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性疫苗PPT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67847367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3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治疗性疫苗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治疗性疫苗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治疗性疫苗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资源描述:

《治疗性疫苗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性疫苗PPT课件(5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第八章第八章 治疗性疫苗治疗性疫苗 (Chapter VIII Cure Vaccine)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Outline)多数学者认为治疗性疫苗应为发生疾病后为治疗多数学者认为治疗性疫苗应为发生疾病后为治疗疾病所采用的疫苗,但对一些感染后免疫用的疫苗疾病所采用的疫苗,但对一些感染后免疫用的疫苗也可视为广义的治疗性疫苗。也可视为广义的治疗性疫苗。治疗性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已覆盖了多种疾病。治疗性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已覆盖了多种疾病。细菌方面细菌方面,已有用麻风菌素治疗麻风菌感染、用,已有用麻风菌素治疗麻风菌感染、用布氏杆菌素治疗布鲁菌感染、用灭活的自身菌苗治布氏杆菌素治疗布鲁菌感染、用灭活的

2、自身菌苗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反复感染等。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反复感染等。病毒方面则已开展了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毒方面则已开展了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单纯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HSV),乙肝病),乙肝病毒(毒(HBV)感染等的治疗性疫苗的研制。)感染等的治疗性疫苗的研制。此外还研制了针对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的治此外还研制了针对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的治疗性疫苗。疗性疫苗。因此因此广义治疗性疫苗是指在已感染病原生广义治疗性疫苗是指在已感染病原生物或患某些疾病的机体中,通过诱生机体的物或患某些疾病的机体中,通过诱生机体的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以达到治疗或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以达到治疗

3、或防止疾病恶化的生物制品。防止疾病恶化的生物制品。一、治疗性疫苗发展的基础一、治疗性疫苗发展的基础(foundation of curing vaccine development)治疗性疫苗虽已经历了近治疗性疫苗虽已经历了近100100年的年的历史,但近来重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历史,但近来重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具备了更好的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具备了更好的基础。础。1、微生物的持续性感染日益受到重视、微生物的持续性感染日益受到重视细菌及病毒均可引起持续性感染,例细菌及病毒均可引起持续性感染,例如结核病,麻风病,反复发作的葡萄球如结核病,麻风病,反复发作的葡萄球菌感染,菌感染,HB

4、V,HIV,HSVII,以及丙,以及丙型肝炎病毒(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等。)感染等。由于微生物的急性感染较容易通过药由于微生物的急性感染较容易通过药物控制,持续性感染已成为棘手的重要物控制,持续性感染已成为棘手的重要问题。人们已逐渐认识到,为控制持续问题。人们已逐渐认识到,为控制持续性微生物感染,必须考虑如何提高机体性微生物感染,必须考虑如何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的免疫力。2、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目前基因重组与表达技术已日趋成熟,不少目前基因重组与表达技术已日趋成熟,不少微生物基因的表达产物已获得微生物基因的表达产物已获得,并可对其生物,并可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

5、究,学特性进行研究,提供了用于发展治疗性疫苗提供了用于发展治疗性疫苗的组分的组分。各种抗原成分的各种抗原成分的组合、拼接或用微生物抗原组合、拼接或用微生物抗原基因与不同细胞因子基因组成表达嵌合性蛋白基因与不同细胞因子基因组成表达嵌合性蛋白,或使表达蛋白与药物交联的治疗性疫苗为开,或使表达蛋白与药物交联的治疗性疫苗为开发治疗性疫苗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发治疗性疫苗提供了广阔的前景。3、免疫学理论的发展、免疫学理论的发展 由于对由于对HIV免疫的研究,大大推动了免疫的研究,大大推动了抗感染免疫的理论发展抗感染免疫的理论发展。对不同感染过程。对不同感染过程中体液与细胞免疫应答的详细分析、抗原中体液与细胞免

6、疫应答的详细分析、抗原提呈、细胞内信号传递途径的进一步了解提呈、细胞内信号传递途径的进一步了解、微生物对免疫细胞感染所造成的后果、微生物对免疫细胞感染所造成的后果、以及裸以及裸DNA免疫的机制等均对发展治疗性免疫的机制等均对发展治疗性疫苗起了推动作用疫苗起了推动作用。二、治疗性疫苗的特点(二、治疗性疫苗的特点(specialty of curing vaccine)治疗性疫苗与预防性疫苗的根本不同点:治疗性疫苗与预防性疫苗的根本不同点:1)对象不同:对象不同:前者是已被感染或患病的机体,前者是已被感染或患病的机体,后者是健康的人群;后者是健康的人群;2)目的不同目的不同:前者用于治疗患者或防止

7、疾病恶:前者用于治疗患者或防止疾病恶化,后者是用于预防;化,后者是用于预防;3)应用不同应用不同:前者须考虑:前者须考虑患者的禁忌症和适应症,后者对未被感染的人群。患者的禁忌症和适应症,后者对未被感染的人群。研究注意以下特点研究注意以下特点:1、免疫原的选择与优化、免疫原的选择与优化治疗性疫苗所用免疫原的选择需在深入研究治疗治疗性疫苗所用免疫原的选择需在深入研究治疗对象的免疫应答基础上选定。根据病原学的特点对象的免疫应答基础上选定。根据病原学的特点,一般选用的微生物抗原应为能引起中和性抗体一般选用的微生物抗原应为能引起中和性抗体及可诱生杀伤性及可诱生杀伤性T细胞(细胞(CTL)免疫应答的抗原)

