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福建莆田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67694141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9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7-2018学年福建莆田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7-2018学年福建莆田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7-2018学年福建莆田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福建莆田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福建莆田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福建莆田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2018学年福建省莆田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缄默(jin)窈窕风雪载途(zi)叹为观止 B.阡陌(m)幅射戛然而止(g)惊心动魄 C.篁竹(hun)震撼挑拨离间(jin)招摇撞骗 D.彷徨(pn)狡辩销声匿迹(n)出类拨萃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每逢节假日,动物园的游客常常是络绎不绝 B.时间的飞快流逝常常让人不知所措 C.自从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之后,学生们那些不良习惯全都销声

2、匿迹了 D.庄子一直厉行简单朴素的生活,从不刻意追求物质享受,所以给人的印象难免有些邋遢与不修边幅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B.参展企业代表和与会的外宾就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问题广泛地进行了交流。 C.由于合理的体能训练,使他的体重在两个月内减掉了二十多斤。 D.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大多善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4.下面这段文字排列的恰当顺序是() 杂剧皆为四折,出场人物虽不同,主唱却只有一个人。 传奇也属于杂剧,但它虽出于杂剧,却和杂剧有不同之处。 元明时期就有了传奇。 传奇则不限折数,也不限于一人独唱。 它以南曲

3、为主,在当时的都城演出,成为北京城中的重要剧种。 A.B.C.D.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 B.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C.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 D.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6.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便要还家,_。 (2)下见小潭,_。 (3)_,君子好逑。 (4)_,其名为鹏。 (5)_,教然后知困。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 (7)_,秋天漠漠向昏黑。 (8)_,心忧炭贱愿天寒。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 7.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4、 乡曲风流 张国中 “三月里来是清明,姐妹二人要去观青,捎带着放风筝” 夜,月华如水。我独自坐在老家的院子里,呼吸着浓郁的小麦扬花的馨香,沉湎在故土的芬芳里。忽然,不知谁唱起了一曲落子调,隐隐约约,似有却无。这熟悉的音律,像涓涓溪流浸润我心。侧耳细听,若醉若痴。这就是我魂牵梦萦的乡曲,这就是被誉为“小风流儿”的南皮落子调! 一曲落子调,梦魂到家乡。南皮落子也有文武之分,说来它已有150余年的历史了,其鼎盛期在清末民初。那时,村村都有“落子房”,人人都会跑落子。落子所表现的内容多是男女爱情和劳动生活。在表演中,“挥鞭”为男性动作,洋溢着一股威武和彪悍;“打板”和“舞扇”为女性动作,充溢着一种优雅

5、和柔美。我无数次观赏落子,每每被激励,被感动。我觉得,南皮落子,该是最具有民间和汉民族色彩的集体舞了。 我们这一带的人们最喜欢的就是逢年过节跑落子,特别是年轻小伙子,更是落子队伍的骨干力量。他们乐意用强健的身体、洒脱的舞姿来展示自己的风采。因此,各乡各村都有年轻的落子高手。 近些年,乡村文化生活丰富了,但跑落子仍然是乡亲们的首选活动,我常想,当今艺术界提倡返璞归真,就是让艺术回到朴素率真的境界中去,回到创造艺术本身的坚实的土地上去。 记得那年我在北京采访一位南皮籍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时,他动情地对我说,一听到放风筝茉莉花这些落子调,就禁不住流泪,就会梦回故乡。我知道,南皮落子,就是乡音,就是乡

6、情啊。我真希望各门类的艺术家们都不妨来看一看这些原生态的民间艺术,看一看这些一年到头和泥土打交道的农民,是怎样以他们自己的理解,把生活变成艺术的。 庆幸的是,我的这个愿望正在实现。南皮落子已经凭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先后多次登上央视和省电视台的大雅之堂。去年,又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姐妹二人忙不停,梳洗打扮把衣更,镜子照花容” 亲切的落子调,在寂静的乡村夜里继续响起,悠悠然飘得很远,很远。在悠扬的乡曲里,我不禁想起儿时的一段往事。 许多年前,邻居水英姐和三民哥都是村里唱落子的高手。三民哥心灵手巧,会吹笛子,还拉得一手好二胡。他爱落子成癖,平素嘴里哼的唱的都是落子调。冬夜漫长,邻居们

7、聚在一起,围着火盆,喜欢静静地听三民哥吹奏落子调。他能连续吹奏30首落子调而脸不红,气不喘。每当此时,水英姐就一手打竹板,一手舞彩扇,随曲而舞。 当时,我们村里穷,穷得小伙子们娶不到媳妇。水英姐的父亲强拧着把她嫁到百里之外的一个村子,为年近30的儿子换回一个媳妇。 从此,人们似乎都注意到,三民哥变得忧郁了。每到夜晚,村头的古槐下,他用笛子吹奏落子曲,排遣内心孤苦。那年冬季挖河,三民哥也去了,但因心力交瘁倒在了工地上,再也起不来了,一颗孤独的心连同动人的笛声消失了。后来,听说水英姐回娘家时,跑到三民哥的坟上大哭一场 “姐姐穿的是葱心绿,妹妹穿的是石榴红,裙子系在腰中” 动人的落子调,像来自遥远之

