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素的不同作用机理探讨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上传人:do****y1 文档编号:167665047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益生素的不同作用机理探讨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益生素的不同作用机理探讨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益生素的不同作用机理探讨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益生素的不同作用机理探讨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益生素的不同作用机理探讨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益生素的不同作用机理探讨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1)随着抗生素时代的即将过去,寻找对动物与人类有益无害的抗生素替代品已成为养殖业向前 发展的根本所在。其中,益生素乃最先被提出的抗生素替代品,益生素是可直接饲喂动物的 在动物消化道内起.随着抗生素时代的即将过去,寻找对动物与人类有益无害的抗生素替代品已成为养殖业向前 发展的根本所在。其中,益生素乃最先被提出的抗生素替代品,益生素是可直接饲喂动物的 在动物消化道内起有益作用的微生物制剂,它以活的形式在动物消化道中与病原菌通过竞争 性抑制,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力,并直接参与胃肠道微生物的平衡,达到胃肠道功能正常化 的日的(Fuller, 1989)。抗

2、生素是种将菌丝筛选和繁殖培养,取其代谢产物制成的抗菌物质, 其作用是抑制和杀灭病原菌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在此同时,也抑杀了动物机体内正常共 生的菌群,破坏了微生态平衡。相反,益生素的作用在于扶植正常微生物菌群,提高它们在 肠道中的定居繁殖能力以站抗致病微生物,把生态失衡调节为生态平衡,从而达到促进生长、 防治疾病的目的。 1 益生素的作用机理 益生素的作用机理在理论上的进展还很小,现阶段 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微生态平衡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1 优势种 群学说 正常微牛物群对整个肠道菌群起决定作用,使用微生物的目的就在于恢复优势菌群, 保持微牛态平衡。正常情况下,动物肠道内

3、存在大量的微生物菌群,其中能有效促进动物生 长和饲料消化的有益菌群主要由杆菌、真菌、消化球菌、厌氧弯曲杆菌等令性厌氧菌群、乳 杆菌和双歧杆菌构成。田允波等(1999)指出,一般情况下,猪鸡肠道内优势种群为厌氧菌 (占 99以上,而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只占1),其中主要是拟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 菌等,各种菌群间既具有正向关系(偏利共生、相生和互惠现象),又有负向关系(竞争、 偏害现象人正向效应促使种群发展,而负向效应则限制或阻止种群的过度膨胀,这两者达到 平衡时,我们称之为“微生态平衡”。当某些条件如外界环境中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性状改 变,动物受到饲料转换、断乳、运输或疾病等应激作用,机体处于病

4、理状态,免疫力下降或 使用抗生素药物后,均会导致肠道内菌落比例失调,此时腐败菌和致病菌大量繁殖,有益菌 减少,造成微生态失调,动物体容易产生疾病。摄入益生素后,消化道内有益菌群得到了有 效补充,使有益菌在数量和作用强度上均占绝对优势,该菌群的繁殖和代谢,大大的抑制致 病菌群的生长繁殖,从而保持菌群的正平衡,有效地防止菌群失调Han等,1984)。1. 2 生物夺氧学说 需氧芽胞杆菌能在指主肠道内迅速地定值并生长繁殖,消耗氧气,又称生物 夺氧。以益生素形式添加好氧菌特别是芽孢杆菌或添加寡糖特异性地增殖芽胞杆菌,它们在 繁殖过程中均对消耗肠道内的氧气,造成局部厌氧环境,降低氧化还原电势,扶植和促进

5、 正常菌群一一厌氧菌的生长繁殖(吕道俊等,2000),同时也抑制了需氧病原菌和兼性厌氧 病原菌的生长,从而把失调菌群恢复到正常状态淇中,酵母则可以分泌一些消耗肠道氧气的 生长因子,进而在肠”道中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维护菌系平衡(吴额群等, 2000),从而达 到防病。治病、促生长的目的。 1. 3 菌群屏障学说 化学益生素和益生素的添加可使动物 肠道内有益菌增加,而有益菌抑或通过改变有害菌附着的受体结构,抑或因其与病原菌结构 相似,竞争性抑制病原微生物粘附到肠鼓膜上皮细胞上,同病原微生物争夺有限的营养物质 和生态位点,并参与其与致病菌之间生存与繁殖的时空竞争。定居部位竞争以及营养竞争, 限制致病