8、免疫应答的抗原;但还必须考虑患者的免疫应答,即患者已产生;但还必须考虑患者的免疫应答,即患者已产生和未产生的免疫应答。和未产生的免疫应答。为了更有效地刺激患者的为了更有效地刺激患者的免疫应答,有学者开展了嵌合免疫原或联合免疫免疫应答,有学者开展了嵌合免疫原或联合免疫原型的疫苗。原型的疫苗。2、动物模型的建立、动物模型的建立 为考核治疗性疫苗的疗效,需要建立模拟人体为考核治疗性疫苗的疗效,需要建立模拟人体感染的动物模型。感染的动物模型。一种是在灵长类动物,如黑猩猩,猿猴中寻找相一种是在灵长类动物,如黑猩猩,猿猴中寻找相似的持续感染似的持续感染,如猴免疫缺陷病(,如猴免疫缺陷病(SIV),或是在)

9、,或是在非灵长类动物中寻找类似感染,如类似人乙肝病毒非灵长类动物中寻找类似感染,如类似人乙肝病毒的土拨鼠或鸭乙肝动物模型;或模拟人的土拨鼠或鸭乙肝动物模型;或模拟人HSV,在,在雌性豚鼠中建立生殖道疱疹病毒感染等。雌性豚鼠中建立生殖道疱疹病毒感染等。另一种建立有病毒基因整合的转基因动物另一种建立有病毒基因整合的转基因动物,如用,如用HBV基因建立的转基因小鼠。基因建立的转基因小鼠。3、临床应用的重要性、临床应用的重要性 治疗性疫苗和预防性疫苗的治疗性疫苗和预防性疫苗的很重要区别是很重要区别是前者需要临床医生的积极参与(禁忌症与适应前者需要临床医生的积极参与(禁忌症与适应症)症)。由于治疗性疫苗

10、的对象是患者,因此常。由于治疗性疫苗的对象是患者,因此常伴有免疫低或其他病理变化,在使用疫苗时需伴有免疫低或其他病理变化,在使用疫苗时需较预防性疫苗更为慎重。较预防性疫苗更为慎重。选择对象时应有严格选择对象时应有严格标准,对每种疫苗的疗效也应用不同的评价标标准,对每种疫苗的疗效也应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准。在免疫应答出现时还可能伴有免疫损伤而在免疫应答出现时还可能伴有免疫损伤而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医生协同进行判断。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医生协同进行判断。第二节第二节 治疗性疫苗的种类治疗性疫苗的种类 (category of curing vaccine)1 1、根据治疗性疫苗针对疾病种类的不同可分为:

11、、根据治疗性疫苗针对疾病种类的不同可分为:细菌型治疗性疫苗;细菌型治疗性疫苗;病毒型治疗性疫苗;病毒型治疗性疫苗;肿瘤治疗性疫苗;肿瘤治疗性疫苗;自身免疫病治疗性疫苗。自身免疫病治疗性疫苗。2 2、根据治疗性疫苗的作用机制可分为:、根据治疗性疫苗的作用机制可分为:特异性治疗性疫苗;特异性治疗性疫苗;非特异性治疗性疫苗。非特异性治疗性疫苗。3 3、根据所用免疫原的种类可分为:、根据所用免疫原的种类可分为:核酸型治疗疫苗;核酸型治疗疫苗;重组蛋白型治疗疫苗;重组蛋白型治疗疫苗;天然蛋白型治疗疫苗;天然蛋白型治疗疫苗;免疫复合物型治疗疫苗;免疫复合物型治疗疫苗;嵌合型治疗疫苗。嵌合型治疗疫苗。(一)

12、非特异性治疗性疫苗(一)非特异性治疗性疫苗(nonspecific curing vaccine)这类疫苗的这类疫苗的特点特点为属非特异地诱生机体的细胞免疫为属非特异地诱生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其作用较弱,一般均作为联合治疗的一部分。应答,其作用较弱,一般均作为联合治疗的一部分。如如卡介苗卡介苗主要用于非特异地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主要用于非特异地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但作用较弱而被用作一种协同治疗,联合用于肿瘤病但作用较弱而被用作一种协同治疗,联合用于肿瘤病人。人。除卡介苗外,除卡介苗外,短小棒状杆菌短小棒状杆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阳性杆菌)以以及其他的一些细菌及其他的一些细菌均曾被用作非特

13、异的治疗性疫苗。均曾被用作非特异的治疗性疫苗。(二)细菌型治疗性疫苗(二)细菌型治疗性疫苗(bacteria curing vaccine)细菌性感染因有抗生素等治疗,可以控制细菌性感染因有抗生素等治疗,可以控制,故,故治疗性疫苗仅限于少数几种慢性感染治疗性疫苗仅限于少数几种慢性感染,如结核病、麻风病及布鲁氏病等。如结核病、麻风病及布鲁氏病等。20世纪初,为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世纪初,为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反复发作的疖及痈,反复发作的疖及痈,Wright采用自患者分离采用自患者分离的的加热灭活的葡萄球菌为治疗性疫苗加热灭活的葡萄球菌为治疗性疫苗,获得,获得成功,成功,奠定了细菌型治疗性

