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技术

上传人:xuey****n398 文档编号:167838801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薄层色谱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薄层色谱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薄层色谱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薄层色谱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薄层色谱技术(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 薄层色谱技术 概 述 中药是祖国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传统医学赖以防病治病的主要物质基础。中药的真伪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用药的安全和有效。在检验中药真伪方面通常采用的检测手段有形态鉴别、理化鉴别和光谱色谱分析等。而作为色谱技术一个分支的薄层色谱由于其独具的长处而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分析。层鉴别作为法定的检验项目是各级药品检验部门和药品生产、经营部门的质检人员检验中药的强制性检验项目。在可预见的将来,薄层色谱技术仍将是中药鉴别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 无须赘言,如同其它色谱技术一样,一个样品分析结果好坏,取决于能否得到一个分离度和重现性良好的色谱。为了更好地执行国家药典中药薄层鉴别项目,中药

2、检验室基本设备和配套和检验人员操作技术的规范化是获得较高质量的薄层色谱最基本的要求。 薄层色谱分析与其他色谱分析相比,其显著不同之一是得到的图谱是直观性很强的图象。一个比较复杂的中药薄层色谱,尤其是成分未明而斑点较多的薄层色谱往往是很难用文字描述的;何况药典正文因体例的限制,也不可能作过多的文字叙述。 关于同一品种的药材商品的个体差异,如何判断的问题。在实际的样品分析中,的确存在着由于商品个体差异,致使薄层色谱难以和对照药材和色谱完全吻合。其实,在药材的形态鉴别中,这是司空见惯的问题,只要鉴别特征可靠,基础工作比较扎实,一般不会由于个体之间的形态差异而无法判断。因为同一品种的不同个体虽然有差异

3、(即使对照药材也有这个问题),但是既然是同一品种,也必然存在着共性特征。外在的形态是如此,反映内在成分的色谱也是如此。譬如有无牲成分就是共性,如黄连均含小檗碱,小檗碱的有无固名可以作为黄连真伪鉴别的依据,但小檗碱未必就是黄连的问题。所以观察完整的色谱结合特征成分的辨认,就进一步提高了鉴别的准确度;经过比较,取大同弃小异,做出合理的判断。对于分布地区广泛,商品规格较多的品种,需要反复比较;有些品种个体之间成分变异较大,需要做大量的基础研究,掌握规律,方可设立对照药材,不能一蹴而就,所以药典中并非所有的品种都设有对照药材。在中药制剂中,由于制备工艺的不同或成分之间的相互干扰,图谱常常不能与原药材的

4、色谱完全吻合,这就是更需要分析人员有较强的判断能力 -器材与操作薄层板 可用预制板或手工自制板,目前最常用的仍然是手工自制板。用于制备薄层板的玻璃要求表面光洁、平整,最好使用厚薄12mm的优质平板玻璃,普通玻璃一般不宜制作薄层板,玻璃板需洗净至不挂水,晾干,贮存于干燥洁净处备用。玻璃板反复使用时,应注意经常用洗液及碱液清洗,保持玻璃板面的光洁是保证薄层板质量的最起码要求,如选用预制板应注意生产厂家提供的有关参数,经挑选,试用是否符合要求。 涂布器 应能使吸附剂在玻璃板上涂成一层符合厚度要求的均匀薄层。涂层的工具有手工、半自动、全自动薄层涂布器。 点样器材 最常用也最方便的是定量点样毛细管(微升

5、毛细管),规格有0.5ul、1.0ul、2.0ul、5.0ul、10ul等多种。选用时要求标示容量准确,管端平整光滑,管壁洁净,液流通畅,无堵塞,无污染。也可使用色谱用的微量移液管或薄层用微升注射器。 为了提高点样效率,还可以选用点样辅助设备,如点样支架,半自动或自动点样器。先用点样器材和辅助设备应注意器材本身的质量,依赖劣质的器材不能保证点样的质量。一般的概念定性鉴别没有定量的要求,但为了对样品在定性鉴别时能同时给以“量化”评价,点样要求最好还是用定量的点样器材。 展开箱(层析缸) 应当用薄层色谱专用的展开箱,展开箱有水平式及直立式两种类型;日常用的最多的是直立式展开箱,它又分为平底展开箱和

