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实验教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67923984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48.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化工原理实验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化工原理实验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化工原理实验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实验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实验教材(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雷诺演示实验一、实验目的1 观察流体流动时的不同流动型态2 观察层流状态下管路中流体的速度分布状态3熟悉雷诺准数(Re)的测定与计算4测定流动型态与雷诺数(Re)之间的关系及临界雷诺数二、实验原理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由三种不同的流动型态,即层流、过渡流和湍 流。主要取决于流体流动时雷诺数 Re 的大小,当 Re 大于 4000 时为 湍流,小于 2000 时为层流,介于两者之间为过渡流。影响流体流动 型态的因素,不仅与流体流速、密度、粘度有关,也与管道直径和管型有关,其定义式如下:1.1-1式中: d管子的直径mu流体的速度m/sP流体的密度kg/m 3流体的粘度Pa s三、实验装置雷诺演示实验装

2、置如图 1.1 所示,其中管道直径为 20 mm。J=Ln 3图 1.1 雷诺演示实验装置图1有机玻璃水槽; 2 玻璃观察管; 3 指试液; 4,5 阀门; 6 转子流量计四、实验步骤1 了解实验装置的各个部件名称及作用,并检查是否正常。2 打开排空阀排气,待有机玻璃水槽溢流口有水溢出后开排水阀 调节红色指示液,消去原有的残余色。3 打开流量计阀门接近最大,排气后再关闭。4 打开红色指示液的针形阀,并调节流量(由小到大),观察指示液 流动形状,并记录指示液成稳定直线,开始波动,与水全部混合 时流量计的读数。5重复上述实验35次,计算Re临界平均值。6 关闭阀 1、11,使观察玻璃管 6 内的水

3、停止流动。再开阀1,让指 示液流出 12 cm 后关闭 1,再慢慢打开阀 9,使管内流体作层 流流动,观察此时速度分布曲线呈抛物线形状。7 关闭阀 1、进水阀,打开全开阀 9 排尽存水,并清理实验现场。五、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1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见下表序号123456q(l/h)U(m/s)Re2 利用 Re 的定义式计算不同流动型态时的临界值,并与理论临界值 比较,分析误差原因。六、思考题1 雷诺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2 有人说可以只用流体的流速来判断管中流体的流动型态,当流速 低于某一数值时是层流,否则是湍流,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否?在 什么条件下可以只用流速来判断流体的流动型态?柏努利方程演示实

4、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流体流动中各种能量或压头的定义及其相互转化关系,加深对柏努利方程式的理解。2 观察静压头、位压头、动压头相互转换的规律。二、基本原理不可压缩流体在管内作稳定流动时,由于管路条件的变化,会 引起流动过程中三种机械能(位能、动能、静压能)的相应改变及相 互转换。对理想流体在系统内任一截面处,虽然三种能量不一定相等, 但能量之和是守恒的。对于实际流体,由于存在内摩擦,流体在流东 时总有一部分机械能损耗。以上机械能均可用测压管中的液柱高度 表示。当测压孔正对流体流动方向时测压管中的液柱高度为动压头和 静压头之和,测压孔处流体的位压头由测压孔的几何高度确定。三、实验装置图柏努利方程

5、实验装置如图 1.2 所示。图 1.2 柏努利方程实验装置图1 高位水槽; 2 玻璃管; 3 测压管; 4 循环水槽; 5 阀门; 6 循环水泵四、实验步骤1 检查装置阀位是否正常。2 开动电机,启动泵。3 阀 5 开度一定时,转动测压手柄,观察各测压管内液位高度有无变化。4 观察各测压管内液位高度是否相同。5 关闭所有阀门,停机。五、思考题1 关闭阀 5 时,旋转各测压管的手柄,液位高度有无变化?这一现象说明什么?这一高度的物理意义又是什么?2 关闭阀 5 时,各测压管内液位高度是否相同,为什么?3 阀5 开度一定时,转动测压手柄,各测压管内液位高度有何变化? 变化的液位表示什么?流体流动阻

