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麻痹-讲课稿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67847333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3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面神经麻痹-讲课稿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面神经麻痹-讲课稿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面神经麻痹-讲课稿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资源描述:

《面神经麻痹-讲课稿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神经麻痹-讲课稿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特发特发性面神经性面神经麻痹麻痹【定义】【定义】又称贝耳麻痹又称贝耳麻痹(或面神经或面神经炎炎),指原因不明的急性非化脓性周,指原因不明的急性非化脓性周围性面神经损害。围性面神经损害。躯体运动F面肌面N核上泌 副交感F翼腭N节泪腺面N以躯体运动F为主下颌下腺舌下腺下颌下N节涎核孤束核膝N节内脏感觉F舌体味蕾穿腮腺面N管面N核上涎核孤束核茎乳孔鼓索翼腭N节舌体味觉泪腺脑干鼓室内耳道舌N下颌下N节内耳道内的面N内耳道内的面N 面N管内的膝N节出茎乳孔后的面神经进腮腺内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面N管内的面N以锐角加入舌N鼓索穿过鼓室下颌下N节翼腭N节面N管内的面N以锐角加入舌N鼓索穿翼腭N节过鼓

2、室【病因】【病因】不清。不清。一般认为本病与病毒感染,受冷一般认为本病与病毒感染,受冷(自主神经不稳致神经营养血管受损缺(自主神经不稳致神经营养血管受损缺血)有关。血)有关。【发病机制】【发病机制】不清。不清。可能与面神经管解剖结构有关。缺可能与面神经管解剖结构有关。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病理】【病理】面神经水肿,脱髓鞘,轴突变性。面神经水肿,脱髓鞘,轴突变性。【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 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多于女男多于女。2 2、急性起病。、急性起病。3 3、多在睡醒后洗漱或与他人交谈时发现。、多在睡醒后洗漱或与他人交谈时发现。4 4、数小时

3、或、数小时或1 12 2天内症状达到高峰。天内症状达到高峰。5 5、主要症状:一侧性周围性表情肌瘫痪。、主要症状:一侧性周围性表情肌瘫痪。6 6、部分病例在病初有、部分病例在病初有病侧耳后或下颌角后(乳病侧耳后或下颌角后(乳突部)疼痛及压痛。突部)疼痛及压痛。视诊:视诊:病侧额纹变浅或消失,鼻唇沟变浅,病侧额纹变浅或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口角下垂。动作:动作:皱额、皱眉:不能。皱额、皱眉:不能。闭眼:闭合不能或不全。闭眼:闭合不能或不全。(贝耳现象贝耳现象:试闭眼时病侧眼球转向:试闭眼时病侧眼球转向外上方,露出白色巩膜外上方,露出白色巩膜)鼓腮:从病侧漏气。鼓腮:从病侧漏气。示齿:口角向

4、健侧歪斜。示齿:口角向健侧歪斜。吹口哨:不能或不响。吹口哨:不能或不响。漱口时病侧漱口时病侧口角流水口角流水。进食时病侧进食时病侧齿颊间塞饭。齿颊间塞饭。另外另外:病变在鼓索参与面神经处以上时,可有同病变在鼓索参与面神经处以上时,可有同侧舌前侧舌前23味觉丧失味觉丧失。病变在发出其镫骨肌分支以上时,可病变在发出其镫骨肌分支以上时,可出现出现听觉过敏。听觉过敏。【鉴别诊断】【鉴别诊断】1格林巴利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2中耳炎、乳突炎、腮腺炎所致周围性中耳炎、乳突炎、腮腺炎所致周围性 面瘫:面瘫:3听神经瘤、鼻咽癌转移等颅后窝肿瘤听神经瘤、鼻咽癌转移等颅后窝肿瘤 或脑膜炎所致者或脑膜炎所致者4中

