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

上传人:bei****lei 文档编号:167682179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8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一、设计资料:本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经调查得,近期交通量如下表所示。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9.5%,设计年限为15年,该路段处于2区。二、交通分析:轴载分析路面设计以BZZ-100为标准轴载。1、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1)累计当量轴次车型(KN)C1C2(次/日)小客车前轴16.516.4675017.0427后轴23.011675011.2933中客车SH130前轴25.5516.4200033.8345后轴45.1011200062.6178大客车CA50前轴28.7016.4125035.0652后轴68.20111250236.

2、522小货车BJ130前轴13.4016.442504.33985后轴27.4011425015.2266中货车CA50前轴28.7016.4150042.0782后轴68.20111500283.827中货车EQ140前轴23.7016.4212525.9235后轴69.20112125428.371大货车JN150前轴49.0016.42125610.79后轴101.601121252276.91特大车日野KB222前轴50.2016.41500478.997后轴104.301115001801.47拖挂车五十铃前轴60.0016.4187.5130.059后轴100(3轴)31187.5

3、562.57056.875注:轴载小于25KN的轴载作用不计。(2)累计当量轴次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5年,六车道的车道系数取0.30.4,取0.3。交通量平均增长率为9.5%。2、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1)轴载换算车型(KN)C1C2(次/日)小客车前轴16.5118.567500.0686后轴23.01167500.05286中客车SH130前轴25.55118.520000.67194后轴45.101120003.42328大客车CA50前轴28.70118.512501.06448后轴68.2011125058.5039小货车BJ1

4、30前轴13.40118.542500.00817后轴27.401142500.13502中货车CA50前轴28.70118.515001.27737后轴68.2011150070.2047中货车EQ140前轴23.70118.521250.39131后轴69.20112125111.74大货车JN150前轴49.00118.52125130.647后轴101.601121252412.73特大车日野KB222前轴50.20118.51500111.916后轴104.301115002100.71拖挂车五十铃前轴60.00118.5187.558.2617后轴100(3轴)31187.5562

5、.55624.304注:轴载小于50KN的轴载作用不计(2)累计当量轴次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5年,六车道的车道系数取0.30.4,取0.3。交通量平均增长率为9.5%。三、设计指标的确定1、计算设计弯沉值Ld该公路为高速公路,公路等级系数取1.0,面层为沥青混凝土,面层类型系数取1.0,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总厚度大于20,基层类型系数取1.0。设计弯沉值为:2、抗拉强度结构系数对沥青混凝土面层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类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类 四、设计计算(一)干燥状态1、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中表5.1.4-1

6、“土基干湿状态的稠度建议值”土质类型 : 粉质土路基干湿状态: 干燥状态土基土质稠度: Wc = 1.10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中附表F.0.3“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 (MPa)”公路自然区划:2区土基回弹模量: E0 = 48.5 MPa2、路面参数设计(1)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交通量设计年限内累计标准轴次Ne=2.36107次,由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该路交通等级为重交通,高速公路路面等级为高级路面,面层类型为沥青混凝土。(2)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及材料设计参数确定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表4.1.3-1及附录E确定

7、各层材料设计参数。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cm)抗压模量(MPa)劈裂强度 (MPa)容许底层拉应力(MPa)(20)(15)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140020001.40.38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120016001.00.273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90012000.80.24水泥稳定碎石设计层厚度待定160016000.50.215石灰粉煤灰碎石20150015000.70.36级配碎石202302303、确定设计层厚度利用设计程序计算出满足设计弯沉指标要求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为17cm(取整)。计算结果路面设计弯沉值(0.01mm) 20.12路面结构的实测弯沉值(0.01mm) 19.93

8、818设计控制层厚度(cm) 16.3第 1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19.93818实际路面结构第 1层底最大拉应力(MPa) 0第 2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21.70816实际路面结构第 2层底最大拉应力(MPa) 0第 3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24.57569实际路面结构第 3层底最大拉应力(MPa) 0第 4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28.63524实际路面结构第 4层底最大拉应力(MPa) 3.739316E-02第 5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15.58239实际路面结构第 5层底最大拉应力(MPa) .

