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适宜性评价ppt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167698484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4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土地适宜性评价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土地适宜性评价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土地适宜性评价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资源描述:

《土地适宜性评价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适宜性评价ppt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土地适宜性:土地适宜性:指某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指某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地貌、水文等)的适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地貌、水文等)的适宜程度。宜程度。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某块土地针对特定利用方式是否适宜、适指某块土地针对特定利用方式是否适宜、适宜程度如何进行等级评定。宜程度如何进行等级评定。评价类别评价类别按方法:按方法:按目的:按目的:按对象:按对象:定性定性定量定量定性定性+定量定量当前适宜性评价当前适宜性评价潜在适宜性评价潜在适宜性评价单适宜性评价单适宜性评价多适宜性评价多适宜性评价综合适宜性评价综合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的分

2、类方法土地适宜性的分类方法根据不同用途根据不同用途根据作物或土地根据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宜农宜农宜林宜林宜牧宜牧宜渔业宜渔业宜灌溉宜灌溉适宜适宜较适宜较适宜勉强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不适宜目前国际上影响最大,使用最广泛的土地适宜目前国际上影响最大,使用最广泛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案就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性评价方案就是联合国粮农组织19761976年正式公布的年正式公布的土地评价纲要土地评价纲要产生背景:产生背景:19701970年前后,世界大多数国家已经开展土地评价研究,但评价系年前后,世界大多数国家已经开展土地评价研究,但评价系统各异,不统一,给对比研究和国际交流带来困难统各异

3、,不统一,给对比研究和国际交流带来困难19721972年年1010月,在荷兰瓦格宁根会议上,拟定了月,在荷兰瓦格宁根会议上,拟定了土地评价纲要土地评价纲要的草稿并广泛征求意见的草稿并广泛征求意见19751975年年1 1月对月对土地评价纲要土地评价纲要草稿作了修订草稿作了修订19761976年,年,土地评价纲要土地评价纲要正式公布正式公布(一)土地评价纲要土地评价纲要评价系统评价系统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纲要纲要所规定的评价系统有四个等级:适所规定的评价系统有四个等级:适宜纲(宜纲(orderorder)、适宜类()、适宜类(classclass)、适宜亚类()、适宜亚类(subclas

4、ssubclass)和适)和适宜单元(宜单元(unitunit)。)。1 1)土地适宜纲)土地适宜纲表示土地对所考虑的特定利用方式评价为适宜(表示土地对所考虑的特定利用方式评价为适宜(S S)或者不)或者不适宜(适宜(N N)。回答适宜()。回答适宜(S S)还是不适宜()还是不适宜(N N),是从自然属性、),是从自然属性、经济属性两方面,一方面不符合即不适宜。经济属性两方面,一方面不符合即不适宜。适宜纲是指在此土地上按所考虑的用途进行持久利用预期所产生的适宜纲是指在此土地上按所考虑的用途进行持久利用预期所产生的效益值得进行投资,而对土地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破坏危险。效益值得进行投资,而对土地

5、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破坏危险。不适宜纲是指土地质量显示不能按所考虑的用途进行持久利用。土不适宜纲是指土地质量显示不能按所考虑的用途进行持久利用。土地被列入不适宜纲原因很多,如提出的用途可能在技术上不能实地被列入不适宜纲原因很多,如提出的用途可能在技术上不能实行,例如在裸岩山耕作,但经济原因往往居多,即预期投资获得行,例如在裸岩山耕作,但经济原因往往居多,即预期投资获得的效益小,得不偿失。的效益小,得不偿失。一、一、纲要纲要的评价系统与评价类别的评价系统与评价类别2 2)土地适宜类)土地适宜类土地适宜类反映土地对某些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用阿拉伯土地适宜类反映土地对某些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用阿拉伯字

6、母按适宜纲内的适宜程度递减顺序编列。类的数目不加具体规字母按适宜纲内的适宜程度递减顺序编列。类的数目不加具体规定。最常见的是在适宜纲内分出三类:定。最常见的是在适宜纲内分出三类:非常适宜类(非常适宜类(S1S1):土地可持久应用于某种用途而不受重要限制,):土地可持久应用于某种用途而不受重要限制,或受限制较小,不至于降低生产力或效益,不需要增加超出可承或受限制较小,不至于降低生产力或效益,不需要增加超出可承担水平的费用。担水平的费用。中等适宜类(中等适宜类(S2S2):土地有限制性,持久利用会出现中等程度的不):土地有限制性,持久利用会出现中等程度的不利,降低生产力或效益并增加投资及费用,但仍