14、疫苗的基础奠定了细菌型治疗性疫苗的基础。1986年年Convit曾报道联合使用曾报道联合使用灭活的麻风菌灭活的麻风菌苗与卡介苗苗与卡介苗治疗治疗300名麻风病人,结果可使名麻风病人,结果可使60%的严重麻风病人病灶中清除麻风菌,并且降低的严重麻风病人病灶中清除麻风菌,并且降低了复发率。了复发率。其机制为病人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得其机制为病人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得以提高,并不再对麻风杆菌处于耐受状态以提高,并不再对麻风杆菌处于耐受状态。伦敦大学医学院的伦敦大学医学院的Stanford,从乌干达的土壤,从乌干达的土壤中分离了一株中分离了一株分支杆菌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vaccae),),

15、并用灭活的该菌苗联合药物治疗结并用灭活的该菌苗联合药物治疗结核患者核患者,联合疗法使,联合疗法使87%的患者治愈,而单用的患者治愈,而单用药物治疗的患者仅有药物治疗的患者仅有78%治愈。治愈。近来,已经开始研究针对幽门近来,已经开始研究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性疫苗。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性疫苗。由于由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感染为慢性,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感染为慢性,加上长期用药后总会发生耐药性加上长期用药后总会发生耐药性,开展这一治疗性疫苗的研究有,开展这一治疗性疫苗的研究有一定价值。一定价值。(三)病毒型治疗性疫苗(三)病毒型治疗性疫苗 (virus curing vaccine)在病毒型疫苗中在病毒型

16、疫苗中研究的最多的是:生殖道单纯疱研究的最多的是:生殖道单纯疱疹的治疗性疫苗,慢性乙肝治疗性疫苗,疹的治疗性疫苗,慢性乙肝治疗性疫苗,HIV感染感染的治疗性疫苗。的治疗性疫苗。目前这些疫苗已有临床研究的资料。目前这些疫苗已有临床研究的资料。此外,也有学者在研究此外,也有学者在研究HCV,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疫苗,并认为有可能用于治疗患者。疫苗,并认为有可能用于治疗患者。1、单纯疱疹治疗性疫苗、单纯疱疹治疗性疫苗1987年年Stanberry 等在豚鼠的生殖道模型中发现,用等在豚鼠的生殖道模型中发现,用HSV作预防性免疫,不仅可预防作预防性免疫,不仅可预防HSV感染,还可减感染,还

17、可减少少75%的病毒发作的次数与缩短病期。用克隆表达的病毒发作的次数与缩短病期。用克隆表达的的HSV糖蛋白糖蛋白gD2也同样有效。实验中,疫苗明显地也同样有效。实验中,疫苗明显地诱生了对诱生了对HSV的中和抗体,并且使对的中和抗体,并且使对gD2的抗体效的抗体效价增高了价增高了4倍。由于抗体的效价并不与倍。由于抗体的效价并不与HSV的复发呈的复发呈相关性,相关性,认为疫苗的效果可能与细胞免疫或细胞因认为疫苗的效果可能与细胞免疫或细胞因子有关子有关。治疗性疫苗可以改变病毒慢性感染(持续治疗性疫苗可以改变病毒慢性感染(持续性感染)的病程性感染)的病程。结果还提示可进一步修饰。结果还提示可进一步修饰

18、gD2抗原抗原,或改变佐剂以提高疗效。,或改变佐剂以提高疗效。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治疗性疫苗)的治疗性疫苗 HIV感染导致的慢性进行性免疫缺陷,最感染导致的慢性进行性免疫缺陷,最终发生致死的严重后果。终发生致死的严重后果。HIV的包膜抗原成分的包膜抗原成分gp160曾经克隆表达后,先用于正常人体,证曾经克隆表达后,先用于正常人体,证明无毒性,以后明无毒性,以后1991年用于治疗年用于治疗30名处于名处于HIV感染第感染第1、2期的患者。期的患者。最近,最近,除除gp160外,其他的外,其他的HIV的包膜抗原的包膜抗原,如,如gp120,p24病毒样颗粒、重组的金

19、丝雀痘病毒样颗粒、重组的金丝雀痘病毒病毒gp160等疫苗均仍在研究中。等疫苗均仍在研究中。第第12届世界艾滋病大会,届世界艾滋病大会,Valentine等已报道等已报道,用多种药物先治疗,再用灭活、但去除了,用多种药物先治疗,再用灭活、但去除了gp120的疫苗免疫,可诱生强而显著的对的疫苗免疫,可诱生强而显著的对p24的的细胞增殖应答。这些发现又一次激发了对细胞增殖应答。这些发现又一次激发了对HIV治疗性疫苗的研制热情。治疗性疫苗的研制热情。3、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治疗性疫苗、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治疗性疫苗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可引起皮肤疣)可引起皮肤疣,生殖道疣等,其中的某些

