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对点专练1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67695736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7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对点专练1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对点专练1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对点专练1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对点专练1统编版高三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对点专练1统编版高三总复习(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对点专练1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散文阅读对点专练1.最新试题4练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与瓦共舞 林延军 台风过后,小院里零星洒落着破碎的红瓦,一片狼藉。父亲只穿着裤衩,光着肩膀,先是爬上铁大门上面的门檐水泥板平台,父亲站在门檐,接过母亲递过来的瓦片、瓦刀、绳子和已经搅拌均匀的水泥浆桶。只见父亲用绳子一头绑住水桶两端的耳朵,绳子另一端则远远地抛向屋顶,就在这个时候,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直到将水泥浆桶等工具全部吊上屋顶,朝着屋顶修补的位置,一步一步挪过去。那时候已是深秋,天气转凉。 母亲回到屋里,我也跟着回屋。母亲站在屋里漏水或破瓦的位置

2、,用竹竿对准屋顶轻轻敲一敲,再报坐标,欲通过这样的方式里外呼应,告诉屋顶上面的父亲,捅到的位置需要修补瓦片。父亲只能“闻声寻瓦”进行定位,但是,父亲几乎是凭感觉和之前在屋内数过大概的坐标来找位置,最终在目标位置多铺几块瓦片。 此刻,屋顶就像菜畦,瓦片就像生长在菜畦里的青菜,等待父亲挥刀动瓦“除虫”。“除虫”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衩,补丁这里一块,那里一片,又像武侠电视剧丐帮长老衣服的“袋子”。 南方的天气捉摸不定,刮台风、打雷、暴风雨隔三岔五,记忆中,父亲“补瓦片”也自然多了起来。有一次,父亲带上屋顶的瓦片不够,便在屋顶上呼喊母亲再递传几块瓦片上去,也不知道母亲是慢了还

3、是不及时,父亲在屋顶上大发雷霆。我只是隐约地记得,那时候是凛冽的冬天,朝屋顶上看;只看到父亲的背,披着一件作为“工衣”的白衬衫。我站在小院里,虽然穿着厚厚的衣服,但是感觉阵阵发抖,风吹得更猛了。 只要来台风,屋顶就会漏雨、滴水,父亲又要爬上屋顶补瓦,每一次补瓦,父亲都i会朝母亲发脾气。每次台风,老屋都会元气大伤,我无法忘记父亲补瓦片的姿势,也忘不了父亲在屋顶朝母亲发脾气的画面。这座屋顶补了又补的三间瓦房,便是我小时候居住过的老屋,似乎瓦片陪着我一起长大。 三间瓦屋在我的村庄,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都有。像这种乡间的瓦,最平凡不过了。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一起找来具有凹槽的简瓦造“小船”,用一根棍子卡在

4、简瓦里,再用绳子绑住棍子做牵引,简瓦前后没有做任何封闭就直接放在小池塘里,以为会浮起来,谁知道一放进池塘就立马沉了下去,后来只能拖着它在水里划来划去。现在想想,玩着不会浮水的“小船”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 后来,父母做起小生意,我们家从农村搬到圩镇上居住,搬离了老屋,住上了洋楼。在城镇,抬头便是洋楼,基本很少看到瓦屋。从此,老屋开始变得空荡荡的,像被遺弃的孺妇,孤零零地待在村庄里。那年除夕,我们又回到老屋,只见小院里杂草丛生,长势逼人,最高的杂草已高过父亲的身高。当父亲和弟弟纷纷挥起锄头锄杂草时,我看到劳作时父亲的背,只是这次父亲的背已没有当年魁梧了。而瓦屋屋檐下悬挂着破瓦,瓦片在大门前也洒落一

