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及试题和答案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167882835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9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及试题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及试题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及试题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及试题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及试题和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 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 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 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 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 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

2、目标,要表达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 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小学阶段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2建立对电脑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电脑的兴趣和 意识。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 进行学习。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 和兴趣。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电脑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3、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电脑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电脑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 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 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课时安排: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 68 学时,建议 102 学时;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 70%三、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

4、取考查学 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四、课程教学内容小学模块一 信息技术简介1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采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如录音机1机机电视机磁盘光盘照相机雷达电脑等2从外观上了解电脑的基本组成和作用3比较熟练地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4初步了解承载信息的几种媒体;了解电脑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5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培养使用电脑的良好习惯 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单介绍1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2学会一种汉字输入方法3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模块三 用电脑画画1学会使用基本的绘图工具;2学会绘制图形3学会给

5、图形着色4学会编辑修饰图形模块四 用电脑作文1掌握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2学会文章编辑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3学会插入图片艺术字美术字和表格模块五 网络的简单应用1了解有关网络的基本常识2学会使用浏览器浏览信息下载并保存有用信息模块六 用电脑制作多媒体作品1了解多媒体素材类型2学会一种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编辑简单的多媒体作品3学会展示多媒体作品模块七 LOGO 绘图1学会用 LOGO 基本绘图命令绘制基本图形;添加颜色;并组成组合图形 2学会用 LOGO 音乐命令演奏乐曲3了解用控制命令操作机器人的方法4了解 LOGO 简单编程2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试题及部分答案一、填空。14 分1、

6、新课程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 的义务教育课程。2、新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 为主。3、新课程从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 实践 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4、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 地方和学校 三级课程管理。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6、课程标准应表达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 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7、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 表现形式。8、建立对电脑的感性认识 ,了解信息技

7、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电脑的兴趣和意识。9、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 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特征相符 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10、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 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开展直接和独立 的学习,发展个人的兴趣和爱 好。11、知道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电脑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1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电脑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分为基础型和拓展性 ,各地区可根据教学目标 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两类模块中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二、判断以下说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加以改正。5 分1、新的课程体系涵盖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对2、省级教育

8、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计划,规划地方课程。对 3、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试。错4、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 70-140 学时。错5、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对三、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5 分1、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课程有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体育和 B。A 信息技术 B 综合实践活动 C 美术 D 音乐 E 艺术2、小学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有:信息技术初步、操作系统简单介绍、用电脑画画、用电脑作文、网络

9、的简单应用和A 。A 用电脑制作多媒体作品B 电脑系统的硬件和软件C 用电脑处理数据3、小学信息技术初步模块内容安排有: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了解电脑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认识多媒体,了解电脑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和 B。A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B 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C 电脑与信息技术。4、小学用电脑作文模块内容安排有: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和 C。A 版式的设计 B 特殊效果的处理 C 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5、小学网络的简单应用模块内容安排有: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和A 。A 学会使用电子邮件 B 网页制作 C 网络通信基础新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1、当

10、前整个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同时代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可以看到,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 21 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 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 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才能具有能够和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 生活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第一,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3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第三,表达课程内容的现代

11、化。第四,倡导建构的学习。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4、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极大的反差。 第二,传统的应该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5、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各国的课程改革表现出以下一些共同趋势。第一,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第二,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三,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6、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速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

12、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 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表达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 “ 难、繁、偏、旧 ”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 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

13、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 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良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8、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

14、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 教育及其他技术 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9、什么是课程结构的均衡性?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10、课程结构的综合性表达在哪些方面?第一,加强学科的综合性。第二,设置综合课程。第三,增设综合实践活动。11、新课程中的分科课程具有什么特点?第一,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太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摒弃了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 技能的倾向,从而使分科课程的

15、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位的转向。第二,在课程内容上选择和组织上,注重表达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12、这次课程改革设置了哪些综合课程?1品德与生活12 年级;2品德与社会36 年级;3科学36 年级;4历史与社会79 年 级;5科学79 年级;6艺术19 年级;7体育与健康79 年级13、实施综合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第一,知识的锁碎化问题。4第二,教师的知识和经验问题。第三,管理的问题。14、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哪些内容?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须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 育。15、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是什么?综合实践活

