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理念在偏瘫中的应用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167829964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7.0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SET理念在偏瘫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SET理念在偏瘫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SET理念在偏瘫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资源描述:

《SET理念在偏瘫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ET理念在偏瘫中的应用(4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理念在偏瘫中的应用SET概述SET训练是指通过吊索将身体部分或全部悬吊起来,通过悬吊带形成的支撑反作用力不断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迫使身体不断调整不稳定的身体状态而不断募集不同的运动单位,从而提高神经-肌肉本体感受性功能的一种训练方法 1 悬吊训练起源于二战时期对受伤战士进行肌肉放松的治疗过程中,并逐渐形成其在运动、康复领域独特的治疗体系和理论体系;悬吊训练已被用于康复、预防损伤和提高竞技成绩的训练体系中,它的成效获得了许多专业人士的认可。在康复训练方面,悬吊训练以“弱链接”为其理论突破口、以躯干和四肢局部稳定肌为其训练切入点,形成了其独特的训练体系特征:(1)训练器材简易可控;(2)强调不稳定状

2、态下的训练负荷效应;(3)训练方式多样 开链、闭链;(4)以局部稳定肌为其训练重点,并强调对于整体运动肌的训练,以达到整条“运动链”的有效运行;(5)突出运动感觉综合训练,强调在不稳定的状态下达到对感觉运动器官的诱发;(6)遵循渐进抗阻的训练原则和以闭合链运动为主的原则,达到逐步恢复的目的 2。1于红妍,李敬勇,张春合,周宇.运动员体训练的新思路 核心稳定性训练 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2):57-58.2孙景召.悬吊训练的演变及其基本特征分析 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1):74-77.训练理念 作用机制 训练方法训练理念Gray【1】于1997年首次提

3、出了功能性力量训练的概念,指出功能性力量训练应注重身体运动链的作用,避免单一的训练某一环节的力量,将人的身体运动看作是一个运动链。美国国家运动医学会(National Acade-myof Sports Medicine)认为,功能性训练包括那些涉及运动链中每一个关节和在不同平面的加速、减速及稳定性训练动作。美国运动委员会(American Council on Exercise)指出功能性训练是训练动作的活动,包括平衡性训练、稳定性训练、核心训练和动态运动训练。1在解剖位置上,强调躯干部位和各关节周围肌肉的训练;2在生理功能上,强调稳定和平衡,强调辅助肌群的固定作用和拮抗肌的适宜对抗作用*,

4、强调神经对肌肉的支配能力;*研究表明,训练主动肌和拮抗肌协同活动的锻炼是较理想的康复和损伤预防训练 2。1Gray.E fficacy o f low load resistive muscle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functona l class II and III J.J Rheumato,l 1997,24(8):1531-9 2Christopher J.Standaert.Core Stabilization for Low Back Pain and Performance.Sports Orthopaed

5、ics and Traumatology.2011;27(2):92-98.训练理念 3作用上,是一种“柔性力量”,它并不直接提高单块肌肉的收缩速度或力值,而是通过肢体稳定性的加强,主动肌与辅助肌、拮抗肌之间协作能力的提高,以及神经-肌肉支配能力的改善,提高一个动作不同环节之间的衔接,动作与动作之间的配合,以及整套技术动作的节奏感和流畅程度,最终达到提高多块肌肉参与完成的整体力量的目标。(在生物力学领域中,如果把身体的各个部分划分成一个个的环节,当人体在运动时,身体的各个环节相互作用,就好比一条运动式链条,若其中任意一环出现问题,整体的运动表现都会受到影响)。作用机制“三亚系”模型作用机制 神

6、经肌肉控制作用机制“三亚系”模型作用机制Panjabi4于1992年提出了“三亚系模型”该理论指出,脊柱稳定性的生理机制涉及三个系统:被动亚系、主动亚系和神经控制亚系。4 Pan jab iM M.The stabilizing system o f the sp ine,Part I,Function,dysfunction,adaption and en-hancem en t J.Spina l disord,1992,(5):383-389.中枢神经亚系骨骼韧带亚系肌肉亚系“三亚系”模型作用机制被动亚系(骨骼韧带亚系)被动亚系特指关节和韧带,主要由锥体、椎骨关节突、关节囊和脊柱韧带等组

7、成。在脊柱活动的中心区域,被动亚系的稳定结构分布着丰富的本体感受器,感受椎体位置的变化,为神经控制亚系提供反馈信息。“中立区”(neutral zone)它是指脊柱在处于直立姿势时,脊柱椎骨间活动是不受被动脊柱系统阻力的一个区域。“中立区”(neutral zone)中立位(Neutral position):总内应力(活动阻力)保持最小值状态的脊柱节段位置“中立区”(neutral zone)处于Neutral Position的脊柱节段活动范围,属于生理性活动范围的一部分弹性区Elastic Zone:从neutral zone到脊柱阶段活动极限范围之间区域,属于数量性活动范围的一部分,此