20、类型是潜在的致宫,生殖道疣等,其中的某些类型是潜在的致宫颈癌的病毒。颈癌的病毒。1999年已报道美国学者用年已报道美国学者用HPV的的L2E7融合基因表达蛋白治疗融合基因表达蛋白治疗25名生殖道疣的名生殖道疣的II期临床研究结果。期临床研究结果。应用重组表达的应用重组表达的HPV蛋白与蛋白与Aldrogel(氢氧化铝类)共免疫(氢氧化铝类)共免疫,25名患者在治名患者在治疗后疗后8周完全清除了生殖道疣。周完全清除了生殖道疣。(四)裸核酸型治疗性疫苗(四)裸核酸型治疗性疫苗 (naked nucleic acid)1993年经年经Merck公司在流感病毒预公司在流感病毒预防性疫苗的研制中证实,防

21、性疫苗的研制中证实,裸裸DNA确有免确有免疫原性疫原性后,已成为全球疫苗研究的最热后,已成为全球疫苗研究的最热点。作为治疗性疫苗,点。作为治疗性疫苗,裸裸DNA已被用于已被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病、传染病等治疗肿瘤、自身免疫病、传染病等。1、裸核酸作为治疗性疫苗(、裸核酸作为治疗性疫苗(DNA疫苗)的优点疫苗)的优点(1)诱生表位)诱生表位-靶向免疫应答靶向免疫应答(2)扩大免疫原性的幅度)扩大免疫原性的幅度(3)诱生)诱生CTL(4)便于加入免疫调控因子)便于加入免疫调控因子 2、DNA疫苗用于肿瘤治疗疫苗用于肿瘤治疗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修饰肿瘤细胞或免疫细胞,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修饰肿瘤细胞或免疫

22、细胞,使其分泌某些细胞因子从而可诱生炎症反应或免使其分泌某些细胞因子从而可诱生炎症反应或免疫应答,达到清除肿瘤的效果疫应答,达到清除肿瘤的效果。由于肿瘤中很少具有特异性抗原,因此只能用由于肿瘤中很少具有特异性抗原,因此只能用转染细胞因子的基因进行研究。转染细胞因子的基因进行研究。在肿瘤在肿瘤DNA免疫治疗中的免疫治疗中的另一个问题是,多次另一个问题是,多次注入转染的基因细胞后,是否会引起对细胞因子注入转染的基因细胞后,是否会引起对细胞因子的免疫应答而失效或造成不良后果的免疫应答而失效或造成不良后果。3、DNA疫苗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病疫苗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病为研究为研究DNA免疫是否可用于治疗自身免

23、疫病,免疫是否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病,学者们用鼠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炎(学者们用鼠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炎(EAE),),一种一种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病模型进行了研究。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病模型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实验证明,用针对致病用针对致病V基因产物的单克隆抗体基因产物的单克隆抗体,或用致病性,或用致病性TCRV区的抗原决定簇合成肽免疫,区的抗原决定簇合成肽免疫,均有治疗自身免疫性脑炎(均有治疗自身免疫性脑炎(EAE)的作用)的作用。这一这一结果显示结果显示DNA免疫在自身免疫病中可使免疫在自身免疫病中可使TH1类免疫应答向类免疫应答向TH2类免疫应答转化类免疫应答转化,从而对具有对,从而对具

24、有对多发性硬化症,青年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青年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潜在的治疗作用。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潜在的治疗作用。4、DNA疫苗用于治疗结核病疫苗用于治疗结核病对于对于DNA免疫预防结核病的研究,在小鼠中显示免疫预防结核病的研究,在小鼠中显示了很好的效果。了很好的效果。Tascon于于1996年用编码分枝杆菌年用编码分枝杆菌65kDa热休克蛋热休克蛋白(白(hsp65)的质粒)的质粒DNA免疫小鼠,动物不仅可诱免疫小鼠,动物不仅可诱生特异的体液与细胞免疫,还可抵抗用结核杆菌的生特异的体液与细胞免疫,还可抵抗用结核杆菌的攻击。攻击。DNA免疫所获得的免疫

25、保护作用可与用卡介苗免免疫所获得的免疫保护作用可与用卡介苗免疫的效果相同。疫的效果相同。用用hsp65蛋白免疫鼠则无此作用。蛋白免疫鼠则无此作用。用编码分枝杆菌另一种蛋白(用编码分枝杆菌另一种蛋白(36kDa富富含脯氨酸)的含脯氨酸)的DNA免疫也对小鼠具有保免疫也对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当以护作用。当以hsp65DDNA和和IL-12DNA联联合免疫则反而效果下降,说明互相有拮抗合免疫则反而效果下降,说明互相有拮抗作用。当先用化疗,再用作用。当先用化疗,再用DNA免疫,则免疫,则可清除结核菌,诱生特异的体液和细胞免可清除结核菌,诱生特异的体液和细胞免疫。疫。5、DNA疫苗用于治疗艾滋病疫苗用于治