5、地,或长满青苔,或堆积厚厚的一层污垢,我忽然警醒,这是岁月的涤荡,是印痕,是沧桑,是衰老。 许多年后,我看过城市古典园林的绿瓦,看过乡村古屋的灰瓦,看过首都巍巍故宫的琉璃瓦,它们或风情万种,或残缺不堪,或庄严气派,从泥土的根脉里来,到绚丽的色彩里去。我读过唐朝诗人李商隐“一春梦雨常飘瓦”关于瓦如梦似幻的描绘,但是,我依然念念不忘家乡的瓦,是雷州半岛特有的红土煅烧而成的瓦。 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我走在乡镇的路上,路旁有几个满头大汗的农夫在盖房,两个人在搬运着瓦片。我心想,现在乡镇建房不都是建洋楼了吗,怎么还有用到瓦的地方?”走近一问原来是建猪舍,此刻,我又想起当年母亲向父亲传递瓦片的情景。 其实

6、,在瓦的世界里,它似乎有自己生存的方式,每一片瓦都会遮风挡雨,就像父亲母亲的背。 (选自3月散文选刊,有删节) 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运用“父亲像猴子-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的细节描写,写出了父亲补瓦动作的娴熟。 B.文章写到父亲上屋顶补瓦时多次对母亲大发雷霆,说明父亲脾气暴躁,暗含了作者对父亲的不满。 C.文章写到父亲频繁补瓦,既暗示了当时生活的贫困艰辛,又表现了父亲对家庭的付出。 D.文章以补瓦切入,从过去的贫穷写到现在生活的美好,既有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有对当今生活的感触。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7、补瓦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衩”,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补瓦后屋顶的形态。 B:引用李商隐的“一-春梦雨常飘瓦”诗句,增添了文化气息,有利于下文表达作者对家乡瓦的感情。 C.以前我家用瓦来遮风挡雨,现在农夫用瓦建猪舍,前后对比是为了说明瓦片在新生活中有了新的用途。 D.文中多次描写自然环境,例如“天气转凉”“凛例的冬天”“风吹得更猛了”等,烘托了父亲形象。 8.请结合全文,理解题目“与瓦共舞”的丰富意蕴。(4分) 9.本文已被影像中国“中国乡村”栏目登载,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6分) 6.B(乡村生活条件艰苦,父亲不得不多次在屋顶补瓦,有时天

8、气恶劣,父亲虽然脾气暴躁却依然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所以,没有对父亲的不满。 7.C(瓦片在新生活中有了新的用途没错,但这不是今昔用途对比的目的。) 8.体现了父母对家庭和儿女的庇护,也表现出父亲的责任担当。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有快乐也有辛酸。 “瓦”原来用作盖瓦房,现在用作建猪舍,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共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9.选材典型,以小见大。由贫困年代住瓦房需要时常补瓦,到现在住洋房,展现了中国乡村的发展。该主题与栏目要求十分契合。 构思巧妙。全文以“瓦”为线索,由贫困年代的瓦、童年回忆中的瓦,再写到其他地方见过的各种瓦,最后写到

9、瓦的意义,结构严谨。 意蕴丰富。瓦片象征着为我们遮风挡雨的父母,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感恩之情;瓦片承载着作者对家乡生活的记忆,既有当时生活的艰辛也有儿时生活的乐趣。 语言平实又不乏生动。在叙述中散发着中国乡村百姓生活的气息。 (共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桥跨黄金城记布拉格 余光中 布拉格堡一探,犹未尽兴。隔一日,我们去黄金巷。那是一条令人怀古的砖道长巷,在堡之东北隅,一端可通古时囚人的达利波塔,另一端可通白塔。巷的南边是伯尔格瑞夫宣,北边是碉堡的石壁,古时厚达一公尺。壁垒既峻,宫墙又高,黄金巷蜷在其间,有如狭谷,一排矮