6、菌群的生存繁殖。同时有益菌在消化道内形成致密的膜菌群,形成微生物屏障,抑 制消化道粘附病原菌,中和毒性产物,防止毒素和废物的吸收(Barrow,1980),从而有助 于动物消化道内建立正常的有益微生物区系,排除或控制潜在的病原体。 1. 4 微生物的代 谢途径 微生物代谢方面的作用可归纳为“三流运转学说”,即微生物与宿主动物之间或正常 微生物种群之间存在新陈代谢和物质交换。其主要途径如下:1. 4. 1降低肠道pH值添 加化学益生素如寡糖类物质或益生素,动物肠道内的乳酸菌和链球菌含量会增多,其代谢产 生乳酸。丙酸等有机酸,使消化道内pH值降低,不仅能抑制包括很多革兰氏阳性菌在内的 病原菌的存活

7、与繁殖,如乳酸菌分解糖类产生乳酸。乙酸,酵母产生乙醇等抑制对酸敏感病 原菌的生长,从而使肠道内有益菌重新占据优势地位,建立起良好的微生物群系;而且在酸 性环境中,胃蛋白酶航能被激活成有消化能力的胃蛋白酶,有助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此外, 有机酸可加强肠的蠕动和分泌,促进饲料消化,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 142 抑制有害 物质的产生 肠道内的腐败菌。大肠杆菌等增多,会产生如氨、生物胺、蚓哚和酚等一些有 害物质,这些物质具有潜在抑制生长和致癌作用,但添加寡糖或益生素后,生成这些物质的 酶活性会受到抑制,因而控制有害产物的生成。保加利亚乳酸杆菌的代谢产物能中和大肠杆 菌外毒素,许多好氧菌产生的SOD可帮

8、助动物消除氧自由基。饲喂啤酒酵母后,肠道内有 益菌群大量增殖,它们在抑制潜在病原菌的同时,也能阻止肠内腔和氨的产生、促进肠蠕动、 维持完整的肠粘膜结构。双歧杆菌可以通过其代谢产物抑制致病菌和肠内固有腐败菌,减少 肠道内毒素反腐败产物的含量,减轻肝脏的解毒负担,增强肝脏的营养代谢功能。 143 合成与分泌更多营养物质及消化酶 研究表明,动物饲喂寡糖或益生素可使肠道内有益菌如 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增多,它们可在肠内合成B族和K族维生素及蛋白质,增加血液中钙、 镁的数量,改善动物对矿物质的吸收,甚至产生某些未知生长因子,加强动物体营养代谢, 促进动物生长,产生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酶类,提高3 大有

9、机物质的消化率,同时产 生如嗜酸菌素、乳糖菌素等抗菌物质,抑制病原菌在肠道内繁殖,合成氨基酸、维生素等营 养物质。许多微生物还具有很强的利用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几了质和植酸磷等动物本 身不能直接利用的物质的能力,并释放出细胞内原生质物质供动物利用,从而促进动物生长 发育和增重。Hotten (1988)报道,枯草芽抱杆菌和地农芽杆菌具有较强的蛋白抱酶、淀粉 酶和脂肪酶活性,同时还具有降解植物饲料中非淀粉多糖酶如果胶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 酵母菌和霉菌均能产生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多种酶类,可提高蛋白质和能 量利用率。益生菌的蛋白酶和肽酶组成的蛋白酶系统能分解蛋白质和多肽,一方

10、面使饲料养 分更易利用,另一方面,益生菌自身蛋白质分解后也可以为畜禽提供更多的营养素。 144 产生过氧化氢嗜酸乳杆菌。乳酸乳杆菌等在动物体内可产生过氧化氢(B.Wren等,1982), 激活动物大肠内的过氧化物酶-硫氰酸盐反应系统,使乳酸过氧化物酶与过氧化氢结合,然 后将硫氰酸盐氧化成氧化性中间产物,抑制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生长繁殖(闵晓梅等,2001)。 顾宏伟(1994)指出,蜡样芽抱杆菌抱子加到鸡饲料中,肉鸡后期(2849 日龄)血液中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盲肠沙门氏菌阳性率显著降低。 1. 4. 5 产生细菌 素 细菌素是一类选择性作用于细菌靶细胞的抗菌物质,几乎每一乳酸