7、能获得利益。利,降低生产力或效益并增加投资及费用,但仍能获得利益。临界适宜类(临界适宜类(S3S3):土地有限制性,对某种用途的持续利用是严酷):土地有限制性,对某种用途的持续利用是严酷的,将降低生产能力或效益,或者需要增加投入,而这种投入从的,将降低生产能力或效益,或者需要增加投入,而这种投入从经济上说只能算勉强合理的。经济上说只能算勉强合理的。上述适宜程度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费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上述适宜程度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费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一、一、纲要纲要的评价系统与评价类别的评价系统与评价类别2 2)土地适宜类)土地适宜类土地不适宜类通常可分成两类:土地不适宜类通常可分成两类:当前

8、不适宜类(当前不适宜类(N1N1):):土地有限制性,但终究可加以克服,而在目前的技术和现行土地有限制性,但终究可加以克服,而在目前的技术和现行成本下不宜加以利用,或限制性相当严重,以致在一定条件下不成本下不宜加以利用,或限制性相当严重,以致在一定条件下不能确保对土地进行有效而持久的利用。能确保对土地进行有效而持久的利用。永久不适宜类(永久不适宜类(N2N2):):土地的限制性相当严重,以致在一般条件下根本不可能利用。土地的限制性相当严重,以致在一般条件下根本不可能利用。对这两类土地一般不需要作经济上的定量分析,因为它们所对这两类土地一般不需要作经济上的定量分析,因为它们所指定的用途从经济角度

9、来说都是不适合的。当前不适宜类的上限指定的用途从经济角度来说都是不适合的。当前不适宜类的上限正是适宜纲内的临界适宜类的下限,它可随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变正是适宜纲内的临界适宜类的下限,它可随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变而变化。而永久不适宜类的上限主要由自然条件决定的,因而一而变化。而永久不适宜类的上限主要由自然条件决定的,因而一般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般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一、一、纲要纲要的评价系统与评价类别的评价系统与评价类别3 3)土地适宜亚类)土地适宜亚类土地适宜亚类反映土地限制类别的差异,如土壤侵蚀危土地适宜亚类反映土地限制类别的差异,如土壤侵蚀危害。亚类用英文小写字母表示,附在适宜级符号之后。高害。亚类

10、用英文小写字母表示,附在适宜级符号之后。高度适宜类无明显限制因素,故不设亚类。在实际工作中设度适宜类无明显限制因素,故不设亚类。在实际工作中设置亚类有两个原则:置亚类有两个原则:v亚类的数目愈少愈好,只要能区分开适宜类的不同质量的亚类的数目愈少愈好,只要能区分开适宜类的不同质量的土地就可以;土地就可以;v对于任何亚类而言,在符号中应尽可能少用限制因素。一对于任何亚类而言,在符号中应尽可能少用限制因素。一般只用一个字母就可以。般只用一个字母就可以。不适宜纲内的土地也可以按照其限制性划分亚类,但实不适宜纲内的土地也可以按照其限制性划分亚类,但实际意义不大,因为这种土地不投入经营使用。际意义不大,因

11、为这种土地不投入经营使用。一、一、纲要纲要的评价系统与评价类别的评价系统与评价类别4 4)土地适宜单元)土地适宜单元土地适宜单元式土地适宜亚类的续分。每一土地适宜单元式土地适宜亚类的续分。每一适宜亚类内所有的适宜单元具有同样的程度的适适宜亚类内所有的适宜单元具有同样的程度的适宜性和相似的限制性。不同适宜单元之间在生产宜性和相似的限制性。不同适宜单元之间在生产特点或经营管理要求的细节方面不同。适宜单元特点或经营管理要求的细节方面不同。适宜单元的划分对于农场一级土地规划时很有意义的。适的划分对于农场一级土地规划时很有意义的。适宜单元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置于适宜亚类之后。宜单元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置于适

