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古诗文阅读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67694148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3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古诗文阅读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古诗文阅读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古诗文阅读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古诗文阅读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古诗文阅读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8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古诗文阅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诗词曲阅读鉴赏(一) 理解内容,领悟主旨 复习目标: 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作家风格、诗词类别、诗词意境、关键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体味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概括诗词的主题。 题组训练(一): 1.下列对诗词句子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抒发了词人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 B.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此时此地在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 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写出了诗人居所偏僻安静,因而心情闲适

2、,心志高远。 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因战争连连,家信显得格外宝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深深牵挂和强烈思念。 2.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 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 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 。 (2).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 。 常见考点: A、理解诗(句)歌的主要内容 B、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有的通过全诗来体会,有的扣到关键字句来体会) C、概括诗词的主旨目的,感悟诗词蕴含的哲理 知识点梳理:

3、 (一)诗词内容主旨、思想情感归纳 1边塞诗: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伤感、 思乡念亲、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等(如渔家傲秋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田园诗: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闲适愉悦、悠闲快乐等(如钱塘湖春行归园田居) 3送别诗:忆友怀旧、依依不舍、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惆怅伤感、劝勉祝愿、激励友人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怀古诗: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怀才不遇等(如赤壁、潼关怀古) 5咏物诗: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用来表现坚守节操、遭贬激愤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羁旅诗:思乡念亲、游子悲秋、羁旅愁思、惜春悲秋等(如天净沙秋思、次北固山下) 7爱国诗:忧国忧民、为国捐躯、

4、以死明志、保家卫国、借古讽今、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未酬的愁苦、关心国家命运、反映社会黑暗、批判态度、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山河沦丧等(如过零丁洋) 8哲理诗:登高揽胜、蕴含哲理、振作乐观、积极向上、豁达乐观、不怕困难、远大抱负等(如望岳、水调诗头登飞来峰) 9抒怀诗:年华消逝、闺中怀人、物是人非、世事沧桑、失望惆怅、焦灼痛苦等(醉花阴、浣溪沙) (二)观点态度(诗中作者的观点态度) 1赞美、肯定、支持、同情、渴望等。 2批判、否定、揭露、不满、愤恨、惋惜等。 题组训练(二): 1.阅读浣溪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 下几

5、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 (二)阅读渔家傲,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 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本词上阕描写边塞,下阕抒情。全词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的艺术风格。 (2).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衡

6、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方法点拨: 整首诗内容、主题赏析: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作用。 注意: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必须结合原 诗内容、词语作答,不能空洞的

7、阐述概念。 中考链接: 1.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水调歌头 苏轼 (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首词是吟咏中秋的名作,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和矛盾,下片写中秋对月思人,怀念手足兄弟,因而心情极为抑郁不平。 B.开篇写中秋之夜苏轼把酒问天,流露出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疑惑,而且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也更加深了一

8、层,竟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 C.下片起笔的月色描写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人世情怀,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问转入抒发人之情,表面上对月有怨,实际写与亲人不得团员的惆怅。 D.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语言如行云流水,想象生动丰富,意境旷远美妙。 2.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B.诗歌以诗人行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

9、手法,生动描绘了西湖的明媚风光。 C.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白沙堤这些词语,都突出了西湖早春的特点。 D.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悦心情。 2.诗词曲阅读鉴赏(二) 品味语言,炼字炼句 复习目标: 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炼字用词进行一定的评价赏析,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对诗歌中的饱含情感或富有哲理或写景精妙的名句能作一定的评析,并有自己的体会,在具体的语境中赏析诗歌的语言美以及想象创造的能力。 题组训练(一): (一)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

10、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二)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常见考点: 1.整首诗(词)的语言风格: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特色)+例子(特色语句)+析感情 2.炼字: 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形容词、动词) 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 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

11、什么? 某词或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注意: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3.炼句:(名句赏析) 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注意: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他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方面。 知识点梳理: 1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来品味。 2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其精妙之处。抓住关键

12、词语和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 3语言风格: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等。 4常用词汇:形象生动、简洁明快、精炼准确、通俗质朴、言简意丰、诗情画意、富有哲理、含蓄委婉、清新雅致、质朴清新、耐人寻味、意境优美等。 题组训练(二): (一).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 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 百姓苦;亡,百姓苦。 1.这首曲的作者是。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字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写出了潼关的险要,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它

13、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2.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 (二)阅读钱塘湖春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 到终。以 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 2.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1)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 (2)赏析: 方法点拨: (一)炼字: 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解释该字的

14、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诗(词)眼: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二)炼句(赏析名句):答题格式:再现景物、特点+感情+理 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语言要优美。 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该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以什么样的启示。 中考链接: 阅读黄鹤楼,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

