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6772989 上传时间:2020-10-24 格式:DOC 页数:100 大小:6.7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必修3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必修3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必修3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资源描述:

《必修3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doc(10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点一人体的内环境1填写内环境示意图(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体液。(2)写出内环境3种成分之间的转化关系:2填写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2)稳态失衡: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原因(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知识点二稳态的调节1人体的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热量平衡:2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1)调节中枢:下丘脑。(2)调节途径:渴感的产生与饮水: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水分的重吸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2、和集合管尿量减少。一、理解运用能力1判断有关内环境叙述的正误。(1)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2013海南卷T20A)()(2)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2013海南卷T20B)()(3)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2013海南卷T20D)()(4)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2012海南卷T12D)()(5)血浆中的HCO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2012海南卷T12C)()(6)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2011江苏卷T9B)()(7)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2010安徽卷T5C)()(8)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2

3、010安徽卷T5D)()2判断有关人体体温和水盐调节叙述的正误。(1)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2012海南卷T10A、B改编)()(2)长时间不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2012新课标卷T3B)()(3)下丘脑能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2011海南卷T7B)()(4)人寒冷时骨骼肌收缩打寒战,该反射的效应器是骨骼肌(2008海南卷T9A)()二、读图析图能力据血浆的成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下列物质哪些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红蛋白尿素CO2水胰岛素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氨基酸抗体 答案:。(2)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完全相同吗?答案:不完全相同,血浆

4、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理清脉络考点一|以模式图为载体,考查内环境及其稳态1内环境的成分(1)内环境各组分的判断:图中为细胞内液,为血浆,为组织液,为淋巴,共同组成了内环境。A端若为动脉的上端,则A处的氧分压要高于B处,A处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B处CO2和代谢废物的含量均高于A处。(2)几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举例:细胞名称所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1)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被破坏,细胞代谢将出现紊乱。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温度、pH相对稳定

5、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2)常见失调举例: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等;渗透压失调细胞形态、功能异常;温度失调发热、中暑等。3人体pH稳态的维持(1)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等。(2)维持机制: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典例1(2013苏北四市二模)下图为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

6、若为肝脏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C的过程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的发生D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思维流程解析据图可以判断,是淋巴,是细胞内液或细胞,是组织液,是血浆。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组织细胞消耗氧气,B正确;的过程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的发生,C错误;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D错误。答案B1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 组织蛋白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2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1)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2)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

7、受体结合。(3)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4)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1几组易混淆的概念(1)血液和血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2)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血浆蛋白是血浆中200多种蛋白质的总称,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固体”成分。(3)细胞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大液泡中存在的物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特指多细胞动物中的两个概念,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之为内环境。上述关系可表示为:2内环境成分的判断(1)判断依据:看物

8、质是存在于细胞内还是细胞外。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2)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营养成分:氧气、水、无机盐、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代谢产物: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3)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红蛋白(红细胞内)、载体蛋白和过氧化氢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液、尿液等属于外界环境的溶液。针对练习 高考命题常从以下角度设置陷阱(1)列举各种成分,判断是否属于内环境的成分。(2)判断某种生理过程是否能在内环境中发生。 1(2013海南高考)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抗体 B糖原C胰岛素D氨基酸解析:选B内环境是身体内,

9、细胞外的液体。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既可存在于细胞内,也可以存在于细胞外;糖原存在于细胞内,须分解为单糖才可进入内环境;而身体外的糖原被摄入后须被分解为单糖才能被吸收进入内环境,故内环境中无糖原;胰岛素是由胰岛B 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存在于细胞内和内环境中;氨基酸可以通过消化道被吸收进入血浆(内环境)。2下列生理过程不能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葡萄糖不完全氧化分解产生乳酸B兴奋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C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D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解析:选A葡萄糖不完全氧化分解,即无氧呼吸发生在人体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 考点二|以流程图为载体,考查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1体温调节2水盐调节(

10、1)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分泌部位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而释放部位是垂体后叶。(2)在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分泌激素)。典例2(2012课标卷)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思维流程采用因果顺推法解答此题,流程如下:解析当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故B正确,A、C、D错误。答案B1对体温调节理解误区剖析(1)高温条件下的体

11、温调节只是增加散热量,不减少产热量,调节方式主要是神经调节;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既增加产热量,又减少散热量,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2)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3)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是感受温度变化速率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只分布在皮肤,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2水盐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人体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但产生渴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3对下丘脑在稳态调节中的作用理解不全面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

