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167972455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胸痛患者救治水平,保证医疗质量 和医疗安全,制定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 (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有关医疗机构可以参照指导原 则进行建设和管理。一、三级医院胸痛中心(一)基本条件。1. 三级综合医院或相关专科医院。2. 设置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胸外 科、急诊医学科、医学影像科等与胸痛救治相关的诊疗科目.3. 配备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4设置重症监护室(ICU )或收治危重胸痛患者的病床。5。具备开展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 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溶栓治疗、张力性气胸紧急持续性引 流及外科手术治疗的相

2、关条件.6. 具备开展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急诊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的相关条件,或与具备条件的医院建立转诊机制。7。具备胸痛患者的综合抢救能力.二)组织理。1。成立由院长或分管医疗业务的副院长负责、相关科 室和管理部门参与的胸痛中心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明 确工作制度并负责胸痛中心的日常管理。2。成立针对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胸痛患者的救治小组, 按照相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制定各 类胸痛相关疾病的救治预案和工作协调机制。3。与所在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区域内院前急救中心 (站)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胸痛患者协同救治协议,建立 分工协作机制.4. 建立专人负责的胸痛患者信息登记、诊疗数据记

3、录、 随访管理、健康宣教制度,并对胸痛患者诊疗数据进行统计 分析,提出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改进措施。(三)建设要求。1。建立以胸痛中心为基础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见附件1)。2。建立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及时接诊胸痛患者。3。急诊科设置胸痛诊室,建立急性胸痛优先就诊机制. 对于需要紧急救治的胸痛患者,实施“先救治、后付费。4。按照相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 制定各类胸痛相关疾病的救治和转诊流程。5。建立院前院内无缝衔接流程,经院前急救中心(站) 救 护车转 运 和基层 转 诊的急 性 ST 段抬高 型心肌梗 死(STEMI)患者,入院后直接送达介入手术室(造影室)。6. 建立针

4、对本院、院前急救中心 (站)、基层医疗卫生机 构的培训教育体系,提高相关人员的协同救治能力.1. 建立胸痛患者早期快速识别和分诊机制,对胸痛患者 进行“早期识别、危险分层、正确分流、科学救治”。2。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流程,提升胸痛患者早期诊断和 规范治疗能力,建立多学科诊疗模式,重点提升STEMI、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肺动脉 栓塞、张力性气胸等死亡率较高的胸痛相关疾病的综合救治 能力.3. 急诊科能够开展 24 小时床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 查、肌钙蛋白和D-二聚体等快速检测。4。能够 24 小时开展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的急诊 CT 血管造影检查。5. 向签

5、订协同救治协议的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和远程 教育,建立患者信息共享平台。6。开展面向社会大众的急救及健康宣教工作,提高公 众健康意识、急救和自救能力。二、二级医院胸痛中心(一)基本条件。1. 二级综合医院或相关专科医院.2. 设置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胸外 科、急诊医学科、医学影像科等与胸痛救治相关的诊疗科目。3. 具备开展胸痛患者救治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4. 设置 ICU 或有收治危重胸痛患者的病床.5. 具备开展急性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溶栓治疗和张 力性气胸紧急持续性引流治疗的能力与条件。6. 具备胸痛患者的综合抢救能力.(二)组织管理。1. 成立由院长或分管医疗业务的副院

6、长负责、相关科室和管理部门参与的胸痛中心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明确 工作制度并负责胸痛中心的日常管理。2。成立多学科联合的胸痛患者救治小组,按照相关疾 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制定各类胸痛相关 疾病的救治预案和工作协调机制。3. 与所在医联体内的三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区 域内院前急救中心(站)签订胸痛患者协同救治协议,建立分 工协作机制。4。建立专人负责的胸痛患者信息登记、诊疗数据记录、 随访管理、健康宣教制度.(三)建设要求。1. 建立以胸痛中心为基础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2. 建立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及时接诊胸痛患者。3. 急诊科建立急性胸痛优先就诊机制。对于需要紧急救