8、地,似从大地母亲的胸腔里发出来的,飘荡在夜空中,充满温柔爱抚的韵味。我起身踱出院外,却寻不到演唱者的踪迹,只感觉从对面池塘吹来一阵沁人心脾的杨柳风,那歌声也仿佛随风而逝。我暗自思忖:也许这歌声,本身就是夜魂的心曲,或者就是我们南皮乡曲风流调的神韵吧。 (1)由文章看来,落子调有怎样的特点? (2)作者说“庆幸的是,我的这个愿望正在实现”,那么作者的“这个愿望”是什么愿望? (3)文中画线句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请简要分析。 (4)文章插叙了落子调高手三民哥和水英姐的爱情故事,这有什么表达作用?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蓝莓不是“莓” 虽说名字里面有个“莓”字,但是蓝莓跟草莓可没有半点瓜

9、葛。实际上,蓝莓跟美丽的杜鹃花是同出一门的表兄弟。如果把草莓、蓝莓和杜鹃花的花朵放在一起,我们就能清楚地分清它们的亲疏关系了。并且,从蓝莓植株的个头(小灌木)来看,也显然跟长着草质茎蔓的草莓不是一家子。 蓝莓的学名叫越橘,是杜鹃花科越橘属的成员。越橘属是一个大家庭,整个家族有400多位兄弟,在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都有它们的身影。而得到蓝莓这个通用名,就是因为它们果实的蓝色“外衣”。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蓝莓果实都是蓝色,比如广泛栽培的兔眼蓝莓就泛着红色,而野生的红豆越橘完全是鲜红色的。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采食蓝莓。据考证,在1000年前,我国就已经有食用野生蓝莓的记录,一些种类(如乌饭树)的枝叶还

10、被用做强身健体的药物,本草纲目中记载苍山越橘具有“顺气、消饱胀、益肾固精、强筋明目”的功效。而在同一时期的欧洲和美洲文化中,也有很多关于蓝莓的记载。在农作物歉收的年份里,蓝莓是重要的救荒食品。到了1600年,大批来到美洲的欧洲拓荒者,开始大量采摘包括蓝莓在内的各种小浆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蓝莓对于新大陆的开拓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拓荒者在有野生矮丛蓝莓集中分布的地方,将它们从森林中疏离开来,划分成便于修剪和采摘的地块。不过即使在人为呵护的条件下,这些野生蓝莓(矮丛蓝莓)一般每两年才提供一次丰硕的果实。直到19世纪,人们还都是依靠野生种来收获蓝莓果实,而没有人工种植。 成熟的蓝莓果会由最初的绿色变

11、成蓝色(当然,也有变成红色或白色的种类,如红豆越橘),果实外面还包裹着一层霜状物。采摘蓝莓还要讲究手法,如果是生拉硬扯,果柄处出现破损,就会使蓝莓果快速变质。轻轻地捏住蓝莓果向顺时针方向一旋,一颗完美的蓝莓果就被摘下来了。 采摘如此简单,您是不是也想种点蓝莓了呢?不过,种蓝莓可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温度的问题。如果在一年的生长期内,没有足够的低温处理过程,蓝莓就无法开花。那些多分布于中高纬度或者低纬度的高山地区的北高丛蓝莓,通常需要在低于7.2的环境中“冻”上1000小时以上,而来自南方的兔眼蓝莓,也需要在低于7.2的环境中待上300到800小时。 不仅如此,跟其他杜鹃花科的植物一样

12、,蓝莓的根系和真菌联手才能在土壤中收获水分和营养。如此一来,这些根系就成了既怕旱又怕涝的娇气物。 不光是水分和有机质,蓝莓对于土壤中的酸碱度也有很高的要求,一定要在pH值低于5.5,且高于3.8的酸性土壤里才能茁壮成长。pH值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这种习性可能是因为野生蓝莓多生长在森林边缘,已经习惯了由枯枝落叶形成的酸性土。 (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本文介绍了蓝莓哪些方面的知识?请简要归纳。 (4)选文第段中加点的“通常”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9.综合性学习。 根据下列材料

13、,写一段介绍“筷子”的说明性文字。 要求:(1)符合说明文的特点;(2)不超过100字。 筷子是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地普遍使用的餐具。 筷子古称“箸”,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国君,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中国已出现由象牙精工制造的筷子,也就是说中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 筷子是由汉族发明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餐具。 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 持放在手指中夹取食物或其他东西的细长形条棍,多用作餐具。其材料或竹木或牙、骨