9、1280616第 6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168.4614土基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192.0715满足要求。(二)中湿状态1、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中表5.1.4-1“土基干湿状态的稠度建议值”土质类型 : 粉质土路基干湿状态: 中湿状态土基土质稠度: Wc = 1.00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中附表F.0.3“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 (MPa)”公路自然区划:2区土基回弹模量: E0 = 42.5 MPa2、路面参数设计(1)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交通量设计年限内累计标

10、准轴次Ne=2.36107次,由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该路交通等级为重交通,高速公路路面等级为高级路面,面层类型为沥青混凝土。(2)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及材料设计参数确定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表4.1.3-1及附录E确定各层材料设计参数。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cm)抗压模量(MPa)劈裂强度 (MPa)容许底层拉应力(MPa)(20)(15)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140020001.40.38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120016001.00.273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90012000.80.24水泥稳定碎石设计层厚度待定160016000.50.215石灰粉煤灰碎石201

11、50015000.70.36级配碎石202302303、确定设计层厚度利用设计程序计算出满足设计弯沉指标要求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为19cm(取整)。计算结果路面设计弯沉值(0.01mm) 20.12路面结构的实测弯沉值(0.01mm) 20.0985设计控制层厚度(cm) 18.3第 1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20.0985实际路面结构第 1层底最大拉应力(MPa) 0第 2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21.85131实际路面结构第 2层底最大拉应力(MPa) 0第 3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24.6571实际路面结构第 3层底最大拉应力(MPa)

12、 0第 4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28.55338实际路面结构第 4层底最大拉应力(MPa) 3.899089E-02第 5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14.95647实际路面结构第 5层底最大拉应力(MPa) .1245208第 6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183.7254土基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219.1875满足要求。(三)潮湿状态1、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中表5.1.4-1“土基干湿状态的稠度建议值”土质类型 : 粉质土路基干湿状态: 中湿状态土基土质稠度: Wc = 0.90根据

1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中附表F.0.3“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 (MPa)”公路自然区划:2区土基回弹模量: E0 = 36.5 MPa2、路面参数设计(1)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交通量设计年限内累计标准轴次Ne=2.36107次,由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该路交通等级为重交通,高速公路路面等级为高级路面,面层类型为沥青混凝土。(2)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及材料设计参数确定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表4.1.3-1及附录E确定各层材料设计参数。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cm)抗压模量(MPa)劈裂强度 (MPa)容许底层拉应力(MPa)

14、(20)(15)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140020001.40.38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120016001.00.273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90012000.80.24水泥稳定碎石设计层厚度待定160016000.50.215石灰粉煤灰碎石20150015000.70.36级配碎石362302303、确定设计层厚度利用设计程序计算出满足设计弯沉指标要求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为16cm(取整)。计算结果路面设计弯沉值(0.01mm) 20.12路面结构的实测弯沉值(0.01mm) 19.93864设计控制层厚度(cm) 15.59999第 1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19.93864实

15、际路面结构第 1层底最大拉应力(MPa) 0第 2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21.57448实际路面结构第 2层底最大拉应力(MPa) 0第 3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24.14809实际路面结构第 3层底最大拉应力(MPa) 0第 4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27.67547实际路面结构第 4层底最大拉应力(MPa) 3.293055E-02第 5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14.30912实际路面结构第 5层底最大拉应力(MPa) .1202179第 6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118.0143土基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

16、.01mm) 255.2184满足要求。4、防冻厚度验算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表5.2.4“最小防冻厚度”土质类型 : 粉质土路基干湿状态:潮湿状态路面结构材料层:稳定土类道路多年最大冻深:200cm路面最小防冻厚度:6070cm验算结果表明,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四)过湿状态1、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中表5.1.4-1“土基干湿状态的稠度建议值”土质类型 : 粉质土路基干湿状态: 中湿状态土基土质稠度: Wc = 0.8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中附表F.0.3“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

17、回弹模量参考值 (MPa)”公路自然区划:2区土基回弹模量: E0 = 31.0 MPa2、路面参数设计(1)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交通量设计年限内累计标准轴次Ne=2.36107次,由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该路交通等级为重交通,高速公路路面等级为高级路面,面层类型为沥青混凝土。(2)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及材料设计参数确定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表4.1.3-1及附录E确定各层材料设计参数。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cm)抗压模量(MPa)劈裂强度 (MPa)容许底层拉应力(MPa)(20)(15)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140020001.40.38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61

