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理论发展史

上传人:do****y1 文档编号:167674729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电路理论发展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电路理论发展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电路理论发展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电路理论发展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路理论发展史(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Forpauseonsuyndresachnofrcmrcausee电路理论发展史班级:电信理1402班学号:00206姓名:蔡天赐指导教师:刘皓春电路理论的历史与发展概况 电路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于人类历史中大约已有 200 多年了,在这纷纭变化的200 多年里,电路理论从那种用莱顿瓶和变 阻器描述问题的原始概念和分析方法逐渐演变成为一门抽象化的基 础理论科学,其间的发展和变化贯穿于整个电气科学的发展之中。如 今它不仅成为了整个电气科学技术中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在 开拓和发展新的电气理论和技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电路理论是一个极其美妙的领域,在这一领域内,数学、物理学、 信息工程

2、、电气工程与自动控制工程等学科找到了一个和谐的结合点 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实际应用使其具有旺盛持久的生命力。因 而,对于许多有关的学科来说,电路理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 课。1. 历史的回顾电,这个词来源于古希腊语“琥珀(elektron) ”琥珀是一种树 脂化石。大约在公元前600 年,古希腊人第一次产生了电场,其方法 是用一块丝绸或毛皮与琥珀棒摩擦。人们注意到有一些带电的材料被 带电的玻璃片所吸引,而另一些却被排斥,这说明存在两种不同的电。 本杰明.富兰克林称这两种电(或电荷)为正电和负电(正电荷或负电 荷)。法国科学家查利奥古斯丁 库仑(Charlse-Augustin de C

3、oulomb )和英国科学家卡文迪什(Cavendish)在十八世纪研究了这 种靠摩擦产生的静电,发现了这种电所遵循的规律,这个规律被称为 库仑定律 (178 年) 。然而电科学真正的突破是从 1800 年伏打 (Alessandro Vol tar)发明化学电池后开始的。后人采用伏特作为电 压的单位,以纪念科学家伏打。由于伏打电池使电流连续成为可能, 因而使很多电的实验变得简单可行,于是在短期内就有了一系列重要 的发现。比如,1820年奥斯特(,罗盘指针在载流导体旁会发生偏转, 于是他断定:电荷的流动产生了磁。这一发现揭开了电学理论的新的 一页。 1825年安培(,同时毕奥和沙伐尔也用实验表

4、明了电流与磁场 强度的关系。后人为纪念安培,取其名作为电流的单位。 1827 年德 国物理学家欧姆( 在他的论文“用数学研究电路”中创立了欧姆定律。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M.Faraday)在认识到电流能产生磁之后,花了十 年功夫,企图证明磁场能产生电流。他致力于互感的研究,1831 年 他终于成功地证明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电磁现象的理论与实用 问题的研究上,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楞次(Heinrich Friedrich Lenz)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833年他建立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 则(楞次定则),其后,他致力于电机理论的研究,并提出了电机可逆 性原理。 1844 年,楞次与英国物理学

5、家焦耳(,就提出了“场”的一 些初步但极为重要的概念来解释他的发现,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法 拉第不精通数学,因而未能从他的发现中再前进一步去建立电磁场理 论,但自此开始,电与磁的研究就分别在“路”与“场”这两大密切 相关的阵地上展开来了。为电路理论奠定基础的是伟大的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刚满 23 岁的大学生基尔霍夫发表了划时代论文“关于研究电流线性分布 所得到的方程的解”文中提出了分析电路的第一定律(电流定律KCL) 和第二定律(电压定律KVL),同时还确定了网孔回路分析法的原理。 后人曾从电磁场理论体系的核心麦克斯韦方程组推导出电路理论体 系的核心KCL和KVL,这充分表明了电磁场问题与