8、时脊柱节段活动会遇到较大的内部阻力在neutral zone区间,被动亚系不参与脊柱稳定性维持,此刻的脊柱稳定性取决于局部肌肉(local muscle)活动的维系;在EZ区间,被动亚系参与脊柱稳定性维持。Panjabi研究发现,在脊柱损伤、关节退化或者相关的稳定性结构改变时,脊柱的neutral zone活动范围增加.“三亚系”模型作用机制主动亚系(肌肉亚系)主动亚系特指相关肌肉和肌腱,受神经系统的控制,它通过深层和浅层肌群间(即稳定肌和运动肌)协调活动来维持脊柱的稳定性。稳定肌与运动肌稳定肌与运动肌稳定肌稳定肌运动肌运动肌位于背部深层位于背部浅层腱膜状梭状慢肌为主:I型纤维快肌为主:II型

9、纤维耐力活动时激活爆发性活动时激活持续低水平募集,外周负荷增加之前其募集增加高水平募集,负荷增加时募集增加“三亚系”模型作用机制神经亚系(中枢神经亚系)神经亚系特指神经肌肉运动控制系统,它接受来自主动亚系和被动亚系的反馈信息,判断用以维持脊柱稳定性的特异性需要,然后控制主动亚系的有关肌肉实现稳定性的维持。“三亚系”模型作用机制 根据Panjabi的观点,三个亚系分别是维持脊柱稳定性的三个独立性因素,通常某一因素的损害,可以由其它要素加以代偿。而各个亚系之间的功能无法代偿的时候,往往会造成脊柱稳定性破坏。例如:在完成某些复杂姿势时,神经控制系统会改变肌肉的募集方案以增加脊柱稳定性,然而这一方案往

10、往会超过脊柱的正常承受范围,而导致一系列的疼痛和异常姿势*。*Panjabi MM.The Stabilizing System of Spine.Part 1.Function,Dysfunction,Adaptation,and Enhancement.J Spinal Disord.1992;5(4):383-389.神经肌肉控制作用机制 神经肌肉控制作用机制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来自前庭、视觉中枢和集中在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皮肤中的本体感受器传来的信号后,通过激活、控制维持肢体稳定性的肌肉来调节人体平衡,这种调动机制加强了深层肌的募集和兴奋能力,有利于提高肌肉间的协调、灵敏和平衡能力

11、。神经肌肉控制作用机制来源于机械感受器来源于机械感受器:-肌肉肌肉 -肌腱肌腱 -韧带韧带 -关节囊关节囊 -皮肤皮肤神经肌肉控制作用机制 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分类 1神经系统对躯干和肢体控制的能力。即在运动过程中通过肌梭和腱梭反馈式调整肌肉的力量并协调不同肌肉之间的用力,解决核心部位的稳定、稳定程度和稳定与不稳定交替转换的问题 2通过运动前期的预兴奋反射性提高参与肌肉的力量,为姿态的调整和承受外部负荷做好准备。神经肌肉系统观下的训练方式 训练对神 经与肌肉系统的不同影 响主要 通过训练负荷来实现 1发展神经募集能力(低负重、少次数和快速度)练习时注意大肌群与小肌群(稳定肌)主动肌与拮抗肌以及异

12、侧同名肌的协调工作,以此增强神经对肌肉的快速调动能力.2发展肌肉横断面 训练方法 核心力量训练 本体感觉功能训练 振动控制训练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是指针对身体核心肌群及其深层小肌肉进行的力量、稳定、平衡等能力的训练。强而有力的核心力量在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姿态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并协调上下肢的发力,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肌的分类 Coff1根据肌肉功能不同将核心肌肉分为稳定肌和运动肌。稳定肌多为单关节肌,位置较深,通过离心收缩控制身体的活动以及身体姿势。运动肌多为双关节肌或多关节肌,位置表浅,往往通过向心收缩产生力量和加速度运动。Bergm

13、ark2根据解剖位置关系将核心肌肉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整体肌肉,包括竖脊肌、臀大肌等,这些肌肉控制脊柱运动的方向;第二类为局部肌肉,包括多裂肌、椎旁肌等,这些肌肉可以控制脊柱的弯曲程度和维持腰椎的稳定性。1Gof B.The plieation of recent advances in neurophysiology to Miss R Rood concept of neuromuscular faeilitationJ.Physiotherapy,1972,58(2):409-415.2 Bergmark A.Stability of the lumbar spine:a study in

14、 mechanical engineeringJ.Acta Ohop Scand Supp1,1989,230:1-54.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特点 核心力量训练突出了提高力量的传递、协调组合和控制肌肉的能力,表现在全身多肌群整体性在多个维度内同时参与运动1。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注重位于深层的小肌肉群的训练,强调两端固定的静力性收缩,负重较轻,很多情况下是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训练,以此使更多的小肌肉群,特别是关节周围的辅助肌参与运动,稳定关节和控制重心的能力2。1 于红妍,王虎,冯春辉,等.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之间关系的理论思考核心稳定性训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6):5

