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税收概论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67814508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1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四章-税收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四章-税收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四章-税收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资源描述:

《第四章-税收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税收概论(5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2-11-51第四章 税收概论张亚娟2022-11-52学习目的 理解税收具有的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特征的具体含义。掌握税收的要素。了解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瓦格纳的税收原则,从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的角度理解现代税收原则。理解最优税收的含义及其基本方法。2022-11-53 掌握最优商品税设计的法则。理解埃奇沃思、斯特恩和米尔利斯的最优税收理论及其启示。理解税收转嫁与税收归属的含义,税收转嫁的四种形式。掌握商品供求弹性对对税收转嫁的影响。2022-11-54第一节 税收的形式特征一、税收的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政府征税凭借的是国家政治权力,并运用法律形式对社会产品实行强制征收。税收的强制性

2、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税收分配关系具有强制性。二是税收的征收具有强制性。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最普遍和最可靠的形式。2022-11-55 二、税收的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税收是国家向纳税人进行的无须偿还的征收。税收的无偿性是就具体的单个纳税人而言的,而不是针对全体纳税人的。解决公共产品的免费或低价消费与公共产品生产成本补偿的矛盾,就决定了税收必须具有个体的无偿性特征2022-11-56三、税收的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税基及税率等要素。征纳双方必需按税法的规定征税和缴税。税收的固定性包括两层含义:1、税法具有相对稳定性;2、税收征收数量具有有限性。2022-

3、11-57 税收的上述三个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1、政府提供各种公共产品需要垫付生产成本与公共产品免费或低价消费的矛盾,决定了税收的无偿性。2、税收的无偿性又必须以税收的强制性作保障。3、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又决定了税收的固定性。2022-11-58第二节 税制要素 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一国政府从公民手中获得税收所依据的各种法律、法规的总称。税收制度由各种税制要素构成,税制要素的具体规定决定了税收的具体形式。2022-11-59一、纳税人 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又称纳税主体。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纳税主体,负税人是从经济角度而言,实际承担了税

4、负的主体。2022-11-510二、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是指课税的标的物。课税对象是一种税区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在现代社会,国家的课税对象主要包括所得、商品和财产三大类。与课税对象相关联的是税源。课税对象解决对什么征税的问题,税源则是税收收入的最终出处。课税对象表明对什么征税,而税源主要表明税收收入的来源。税源最终反映了纳税人的负担能力。2022-11-511三、税目、税基税目,也称课税品目,是课税对象在内容上的具体化,它体现具体的课税范围。税基,又称计税依据,是课税对象在量上的具体化。2022-11-512四、税率 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例。(一)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 名义税

5、率就是税法上所规定的税率。实际税率是指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额占课税对象的比例。2022-11-513实际税率与名义税率存在差异,原因是:(1)税收通常有一定的起征点,即当课税对象达到一定额度再按率征收。(2)税收优惠。(3)征收管理上的漏洞。2022-11-514(二)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 平均税率是全部应纳税额占税基的比例,即:式中,t为平均税率;T为全部应纳税额;Y为全部税基。式中,t为边际税率;T为应纳税额的增量;Y为税基增量。边际税率是指应纳税额的增量与税基增量之比,即:2022-11-515 在对课税对象全额按照固定比例课税的情况下,平均税率与边际税率相等。但在下述情况,平均税率与边际税

6、率存在差异。(1)对部分课税对象免予征收;(2)税款的计征使用非固定比例的税率。2022-11-516(三)定额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 按边际税率的变动情况,税率可分为定额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累退税率。1.定额税率 定额税率(或称固定税率),指的是对课税对象的数量规定每单位征收某一固定的税额,即边际税率为零。2022-11-5172.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是对所有课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都按照同一比例课征的税率,即边际税率为常数。比例税率可以是单一比例税率,也可以是差别税率。2022-11-5183.累进税率 累进税率是把税基按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等级,从低到高分别规定逐级递增的税率。其边