6、双槽展开箱。双-槽展开箱具有节省溶剂、便于平衡、可控制展开箱内的湿度等优点,推荐使用此种展开箱。水平式展开箱需要使用预制板或“加固”的自制板(如加羧甲基纤维素钠),用水平式展开箱还可以从薄层板的两侧向中间展开,这样可使一块薄层板所承受的样品个数比常规上行展开的薄层板增加一倍,但是由于展距短(约5cm),所以适合于高效预制板。 用不合规格的玻璃器皿,如生物标本缸等不能保证展开的质量。 显色与检测仪器 载有样品的薄层板展开后,有的需要用某些试剂(如显色剂)使之显色。涂布显色剂的方法有喷雾法及浸渍法。喷雾用的喷雾瓶应能在一定压力下使试剂喷成均匀的细雾状。浸渍法用的浸渍为特制的扁平玻璃槽,使用时,将展

7、开后的薄层板平稳垂直地放入浸渍槽中一至数秒钟后取出,揩净薄层板背面残余的试剂(需要时加热)使之显色。通常使用最多的仍然是喷雾法。 观察薄层色谱用的紫外灯装有长波段(365nm)和短波段(254nm)紫外光管两种。前者用于观察具有荧光的色谱,后者一般用于观察硅胶GF254板在荧光背景下荧光淬灭斑点。选用紫外光应注意荧光管的功率和滤光片的规格。 薄层扫描不仅可供薄层色谱的原位定量测定,薄层扫描图对定性鉴别也能提供有用的信息。 薄层板的制备 除另有规定外,将1份吸附剂加适量的水(如1份硅胶G一般加3份水),在研钵中用杵沿一个方向小心研磨至成均匀的有适当粘稠度的胶浆,立即倾入涂布器中,均匀地向前推进涂

8、布在玻璃板上;或按照不同涂布器的规定操作涂布;涂布好的薄层板于室温下在水平台上晾干,再在规定的温度(一般为105110)下烘约30分钟活化,贮于干燥器中备用。应当注意的是不同厂家或不同批号的硅胶G质量不一,要求的加水量和研磨时间的长短有所不同,如加有其它改性剂更是如此,宜在操作中细心体会。薄层的厚度一般为0.20.3nm,由于国产商品硅胶的颗粒大小分布较宽(1040um),特别用颗粒较粗的硅胶,涂布的太薄反而降低分离能力,所以有的品种(如人参)要求用0.5mm厚的薄层板。薄层板一般要求新鲜制备,当天使用。使用前应在反射光和透射光下检查板面是否均匀;板面不均匀、有气泡或有麻点、破损或已污染如灰尘

9、日光下检查、纤维紫外光灯下检查者应弃去不用。 点样 除加有规定外,按规定用微升毛细管(或其它符合要求的点样的工具)分别吸取供试液或对照液,以垂直的方向小心接触薄层板面,做点状点样或条带状点样。点样基线与底边距离,相距11.5cm,高效板810mm.,圆点直径一般不大于3mm,高效板一般不大于2mm。如点样量较大或为了改善分离度,也可点成510mm狭细的窄长条带,高效板为48mm(长度视情况而不同),点样时须注意尽量不要损伤薄层板面,如条带点样,应注意条带的均匀;预制板或加固的自制板,用专门的条带点样器械(如喷雾状条带点样器),可保证点样的质量。点间距离可视斑点扩散情况以相邻斑点不相干扰为宜,一

