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原理读书笔1

上传人:xu****iu 文档编号:167663543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筑设计原理读书笔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建筑设计原理读书笔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建筑设计原理读书笔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建筑设计原理读书笔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设计原理读书笔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建筑设计原理读书笔1.txt49礁石因为信念坚定,才激起了美丽的浪花;青春因为追求崇高,才格外地绚丽多彩。50因为年轻,所以自信;因为自信,所以年轻。 本文由qianguhongchen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建筑设计原理读书笔记(二) 3.3 建筑造型的美学规律 (1)统一 (2)均衡稳定 (3)比例与尺度 (4)对比与微差 (5)韵律与节奏 形式美的规律和人的审美观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带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法则, 后者则是随着时代、 民族和地域等因素的不同而变化着的较为具体的标准和尺度。 规律是绝对的,而审美观是相对的。 (1

2、)统一 任何艺术感受都必须给人以统一感,建筑也不例外。事实上,建筑本身就是一存 在着众多矛盾的统一体,建筑的各个组成要素需要统一,建筑的平、立、剖面也 需要统一。一切对立着的事物只有寻找平衡、形成统一后,才能和谐共处。变化 着的统一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形态,也是形式美学的最重要宗旨。均衡、稳定、秩 序、节奏、韵律、尺度等都是形成和谐统一的局部法则。 简单的几何形状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因此也具备了必须的统一感,建筑造型中经 常运用它们。主从关系明确的形态构成也有统一感,反之,不分主次的强烈对比 则容易丧失主题。形状、尺寸、颜色等材质要素的协调也会产生统一感。 (2)均衡稳定 均衡是人们视觉中的一种感受

3、,指观赏对象左右两边所形成的视觉平衡感。均衡 分静态和动态,对称是最简单的一类静态均衡,不对称均衡也属静态均衡。动态 均衡是指具有运动感的平衡感。均衡性是建筑形式构图的重要特性,但只有令人 容易察觉的均衡才会给人以满足感。所以设计中应找出并强调形体的均衡中心 (即平衡点) ,将它与流线安排、出入口设置、轴线、视觉中心等相结合,满足 人的视觉心理要求。利用不对称均衡和动态均衡,可以引导和暗示人们在空间中 改变运动方向,对不规则平面空间和弯曲、折线、流线形的平面空间组织起重要 的引导作用。 均衡指的是建筑形态中前后或左右之间的相对轻重关系, 而稳定则涉及建筑形体 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稳定表现为安全

4、感和视觉上合理的传力途径。 (3)比例与尺度 比例指的是形象长、宽、高之间的数比关系。一切造型艺术都存在着比例关系是 否和谐问题, 和谐的比例可以引起人们的美感。 在建筑造型中, 各组成要素本身、 要素之间及要素与主体之间,无不保持着某种确定的数的制约关系。如房间长宽 比是否适当,立面门窗大小是否合适,檐口高度感觉如何,入口与总体的大小关 系如何等,如果一切都恰到好处,那就意味着比例合适。 比例不仅体现了形象间的数比异同与和谐关系,也表现了视觉形象的逻辑关系, 使建筑造型具有秩序和理性。 历史上许多学者曾经用几何分析法来研究建筑中的 比例问题,认为只是符合图形、正方形、正三角形等具有简单又肯定

5、比率的制约 关系是美的,具有“黄金分割”比率(0.618:1)的长方形是最理想的长方形等。 但实际上永恒和绝对的比例美是不存在的。 与比例密切相关的另一个建筑造型要素是尺度。 尺度研究建筑形体的整体或局部 给人感觉上大小印象和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问题。比例是相对而言的,而尺度 则不然。当感觉上的大小与形体的真实大小一致时,可以认为形体具有合适的尺 度,否则就会出现建筑造型在而不见其大,印象不如实体大,或者小题大作,即 小建筑装腔作势扮成很大的样子,都被认为失掉了应有的惊讶感。建筑物中人们 比较熟悉的部件如踏步、栏杆、扶手等有助于体现建筑物正确的尺度感,局部与 总体不合适的比例关系则有可能使建筑

