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碳示踪技术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67958244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纳米碳示踪技术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纳米碳示踪技术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纳米碳示踪技术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纳米碳示踪技术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米碳示踪技术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纳米碳示踪技术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作用张晨嵩,喻大军,李 靖,金 鑫,王 畏,钱 军【摘 要】摘要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技术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 护作用。方法:将 50 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 (对照组)和纳米碳组(观 察组),比较 2 组淋巴脂肪组织中误切的甲状旁腺检获、术后血钙和甲状旁腺素 改变的情况及术后甲状旁腺损伤出现临床症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 后所有黑染组织病检均未发现甲状旁腺,甲状旁腺受损的有关临床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vO.O5PvO.O1),术后第1天、第3天和3个月血钙和甲状 旁腺激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v0.05Pv0.01)。结论:

2、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的淋 巴引流途径不同,采用甲状腺淋巴系统的纳米碳示踪可以很好地鉴别出甲状旁 腺,降低甲状腺癌淋巴清扫术中甲状旁腺的损伤概率。期刊名称】蚌埠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41)003总页数】3关键词】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甲状旁腺;纳米碳 甲状腺癌是世界高发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 至今,外科手术仍是治愈这一疾病的主要手段。甲状旁腺损伤、误切、血供受 损致术后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是各种甲状腺手术中最常见的 术后并发症,有报道1-2称该发生率可达 1%32%,全甲状腺切除的病例甲 状旁腺损伤的概率可高达 35%45%3。如何在手术中保留

3、甲状旁腺及其血 供从而避免术后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是甲状腺外科领域的难点之一。本试验 基于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的淋巴引流途径不同,采用甲状腺淋巴系统的纳米碳示踪可以很好地鉴别出甲状旁腺的理论,探讨纳米碳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对甲状旁 腺的保护作用。现作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3 年 3-12 月我科收住入院的高度怀疑甲状腺癌的女 性患者 200 例,将拟施行甲状腺全切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或甲状腺全切和改 良式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对照组)和纳米碳组(观察组)。手 术中进行快速病理检查,将 2 组中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前 25 例患者纳入 研究和统计分析。其中对

4、照组年龄17-69岁,观察组年龄23 57岁。2组患 者病理学分期、年龄等一般资料均具有可比性。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切开患者颈白线后在甲状腺假被膜外仔细游离,保持 假被膜的完整性,充分显露甲状腺。采用纳米碳悬混注射液 (重庆莱美药业生 产),每剂用皮试细针在肿瘤边缘真被膜下多点注射,取 4-5 个点,每点注射0.1 mL,注射时回抽证实不误注入血管。10 min后,待VI区淋巴结黑染后, 在假被膜与真被膜之间解剖切除患侧叶甲状腺行冷冻病理检查,证实为甲状腺 乳头状癌后行峡部及对侧叶甲状腺切除,视淋巴结情况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或改良式颈部淋巴结清扫术(见图 1)。对照组:直接在真、假被膜

5、之间游离患侧 叶,切除患侧叶行快速病理检查,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后按观察组手术原则 继续手术,手术范围和方法同观察组保持一致。手术由同一组医生施行,具有 可比性。1.3血钙水平及甲状旁腺素(PTH)监测 观察2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和1周的 血钙及 PTH 水平。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分别于术后 3 个月复查血钙和PTH水平。1.4 观察2 组患者甲状旁腺受损症状 术后每天观察 2组患者有无手足抽搐和心动过速等甲状旁腺受损的临床症状,并于术后 3 个月对 2 组患者进行随访, 询问有无出现此类甲状旁腺受损症状。统计 2 组手足抽搐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1.5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和x2检验。2 结

6、果2.1 观察组甲状腺淋巴示踪技术 观察组 25 例患者甲状腺注射纳米碳后,均 出现甲状腺黑染,区域淋巴结呈结节样黑染,甲状腺血管及喉返神经未出现黑 染,不影响手术操作。纳米碳注射可较好地标记出VI区淋巴结,而不会使甲状 旁腺黑染。清扫时只清除黑染组织,保留未黑染组织,就可能既保证清扫的彻 底性,还使甲状旁腺得以保留。减少甲状旁腺损伤,术后所有黑染组织病检均 未发现甲状旁腺。2.2 2组患者术后血钙及PTH情况 术后第1天、第7天和第3个月时,观 察组患者的血钙水平和PT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vO.O5 PvO.O1)(见表1)。2.3 2 组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受损常见临床症状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

