“竖,立也。”其实“竖”就是“树”的 引申义(依罗振玉说)。“树”由栽种引申为树立,让人感觉是另一种意义,所以另造一个“竖” 字。后汉书灵帝纪:“槐树自拔倒竖。”当时“树”既当“木”讲,假使写成“槐树自拔倒树”, 反而不好懂了。词除了本义和引申义之外,还有假借义。朱骏声在解释词义的时候,一般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依照说文的解释(有时加以订正),作为本义;第二部分是转注,即引申义; 第三部分是假借,用朱骏声的话来说,即所谓“本无其意,依声托字”。朱骏声的办法是对 的。假借的意义和本义是不相干的,我们仍以“解”字为例,辞海认为“解”字同獬,同蟹, 通嶰(地名),通澥(海),同廨,通邂(解后即邂逅)。这些都是假借。“解”字之所以具 有这些意义,只是借用,而不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