12、宜亚类之后。如如S2e-1S2e-1。一、一、纲要纲要的评价系统与评价类别的评价系统与评价类别注意:注意:在具体评价中,究竟划分到哪一等级,是全部在具体评价中,究竟划分到哪一等级,是全部评出纲、类、亚类和单元,还是只评出纲、类和亚评出纲、类、亚类和单元,还是只评出纲、类和亚类,取决于研究区的范围大小和研究目的与深度。类,取决于研究区的范围大小和研究目的与深度。在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其制图中还涉及到某些区在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其制图中还涉及到某些区域,它们与所考虑的评价目的关系不大,例如居民域,它们与所考虑的评价目的关系不大,例如居民地等,对于这些区域,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角度而地等,对于这些区域,从土地

13、适宜性评价的角度而言是无关地区,言是无关地区,FAOFAO评价图上用评价图上用NRNR表示,即在这些区表示,即在这些区域内不进行评价。域内不进行评价。一、一、纲要纲要的评价系统与评价类别的评价系统与评价类别纲(纲(Order)级(级(Class)亚级(亚级(Subclass)单元(单元(Unit)S S(适宜)(适宜)S1S2mS2eS2meS2e-1S2e-2 S2e-3S2S3S Sc c(有条件(有条件适宜)适宜)N N(不适宜)(不适宜)N1N1mN1eN2(二二)评价类别评价类别v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只就质量上表示土地对某一利用方式的适宜性,定性评价:只就质

14、量上表示土地对某一利用方式的适宜性,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生产潜力,不精确计算投入和产出,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生产潜力,不精确计算投入和产出,经济情况只作为一般背景说明。这类评价一般旨在用于大经济情况只作为一般背景说明。这类评价一般旨在用于大范围区域的综合性土地适宜性评价。范围区域的综合性土地适宜性评价。定量评价是利用定量数字规定土地的适宜性级别,这样可以定量评价是利用定量数字规定土地的适宜性级别,这样可以对不同类别的土地利用方式作出客观的对比,在评价中要对不同类别的土地利用方式作出客观的对比,在评价中要对投入和产出等作出大量的分析和计算。定量评价主要应对投入和产出等作出大量的分析和计算。定量评价主

15、要应用于大型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从而作出较合理的投资用于大型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从而作出较合理的投资与开发方案。与开发方案。v目前适宜性评价与潜在适宜性评价:目前适宜性评价与潜在适宜性评价:目前适宜性性是指土地在未经重大改良的现状下对规定利用目前适宜性性是指土地在未经重大改良的现状下对规定利用方式的适宜性。而潜在适宜性是指土地在经过重大改良之方式的适宜性。而潜在适宜性是指土地在经过重大改良之后对规定利用方式的适宜性。后对规定利用方式的适宜性。一、一、纲要纲要的评价系统与评价类别的评价系统与评价类别 (一)规划土地评价一)规划土地评价最重要的是与委托方协商:评价目标、评价所最重要的是与委托方

16、协商:评价目标、评价所依据的资料与摄像、评价的区域范围及边界、评价为依据的资料与摄像、评价的区域范围及边界、评价为之服务的土地利用类型、评价按两步法还是平行法进之服务的土地利用类型、评价按两步法还是平行法进行、拟采用的适宜性类别、需要进行野外调查的范围行、拟采用的适宜性类别、需要进行野外调查的范围和深度、评价的具体步骤。和深度、评价的具体步骤。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 1)评价目标)评价目标明确评价目标是开展土地适宜性评价的首要条件,也是委明确评价目标是开展土地适宜性评价的首要条件,也是委托者与评价者之间进行协商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托者与评价者之间进行协商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二、二、纲要

17、纲要评价步骤与方法评价步骤与方法2 2)评价地区概况)评价地区概况地理位置于交通情况、气候情况、地势、地理位置于交通情况、气候情况、地势、土地改良情况、人口及变动情况、生活水准等土地改良情况、人口及变动情况、生活水准等等等 3 3)评价的资料与假设)评价的资料与假设P175P1754 4)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与市场及物料供应有关的地理位置可能影响与市场及物料供应有关的地理位置可能影响土地适宜性土地适宜性二、二、纲要纲要评价步骤与方法评价步骤与方法5 5)评价计划)评价计划待评价的土地范围和边界;待评价的土地范围和边界;适于考虑的土地利用种类;适于考虑的土地利用种类;适宜性评价的类别;适宜性评价的