6、力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管路阻力损失(h 0、管路摩擦系数(入)、管件局部阻力 系数(Z)的测定方法,并通过实验了解它们的变化规律,巩固对 流体阻力基本理论的认识。2 了解与本实验有关的各种流量测量仪表、压差测量仪表的结构特 点和安装方式,掌握其测量原理,学会正确使用;3 学习对数坐标纸的用法。二、实验原理 由于流体粘性的存在,流体在流动的过程中会发生流体间的摩擦, 从而导致阻力损失。根据柏努利方程,对于直管而言,其路阻力损失 为:工h f =P /P,又因为/ /P有如下表达式:式中: d管子的直径mu流体的速度m/sP流体的密度kg/m 3l管道的长度m入阻力系数通过上述表达式可以求

7、得直管的阻力系数入,对于弯管而言,用z代 替(入l/d)即可。三、实验流程图流体流动阻力系数测定实验流程图如 1.3,其中直管长度为 1m,管道直径为8 mm,相对粗糙度s/d=0.025。图 1.3 阻力系数测定实验装置图四、实验步骤1关闭控制阀,打开二个平衡阀,引水、灌泵排气,启动泵。2 系统排气(1) 总管排气:先将控制阀开足,然后再关闭,重复三次,目的为了使总管中的部分气体被排走,然后打开总管排气阀,开足后再关闭,重复三遍。(2) 引压管排气:依次分别对4个放气阀,开、关重复三次。(3) 压差计排气:关闭二个平衡阀 ,依次分别打开4个放气阀,此 时眼睛要注视着U型压差计中的指示剂液面的

8、上升,防止指示剂 冲出,开、关重复三次。3 该系统的流量计量采用转子流量计,由于 Re 在充分湍流区时,入Re的关系是水平线,所以在大流量时少布点,而Re在比较 小时,入Re的关系是曲线,所以小流量时多布点。调流量计, 流量从小到大改变十次(概数)并依次读取压差计读数。4 重复实验步骤 3,观测压差计读数随流量计读数的变化规律的一 致性。5 结束实验,清理实验现场。五、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1 直管阻力系数测定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见下表:序号 12345678910q(l/h)R(cm)U(m/s)Re入2 弯管阻力系数测定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见下表:序号 12345678910q(l/h)R(cm)U(

9、m/s)Rez3利用公式,带入测得实验数据计算入,z,Re。并绘制入Re曲 线。六、思考题1 对于直管而言,垂直和水平安装所测得的阻力损失是否相等?为 什么?2不同管径、不同水温下测定的A - Re数据能否关联到一条曲 线上,为什么 ?孔板流量计流量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了解测定孔板流量计流量系数a的仪器结构,工作原理。2学会流量计系数a的测定方法,分析a和Re间的变化规律。3 掌握流量计的流量校核方法。二、实验原理测定孔径为d0的孔板流量计的流量系数公式为:卩9厂P)gRPoqv=U 0 x A0式中:a流量系数U0流体的速度m/sP0流体的密度kg/m 3Pj指示剂的密度kg/m 3R

10、压差计读数mA0开孔面积m2qv体积流量m 3/h三、实验流程图流体孔板流量计流量系数实验流程图如 1.4,其中孔板开孔直径为8 mm。计量槽单筒容积为25L,截面尺寸为200x250 mm。四、实验内容1 关闭所有阀,打开电源,启动离心泵。2 打开控 U 型压差计的调节阀,逐渐调至最大(注意防止指示液冲 出)。持续 5 min 左右,以排除管道内的气体。3 逐渐关小压差计的调节阀,观察指示液上升的最大高度。4 调流量计,流量从小到大改变十次(概数)并依次读取压差计读 数。5 重复实验步骤 4,观测压差计读数随流量计读数的变化规律的一 致性。6 关闭离心泵出口阀,关闭离心泵及电源开关。结束实验