5、枢性面瘫中枢性面瘫:脑血管病所致脑血管病所致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瘫伴随表现伴随表现中枢性面瘫中枢性面瘫面瘫范围面瘫范围眼裂以下的面肌眼裂以下的面肌面瘫与病变面瘫与病变部位的关系部位的关系同侧同侧对侧对侧全部面肌全部面肌可伴同侧味觉障可伴同侧味觉障碍碍常伴同侧中枢性舌常伴同侧中枢性舌瘫、偏瘫瘫、偏瘫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常见病因常见病因感染、受凉、外感染、受凉、外伤、肿瘤压迫伤、肿瘤压迫脑血管病、脑肿脑血管病、脑肿瘤、脑部炎症瘤、脑部炎症常见病变部位常见病变部位面神经面神经皮质延髓束皮质延髓束面瘫程度面瘫程度重重轻轻苦笑动作苦笑动作不能完成不能完成保存保存Hunt

6、综合征:综合征:病变累及膝状神经节时,病变累及膝状神经节时,有周围性面瘫、舌前有周围性面瘫、舌前2/3味觉障碍,听味觉障碍,听觉过敏,患侧觉过敏,患侧乳突部疼痛乳突部疼痛,耳廓与外,耳廓与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疱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疱疹。疹。一、定因(病因):主因一、定因(病因):主因“毒邪肆毒邪肆虐虐”、诱因、诱因“受风着凉受风着凉”历代医家认为本病是风邪所致,故归类于历代医家认为本病是风邪所致,故归类于风门中。如风门中。如诸病源侯论,偏风口呙侯诸病源侯论,偏风口呙侯说:说:“偏风口窝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经也。偏风口窝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经也。”因此,在中医界把宋

7、代杨琰的因此,在中医界把宋代杨琰的“牵正散牵正散”视为视为代表方剂。该方有祛风化痰作用。当面部受风着代表方剂。该方有祛风化痰作用。当面部受风着凉或种种原因引起正气不足时,毒邪趁虚而发,凉或种种原因引起正气不足时,毒邪趁虚而发,使面神经发炎水肿,导致神经麻痹。由此可见毒使面神经发炎水肿,导致神经麻痹。由此可见毒邪是主因,受风着凉只是诱因。邪是主因,受风着凉只是诱因。临床证明该疗法疗效可靠,能经得起重复。面临床证明该疗法疗效可靠,能经得起重复。面神经炎在发病初期是炎症的高峰期。神经的炎性神经炎在发病初期是炎症的高峰期。神经的炎性水肿已十分严重,但只有少数病人感到患侧耳廓水肿已十分严重,但只有少数病

8、人感到患侧耳廓后下部(乳突下部)略有憋胀或疼痛。医者不问,后下部(乳突下部)略有憋胀或疼痛。医者不问,患者很少主诉。这是由于面神经属运动神经,无患者很少主诉。这是由于面神经属运动神经,无痛觉功能,而与面神经伴行的岩大神经、骨索神痛觉功能,而与面神经伴行的岩大神经、骨索神经镫骨肌神经分别具有泪腺、鄂、鼻粘膜腺体的经镫骨肌神经分别具有泪腺、鄂、鼻粘膜腺体的分泌,味觉、听觉等功能,但也无痛觉。因此,分泌,味觉、听觉等功能,但也无痛觉。因此,在面瘫发前少数病人轻微的耳廓后部不舒服,面在面瘫发前少数病人轻微的耳廓后部不舒服,面瘫的发生使患者感到非常突然。瘫的发生使患者感到非常突然。二、定位(发病部位):

9、面神经管内二、定位(发病部位):面神经管内”难治型难治型”,面神经管外面神经管外“易治型易治型”在以往治疗面神经麻痹,用同样的方法,有在以往治疗面神经麻痹,用同样的方法,有的很快治愈,有的无效,后来才知道这与发病部的很快治愈,有的无效,后来才知道这与发病部位有关。位有关。面神经由两个神经根组成,出脑后进入面神经由两个神经根组成,出脑后进入内耳门合成一干,穿过内耳底入面神经管,最后内耳门合成一干,穿过内耳底入面神经管,最后从茎乳口出颅,向后下穿过腮腺到达面部。从内从茎乳口出颅,向后下穿过腮腺到达面部。从内耳门到茎乳孔,是一条直径约耳门到茎乳孔,是一条直径约1.51.5毫米,长毫米,长4 4厘米厘