10、小的街屋,盖着瓦顶,就势贴靠在厚实的堡壁上。十六世纪以后,住在这一排陋屋里的,是号称神枪手的炮兵,后来金匠、裁缝之类也来此开铺。相传在鲁道夫二世之前,这巷里开的都是炼金店,所以叫作黄金巷。 如今这些矮屋,有的漆成土红色,有的漆成淡黄、浅灰,蜷缩在斜覆的红瓦屋顶下,令人产生幻觉,怎么走进童话的插图里来了?这条巷子只有一百三十公尺长,走过窄处,张臂几乎可以触到两边的墙壁,加以居矮门低,墙壁的颜色又涂得稚气可掬,乃令人觉其可亲可爱,又有点不太现实。进了门去,更是屋小如舟,只要人多了一点,就会摩肩接踵,又仿佛是挤在电梯间里。 炮兵和金匠当然都不见了。兴奋的游客探头探脑,进出于迷你的玩具店、水晶店、书店

11、、咖啡馆,总不免买些小纪念品回去。最吸引人的一家在浅绿色的墙上钉了一块细长的铜牌,上刻“佛朗慈.卡夫卡屋”,里面是一间极小的书店,除了陈列一些卡夫卡的图片说明,就是卖书了。我用七十克朗买到一张布拉格的“漫画地图”,十分得意。 “漫画地图”是我给取的绰号,因为正规地图原有的抽象符号,都用漫画的笔法,简要明快地绘成生动的具象。其结果是地形与方位保持了常态,但建筑与行人、街道与广场的比例,却自由缩放,别有谐趣。 黄金巷快到尽头时,有一段变得更窄,下面是灰色的石砖古道,上面是苍白的一线阴天,两侧是削面而起的墙壁,纵横着斑驳的沧桑。行人走过,步声爱然,隐蔽之中别有一种隔世之感。这时光隧道通向一个空落落的

12、天井,三面围着铁灰的厚墙,只有几扇封死了的高窗。显然,这就是古堡的尽头了。 寒冷的岑寂中,我们围坐在一柄夏天的凉伞下。南边的石城墙上嵌着两扇木门,灰褐而斑驳,也是封死了的。门上的铜环,上一次是谁来叩响的呢,问满院的寂寞,所有的顽石都不肯回答。我们就那么坐着,似乎在倾听六百年古堡隐隐的耳语,在诉说一个灰颓的故事。若是深夜在此,查理四世的鬼魂一声咳嗽,整座空城该都有回声。而透过窄巷,仍可窥见那一头的游客来往不绝,恍若隔了一世。 凡爱好文学的读者都知道,卡夫卡,悲哀的犹太天才,也是在此地诞生,写作,度过他一生短暂的岁月。 今日留居在布拉格的犹太人,已经不多了。曾经,他们有功于发展黄金城的经济与文化,

13、但是往往赢不到当地捷克人的友谊。最狠的当然还是希特勒。 卡夫卡是诞生于布拉格的德语作家,犹太裔的卡夫卡始终突不破自己的困境,注定要不快乐一生。身为犹太种,他成为反犹太的对象。来自德语家庭,他得承受捷克人民的敌视。父亲是殷商,他又不见容于无产阶级。另一层不快则由于厌恨自己的职业:他在“劳工意外保险协会”一连做了十四年的公务员,也难怪他对官僚制度的荒谬着墨尤多。 此外,一直压迫着他、使他的人格扭曲变形的,是他那独断的父亲。紧张的家庭生活,强烈的宗教疑问,不断折磨着他。这苦闷而焦虑的心灵在昼魇里徘徊梦游,一生都自困于布拉格的迷宫,直到末年,才因肺病死于维也纳近郊的疗养院。 生前他发表的作品太少,临终

14、时,他嘱友人布洛德将他的遗稿一烧了之。幸而布洛德不但不听他的,反而将那些杰作都编妥印出。 布拉格,美丽而悲哀的黄金城,其犹太经验尤其可哀。这金碧辉煌的文化古都,到处都听得见卡夫卡咳嗽的回声。最富于市井风味历史趣味的老城广场,有一座十八世纪洛可可式的金斯基宫,卡夫卡就在里面的德文学校读过书。广场的对面,有卡夫卡艺廊。犹太区的入口处,梅索街五号有卡夫卡的雕像。许多书店的橱窗里都摆着他的书,挂着他的画像。 画中的卡夫卡浓眉大眼,忧郁的眼神满含焦灼,那一对瞳仁正是高高的狱窗,深囚的灵魂就攀在窗口向外窥探。黑发蓄成平头、低压在额头上。招风的大耳朵突出于两侧,警醒得似乎在收听什么可疑、可惊的动静。挺直的鼻