6、电路问题之间存在 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和辩证的统一。从电路理论发展进程及其所包含的 内容来看,人们常把欧姆(1827 年)和基尔霍夫(1847 年)的贡献作为 这门学科的起点,从这个起点到20世纪 50年代的这一段时期被称 为“经典电路理论发展阶段”,而把20 世纪60 年代到70年代这一段 时期称为“近代电路理论发展阶段”, 20 世纪70年代以后的时期被 称为“电路与系统理论发展阶段”。(1) 经典电路理论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历经约100年,在这100年中,除了前面提到过的欧姆 和基尔霍夫的贡献之外,重要的成果还有:1832年亨利(J.Henry) 发现自感现象;1843年发明了惠斯登(Whea

7、tstone)电桥;1853年亥 姆霍兹(H.Von Helmhol tz)首先使用等效电源定理分析电路,但这 个定理直到1883年才由戴维南(,因此后人称其为戴维南定理; 1873 年麦克斯韦在他的巨着Trea tise on Elec trici ty and Magne tism (这是电气科学技术史上的第一部专着 )中确立了节点分析法原理; 1894年斯坦梅茨(;1899年肯内利(Kennelly)解决了 Y 变换; 1904年拉塞尔(R.Russell )提出对偶原理;1911年海维赛德 (O.Heaviside )提出阻抗概念,从而建立起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的分 析方法;1918年福特

8、斯库(Fortescue)提出三相对称分量法,同年 巴尔的摩(Bal ti more)提出了电气滤波器概念;1920年瓦格纳(Wagner) 发明了实际的滤波器,同年坎贝尔Campbell提出了理想变压器概念; 1921年布里辛格(Breisig)提出了四端网络及黑箱概念;1924年福 斯特(Foster)提出电抗定理;1926年卡夫穆勒(Kupfmuller)提 出了瞬态响应概念;1933年诺顿(L.Norton)提出了戴维南定理的 对偶形式诺顿定理; 1948年特勒根(,这一器件后于1964年由施 诺依(;特勒根还于1952年确立了电路理论中除了 KCL和KVL之外 的另一个基本定理特勒根

9、定理。以上这些重要成果基本上组成了经 典电路理论的实体。从发展动力来看,电路理论的早期发展是与长途电话通讯密切相 关的。到20 世纪 30 年代,由于电力和电信工程的发展,电路理论已开 始面向多学科领域,这时,不仅要以电路理论为基础去研究复杂的电 力网络,同时还要对距离日益增加的越来越复杂的电信网络进行分析 设计与综合。进入20世纪40 年代后,由于生产的发展和二次大战的 需要,除了电力和电信之外,自动控制技术急剧兴起,于是在电气科 学技术领域内就形成了鼎足三立的体系:即电力系统、通信系统和控 制系统。这三大系统皆以电路理论为基础,同时三大系统又成为推动 电路理论向更广泛、更深入的水平发展的动

10、力。从演变过程看,电路理论最初是属于物理学中电磁学的一个分支 那时仅局限于对实体进行研究,其科学抽象过程是从欧姆定律和基尔 霍夫定律出现之后逐渐开始的。科学家们将以欧姆定律为约束的元件 示性关系和以基尔霍夫定律为约束的元件互连关系视为电路学科的 基本“公理”,并将电路看成是以理想化的集中参数元件组成的系统,仅供个人参考 进而对各种抽象的(理想化的)基本元件集合组成的结构(系统)进行 研究,这一过程使得电路问题中各种复杂的实际器件或设备被简单抽 象的基本元件及其组合模拟或等值替代了,这些基本元件就是逐步归 纳出来的电阻、电容、电感和电源等。从方法上看,目前分析电路的方法有三大类,即:时域分析、频

11、 域分析和拓扑分析。时域分析方法是人们在电路理论的最初阶段就开 始使用的方法,当时对电路的分析也只有这一种方法。时域分析法的 先驱是英国工程师海维西特(Oliver Heaviside),海维西特是一个 实际工作者,他的兴趣在于电路问题的实际求解,他发现使用符号“P” 作为微分算子同时又当作一个代数变量运算的方法在对某些电路问 题分析时既方便又有效。然而他并未去探求这种方法的严密论证,因 而受到同时代一些主要数学家的不断指责,周折近三十年后,当人们 在数学家拉普拉斯(Pierre Simon de Laplace) 1780年的遗着中找 到运算微积与复平面上的积分之间的关系时,这场争执才告结束