10、米的骨性管道。管内有面神经,鼓索、岩大神经、的骨性管道。管内有面神经,鼓索、岩大神经、和镫骨肌神经通过。面神经支配面部肌肉运动;和镫骨肌神经通过。面神经支配面部肌肉运动;鼓索神经传导同侧舌前鼓索神经传导同侧舌前2/32/3的味觉和下颌下腺、的味觉和下颌下腺、舌下腺的腺体分泌。舌下腺的腺体分泌。镫骨肌神经支配鼓室内的镫骨肌。若炎症发镫骨肌神经支配鼓室内的镫骨肌。若炎症发生在面神经管内,除出现严重的面瘫外,还会出生在面神经管内,除出现严重的面瘫外,还会出现患侧听觉障碍、舌前现患侧听觉障碍、舌前2/32/3味觉丧失、泪腺、唾味觉丧失、泪腺、唾液分泌障碍。更严重的是面神经管属骨性管道,液分泌障碍。更严

11、重的是面神经管属骨性管道,没有舒缩性。对发炎、水肿的面神经造成严重的没有舒缩性。对发炎、水肿的面神经造成严重的卡压,管内血液循环处于停滞状态,使神经纤维卡压,管内血液循环处于停滞状态,使神经纤维很快变性坏死。待炎症消退,结缔组织填充管内,很快变性坏死。待炎症消退,结缔组织填充管内,形成瘢痕。神经纤维虽有再生功能,但管道被瘢形成瘢痕。神经纤维虽有再生功能,但管道被瘢痕阻塞,新生轴突无法正常通过,这就是造成面痕阻塞,新生轴突无法正常通过,这就是造成面瘫顽固难治的主要原因。瘫顽固难治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在临床上见到面瘫合并有患侧听因此,我们在临床上见到面瘫合并有患侧听觉障碍。舌前觉障碍。舌前2/3

12、2/3味觉丧失、眼泪唾液分泌减少味觉丧失、眼泪唾液分泌减少等任何一个或几个症状时,即可预测到属顽固难等任何一个或几个症状时,即可预测到属顽固难治的面神经麻痹。笔者将其命名治的面神经麻痹。笔者将其命名为难治型面瘫为难治型面瘫。难治型面瘫发病后,若在发病后的难治型面瘫发病后,若在发病后的3 3日内得到及日内得到及时而正确的治疗,面瘫可在时而正确的治疗,面瘫可在2626周内治愈。若在周内治愈。若在发病第发病第4747天后才开始治疗,即便治疗方法正确,天后才开始治疗,即便治疗方法正确,虽可有明显好转,但很难完全康复。近几年有报虽可有明显好转,但很难完全康复。近几年有报道用星状节封闭治疗本病,据称对久治

13、不愈者取道用星状节封闭治疗本病,据称对久治不愈者取得较好疗效,我们已在开展此疗法,也达到满意得较好疗效,我们已在开展此疗法,也达到满意的效果。的效果。面神经炎若发生在面神经管外,只会出现患面神经炎若发生在面神经管外,只会出现患侧面部肌肉的麻痹,眼睑难于闭合,说话口角流侧面部肌肉的麻痹,眼睑难于闭合,说话口角流口水等症状。病情较轻,重要早期得到正确治疗,口水等症状。病情较轻,重要早期得到正确治疗,一般在半月左右治愈即便误治或失治,只要体质一般在半月左右治愈即便误治或失治,只要体质较好,多数在较好,多数在2 2月左右治愈。所以笔者将其称为月左右治愈。所以笔者将其称为易治型面瘫易治型面瘫。其原因是面