18、20016001.00.273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90012000.80.24水泥稳定碎石设计层厚度待定160016000.50.215石灰粉煤灰碎石20150015000.70.36级配碎石362302303、确定设计层厚度利用设计程序计算出满足设计弯沉指标要求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为19cm(取整)。计算结果路面设计弯沉值(0.01mm) 20.12路面结构的实测弯沉值(0.01mm) 20.09002设计控制层厚度(cm) 18.3第 1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20.09002实际路面结构第 1层底最大拉应力(MPa) 0第 2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21.

19、68821实际路面结构第 2层底最大拉应力(MPa) 0第 3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24.16145实际路面结构第 3层底最大拉应力(MPa) 0第 4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27.47129实际路面结构第 4层底最大拉应力(MPa) 3.479101E-02第 5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13.69618实际路面结构第 5层底最大拉应力(MPa) .1146381第 6结构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127.1239土基层顶面施工控制弯沉(0.01mm) 300.499满足要求。4、防冻厚度验算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

20、2006)表5.2.4“最小防冻厚度”土质类型 : 粉质土路基干湿状态:潮湿状态路面结构材料层:稳定土类道路多年最大冻深:200cm路面最小防冻厚度:6070cm验算结果表明,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五、确定结构层设计参数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的建议值取定路面各结构层适宜厚度,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方案如下,并按照上面方法进行验算符合要求。沥青路面结构层参数与方案建议路基状况结构层厚度(cm)适用状态干燥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用量5%)石灰粉煤灰碎石(石灰用量8%)级配碎石468172020高填

21、路堤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防或透水封层462桥梁中湿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用量5%)石灰粉煤灰碎石(石灰用量8%)级配碎石468192020低路堤明暗涵通互通闸道潮湿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用量5%)石灰粉煤灰碎石(石灰用量8%)级配碎石468162036路堑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防或透水封层4682隧道过湿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粗粒式

22、沥青混凝土AC-25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用量5%)石灰粉煤灰碎石(石灰用量8%)级配碎石468192036浸水路堤过水路堑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实例一、轴载换算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以100KN的单轴-双轮组荷载作为标准轴载。不同轴轮型和轴载的作用次数,按下式换算为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 (1) ; (2) (3) ; (4)Ns100KN的单轴-双轮组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Pi单轴-单轮、单轴-双轮组或三轴-双轮组轴型级轴载的总重(KN);轴型和轴载级位数;各类轴型级轴载的作用次数;轴-轮型系数,单轴-双轮组时,=1;单轴-单轮时,按式(2)计算;双轴-双轮组时,按式(3)计算;三轴-双轮组时

23、,按式(4)计算。轴载换算车型(KN)(次/日)小客车前轴16.566567500后轴23.0167500中客车SH130前轴25.5555120000后轴45.10120000.0059大客车CA50前轴28.70524.212500后轴68.20112502.7382小货车BJ130前轴13.40727.342500后轴27.40142500中货车CA50前轴28.70524.215000后轴68.20115003.2858中货车EQ140前轴23.70569.121250后轴69.20121255.8757大货车JN150前轴49.00416.521250.02347后轴101.6012

24、1252739.4177特大车日野KB222前轴50.20412.115000.0244后轴104.30115002941.9832拖挂车五十铃前轴60.00381.7187.50.0529后轴100(3轴)0187.505693.4073上表为双车道双向交通调查结果, 取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9.5。小于和等于40KN(单轴)和80KN(双轴)的轴载可略去。调查分析双向交通的分布情况,选取交通量方向分布系数,一般取0.5,车道数为6,所以交通量车道分布系数取0.6。Ns=0.50.65693.4073=1708.02次查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此路面属重交通,设计使

25、用年限为30年。由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取轮迹横向分布系数为0.22,可计算得到设计年限内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e为:二、路面板厚度计算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同路基的干湿状态有密切关系,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路面结构的设计,路基按干湿状态不同,分为四类: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为了保证路基路面结构的稳定性一般要求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当处于过湿状态时,路基不稳定,冰冻区春融翻浆,非冰冻区弹簧,路基经处理后方可铺筑路面。下面对潮湿、中湿、干燥3种状态分别讨论。(一)干燥状态1、初拟路面结构查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表4.4.6,初拟普通水泥混泥土路