15、梁,轮廓刚劲地从眉心削落下来,被丰满而富感性的嘴唇托个正着。 布拉格的迷宫把彷徨的卡夫卡困成了一场恶梦,最后这恶梦却回过头来,为这座黄金城加上了桂冠。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写“黄金巷”名字的由来,旨在表现布拉格这座城市有着童话般的色彩,稚气可掬,让人觉得可亲可爱。 B.作者用七十克朗买了一幅布拉格的“漫画地图”,它用漫画的笔法替代了抽象的符号,生动而别有谐趣,作者为此很得意。 C.卡夫卡是诞生于布拉格的作家,他痛苦压抑的一生及其伟大的文学成就,成为布拉格这座美丽而悲哀的黄金城的代表之一。 D.作者选择“黄金巷”和“卡夫卡”来表现布拉格,既写

16、出了其外在的灵动可爱,又写出了其悠久的历史与人文内涵,可谓以点带面,巧妙而富有深意。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以“兴奋的游客探头探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游客们置身黄金巷时的新鲜好奇,并从侧面表现出黄金巷的独特魅力。 B.作者坐在古堡的尽头冥想,感觉恍若隔世,与王勃的“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C.文章用卡夫卡生前在布拉格的困境与今天他的画像遍布布拉格书店做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布拉格人不能公正对待犹太人的讽刺与批判。 D.本文写布拉格时,在客观表现的同时穿插了许多自己的主观感受和体验,使这座客观存在的城市具有了鲜明的个性色彩,从而更

17、具魅力。 8.作者写布拉格,却着重笔墨描写了画中卡夫卡的形象,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 9.在阅读的材料一中,陈平原认为“对都市的解读中,可以是正宗的城市研究,也可以是文学中的城市”。在阅读了余光中的这篇文章后,你认为余光中是从哪一个角度来解读布拉格的呢?请结合相关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6.A 7.C 8.描写卡夫卡的画象,旨在表现出卡夫卡抑郁、感性、痛苦、纠结的性格;布拉格独特的人文环境虽然带给卡夫卡痛苦,却也给了他创作的灵感;卡夫卡的成就反过来又让布拉格更加辉煌,成为今天布拉格的骄傲;作者如此着墨,旨在突出布拉格的文化底蕴。 9.示例:余光中是从“文学中的城市”这一角度来解读布拉格

18、的。“文学中的城市”,兼及作家、作品、建筑、历史等内容,本文着重写了在这里诞生的名作家卡夫卡的生平、代表作及其今天在这个城市中的巨大影响:到处挂着的他的画像,与他有关的历史建筑遗存等,更写出了因卡夫卡而带给这座城市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一种哀伤凝重的氛围。(能够明确观点;能够结合本文及上一篇阅读中的相关内容,合理阐述自己观点成立的理由;语言流畅,有条理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6-9题。 涡水与老庄 潘小平 溯流而上,我们最先到达涡阳。 正午时分,涡水静静流淌。这是淮河左岸一条著名的支流,也是淮河第二大支流,发源于河南的尉氏县。一路上流经开封、通许、扶沟、太康、鹿邑,而后从亳州入境安徽,经涡

19、阳、蒙城,于怀远城关之东注入淮河。怀远是我的家乡小时候,我常常挎着篮子,带着妹妹,穿过喧闹拥堵的城区,去涡河边洗衣裳。河水清澈见底,衣声此起彼伏。那时涡河大堤的青石条上,晾满了洗好的衣物,蓝是蓝,白是白,是民间所谓的“水颜色”。 不远处,就是涡河入淮口,一条清晰的水纹线将它与浊浪滔滔的淮水彻底分割。然而它最终还是流入了淮河,那时我还不知道,长大以后,我会无数次地在这条河边徘徊、思索。 古书上说,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但今天的涡阳县城,并不在涡水的北面。历史总是在不经意间,显示它的沧桑巨变。太阳一点点西移,风开始变硬,尖锐刺骨。有一年,大约是1987年,我只身一人,在平原上整整浪游了一个冬春,