7、治的胸痛患者,实施“先救治、后付费”。4. 按照相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 制定各类胸痛相关疾病的救治和转诊流程.5. 开展 PCI 的医院,应具备符合要求的相关专业技术人 员和设备设施。6. 建立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的医疗服务流程,在能够开展 直接 PCI 的医院,经院前急救中心(站)救护车转运和其他医 疗机构转诊的 STEMI 患者,入院后直接送达导管(介入)室; 不能开展直接 PCI 的医院,应结合实际,明确转运 PCI 和溶栓 后转运的流程,实现快速转诊。7. 建立针对本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培训教育体系, 提高相关人员的协同救治能力。(四)服务要求。1. 建立胸痛患者早期

8、快速识别和分诊机制,对胸痛患者 进行“早期识别、危险分层、正确分流、科学救治”。2。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流程,提升胸痛患者早期诊断和 规范治疗能力,建立多学科诊疗模式,重点提升STEMI、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规范化溶栓 治疗能力。3。急诊科能够开展24 小时床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 查、肌钙蛋白和D二聚体等快速检测。4。与签订协同救治协议的医疗机构搭建远程医疗服务 平台和患者信息共享平台.5。开展面向社会大众的急救及健康宣教工作,提高公众 健康意识、急救和自救能力。附件:1.以胸痛中心为基础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图2. 胸痛中心医疗质量控制指标附件 1院前附件2胸痛自行

9、来院中心医疗质量控救护车来院制指标已确诊STEMI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分为基础指标和分类指设置“胸痛中心”的医疗机构标基础指标适用于所有胸痛中心,分:类指标分别适用于具备介入或手术能力的胸痛中心和不具备相应能力的胸痛中心.中低危胸痛患者高危胸痛患者一、基础指标(一)胸痛患者首诊时心电救功检查比例室)从就诊到完成首(三)经院前急救入运疗的STEMI介患者,CCU/EI C远程传从急救现场ICU/EICU/病房转诊前,需评估是否可以由家庭医生进行日常管理输心电图至胸痛中心的比例基层医疗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注:1.STEMI患者首选急诊介入治疗。(四)全部 STMI 患者中接受早期再灌注的比例.(五)肌

10、钙蛋白、D-二聚体、脑钠肽、血气分析等即时检 测项目从抽血到获取报告的时间。(六)D二聚体和肌钙蛋白等联合检测的比例。(七)怀疑肺栓塞患者完成超声心动图或肺动脉CT血管 造影检查的时间。(八)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肺栓塞、急性主动脉夹层和 张力性气胸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九)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规范治疗的比例.(十)接诊中低危胸痛患者 6 小时内分流(出院或转专科门诊)的比例。二、分类指标(一)具备介入或手术能力的胸痛中心.1. 进行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从进入医院到进行 球囊扩张的月平均时间( DtoB 时间).2. 进行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从医院医务人员接诊到球囊扩张的月平

11、均时间(FMCto-B时间)。3。导管室从接到通知到准备就绪可以开展PCI的时间。4。危重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从入院到开始静脉溶栓 的时间;存在溶栓禁忌证的,从入院到开始实施导管碎栓、 溶栓或手术取栓的时间和手术率。5。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从入院到开始实施外 科手术的时间和手术率;不稳定性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 患者,从入院到开始实施介入或外科手术的时间和手术率。6。张力性气胸患者,从入院到实施外科手术的时间和手 术率.7。危重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静脉溶栓率。(二)不具备介入或手术能力的胸痛中心。1。需要转诊治疗的患者转诊率。2。危重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静脉溶栓率.3。对于不能在 120 分钟内完成转运 PCI 的胸痛中心, 适合溶栓的胸痛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比例;接受溶栓治疗 的全部 STEMI 患者,入院至开始溶栓的时间;患者溶栓后 转运的比例。4。对于 120 分钟内能够完成转运 PCI 的胸痛中心,既往6 个月 , 实施转运 PCI 的 STEMI 患者比例和向接诊医院传输 心电图的比例;需要实施转运 PCI 的 STEMI 患者,从入院到 转运出院的月平均时间(DIDO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