14、神经管外的面神经周围。其原因是面神经管外的面神经周围都是软组织,对发炎肿胀的面神经压迫不重,局都是软组织,对发炎肿胀的面神经压迫不重,局部血运受阻不重,不会造成大量神经纤维的死亡。部血运受阻不重,不会造成大量神经纤维的死亡。发病一周左右,炎症逐步消退,神经纤维开始修发病一周左右,炎症逐步消退,神经纤维开始修复,面瘫逐渐好转。复,面瘫逐渐好转。三、(之寒热虚实的属性:):早三、(之寒热虚实的属性:):早期期“毒热炙盛毒热炙盛”,中晚期,中晚期“经络阻塞、经络阻塞、筋脉失养筋脉失养”面神经麻痹,早期是毒邪肆虐引起面神经红面神经麻痹,早期是毒邪肆虐引起面神经红肿发炎,其性质是毒邪引起的热证、实证。中

15、晚肿发炎,其性质是毒邪引起的热证、实证。中晚期面神经因前期炎症而受损,修复时结缔组织将期面神经因前期炎症而受损,修复时结缔组织将面神经管部分或完全阻塞。经脉阻塞,筋脉失养面神经管部分或完全阻塞。经脉阻塞,筋脉失养故证属虚实夹杂。故证属虚实夹杂。四、定治则与治法四、定治则与治法 既然该病早期是毒邪肆虐,毒热炙盛,治则既然该病早期是毒邪肆虐,毒热炙盛,治则当取解毒、清热、消肿,用当取解毒、清热、消肿,用“龙虎牵正汤龙虎牵正汤”。也。也可加用西药辅助,如口服地塞米松每日可加用西药辅助,如口服地塞米松每日4.5mg4.5mg分分早中晚早中晚3 3次服用,次服用,3 3天后日减一片,连用不要超过天后日减

16、一片,连用不要超过1010天。因为地塞米松也有较好的消炎作用。中西天。因为地塞米松也有较好的消炎作用。中西药并用,相得益彰。正确治疗的目的尽早近快的药并用,相得益彰。正确治疗的目的尽早近快的消除局部的炎症和水肿,从而减轻面神经纤维的消除局部的炎症和水肿,从而减轻面神经纤维的变性和坏死。变性和坏死。龙虎牵正汤:龙虎牵正汤:组成:虎杖组成:虎杖30g,30g,地龙地龙20g,20g,蒲公英蒲公英20g,20g,连翘连翘20g,20g,夏枯草夏枯草15g,15g,紫草紫草15g,15g,赤芍赤芍30g,30g,丹皮丹皮15g,15g,白花白花蛇舌草蛇舌草30g,30g,泽兰泽兰12g,12g,穿山龙

17、穿山龙30g,30g,党参党参12g,12g,黄芪黄芪30g,30g,甘草甘草10g10g 每日一剂,煎药三次,分早中晚服完。每日一剂,煎药三次,分早中晚服完。功效:解毒,清热,消肿。功效:解毒,清热,消肿。主治:面瘫发作初期,时间尚未超过主治:面瘫发作初期,时间尚未超过7 7天。天。或虽超过或虽超过7 7天,但患侧耳垂后部仍有憋胀、压痛天,但患侧耳垂后部仍有憋胀、压痛等不舒感者(炎症期)。等不舒感者(炎症期)。方解:面神经炎是由伏毒引发,因发炎而发方解:面神经炎是由伏毒引发,因发炎而发生面瘫。面瘫随着炎症的加重而加重。所以,毒生面瘫。面瘫随着炎症的加重而加重。所以,毒邪的嚣张,面神经炎的发炎

18、水肿,是发病初期的邪的嚣张,面神经炎的发炎水肿,是发病初期的主要矛盾。炎症一般持续主要矛盾。炎症一般持续7 7到到1010天左右,各别病天左右,各别病例可长达例可长达4 4到到8 8周。本方以虎杖、地龙、公英、连周。本方以虎杖、地龙、公英、连翘、夏枯草、赤芍、紫草、丹皮凉血解毒消炎为翘、夏枯草、赤芍、紫草、丹皮凉血解毒消炎为主。穿山龙、白花蛇舌草、泽兰除湿消肿为辅。主。穿山龙、白花蛇舌草、泽兰除湿消肿为辅。本病的炎症发生在深部面神经,局部皮肤并无红、本病的炎症发生在深部面神经,局部皮肤并无红、肿、热、痛,全身也无发烧等不适。据此,病因肿、热、痛,全身也无发烧等不适。据此,病因当属局部气虚,毒邪

