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还需要烽火狼烟吗?..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67755985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70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一课-还需要烽火狼烟吗?..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一课-还需要烽火狼烟吗?..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一课-还需要烽火狼烟吗?..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第一课-还需要烽火狼烟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课-还需要烽火狼烟吗?..(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信息:信息:就是消息、情报、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就是消息、情报、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就是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信就是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信息的技术。息的技术。刚刚上课铃一响,同学们就知道要上课了!我刚刚上课铃一响,同学们就知道要上课了!我们走在人行道上,红灯一亮就知道不能过马路了!们走在人行道上,红灯一亮就知道不能过马路了!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事物在传递着各种各样的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事物在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同学们能不能说说,有哪些事物在给我们传信息。同学们能不能说说,有哪些事物在给我们传递着信息呢?我们平时可以从哪里获得新知识

2、呢?递着信息呢?我们平时可以从哪里获得新知识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周幽王是公元前8世纪周朝的最后一个君王。他昏庸无道,为了逗宠妃褒姒一笑,不惜乱点烽火戏弄诸侯。后来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举兵入攻西周,各地诸侯拒不救援,幽王惨败,带着褒姒等人和王室珍宝逃至骊山,后被杀,西周也就灭亡了。使用喇叭、击鼓、号声、旗语、风筝、孔使用喇叭、击鼓、号声、旗语、风筝、孔明灯等发出不同的信号,传达不同的命令;明灯等发出不同的信号,传达不同的命令;用信鸽、大雁甚至蜜蜂传递信息;用信鸽、大雁甚至蜜蜂传递信息;靠灯塔、烽火台等发布信息。靠灯塔、烽火台等发布信息

3、。奔跑送信击鼓传信鸿雁传书驿使飞马送信 古人传递信息的传说:鸿雁传书、鱼传尺古人传递信息的传说:鸿雁传书、鱼传尺素、黄耳传书、风筝通信等。素、黄耳传书、风筝通信等。随着人类发现并开始利用随着人类发现并开始利用“电电”,传递信息的手,传递信息的手段越来越多,速度也越来越快。段越来越多,速度也越来越快。电报发报、电话、船舰上的无线电联络、广播、电报发报、电话、船舰上的无线电联络、广播、电视直播、雷达的应用、人造地球卫星等。电视直播、雷达的应用、人造地球卫星等。有了计算机网络,通过卫星、光纤等通信技术来有了计算机网络,通过卫星、光纤等通信技术来传递信息。传递信息。鸿雁传书(拼音:hng yn chu

4、n sh;又名:飞鸽传书;)解释: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典故:25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驯养信鸽。在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中,西夏军队利用信鸽做军事通讯。南宋初,大将曲端的军队中也使用信鸽传达消息召集军队。古代称信鸽为“飞奴”。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张骞(qin)、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清乾隆年间,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年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400华里。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国外利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

5、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绩。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这就是“鸿雁传书”的传说。书信还有两个很文雅的别名一个叫鸿雁传书,另一个曰鱼传尺素。鸿雁传书的来龙的传说有着两个版本,一个是男人版: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另一个是民

6、间流传的凄美的女人版,说的是: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家书,让鸿雁捎去。鱼传尺素出处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鱼传尺素就成了传递书信的又一个代名词。客人从远方来,给我两条鲤鱼,叫人烹饪鲤鱼,肚中有一尺长的绢帛。陆机少时颇好猎。在吴,有家客献快犬

7、,名曰黄耳。机后仕洛,常将自随。此犬黠慧,能解人语。又尝借人三百里外,犬识路自还,一日至家。晋初大诗人陆机养了一只狗,名叫黄耳。陆机在京城当官,一直没通家信,怀疑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有一天便对黄耳开玩笑说:“你能帮忙传递消息吗?”这只狗看起来很高兴,竟摇摆着尾巴,陆机于是,就写了一封信,装入竹筒,绑在狗的脖子上,狗经过驿道,日夜不息地赶路。家人见了书信,给陆机回了信,狗立即上路翻山越岭,前往京城。家乡和洛阳相隔千里,人往返需五十天,而黄耳只用了二十天多一点。后来,狗死了,陆机把它葬在墓中,并取名为“黄耳冢”。传说在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木匠鲁班就曾仿照鸟的造型“削竹为鹊(qu),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墨子也曾造过“木鸢(yun)”。这大概就是风筝的前身。军事上利用风筝通信的例子,史书上也多有记载。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叛变,把梁武帝萧衍围困在南京的台城。梁朝大将羊侃建议在风筝上暗藏告急文书,然后放出城外,搬运救兵。太子萧纲听从了这个意见,扎了一个很大的风筝,在风筝背面绑上告急文书,用几千丈长的绳子放出,写明谁若获得此文引来援军,赏银一百两。侯景突然见到风筝从城中飞起,认为是妖道施展的一种害人的巫术,便急令士兵射箭。只听弓弦响处,风筝一头栽了下来。萧纲连放了好几只风筝,都被侯景射下,梁朝终未得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