15、09-511.2陈小平,黎涌明.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J.体育科学,2007,27(9):16.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 稳定脊柱和骨盆;改善控制力和平衡性;提高能量输出;提高肢体协调工作效率;降低能量消耗;预防运动损伤*;*王卫星,廖小军.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及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2):12-15.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的分类、方法和手段 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分类有多种,比较全面的一种分类是把核心力量训练分为:稳定和不稳定、徒手和负重,一维、二 维和三维,静力、动力和两者结合型。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有1)不借助任何器械的单人练习;2)运用单一器械进行的练习;3)使用综合

16、器械进行的练习。悬吊训练是主要的训练方法,通常使用的器械还有平衡板、泡沫桶、气垫、滑板、瑞士球等,还有在各种垫子上做徒手练习。徒手练习健身球泡沫轴训练SET本体感觉功能训练 本体感觉功能训练也称为机体运动感觉(sensorr imo torsystem)的功能训练,是指通过有意识的感知关节的空间位置、关节运动以及关节移动的方向和速度来达到改善关节本体感受功能的训练。肌肉、肌腱和关节囊中分布有多各种各样的本体感受器(肌梭与腱梭),它们能分别感受肌肉被牵拉的程度以及肌肉收缩和关节伸展的程度。这种本体感受器受到刺激所产生的躯体感觉,称为本体感觉1。1运动生理学教材组.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

17、社,1992:49-53.本体感觉功能训练 本体感觉功能训练的基本训练特征:(1)不稳定状态下的训练负荷效应;(2)多种负荷和速度下的训练;(3)不稳定状态下的训练难度由易到难,逐步达到对本体感觉器官的诱发;(4)强调训练过程中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参与。本体感觉功能训练振动控制训练 振动训练的生理机制主要与抗阻练习训练的牵张缩短循环(stretch-shorten ing cyc le,SSC)类似。SSC 是一种利用离心收缩后立即作向心收缩的作用方式,透过弹性与伸张反射(stretch re flex)机制的影响,使肌肉产生较大的爆发力力,因此,振动训练在生理作用的机制上,包含了弹性能的储存与

18、释放以及伸张反射,两者交互作用而产生力量的结果。振动力量训练在增加屈肌力量的同时,伸肌力量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并且增强了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协调,提高了肌肉的反应和协调能力。克服了以往脑卒中患者在进行常规康得训练时,常常出现的肌肉痉挛或异常运动模式1。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躯干功能和步态2。1张丽,瓮长水全身振动训练及其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价值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33(8):587-590.2 Brogardh C,Flansbjer UB,Lexell J No specific effect of wholebody vibration training in chronic stro

19、ke: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 Arch Phys Med ehabil,2012,93(2):253 258.振动控制训练振动控制训练SET在偏瘫中的应用 McGill 式经典训练:俯卧支撑、单侧支撑和仰卧支撑3种支撑动作,即在躯干肌肉运动的3个平面上。俯卧支撑 单侧支撑 仰卧支撑训练对象 局部稳定肌的训练局部稳定肌的训练 肩袖、股内侧斜肌、臀中肌的后部、腹横肌和多裂肌。整体运动肌的训练整体运动肌的训练 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竖脊肌、腰方肌及臀部肌群 人体为一个由各个关节构成的动力链,重力和地面反作用力通过其上下传递,当一个

20、环节出问题后,可能会影响其相邻甚至更远端的关节,从而导致动作完成的质量受到影响。悬吊训练注重对于整体运动肌的训练,一旦局部稳定肌有了满意的稳定作用,整体运动肌的渐进式训练就可以开始了 感觉和运动的协调能力的训练感觉和运动的协调能力的训练 悬吊法训练突出运动感觉综合训练,强调在不平稳的地面上进行闭链运动是为了达到对感觉运动器官的最佳诱发效果。恰当的感觉和运动的控制能力对维持正常水平的功能是非常必要的。在悬吊器械上进行训练非常适于这个目的。另外,通常用到海绵橡胶垫、平衡板以及充气的橡胶垫枕。训练原则 闭链运动为主原则闭链运动为主原则 闭链训练可以更好地激活和训练局部稳定肌;在身体进行闭链训练时,局

21、部稳定肌和整体运动肌可以更加协调的运动 遵循渐进抗阻训练原则遵循渐进抗阻训练原则 训练开始时进行低负荷训练以激活局部稳定肌,在每次训练中,应遵循组与组之间的训练负荷递增直至病人动作完成不正确为止,如此可以不断增加对神经肌肉的刺激,迅速恢复稳定肌的活力。在每次训练时,也应根据上次训练的结果逐渐增加训练强度。阶梯递进原则(由易到难)下图为阶梯晋级图例。全部为闭链训练 力臂和悬吊点直接影响难易度。运动平面的改变是对训练者从难到易的挑战。遵循神经发育治疗技术原则遵循神经发育治疗技术原则 抑制原始反射、共同运动模式神经肌肉刺激神经肌肉刺激闭链运动闭链运动不稳定的支撑面不稳定的支撑面抖动绳索抖动绳索治疗师使用声音指令刺激治疗师使用声音指令刺激患者集中注意力患者集中注意力训练技术训练技术训练训练腰腹部训练训练 腰腹部 肩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