16、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表达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 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16、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什么?第一,整体性。第二,实践性。第三,开放性。第四,生成性。第五,自主性。17、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 ,二者是什么关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 得结论的过程。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时机。具体地说, 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

17、更有利于不家务事从事 “ 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 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为使“研究性学习方式”尽快深入人心,有必要设置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再者,即使各门学科有效渗透了“研究性学习方式”, 也有必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18、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面临任务是:第一,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第二,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第三,加信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19、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如何?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

18、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表 达。2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能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到达。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20、怎样理解“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第一,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三,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第四,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21、我国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什么?大致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各部分。在目标的陈述上,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22、新颁布的课

19、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一、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表达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二、突破学科中心三、改善学学习方式四、表达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弗的操作性五、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泛的空间23、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是什么?一是根据本学科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划分具体的划分具体的学习领域。二是根据本学科的内容特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划分学习水平,这种学习水平不一定与学年水平相重合,在不同的水平设置相 应的水平目标。三是在各学科课程目标的陈述方面,使用明确的行为动词,以精确表述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表现出来的学习结果。5四是确立了恰当的评价系统。24、为了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要遵

20、循哪些原则?第一,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之间的关系。第二,要恰当处理学校结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第四,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第五,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第六,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 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25、本次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表达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再次,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26、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21、二、学生是独特的人。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27、怎样理解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8、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的基本含义是什么?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29、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的基本含义是什么?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作。30、新型师生伦理关系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去努力?第一,树立教育民主思想第二,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第三,加

22、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31、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第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不家务事学习的促进者。第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第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第四,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会型的开放的教师。3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内涵是什么?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第二,教师是不家务事人生的引路人。33、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第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第二,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第三,在对待自我上

23、,新课程强调反思第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34、教师尤其应该尊重哪六种学生?1尊重智力发育缓慢的学生。2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63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35、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努力?1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保护学生。2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3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36、尊重学生,怎样才能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1不体罚学生;2不辱骂学生;3不大声训斥学生;4不冷落学生;5不羞辱、嘲笑学生;6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37、怎样赞尝每一位学生?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3赞赏每一位

24、学生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4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38、怎样帮助学生?1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7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39、自主学习具有哪些特征?1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订学习制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3学习过

25、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40、什么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 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41、什么是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 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42、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课堂运行机制包括哪些

26、内容?1提前进入情境的“预演”机制。2呈现材料,融入经验的“体验”机制。3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4见机而作的临场应变机制。5“场外交流”的信息沟通机制。6课后反思的“回授”机制。43、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一、主动性;二、独立性;三、独特性;四、体验性;五、问题性。44、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有哪些弊端?第一,以“分”为本,盛行分数管理。第二,以“章”为本,形式广义泛滥。第四,以“权”为本,权立至上。45、面对新课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应如何重建?第一,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第二,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第三,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746、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

27、是什么?一、重视发展,淡化化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二、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人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三、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四、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元化。五、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47、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一评价内容仍然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无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 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二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三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仍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

28、果,而很少采用表达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 法;四评价主体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 作用的评价模式;五评价重心仍过于关注结果,无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 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48、新课程提出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3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49、新课程提出教师

29、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1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2强调以 “自评 ”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表达多渠道信息 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3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无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50、新课程提出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1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2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51、新课程提出考试的改革重点是什么?1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30、问题的能力。2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时机,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推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3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4关于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倡导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五录取标准的做法,应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52、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情评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一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二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三表达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趋势。四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 五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六

31、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七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53、实施发展性评价有哪些建议?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思想,可遵循行动研究的方法开展工作。第一,学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并了解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与新理念。第二,组织有关人员,开展讨论。第三,反思已有的教育平价工作,寻找与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思想相一致的地方,进行经验总结。第四,采取行动,具体实施在讨论和反思基础上形成的新评价工作计划。第五,进行阶段性评价,采用多方面信息,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丰富、补充和改良评价工作方案。854、在课程评价

