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材料ppt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167952690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1.0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机械工程材料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机械工程材料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机械工程材料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机械工程材料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工程材料ppt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机械工程材料技术中心2017年7月工程材料的分类按属性分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钢铁材料(黑色金属:铁、锰、铬)非铁金属(其余为有色金属)高分子材料(橡胶、塑料等)无机非金属材料(S、P)复合材料(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工程材料的性能 材料的性能是机械制造过程中正确选用零件材料的重要依据。材料性能使用性能工艺性能(切削、可焊性、可锻性、铸造性能、热处理工艺性能等)经济性能物理性能(密度、熔点、导热性和导电性、热膨胀性、磁性等)化学性能(耐腐蚀性、抗氧化性、化学稳定性等)力学性能(强度、塑性、硬度、韧性、疲劳强度等)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强度 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主要有屈服强度、

2、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强度通常用应力来表示,单位横截面积上的载荷称为应力。单位为MPa(N/mm2)。塑性金属材料在载荷的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塑性的指标为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金属材料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越大,说明材料的塑性越好。硬度金属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是材料弹性、塑性、强度和韧性等力学性能的综合指标。一般来说,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我们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有布氏硬度试验法、洛氏硬度试验法、维氏硬度试验法三种。u布氏硬度试验原理使用硬质合金球压头,以规定的试验力压入试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试验力,测量表面压痕直径,以金属表面压痕单位面积上所承受载

3、荷的大小来确定被测金属材料的硬度。GB/T231.1-2009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方法明确规定只允许使用硬质合金球压头,布氏硬度 符号为HBW。不应与以前的符号HB和用钢球头时使用的符号HBS相混淆。布氏硬度单位为N/mm2,习惯上不写单位。布氏硬度的特点及应用:优点:压头直径大,压痕面积大,硬度代表性好,能反映较大范围内金属各组成相综合影响的平均值,适宜测定灰铸铁、轴承合金和具有粗大晶粒的金属材料。缺点:压痕较大,不适宜测量薄件、成品件,不能测定硬度较高的材料,布氏硬度试验范围上限为650HBW。应用:主要用于测定灰铸铁、有色金属、退为钢、正火钢及部分调质钢材料的硬度。u洛氏硬度试验原理试验

4、时,将压头(金刚石圆锥、硬质合金球),分两个步骤压入试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主试验力,测量在初试验力下残余压痕的深度。在实际测量材料的洛氏硬度时则从硬度计上直接读数。洛氏硬度没有单位,是一个无量纲的力学性能指标。洛氏硬度试验采用三种试验力(60kgf、100kgf、150kgf)、三种压头(金刚石圆锥、直径1.5875mm球、直径3.175mm球)组合而成九种标尺(A、B、C、D、E、F、G、H、K)。我们常用的有A、B、C三种标尺。使用硬质合金球压头的标尺,硬度符号后面加“W”。协议使用钢球压头的标尺时,硬度符号后面加“S”。常用洛氏硬度标尺的试验条件及应用范围 表面洛氏硬度两种压头(

5、金刚石圆锥、直径1.5875mm球)、三种试验力(15kgf、30kgf、45kgf)组合而成六种标尺。适用于薄壁件的硬度测量。洛氏硬度的特点及应用:优点:洛氏硬度试验的压痕小,宜测量薄件、半成品、成品件的硬度,操作简单,可直接读出硬度值,选用不同的标尺,可测量所有材料的硬度,测量范围大。缺点:洛氏硬度试验的压痕小,硬度代表性不好,组织不均匀时测量值波动较大,需在材料的不同部位测量三次以上并取平均值;由于所用标尺不同,其硬度值之间不能比较。应用:可用于测定硬质合金、表面淬火层、渗碳层、调质钢等硬度较高的场合,洛氏硬度压痕几乎不损坏工件表面,在实际检验中应用最多。u维氏硬度试验原理将顶部两相对面

6、具有规定角度的正四棱锥体金刚石压头用一定的试验力压入试样表面,保持规定时间后,卸除试验力,测量试样表面压痕对角线长度,以压痕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平均压力大小表示材料的硬度。(与布氏硬度有相似之处)维氏硬度的特点及其应用:优点:硬度值与试验力的大小无关,只要是硬度均匀的材料,可以任意选择试验力,其硬度值不变,使维氏硬度在一个很宽广的硬度范围内具有一个统一的标尺。目前工业上所用到的几乎全部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都可以测量,从很软的材料(几个维氏硬度单位)到很硬的材料(3000个维氏硬度单位)。维氏硬度试验的试验力可以很小,压痕非常小,特别适合测试薄小材料。缺点:效率低,试验技术要求较高,试样表面粗糙度