26、疗艾滋病 用编码用编码HIV的的gp160的的DNA疫苗肌肉注射免疫,在动物疫苗肌肉注射免疫,在动物中可诱生抗体中可诱生抗体。在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模型中,。在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模型中,HIV DNA免疫也显示有一定疗效。免疫也显示有一定疗效。pCalarota等(等(1998)用编码)用编码HIV调控因子的基因组建的调控因子的基因组建的DNA疫苗治疗了疫苗治疗了9名无症状的名无症状的HIV感染者,结果感染者,结果8名患者名患者产生了特异的产生了特异的CTL,并且未发生副反应。,并且未发生副反应。pMacGregor等(等(1998)对)对15例无症状的例无症状的HIV感染者,感染者,用编码

27、用编码env和和rev的的DNA疫苗进行了注射。有些患者出现疫苗进行了注射。有些患者出现了了gp120的抗体或对的抗体或对gp160的的CTL。p临床显示临床显示DNA免疫的安全性和潜在的肝免疫原性。免疫的安全性和潜在的肝免疫原性。第三节第三节 乙型肝炎复合物型治疗性疫苗乙型肝炎复合物型治疗性疫苗(Curing vaccine of Compound HBV)一、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一、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research advance)80年代初国外已有报道用乙肝预防性疫苗治疗年代初国外已有报道用乙肝预防性疫苗治疗HBsAg阳性儿童,无症状携带者及慢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28、,阳性儿童,无症状携带者及慢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研究,均被证明无效。均被证明无效。从从90年代初,法国学者又开始了用预防性疫苗治疗乙年代初,法国学者又开始了用预防性疫苗治疗乙肝患者的研究。肝患者的研究。1994年年Pol等用重组等用重组GenHavacB疫苗(疫苗(CHO细胞表达)的细胞表达)的HBsAg+PreS2,20g/次,每月一次,次,每月一次,共三次,治疗慢性乙肝患者,以后进一步用疫苗治疗加共三次,治疗慢性乙肝患者,以后进一步用疫苗治疗加用干扰素,结果用干扰素,结果32名患者名患者31%血清血清HBVDNA转阴,转阴,4名名降低(降低(13%)。)。此后,巴斯德研究所开展了多中心双盲此后

29、,巴斯德研究所开展了多中心双盲对照的大规模临床研究;对照的大规模临床研究;Coullin等于等于1999年已报道在治疗者中,年已报道在治疗者中,27名患者中名患者中的的7名出现了对名出现了对HBsAg的特异性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及释放更高的增殖反及释放更高的TH1类的细胞因子。类的细胞因子。我国在这一研究中缺少双盲对照,及所我国在这一研究中缺少双盲对照,及所用检测试剂的标准化与可比性间尚有不用检测试剂的标准化与可比性间尚有不足之处。足之处。Chisari等以等以HBsAg为为治疗性疫苗的病毒表位治疗性疫苗的病毒表位也做了许多工作。他们找到了能在也做了许多工作。他们找到了能在HLAA2

30、人体人体中诱生中诱生CTL应答的表位肽(应答的表位肽(p18-27););Vitello等(等(1995)用该肽加入破伤风类毒素)用该肽加入破伤风类毒素肽肽p830-843,再加入再加入2个分子的棕闾酸作为类脂个分子的棕闾酸作为类脂成分成分,制成的治疗性疫苗(商品名为,制成的治疗性疫苗(商品名为TheradigmHBV),可),可100%的诱生的诱生CTL。在在裸核酸免疫(裸核酸免疫(DNA免疫)治疗性免疫)治疗性方面,方面,用转基因鼠取得了很有希望的结果。用转基因鼠取得了很有希望的结果。p法国学者(法国学者(Michel,1995)首先在正常鼠)首先在正常鼠中证明,以编码有中证明,以编码有H

31、BsAg100 g的裸的裸DNA免免疫可引起细胞及抗体免疫应答。疫可引起细胞及抗体免疫应答。pShimizu等(等(1998)在)在5种不同品系的种不同品系的HBV转基因鼠中发现,体外用细胞因子激活树突转基因鼠中发现,体外用细胞因子激活树突状细胞(状细胞(DC),可以有效地激活转基因鼠),可以有效地激活转基因鼠中的中的CTL,并认为处理,并认为处理DC较较DNA免疫更强免疫更强。二、免疫复合物型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二、免疫复合物型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Immunocompound Curing Vaccine for HBV)我国我国863高技术计划支持下,早在高技术计划支持下,早在1988年起,

32、已开始了年起,已开始了对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研究。对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研究。根据我国多数乙肝患者是幼龄感染乙肝病毒,加之慢根据我国多数乙肝患者是幼龄感染乙肝病毒,加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无有效的抗性乙肝患者血清中无有效的抗HBsAg抗体及细胞免疫应抗体及细胞免疫应答,研究课题组提出了多数患者处于对答,研究课题组提出了多数患者处于对HBsAg免疫耐受免疫耐受的状态,而治疗性疫苗的抗原应以的状态,而治疗性疫苗的抗原应以HBsAg为靶抗原,通为靶抗原,通过消除机体对过消除机体对HBsAg的免疫耐受性,以产生有效免疫应的免疫耐受性,以产生有效免疫应答的治疗患者的路线。分以下阶段进行。答的治疗患者的路线。分以下