19、趁虚而发,故用党参、黄芪当属局部气虚,毒邪趁虚而发,故用党参、黄芪益气扶正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共奏凉血解益气扶正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共奏凉血解毒,除湿消肿,益气扶正之功。毒,除湿消肿,益气扶正之功。面瘫的中晚期当通经活络,补养气血。因这时面瘫的中晚期当通经活络,补养气血。因这时炎症已消退,主因的问题是让受损的神经尽快修炎症已消退,主因的问题是让受损的神经尽快修复,可用复,可用“参芪复正汤参芪复正汤”。若面瘫加面肌痉挛,。若面瘫加面肌痉挛,此方加全虫、僵蚕、宣木瓜即可。此方加全虫、僵蚕、宣木瓜即可。参芪复正汤参芪复正汤 组成:黄芪组成:黄芪60g,60g,党参党参20g,20g,桂枝桂枝

20、20g,20g,丹参丹参30g,30g,当归尾当归尾12g,12g,地龙地龙20g,20g,赤芍赤芍30g,30g,丝瓜络丝瓜络15g,15g,甘草甘草10g.10g.。主治:面瘫病程已超过主治:面瘫病程已超过7 7天,或耳垂下乳突下天,或耳垂下乳突下部肿胀不舒感已消失者,而面瘫为主者(后遗症部肿胀不舒感已消失者,而面瘫为主者(后遗症期)。期)。方解:黄芪、党参、桂枝益气温阳,促进面方解:黄芪、党参、桂枝益气温阳,促进面神经的修复为主药。丹参、当归、赤芍、地龙、神经的修复为主药。丹参、当归、赤芍、地龙、丝瓜络养血活血,通经活络,改善血液循环,辅丝瓜络养血活血,通经活络,改善血液循环,辅助主药恢

21、复面肌功能。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益气养助主药恢复面肌功能。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益气养血通经活络之功。血通经活络之功。针灸治疗:针灸治疗:(1 1)患侧商阳)患侧商阳 厉兑厉兑 关冲关冲 足窍阴足窍阴 太白太白 四四白白 阳白阳白 翳风翳风 地仓地仓 颊车颊车 主治:面神经发炎期。主治:面神经发炎期。治疗方法:取患侧商阳治疗方法:取患侧商阳 厉兑厉兑 关冲关冲 足窍足窍阴井穴三棱针放血。其他诸穴属病变局部取穴,阴井穴三棱针放血。其他诸穴属病变局部取穴,可用三棱针在每穴及周围可用三棱针在每穴及周围1cm1cm内点刺内点刺7878下,挤下,挤血血3434次。面神经发炎期,可隔日放血一次,治次。面神经发炎期,

22、可隔日放血一次,治疗三次后患侧耳后憋胀不舒感已消失,即可改用疗三次后患侧耳后憋胀不舒感已消失,即可改用以下毫针治疗。以下毫针治疗。方解:取穴是太阳方解:取穴是太阳 四白四白 阳白阳白 翳风翳风 地仓地仓 颊车为患侧局部取穴,广泛放血,可较快的消肿颊车为患侧局部取穴,广泛放血,可较快的消肿驱邪。商阳驱邪。商阳 厉兑为手足阳明经之井穴,关冲厉兑为手足阳明经之井穴,关冲 足足窍阴是手足少阳经之井穴,均用三棱针放血。因窍阴是手足少阳经之井穴,均用三棱针放血。因面部主要有阳明经少阳经管辖,故从远离局部的面部主要有阳明经少阳经管辖,故从远离局部的井穴放血,最能畅通此四条经脉。该处放局部取井穴放血,最能畅通

