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肩关节置换术肩袖功能的重建

上传人:陆** 文档编号:167864824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5.7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肩袖功能的重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肩袖功能的重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肩袖功能的重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肩袖功能的重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肩关节置换术肩袖功能的重建(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工肩关节置换术肩袖功能的重建人工肩关节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清除病灶,解除疼痛,矫正畸形和改善肩关 节的活动。其手术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假体设计、适应证选择、手术的方式和术 后功能锻炼,尤其是对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保存和修复,主要是肌肉、肌腱和韧 带的完整和有效性等。如果肩袖等肩关节稳定结构严重破坏或假体松动,常导致 假体半脱位或脱位。1. 肩袖对肩关节运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肱骨近端严重病损如骨巨细胞瘤等肿瘤、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等,人 工肩关节置换术是一个可望取得良好疗效的治疗方法。肱骨近端肿瘤可以定制假 体或标准假体置换。对于肩关节脱位和严重的肱骨近端骨折粉碎性骨折,半关节 置换术可能比开放

2、复位内固定更有利1,2。对于严重的肱骨近端骨折既可初期行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也可二期置换。评价手术成败,主要是根据疼痛解除程度, 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情况,X线表现和病人主观满意度等方面。肩关节是人体内运 动功能和稳定性对关节周围软组织要求最高、依赖性最强的大关节。肩袖对肩关 节运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肩袖等肩关节稳定结构严重破坏或假体松动,常 导致假体半脱位或脱位。手术效果取决于假体设计、手术方式和术后功能锻炼, 尤其是对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和韧带的完整和有效性等软组织的保存和修复, 以及肱骨大结节的处理对预后影响较大,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的更坚强的肩袖固 定和更积极的功能康复训练有助于功能的改

3、善1,3 ,4,2。同时置换术中应注意肱骨 的后倾角和髓腔的直径大小、假体留置长度。Rozing等研究40例肩关节置换术中行肩袖修复的比较。21个肩有较大 的肩袖撕裂, 9 例得到良好修复,其他则修复不够。随访2 年以上发现术中肩袖 修复的质量对肩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评分具有显著影响。肩袖良好修复者的临床 评分显著增高,并持续改善,甚至持续到随访 1 年后。因此 Rozing 等3建议行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时仔细修复肩袖3。Mestdagh 等4的 研究发现术后肩袖撕裂总发生率高,功能恢复差异较大, 证实了肩袖完好的重要性,认为修复肩袖是合乎清理的,如果撕裂未修复,则术 后结果较差,部分患者最初的

4、撕裂波及其它肌腱,继发性撕裂较多。因此 Mestdagh 等4提出限制性肩关节假体置换术应常规修复肩袖撕裂,以免大结节 的肩袖组织叠加到假体头上,并注意保护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肱二头肌腱长头限 制肱骨头向上移位,从而改善肱骨头假体的动力学。肿瘤患者肩袖损伤较大,术 后功能明显差于骨折患者,其主要原因即为肩袖及周围肌肉损伤较大,也在一定 程度上提示了这一点。2. 肱骨大结节的复位和正确位置对肩袖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Naranja 等5指出肱骨近端骨折晚期畸形愈合和软组织挛缩的修复重建技术 困难,疗效不佳。大多数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可用内固定治疗6。但是高达 90% 的4部分骨折最后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因

5、此绝大多数4部分骨折、广泛粉碎性3 部分骨折或残余骨质量差的患者以半关节置换治疗 6。半关节置换能充分缓解疼 痛已得到证实,但是对于恢复运动和功能仍不确定5。肱骨近端结节部在解剖上具有重要意义。大结节为岗上肌、岗下肌、小圆肌 附着,小结节附着肩胛下肌,大结节嵴有胸大肌附着,小结节嵴有背阔肌、大圆 肌附着,肱二头肌在结节间沟通过。因此大结节的异常对肩关节置换术后运动功 能影响较大,可能产生肩关节松弛、撞击综合征,肩关节不稳定,限制肩关节运 动等。大结节骨折导致肩袖撕裂而丧失动力稳定5,肱骨半肩关节置换术中发现 岗上肌撕裂回缩,应将损伤的肩袖修复到修复后的结节上。对于肱骨近端陈旧性骨折而言,影响结

6、果的最显著的因素是是否需要和进 行大结节截骨7Boileau等对71例陈旧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以非限制性组合 式Aequalis假体置换治疗,将肱骨近端骨折后遗症分为2大类,无需大结节截 骨者疗效优良,需要大结节截骨者疗效一般或差,患肢上举不能超过 90。 Boileau等认为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后遗症应尽可能避免行大结 节截骨,组合型、可调节偏心距和倾斜角的假体适用于更大程度的畸形愈合,并 有助于避免大结节截骨产生的问题7。我们治疗的1 例患者由于大结节畸形愈合, 向近端、后外移位,未予大结节截骨术,术后上举受限。3. 肩袖的保护与修复技术对于肱骨近端骨折,尤其是严重的3、4部分骨折,

7、多伴有大结节的骨折移 位,部分伴有肩袖损伤,治疗中宜复位骨折、修复肩袖。将结节缝合固定到肱骨 干近端。对于陈旧性损伤则需视具体情况予以修复或重建。Rozing等研究发现 术中肩袖修复的质量对肩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评分具有显著影响。肩袖修复良好 者的临床评分显著增高,并持续改善,甚至持续到随访 1 年后,因此建议仔细修 复肩袖o Mestdagh等进行40例非限制性肩关节置换术,随访发现肩袖完好 者疗效均显著优于肩袖萎缩、疤痕化或撕裂者。对于肱骨近端肿瘤而言,大部分 肩袖和其附着的骨骼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肿瘤侵蚀而损伤,部分患者术中为了尽可 能彻底地切除肿瘤组织,需要部分甚至全部切除三角肌与肩袖,从而