26、面层厚度为h=0.26m, 基层选用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用量为5),厚为h1=0.22m。底基层厚度为h2=0.20m的级配碎石。普通水泥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宽为3.75m,长为5.0m。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横缝为设传力杆假缝。2、材料参数的确定(1)混泥土的设计弯拉强度与弹性模量按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表3.0.6,取普通混泥土面层的弯拉强度标准值,相应弯拉弹性模量标准值为 (2)土基的回弹模量参照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附录F,路基回弹模量取。查附录F.2,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回弹模量取,天然砂砾回弹模量取。按式(B.1.5)计算基层顶面当量回弹

27、模量如下:普通混凝土面层的相对刚度半径按(B.1.3-2)计算为3、荷载疲劳应力计算按式(B.1.3),标准轴载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应力计算为因纵缝为设拉平缝,接缝传荷能力的应力折减系数。考虑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累计疲劳作用的疲劳应力系数。根据公路等级,由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附录B,考虑偏载和动载等因素对路面疲劳损坏影响的综合系数按式(B.1.2),荷载疲劳应力计算为 4、温度疲劳应力由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表3.0.8,区最大温度梯度区88/。板长,由图B.2.2可查普通混凝土板厚, 按式(B.2.2),最大温度梯度时混凝土板的温度

28、翘曲应力计算为温度疲劳应力系数,按式(B.2.3)计算为再由式(B2.1)计算温度疲劳应力为5、可靠度计算由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表3.0.1,高速公路的安全等级为一级,相应于一级安全等级的变异水平等级为低级,目标可靠度为95%,再根据查的目标可靠度变异水平等级,查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表3.0.3,确定可靠度系数,按式(3.0.3)因而所选的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可以承受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综合疲劳作用。(二)中湿状态1、初拟路面结构查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表4.4.6,初拟普通水泥混泥土路面层厚度

29、为h=0.26m, 基层选用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用量为5),厚为h1=0.22m。底基层厚度为h2=0.20m的级配碎石。普通水泥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宽为3.75m,长为5.0m。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横缝为设传力杆假缝。2、材料参数的确定(1)混泥土的设计弯拉强度与弹性模量按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表3.0.6,取普通混泥土面层的弯拉强度标准值,相应弯拉弹性模量标准值为 (2)土基的回弹模量参照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附录F,路基回弹模量取。查附录F.2,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回弹模量取,天然砂砾回弹模量取。按式(B.1.5)计算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如下

30、:普通混凝土面层的相对刚度半径按(B.1.3-2)计算为3、荷载疲劳应力计算按式(B.1.3),标准轴载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应力计算为因纵缝为设拉平缝,接缝传荷能力的应力折减系数。考虑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累计疲劳作用的疲劳应力系数。根据公路等级,由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附录B,考虑偏载和动载等因素对路面疲劳损坏影响的综合系数按式(B.1.2),荷载疲劳应力计算为 4、温度疲劳应力由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表3.0.8,区最大温度梯度区88/。板长,由图B.2.2可查普通混凝土板厚, 按式(B.2.2),最大温度梯度时混凝土板的温度翘曲应力

31、计算为温度疲劳应力系数,按式(B.2.3)计算为再由式(B2.1)计算温度疲劳应力为5、可靠度计算由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表3.0.1,高速公路的安全等级为一级,相应于一级安全等级的变异水平等级为低级,目标可靠度为95%,再根据查的目标可靠度变异水平等级,查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表3.0.3,确定可靠度系数,按式(3.0.3)因而所选的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可以承受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综合疲劳作用。(三)潮湿状态1、初拟路面结构查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表4.4.6,初拟普通水泥混泥土路面层厚度为h=0

32、.26m, 基层选用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用量为5),厚为h1=0.22m。底基层厚度为h2=0.20m的级配碎石。普通水泥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宽为3.75m,长为5.0m。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横缝为设传力杆假缝。2、材料参数的确定(1)混泥土的设计弯拉强度与弹性模量按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表3.0.6,取普通混泥土面层的弯拉强度标准值,相应弯拉弹性模量标准值为 (2)土基的回弹模量参照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附录F,路基回弹模量取。查附录F.2,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回弹模量取,天然砂砾回弹模量取。按式(B.1.5)计算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如下:普通混