18、类别;所需资料的性质与深度;所需资料的性质与深度;工作阶段划分工作阶段划分二、二、纲要纲要评价步骤与方法评价步骤与方法总之,规划土地评价是任何土地评价研究的总之,规划土地评价是任何土地评价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明确目标和假设之后才有可能重要组成部分在明确目标和假设之后才有可能计划以后的评价工作,使各项活动按照既定的方计划以后的评价工作,使各项活动按照既定的方向进行,最后产生与评价目标有关的成果,同时向进行,最后产生与评价目标有关的成果,同时避免无效劳动,特别是避免费用多,耗时间的野避免无效劳动,特别是避免费用多,耗时间的野外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做出的某些外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做出

19、的某些决定,在评价过程中可能会有所改变,因此,对决定,在评价过程中可能会有所改变,因此,对这些决定应该留有余地这些决定应该留有余地二、二、纲要纲要评价步骤与方法评价步骤与方法(二)确定土地利用的种类,明确土地利用要求(二)确定土地利用的种类,明确土地利用要求确定土地利用类型确定土地利用类型:预先确定和工作中确定两类方法预先确定和工作中确定两类方法确定不同土地利用的需求:不同的环境条件、耕作条确定不同土地利用的需求:不同的环境条件、耕作条件和生态环境保护。件和生态环境保护。详细调查及描述(作物种类、品种,管理技术详细调查及描述(作物种类、品种,管理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二、二、纲要

20、纲要评价步骤与方法评价步骤与方法例如例如1 1:分析雨养农业对土地的需求可从以下:分析雨养农业对土地的需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几个方面入手:A.A.作物需求(热量、温度、水分、土壤排水作物需求(热量、温度、水分、土壤排水能力、养分的有效性、发芽条件、灾害性能力、养分的有效性、发芽条件、灾害性天气、盐渍化程度、大田病虫害等);天气、盐渍化程度、大田病虫害等);B.B.管理需求管理需求(土壤耕作的难易程度、机械化(土壤耕作的难易程度、机械化潜力、土地备耕和清理状况、管理单位的潜力、土地备耕和清理状况、管理单位的规模及增长状况以及区位条件等);规模及增长状况以及区位条件等);C.C.保护需求(侵蚀

21、危险、土地退化等)保护需求(侵蚀危险、土地退化等)例如例如2:分析用材林对土地的需求可从以下几:分析用材林对土地的需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个方面入手:A.生产需求(辐射、温度、湿度、土壤排水能生产需求(辐射、温度、湿度、土壤排水能力、养分状况、根系条件、土壤毒性、森力、养分状况、根系条件、土壤毒性、森林密度、森林成熟率、森林病虫害、洪水林密度、森林成熟率、森林病虫害、洪水及滑坡等灾害);及滑坡等灾害);B.管理需求管理需求(机械化操作、采伐操作、林区道(机械化操作、采伐操作、林区道路修建及养护、苗圃占地等);路修建及养护、苗圃占地等);C.保护需求(土壤侵蚀、溪流影响、植物动物保护需求(土壤

22、侵蚀、溪流影响、植物动物保护需求)保护需求)(三)调查研究区土地性状和土地质量(三)调查研究区土地性状和土地质量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与土地利用类型调查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与土地利用类型调查平行开展的是自然资源调查,目的有两个:将研究平行开展的是自然资源调查,目的有两个:将研究区划分为若干相对一致的单元,以此作为土地适宜区划分为若干相对一致的单元,以此作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另一个就是获得每个这种相对一致性评价的基础;另一个就是获得每个这种相对一致性单元的有关信息,用其对所考虑的土地利用类型性单元的有关信息,用其对所考虑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适宜性评价前者的成果是土地评价单元的图进行适宜性评价前者

23、的成果是土地评价单元的图件,后者的成果是每个单元的有关土地性质和土地件,后者的成果是每个单元的有关土地性质和土地质量质量二、二、纲要纲要评价步骤与方法评价步骤与方法1.1.两个重要概念:两个重要概念:土地性状:是指可以用来量化的表征土地特质的自土地性状:是指可以用来量化的表征土地特质的自然属性,如坡度、降雨量、土壤有效水容量、然属性,如坡度、降雨量、土壤有效水容量、植被生物量、土壤质地和土层厚度等。植被生物量、土壤质地和土层厚度等。土地质量:是指若干土地性状综合构成的复杂土地土地质量:是指若干土地性状综合构成的复杂土地属性。换句话说,土地质量是属性。换句话说,土地质量是“与利用有关,与利用有关