12、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促激素。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针对练习 高考命题常从以下角度设置陷阱(1)以曲线图形式考查体温和水盐调节。(2)综合考查下丘脑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 3.右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A发热和寒颤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C寒颤和出汗减少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解析:选D分析图形,ab段体温升高,产热量增加,bc段体温降低,散热量增加。分析四个选项,寒颤和剧烈运动会使产热增加,从而引起体

13、温升高,出汗增加使机体散热量增加,使体温下降,故D选项正确。4(2013黄山二模)关于下丘脑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体温调节有关但与生物节律控制无关B可作为感受器和效应器C缺碘会引起下丘脑分泌TRH的活动减弱D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解析:选B下丘脑既可作为感受器和效应器,也有内分泌结构所具有的分泌功能,还可以作为神经中枢参与调节,如调节水盐平衡、血糖平衡和体温恒定,控制生物节律等;缺碘会使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通过负反馈会引起下丘脑分泌TRH的活动加强;大量出汗后内环境渗透压上升,机体会通过调节,减少尿液,此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多。图表信息获取能力|巧用单(双)箭头示意图

14、判断物质转化关系 典型图表 课件展示更丰富见配套光盘 图1体液转化关系 图2碳循环中生态 系统的成分信息解读(1)组织液与血浆及细胞内液间都是双向交换,淋巴与组织液及血浆都是单向交换,因此图1中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2)在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间是双向交换的,因此图2中A是生产者,B是无机环境(大气),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解题技法分析此类问题时要注意单(双)箭头的指向。(1)体液交换:只有单方向(箭头)的(2)碳循环:双箭头两端是生产者和无机环境,各成分都指向的是无机环境,除无机环境外各成分都指向的是分解者。强化训练1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

15、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血细胞内液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解析:选D据图分析,乙表示组织液,甲表示血浆,丙表示淋巴液,丁表示血细胞内液。逐项分析如下:当2、6受阻时,组织液中液体不能进入血浆和淋巴,积聚过多引起组织水肿。组织液可进入淋巴,淋巴不能进入组织液,但淋巴可进入血浆,故淋巴细胞可存在于淋巴和血浆中。O2由红细胞运输,当丁表示红细胞时,O2浓度丁比甲中的高。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模式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的丁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B在因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

16、最少的是图中的乙所处的营养级C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图中的乙D人体产生过敏反应时,图中的甲增加导致组织水肿解析:选D图中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大气中CO2库,其中甲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乙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图中甲为组织液,乙为淋巴,丙为血浆,丁为细胞内液,其中氧气浓度最高的是血浆。课堂对点练题组一内环境稳态1(2012海南高考)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C血浆中的HCO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解析:选C组织液渗透压大于细胞内液时,细胞失水;细胞呼吸包括无氧呼

17、吸和有氧呼吸,二者均发生在细胞内;血浆pH的稳定与HCO、H2PO等离子有关;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2.下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a、b、c分别表示淋巴、血浆、组织液B与a、c相比,b的蛋白质含量最高C细胞2的种类最多Db中有的细胞不消耗O2解析:选C由图中箭头可知,a、b、c分别表示淋巴、血浆、组织液,则细胞1、2、3分别表示淋巴细胞、血细胞、组织细胞,其中组织细胞的种类最多。题组二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3(原创题)人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是产热与散热过程平衡的结果,下图表示人体内热平衡过程。下列有关叙

18、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的产热部位主要是骨骼肌和肝脏B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散热C机体在炎热环境中产热与散热的比值比寒冷环境中产热与散热的比值大D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解析:选C只要体温恒定,无论在何种环境下,机体的产热量都等于散热量。4(2011北京高考)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解析:选A过量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细胞因吸水而肿胀。静脉滴注高浓度的盐水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细胞失水,

19、达到对患者进行治疗的目的。5(2011海南高考)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B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C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D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解析:选D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调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而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故下丘脑可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下丘脑内有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6(2013山东高考)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_和汗腺分泌增

20、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_。(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_,继而促进_,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3)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_,此时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_。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_增加,使血糖快速补充。(4)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_中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感,还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_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解析:(1)在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产热大量增加,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皮肤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舒张,同时汗腺分泌增强,使散热加