10、般不少于8mm,高效板不少于5mm. 点样后的薄层板置入加有展开剂的展开箱(层析缸)中,密闭,上行展开,薄层板浸入展开剂中的深度一般要求溶剂的液面距原点约0.51cm,展开至815cm(高效板58cm)后,立即将薄层板取出,晾干,以备检测。如规定在展开前需将展开箱用展开剂或规定的溶剂预平衡者,可在双槽展开箱的一侧加入适量的溶剂,密闭放置1530分钟后,再将薄层板放入展开箱中展开。一般可将薄层板置于展开箱中一起饱和。 展开剂要求新鲜配制,不要多次反复使用。展开剂如需分层,则按要求放置分层后分取需要的一相(上层或下层),备用。 检测 色谱斑点本身有颜色者可直接在日光下观察可见光谱,斑点在紫外光激发

11、下可发射荧光者,可直接在紫外光灯下观察荧光色谱;需加试剂方能显色或发射荧光者,则需将试剂均匀喷洒于薄层板面,直接观察或加热显色后观察。用浸渍法,板面显色均匀是其优点,但有的样品经试剂浸渍后,斑点容易被浸润扩散,或产生拖尾。加热显色者须注意加热时间和温度,尤其含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薄层板,加热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过长,容易引起板面的焦化,如用硫酸等显色剂,更易造成板面的炭化而影响显色的效果(需要加热显色的将薄层板放在烤箱下层)。有的成分加试剂后,如挥发油成分经香草醛硫酸显色,加热温度和时间长短不同或放置时间不同无援可能使斑点的显色有所改变。 有的品种可熏以试剂或试液的蒸气(如碘蒸气、氨蒸气)显色。 必

12、要时,可进行薄层扫描,扫描图谱不仅用于定量测定,对于定性鉴别也很有用。 小结 1. 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的配制:一般为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由于羧甲基纤维素钠比较难溶,可将其煮沸或静置几天使其溶解。使用前将溶液过滤,这样铺的板麻点比较少。2. 固定相和流动相混合:先调好浓度,混合液大致混匀后,将研磨棒拿起一定高度,若液体流下成线,则浓度适中,反之则太稀。调好浓度后研磨15-20分钟,在再超声15-20分钟。研磨时要匀速。3. 铺板时要匀速,铺得快则板厚,铺得慢则较薄。4. 展开剂如果需要分层,最好分久一些(20分钟以上,宫炎平则需要1小时以上),这样展开的效果会比较好。配制时要看清楚所需的

13、温度,是要上层还是下层。例如复方丹参片鉴别展开剂需要10度以下分层,展开剂放到展开缸中后需放置10分钟使温度达到室温再展开。5. 点样的大小需要经验来掌握,有的需要很小,例如咳特灵片的鉴别;有的要一针到底;如宫炎平的鉴别;比较稠的需要点成条带状防止拖尾。必要的时候可以点一个小的圆点,再点一个条带状的点。-影响薄层色谱分析的主要因素常规薄层色谱由于同板同时可以检测多个样品,分析时间短,固定相(吸附剂)价廉,即用即弃,不必担心样品中杂质的污染,检测不受溶剂的干扰,色谱的直观性强等优点而在中药分析方面被广泛使用。另一方面因为它是一种“敞开系统”的色谱技术,与柱色谱的区别之一是除材料及器材以外,外界环

14、境条件对被分离的物质的层析行为影响很大,分离机制也很复杂;其次是由于分析的全过程是横向的离线多步骤操作,所以操作技巧也明显的影响色谱质量;因而薄层色谱,尤其是常规薄层色谱,又被视为是一种较难驾驭的技术。为了充分发挥薄层色谱技术在中药分析方面的优势,提高色谱的分离度和重现性,注意控制影响色谱质量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所述的几个方面不仅对定量分析是必须注意的问题,对提高定性分析的质量也是不可忽视的。 样品的预处理及供试液的制备 一般认为薄层色谱所用的固定相(薄层板)可即用即弃,不怕供试液中杂质的污染,因而样品无需净化精制,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实践中,由于中药的成分复杂,未知成分多,供试液中溶出