32、改革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要善于从以住的工作中总结经验与教训。2要善于借鉴和学习他人的经验。3有效选择工作的突破口,分层推进评价改革工作。55、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1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2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3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4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良要点并制定改良计划。56、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的指标体系包括哪些方面?1道德品质。2学习能力。3交流与合作。4个性与情感。57、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第一,促进“全面发展”不等同于追求“全优发展”。第二,评价技术的有限性和教育追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58、新课程倡导质性

33、的评价方法,有哪些意义?1质性的评价方法通常记录了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品或者思考等描述性的内容,而不仅仅是一个分数,不仅具体直观地 描述出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而且较好全面反映了学生发展的状况。这种评价方法对于新课程倡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 要的价值。2因为质性的评价方法多以描述和记录为主,即可真实、深入地再现学生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那 么,质性的评价方法无疑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评价手段。因此,质性的评价方法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59、对成长记录袋进行评分,应注意哪些问题?1评分者的选择。由教师评分,还是由学生评分。2评分方式的选择。把成长记录

34、袋作为整体来评分,还是将各项目单独评分,然后计算平均分。3评分结果报告与交流。60、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界产生了哪些影响?首先,它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其次,多元智力理论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再次,多元智力理论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61、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哪四个工作环节?一、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二、设计评价工具。三、收集和分析反映教师教学和素质发展的资料和证据。四、明确促进教师发展的改良要点,制定改良计划。62、反映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哪些内容?1职业道德;2了解学生,尊重学生;3教学设计与实施;4交流与反思。63、如何开展教师自评?

35、一帮助教师对自评及其价值建立正确的认识,创设具有支持性的教师自评氛围。二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自评方法。三慎用自评结果,不宜与奖惩挂钩。四与他评结合,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64、推行学生与家长参与教师评价的重要原则是什么?重要原则之一,学习信任学生和家长。重要原则之二,学习分析看待评价结果,珍惜相互了解的时机。重要原则之三,校方应综合分析多方信息,不要草率地下结论。重要原则之四,学生、家长参与教师评价时需要引导。65、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从关注教师的 “教” 到关注学生的“学” ,这一视角的变化对我国现行 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

36、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9首行,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其次,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再次,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66、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和原则是什么?第一个筛子是教育哲学,即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宗旨反映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第二个筛子是学习理 论,即课程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容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第三个筛子是教学理论, 即课程资源要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67、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是什么?第一,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

37、以确定或揭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把给予的机遇而 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第二,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第三,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和各种活动场馆、专用教室等的合理建设;第四,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以了解他们已经具备和尚未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及素质并据此确定制订教学计 划的基础。第五,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各种机构、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等资源;第六,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68、怎样理解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

38、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表达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到达的共同素质而开 发的课程。国家课程的开发主要是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性质与培养目标,制定各个领域或科目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编写教科书。它是 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的主体部分,涵盖的课程门类和所占课时比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比是最多的,因而在决定一个国家基础 教育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69、怎样理解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 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地方课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增

39、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方面,有着重 要价值。70、怎样理解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 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国家或 地方课程计划、学校教育哲学、学生需求评估以及学校课程资源,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特别是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 分。71、怎样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

40、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例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它们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要素。72、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哪些?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士资源等。73、课程改革为什么要强调课程资源的作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不仅设置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而且强调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形成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丰富教学模式。这些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

41、状况。对于学校教师而言,不仅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课程资源的支持,而且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离不开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特 别是像综合实践活动,它虽然是国家规定课程名称和课时、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但具体实施的内容和形式则完全要由学校来决定, 是在实践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这就需要对课程资源有充分的认识和便捷的获取途径。否则,课程改革的许多目标就会落空。74、开发和利用教学活动资源的主要途径有哪些?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2确定学生的现在发展基础和差异;3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5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 6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7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42、。107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验证、修订并正式颁各学科课程标准。2形成教材编写,审定和选用的有效机制。3形成三级课程管理的具体工作机制。4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5初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6促进广阔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水平。76、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1具有明确的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2具有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机构。3具有钻研精神和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4具有科学的课程评价体制。5具有基本的办学经费和必备的教育设施与设备。77、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及设计流程是什么?第一项,成立校本课程发展委员员。第二项,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