20、从一个村庄到一个村庄,从山之阴到水之阳。都是乡村大道,干了多半冬,一脚踩下去,醭土腾起来老高。这儿的人们,把大道叫做“官道”,冬阳下,能看见不远处涡水缭绕。淮河支流众多,呈羽状分布,水势迟缓,而“道”的不争与柔弱,是否源于淮河“缓水静流”的特性呢?为什么淮河流域是中国河流中,唯一产生本体论哲学家的河流?为什么伟大的黄河和伟大的长江,没有产生老庄和孔孟这样的人物? 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都产生于淮河流域,涡水老庄,泗水孔孟,而涡水和泗水,都是淮河的支流。老庄的生命哲学和孔孟的政治哲学,是中国社会生活和中国思想政治的两大支撑性力量,共同支撑起中国的大地与天空。文 为什么

21、?为什么?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想,一直没有想清楚。 抑或是这片缓缓流淌的河流,哺育了老子智者的哲学? 有文化学者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三个文化带,分别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北部文化带、以中国为代表的中部文化带、以印度为代表的南部文化带。北部擅长制造,中部擅长情感,南部擅长精神。这和纬度有关,日本与德国处于同一纬度之上,因此日本制造的精密度堪与德国媲美;美国与中国处于同一纬度之上,擅长情感表达,但不同的是美国是纵情文化,中国是抒情文化;而南部地区以印度为代表,由于农业资源丰富,古印度低头是稻米,抬头是香蕉,自古不愁温饱,文化擅长在精神方面,从而神学发达。是不是黄河的凶险和长江的奔腾,打乱了人类的沉思与冥想,因

22、此才没能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产生老庄和孔孟这样的人物?而羽状分布的淮河,给人类提供了仰望星空和宇宙对话的冲动,也提供了内心的宁静,因此才产生了孔子的政治哲学和老子的宇宙本体论? 在上古,淮河是一条安静迟缓的大水,岸水草丰美,人民安居乐业。只是公元1194年,黄河夺淮之后,它才变得狰狞起来。在黄河夺淮的七百年间,黄河将大约七百亿吨泥沙带入淮河流域,使得鲁南的沂、沭、泗水不能入淮,无数支流与湖泊淤积废弃,淮河原有的水系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发生最多最频繁而且规模最大者,大都是在淮河流域,这和淮河的十年九涝、灾害频发、民无恒业、民风剽悍,有着很内在的关联。 在中国古代疆域上,具有明显

23、而特殊的南北界限特征的河流不是长江,不是黄河,而是淮河,淮河不仅是中国大陆东部南北自然地理的分界线,还是一条自然地理的突变线和临界线:线南为亚热带,线北为暖温带;是高粱种植的南界,竹子生长的北界;是1月的冰界,湿润和半湿润的分界,而极端的表现,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反映到农业形态上,淮河以南是稻作文明,淮河以北是旱作文明,而农作物类型和由此产生的文明形态,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生命方式,进而影响到人的行为和理念,影响到区域人格和区域情感。淮北人热情粗砺,说话高喉咙大嗓门,今日有酒今日醉,明日无酒倒头睡,过它一天算一天!三十多年前,我到皖北农村去,发现差不多的人家,