11、菌株都能产生细菌素。 乳酸乳球菌产生的 Nisin 细菌素可抑制链球菌、葡萄球菌及校状芽抱杆菌生长(杨洁彬等, 1996)。嗜酸乳杆菌产生的细菌素能抑制大肠杆菌 DNA 合成。自枯草芽抱杆菌中提取的枯 草菌素(subticin),能抑制真菌。双歧杆菌还能产生Bifidin菌素,其主要由苯甲基丙氨酸和 谷氨酸组成,对肠道腐生菌起抑制作用。此外,还有牛肝菌素、嗜酸乳菌素、嗜酸菌素和无 蛋白菌质(Reuterin),能有效地抑制广谱性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细菌、酵母和真菌产生 的毒性氧化代谢物则 emcora R,( 1997)。 1. 4. 6 产生诱导酶 双歧杆菌和某些乳杆菌能 产生胞外糖苷酶,

12、降解肠粘膜上皮细胞上致病菌和细菌毒素的潜在受体、复杂多糖,通过酶 作用,阻止毒素对上皮细胞的粘附和侵入。添加双歧杆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重要的溶酶 体酶?酸性磷酸酶的含量大大提高(郑仁恕等,1994)。 1. 5 调节免疫系统 益生菌活菌的 粘附特性乃诱导免疫的一个重要因素。病原菌与上皮细胞结合,诱导组织、巨噬细胞程序性 死亡,引起炎症反应(Lu L et al,2001)。益生菌(Ewing et al,1994)可保护肠壁,与病原 菌竞争附着并进入肠上皮细胞,增大细胞间隙,刺激巨噬细胞产生sIgA、sIgM,有效地 抑制感染(Perdigon et al,1995)。乳酸菌的两种不同的粘附

13、机理分别为,一种是需要Ca2 +的非特异系统,Ca2+信号活化途径可促进乳酸菌与肠细胞的特异受体结合,所有的乳酸 杆菌可借助此系统进行粘附;另一种是Ca2+独立系统,该系统中有两种乳酸成分参与乳酸 菌的粘附,一种是抗蛋白酶(与菌体表面吸附有关),另一种是热稳定县对蛋白酶敏感的胞 外蛋白,部分乳酸杆菌借助此系统进行粘附(Chauviere G et al, 1992)。也有人认为乳酸菌 的细胞脂磷酸壁质是重要的粘附因子,尤其是对啮齿类组织的粘附,其粘附于粘膜上的功能 与粘膜多糖有关(Granato G et al, 1999)。双歧杆菌的粘附则是借助细菌表面或双歧杆菌培 养物上清液中类蛋白促粘附

14、因子,通过细丝状的成分特异性粘附于肠道粘膜表面上,诱导抗 体产生(Ryhanen EL, 1996)。用灭活的酵母喂生长猪3周,可提高十二指肠近端甘露糖从 粘膜到浆膜的流速,提高回肠林状细胞数量,增加结肠粘膜厚度Breres G et al,2001)。肠 道上皮细胞含有甘露寡糖,肠道病原体凝集素易与甘露寡糖相结合,而酵母细胞壁的甘露寡 糖也能吸附有毒物质和病原菌,使细菌不能与肠壁上含甘露寡糖的细胞结合,从而保护动物 肠道(Kent L,2000),提高动物抗病力。细菌脂多糖(LP)和细菌肽聚糖(PG)可通过信 号传导通路刺激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嗜中性粒细胞产生介质,如肿瘤坏死因于、IL1、

15、IL6、IL8、IL12等,对介导非特异性免疫起重要作用(Ko et al, 1999)。L也可单独 或联合IFNr诱导巨噬细胞的NO合酶的mRNA表达,促进能活化巨噬细胞杀灭肿瘤细胞 及病原微生物的NO的合成(Sidney M et al,1994)。Liene (1995)则发现L可通过活化 巨噬细胞的蛋白激酶C,促进NO合酶mRNA的表达与翻译。Kitazawa H等(2001)从乳 酸杆菌提取的DNA能够诱导脾淋巴细胞扩增,其DNA中的2个核着酸序列(SOLLG7 和SOLLG10)与促有丝分裂剂的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可诱导B淋巴细胞分裂。1.6减 少胆固醇的机制 胆汁酸、去氧胆汁酸经