7、际税率随课税对象的增加而递增。按照累进税率结构的不同,又可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两种。2022-11-519 全额累进税率是指随着征税对象数额的增加,税率逐步提高,全部税基适用相应的最高一级税率。超额累进税率是把征收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成不同等级,对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各等级分别计算税额,而后相加即为应征税额。2022-11-520 4.累退税率累退税率 累退税率是指边际税率随税基的增加而递减的税率。是累进税率的对称。这种税率,课税对象数量越大,税率越低;课税对象数量越小,税率越高。由于这种税率不符合税收合理负担、应能负担的原则,一般不被采用。但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为达到特定目的

8、,作为一种过渡办法,也可能被使用。在各国税制中,采用累退税率的税种较少,这是因为:除个别极需特殊的调节情况以外,一般都可以采用正常的税率予以解决,并可以辅助于减税、免税规定。同时,累退税率的设计比较麻烦,也不易于为征纳双方所掌握。尽管如此,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累退率又有其他税率不可取代的优越性 2022-11-521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比较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比较2022-11-522定额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的比较定额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的比较2022-11-523五、课税环节 课税环节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环节,它规定了征纳行为在什么阶段发生。根据课税环节的分布

9、数量,税收又可划分为单一环节的税收和多环节的税收。单一环节的税收是指在商品和收入的循环中只在某一个课税环节进行课征的税收。多环节的税收是指在商品形成和分配的过程中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环节进行课征的税收。2022-11-524六、附加与加成 附加一般指地方政府在正税之外附加征收的一部分税款。税制上通常把按国家税法规定的税率征收的税款成为正税,而把正税之外税收的税款成为副税。附加收入一般由地方财政支配。加成是按应征税额的一定成数(或倍数)加征税款,是税率的延伸形式。2022-11-525第三节第三节 税税 收收 原原 则则一、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平等原则 确实原则 便利原则1.最少征收费用原则202

10、2-11-526(一)财政政策原则 收入充分原则 收入弹性原则(二)国民经济原则 慎选税源原则1.慎选税种原则二、瓦格纳的税收原则二、瓦格纳的税收原则(三)社会公正原则 普遍原则 平等原则(四)税务行政原则 确实原则 便利原则1.节省原则2022-11-527三、现代税收原则从现代经济学理论来看,税收原则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一)效率原则(二)公平原则(三)经济稳定和增长的原则2022-11-528(一)效率原则 税收作为政府调节经济的有力工具之一,应有助于效率状态的实现,这就是税收的效率原则。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税收应满足下述要求:2022-11-5291.充分且有弹性 充分是指税收应能为

11、政府活动提供充裕的资金,保证政府实现其职能。有弹性是指税收应能使税收收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以满足长期的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组合效率的要求。2022-11-5302.节约与便利 “节约”就是要求尽可能减少征管成本。“便利”要求税收制度能方便纳税人,尽可能地减少缴纳成本。作为税收的效率原则中的一项要求,节约与便利原则不是孤立的,它需要以社会的福利为准则。2022-11-5313.中性与校正性 税收的中性是指对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不同的生产要素收入、不同性质的生产者的课征,应采取不偏不倚、不抑不扬的税收政策,使不同产品、服务、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能反映其相对成本,保持市场自发调节所能达到的资源配置

12、效率状态。税收对某些私人产品进行特别的课征,然后才能用中性的税收进行一视同仁的征收,以矫正市场的缺陷,这就是市场的校正性。2022-11-532 税收的充分与有弹性原则着眼于整个社会中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组合效率。税收的节约与便利原则针对公共产品的生产效率。税收的中性与校正性原则强调私人产品的生产效率。2022-11-533(二)公平原则 税收应具有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横向公平就是指税收应使相同境遇的人承担相同的税负。纵向公平就是指税收应使境遇不同的人承担不同的税负。公平原则可做如下解释:2022-11-5341、受益原则 受益原则认为,个人所承担的税负应与他从政府提供的服务中获得的利益相一致