6、失去尺度感。 (4)对比与微差 对比与微差都是指形式构图要素之间的差异性。对比指比较显著的差异,微差则 是不明显的差异。对比表现出来的是变化,没有对比会使用权人感觉单调,但过 分强调对比则又不能协调。微差保持了较大的共同性,有利于统一。对比与微差 保持了较大的共同性,有利于统一。对比与微差只限于同一性质的差异比较,如 大小、曲直、虚实、明暗等。对比和微差也是相对的,微差表现为一种较强的连 续性,当连续性被停顿或打断,则出现明显的对比关系。建筑设计中运用对比和 微差手法取得统一中求变化的总体效果。 (5)韵律与节奏 韵律是指建筑造型要素有规律的变化,而节凑指的是有规律的重复。形式的 有规律排列会

7、形成大量有助于设计表达的韵律和节奏。 形体和线条所产生的韵律, 是形成紧凑感和趣味性的重要手法。洞口、开间、列柱的排列形成韵律,产生了 内外空间的有机美感;窒内空间重复排列形成的韵律有助于建立空间序列,引导 人们通过复杂的平面。韵律与节奏往往直接而自然地产生于结构与功能的需要, 并成为建筑造型美观的重要因素之一。 建筑形式美有它客观的美学规律,并且不被完善着,但是原则毕竟不能代替 创意。对设计而言,它或许像写作中的语法,借助于它可以少犯基本错误,但并 不是句子通顺就是一篇好文章了。杰出的作品只能从创作实践中产生出来,感觉 往往起着理论无可取代的作用。 在建筑造型设计中起推敲分寸、 决定取舍作用

8、的, 仍要依赖建筑师的经验和直觉,并无章法可循。 3.4 建筑形式语言 (1)形式和空间是建筑的语言 (2)如何学习建筑形式的语言 (1)形式和空间是建筑的语言 从语言学的观点来看,人的存在是一种语言的存在,人不能在一种先于语言的环 境中思想。语言是表达和交换信息的符号系统,任何需要表达和交换住处的领域 都必然有它自己的语言,建筑也不例外。建筑本身是可以被解释、被理解的,建 筑向人们述说着当地的科技水平、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和审判情趣等,建筑也倾 注了设计者的智慧和情感。当人们在谈论某幢建筑是高雅或乏味时,指的是建筑 的形式和空间感觉。 建筑形式语言是随着建筑创作的发展而不断被补充积累起来 的。

9、 创造理想的建筑空间环境最终要以实在的形式表现出来,建筑的功能、技术、时 代感、地方性和审美情感最终都用一定的造型语汇表现为形式。形式是建筑的语 言,是建筑师借以实现自己设计构思的工具,建筑师必须用形式语言进行思考和 表达, 犹如作家使用词汇。 对形式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建筑师应该掌握的基本功。 (2)如何学习建筑形式的语言 首先,设计者必须学习和掌握那些行业内已约定俗成的相对稳定的造型语汇, 这些基本语汇它们得到大家的基本认同,并且符合形式美的普遍法则。 模仿是初学造型艺术的一个基本程序,在建筑造型中也不例外。设计人员在 着手题目设计之前,常伴有参观调研过程,搜集已有的资料和做法。采用模仿的

10、方法学习大师的技巧语汇,从成功作品中直接汲取营养,可以在过程中加深理解 体会, 并孕育着创新机会。 当然, 如果不能深刻理解别人作品的背景和全局意图, 只是盲目引用, 则可能 “词不达意” “貌合神离” 其结果自然是 或 , “消化不良” , 达不到全局统一的效果。 所以模仿是一种浅层次的学习方法, 最终不能代替创作。 观察、记忆和联想是形象思维的基本环节,一个人掌握的信息量越大,创作时受 启发的机会就越多。审美修养靠无形的感受训练,通过长期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 积累才能形成。 建筑形式的表达是多层次的。既有内容的表达,又有形式自身的表达;既有 对客观对象的表达,也有设计者主观意识的表达。建筑形