11、,清理实验现场。五、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1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见下表:序号 12345678910q(l/h)R(cm)U(m/s)t(s)Rea2利用公式,带入测得实验数据计算a。并绘制aRe曲线。六、思考题1 假定管道的直接恒定,分析流量系数 a 随雷诺数 Re 的变化规律过滤常数的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板框过滤机的基本结构,流程,操作原理。掌握过滤的操作 方法。2测定恒压过滤常数KJ。二、实验原理恒压过滤速率方程为:t q 2qe=+ q k kqe 过滤常数 m 3/m2q 单位过滤面积获得的滤液体积m 3/m2三、实验流程图板框过滤的实验流程图如图 3.1,其中板框过滤面积为 0.

12、01m2。 过滤介质为帆布。由 Z-0.036 微型空气压缩机提供压力,其排气量为 0.036 ma/h、压力为0.7Mpa、功率为0.75Kw、转速为1200rpm、气体 容积为 30L。图 3.1 板框过滤实验装置图四、实验步骤1 熟悉过滤实验的装置与流程,检查各阀门的启闭是否正常。2 用水浸湿滤布,装于滤框上。安装时滤布孔要对准滤机孔道,表 面要拉平整,不起皱纹,板和框的排列顺序必须正确。3 打开压力容器上的排气阀和进水阀,往配料槽内加水至一半(观 测控制屏)后关闭进水阀,同时关闭排气阀。加入适量碳酸钙, 其浓度控制在 5%( 质量百分率 ) 左右。开动搅拌机,使滤浆浓 度均匀。4 打开

13、压力容器的进气阀,启动压缩机。待压缩机运行正常后,调 节空气减压阀,一般减压阀的压力控制在 0.1MPa ,并保持压力 稳定,使系统在此压力下进行恒压过滤。5 当压力恒定,过滤开始并记录数据。每收集一定量的滤液记一次 时间,启动秒表的同时,记下量筒中滤液的体积。当量筒中滤液 体积每增加一个 q值时,记下秒表的时间,重复操作,取8 10 组数据即可。6 当滤液一滴一滴缓慢流出时,表示滤渣已充满框,过滤阶段可告 结束。7 实验完毕,拆卸板框压滤机,将板框压滤机内的滤渣放回 调桨 桶 ,清洗过滤器。五、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1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见下表:序号12345678910H (m)0 (s)K(m

14、2/s)qe(m3/m2)2利用上述过滤方程,带入实验数据计算K,q的值。求其平均值;另外,以0 /q 为纵坐标, q 为横坐标绘制曲线。该曲线的斜率为1/ K,截距为2q e / K,从而求得过滤常数的值。并比较两种方 法所得结果是否一致?六、思考题1 为什么过滤开始时滤液常常有些混浊,待过滤一段时间后才能澄 清?2 滤浆浓度和过滤压力对 K 值有何影响?3 恒压过滤时,欲增加过滤速率,可行的措施有哪些?4 当操作压力增加一倍时,其 K 值是否也增加一倍?要得到同样的 滤液量,其过滤时间是否应缩短一半?传热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熟悉传热实验的实验方案及实验流程设计。2 了解换热器的基本结

15、构及其操作方法。3掌握热量衡算与传热系数K及对流传热系数a的测定方法。4 了解强化传热的途径及措施。5 学会传热过程的调节方法。二、实验原理根据传热速率方程有:Q = KA 叽4-1+4-2卜,_ (爲-(2)-(爲-耳)J 1H匕4-3(2 =堺橄:匚科 一G =堺誠U并(爲爲)4-4式中:qmcmc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t 、 t12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CT 、 T12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C;Cpc一冷流体的平均定压比热容,J/kg C三、实验装置图列管式换热设备流程图如 4.1 所示图 4.1 列管式换热设备流程图1气源;2气量阀;3气体流量计;4进气温度计;5出气温度计;6进水