8、使肩袖进一 步受到损伤。术中尽可能将残余的肩袖和肌肉组织缝合至假体上的对应位置,并 应注意缝合后的动力平衡。术中注意腋神经在肩胛下肌下方穿入四边孔,应避免误伤,外旋肱骨可以增 加肩胛下肌离断处与腋神经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腋神经的保护。由于肩关节囊与 肩胛下肌及为一体,可将关节囊和肩胛下肌两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离断,从而维 持软组织瓣的强度,有利于随后的伤口缝合和术后早期进行关节康复锻炼。钝性 分离松解前下关节囊、术中不松解盂肱韧带对保持修复后的肩关节囊稳定性具有 重要的作用。肱二头肌腱长头是肱骨头重要和稳定组织,尽量保持其完整性。如果肩袖撕裂需要修复,则应在无张力情况下修复(修复时手臂位于旋转 中

9、立位)。肩袖中度撕裂,可原位修复;广泛撕裂,可在肱骨头切除后尚未置入 假体时,游离肩胛下肌近端进行修补。有时需要延长肩胛下肌,此时则需分别切 开肩胛下肌与关节囊,锐性分离,使之在横断面上呈Z字形,或将其近端部分上 移用来修复断裂的冈上肌腱。肩袖严重撕裂,则应从喙突基底和关节囊游离肌肉, 端端对合修复缺损。当冈上肌或冈下肌缺损时,可用胸大肌或胸小肌替代,可在 肱骨上打孔缝合,固定肩袖。如有必要行前肩峰成形和肩锁关节成形时,应在插 入肱骨假体之前进行,此时张力较小,易于缝合修复。Mestdagh等对撕裂的 肩袖以局部组织转移或斜方肌三角肌瓣修复结果满意,而以涤纶修补肩袖者却失 败了。肱骨假体应略高

10、于大结节水平,这样肩袖与肩峰之间就会留有一定的间隙, 避免了在上臂外展初起阶段时,肩峰与肱骨大结节发生碰撞。肱骨头大小应适当, 如果肱骨头太小,术后就会出现三角肌松弛,病人抬臂困难,而且其他肌肉也松 弛,容易发生肱骨假体半脱位。使用厚垫关节盂假体以及大直径肱骨头会增大肱 骨干偏置距(offset),术后肩胛下肌受到较大的牵拉力量,容易造成关节前方软 组织修复失败和肩关节的前脱位。如果全肩关节置换术所用关节盂过厚,致关节 活动受限。如果肩胛下肌挛缩,应游离后做Z字成形,以保证术后能外旋肩关节。 术后用悬吊固定,修复肩袖者则宜用外展支具固定。4. 肩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对恢复关节功能极其重要 肩关

11、节置换术后的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是决定肩关节置换术后结果的基本 因素。 Boardman 等8对 81 例全肩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特别注意维 持运动功能和软组织的愈合过程中的问题。 70%的患者维持了上举功能, 90%维持 了外旋。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骨坏死使 妨碍运动康复和肌腱愈合的危险因素8。术后康复:术后康复对肩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至关重要。具体的康复计划 应根据假体的稳定性及肩袖和三角肌的状况决定,可以把肌肉情况分为三类: 上述肌肉完整,功能完好;已撕裂,但修复后其功能可恢复;有撕裂,但由 于挛缩或失去神经支配,其功能不能恢复。对于第一类情况,术

12、后康复的目的是 完全恢复肩关节功能和活动度,这些病人的术后锻炼分为三期: I 期,包括局部 热疗和被动、辅助运动; II 期,修复组织基本愈合时,开始主动运动; III 期, 增加肌肉牵拉练习及抗阻肌力增强练习。如果肩袖情况属于第一类,可在术后第 6 天开始 I 期锻炼,第11 天增加 II 期锻炼。上述锻炼过程中,以三角肌前部及 外旋肌群的锻炼及活动度锻炼最为重要。三角肌和肩袖功能差的病人术后锻炼 时,则不应进行大角度锻炼。可用下列图示进行康复训练。肩关节术后功能锻炼指导图示参考文献:1. Chesser TJ, Langdon IJ, Ogilvie C, et al. Fractures

13、 involving splitting of the humeral head. J Bone Joint Surg Br. 2001 Apr; 83(3):423 6.2. Compito CA, Self EB, Bigliani LU. Arthroplasty and acute shoulder trauma. Reasons for success and failure. Clin Orthop 1994 Oct;(307):27363. Rozing PM, Brand R. Rotator cuff repair during shoulder arthroplasty i

14、n rheumatoid arthritis. J Arthroplasty 1998 Apr;13(3):311 94. Mestdagh H, Petroff E, Maynou C, et al. Effect of the rotator cuff condition on the results of shoulder arthroplasty. Rev Chir Orthop Reparatrice Appar Mot 1997;83(6):522305. Naranja RJ Jr, Iannotti JP. Displaced three- and four-part prox

15、imal humerus fractures: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J Am Acad Orthop Surg. 2000 Nov-Dec;8(6):37382. Review.6. Neer CS II. Displaced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Treatment of three-part and four-part displacement. J Bone Joint Surg Am. 1970; 52:109011037. Boileau P, Trojani C, Walch G, et al. Shoulder arthr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sequelae of fractures of the proximal humerus. J Shoulder Elbow Surg 2001 Jul-Aug;10(4):2993088. Boardman ND 3rd, Cofield RH, Bengtson KA, et al. Rehabilitation after total shoulder arthroplasty. J Arthroplasty. 2001 Jun;16(4):483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