14、、金属等,形制或方或圆各异。 筷子材质五花八门,有纯竹的、彩漆的、象牙的、银质的。 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 A“西城杨柳弄春柔”是纯景物描写,意思是西城杨柳轻轻地逗弄着春天,并无其他深意。 B“恨悠悠,几时休”两句照应了前文的“泪难收”“水空流”两句。 C“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意为风景不殊,可人已天各

15、一方了。“水空流”三字表达的惆怅之情是深长的。 D“韶华不为少年留”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蕴相似,都有奉劝后人励志惜时之意。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 A“杨柳”“飞絮”既表明春景逝去,又表达了词人忧愁悲伤的心情。 B词的上阕抒发愁情别恨,下阕抒发暮春伤别之情。 C这首词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滔滔江水,抒发了词人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 D这首词词人抒发了韶华已逝、漂泊离愁之情。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11.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

16、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选自宋史.苏轼传)【注】范滂:东汉官员,以清廉著称。比冠:比,等到;冠,成年。博通经史:博通经学史学。擢冠多士:选拔为众人之冠(第一)。对义:旧时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从儒家经籍中摘句为题,考生根据

17、经义解题作文。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我应该避让一下,好让这个人出人头地。哗不厌:哗然不服。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_ A母程氏/亲授以书B属/文日数千言 C闻者/始哗不厌D修/语梅圣俞曰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许_属_ 乃_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4)你认为苏轼为什么能成为天下英才?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12.人的一生中,哪些东西可以丢?哪些东西不能丢? 丢,有时会使人心疼令人惋惜;丢,有时又会让人畅快促人前行。 丢,可能是失去,也可能是获得 请以“丢”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

18、限(诗歌除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不少于6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A“风雪载途”的“载”应读“zi”; B“幅射”的“幅”应为“辐”,“戛然而止”的“戛”应读“ji”; C全部正确; D“出类拨萃”的“拨”应为“拔”。 故选:C。 此题不仅考查学生对汉字读音的掌握,而且考查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音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识记。 做这类题,就得注意平时积累容易读错的字和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平时的学习中也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同时还

19、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识记。 2.【答案】C 【解析】 A、B、D正确; C有误,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用错对象,成语使用不恰当。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

20、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 3.【答案】D 【解析】 A“调动”和后面的“思维能力”不搭配,应去掉“和思维能力”。 B语序不对,“广泛地”是修饰动词的,应该放在“交流”前面。 C缺少主语,可以去掉“由于”或“使”。 D正确。 故选:D。 这道题目考查病句的辨识。病句辨识是考试中经常考到的,这就要明确常见的病句类型,并注意在学习进行归类整,选出正确答案的难度不大。 本题考查病句的识别。做这类题目关键是把握常见的病句类型,认真阅读句子,分析语病出现的原因和位置。 4.【答案】A 【解析】 首先研读材料,明确这则材料是讲传奇,确定首句为;承接从总体上

21、介绍传奇;按总分顺序再分别介绍杂剧和传奇的不同之处,确定其顺序是所以这段材料的排序是。 故选:A。 解答句子排序题的过程和方法:第一步,研读材料。解答句子排序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所给的句子,抓住中心,从而确定首句。第二步,理清思路。不同体裁的文章,结构也会有所不同:记叙文的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或事物的发展为顺序;议论文的句序,常常把观点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第三步,抓住标志。抓住语言标志,如呼应的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有指代意义的词语等。第四步,语感检验。通过前面三步,最后将初步拍成的段落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

22、连贯。如果有不顺畅的感觉,即再予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本题是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对于句子顺序,平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典型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对于句意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做题必须精读句段。 5.【答案】A 【解析】 A没有运用修辞手法,似乎表示有些像,表示揣测,这里不是比喻句; B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只问不答为反问,语气强烈; C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一壁冰山比作屏风,是明喻; D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为设问; 故选:A。 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必须要掌握各种修辞的特点,根据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难度不大。 修辞手法是

23、为了提高表达效果,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等。 6.【答案】设酒杀鸡做食;水尤清冽;窈窕淑女;化而为鸟;学然后知不足;安求其能千里也;俄顷风定云墨色;可怜身上衣正单 【解析】 答案: (1)设酒杀鸡做食 (2)水尤清冽(重点字:冽) (3)窈窕淑女(重点字:窈窕) (4)化而为鸟 (5)学然后知不足 (6)安求其能千里也 (7)俄顷风定云墨色(重点字:俄顷) (8)可怜身上衣正单 本题考查的是古诗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