12、,而 后海维西特的运算微积就被拉普拉斯变换导出的新形式所取代,因此 后人将用于电路分析的运算微积方法称为拉普拉斯变换。其次,早在 1822年,法国数学家傅里叶(J.Fourier)在研究热流问题时就解决 了傅里叶分析的数学基础,后来虽有许多学者将傅里叶级数、积分和 波谱的概念引入到电路分析中,但真正标志着频域法起点里程碑的是 20 世纪 40 年代伯德( NetworkSynthesisandFeedbackAmplifier Design(1945 年)的发表。伯德不仅成功地阐明了有源电路的网孔 和节点分析,而且把复变函数的理论严谨地应用于电路分析中,从而将电路的物理行为确切地展示在复平面上

13、;同时他还论证了实部与虚 部的关系,对策动点阻抗函数和转移(传递)函数进行了讨论,并且创 立了用对数坐标表达这类函数的幅值、相位与频率变量的关系图伯 德图。傅里叶分析后来又发展到非周期函数,又跟拉普拉斯变换联系 在一起,从而形成了现代分析科学中的主要工具之一频域分析法。 拓扑分析法其实早已由基尔霍夫(1847 年)和麦克斯韦(1873 年)所开 创, 1847 年基尔霍夫就首先使用了“树”来研究电路,只是由于他 们当时的论点太深奥或者说超越了时代,致使这种方法在电路分析中 的实际应用停滞了近百年。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拓扑分析法才 广泛应用于电路学科,1961年塞舒(S.Seshu)和列德

14、(20 世纪30年代以后,在电路学科的发展过程中还有不少人作出 过重大贡献,其中特别是吉耶曼(E.Guillemin)和考尔(W.Cauer) 等人。他们在 20 世纪 30 年代的着作对于建立电路理论这门独立的学 科起着奠基的作用,而他们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着作却被 认为是这门学科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1953 年,麻省理工学院的 吉耶曼教授发表了 他的重要着作 Introductory Circuit Theory,书中引入网络图论的基本原理来系统列写电路分析方程, 对电路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着重强调时间响应、自然频率、阻抗函 数特性和零点极点的概念,以及网络综合理论等。全书虽然

15、主要限于 对线性、时不变、双向和无源元件及其所构成的集中参数电路进行论 述,但这正反映了经典电路理论阶段的主体内容,因此可以说吉耶曼 的着作是对20世纪50年代以前电路理论发展中较为成熟的主流方面 所做的一个很好的总结和概括。(2) 近代电路理论发展阶段二次大战后,电力系统、通讯系统和控制系统的研究及应用都取 得了巨大的进展,尤其是后两者的进展更为迅速。控制技术和通讯技 术从实际应用逐步上升为新的理论体系“控制论”和“信息论”。 与此同时,半导体电子学和微电子学、数字计算机、激光技术以及核 科学和航天技术等新兴尖端技术也以惊人的速度突飞猛进,使得整个 电气工程领域从 20 世纪 50 年代末期

16、就开始了所谓的“电子革命”和 “计算机革命”。所有这些都促使电路理论从20 世纪60年代起不得 不在内容和概念上进行不断地调整和革新,以适应科学技术 爆炸 的新时代,于是就形成了近代电路理论。这一阶段的内容大致具有如 下特征:1)在时域分析中,引用了施瓦兹(L.Schwartz)的分布理论 着作中的成果,严格给出了电路的冲激响应的概念。同时,继过去将 全响应分解成稳态分量和瞬态分量之后,又把全响应分解为零状态响 应和零输入响应。在此基础上导出了卷积积分,阐明了电路在任意波 形输入下的响应。在频域分析方面,引入了信号分析的相应研究,并 且进一步运用和扩展了傅里叶分析,通过现代科学分析中非常重要的