11、式或表现了功能,或表 现了结构,或表现了材料,一些简单的特征也许比较容易被识别,但建筑师的注 意力应该是主动的和全方位的。分析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各造型因素之 间的内存联系,以及对全局带来的影响,并从具体形式中感受和捉摸到抽象造型 元素的作用和效果。 3.5 抽象美学观对建筑造型艺术的影响 20 世纪视觉艺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对审美结构中自然特征的有意抑制, 其构成因素倾向于中性,艺术家将注意力集中在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形式上,并注 重符号信息, 而不再潜心于对事物的完全再现和描述上。 借此抽象艺术发展契机, 现代建筑对造型研究也在抽象形式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抽象指从具体事物中整理出相

12、对独立的各个方面,如属性、关系等,这是思维活 动的一种特征,可以撇开事物的非本质属性而对本质属性做深入分析、比较。与 具体形式相比, 抽象形式是相对高层次的, 它经过了提炼, 具有概括性和代表性。 它可以用简练储蓄的形式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体现了以少胜多的美感,犹如国画 中的写意,寥寥数笔即可勾勒出事物的形神,同时也取得了人们的普遍认同感, 可以说是从较深层次上还原了事物的本来面目。 抽象美学观对建筑造型设计的影响,主要始于 20 世纪初的抽象艺术流派和现代 建筑的兴起。现代主义时期的建筑偏爱几何体的运用,强调整体和规则性。 “少 就是多”或“装饰就是罪恶”都是现代主义思潮的有力口号和真实写照。

13、现代建 筑适应了当时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化社会的生产方式和大众对建筑的量的需求, 代表了时代的特征,也标志着抽象的、唯理的美学观的确立。 抽象的建筑形式经过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提炼和加工,体现了从繁杂走向条 理的意向,被人们所普遍接受,也具有实用经济价值。现代主义之后,尽管世界 建筑流派更新迭变,但都没有丢弃现代主义时期所确立的抽象美学观,并从不同 的角度运用这种方法创造出各自特有的表达方式, 抽象美学观一直在建筑创作过 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现代主义建筑在世界上普及后,也带来了建筑形式的千篇 一律, 最终引起人们视觉疲劳感, 人们逐渐开始考虑现代建筑是否缺少了些什么。 自 20 世纪后半叶开始

14、,建筑向着追求个性的方向发展,从多角度和不同层面上 突破现代建筑规整的几何空间, 各种流派和思潮尽管看问题的出发点和理论不一 样,但其代表性作品都非常强烈地强调了抽象要素。这也说明了建筑语汇的抽象 性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当前在国内,如何熟练运用抽象造型手法来保留建筑 文化中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仍然是我国建筑师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4建筑总体布局及外部环境设计 4.1 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建筑是城市中的一员,不管多么大型的建筑物,都只是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 统,它必须遵守城市的秩序,融入到城市这个母系统中去。任何一座城市,长期 经过历史的积累,总会形成一定的特征和特别的环境基调,如城市空间环境的

15、可 识别性、归属性、安全性、秩序性、生长性,城市的人文背景和地域特色等,都 会给人以某种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暗示。如果说以前是从建筑的角度看待城市,那 么现在则相反,需要用城市的角度看待建筑。人们不仅是在建造房子,而且是在 建设城市。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形成了东、西方文化的趋同现象,全球一体化对 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形成了重大冲击。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在城市建设中 必须保护城市的文脉和特色。 时代杂志刊登了英国规划学家理查德 伯德访 问北京时说的话: “你可以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建筑,但是如果你的规划不好,那 你是在浪费时间。如果你是在建造一个新的社区,你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 你必须努

16、力认清这个城市的 DNA。“但大陆的大多数城市规划都像是基因工程乱 ” 了套。现在北京正在清除年久失修的胡同,拆掉那些过时的住宅。但推土机推掉 了还有复杂的社会网络和这些紧密联系着的住宅区培育起来的生机勃勃的街头 生活。 ”一些建筑师提议要重新研究“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和“没有城市设计师 的城市设计” 。 建筑设计应跳出自我封闭的圈子,走入城市当中,设计应当从城市整体的角度来 把握在的构思,使建筑成为城市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筑的形体,一方面综合 反映了内部的内容,同时还成为街道、广场或一个区域的构图要素。建筑应根植 于现存的城市结构体系中,尊重城市环境的整体结构特征,新建筑能否融合于既 有的环

