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善学、会学、活学”课题阶段总结

上传人:lis****666 文档编号:167923352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7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乐学、善学、会学、活学”课题阶段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乐学、善学、会学、活学”课题阶段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乐学、善学、会学、活学”课题阶段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乐学、善学、会学、活学”课题阶段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乐学、善学、会学、活学”课题阶段总结(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乐学、善学、会学、活学课题阶段总结在上一个阶段课题研究的根底上,本阶段我们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经过理论探究,我们认为,要让小学生“乐学、善学、会学、活学,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民主和谐的气氛,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开展的根底,也是学生愉快学习,进步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平安的心理需要,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勇于探究的创新意识得到激活,从而把教和学严密结合成一个整体。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应从多方面努力。1.老师要和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让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有

2、老师这个大朋友的位置,这样便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都有一种轻松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赞赏和鼓励。这样使学生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去探求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每一位老师要放下架子,摆正位置,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学习,有不懂的问题随时无所顾忌的、地畅所欲言,进展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只有在这种气氛中,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2.老师要对每个学生饱含爱的感情。“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学生上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的优点反映在不同的侧面,作为老师要擅长用真心去发现其闪光点,要认可认可每个学生,不能根据成绩的好

3、坏“喜优“厌差,而造成差生更差的恶性循环,甚至是差生对学习丧失信心,对数学失去兴趣,产生畏惧。反之,假如老师一热情的目光,可亲的面孔天天面对每一个孩子,对“差生多些“厚爱。课堂上,鼓励他们发言;课下,多交流,多辅导。彼此建立一种超越师生关系的“忘年交,其乐融融,才是我们教学成功的关键。“亲其师而信其道,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兴趣盎然,充满学习欲望。3.老师要多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课堂上,应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扬性、鼓励性、鼓励性和幽默幽默的语言来鼓励和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用美的语言对学生进展熏陶,是对学生懂得信任,对促进学生展示自己的能量有神奇的功能,更能有效促进课堂气氛的融洽。

4、如;你真行!这个见解很独特这些尊重、期盼的语言,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是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良言一句终生受益。4.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主体与周围环境的互相作用中发生和开展的。老师是教学情境的直接创设者。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良好的学习状态能进步学生的学习质量,获得素质的开展。入情入境的教学,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创设乐于尝试探究的学习气氛。理论证明,富有启发的故事、联络严密的生活实例、动手操作、媒体演示、合作交流等,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尝试探究的气氛。教学过程中

5、,老师要注重学习气氛的营造,创设情境。如:“问题情境、“动态情境、“实验情境、“讨论情境、“归纳概括情境、“应用情境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尝试探究的欲望,增强学生尝试探究的乐趣,进步尝试探究效果。二、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开展。课堂教学要,以学为主,顺学而导,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学习活动,主动获取新知。要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乐学、善学、会学、活学,就必须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这方面,我们的体会是:1.创设良好的参与环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让他们乐于参与学习活动。新课标要求“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

6、力,就是要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一种互相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以形成宽松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学生之间创设一种互相交流、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的生生关系,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感互动的参与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亢奋的学习状态。2.提供广阔的参与时机,让学生擅长参与学习活动。要让学生乐学、善学、会学、活学,老师就要为学生创设多种有效参与学习活动的时机,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调动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1让学生动手,为自主学习创设契机。我们常说,听了,一会儿就忘了;看了,就记住了;动手操作了,就理解了。手是脑的老师,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因此,在教学中,要

7、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知识与技能,必须让学生动手。如数学知识是客观事物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的抽象,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老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动手操作,必须使之成为学生可操作的活动,也就是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进展物化。如“角的初步认识教学,首先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找角,以形成对角的直观认识。其次让学生用纸条做活动的角,以逐渐抽象出角的特征。2让学生动脑,为自主学习铺设通道。学生主体的开展必需要有主体思维的参与,其参与的深度与广度上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标志。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让学生动脑。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动闹提供空间。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就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思维

8、的开展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创设探究情境,给学生以动脑的时机,让学生独立考虑。教学理论中,我们体会要求广阔老师做到:但凡学生能自己探究得出的,老师决不代替;但凡学生能独立考虑的,老师决不暗示;老师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考虑的情镜,多一点考虑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时机,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3让学生动口,为自主学习奠定根底。好问、好说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对自己知道的事情想说出来,对自己不懂的问题想提出来,这是主动求知的表现。在教学中,老师要擅长利用这份天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爱探究、喜争论的学生给以及时表扬;对不善发言,提问题不明确的学生,要给予期待的眼

9、神、鼓励的目光,适当的点拨,适时地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学生才会乐于“说。4鼓励质疑,为自主学习点燃火花。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场。“疑是创新思维的“火花,是创新的基石。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尽最大的可能为学生提供“质疑的良机,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擅长“质疑,敢于“质疑。教学中,老师要有不怕“问倒的精神,允许学生寻根问底,发表不同见解,提出独创的问题。教学理论中,广阔老师的做法是:“质疑时机不限,可以是课始情境引入中质疑;可以是课中研讨交流时质疑;也可以是课后拓展延伸时质疑。质疑作为一种学习才能、

10、一种学习习惯,需要循序渐进的训练。老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管提出的问题是否合理、有价值,都要给予鼓励,引导学生从敢问、善问逐步到“会问。3.教给参与方法,进步参与效率。“授人以渔终生受用。因此,教学活动中,教给参与方法,进步参与效率是进步教学质量的保证。我校老师在教学理论中的做法是:1参与操作时,让学生边动边思,以动促思,获取新知;2参与考虑时,提出要求,先独立考虑,再同桌交流;3参与表达时,力争做到完好有序,多说关键处,多说知识的形成过程,多说根据,多说感悟;4参与交流研讨时,注意倾听,踊跃发言,擅长质疑;5参与各项活动时,积极主动,互相配合,团结协作。4.给予足够的参与时间。学生有效参与,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以便学生充分地考虑、充分地讨论、交流。给学生参与的时间不够,他们没有充分的考虑余地,自然也谈不上有效的参与了。5.进步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品质。参与还有一个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的问题,这就是要进步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品质。一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是进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自我评价。三是进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认真学习,勤于考虑,勤于动笔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乐学、善学、会学、活学课题阶段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