17、 工具一一卷积定理,将电路的时域和频域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 一来,整个网络分析的面目为之一新。2)在电路理论研究中系统地应用拓扑学特别是一维拓扑学的成 果,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电路理论的内容和提高了它的理论水平,而 且还为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3) 将动力学体系与电路理论相结合,引出了电路的状态、状态变 量和状态空间的概念。状态方程的建立可以说与昔日输入一输出方程 的建立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而状态概念的应用为解决非线性电路和 时变电路问题又给出了新的途径。4) 在电路的激励和信号研究方面,除了考虑连续时间信号外, 还必须考虑离散和干扰下的随机信号。于是,在数学工具上

18、就由拉普 拉斯变换而及 Z 变换,由微分方程而及差分方程。5) 近代电路理论站在集合论的高度,把电路看成是特定拓扑结 构的支路集和节点集。从而应用空间的概念,借助于矩阵和张量的工 具来对基尔霍夫定律进行描述,这给古典的基尔霍夫定律注入了新的 活力。6) 在计算方法上采用了“系统的步骤”,以此与计算机的辅助分 析方法相适应,使得昔日难以入手的多端网络问题、时变网络以及非 线性网络问题变得易于解决。近代电路理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70 年代就已形成,这 十几年的进展相当于过去的几十年,这种发展的高速度是在社会生产 力急剧发展的推动之下产生的,其发展的结果使得社会生产中的电气 化、自动化和智能

19、化水平迅速提高。2. 电路与系统(CAS)学科的诞生在近代电路理论向前发展的同时,20世纪 60年代至70 年代首 先在自然科学和技术的领域内形成了严谨而完整的“系统”概念,接 着“系统理论”成为受到普遍重视的研究领域。其实,系统理论是起 源于电路理论的。最初人们在对电力系统和通讯系统进行分析设计时 不仅要从微观上仔细地研究、发展和更新构成系统的每个部件和元件 而且还需要从宏观出发,在整体上研究系统结构的合理性、可靠性和 稳定性等,这就自然而然地使某些系统理论的原始概念和方法伴随着 电路理论的发展和深化而诞生。到今天,系统理论已成为独立于其它 学科的一门高度抽象概括而又广泛应用的基础理论,是各

20、技术科学领 域所共有的理论财富。然而,对电路理论及其工作者来说,是无法撇 开系统概念去单独研究电路的,因为电路本身就是一个系统。但是系 统又不能与电路完全等同,系统较之电路更具有一般性,而电路较之 系统则更具有其典型性。电路所考虑的是元件的拓扑、参数、电路的 物理量以及电路的内在电气结构,而系统所考虑的则是从输入到输出 的整体性能及其外在的物理行为。电路理论与系统理论相结合,可以 把系统理论的概括性和抽象方法用之于电路,使电路理论的研究站得 更高些;也可以把电路理论的精确性和计算方法用之于各种非电系统 使系统问题的研究更加切实。正是由于电路理论与系统理论在研究问 题的科学思想上相互渗透、相互馈

21、递,在研究问题的方法上又相互协 调和相互统一这一事实,在 20 世纪70 年代,科学界正式提出了建立 概念体系更扩展的“电路与系统”(CAS)学科。这一举动是由学科的 内在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事实证明,这一结合不仅保持了系统理论与 电路理论的根源关系,使电路理论焕发出青春活力,使系统理论进一 步得到促进,同时它们互相结合而发挥出来的无比创造力十分引人瞩目。综上所述,电路理论的发展分为经典电路理论、近代电路理论和 电路与系统理论这三个主要历史阶段。其中近代电路理论不仅是经典 电路理论的继续、扩展和更新,同时它也是电路与系统学科中的一部 分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目前我们正处于电路与系统理论不断向前发

22、展的时期,电路与系统学科的主攻方向,可分为与“电”直接有关的 电路理论及其工程应用和概括的系统科学及其应用两个方面。资料参考:百度文库Bmi总袁阵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ur den persdnlichen fu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go刀冰HbiPour l e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a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a des fins commerciales.t o n b k og刀只 刀Qge帀,KOTopbie ucno刀b3yQTcx g刀只 o6yqeHux, uccnegoBaHu帀 u Heucno刀b3OBaTbcx b KOMMepqecKux ue刀xx.以下无正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