21、快。(2)水盐平衡调节中,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通过垂体释放出来,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使其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加强。(3)血糖的去向包括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长跑比赛中,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氧化分解;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ATP;升高血糖的激素有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4)比赛结束后,肌肉酸痛是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造成的。答案:(1)毛细血管舒张下丘脑(2)抗利尿激素(或:ADH)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3)氧化分解(或:氧化分解供能)ATP(或:三磷酸腺苷)肾上腺素(4)细胞外液乳酸课下提能练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人体内

22、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下丘脑与呼吸、体温恒定、水盐平衡等的调节控制有关B淋巴细胞存在于血浆、淋巴中C血浆中抗利尿激素水平随内环境渗透压升高而升高D突触间隙的液体中也含有少量蛋白质解析:选A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下丘脑与体温恒定、水盐平衡等的调节有关,与呼吸无关;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兴奋,血浆中抗利尿激素水平升高;突触间隙中分解神经递质的酶就属于蛋白质。2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胰岛B细胞受损出现尿糖C剧烈运动后,人体血液pH由7.42下降到7.38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解析:选B寒冷

23、时,骨骼肌通过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血糖升高,从而出现尿糖,人体血糖平衡被破坏;人体血液pH的变化范围是7.357.45,因此人体血液pH由7.42下降到7.38,处于血液pH的变化范围之内;当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从而促进对水的重吸收,以维持体内水盐平衡。3如图为肝细胞与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丙维持相对稳定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实现的B甲为肝细胞提供营养物质,肝细胞的代谢产物透过细胞膜进入甲C肝细胞、甲、乙三部位O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肝细胞甲乙D甲、乙、丙渗透压下降会减弱对下丘脑的刺激,使其减少分泌抗利尿

24、激素解析:选C图中甲为组织液,乙为血浆,丙为淋巴。内环境稳态调节的主要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O2的运输途径是乙甲肝细胞,根据自由扩散的原理,可推知肝细胞、甲、乙三部位O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4成人失水相当于0.5%体重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咽喉部干燥,并引起干渴的感觉。失水之后,即使保持口腔、咽喉润湿,也只能稍稍缓解口渴感觉。在山羊下丘脑前部注射微量(少于0.2 mL)高渗盐溶液3060 s内动物开始大量饮水,饮水量可达2

25、8 L之多。上述实验可以说明()A机体水平衡是体液调节的结果B口渴的感受器不是位于口腔,而是位于下丘脑C产生干渴感觉的部位不是口腔,而是下丘脑D只要保持人和动物体内含水量相对稳定,就不会引起干渴解析:选B机体的水平衡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口渴的感受器在下丘脑;产生干渴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即使人和动物体内含水量保持相对稳定,如果吃的食物过咸,仍会引起干渴。5下列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毛细血管壁破损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淋巴管阻塞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 B只有C只有 D解析:选D毛细血管壁破损、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均

26、可导致血浆蛋白减少;淋巴管阻塞、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可引起组织液增多,以上情况均可引起组织水肿。6(2013深圳二模)接近人体的蚊子,可借助汗液散发出的体味寻找适合的部位叮咬。叮咬部位因释放组织胺而出现红肿现象,并产生痒感。以下分析合理的是()A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下降B红肿等过敏反应存在个体差异C“汗气”为蚊子传递了物理信息D产生痒觉的中枢是下丘脑解析:选B组织胺会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从而出现组织水肿;“汗气”为蚊子传递了化学信息;产生感觉的中枢是大脑皮层。7为保持内环境的稳态,当人一次饮水过多时,要通过相关调节维持体内水分平衡。下列能表示调节过程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和渗透压

27、变化的曲线是(纵轴表示激素和渗透压的变化程度,横轴表示调节的时间)()解析:选A当人一次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渗透压较低,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弱,排尿增多,从而使细胞外渗透压升高。8.右图中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曲线分别为()A BC D解析:选D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为了维持体温的恒定,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以增加产热,符合曲线;低温环境下,汗液分泌量减少,机体多余的水分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尿量增加,符合曲线;小鼠为恒温动物,体内酶的活性基本不变,符合曲线。9(2014合肥调研)右图表示某人从初进

28、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ab段上升是由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解析:选B图中ab段上升是由机体无氧呼吸增强造成的;人体无论是O2充足还是在高原缺O2的条件下,细胞呼吸都是以有氧呼吸为主的;进入血液的乳酸能与缓冲物质NaHCO3反应。10下图表示人体对刺激的反应,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刺激可能来自内环境理