15、的物质较多,其中既有欲测成分也有其他“杂质”,常常由于相互干扰或背景污染而难以得到满意的分离效果,甚至难以辨认,尤其是成方制剂更是如此。这是问题的另一方面,所以在许多情况下为了得到一个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关键的步骤。制备样品供试液得以净化,往往是一个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关键的步骤。制备样品供试液所用的溶剂一般要求溶解度不宜太大,粘度不宜太高,沸点适中,而对于中药材又常常希望将成分尽可能多的被提取出来,所以最常被选用的是甲醇或乙醇,因此欲测成分和许多其它“杂质”均被提取出来,供试液的净化就显得更为必要。例如:复方丹参中的三七的鉴别。 样品供试液净化的方法: 1、单一溶剂萃取法,如浙贝母、平贝母、华山参、

16、洋金花等均利用在碱性介质下用氯仿或苯将其生物碱有选择地萃取出而舍弃其它成分。 使试液得以净化。 2、分段萃取法,如龙胆泻肝丸先用正已烷萃取,供当归鉴别用;继用丙酮萃取,供用以鉴别马兜铃酸(关木通);最后用甲醇萃取再经氧化铝小柱甲醇洗脱,以鉴别龙胆苦甙,是利用了各自不同的溶解度,有不同极性的溶剂分段萃取,达到样品供试液净化的目的。 3、液液萃取法。 4、固液萃取法,如八珍丸、牛黄上清丸、乌鸡白凤丸、导赤丸等均先用硅藻土研匀,在固态下用溶剂萃取,以去除蜜糖的干扰。严格地讲,这仍属于单一党课萃取。真正的固液萃取是固定相为固态,如将样品的水提液(固定相)加入硅藻土小柱中使之成为“固态”,再用适当的溶剂

17、(移动相)通过硅藻土小柱萃取,萃取液再经浓缩等处理后作为供试液。用固液萃取或洗脱的方法制备样品是色谱分析常用的方法,目前常用的还有化学键合相小柱以及硅胶小柱、氧化铝小柱,如青叶胆、黄芪、断血流、乌鸡白凤丸(芍药甙)、龙胆泻肝丸、参苓白术散(人参与甘草)、首乌丸(补骨脂)等。此外,益母草是用活性炭和中性氧化铝小柱,国公洒(辛弗林)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柱。用氧化铝须注意颗粒不可碱度粗或太细(一般可用100200目),活性能保持在23级,用适当的玻璃小柱(如5ml及10ml注射针筒)装填。氧化铝吸附力较强,选用时应有针对性。 薄层色谱的上样技术 上样(点样)是薄层色谱分析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蛇

18、既关系到通融得到可以重现的有良好分离度的薄层色谱,也关系到定量测定结果的准确,因为不良的上样是最主要的误差来源。 1、薄层板的原点位置对样品容积的负荷量是极为有限的,如上样容积过大将明显降低分离效率。中药供试液中一般被测成分与“杂质”共存,尤其是被测成分含量较低而其他干扰物质较为大量时,常常习惯于或不得不加大点样的容积,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对上样容积超负荷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现代商品预制板硅胶颗粒细(常规预制板1112um,高效预制板57um)而均匀,明显提高了分离的效率,对上样的要求更高了。如常规预制板展距100mm,原点直径3mm,展开后如斑点直径扩散到6mm,则斑点容量或称分离数SN=10,

19、而用高效预制板原点直径1mm,展开50mm,斑点直径如扩散为2mm,则SN=50。但如果上样量不适当地加大,如在高效板上原点直径点成3mm,展开50mm后斑扩散为4mm,结果SN=6,即使用延长展距至100mm,SN也仅仅达到11,还可能达到15。由此可见即使用高质量的薄层板,如上样容积不适当地加大,分辨率也同样不会得到提高。这就是为什么要求点样原点直径应尽量小于3mm的原因。 2、溶解样品的党课均有不同程度的洗脱力,所以在上样的同时,样品在原点位置就呈环形展开,原点直径的扩散促进了这种展开,即所谓“上样环形色谱效应”如样品在溶剂中溶解度度很大,原点将变成空心圈,这种效应对随后的线性展开造成很