33、凝土面层的相对刚度半径按(B.1.3-2)计算为3、荷载疲劳应力计算按式(B.1.3),标准轴载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应力计算为因纵缝为设拉平缝,接缝传荷能力的应力折减系数。考虑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累计疲劳作用的疲劳应力系数。根据公路等级,由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附录B,考虑偏载和动载等因素对路面疲劳损坏影响的综合系数按式(B.1.2),荷载疲劳应力计算为 4、温度疲劳应力由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表3.0.8,区最大温度梯度区88/。板长,由图B.2.2可查普通混凝土板厚, 按式(B.2.2),最大温度梯度时混凝土板的温度翘曲应力计算为温

34、度疲劳应力系数,按式(B.2.3)计算为再由式(B2.1)计算温度疲劳应力为5、可靠度计算由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表3.0.1,高速公路的安全等级为一级,相应于一级安全等级的变异水平等级为低级,目标可靠度为95%,再根据查的目标可靠度变异水平等级,查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表3.0.3,确定可靠度系数,按式(3.0.3)因而所选的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可以承受设计基准期内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综合疲劳作用。三、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纵向配筋计算1、计算参数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查表F5,得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3.5(MPa),粘结刚度系数=34

35、(MPa/mm),连续配筋混凝土干缩应变=O.0002。选用HRB335螺纹钢筋,直径为:16mm,查附录F.4,得到弹性模量Es= 200GPa、屈服强度 =335MPa。2、横向裂缝间距计算按式(E.O.2-3),混凝土温缩应力系数为初拟配筋率=O.7,按式(E.O.2-2),计算钢筋贡献率为由和,查图E.O.2,得,代入式(E.0.2-1)中满足横向裂缝间距1.02.5m的要求。3、裂缝宽度计算根据钢筋贡献率为和,查图E.0.3,得裂缝宽度系数,按式(E.O.3)计算裂缝宽度为4、钢筋应力计算根据钢筋贡献率为和,查图E.0.4,得钢筋温度应力系数,按式(E.0.4)计算钢筋应力为5、钢筋

36、间距或根数计算上述计算均满足要求,则初拟的纵向钢筋配筋率是合适的。钢筋间距为或每延米纵向钢筋根数为1000120=8.39根。四、确定结构层设计参数根据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的建议值取定路面各结构层适宜厚度,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方案如下,并按照上面方法进行验算符合要求。水泥混凝土路面各种设计方案列表如下路基状态结构层层 厚(cm)干 燥水泥混凝土面层26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2级配碎石底基层20中 湿水泥混凝土面层26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级配碎石底基层20潮 湿水泥混凝土面层26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2级配碎石垫层22五、板的平面尺寸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采用矩形水泥混凝土板,

37、纵向和横向接缝垂直相交,其纵向两侧的横缝不得互相错位。(1)纵缝间距过宽容易产生纵向断裂,因而规范规定板宽不超过4.5m,由于单侧行车道路面宽11.25m,故设计板宽取为3.75m。(2)横缝间距取为5.0m,使混凝土板尽可能接近正方形,以改善受力状态。(3)为使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较长,设计水泥混凝土板厚为20cm。六、接缝设计1、纵缝设计一次铺筑宽度为3.75m,设置纵向施工缝,纵向施工缝采用平缝形式,上部应锯切槽口,深度为35mm,宽度为6mm,槽内灌塞填缝料。纵向施工缝(单位:mm)纵向缩缝:采用假缝形式,锯切的槽口深度应大于施工缝的槽口深度。采用粒料基层时,槽口深度应为板厚的1/3;采用半刚性基层时,槽口深度应为板厚的2/5。纵向缩缝(单位:mm)2、横向接缝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尽可能选在缩缝或胀缝处。横向施工缝构造(单位:mm) 横向缩缝可等间距或变间距布置,采用假缝形式,顶部应锯切槽口,深度为面层厚度的1/5-1/4,宽度为6mm,槽内填塞填缝料。横向缩缝构造(单位:mm)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