29、化性质的改变或外界环境的变化B和均表示神经调节C内环境中血糖和pH调节均主要与途径有关D剧烈运动时,、和途径共同发挥作用维持内环境稳定解析:选C当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或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表示神经调节;内环境pH调节主要与内环境中的酸碱缓冲对有关,与内分泌腺联系不大。11(2014合肥四校联考)抗利尿激素(ADH)是调节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多肽,下图为该激素的生理作用示意图。另有研究表明,过量的乙醇会抑制ADH的分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激素与神经递质不可能作用于同一细胞B过量饮酒可导致尿量减少C抗利尿激素可促进毛细

30、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D一种细胞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激素解析:选C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几乎全身细胞,可以和神经递质作用于同一细胞;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过量饮酒会抑制ADH(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从而导致尿量增加;根据过程图可以看出抗利尿激素能促进毛细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某些细胞可识别多种激素,如垂体细胞既能够识别甲状腺激素,又能够识别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12(2014广州模拟)下面为机体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图中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B图中神经系统均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C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D血糖调节的主要途径是解析:选D人体

31、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神经系统可直接或间接调控内分泌腺的活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目前普遍认为的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血糖调节主要是通过血糖浓度的升降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为实现的。二、非选择题13下图表示人体内体温调节与水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字母代表相应激素,请据图回答:(1)图中b表示_激素,该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_。(2)当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体温下降时,在c的作用下,肌肉和肝脏产热量会_,从而维持体温恒定。如果人体激素c分泌量过多,则通过一定的调节会引起_(填字母)的分泌量减少,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调节。当机体处于炎热环境中,体温上升时,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相关

32、神经作用于皮肤,促使皮肤的_,机体散热增加。(3)图中d表示_激素。如果机体血浆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激素d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后会使尿量_。(4)从该图可以看出,由于_两种方式的协调,内环境的稳态才得以维持。解析:由题图可知,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X表示甲状腺,是b的靶器官。寒冷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细胞代谢,使机体产热增加;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有抑制作用,称为(负)反馈调节。图中d表示抗利尿激素,其靶器官是肾小管和集合管,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图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

33、节。答案:(1)促甲状腺甲状腺(2)增加a、b(负)反馈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3)抗利尿减少(4)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14下面是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和排尿反射示意图。膀胱是贮存尿液的器官,膀胱逼尿肌、内括约肌和尿道外括约肌等肌肉合称“排尿肌”,共同控制排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大量饮水,垂体释放激素甲的量将_,激素甲通过_途径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_。(2)当尿量增加到一定体积时,膀胱内压明显升高,膀胱牵张感受器受刺激产生兴奋,神经冲动传到_的排尿反射中枢,产生尿意。图中由排尿肌以及支配它的传出神经末梢所组成的反射弧环节叫做_。(3)某成年腰伤病人因神经冲动传导障碍

34、而出现尿失禁,此时完成排尿反射的中枢在_,该病人尿失禁与婴儿尿床的神经调节机制_(填“有差异”或“完全相同”)(4)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中除了图中所示的两种外,还有_。解析:由图可知,激素甲是抗利尿激素,该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大量饮水后,该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减少。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激素需要经体液运输至靶器官或靶细胞后才能发挥其生理作用。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尿意属于感觉,产生的部位在大脑皮层。成年人腰伤后尿失禁是因为损伤了脊髓,而婴儿尿床是由于大脑发育不成熟。人体主要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答案:减少体液运输下丘脑(2)大脑皮

35、层效应器(3)脊髓有差异(4)免疫调节15(2014芜湖模拟)某科研小组做了一系列生理实验。将小鼠依次置于25、0、25环境,在每一环境中均生活15 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 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共测了10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这些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次数指标12345678910A0.450.450.440.450.550.550.520.500.460.45B0.310.310.310.300.300.600.620.380.330.32C0.230.230.230.230.180.170.160.220.230.23

36、(1)进入0环境中时,首先增加的是_(填字母),C代表_。(2)实验过程中,A指标增加后B指标增加,然后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量_,这种调节过程在生理学上叫做_。(3)当小鼠从25环境移到0环境时,此时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中枢在_,参与体液调节环节增加产热的激素主要是_。(4)为进一步确定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小鼠有出汗现象;刺激下丘脑的后部,出现寒战现象。这说明小鼠产热中枢在_。解析:(1)将小鼠依次置于25、0、25环境中,小鼠皮肤血流量的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大,与这一变化符合的是C,当小鼠处于0的环境时,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增多,