24、,并有一组相互作用的简单土地性质组成的复杂并有一组相互作用的简单土地性质组成的复杂土地属性(土地属性(FAO,1976)”二、二、纲要纲要评价步骤与方法评价步骤与方法与农林牧三种土地利用方式有关的土地质量:与农林牧三种土地利用方式有关的土地质量:P181(1)与农作物有关的土地质量因子)与农作物有关的土地质量因子(2)与畜牧生产有关的土地质量因子)与畜牧生产有关的土地质量因子(3)与林业生产有关的土地质量因子)与林业生产有关的土地质量因子(4)与土地经营管理有关的土地质量因子)与土地经营管理有关的土地质量因子二、二、纲要纲要评价步骤与方法评价步骤与方法2.土地质量的选择:土地质量的选择:在一个

25、具体地区进行某一类型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时,在一个具体地区进行某一类型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时,不必全部使用上述土地质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种土不必全部使用上述土地质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种土地质量也不是只限于对某一种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影响因地质量也不是只限于对某一种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影响因此,在适宜性评价时,必须对土地质量有所选择此,在适宜性评价时,必须对土地质量有所选择土地质量的选择要满足三个条件:土地质量的选择要满足三个条件:对所研究的作物或其它土地利用方式有影响;对所研究的作物或其它土地利用方式有影响;在研究区内出现对土地利用施加不利影响的临界值;在研究区内出现对土地利用施加不利影响的临界值;可进行

26、计量或估量,即有可行的收集资料方法可进行计量或估量,即有可行的收集资料方法二、二、纲要纲要评价步骤与方法评价步骤与方法3.3.评定土地质量:评定土地质量:在确定采用哪些土地质量之后,接着要对这些土地质在确定采用哪些土地质量之后,接着要对这些土地质量进行评定量进行评定如何评定土地质量呢?通过土地性状评价土地质量。如何评定土地质量呢?通过土地性状评价土地质量。步骤包括步骤包括:A.A.选择适当的土地性状因子;选择适当的土地性状因子;B.B.排列选定的评价因子排列选定的评价因子;C.C.编制土地质量评价表编制土地质量评价表二、二、纲要纲要评价步骤与方法评价步骤与方法土地质量评价表实例对农业机械的限制

27、土地质量评价表实例对农业机械的限制 土地性质土地性质对农业机械使用的限制性等级对农业机械使用的限制性等级S S1 1S S2 2S S3 3N N坡度(坡度()52020地表裸岩和地表裸岩和砾石分布面砾石分布面积()积()11515表土含石量表土含石量()()12020重粘土重粘土无无少量少量多多极多极多评价表的编制,是土地适宜性评价中一项关键的工评价表的编制,是土地适宜性评价中一项关键的工作,指标要定得恰当,需要做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也作,指标要定得恰当,需要做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也可以适当参考农林牧等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一般可采可以适当参考农林牧等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用

28、以下方法:P183P183184184S1S1S2S2的界限:玉米土层厚度的界限:玉米土层厚度80cm80cmS3S3N N的界限:玉米土层厚度的界限:玉米土层厚度20cm20cmS2S2S3S3的界限:较难确定,可参考其它因素确定,如产量的界限:较难确定,可参考其它因素确定,如产量、产品质量优劣和所需的投入作为参照玉米土层厚度、产品质量优劣和所需的投入作为参照玉米土层厚度50cm50cm二、二、纲要纲要评价步骤与方法评价步骤与方法4.4.单项土地质量的综合:单项土地质量的综合:在针对某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时,在针对某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时,如果使用不止一项土地质量,那

29、么在针对某一土地评价如果使用不止一项土地质量,那么在针对某一土地评价单元分别评定每一项土地质量的适宜等级后,还必须将单元分别评定每一项土地质量的适宜等级后,还必须将它们加以综合,即评出总的土地适宜等级一般采用以它们加以综合,即评出总的土地适宜等级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下三种方法:1 1)经验法:评价人员与当地科技人员和有实际经验的人讨)经验法:评价人员与当地科技人员和有实际经验的人讨论,并依据研究区的具体情况决定如何将各别单项土地论,并依据研究区的具体情况决定如何将各别单项土地质量的适宜等级综合为总的土地适宜等级质量的适宜等级综合为总的土地适宜等级二、二、纲要纲要评价步骤与方法评价步骤与方法2