13、。2、能力原则 能力原则就是根据个人的纳税能力的大小来确定个人的税收负担。2022-11-535 如何衡量个人的纳税能力主要分主管说和客观说两种:(2)主观说 以福利为纳税能力的标准。均等牺牲 比例牺牲 最小牺牲(1)客观说 收入 消费 财产2022-11-536第四节 最优税收一、最优税收理论的核心 最优税收理论的核心在于对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的内容进行整合,以便能够在公平与效率的权衡取舍之间选择一个最优的组合。最优税收理论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最优商品税和最优所得税。2022-11-537二、最优税收理论的基本方法 最优税收理论的的基本方法是,运用个人效用和社会福利的概念,在赋予各个标准不同权

14、重的基础上,将这些标准统一于唯一的标准之中。能够带来最大社会福利水平的税收就是最优税收。2022-11-538三、最优商品税 在税制设计中,丝毫不损及经济效率的最优税收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最优税收理论中的最优实际上指的是次优。(一)等比例减少法则 要使税收的超额负担最小,税率的设置应当使各种商品的生产以相等的百分比减少。等比例减少法则的政策含义是,要实现最优商品课税,应当对所有的商品课征统一的税率,从而尽可能使税收具有收入效应而不会产生替代效应。2022-11-539(二)逆弹性法则 比例税率应当与课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成反比例。这一法则的政策含义为生活必需品(因为它们的需求价格弹性很低)应当

15、课以高税,而对奢侈品则课以轻税。2022-11-540 一种商品的名义价格(nominal price)发生变化后,将同时对商品的需求量发生两种影响:一种是因该种商品名义价格变化,而导致的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组合中,该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称为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另一种是在名义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因一种商品名义价格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变化,而导致的消费者所购商品总量的变化,称为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2022-11-541 外部性理论是经济学术语。外部性亦称外部成本、外部效应(Externality)或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

16、ct)。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外部性(或称外部经济、正外部经济效应)和负外部性(或称外部不经济、负外部经济效应)。正外部性是指某一市场主体的活动给别的主体带来了可以无偿得到的收益;负外部性是指某一市场主体的活动给别的主体造成损失或使其增加成本却无需赔偿2022-11-542四、最优所得税 采用累进程度较低的所得税被证明有助于实现收入再分配的目标。(一)埃奇沃思模型(二)斯特恩的最优线性所得税(三)米尔利斯的“倒U型”最优所得税2022-11-543五、最优税收理论的启示第一、需要重新认识所得税的公平功能,并重新探讨累进性所得税的合理性。第二、税制改革应综合考虑效率与公平两大目标。第三、如果要在实践中

17、实行最优税收理论所推导的各种规则,可能需要对财税制度进行大幅度的改革,但这不太现实。2022-11-544第五节 税收的转嫁与归属一、税收的转嫁与归属的含义 税收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或压低购买价格的方法,将税负部分或全部转移给购买者或供给者的一种经济现象。所谓税收归属是指税收负担的最终落脚点。2022-11-545二、税收转嫁的形式(一)前转 前转亦称“顺转”,是指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售价的方法,将税收负担转嫁给商品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二)后转 后转亦称“逆转”,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以压低商品进价或降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向后转嫁给商品供应者、劳动者的一种

18、形式。2022-11-546(三)消转 所谓消转,是指纳税人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自我消化税款。(四)税收资本化 税收资本化亦称“资本还原”,是指把对某些能够增值的商品(如土地、房屋、股票)的课税,预先从商品价格中扣除,然后再从事交易的方式。2022-11-547三、影响税收转嫁的因素 税收转嫁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市场随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自由浮动。其还收以下条件影响:(一)税收转嫁与商品供求弹性 一般来说,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二)税收转嫁与课税类别(三)税收转嫁与课税范围(四)税收转嫁与生产者谋求利润的目标2022-11-548Sp2Q2DPOQQ1Sp1EEJSp2Q2DPOQp1Q1SEE2022-11-549本章小结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税率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例,包括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平均税率与边际税率,定额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等。从现代经济学理论来看税收原则可以归纳为效率、公平、经济稳定和增长三方面。2022-11-550 最优商品税、最优所得税等相关理论,为我们重新认识税收的公平效率功能提供了理论指导。在经济交易过程中税收通过前转、后转、消转以及税收资本化等不同途径进行转嫁。商品供求弹性、课税类别与范围等是影响税收的转嫁与归属的主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