23、此四条经脉。该处放局部取穴于远处取穴配合,又用放血手法,能较快的消穴于远处取穴配合,又用放血手法,能较快的消除病变部位的炎症和水肿,故用于面瘫的炎症期。除病变部位的炎症和水肿,故用于面瘫的炎症期。(2 2)患侧颊粘膜挑刺放血)患侧颊粘膜挑刺放血 该法是山西省该法是山西省文喜县南下吕村郭老太太祖传之术,文喜县南下吕村郭老太太祖传之术,2020世纪世纪6060年年代传授与我。应用自治钩针在患侧颊粘膜多处勾代传授与我。应用自治钩针在患侧颊粘膜多处勾挑,将粘膜下组织挑断并出血,术毕闭口最血几挑,将粘膜下组织挑断并出血,术毕闭口最血几口吐掉,最后用冷水漱口止血,口吐掉,最后用冷水漱口止血,3535天治疗

24、一次,天治疗一次,最好用于面神经发炎期,也有较好疗效。最好用于面神经发炎期,也有较好疗效。(3 3)地仓透太阳,颊车透下关,鱼头透鱼尾,)地仓透太阳,颊车透下关,鱼头透鱼尾,颧髎透四白,地仓透人中,地仓透承浆,足三里,颧髎透四白,地仓透人中,地仓透承浆,足三里,手三里,阳陵泉,外关,天枢,气海,关元。手三里,阳陵泉,外关,天枢,气海,关元。主治:面神经麻痹中期、后期。主治:面神经麻痹中期、后期。治法与方解:上述面部穴均用透刺。透刺治法与方解:上述面部穴均用透刺。透刺得气后再结合滞针、温针。透刺、滞针、温针得得气后再结合滞针、温针。透刺、滞针、温针得联合应用,目的均在疏通局部气血,养营局部经联合

25、应用,目的均在疏通局部气血,养营局部经脉,尽快康复面瘫。其他均用远端取穴,有补益脉,尽快康复面瘫。其他均用远端取穴,有补益气血,强状身体的作用。此处方可隔日治疗一次,气血,强状身体的作用。此处方可隔日治疗一次,也可每周连用五次,周六日休息两天。也可每周连用五次,周六日休息两天。注:滞针手法注:滞针手法“滞针滞针”本来是指在起针时发现本来是指在起针时发现毫针难于拔出,属扎针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异常现毫针难于拔出,属扎针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异常现象。多因病人精神紧张,体位移动,操作失误等象。多因病人精神紧张,体位移动,操作失误等原因使局部肌肉痉挛或肌纤维缠绕针体而至。滞原因使局部肌肉痉挛或肌纤维缠绕针体而

26、至。滞针手法是将扎入穴位并以得气的毫针针柄向前或针手法是将扎入穴位并以得气的毫针针柄向前或向后捻转至不能再捻转时留针,起针时向反方向向后捻转至不能再捻转时留针,起针时向反方向回捻,将针拔出,这叫做滞针手法。滞针手法刺回捻,将针拔出,这叫做滞针手法。滞针手法刺激量较大,属强刺激手法,对神经麻痹之类的病激量较大,属强刺激手法,对神经麻痹之类的病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温针法温针法 是指艾灸配合针刺的方法,又称温针是指艾灸配合针刺的方法,又称温针疗法。是在留针期间,于针柄上裹艾绒(或插上疗法。是在留针期间,于针柄上裹艾绒(或插上小段艾条)点燃施灸的方法,即小段艾条)点燃施灸的方法,即“针上加灸针上加灸”。起到针刺与灸治两种作用,从而提高疗效。起到针刺与灸治两种作用,从而提高疗效。按摩:按摩:分抹印堂至太阳;分抹印堂至太阳;点印堂至百会、点攒竹至百会、点丝点印堂至百会、点攒竹至百会、点丝竹空至百会;竹空至百会;轻摩眼眶、点眼周六穴及太阳;轻摩眼眶、点眼周六穴及太阳;推鼻翼至颧髎;推鼻翼至颧髎;推摩水沟至地仓;轻揉颊车至听宫;推摩水沟至地仓;轻揉颊车至听宫;点耳前三穴、翳风;点耳前三穴、翳风;勾压风池、风府穴。勾压风池、风府穴。推患侧颈椎横突。推患侧颈椎横突。Thankyouforyourattention!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