16、温度计;7换热器;8出水温度计;9水流量计;10水调节阀;11调压器;12气体加热器1 打开冷却水流量计阀门;2 在启动风机前关闭空气流量计阀门,然后依次打开空气流量计阀 门、打开加热电源,使加热电压调至60 V。加热电压不能过高, 保持空气进口温度小于100 C,以免换热器的密封垫圈烧焦。3 待 t 和 T 稳定不变 10 min ,读取原始数据。22五、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1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见下表:序号 U(m/s) T(C)T(C)t(C)t(C)At(C)K(w/m2 C)1212m12345六、思考题1 影响总传热系数 K 的因素有哪些?2 在本实验条件下,进一步地提高冷却水的用量,

17、是否能达到有效强化传热过程的目的?一、实验目的1 熟悉超滤膜分离实验的流程和过滤原理。2 了解超滤的操作方法,观察超滤过程 。二、实验原理超滤是利用一种半透膜作为障碍层,允许部分组分通过,而截留 其他组分进行分离的一种手段。三、实验装置四、实验内容1 配料。2 检查出口阀是否关闭,搅拌料浆。3 启动泵,打开出口阀,开始过滤。4 改变压力,观察不同压力对超滤的影响。5 配置不同浓度的悬浮液进行超滤,观察悬浮液浓度对超滤的影响6 关闭泵,结束实验。清理实验现场。五、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1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见下表:序号 12345678910p(pa)q(m3/s)C(cm)t (s)五、思考题1 超

18、滤有什么特点?2 超滤的适用物系是什么?3 超滤分离的机理是什么?一、实验目的1 观察含碳粉尘的空气在旋风分离器内的运动,了解旋风分离器的 除尘原理。二、实验流程图三、实验内容1 清除整个除尘体系的灰尘。2 封好旋风分离器底部灰斗。3 启动风机。4 向抽吸器中加入一定粒径范围的煤灰,并随气体进入旋风分离器5 调节不同的风速,观察旋风分离器的除尘效果。6 调整旋风分离器底部灰斗密封度来观察旋风分离器的除尘效果。7 调节煤灰的粒径范围,再次观察旋风分离器的除尘效果。8 关机并清除整个除尘体系的灰尘。四、思考题1 旋风分离器的底部灰斗为何要密封?2 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与它的结构有什么关系?精馏塔板

19、效率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了解精馏装置的基本流程及筛板精馏塔的结构,熟悉精馏操作方 法。2 测定全回流条件下总板效率。二、实验原理衡量板式精馏塔分离性能,一般用总板效率 E 表示:%式中: E 总板效率 N 理论板层数 N 实际板层数理论板层数N的求法可用M-T图解法。本实验是使用乙醇一水T二元物系在全回流条件下操作,只需测定塔顶流出液组成 X 和釜液D组成Xw,即可用图解法求得N,实际板层数N为已知,则利用上TP述公式可求塔效率 E 。三、实验流程图精馏实验设备流程图如 6.1 所示,其中实际板层数 N P 为 13尊X8lj 4 2图 6.1 全回流精馏塔1-塔斧取样口 2- 蒸馏斧 3-

20、进料指示剂 4- 塔体 5- 冷凝器6- 流量计 7-塔顶取样口 8-不冷凝气排放口 9- 温度计四、实验内容1 熟悉精馏装置的流程和结构,以及所需的控制仪器表盘的布置情 况,检查蒸馏釜中料液量是否适当,釜内液面高度控制在液面计 的 2/3 左右。2 检查电源并接通电源,加热 釜 液。用调压器调节加热功率 ( 电 流以46A为宜),注意观察塔顶和塔釜的温度变化,塔顶 第一块板上开始有回流时,打开冷却水,冷却水用量以能将蒸汽 全凝为宜。3 打开塔顶放空阀 8 排出不凝性气体,塔板上鼓泡正常、温度稳定 即表明操作稳定。可开始取样,每隔 20min 取一次样并作分析。4 取样前先用少量试样冲洗锥形瓶