20、不利的影响。所以原则通过上应选择对被测成分可以溶解但溶解度不是很大的溶剂,中药成分复杂,难以兼顾,不可能面面俱到,通常在欲测成分不甚清楚或欲测成分覆盖的极性范围很宽的情况下,宁愿选择溶解“范围”较宽的溶剂,如甲醇、乙醇等。有的品种欲测成分明确,如苦参、贝母中的生物碱、白术中的苍术酮等可有针对性地选择溶剂。有的品种选用了乙醚,由于乙醚沸点很低,最终的供试液则需要低温挥去乙醚后,改用其他合适的溶剂制成。 3、供试液的溶剂在原点的残留,也会改变展开的选择性,特别是供试液的溶剂极性与展开剂的溶剂极性相差较大时更为明显;再者,亲水性溶剂残留在原点吸收大气中的水分(特别在高湿度环境)对色谱质量的影响也可可

21、低估因此上样时同步干燥或上样后继后干燥以除去原点残存的溶剂是需要的。但应尽可能避免高温加热,以免遇热不稳定的成分的破坏或促进硅胶有催化作用的活性表面起固态化学反应,导致样品中某些成分的变性。 4、上样装置(微升毛细管或色谱注射器)对薄层的机械损伤对色谱质量尤其是对定量分析将带来灾难性的影响。特别是已载有样品的硅胶表面颗粒被划伤和刮除后果就更严重。一个壁厚0.02mm外径0.3mm的注射针头在薄层表面施加5g的机械力,表面局部承受的压力为30巴,足以造成硅胶薄层表面的损伤,对棉布较软的硅胶G薄层板损伤更严重。对如硅胶G这种软板虽然划伤表面难以避免(所以不太适合定量分析),但点样时小心操作把损伤降

22、低到最低限度还是可以做到的。近年来上样器械和上样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改进已恰外样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提高上样操作水平是获得高质量的色谱关键之一,一个组简单的样品的鉴别比较容易,一般只要在同一薄层板上供试样品与对照品在相同位置上显相同的斑点就基本上达到目的。但成分复杂的中药材样品的鉴别除检出特定成分以外,常常需要以整个色谱与对照药材的色谱作比较,甚至要依靠薄层“指纹图谱”才能达到准确鉴别的目的。因此高质量的上样不仅是定量分析的需要,也常常是定性分析的要求。 -吸附剂的活性与相对湿度对薄层色谱的影响 吸附剂的活性是由表面能与表面积决定的。表面能越大,单位重量的表面积(比表面积)越大,吸附力越大,即活

23、性越高,反之,吸附力越小,活性越低。如硅胶之所以有吸附力,是由于其表面含众多的硅醇基,硅醇基的活泼羟基及游离羟基与极性化合物或不饱化合物形成氢键所致。活泼型及游离型的硅醇基数目决定着硅胶的活性。硅醇基是亲水基团,很容易吸附水而成为水合硅醇基而失去活性。自制的薄层板在105110烘干,就是使水合硅醇基变为游离硅醇基而活化;反之,活化后的硅胶薄层板可以吸附大气中的水蒸气分子而降低活性。也就是说硅胶表面吸附水分的作用是可逆的,在不同的相对湿度下,可以达到不同程度的吸附平衡,在相对湿度改变的情况下会重新达到新的吸附平衡,而不论在此以前硅胶板是处于何种相对湿度状态。在日常实践中,当活化后的硅胶(或氧化铝