7、察组在术后 手足抽搐、 肌肉痉挛、 肢体感觉异常和四肢麻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vO.O5PvO.O1)(见表 2)。3 讨论 甲状旁腺损伤是甲状腺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手术中误切或者血供 被破坏。甲状旁腺表2 2组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受损常见临床症状的比较n ; 百分率(%)一旦受到损伤,轻则导致患者出现手足麻木、低钙抽搐等严重症状,严重者甚 至危及生命4-5。而永久性甲状旁腺损伤所致的低钙血症会给患者带来终生的 痛苦。甲状腺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6.9%46.0%6。甲状旁腺通常位于甲状腺中,在甲状腺外侧面中线以后,一般左右各 1 对,分 上下排列。成年人甲状旁腺呈黄色至棕黄色

8、。甲状旁腺数量35个,上下各2 对4个多见7。上甲状旁腺位置相对较固定,主要集中在甲状软骨下角区域, 多位于喉返神经外侧。下甲状旁腺位置变异较大,除异位甲状旁腺外,主要分 布于甲状腺下极区域多位于喉返神经内侧。上甲状旁腺主要位于甲状软骨下角区域喉返神经的外侧,下甲状旁腺主要位于 甲状腺下极区域喉返神经的内侧,甲状腺下动脉是上、下甲状旁腺分布的交替 区域,由此在甲状腺后内侧构成了一个甲状旁腺易损伤带,胸腺舌叶内异位甲 状旁腺多见,占28.6%,胸腺舌叶内异位甲状旁腺占 28.0%左右。甲状腺内异 位甲状旁腺占0.29%12.00%。如果手术中不注意,就会发生误切。纳米颗粒直径平均为150 nm,

9、具有高度淋巴系统趋向性。由于毛细血管内皮细 胞间隙为20-50 nm,而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间隙为120 - 500 nm,且基膜发 育不完全,故注射到肿瘤局部组织的纳米碳粒不进入血管,而迅速进入淋巴管。 同时由于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异物的特性,这种碳粒可被其吞噬,两者共同作用 使纳米碳颗粒滞留积聚到淋巴结,使淋巴结染成黑色。因此,能全面显示引流 区域淋巴结,利于辨认,颗粒直径小于光镜检查范围,不影响病理检查。组织 间隙的静水压力大于毛细淋巴管,所以纳米碳不会进入组织间隙造成局部组织 黑染8-9。观察组 25 例患者甲状腺注射纳米碳后,均出现甲状腺黑染,区域淋巴结呈结 节样黑染,甲状腺血管及喉返神经

10、未出现黑染,不影响手术操作。纳米碳注射 可较好地标记出VI区淋巴结,而不会使甲状旁腺黑染。清扫时只清除黑染组织, 保留未黑染组织,就可能既保证清扫的彻底性,还可使甲状旁腺得以保留,减 少甲状旁腺的损伤。对照组则出现术中误切甲状旁腺和损伤甲状旁腺血供的情 况,导致术后出现手足抽搐、肌肉痉挛、四肢感觉异常等临床症状发生率增加。 目前纳米碳作为示踪剂的应用很广泛10,本研究观察组25 例患者术后所有黑 染组织病理检查均未发现甲状旁腺,对照组有 7 例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勿切的甲 状旁腺;术后血钙水平和 PTH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纳米碳示踪对甲状旁腺有 确切的保护作用;术后甲状旁腺受损的临床症状发生率也

11、远低于对照组。可以 认为在甲状腺癌的外科手术中应用纳米碳的示踪和染色可以帮助更加准确的辨 认和保护甲状旁腺,降低术后因甲状旁腺损伤引起的并发症。参考文献1 LO CY,LAM K.Routine parathyroid autotransplantation during thyroid ectomyJ.Surgery,2001,129(3):318.2 程若川,艾杨卿,刁畅,等.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显露及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9,16:351.3 稽庆海,马东白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式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3,23(3):137.4 光建中.甲状腺次全切

12、除术致甲状旁腺损伤5例探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3):499.张海鸣,周科军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损伤的预防与对策J江苏医 药,2009,35(9):1076.6 THOMUSHO O,MACHENSA A,SEKULLAC C,et al.the impact of surgicalTechnique on postoperative hypoparathyroidism in bi-lateral thyroid surgery:a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5846 consecutive patientsJ.Surgery,2003,133(2):18

13、07 黄韬甲状旁腺术中损伤的预防和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3):179.8 YOKOTA T,SAITO T,NARUSHIMA Y,et al.Lymph-node staining with actived carbon CH40:a new method for axillary lymp h-node dissection in breast cancerJ.Surgery,2000,43(3):191.9 HAQIWARA A,TAKAHASHI T,SAWAI K,et al.Lymph nodal vital staining with newer carbon particle suspensions compared with India ink:experi m ental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sJ.Lymphology,1992,25(2):84.10 车红缨,曾玉剑,程中.纳米炭淋巴示踪剂在胃癌淋巴结清扫和病理检查中 的价值几重庆医学,2009,38(20):2571.(本文编辑 刘畅)中图法分类号 R 736.1DOI:10.13898/ki.issn.1000-2200.2016.03.010作者单位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安徽 蚌埠 233004 【文献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