24、陈设都十分简单。他们的家里,既无柜子也无箱子,有的甚至也没有床,冬棉夏单,所有的衣服,都挂在一根绳子上。也不是没床,而是没有正式的床,往往是绳编的“软床子”,一只手拎上就走了淮河年年发大水,老百姓年年跑“水反”,大水一过荡然无存,置办家业干什么?还不如吃干喝净,混个“肚饱腰圆”!所以我们今天,也无法想象上古的淮水和涡水,无法想象它们的安静和迟缓。而老子那时,就常常在这样的水岸边徘徊,河水流向远方,天格外高,格外蓝。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写小时候常去涡河边洗衣裳,不仅反映了涡河的环境怡人优美,也表达了作者对涡河的喜爱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25、B.文章写到作者1987年独自一人浪游涡水边,游之意是探寻老庄生命哲学的缘由,但最终没有找到满意的解释。 C.文章谈到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异同,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旨在强调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D.文章回忆三十多年前看到皖北农村的情景,通过当地人家的家庭摆设和生活方式,展现出淮北人简朴爽朗的性格。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说“我们最先到达涡阳”,确立了全文的写作对象,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涡水,使内容显得更真实、更亲切。 B.文章说老庄等哲学家产生于淮河流域是“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反映了人们对其中原因的探究,也易于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C.

26、文章语言平而有味,淡而不俗,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理性的思考和反省,体现出作者严谨而深刻的思维。 D.文章结尾处写老子常在涡水岸边徘徊,与作者常在涡水边徘徊遥相呼应,同时也表现出作者想做像老子一样的思想家的决心。 8.本文第段使用多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本文运用了哪些手法刻画了淮河及支流?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艺术效果。(6分) 6.C【解析】目的不是“强调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而应是文化特点与纬度地域的关联性。 7.D【解析】D项虽然内容上前后呼应,但作者没有表达出想做思想家的决心,于文无据。 8.表达作者对老庄哲学与淮河特点相联系的疑惑,激发读者思

27、考。引出下文对文化哲学等深层内容的理性思考,起着衔接或深化思想的作用。(每点2分) 9.叙述和议论相结合:叙述自己在涡河的经历,表达对老庄哲学的思考。虚实结合:实写淮河流域,虚写老庄哲学的特征,反映老庄哲学形成的环境原因。对比:将淮河在上古时期和近代的特点对比分析,反映其沧桑巨变。(每点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小村即景 韩小蕙 这是晋中南广袤大地上的一个普通小村庄,普通到你都不必问起它的名字。 我曾到过许多名山大川,譬如“归来不必看五岳”的黄山,“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长江三峡,“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黄果树大瀑布(注:原文如此。)等。但不知为什么,在这些

28、有口皆碑的天下胜景面前,我一次也不曾体味到地域文化给予我的心灵震撼。 然而世事却偏偏这么奇妙,这晋中南的普通小村庄,竟使我体验到了-一种地域的魅力。 这一带的地貌真是奇特,令平原人看上一眼便永远难忘。 人正在大地上行走,突然,脚起脚落之间,路便没有了。探身一望, 脚下就是直上直下的悬崖,有的深度达数十丈,令人头晕目眩。而身后,人刚才过来的地方,明是平展展的土地,生着庄稼,长着树 木,流着河水,跑着马车。还有一座座土砖结合而筑成的农舍和用秫秆隔成的 农家小院。从里面,不时传来鸡鸣、羊叫和娃儿的笑声。 倏地,一群漂亮的狗你追我逐地奔了来,撒欢儿地在地上跑着、跳 着、扑咬着,尽情地嬉戏,却没见一只掉

29、下崖去。人正在惊疑之际,崖上崖下的乡亲便喊起话来: “哎吃哩?” “哎一一吃哩。” 这是汉子的声音。声音于崖上崖下巨大的空间之中,显得格外雄浑苍 凉。倘是女子,便会于雄浑苍凉之中,又夹杂上缠绵悱恻的韵味,令人遐想无 穷。 一忽儿,月上高崖,清辉撒满大地,崖上崖下便一一起进入了这里才 有的极其静谧旷远的夜世界 借用地理学的名词术语,这是典型的丘陵地貌。再准确一点说,这 是平原与山地的交界地带,因而既呈现平原的平整,又间有山地的起伏。起起 伏伏之间,便出现大断大裂又错落有致的高崖低谷。人在高处放眼望去,但见 对面崖壁像是一面巨大的史前壁画,那上面的神秘图形令你读不够也思不够。 而远处,则是一派倒海