33、阶段进行。1、建立动物实验模型、建立动物实验模型 利用鸭乙肝动物模型,研究幼龄感染鸭是否利用鸭乙肝动物模型,研究幼龄感染鸭是否可造成模拟人感染的对可造成模拟人感染的对HBsAg的免疫耐受状态的免疫耐受状态。在获得确可建立实验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确。在获得确可建立实验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确立了免疫耐受动物模型的标准,规定了观察时立了免疫耐受动物模型的标准,规定了观察时间,以及判断消除免疫耐受状态的指标,建立间,以及判断消除免疫耐受状态的指标,建立了可供研究人乙肝免疫耐受状态的动物模型并了可供研究人乙肝免疫耐受状态的动物模型并进行了消除免疫耐受性的实验研究。进行了消除免疫耐受性的实验研究。2、探讨消除

34、免疫耐受状态的治疗策略、探讨消除免疫耐受状态的治疗策略在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中进行了选择。在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中进行了选择。主动免疫的优点为主动免疫的优点为:注入有效的免疫原方:注入有效的免疫原方法简单,安全性较高,通过调动机体本身的法简单,安全性较高,通过调动机体本身的免疫应答,故有效持续的时间可较长。免疫应答,故有效持续的时间可较长。其缺点为其缺点为,如患者的免疫应答普遍低下,如患者的免疫应答普遍低下,则效果会较差。则效果会较差。被动免疫包括输入经细胞因子激活或改造的自被动免疫包括输入经细胞因子激活或改造的自身免疫细胞或输入具有对身免疫细胞或输入具有对HBsAg强免疫应答的他强免疫应答的他人

35、免疫细胞等。由于已证实被动输入抗人免疫细胞等。由于已证实被动输入抗HBs仅能仅能短暂使血清中的短暂使血清中的HBsAg滴度下降,并无治疗作用滴度下降,并无治疗作用,故不再考虑。,故不再考虑。被动免疫的操作复杂,选择对象严格,需特别被动免疫的操作复杂,选择对象严格,需特别防止污染,医疗环境的要求高。鉴于慢性乙肝感防止污染,医疗环境的要求高。鉴于慢性乙肝感染者不同于染者不同于HIV感染者或肿瘤患者,一般具有对感染者或肿瘤患者,一般具有对抗原刺激的正常应答,仅为对抗原刺激的正常应答,仅为对HBsAg有免疫耐受有免疫耐受,因此可定位于主动免疫。,因此可定位于主动免疫。主动免疫策略为主动免疫策略为:改变

36、抗原组分改变抗原组分,使机体从免疫耐,使机体从免疫耐受转为识别抗原而受转为识别抗原而产生免疫应答产生免疫应答;调节抗原提呈的方式或途径调节抗原提呈的方式或途径,使,使机体对经调节后提呈的机体对经调节后提呈的HBsAg产生产生免疫应答。免疫应答。3、改变抗原组分、改变抗原组分在在鸭乙肝病毒鸭乙肝病毒包膜抗原中用合成肽段及用合成肽包膜抗原中用合成肽段及用合成肽免疫动物的方法,选择强免疫原性决定簇。最终免疫动物的方法,选择强免疫原性决定簇。最终发现鸭乙肝病毒发现鸭乙肝病毒PreS的第的第125146氨基酸的免疫原氨基酸的免疫原性强,用该肽段免疫所获得的抗体可与天然鸭乙性强,用该肽段免疫所获得的抗体可

37、与天然鸭乙肝病毒包膜结合。肝病毒包膜结合。美学者证实该肽段位于中和性抗原表位中,更明美学者证实该肽段位于中和性抗原表位中,更明确可用此肽作为候选治疗性疫苗。用该肽段与破确可用此肽作为候选治疗性疫苗。用该肽段与破伤风类毒素交联免疫耐受鸭,可以使伤风类毒素交联免疫耐受鸭,可以使50%鸭的病鸭的病毒毒DNA转阴,但多次应用后效果未见提高。此后转阴,但多次应用后效果未见提高。此后进行了用双肽共免疫的主动免疫法。进行了用双肽共免疫的主动免疫法。将鸭乙肝病毒包膜将鸭乙肝病毒包膜PreS125-146肽与破伤肽与破伤风类毒素中的风类毒素中的830-843(能有效地激活(能有效地激活T细胞细胞的肽)共免疫耐受

38、鸭,试图消除免疫耐受,的肽)共免疫耐受鸭,试图消除免疫耐受,效果比前一种组分更差。合成肽的结果说明效果比前一种组分更差。合成肽的结果说明,试图单用合成肽组分制备治疗性疫苗的途,试图单用合成肽组分制备治疗性疫苗的途径以消除对乙肝病毒的免疫耐受性,成功的径以消除对乙肝病毒的免疫耐受性,成功的机会极少。机会极少。4、调节抗原提呈途径或方式、调节抗原提呈途径或方式对鸭乙肝病毒包膜抗原进行了三种不同的调节对鸭乙肝病毒包膜抗原进行了三种不同的调节抗原提呈实验。抗原提呈实验。首先获得了鸭乙肝病毒编码的首先获得了鸭乙肝病毒编码的DHBsAg+PreS克克隆,再通过与痘苗病毒重组,获得在细胞中可表隆,再通过与痘