30、 2)极限条件法:如同土地潜力评价中的做法那样,)极限条件法:如同土地潜力评价中的做法那样,将级别最低的土地质量等级作为总的土地适宜性等将级别最低的土地质量等级作为总的土地适宜性等级即最小因子法级即最小因子法3 3)运算法将每个适宜等级规定一个数值,进行乘)运算法将每个适宜等级规定一个数值,进行乘法或加法运算得到总的土地适宜性等级法或加法运算得到总的土地适宜性等级二、二、纲要纲要评价步骤与方法评价步骤与方法加法举例:加法举例:19951995年杨立廷在冀西北风沙半干旱区土年杨立廷在冀西北风沙半干旱区土地资源评价及利用地资源评价及利用 划分土壤类型:以地貌、植被、剖面确定:划分土壤类型:以地貌、

31、植被、剖面确定:4 4类、类、8 8土土属、属、3636土种土种 土地质量评级土地质量评级 土地评价单元及评价因子的确定土地评价单元及评价因子的确定 以地貌划分第一级土地评价单元,以地貌和土壤类型划以地貌划分第一级土地评价单元,以地貌和土壤类型划分第二级土地评价单元分第二级土地评价单元 以坡度、土层厚度、土质、地下水位等以坡度、土层厚度、土质、地下水位等1212个因子制定限个因子制定限制等级,分为制等级,分为0 0、1 1、2 2、3 3共共4 4个等级个等级 土地质量评级:利用评价因子的限制等级对不同土地单土地质量评级:利用评价因子的限制等级对不同土地单元进行综合评价,将土地质量按优劣分为元

32、进行综合评价,将土地质量按优劣分为5 5级(表)级(表)土地单元土地单元限制因子等级合限制因子等级合计计土地质量等级土地质量等级1 滩地滩地11湿草甸土下湿滩地湿草甸土下湿滩地102级级12草甸土二阴滩地草甸土二阴滩地51级级13草甸栗钙土旱滩地草甸栗钙土旱滩地6-82级级14盐渍土滩地盐渍土滩地92级级2坡梁坡梁地地21轻度沙化缓坡地轻度沙化缓坡地102级级22中度沙化缓坡地中度沙化缓坡地153级级23重度沙化梁地重度沙化梁地204级级3土石土石丘陵地丘陵地31粗骨土土石小丘粗骨土土石小丘215级级32侵蚀栗钙土丘陵坡侵蚀栗钙土丘陵坡地地164级级33粗骨性丘顶地粗骨性丘顶地215级级土地适

33、宜性评价及调整方向:根据不同土地利土地适宜性评价及调整方向:根据不同土地利用单元的条件(目前利用情况,主要障碍因素、用单元的条件(目前利用情况,主要障碍因素、目前利用适度情况),明确土地改造利用的方向目前利用适度情况),明确土地改造利用的方向,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效益。如:湿草甸土下湿滩地,草地,排水不良,中度如:湿草甸土下湿滩地,草地,排水不良,中度适宜,人工草地,部分耕地适宜,人工草地,部分耕地(四四)土地利用与土地的匹配比较土地利用与土地的匹配比较土地利用与土地的比较,更确切地说是土地利用类土地利用与土地的比较,更确切地

34、说是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地的要求与每一个土地评价单元的土地质量的比型对土地的要求与每一个土地评价单元的土地质量的比较包括四个步骤(较包括四个步骤(P185P185):):(1 1)“供需供需”的匹配的匹配(2 2)土地利用对土地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土地利用对土地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3 3)社会经济分析)社会经济分析(4 4)实地验证)实地验证二、二、纲要纲要评价步骤与方法评价步骤与方法(五五)提交评价成果提交评价成果 (1 1)成果的表现形式文字、图表、数)成果的表现形式文字、图表、数据据 (2 2)成果的载体形式:硬拷贝、电子文)成果的载体形式:硬拷贝、电子文件等。件等。二、二、纲要

35、纲要评价步骤与方法评价步骤与方法(一)对纲要的评述(一)对纲要的评述FAO土地评价纲要土地评价纲要特点特点 (1 1)评价时使用了土地质量与土地利用之间的)评价时使用了土地质量与土地利用之间的“供需供需”关系;关系;(2 2)评价考虑了土地利用的管理水平;)评价考虑了土地利用的管理水平;(3 3)评价方法简便易行、使用面广;)评价方法简便易行、使用面广;(4 4)可在较多尺度上使用。)可在较多尺度上使用。(5 5)对各种利用方式进行评价(多宜性评价):为最优利用)对各种利用方式进行评价(多宜性评价):为最优利用提供了可能提供了可能(6 6)评价时使用土地质量而非土地性质)评价时使用土地质量而非