30、翻江的山峁(mao)沟壑图,纵是天下最杰出的大师,也绘 不出它们的英雄本色。 老乡们却绝少这样看景。他们更相信老辈人留下的传说。说是女娲炼 石补天的那会儿,补到这里地界时伸了个懒腰,漏下一缕沙粒,地面上便不平 起来。因为年深日久,他们早已没有了对女娲的愤激,生命的因子里,只留下 择佳地而生息的顽强生命力。在极不规则的地表之上,他们竟顺势建起了房 舍,形成村落,荷家养畜,婚丧嫁娶。虽然活得不轻松,但也能在春种秋收之 中,闻得一些戏文。何况,当青草漫满黄土世界之时,山峁沟壑也显得蓊郁苍 翠起来。鸟儿也能飞来几只,唧唧喳喳地叫上一阵。 这地方只是不能过冬天。一到荒凉的冬季,造化的穷凶极恶便再难 掩饰

31、了。 每当钻天杨的最后一片叶子被狂风吹落之后,生命的绿色消失殆尽, 苍茫的黄土高坡就裸露出它的贫穷。高崖与低谷之间,只萧疏着荆棘枯草的几 只枝权,天低云暗,更载不动悬崖、坡坡、沟沟、堅壑的忧并愁。而夹带黄 土的狂风却全然不理会这些,只一阵紧似一阵地刮着,对准光秃秃崖际,麻 利地刮下一层又一层黄土,怪笑着抛洒向半空中。 在这样的日子里,连狗也不敢跑出门去;家农户院子,更是门户紧闭。 汉子蹲在炕沿上抽烟叶,婆姨搂着被吓坏的娃儿,满崖满坡满世界中,失却了 一切人声兽语,只剩下黄土的怒号和黄土的呻吟 这一切,是平原人无论如何也经受不住的。 与江南的鱼米之乡相比,不用说,这样的地域环境是太沉重了。 可无

32、论历史上还是今天,这里始终被称为晋中南宝地。庄户人家的日 子红火,为历史上偏居此隅的各路诸侯们奠定了太平昌盛的基础。气势恢弘的 中原文化,也由这里播往陕北高原,甚至河西走廊、祁连山脉。就连异族侵略 者,也不敢贸然践踏这片神圣的黄土地有老乡告诉我,在抗战最严酷的1940 年,小鬼子也只有在大规模“扫荡”时,才敢来村子里指指戳戳。 到底是谁的功勋呢? 人杰?地灵?还是天意? 天意不过是人们自己编造出来的感觉。地灵向来也是依靠人杰才得以 体现的。归根结底,我以为,还是这里的人民是有血性的人民。自然环境的险 恶,造就了他们的挑战意识。倘若人类不劳动,不创造,不抗争,不奋斗,天 天依赖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优

33、哉游哉地享受,恐怕这世界上根本就没今天这高度 发达的人类社会。 这读不透也思不透的“史前壁画”,这倒海翻江的“山峁沟壑图”,特 别是这依地势而形成兴旺的小村,永远地载入我的记忆。我清楚,在今后的人 生之旅上,我会常常想起它们来的。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辞典,有删节)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既展现令人胆战心惊的小村景致,也娓娓道出安居乐业的百姓生活,这些正是晋中南这个普通小村庄地域文化的与众不同。 B.文章写到山崖声响时,用显微镜般的纤毫细腻的笔墨毕现了汉子似的雄浑苍凉深邃大气,及杏花春雨般的柔媚,令人遐想无穷。 C.文章引用专业的地理学知识,穿插着女娲补天的传说,以解释这个晋中南小村庄的地貌成因,突显小村庄神秘的人文魅力。 D.文章中村人一辈又一辈奋发图强,把贫瘠的黄土地建成为晋中南宝地,村人的奋斗史蕴涵“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大道理。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一二段,作者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点出到过不少名山大川的她唯独对这个普通的小山村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