43、依据。第一,国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指导性文件;第二,学校教育哲学或办学宗旨;第三, 学生需求的评估;第四,社会学校课程资源的评估。第三项,校本课程总体目标。第四项,校本课程总体结构。第五项,课程纲要的撰写。78、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是什么?第一,校本课程是我国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弥被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第二,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求。第三,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科研能力的提高。第四,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79、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具体方式有哪些?1课程选择;2课程改编;3

44、课程整合;4课程补充;5课程拓展;6课程新编。80、校本课程实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1校本课程的原型评价;2校本课程的试验;3选择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4校本课程的时间安排。81、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的制订包括哪些方面?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条例。82、怎样理解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 主要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83、学校课程管理的原则是什么?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2坚持权利与责任相统一。3正确处理好三类课程

45、的关系。4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84、学校课程管理的目的是什么?1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2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3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85、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体,学生、教师和学校成为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主要考察对象,因此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主要包括:1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2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 3促进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11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新课程标准试题一、填空题1、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2、课时安排: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 102

46、学时;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 。3、课程教学内容:小学阶段分为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模块三用电脑画画、模块四用电脑作 文、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模块六用电脑制作多媒体作品、模块七LOGO 绘图。4、信息技术课中设计的任务主要以典型作品设计和项目型作业或实践活动为主。5、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的三维培养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6、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7、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8、新课程整体设置九年

47、一贯制 的义务教育课程。9、新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 为主。10、新课程从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11、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 地方和学校 三级课程管理。12、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13、课程标准应表达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 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14、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 表现形式。15、建立对电脑的感性认识 ,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

48、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电脑的兴趣和意识。16、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 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特征相符 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17、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 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开展直接和独立 的学习,发展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18、知道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电脑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19、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电脑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分为基础型和拓展性 ,各地区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 地的实际情况在两类模块中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20、小学信息技术初步模块内容安排有: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了解电脑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

49、作;认识 多媒体,了解电脑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和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21、小学用电脑作文模块内容安排有: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和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22、小学网络的简单应用模块内容安排有: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和学会使用电子邮件。1223、PowerPoint 有五个视图,它们分别是: 幻灯片 视图 大纲 视图 幻灯片浏览 视图备注页 视图幻灯片放映 视图。24、在制作电脑小报时,利用 文本框更便于文字内容的定位。25、人们通常把 CPU 叫做电脑的心脏。26、一个完整的电脑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27、Excel 中,假设要计算某列数值的总和,可使用的统计函数为SUM

50、 。二、简答题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 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2、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应该表达在哪些方面?答:电脑应用能力强,熟悉学生学习和教学等相关软件的使用;教师

51、学习能力强,能够接受新生事物,并对新生事物快速的做出响应;教师表达能力强,能够在课堂中能够言简意赅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教师写作能力强,能够通过文字,记录、提炼教学经验;与学生、同事沟通能力强,能够借助信息化手段,高效地同他人进行实质的沟通;协作能力强,在信息化社会中,能够与他人协作完成大型任务。 3、如何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答: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补课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消除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增强其

52、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 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给予专门辅导,使其吃饱吃好,早日成才。4、简述信息技术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答:讲授,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各种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学生特点选择使用。5、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原则是什么?答:1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2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 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3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13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

53、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 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提出了适龄儿童“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在信息 技术课堂中,如何表达这一宗旨?答:在义务教育法中,指明学生在接受教育方面有“平等的权利”,信息技术课堂中,也要让全体学生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时机,要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所以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内容,以适应不同 学生的需求,从而表达出平等接受教育这一要求。7、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特别注意贯

