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药的起源和发展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67974235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8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膏药的起源和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膏药的起源和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膏药的起源和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膏药的起源和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膏药的起源和发展(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膏药的起源和发展 膏药是祖国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五大药物剂型 丸、散、膏、丹、汤之一.一般膏药包括膏(基质)和药两个部分.膏比 较简单,成分比较固定.药的部分比较复杂,因病、因人、因时、因地 而异.膏药是将药物溶解或混合于半固体的膏中摊涂于纸布或兽皮 等裱背材料上,供贴敷于皮肤上外用.黑膏实际上是由油脂类和氧化 铅等在一定条件下制成铅硬膏,又根据医疗需要加入适当药物而成. 膏药治疗是外治法的一种,它利用药物,施于病者机体外表,借经络的 通路发挥药物的通经走路、行滞去瘀、开窍透骨、驱风散寒的功能, 从而达到某种治疗目的.膏药疗法是祖国医学中独特的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 长.我国最早的医

2、学文献先后出现在战国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难经等古典医学著作中,并有有关膏药的制备和治 疗应用的记载.在甘肃武威旱滩坡汉墓出土的东汉初期记载医学方面 的简牍,其中就有膏药治疗疾病的重要记载,还记载了膏药的制法,为 我国膏药起源的考证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说:”四肢,才觉重滞,而 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可见汉代膏药的使用已进了一步. 汉代华佗在后汉书之”方术传”中记载”若疫发结于内,针药所 不能及,乃命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困刳破腹背,敷以神膏,四五 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夫伤寒,始得一日破,曾当膏摩火灸之即 愈”.魏晋南北朝时代,

3、膏药使用广泛,在刘涓子鬼遗方 中大量记载了膏药的处方,并详细记载了制法及用法.西晋的崔化 方中有乌膏的记载,:”先空煎油三分减一,停待冷,次内黄丹,更上 火缓煎,又三分减一,又停待冷,次下薰陆香一钱,不冷即恐溢沸出,煎 候香消尽,次下松脂及蜡,看膏稍稠,即以点铁物上试之,斟酌硬软适 中乃罢”.这是黑膏药的制法.黑膏药的出现与黄丹有密切关系,远在 神农本草经中虽已有黄丹记载称为铅丹,但制成黑膏药却从这个 时期开始.唐初黑膏药已应用于临床,王焘著外台秘要中记载 有乌膏方;孙思邈著千金翼方记载乌麻膏方,内有生乌麻油、黄 丹、蜡,其制法为”内油铜器中,微火煎之,至明旦看油减一分,下黄丹, 消尽,下蜡令

4、沫消膏成”.当时软膏在外治中占主要地位,黑膏药的记 载较少.宋代医学大为兴盛,医学著作超过前代,并设有熟药署专 门掌握药物制作的机构,由国家出版的太平圣惠方具有重要意义, 是唐宋之间医治疾病的经验总结,膏药方剂记载很多,其中有关黑膏 药的记载也很多如:雄黄膏、通神膏、抵圣膏、麝香膏 等除方 剂外还详细记载了制作方法.这些膏药,药味少则七八味,多则二三十 味比隋唐时代硬膏药味多得多,制法也比较完善.从”滴在水中药不 散”、”滴水中如珠”,以判断膏药是否制成,以及:悬于井底一宿出 火毒”等操作此时期限黑膏药比较完善,大量应用,已与软膏同等使 用.明朝膏药应用更为普遍,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中载有”加味太

5、乙膏”、“乾坤一气膏”、”琥珀膏”、”阿魏化痞膏” 等多种膏药的制法和用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了膏药可治 痈疽、风湿诸症.至清代,膏药已发展成为普遍的民间医药,是常用的 外治措施之一,如医宗金鉴中即记载了更多的膏药方剂.外治专 家吴尚先,字师机,博采前人膏药的精粹论述,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 撰写了我国第一部较完善的以膏药为主的中药外治专书理瀹骈 文,大大拓宽了膏药薄贴的外治范围.他临证用药,都以膏药薄贴为 主,再选择性地配合其他外治方法,长期的临床实践使他深深体会到” 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吴尚先在江浙从事医药活动的时代,适值太平天国于长 江下游进行革命战争.当时伤病

6、众多,医药困难,吴氏积极地以膏药施 治:”月阅症四五千人,岁约五六万人,出膏大小十余万张”,积累了丰 富的经验.膏药使用简便易行,深受劳苦大众欢迎,他的外治医说, 在”初版的数年内,南北各地,或照法制用,或加以翻印,流传甚广”. 由于他大力推广,膏药的用途才逾越了痈疽风湿的局部范围,而通治 各科的多种疾病.促成现今城乡膏药店林立,家传户晓的局面.吴氏一反陈规,提出外贴膏药和内服药剂,均能发挥治 疗作用,有”殊途同归之妙”.他体会到要提高这一治病的剂型,必须 具有理论基础,故进行了刻苦的钻研,本”医者理也,药者瀹也”之意, 把原来的外治医说重加修订,改名理瀹骈文,就是膏药疗法 的理论和实践.他用

7、一半以上的篇幅来论证膏药治病的道理,反复地 说明”外治亦有理”.这种打破惯例,大胆地开辟膏药的新用途,起到 了先驱的作用,但在当时的社会上,却遭到许多上层士大夫阶级的反 对,所谓”人皆议之”,斥为无稽”,”老辈中蒙嘉赏者,许慎生等三先 生而已”.吴氏于晚年遗憾地体会到理论和实践的矛盾难以解决,悲愤 地在书尾记载了”以理无穷尽,衰老不能更进”作为结论.近年来,有些人运用了现代科学理论,对膏药治病的道 理进行研究,已获得初步的成功.如程培元测出膏药中的放射性同位 素碘,亦可被体内吸收,证明确能”内治”,而且膏药释放药效的能力 比橡胶硬膏强而持久.关于膏药的”过老”及”过嫩”的问题,也是不 易掌握的

8、.现经一些研究检测,其软化点在4655C之间为宜.膏药制 成后要去火毒,现认为与丙烯醛等有关,从而可将膏药置水中强加搅 拌,能加速”火毒”的去除,以免使皮肤起泡或红肿.膏药治疗是外治法的一种.它是利用药物,施于病者机 体外表某部或患部的作用,借经络的通路发挥药物的通经走络、行滞 去瘀、开窍透骨、驱风散寒的功能,从而达到某种治疗目的的一种疗 法.在前面发展史里我们已经谈到,祖国医学在很早以前就采用外治 法.后来因为汤药的发展,外治法渐渐退居次要地位.事实上,外治法 非但可以配合内服药饵疗法来提高疗效,而且有许多疾病也可以只用 外治法就能达到治疗目的.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在论述膏药的功 能时说”一是拔,一是截.凡病所结聚之处,拔之则病自出,无深入内陷 之患;病所经由之处,截之则邪自断,无妄行传变之虞”.”为了达到拔 和截的治疗目的,方中往往加猛药、生药、香药,使之”率领群药, 开结行滞,直达其所.俾令攻决滋助,无不如志,一归于气血流通而病 自已”.所以在平肝、暖胃、截疟、化痞、止泻、蠲痹等膏中,各有加 药.在制膏当中如上述的说法,更有中心体系.膏药是祖国医学中丸、散、膏、丹、汤五大剂型之一, 我们在发掘、整理和提高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深入研究,使膏药和膏药 疗法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民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