39、苗病毒重组,获得在细胞中可表达鸭乙肝病毒包膜抗原的重组痘苗。达鸭乙肝病毒包膜抗原的重组痘苗。在正常鸭中在正常鸭中,接种该重组株后,鸭血清中可测及,接种该重组株后,鸭血清中可测及DHBsAg。证明这一重组痘苗可在鸭体内表达抗原后,用以证明这一重组痘苗可在鸭体内表达抗原后,用以在免疫耐受鸭中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结合痘苗在免疫耐受鸭中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结合痘苗病毒的复制与抗原调节提呈病毒的复制与抗原调节提呈DHBsAg,并不能有,并不能有效地消除免疫耐受性。效地消除免疫耐受性。第二种调节的途径为,通过将第二种调节的途径为,通过将DHBsAg与葡萄球与葡萄球菌菌Cowan I株,及抗株,及抗DHBs

40、Ag组建成固相抗体抗原免组建成固相抗体抗原免疫原性复合物(疫原性复合物(SMAA),以调节),以调节DHBsAg的抗原的抗原提呈。提呈。用用SMAA免疫耐受鸭后,可在约免疫耐受鸭后,可在约50%的耐受的耐受鸭中清除鸭中清除DHBsAg,在,在60%70%鸭中清除病毒鸭中清除病毒DNA,并在部分鸭中产生了抗,并在部分鸭中产生了抗DHBs。在。在SMAA实验中实验中发现,单用发现,单用DHBsAg+抗抗DHBsAg组建免疫原性复合组建免疫原性复合物(物(IC,immunogenic complex),也具有可以在),也具有可以在约约50%耐受鸭中清除病毒及耐受鸭中清除病毒及DHBsAg的作用。的作

41、用。第三种对调节第三种对调节DHBsAg抗原提呈的研究是抗原提呈的研究是用抗原加特异的抗体可提高抗原的免疫原性用抗原加特异的抗体可提高抗原的免疫原性,但用这种制剂消除免疫耐受的途径未见报但用这种制剂消除免疫耐受的途径未见报道。经多次实验证实道。经多次实验证实DHBsAg+抗抗DHBsAg组组建成复合物,确能消除部分鸭的免疫耐受性建成复合物,确能消除部分鸭的免疫耐受性。这一种治疗性疫苗的研制已获我国发明专。这一种治疗性疫苗的研制已获我国发明专利(利(1997年授权)。年授权)。5、研制并开发可供人体应用的治疗性疫苗、研制并开发可供人体应用的治疗性疫苗为尽快开发,可供人体应用的治疗性疫苗,为尽快开

42、发,可供人体应用的治疗性疫苗,选择选择了乙肝疫苗及人高效价抗乙肝免疫球蛋白(了乙肝疫苗及人高效价抗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组建免疫复合物型治疗性疫苗)组建免疫复合物型治疗性疫苗。在抗原抗体配。在抗原抗体配比,制备疫苗的工艺,产品标化,效力试验的参比,制备疫苗的工艺,产品标化,效力试验的参比实验等技术方面进行了研究,与下游单位协同比实验等技术方面进行了研究,与下游单位协同合作,现已进入中试。合作,现已进入中试。6、研究复合物型疫苗的作用机制、研究复合物型疫苗的作用机制 为研究复合物型疫苗的作用机制,为研究复合物型疫苗的作用机制,选用了免疫选用了免疫学基础研究较成熟的小鼠为研究模型。学基础研究较

43、成熟的小鼠为研究模型。结果证明结果证明复合物型乙肝治疗性疫苗的复合物型乙肝治疗性疫苗的作用机制作用机制为为:1)通过复合物中抗体的通过复合物中抗体的Fc段,与抗原提呈细胞表段,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面的Fc受体结合,促进了细胞摄取抗原。受体结合,促进了细胞摄取抗原。当用酶当用酶消化去除抗消化去除抗HBs的的Fc段,虽可形成抗原段,虽可形成抗原-抗体抗体Fab段的复合物,但不能增强被巨噬细胞所摄取。段的复合物,但不能增强被巨噬细胞所摄取。当用异种动物(如羊)的抗当用异种动物(如羊)的抗HBs组建复合物,组建复合物,因与鼠的巨噬细胞的因与鼠的巨噬细胞的Fc受体不相应,也不能促受体不相应,也不能促进抗

44、原的摄入与提呈。进抗原的摄入与提呈。2)复合物中的抗原经提呈后可比单纯抗原更有复合物中的抗原经提呈后可比单纯抗原更有效地激活效地激活T细胞增殖,释放更多的细胞增殖,释放更多的-干扰素和干扰素和IL-2,属,属TH1类应答。类应答。复合物在正常小鼠中诱生的复合物在正常小鼠中诱生的抗抗HBS较单纯抗原诱生的抗体高较单纯抗原诱生的抗体高10倍以上。倍以上。第四节第四节 治疗性疫苗的开发现状治疗性疫苗的开发现状(exploitation status of curing vaccine)目前,全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多数政府与目前,全世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多数政府与企业均投入大量人力与物力开发