21、,取样后将锥形瓶口用插有温度计的塞子塞严,用流水将样品间接冷却至20 C。再用气相色谱 分析塔顶塔斧样品的含量。一般取样二次 (塔顶、塔 釜各一次)。5 以上步骤经教师检查无误后,加大电流至 7.5A 左右,观察塔内 的液泛情况。然后将电流缓慢减小,观察漏液现象。最后将电流 减小至零,切断电源,待塔内无回流时关闭冷却水,清理现场。五、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1 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见下表:序号12345678910XDXw2 根据实验测定塔顶,塔斧含量做 M-T 图,并求出理论板层数 N 。T 再求得板效率 E。六、思考题1 什么是全回流,全回流时的操作特征是什么?如何测定全回流时 的总板效率?2 影响

22、板式塔效率的因素有哪些?3 进料量对塔板层数有无影响?为什么?4 回流温度对塔的操作有何影响?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了解离心泵的结构和特性;2. 学习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方法;3. 熟悉离心泵操作方法和特性曲线的应用;4. 正确掌握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二、实验原理对一定类型的泵来说,泵的特性曲线主要是指在一定转速下,泵 的扬程、功率和效率与流量之间的关系。由于离心泵的结构和流体本 身的非理想性以及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的种种阻力损失,至今为止,还 没有人能推导出计算扬程的纯理论数学方程式。因此,本实验采用最 基本的直接测定法,对泵的特性曲线用实验测得,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有流量qv、

23、扬程He、效率n和轴功率Pa, 通过实验测出在一定转速下的He-qv、Pa-qv及n -qv之间的关系,并 以曲线表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特性曲线是确定泵的适宜操作条 件和选用离心泵的重要依据。1. 流量qv的测定(m3/h)用出口阀调节离心泵的流量qv,以流量计测定qv。2. 扬程 He 的测定 (m)扬程He指泵对单位重量的流体所提供的有效能量。根据柏努利方程:P - P 1 U 2 - U 2He = 21 + h + 21p g2 g其中:P2泵出口压力表的读数,Mpa;P1泵入口真空表的读数,Mpa;h 压力表与真空表两侧压截面的垂直距离,m;片泵前吸水管的流速,m/s;u2泵后出水管

24、的流速,m/s。3. 轴功率 Pa 的测定 (kw)4.由三相功率表直接测定电机功率。泵的工作点原理图1. 了解设备,熟悉流程及所使用的仪表。2. 检查整个实验装置是否能正常使用。3. 关闭电功率表开关,关闭调节阀,打开引水阀,反复开、关泵体 放气阀,气体被排尽后,关闭放气阀。4. 启动泵,关闭引水阀,接通电功率表。5. 用出口调节阀调节q,将qv以从小到大的实验顺序依次测取15组实 验数据,即:流动稳定后,测取P、P、Pa。126. 实验完毕,关闭泵的出口阀,停泵。四、实验数据处理1. 纪录、整理原始数据。2. 计算实验结果,以表格的形式示出3. 以坐标纸手绘离心泵的特性曲线。qv (m3/

25、h) P (MPa) P2 (MPa)He (m) Pe (w) Pa (w)n123456789101112131415五、思考题1. 离心泵启动前为什么要先灌水排气?本实验装置中的离心泵在安 装上有何特点?2. 启动泵前为什么要先关闭出口阀,待启动后,再逐渐开大?而停 泵时,也要先关闭出口阀?3.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否与连接的管路系统有关?4.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汽蚀”现象?吸收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填料吸收装置的基本流程及设备结构2. 了解单膜控制过程的特点;3. 学会使用阿贝折射仪。二、实验原理 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包括压强降和液泛规律。计算填料塔的需用 动力时,必须知道压降的大小。