15、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 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 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3.诗词曲阅读鉴赏(三) 分析技巧,品味形象 复习目标 弄清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修辞);品味诗人或者作品中的形象;运用想象和联想读诗,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理解诗歌的意旨。 题组训练(一): (一)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两句诗运用新颖奇特的比喻,描绘出眼前梨花满树,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

16、零丁洋) 这两句诗慷慨激昂,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这两句承上启下,前一句对上片的写景作出总评,后一句引出对历代英雄的评论。 D、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作者借助“海峡”这一物象,来表现两岸相隔的断肠离情,从而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 (二)阅读望岳,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颔联中用得最传神的两个字是、 。 2、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

17、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回答。 常见考点: 1.诗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有何作用? 2.诗中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诗中人物的形象特征是什么?)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理解诗歌的意旨。 知识点梳理: (一)分析写作技巧 1常用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想像、联想、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化用典故、动静结合、渲染、烘托、含蓄委婉等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互文、反问、赋比兴等) 3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白描、细描)、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二)人物形象示例 1豪放洒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苏东坡)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春望

18、中的杜甫) 3归隐田园、寄情山水(归园田居中的陶渊明) 4爱国报国(己亥杂诗中的龚自珍) 5儿女情长(醉花阴中的李清照) 6雄心壮志、满怀抱负(观沧海中的曹操) 7以死明志、视死如归(过零丁洋中的文天祥)等 题组训练(二): (一)对下列诗句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用游动的视角 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群山渐渐远去、消失,一 望无际的平野展现在眼前,江水冲出山峦向着 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一个“随”字,给人以 空间感与流动感。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以“聚”形容潼关 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C“日月之

19、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以沧海自比,通 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表现诗人自己宽广 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化虚为 实,语意新奇。“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绪, 看不见,摸不着,词人将它比作船,增强了可 感性。 (二)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 下阕: 2、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

20、味有误的一项是:() 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中考链接:

21、 (一)对下面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A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C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 D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辩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二)对下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

22、 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 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

23、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4.文言文实词的积累与运用 复习目标 1重要词语音、形、义的掌握 2理解浅显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实词、虚词)的意思。 题组训练(一):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余幼时即嗜学()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阙: (2)沿溯阻绝溯: (3)则素湍绿潭素: (4)属引凄异属: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薄暮冥冥() (2)长烟一空() (3)把酒临风()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必先苦其心志() (3)曾益

24、其所不能()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皆美于徐公() 时时而间进() 6.解释下列各句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徐公何能及君也及:() 徐公来,孰视之一孰:()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多)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C不蔓不枝(长枝) D亭亭净植(种植) 常见考点: 加点字注音或解释词语。解释词语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虚词的意思判断。 知识点梳理: 准确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音、形、义,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

25、)、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文言虚词分类:起指代作用的,如“其”、“之”;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哉”等。 题组训练(二):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安:有“养”的意思 B小信未孚孚:信服 C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 D遂逐齐师遂:于是,就 2.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6、) A何以战何陋之有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言语粗鄙 C忠之属也神情与苏黄不属 D下视其辙其如土石何 3.与“而或长烟一空”中的“或”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 B或王命急宣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D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手自笔录虽人有百手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辟也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若为佣耕 5.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 6.下列加点字与“走送之”中的“走”

27、用法不同的是() A小大之狱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先帝不以臣卑鄙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服:衣服 B.明日徐公来明日:第二天 C.窥镜而自视窥镜:照镜子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 方法点拨: 对于“注音题”“解释词语”题,教材课下的注释就是一笔宝贵的资源。重要实词和常见虚词的掌握不仅是读懂课内文言文所必需的,也是阅读课外文言文所必需的。准确记忆,分类整理不失为最佳方法。 中考链接: 1.与“不以物喜”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以丛草为林(童趣) B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C悉以咨之(出师表) D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28、)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且焉置土石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濯清涟而不妖水落而石出者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形貌昳丽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陈寿隆中对) B皆以美于徐公 不以物喜(范仲淹岳阳楼记) C王之蔽甚矣 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 D此所误谓战胜于朝廷 行者休于树(欧阳修醉翁亭记) 4.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困于心衡于虑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食之不能尽其材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

29、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已而之细柳营 D策之不以其道 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 C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值得 D处处志之志:记住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8.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 A日光下彻 B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D尉果笞广(陈涉世家) 5.文言文句子的停顿、翻译 复习目标 1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并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 题组训练(一): 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臣不胜受恩/感激 B.今齐地方/千里 C.朔气传/金柝 D.水/不在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