45、企业均投入大量人力与物力开发治疗性疫苗治疗性疫苗。微生物的重组蛋白疫苗微生物的重组蛋白疫苗,因其抗原性及保护性抗,因其抗原性及保护性抗原明确,而且预防性疫苗应用的基础较扎实,容易原明确,而且预防性疫苗应用的基础较扎实,容易被批准,是开发的热点,短期内可见效果。被批准,是开发的热点,短期内可见效果。肿瘤及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性疫苗肿瘤及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性疫苗中的少中的少数可能会有所发展,以肿瘤的可能较大,数可能会有所发展,以肿瘤的可能较大,并且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并且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DNA疫苗疫苗今后在一些微生物感染中的治今后在一些微生物感染中的治疗性疫苗的作用不可低估。现将所公布的疗性

46、疫苗的作用不可低估。现将所公布的治疗性疫苗的开发现状列于表治疗性疫苗的开发现状列于表8-1。表表8-1 8-1 治疗性疫苗的开发现状治疗性疫苗的开发现状 治疗性疫苗针对的疾病治疗性疫苗针对的疾病 公司或单位公司或单位 研制或临床研究阶段研制或临床研究阶段 疱疹病毒感染疱疹病毒感染 Biocine,Rae Lyn Burke临床临床/期期Smith Kline Beecham 临床临床/期期Moncel Slaoul临床临床/期期 乙型肝炎乙型肝炎 上海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863)计划与北京生物制品研计划与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究所临床前期临床前期 巴斯德研究所巴斯德研究所临床临床/期期Vica

47、l 动物实验阶段动物实验阶段Cytel临床临床/期期Viagene临床临床/期期Smith Kline Beecham 临床临床期期 病毒性疣病毒性疣 Lacey et al 临床临床期期 爱滋病爱滋病 Oleske(Francis Xavier Baground)临床临床期期瑞典瑞典Karolinska研究所等研究所等临床临床期期美国美国NIH临床临床期期 结核病结核病J.Stanford(美、英)(美、英)临床临床期期印度印度 临床临床期期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动物实验动物实验 麻风病麻风病 Convit(委内瑞拉)(委内瑞拉)临床临床期期Talwar(印度)(印度)临床临床

48、期期 利什曼体利什曼体 Convit(委内瑞拉)(委内瑞拉)临床临床期期 第五节第五节 我国治疗性疫苗的开发战略我国治疗性疫苗的开发战略(exploitation strategy of our curing vaccine)传染病仍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微生物引传染病仍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微生物引起的持续性感染占很高比重。起的持续性感染占很高比重。发展治疗性疫苗将对治疗持续性感染作出有益的贡献发展治疗性疫苗将对治疗持续性感染作出有益的贡献。开发治疗性疫苗所需经费相对比较低廉,便于推广和。开发治疗性疫苗所需经费相对比较低廉,便于推广和应用;我国具有较强的预防性疫苗的研制与生产

49、单位及应用;我国具有较强的预防性疫苗的研制与生产单位及经验,已在乙肝治疗性疫苗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经验,已在乙肝治疗性疫苗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在国际上治疗性疫苗也仅开始起步,如果我国能抓紧,在国际上治疗性疫苗也仅开始起步,如果我国能抓紧时机,选准目标产品,将能有所创新,并占有一定的市时机,选准目标产品,将能有所创新,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场份额。(1)以微生物引起的慢性感染为对象。)以微生物引起的慢性感染为对象。包括:包括:持续性病毒感染如乙肝、丙肝、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持续性病毒感染如乙肝、丙肝、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细菌性感染可选

50、择结核及布鲁氏菌感染等。细菌性感染可选择结核及布鲁氏菌感染等。先进行蛋白类疫苗的研制,同时应重视先进行蛋白类疫苗的研制,同时应重视DNA疫苗疫苗的开发。可以采取不同模式开发不同的治疗性疫苗,的开发。可以采取不同模式开发不同的治疗性疫苗,但不宜全面铺开。但不宜全面铺开。(2)为保持后备力量,对选择的微生物必)为保持后备力量,对选择的微生物必须加强免疫学理论的基础研究。须加强免疫学理论的基础研究。重视抗病重视抗病毒感染及抗结核感染的免疫,包括抗原表毒感染及抗结核感染的免疫,包括抗原表位、免疫原性、抗原提呈、细胞及体液免位、免疫原性、抗原提呈、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疫应答。(3)建立必要的动物模型,)

51、建立必要的动物模型,包括天然的动包括天然的动物模型和转基因动物模型,以便考核治疗物模型和转基因动物模型,以便考核治疗性疫苗的作用与效果。性疫苗的作用与效果。(4)在较全面地了解免疫学的基础上,根据)在较全面地了解免疫学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微生物提出有创新性的发展治疗性疫苗不同的微生物提出有创新性的发展治疗性疫苗的途径。的途径。与药物相比,治疗性疫苗的开发周期与药物相比,治疗性疫苗的开发周期可能会略短于新药。可能会略短于新药。(5)加紧制订我国对治疗性疫苗,特别是有)加紧制订我国对治疗性疫苗,特别是有创新性疫苗的临床审批方案或规定,尽早进行创新性疫苗的临床审批方案或规定,尽早进行小数量人体的临床实验。小数量人体的临床实验。如能尽快、尽早地获如能尽快、尽早地获得我国的研制与临床研究资料,我国的治疗性得我国的研制与临床研究资料,我国的治疗性疫苗将可在世界的竞争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疫苗将可在世界的竞争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