7、要求较高,通常只用来测试小型精密零件的硬度、表面硬化层的硬度和有效硬化层深度以及镀层的表面硬度、薄片材料和细线材的硬度、刀刃附近的硬度等。硬度试验是材料试验中最简单的一种,硬度与其他力学性能有一定的关系,可根据硬度估计出零件和材料的其他力学性能。韧性材料在塑性变形和断裂的全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或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韧性是材料强度和塑性的综合表现。常用韧性指标包括冲击韧度和断裂韧度。实践证明,冲击韧性对材料的缺陷很敏感,白点、夹杂以及过热等缺陷都会降低材料的冲击韧性。断裂韧度与材料本身的成分、成型工艺有关,与裂纹的形状、尺寸及外应力的大小无关。疲劳强度材料在“无数”次重复交变载荷的作用下而不

8、破坏的最大应力。疲劳强度除与材料本质有关外,还与内部组织、零件表面状况、工作温度、腐蚀介质有关。提高疲劳强度的措施:a、改善材料的内部组织,细化晶粒,减少缺陷;b、降低零件构件的表面粗糙度;c、零件构件的表面尽量避免出现尖角、缺口和截面突变的结构;d、采取表面强化措施,如化学热处理、表面淬火、表面涂层、喷丸等,形成表面的压应力,以减少表面拉应力造成裂纹的可能性。铁碳合金相图纯铁的同素异晶转变 金属在固态下,随着温度的变化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过程,称为同素异晶转变。同素异晶转变是分析铁碳合金组织转变的基础,也是钢铁材料能够进行热处理的根本原因。铁碳合金相图在平衡(极其缓慢的加热或冷却)条

9、件下,反映铁碳合金的成分、温度、组织之间关系的图形,铁碳合金基本相 铁素体碳溶于-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用符号“F”表示。铁素体保持-Fe的体心立方晶格类型。铁素体的强度、硬度较低,塑性、韧性较好。是工业纯铁的主要组织。奥氏体碳溶于-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用符号“A”表示。奥氏体保持-Fe的面心立方晶格类型。奥氏体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塑性、韧性较好。奥氏体属于高温组织,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小的变形抗力,是锻造加工的理想组织。渗碳体铁碳合金按亚稳定平衡系统凝固和冷却转变时析出的Fe3C型碳化物,是一种具有复杂晶格的间隙化合物,其符号用化学分子式“Fe3C”表示,也可用符号“Cm”。从液相中析出

10、的称为一次渗碳体(Fe3C),从奥氏体中析出的称为二次渗碳体(Fe3C),从铁素体中析出的称为三次渗碳体(Fe3C)。渗碳体硬度极高(800HBW),塑性和韧性极低,脆性大,是一种硬而脆的相。在铁碳合金中,渗碳体常以片状、网状、粒状等形态与其他相共存。渗碳体主要作为强化相存在于钢铁中,它的数量、形态(片状、网状、粒状等)、大小和分布对钢铁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渗碳体是一种亚稳定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出石墨。珠光体奥氏体发生共析转变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体。用符号“P”表示。莱氏体液态的铁碳合金发生共晶转变形成的奥氏体与渗碳体的共晶体,也称为高温莱氏体,用符号“Ld”表示,当温度低于727

11、时,莱氏体中奥氏体转变成珠光体,此时的莱氏体由珠光体和渗碳体组成,这种莱氏体称为低温莱氏体,用符号“Ld”表示。莱氏体是白口铁的主要组织。铁碳合金的分类、成分及平衡组织合金的成份决定合金的组织;合金的组织决定合金的性能。充分认识铁碳合金的成份、室温和性能之间的变化规律,是正确选择钢铁材料的基础。例如:要求塑性、韧性好的各种型材,通常选用碳的质量分数较低的钢,要求强度和韧性好的零件,通常选用碳的质量分数为0.25%0.55%的钢,要求高强度、高硬度和高耐磨的工具,通常选用碳的质量分数大于0.7%的钢。铁碳合金类别铁碳合金类别碳的质量分数碳的质量分数室温平衡组织室温平衡组织工业纯铁00.0218%