36、土地性质三、对三、对纲要纲要的改进的改进(二)对(二)对纲要纲要的改进的改进 尽管尽管FAO FAO 纲要纲要具有许多优点,但是实践证明,从土地利具有许多优点,但是实践证明,从土地利用规划的角度而言它有某些不足已有不少组织和学者对评价方用规划的角度而言它有某些不足已有不少组织和学者对评价方案提出了改进意见代表性的有国际农林复合研究委员会的方案案提出了改进意见代表性的有国际农林复合研究委员会的方案(19831983)P191P1911 1)土地诊断和设计)土地诊断和设计土地利用系统:一个土地单元和一个土地利用类型(包括一系列土地利用系统:一个土地单元和一个土地利用类型(包括一系列土地利用要求)相

37、结合构成土地利用系统土地利用要求)相结合构成土地利用系统针对现有土地利用系统是否存在问题进行调查,比针对现有土地利用系统是否存在问题进行调查,比FAOFAO更科学、更科学、更合适更合适2 2)更具操作性)更具操作性3 3)整合性更好:)整合性更好:三、对三、对纲要纲要的改进的改进二、综合性土地适宜性评价:二、综合性土地适宜性评价:1)表)表8-6:评分标准;表:评分标准;表8-7:一个土地评价单元举例:一个土地评价单元举例2)石玉林)石玉林1:100万土地资源图万土地资源图建立了自己的评价系统: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建立了自己的评价系统: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和

38、土地资源单元(表量等、土地限制型和土地资源单元(表8-8)我国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我国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一、研究概况一、研究概况5050年代起,我国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年代起,我国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土地适宜性评价,7070年代后期开始更大、比较综合的土地适宜性评价,这与联年代后期开始更大、比较综合的土地适宜性评价,这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合国粮农组织纲要纲要的引进是分不开的的引进是分不开的三、单项性土地适宜性评价三、单项性土地适宜性评价1)大农业单项性土地适宜性评价)大农业单项性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国宜农荒地评价、海南岛宜胶地评价、柑橘土宜评价、江中国宜农荒地评价、海南岛宜胶地评价、柑橘土宜评价、江

39、苏宜兴市南部丘陵山区的毛竹和茶叶的土宜评价苏宜兴市南部丘陵山区的毛竹和茶叶的土宜评价2)非农业单项性土地适宜性评价:包括城市建设用地条件评)非农业单项性土地适宜性评价:包括城市建设用地条件评价、旅游地评价等以河北省承德市和山东辛店为例价、旅游地评价等以河北省承德市和山东辛店为例我国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我国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一、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特点一、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特点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讨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讨论二、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土地潜力评价的联系二、土地适宜性评价与土地潜力评价的联系1.区别:区别:1)潜力:强调生产能力(农业、林业)潜力:强调生产能力(农业、林业)适宜性:可利用能力适宜性:可利用能

40、力2)潜力:按农业、牧业、林业、野生动物等顺序)潜力:按农业、牧业、林业、野生动物等顺序适宜性:无顺序,因地制宜适宜性:无顺序,因地制宜3)潜力:考虑自然属性)潜力:考虑自然属性适宜性:考虑自然属性、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影响适宜性:考虑自然属性、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影响4)潜力:土地性质评价)潜力:土地性质评价适宜性:要求或提倡用土地质量适宜性:要求或提倡用土地质量2.联系:联系:单项土地潜力评价类似于单适宜性评价,单项土地潜力评价类似于单适宜性评价,多目标土地适宜性评价等级与土地潜力级互相转换多目标土地适宜性评价等级与土地潜力级互相转换互换的方法(互换的方法(p212-215):):(1)进行适宜性评价,确定土地利用类型及对土地性质要)进行适宜性评价,确定土地利用类型及对土地性质要求(表求(表8-13)(2)确定参评因素(土地质量),并拟定分级标准)确定参评因素(土地质量),并拟定分级标准(3)将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转换成土地潜力等(表)将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转换成土地潜力等(表8-2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