37、进而导致促甲状腺激素(B)合成和分泌增多。(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为分级调节。(3)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小鼠处于0环境时,增加产热的激素主要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4)机体打寒战的目的是增加产热,说明小鼠产热中枢在下丘脑后部。答案:(1)A皮肤血流量(2)增加分级调节(3)下丘脑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4)下丘脑的后部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知识点一反射与反射弧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含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神经节。2分析下列有关问题(1)图中有3个神经元。(2)直接刺激,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知识点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38、1)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膜电位产生原因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外流动作电位外负内正Na内流(3)局部电流: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了局部电流。(4)传导方向:双向传导。知识点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写出甲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轴突,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写出乙图中A、B的突触类型A:轴突胞体型;B:轴突树突型3分析兴奋在突触间单向传递的原因(1)存在: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中。(2)释放: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知识点四人脑的高级功能连线言语区及其损伤症一、理解运用能力1判断有

39、关反射及人脑高级功能的叙述的正误。(1)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收缩是条件反射(2012重庆卷T5B)()(2)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是非条件反射(2012广东卷T4A)()(3)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2011海南卷T9C)()(4)阻断传出神经,刺激后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2011上海卷T7C改编)()(5)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2009海南卷T8B)()2判断有关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的叙述的正误。(1)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2013海南卷T19A)()(2)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2013海南卷T19C)()(3)静

40、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2012海南卷T15D)()(4)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2012海南卷T15C)()(5)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2012海南卷T15B)()(6)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2012海南卷T14B)()(7)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形式传导(2009江苏卷T2D)()3(2008海南高考)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答案:C二、读图析图能力据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

41、传递信息图解回答问题:(1)神经递质多为小分子物质,而却以胞吐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请分析其中的原因和意义。答案:可大量释放神经递质,加快兴奋的传递。(2)分析兴奋在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中信号形式的转变。答案: 理清脉络考点一|反射的类型与反射弧1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类型概念特点意义实例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获得,与生俱有不经过大脑皮层;先天性;终生性 ;数量有限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眨眼、啼哭、膝跳反射、吃东西分泌唾液等条件反射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逐渐训练形成经过大脑皮层;后天性;可以建立,也能消退;数量可以不断增加使机体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学习、“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等二者联系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

42、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没有非条件反射,就没有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可转化为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2反射弧完整性分析(1)感受器、传入神经或神经中枢受损,刺激后既无感觉,又无效应。(2)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刺激后可有感觉,但无效应。典例1(2014蚌埠质检)下图为人体神经系统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单向传递取决于轴突的结构和功能特点B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损时,刺激图中处仍可产生正常的反射活动C如果处受损则人体不能产生相应感觉,但是能够对图中刺激作出反应D被针刺后缩手和害怕被针刺而缩手都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非条件反射解析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单向传递取决于突触的

43、结构和功能特点,而不是轴突,A项错误;当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损时,刺激图中(传出神经纤维)仍可产生缩手反应,但这不能称为反射,只有完整的反射弧作出的反应才叫做反射,B项错误;是把脊髓的信息传给大脑的,处被破坏后,只会影响信息的上传,人体仍可在低级中枢(脊髓)的参与下对刺激作出反应,C项正确;被针刺后缩手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害怕被针刺而缩手则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D项错误。答案C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

44、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1误认为只要效应器有反应就是反射反射是完整反射弧进行的活动,若反射弧结构不完整,进行人为刺激时,尽管能够引起效应器的活动,但不属于反射,如传入神经损伤时,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能反应,但不能称为反射。2误认为只要有刺激就可引起反射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若刺激过强或过弱,都将导致反射活动无法进行。针对练习 高考命题常从以下角度设置陷阱(1)结合具体的反射弧考查反射

45、活动的过程。(2)判断某一生理活动是否属于反射。 1以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_中,神经中枢位于_中。(2)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如图所示),立即刺激A端_(填“能”或“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该活动_(填“能”或“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_。解析:(1)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和黏膜中,神经中枢主要是脑和脊髓。(2)刺激A端,兴奋可以传到效应器,能引起左后肢的收缩,但是该活动的进行,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不符合反射的定义,故不能称为