12、F钢亚共析钢0.0218%0.77%F+P共析钢0.77%P过共析钢0.77%2.11%P+Fe3C白口铸铁亚共晶白口铸铁2.11%4.3%P+Fe3C+Ld共晶白口铸铁4.3%Ld过共晶白口铸铁4.3%6.69%Ld+Fe3C钢的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钢在固态范围内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的工艺。加热温度是热处理工艺的重要参数,其选择依据就是铁碳平衡相图。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三大类。热处理之所以能够改变材料的性能就是在热处理过程中材料的内部组织结构发生了改变。钢在加热时的组织奥氏体化转变,保温使得组织均匀化,然后冷却,不同的冷却温度、冷却速度得到不同的组织

13、。等温冷却时发生珠光体型转变和贝氏体型转变。连续冷却时发生珠光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珠光体型产物有珠光体P(转变温度Ar1650 时产生片层间距较大的珠光体)、索氏体S(转变温度650600 时产生片层间距较小的珠光体)和托氏体T(转变温度600550时产生片层间距极小的珠光体)。贝氏体型转变的产物是贝氏体B,贝氏体是由铁素体及其内部分布的弥散的碳化物组成的亚稳定组织,分为上贝氏体B上(转变温度550350和下贝氏体B下(350 Ms)。上贝氏体韧性差,在生产中应用较少;下贝氏体强度、硬度高,韧性好,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生产中等温淬火工艺获得下贝氏体B下。马氏体转变:过冷奥氏体快速冷却在M

14、s Mf温度区间转变为马氏体。马氏体转变是钢淬火工艺的主要组织转变过程。只有在快速连续冷却和大的过冷度条件下,才能实现马氏体转变。马氏体是碳在-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具有体心立方晶格,它硬度高、脆性大,其硬度与含碳量有关,含碳量越高,硬度越高。马氏体有板条状和针叶状两种形态。Wc1.0%时,形成针叶状马氏体(高碳马氏体)。马氏体转变的特点:马氏体转变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应力,马氏体转变过程中不但有体积的变化,而且还有形状的变化,由此产生在的应力。马氏体转变属于非扩散性转变。在大的过冷度条件下,马氏体转变速度极快,转变过程中没有原子的扩散过程,奥氏体中碳全部被“冻结”在-Fe中。马氏体转变属于不完

15、全性转变。即使冷却到Mf以下,奥氏体也很难全部转变为马氏体,总有部分奥氏体被保留下来,这部分奥氏体称为残余奥氏体。马氏体转变具有可逆性。整体热处理对工件整体进行穿透加热的热处理工艺。常用的整体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根据热处理在零件生产中的目的和工序位置的不同,热处理又可分为预先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退火将金属缓慢加热到某一温度,保温足够时间,以适宜速度缓慢冷却(通常是缓慢冷却,有时是控制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目的: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和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为后续的热处理做组织准备。正火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奥氏

16、体化加热临界点)以上30 50时,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目的是细化晶粒和碳化物分布均匀化。与退火工艺相似,生产中可用正火代替退火,也可代替调质工艺作为中碳钢制造的轻载荷零件的最终热处理。淬火将钢加热到Ac3或Ac1以上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组织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冷却)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工艺。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然后配合不同温度的回火,大幅提高钢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等,从而满足各种机械零件和工具的不同使用性能要求。钢的热处理工艺性能淬透性和淬硬性。淬透性是钢在一

17、定条件下淬火时获得淬硬层深度的能力,它表示钢接受淬火的能力。淬透性主要取决于其临界冷却速度的大小,而临界冷却速度则主要取决于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是选择零件材料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淬硬性是指钢淬火时的硬化能力,钢的淬硬性主要取决于马氏体中的含碳量,马氏体中的含碳量越高,淬硬性越高。淬透性和淬硬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没有关联关系。钢的回火将经过淬火的钢重新加热到低于临界温度的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水或油等介质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目的是减小或消除淬火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稳定尺寸,保证精度;调整钢的力学性能,满足工件或工具的各种使用性能要求。回火温度的升高,强度和硬度逐渐降低,塑性和韧性逐渐

18、提高。回火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调质就是淬火和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重要结构件一般都要进行调质而不采用正火。表面热处理为改变工件表面的组织和性能,仅对其表面进行热处理的热处理工艺。表面淬火将工件表面快速加热到淬火温度,迅速冷却,使工件表面得到一定深度的淬硬层,而心部仍保持未淬火状态的热处理工艺。表面淬火分为感应淬火、接触电阻加热淬火、火焰淬火、激光淬火和电子束淬火等。化学热处理将工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加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其表层,以改变表层一定深度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目的是提高表面的硬度、耐磨性、疲劳极限,或工件的物理、化学性能。包括渗碳、碳氮共