24、)薄层板从干燥器中取出,从准备点样到展开前,薄层板是暴露在实验室的大气中,薄层板的活性就取决于实验环境的相对湿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相对湿度对色谱质量的影响是很明显的。通常认为薄层色说的重现性差,薄层板处在不同的相对温度下操作是主要原因之一。 有些样品的成分和所选用的展开剂对相对温度有较宽的适应能力,即对相对湿度的要求不甚严格,大致在相对湿度30%70%下得到相当稳定的色谱。有的样品在环境条件(温度和相对湿度)恰好适合的情况下,似乎不必控制条件也能把试验做好,但为了不同实验室之间及不同季节均可重现试验结果,应尽可能在相对湿度可控的条件下展开为宜。至少必须记录试验时实际的相对温度。 相对温度

25、的控制方法,可在双槽展开箱的一侧槽中加入适当浓度的硫酸,将点样后的薄层板放入另一侧槽中,密闭放置1530分钟,再加展开剂展开;另一种方法是在预先准备好条件控制箱(状如平卧式展开箱,内盛适当浓度的硫酸,或用大小适宜的干燥器)内进行。 控制相对湿度用的硫酸溶液如表1相对湿度 硫酸(ML) 水(ML) 32% 68 100 42% 57 100 58% 39.5 100 65% 34 100 72% 27.5 100 88% 10.8 100 硫酸D=1.86()溶剂蒸气在薄层色谱中的作用 薄层色谱与柱色谱的区别之一就是溶剂的蒸气在相在展开箱中也参与色谱展开而形成三维的层析过程。展开箱的气体空间在层

26、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常所谓的“展开箱饱和”应严格区分以下几种情况: 5、展开箱饱和:是指展开前及展开中溶剂系统中所有组分在展开箱的整修气体空间达到平衡,即达到饱和状态;但在日常的实践中,较少需要在“饱和”状态下展开,而只需用展开剂(或规定的溶剂)的蒸气在展开箱中预平衡一定的时间,即本书中所称的“预平衡”。 6、预吸附:通常是指薄层板的干燥板面(即未被溶剂湿润的部分)对展开箱空间气体分子任何程度的吸附,即通常所谓的“预饱和”。 7、吸附饱和:是指薄层板的未被溶剂湿润的部分与展开箱的饱和气体空间达到平衡状态,即“完全饱和”,这是预吸附的极限状态。 8、毛细管饱和:是指薄层板所有的自由空隙借

27、毛细管的作用被溶剂充满的过程,即相当于展开完成后的状态。 饱和和情况与展开箱的类型有关,常老人家的平底展开箱在展开前较难达到展开箱饱和,所以普通的做法是在内壁加贴与之等宽等高的用溶剂湿润的滤纸,有助于达到饱和。用双槽展开箱在其一侧槽中加溶剂可以较容易地达到吸附饱和和及展开箱饱和。如用夹心式展开箱,由于箱内空间很小,展开前因为空间没有溶剂分子,而且很难有空间扩散,所以实际上是非饱和的。在这种非饱和和来心式展开箱中薄层板不产生预吸附现象。通常误认为来心式展开箱空间小很容易饱和,其实只有在展开守成后才达到饱和,但这时对层析过程已不起作用。 在常规薄层色谱分析中,预吸附和吸附饱和对层析过程有很大的影响

28、。吸附剂表面的空间是很有限的,当用多组分溶剂展开时,不同溶剂分子在吸附区相互竞争,发生“取代效应”,尤其在薄层板的下部,一个级分的等温吸附线会受到另外组分的性质和相对饱和程度的影响。 如硅胶是亲水性吸附剂,它首先对溶剂组分中的极性分子有更大的亲合力,的以在吸附平衡的过程中,被吸附的各组分的浓度比与气体空间的很不相同,与溶剂的液相组成差别更大。可以想象在不加控制的情况下情况是很复杂的。简言之,薄层板在没有预吸附时,混合溶剂系统中的一部分溶剂分子有选择地被吸附在薄层板面上而形成固定相,同时在板上形成溶剂梯度从而直接影响层析过程,溶剂的蒸气相、液相和固定相一起构成了一个作用机制复杂的三维层析过程。