46、反射。答案:(1)皮肤脊髓(2)能不能反射弧结构不完整(合理即可)考点二|以模式图为载体,考查兴奋的传导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过程:刺激 , (2)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刺激(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兴奋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的常见类型:A轴突胞体型:B轴突树突型:(2)传递过程:(3)传递特点: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其原因是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典例2下面表示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以及膜电位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轴突膜处于bc段时,钠离子大量内流

47、,消耗ATPB轴突膜处于ce段时,钾离子大量外流,不消耗ATPC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DA处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解析图中bc段处于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此时钠离子大量内流,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ATP,A错误;图中ce段表示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此过程中钾离子大量外流,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ATP,B正确;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轴突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C错误;A处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能释放神经递质,D错误。答案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1)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2)在膜内,局部电流

48、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1混淆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测量方法(1)静息电位: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如图甲),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2)兴奋电位:灵敏电流计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如图乙),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2不能准确判断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次数(1)在神经纤维上: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

49、,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针对练习高考命题常从以下角度设置陷阱(1)通过电流表指针偏转分析膜电位的变化。(2)刺激反射弧中某一点,判断电流表的偏转方向和次数。 2下图甲所示,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做材料,在神经纤维的表面,放置两个相距12厘米的电极a和b,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依据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向左为正,向右为负)情况,绘出的曲线如图乙,正确的是()A BC D解析:选D该电流表测量的是膜外的电位变化,由图甲知a处先兴奋,膜外电位变为负电位,指针向左偏转一次,随后b处兴奋,指针向右偏转一次,故此过程中电流表指针应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50、D项符合题意。3(2014芜湖一模)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电表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解析:选Da点受刺激时,膜外由于Na内流导致其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而由于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电表只能发生一次偏转。由于刺激a点后,电表都发生了偏转,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图表信息获取能力|膜电位变化曲线 典型图表 课件展示更丰富见配套光盘信息解读a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此时K

51、通道开外,K外流。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Na内流。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cd段静息电位恢复形成。de段静息电位。解题技法分析曲线变化时应结合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原因及过程。强化训练1下图表示神经纤维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过程中的电位变化,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ab段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Bbd段主要是Na外流的结果C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则d点将上移D若受到刺激后,导致Cl内流,则c点将下移解析:选B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bd段产生了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若增加培养液中的Na浓度,会使Na内流的量增多,动

52、作电位增大;若受到刺激后,导致Cl内流,使膜内负电荷增多,静息电位增大。2.(2011浙江高考)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 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bc 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解析:选Cab 段和 bc 段分别表示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此时Na内流,顺浓度梯度进行,该过程不消耗能量。cd段和 de段表示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此时 K外流,该过程也不消耗能量。课堂对点练题组一反射与反射弧1(2012全国卷)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反

53、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解析:选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只能进行单向传递,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只有反射弧结构完整才能完成反射活动,任何一个组成结构被破坏,反射活动就不能进行;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时,必须有神经递质的参与。2下面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属于效应器B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在3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D若1处受损,膝跳反射现象消失解析:选B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其中枢在脊髓。题组二兴奋的产生与传导3(2013浙江高考)下列关于神经肌

54、肉(肌肉指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骨骼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B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C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D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解析:选B真核细胞一般都有细胞核,并且大多数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而少数细胞有多个细胞核,如横纹肌细胞。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有一间隙,称为突触间隙,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突触后膜有皱褶,其膜面积应比突触前膜大。要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需要对其刺激超过某一最小值,并非一个乙酰胆碱分子的刺激即可实现。4(2013全国卷)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55、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解析:选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由兴奋部位向两侧未兴奋部位双向传导的;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在突触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5(2013四川高考)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处,神经纤维

56、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解析:选C由题目所给信息可知,“神经肌接头”处类似于突触,在突触上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图示的神经末梢和腓肠肌构成效应器,处给予刺激,腓肠肌会收缩;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故处给予刺激,灵敏电流计指针可以发生偏转。兴奋在神经元间只能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不能反向传递;电刺激处,兴奋不能由腓肠肌传向神经纤维,灵敏电流计不会记录到电位的变化。兴奋部位膜内为正电位,未兴奋部位膜内为负电位,膜内电流的方向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6(2012山东高考)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_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_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_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