19、渗、渗氮、氮碳共渗、渗其他非金属、渗金属、多元共渗等,常用的是渗碳、碳氮共渗、渗氮。渗碳又分为固体渗碳、液体渗碳、气体渗碳,应用广泛的是气体渗碳。渗氮又分为气体渗氮、离子渗氮,离子渗氮发展迅速。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新技术 热喷涂技术将热喷涂材料加热至熔化或半熔化状态,并以一定的速度喷射沉积到经过预处理的基体表面形成涂层的方法。工艺方法有等离子喷涂、电弧喷涂、火焰喷涂以及爆炸喷涂等。气相沉积技术将含有沉积元素的气相物质,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工件表面形成功能性或装饰性的金属、非金属或化合物薄膜的一种新型镀膜技术。可分为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两大类。三束表面改性技术指将激光束、电子束和

20、离子束(合称“三束”)等具有高能量密度的能源施加到材料表面,使之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以获得特殊表面性能的技术。钢铁材料 钢铁中的元素及其作用 钢铁材料中的元素可分为基本元素、杂质元素和合金元素。铁和碳是钢铁材料中的基本元素,碳对钢铁材料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冶炼过程中带入的Si、Mn、P、S、O、N、H等称为杂质元素。为了钢铁材料具有某些性能有目的的加入一定量的一种或多种元素称为合金元素。杂质元素对钢的影响锰作为杂质存在时其含量一般不超过0.8%,对钢的性能影响不大;硅作为杂质存在时其含量一般不超过0.4%,对钢的性能影响不大;硫与铁形成化合物FeS,FeS与铁形成低熔点的共晶体并分布在晶

21、界处,造成钢在锻压过程中开裂(热脆现象)。硫是有害元素,其含量必须严格控制。磷可全部溶于铁素体,产生强烈的固溶强化,使钢的强度和硬度增加,但是会使钢的塑性和韧性显著下降,低温时更加严重(冷脆现象)。磷是有害元素,其含量必须严格控制。合金元素的作用 合金元素(Si、Mn、Cr、Ni、Al、B、Mo、W、V、Ti、Nb、Cu、Co、稀土等)在钢中以固溶体、化合物和游离态形式存在。大多数合金元素都能溶入铁素体、奥氏体和马氏体,形成合金铁素体、合金奥氏体和合金马氏体等固溶体。合金元素的溶入造成合金的固溶强化,使钢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合金元素与钢中的碳、其他合金元素、杂质元素相互作用,形成

22、碳化物、金属间化合物和非金属夹杂物。合金元素形成碳化物,产生弥散强化,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合金元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金属间化合物,它们类似于碳化物,使钢具有某些特殊性能。合金元素与杂质元素相互作用形成非金属夹杂物(有害的),游离态(Pb、Cu既不溶入铁,也不形成化合物)通常情况下对钢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合金元素会对Fe-FeC合金相图发生改变。合金元素对钢热处理的影响 由于大多数合金元素与钢的化合物熔点高、溶解速度慢、且难以扩散,所以能减小奥氏体化速度;高熔点的化合物细小颗粒分散在奥氏体内,阻止了奥氏体晶粒的长大,故有利于获得细小的奥氏体晶粒。与碳钢相比,合金钢工件热处理时需

23、要更高的加热温度和更长的保温时间,且一般不易出现过热缺陷。除Co外,大多数合金元素溶于奥氏体后都使钢的过冷奥氏体稳定性提高,从而使钢的淬透性提高。除Co、Al外,大多数合金元素都使Ms点和Mf下降,使合金钢淬火时的残余奥氏体量增多。因为溶入马氏体的合金元素阻碍马氏体的分解和残余奥氏体的转变,所以合金钢回火时强度、硬度下降缓慢,且需要更高的加热温度,即提高了钢的回火稳定性。钢中含有Cr、Mo、V、Ti、Nb等碳化物形成元素经淬火并在500600之间回火时,不仅硬度不降低反而升高到接近淬火钢的高硬度值称为合金钢的二次硬化。产生第二类回火脆性,这是合金元素对回火的不利影响。常用钢的种类 普通碳素结构