29、例如药典收载的黄连生物碱的薄层鉴别,其展开剂为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液(6:3:11.5:0.5),其中的浓氨溶液实际上起着双重的作用,氨是以蒸气相在薄层板上预吸附参与使生物碱分离,在液相(展开剂)中起作用的是水,如在双槽展开相的一侧槽中加浓氨试液5ml,使展开箱预平衡15分钟,将展开剂中的浓氨试液改为0.3ml水,可以得到相似的分离效果;如氨蒸气的浓度不够,分离度明显降低;如展开前不用氨蒸气预平衡,直接展开,则各生物碱斑点Rf值偏低,小檗碱、巴马汀等均滞留在原点附近,难以预平衡直接展开所得的色谱有明显的不同,即经预平衡后展开的色谱分离度明显提高,而且重现性良好。 关于薄层色谱的优

30、化及溶剂系统(展开剂)的选择 依靠色谱分离混合特质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两个:(1)相邻物质对的分离;(2)在一个宽极性范围内的多组分混合物的分离。就薄层色谱而言,解决这两类不同的问题,所需要的优化技术是不同的。解决相邻物质的分离,主要就两个相邻物质的理化性持,考虑选用正相薄层板还是反相薄层板,再考虑选用单一组成的展开剂还是混合溶剂以及极性大小或酸碱性等,甚至考虑选用什么的展开技术,如低Rf值的物质对可考虑用U-型展开箱,作径向展开等。对复杂混合物的分离,问题要复杂得多,一般即使采用了梯度展开技术,也不大可能将在一个相当宽的极性范围内的多组分即解决它们的最大限度的分离问题,又解决各个组分最佳分离

31、度的问题。就药典收载的品种,所彩的展开技术还是局限在常规的、薄层展开技术,左其它条件没有大多的选择的前提下,溶剂系统,即展开剂的优化主要考虑两个方面:溶剂的极性的溶剂的选择性。前者要求使欲分离的物质能在Rf值0.30.7的范围内,后者要求达到最佳的分离度。关于溶剂系统的优化,前人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有不少文献专著作了介绍,较为常用字的如单纯形优选法,溶剂强度法,三角开法,均匀法及PTISM优法等。由于中药成分很复杂,加上在常规展开箱中展开是时,溶剂蒸气、相对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各种优选方面,几乎还是依靠实验经验,中药分析更是如此。当然,在实践中参考文献介绍的展开溶剂的选择方法以减少盲目性还是很必

32、要的;可以期待更加科学更为衫的展开剂优选方法将被开发和研究。 在比较攻选择展开剂时,应该多作比较,不同的展开剂的分离效果,有时相关很悬殊。 温度对薄层色谱的影响 在相对湿度恒定的条件下,一般在较高温度展开时,Rf值高;反之,Rf值降低。不过,展开温度如相差正负5度时,Rf值的变动一般不会超过正负,所以对层析行为影响汪大。但是展开时温度相差时,则不程度地影响色谱的质量。温度的影响首先影响在于展开剂中各有机溶剂因沸点、蒸气压、蒸发数目、相对密度等不同而蒸发程度各异因而在展开箱的空间分布的展开剂组成中各有机溶剂的蒸气比例也发生变化,必然直接影响到欲分离物质的层析行为。其次,由于温度的变化,含水的两箱

33、展开剂在放置分层过程或展开时有机相中的水的比例也是不同,从而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展开剂的极性,结果影响到色谱的分离度。 影响薄层色谱的其他因素 除上述主要影响因素外,操作技巧和熟练程度以及所用的器材溶剂试剂等的质量也是不可忽视的影响薄层色谱质量的因素。如选用了不合格的预制板,所得的图谱是扭曲变形的色谱。同样,手铺的自制板如板面不均匀,也不可能得到质量好的色谱。 展开剂所用的溶剂质量不好,也直接影响薄层色谱的分离能力。所在,在遇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时,应多方面的检查原因。 薄层技术是一门比较复杂的技术,这里都是一些基本的理论,实践的东西只有在工作之中慢慢总结,分析原因,才能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 一部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