54、彻的教学原则主要有哪几个?答:科学性和思想性结合原则,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原则,知识积累和智能发展相结合原则,高难度与量力性相统一原则,统一要求和 个别发展相结合原则,教学内容的顺序编排要有灵活性。8、信息技术教师的学习要求有哪几个方面?答:1要充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课程 2要表达在实际的行动中 3要跟踪一个学科的发展 4要虚心接纳别人的知识,特 别是自己学生的知识。9、简述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与原来小学电脑课程目标的区别?答:由原来的培养学生电脑操作技能转变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新课程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课程目标表达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的三维目标10、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使用小组合作学习

55、来组织教学,请列举几种常用分组方法?答:同质分组、异质分组,按位置分组、按兴趣分组、随机分组等11、国庆节快到了,小李的单位请他制作一个宣传单位成就展的演示文稿。领导审核时要求他: (1) 将第 15 张幻灯片与第 16 张幻灯片的 次序调换。 (2)将第 18 张幻灯片删除。请你写出操作过程。答:切换至“普通视图”状态,选中第 16 张幻灯片,然后按住鼠标不放,将第 16 张幻灯片拖到第 15 张幻灯片上,松开鼠标,即完成互 换。选中第 18 张幻灯片,单击 Delete 键,即可删除。12、小王用 Word 2000 输入了下面的一段文字。现在请你帮他完成排版:设置“行距”为固定值,“设置

56、值”为 20 磅。请写出操作步骤。答:按 CtrlA 选中全文,将光标移至选中区域,单击鼠标右键 ,选择“段落”,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行距为“固定值”;然后在“设 置值”里填写 20 磅。点击“确定”,设置完成。13、简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主要方法。答:1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2) 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4)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14、简述教学课件的特点。答:1图文声像并茂,激发学习兴趣。2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知识的深度和广度。3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提供多种学习路 径。4不存在万能课件。1415、在 Word 中制作 5 行 5 列的表格,再在第 3 列

57、后新增加一列,第 1 行第 2 列拆分成两列,写出操作过程。答:点击“表格”/“插入”,设置列数为 5,行数为 5,单击“确定”;选中第 4 列,点击右键,选择“插入列”;在第 1 行第 2 列单元 格内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拆分单元格”,设置列数为 2,行数为 1,单击“确定”。三、论述题1、 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答案要点】(1)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标准。(2)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 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

58、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3)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爱岗敬业,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实践中;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应关心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为人师表,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将做人 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为学生做榜样;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钻研,不断进取。2、21 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如果信息技术课程不能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竞争的需要提供支持,就会使学生被信息化社会所淘汰。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很高,但是网上的纷繁复杂使小学生无法控制自己,有很多学生出现“上瘾”现象,你有 什么方法

59、帮助小学生在电脑面前抵抗诱惑,控制自己吗?【答案要点】一加强心理疏导,创造学生人际沟通的条件。二激发主观意识,促进自主戒瘾。三家校联动,共建戒瘾网家长要适时监督,把握孩子在家上网或去网吧的质、量、度,孩子自制力差,综合判断能力较弱,父母要适 时提醒,适当催促孩子上网有度,并郑重告诉孩子不要光临色 qing 网站。3、如何看待当前教育观的转变?它对信息技术教育有何影响?【答案要点】15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注重教学生掌握书本的知识,绝大多数的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而不是主动的探究,所以这样的教育必将使我们的教育呆板,没有创造力,课程改革后要求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将来学

60、生脱离了老师依然可以发现新问题并通过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先进的教育观念产生积极的教育行为,使教育获得成功和进步;而落后的教育观念则产生消极的教育行为,导致教育的失败,甚至害了我们的受教育者。因此,必须转变那种“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教师单向学生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应试教育制度”。冲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主动、全面和健康发展;牢固树立:“关注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现代教育观念。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的新观念不能只是社会舆论,只是教育家、教科书等所宣传的“应该如何做”的观念;而是应该倡导新的教育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与实践,使这些现代教育观念逐渐被教师理解和接受,在感悟中逐步内化,并在实际中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形成切实的指导。只有这样才真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