16、常结合甘氨酸或牛横形成甘氨胆酸或牛磺胆酸,被 乳酸杆菌中的细菌酶。胆盐水解酶所解离(Cilliland SE, 1990)0解离的胆酸有杀菌作用, 粘附到细菌纤丝上形成沉淀而排出体外,导致肠肝循环减少,胆固醇转化率升高,产生更多 胆酸,从而降低胆固醇(Gilliland, 1990)。Fletcher (1995)发现喂较高胆盐水解酶活性的 乳酸菌,兔和仓鼠的血清胆固醇水平下降,粪便胆酸升高。Fukushima等(1996)研究了单 一菌种、混合菌种对血胆固醇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菌种仓鼠血胆固醇浓度比单一菌种 下降更明显,并观察到粪中胆固醇浓度增加,肝脂肪酸合成减少,肝脏内源性胆固醇生物合

17、 成的限速酶邛-羟-B -甲基戊二酸辅酶A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Mtal, 1995)。益生细菌也 可直接同化吸收胆固醇,在胆汁存在条件下,胆固醇降解显著。此外,益生细菌抑制肠内分 子团的形成,促进胆固醇与胆酸及短链脂肪酸的发酵作用,对胆固醇代谢也起重要作用(Mohan, 1996)。Bouhnik (1996)发现胆固醇降解与细菌浓度高度相关。博晓丽等(1992) 研究表明粪肠球菌、屎链球菌及其提取物也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1.7 延 缓不耐乳糖症一般说来,人与高等动物因肠道中缺乏B -半乳糖苷酶而易出现乳糖不耐受, 不能完全吸收乳糖,而乳糖会改变结肠胜渗透平衡而引起水样腹泻,大

18、量乳糖可导致肠内菌 群失调。当然小肠细胞中也含有少量内源乳糖酶,加之肠内菌群亦能消化少许乳糖,因此宿 主能耐受少量乳糖(S.salminen AC et al, 1998)。然而一旦肠道菌群失调,粘膜杯状细胞形 态数量均发生变化,则动物乳糖耐受程度降低,若加入以乳酸菌为主的益生素可以改善肠道 生理状态,增强乳糖耐受。此外,一些乳酸杆菌中尚含有乳糖磷酸转化酶系统(PTS)及乳 糖分解途径,将乳糖转化为乳酸(Prouault S, 2001)或通过水解将饲料中乳糖水解成葡萄 糖和半乳糖,对动物不造成影响(Drouault S et al,2001)。Beyer EC等(1982)发现在成年鸡的小肠

19、中有2种结合乳糖的凝集素,鸡乳糖凝集素-1、乳糖凝集素-2,是由小肠粘膜杯 状细胞分泌的,且伴随着粘蛋白的分泌而分泌,所以鸡对乳糖的耐受比其它动物强。 1.8 净 化环境的机制 枯草芽抱杆菌可在大肠中产生氨基氧化酶、氨基转移酶及分解硫化物的酶, 将臭源吲哚化合物完全氧化,将硫化物氧化成无臭无毒物质,从而降低血液及粪便中有害气 体浓度,减少其向外界排放的量,改善饲养环境(赵芙蓉等, 1998)。嗜胺菌能消化肠道游 离的氨(胺)及吲哚等有害物质,抑制大肠杆菌的活动;而排出的粪中所含有的活菌体,可 消化剩余的氨(孙黎等, 2001)。苏云金将杆菌添加到禽舍内,可抑制蛆的孵化,减少苍蝇; 小鸡口服后,

20、产生的粪便对蛆有杀毒作用(LahilM et al, 2001)。用放线菌微生物作除粪臭 剂,除臭率达66%,而禽类经处理后成分基本不受影响(林敏等,1995)G Pleluigi等(2001) 认为,乳酸杆菌中含有精AA脱亚氨阳性酶,可明显降低多胺水平。1. 9提高液体饲料质 量的机制 在生物技术的角度上讲,乳酸菌不仅可以改善肠道菌群,而且有益于液体饲料中 的菌群;从动物营养而言,则可减少微生物对饲料的降解。饲料卫生差的不良影响多源于微 生物的代谢产物。由于微生物利用了饲料中的养分,从而降低了饲料营养价值。许多大型矿 物质饲料和预混料生产商,旨以解决许多地方因饲养卫生差所引发的问题,提出了在生态系 统(液体饲料冲使用益生素建立良性生态平衡的净化措施。 作为益生素,乳酸菌和酿酒酵 母的试验结果提供了正面依据,乳酸菌的快速繁殖产生了大量的乳酸,降低了液体饲料的 pH 值,而饲料的酸化对饲喂系统和动物肠道中微生物的分配有利,因为病原微生物生长适 宜 pH 一般都在 7 左右。此外,乳酸菌与有害微生物的竞争抑制其繁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