24、钢(GB/T700-2006)含碳量小于0.38%,其硫、磷含量较高,强度较低,塑性、韧性较好,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和冲压性能,广泛用于结构件,少量用于制造机器中的普通零件。优质碳素结构钢(GB/T699-2015)有害杂质控制在0.035%以下,必须同时保证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一般用于机械结构零部件,使用前一般要进行热处理。机械结构用合金钢(GB/T3077-2015)表面硬化合金结构钢(合金渗碳钢)是指经过渗碳热处理后使用的低碳合金结构钢,具有外硬内韧的特点,用于承受冲击的耐磨件,如活塞销。成分特点是低碳,保证零件心部具有足够的塑性、韧性,合金元素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淬透性。热处理工艺是预先热处

25、理为正火,最终热处理为渗碳后淬火加低温回火。使表层获得高碳回火马氏体加碳化物,心部可得到低碳回火马氏体或其他非马氏体组织,具有良好强韧性。调质处理合金结构钢经调质处理后使用的中碳合金结构钢,主要用于承受多种载荷(如扭转、弯曲、冲击等)、受力比较复杂、要求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的重要零件,如曲轴。成分特点是中碳(含碳量为0.25%0.50%),保证调质处理后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合金元素提高淬透性、强化钢材、细化晶粒和防止回火脆性。热处理工艺预先热处理一般采用正火,最终热处理通常为调质处理。对于某些要求综合力学性能良好、局部要求高硬度、高耐磨性的零件,可在调质后进行局部表面淬火或调质后氮化处理。

26、合金弹簧钢必须具有高的屈服强度和屈强比、弹性极限、抗疲劳性能,以保证弹簧有足够的弹性变形能力并能承受较大的载荷。同时,合金弹簧钢还要求具有一定的塑性与韧性,一定的淬透性、不易脱碳及不易过热。一些特殊弹簧还要求有耐热性、耐蚀性或在长时间内有稳定的弹性。成分特点中、高碳(含碳量为0.5%0.7%),满足高弹性、高强度的性能要求,加入合金元素进一步提高强度并改善材料的韧性。热处理工艺通常采用“淬火+中温回火”,保证弹簧具有高的强度和足够的韧性。对于热成型弹簧,可采用热成型余热淬火,对于冷成型弹簧成型后只需进行200300去应力退火即可。弹簧钢热处理后通常进行喷丸处理,消除弹簧表面残余压应力,提高弹簧

27、的疲劳强度。铸铁 铸铁是含碳量在2%以上的铁碳合金,工业用铸铁一般含碳量在2%4%。生产中常用的铸铁有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合金铸铁等。铸铁中碳元素主要存在形式有渗碳体和游离状态的石墨。组织特征可以认为是在钢的基体上分布着不同形态、大小和数量的石墨。铸铁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基体的性能和石墨的数量、形状、大小及分布状况等。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基体强度越高,铸铁的强度也越高,基体的塑性越好,铸铁的塑性也越好。石墨使铸铁的强度和韧性降低,但是可以改善铸铁的切削性能和铸造性能,提高铸铁的耐磨性和减震性。使铸铁具有小的缺口敏感性。铸造铝合金 铸造铝合金有铝-硅系、铝-铜系、铝-镁系、

28、铝-锌系四个系列。铸造铝合金用代号“ZL”表示,再加上三位数字表示。第一位数字表示合金类别,1表示铝-硅系,2表示铝-铜系,3表示铝-镁系,4表示铝-锌系。后两位数字为顺序号,顺序号不同化学成分不同。优质合金在最后面加上“A”。铝-硅系在摩托车生产中应用最广。铝合金的热处理:由于纯铝无同素异构转变,因此,铝合金热处理的机理与钢不同,铝合金通过固溶处理、时效处理来提高强度、硬度和其他性能。固溶处理(改善塑性)将铝合金加热至稍高于固溶线,保温适当的时间,得到均匀、单相固溶体后在水中快速冷却,使其来不及析出第二相,在室温下获得过饱和固溶体单相组织。时效处理(改善强度、硬度)在一定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使第二相组织从过饱和固溶体中缓慢析出来,使晶格发生畸变。在室温下进行的时效称为自然时效。在100200范围内进行的时效称为人工时效。温度越高效果越差。退火处理铸造铝合金可以消除铸造时的偏析和内应力,并使组织稳定、塑性提高。(180300后空冷)零件材料的选用 合理选材应考虑以下三个基本原则:材料的使用性能、工艺性能和经济性。使用性能最为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