26、而确定吸收塔的气、液负载量时,则 必须了解液泛的规律,所以测量流体力学性能是吸收实验的一项内 容。三、实验装置与流程吸收装置流程图I一風机:2宇气调“阀:3池分舄搭:JK: 5埴料塔:6畅略7|才液筲:W皎: J兄气调压阀::10MWU; IIABB 12厳漩:IS吸收倍 U湿式悼濠fit计;】5总陶:I忒过泄紬压WL 1丁一忒讷节岡:IE-水谎覺计I 19压縫计I 20、削一表乐汁1应一甜度计;23-fe 恥 H阮ftilM: 25遞戡比阀:26,加一恣压力阳2很式蛋金阀:舉液址计: 束_婕时:轻一闸西四、实验步骤1. 开动空气系统。开动时要全开叶氏风机的旁通阀,然后再启动叶氏风机,否则风机

27、一开动,系统内气速突然上升可能碰坏空气转子流量计。风机启动后再通过关小旁通阀的方同样道理,实验完毕要停机时,也要全开旁通阀,等转子转速降下来后再停机。如果突然停机,气流突然停止,转子就会猛然摔下,打坏流量计。2. 慢慢加大气速至液泛,然后回复到预定气速再进行正式测定,目的是使填料全面润湿一次。3. 确定操作条件,包括被吸收溶质流量、空气量及喷淋量等。4. 全开旁通阀,启动风机,通过调节旁通阀来控制空气流量。5. 在教师指导下,开启丙酮系统。先关好转子流量计前的调节阀, 再开丙酮流量调节阀,注意不宜开得过快,调节丙酮流量,并维 持恒定。6. 保持水的喷淋量不变,改变空气流量(混合气体浓度仍在5左

28、右) 利用阿贝折射仪测定吸收液的折射率a ,也可保持空气量不变, 改变喷淋量,测定测定吸收液的折射率a。7. 操作完成后,应按顺序(关闭时的顺序和开启时的顺序正好相反 关闭丙酮系统、空气系统和供水系统。五、思考题1. 叶式风机为什么要用旁通阀调节流量?2. 在填料吸收塔塔底为什么必须有液封装置?液封装置是如何设计的?流化干燥器一、实验目的1. 了解流化干燥器的流程及工作原理;2. 了解影响干燥速率的因素。二、实验原理干燥操作是采用某种方式将热量传给湿物料,使湿物料中的水分汽化分离的操作。干燥操作同时伴有传热和传质,其过程比较复杂。 目前仍依靠实验测定物料的干燥速率曲线,并物料在恒定干燥条件下

29、的干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物料在预热阶段,其表面的温度很快接近 于热空气的湿球温度tw。随后,进入恒速阶段,此时物料表面温度W 维持不变,干燥速率不变。降速阶段,物料表面已无液态水存在,由 于物料内部的扩散速速率小于物料表面水分的汽化速率,干燥速率会 逐渐降低,直至达到平衡含水量时,干燥速率降至零为止。干燥速率 是指单位时间从被干燥物料的单位汽化表面积上所汽化的水分量。三、实验装置与流程固体流态化实验装置如图 1 所示。四、实验步骤1. 全开旁通阀,然后启动风机。2. 缓慢调节风量使床中颗粒层处于良好的流化状态。3. 通电预热空气至所需温度,并使之维持恒定。4. 空气流量和温度恒定时,每隔0.5 分钟观察固体物料的变化。5. 实验进行到物料温度升高,即硅胶变蓝时停止。6. 实验停止步骤:调节变压器使电加热器的电流、电压为零,再切 断电源,待气体温度下降后,全开旁路阀关闭气体进口阀,停止 送风,停罗茨鼓风机。五、思考题1. 气体通过颗粒床层时,可观察到那些现象?为什么?2. 为什么在操作中要先开鼓风机送气,而后再通电加热?3. 流化干燥器为何能强化干燥?4. 流体床的特征是什么?在工程上有何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