24、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7.【答案】(1)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分析,由关键语句总结即可。由“这熟悉的音律,像涓涓溪流浸润我心。侧耳细听,若醉若痴。”表明落子调,音律优美;由“在表演中,“挥鞭”为男性动作,洋溢着一股威武和彪悍;“打板”和“舞扇”为女性动作,充溢着一种优雅和柔美。”这句话可以看出,落子调有文武之分,舞姿优雅;由“南皮落子也有文武之分,说

25、来它已有150余年的历史了,其鼎盛期在清末民初。”这句话可以了解到落子调,历史悠久,繁盛于清末民初。由“南皮落子,就是乡音,就是乡情啊。我真希望各门类的艺术家们都不妨来看一看这些原生态的民间艺术,看一看这些一年到头和泥土打交道的农民,是怎样以他们自己的理解,把生活变成艺术的”可知,落子调的内容多是男女爱情和劳动生活,纯朴、真实、原生态。 (2)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我真希望各门类的艺术家们都不妨来看一看这些原生态的民间艺术,看一看这些一年到头和泥土打交道的农民,是怎样以他们自己的理解,把生活变成艺术的。”作答。 (3)本题考查了对写作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写邻居喜欢聚在一起听三民哥吹奏

26、,从侧面写出三民哥的演奏迷人;“连续吹奏30首落子调而脸不红,气不喘”正面描写三民哥的演技高。采用了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4)本题考查插叙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学生先要明确插叙部分及其内容。文中插叙了三民哥和水英姐的爱情故事,是对落子调的内容以男女爱情和劳动生活为主的补充,印证了落子调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也突出落子调的魅力和凄美。结合上述分析,可得出答案。 答案: (1)音律优美。舞姿优雅。有文武之分。历史悠久,繁盛于清末民初。内容多是男女爱情和劳动生活。纯朴、真实、原生态之美。 (2)希望各门类的艺术家们都来看一看落子调这样的原生态的民间艺术,看一看一年到头和泥

27、土打交道的农民,是怎样以自己的理解方式,把生活变成艺术。 (3)采用了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写邻居喜欢聚在一起听三民哥吹奏,而从侧面写出三民哥的演奏迷人;后一句话采用正面描写,突出三民哥是一个演奏落子调的高手。 (4)落子调的内容以男女爱情和劳动生活为主,而三民哥和水英姐的爱情故事正符合了这个内容,从而印证了落子调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将戏与生活融为一体,更加突出落子调的魅力和凄美,这也是落子调得以传承的原因所在。 【解析】 本文以“南皮落子调”为线索,运用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把南皮落子特有的“乡曲风流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印象深刻。表达我对南皮落子

28、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8.【答案】(1)本题考查说明文题目的作用。说明文的题目常有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本文的题目点出说明对象:蓝莓,同时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细读划线句可知,这句话有准确的数字,并把越橘属比作一个大家庭,可知这是列数字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结合此处语境可知,两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是为了准确且生动的说明了越橘家族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这一特点。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

29、容的概括。细读文本可知,第二段介绍了蓝莓得名的原因,第三段介绍了蓝莓种植的历史,第四段介绍了蓝莓的采摘,第五段到第八段介绍了蓝莓种植的注意事项。 (4)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词语。这句话里的通常表示在一般情况下,不排除特殊的情况,如果去掉,则成了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这样,明显与事实不相符,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 (1)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划线句子采用了列数字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列举了越橘家族有400多位兄弟的事实,具体准确且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越橘家族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这一特点。 (3)得名的原因,种植的历

30、史,采摘,种植的注意事项。 (4)不能。“通常”是指一般情况下,是从满园上进行限制,说明那些多分布于中高纬度或者低纬度的高山地区的北高丛蓝莓,一般情况下需要在低于7.2度的环境中“冻”上1000小时以上;去掉“通常”后改变了句子的原意,不符合客观实际。“通常”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 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对象是蓝莓。首段引出说明对象,然后依次介绍了蓝莓得名的原因,种植的历史,蓝莓的采摘和种植的一些注意事项。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

31、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打比方:就是运用比喻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9.【答案】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不要求统一答案,作答本题时,应先介绍什么是筷子,然后介绍筷子的起源和历

32、史,使用地域,所用材质,有关筷子的民间传说等。可从材料中提出相关信息组织语言。 答案: 筷子是由汉族发明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餐具。在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地普遍使用。筷子古称“箸”,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中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筷子材质五花八门,有纯竹的、彩漆的、象牙的、银质的。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

33、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10.【答案】A;D 【解析】 (1)本题考查词作内容理解。 BCD正确; A有误,“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因为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种柔情,“弄”字则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 故选:A。 (2)本题考查词作内容赏析。 ABC正确; D有误,“这首词词人抒发了韶华已逝、漂泊离愁之情”概括错误,此词抒写别恨,为怀人伤别之作,据词意可知作于某年的一个暮春,当为秦观前期的作品,并不是抒写漂泊离愁。 故选:D。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