17、境之中,在于其总体布局构成是否保持和发展了环境的整体性。建筑设计 应该运用各种联系与环境进行对话,并有机地嵌入连续的城市景观中,维护发展 城市中固有的秩序。建筑师还可以利用建筑形式语言,形成新旧建筑交流,造成 视觉和心理上的连续感,从而实现新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建筑对人文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略。 简单地从传统模式中寻找形式的做法被证明 是拙劣的。建筑师只能从地域文化中抽象地寻找元素和灵感,运用到我们时代的 建筑中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神似”而不是“形似” 。建筑可以说是城市的插 入体,每一个设计都应是对现有城市文脉的尊重、认同和配合,从而实现城市整 体秩序的最优化。 当然,建筑设计与城市的协

18、调绝对不是被动的或千篇一律的,而是一个主动的发 现过程。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有机统一是建筑与环境共存的最佳状态。当部分过于 突出时,整体没有了完整性,但当整体过于单纯化时,部分因流于单调而失去存 在的理由。建筑一方面受外部秩序的控制,但仍保留自身的创作余地,它在服从 大的环境秩序的同时,也需要创造自身新的秩序,从而在持续和发展中维持必要 的张力。 4.2 建筑场地选择与设计 场地选择 建筑对场地环境的协调和利用 外部环境与交通组织 场地选择 造房子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基地。选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 视。我国古代的风水学说集地理、气象、景观、生态、玄学于一身,剔除迷信的 成份,其中的很

19、多看法与今天的科学道理不谋而合,它是前人选址的重要指南。 在环境恶化、人口日益增加、土地资源十分紧张的今天,正确选址对合理利用土 地资源,避免不合理投资,创造优美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设 计者必须从技术、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对场地的选择、开发和 合理利用做出科学建议。 场地选择时应该考虑以下基本因素: 1)建设项目及用地性质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2)面积合适,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 3)有利于环境保护; 4)满足项目的使用要求; 5)地形和地貌情况是否合适; 6)气象和气候条件; 7)水文地质情况; 8)工程地质条件; 9)交通运输条件; 10)基础设施条件,如水、暖、

20、电的供应情况; 11)施工方便; 12)安全保护条件。 各种类型的建筑物由于使用要求、使用条件不一样,产生了不同的选址要求,如 幼儿园需要日照好,避免交通干扰,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而汽车站则要求交通 联系方便,并留有发展余地等。国家有关建筑设计规范对此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和建议。 建筑对场地环境的协调和利用 任何建筑都处于特定的用地环境之中,它们一经建成,就和环境密不可分地 联系在一起。你必须经过室外环境进入到建筑物中,当你在房间内推开窗时,你 无时不感到环境的存在。环境好坏对于建筑的影响很大。 建筑基地的地形、地貌是建筑师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如果建筑的内容是内因,那 么基地起到外因的作用。因为

21、建筑地形的选择并不能够完全如意,尤其是在城市 地段内,往往周围形成了客观的不利因素,如面积紧张、形状和边缘不规则、道 路交通条件的限制、相邻建筑的关系,还有日照、朝向、风向、高差等自然条件 所形成的限定条件。建筑究竟应该以怎样一种姿态去和用地相适应,是我们方案 一开始就必须研究的问题。 如果设计都从需要和方便的角度去随意切割环境空间, 那么, 剩余的部分空间必须为像 “下脚料” 一般, 因为失去限定而变得残缺不全。 在特殊的地形环境中,为了保持室外空间的完整性,有许多建筑采用了非规则的 几何形状,使环境空间趋于相对完善。 地形和用地环境是建筑总体布局的最主要依据之一, 也往往是设计构思和灵感的

22、 依据和重要来源。 “限制出绝活” ,设计中的限制条件,表面上看是消极的、难度 大的、富有挑战性的,但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积极因素、难得的机遇和创作灵感。 同样的条件,你提交的方案能独辟蹊径把问题解决好,就会成为优秀方案。 “因地制宜”经常被形容建筑布局与环境的完善结合,建筑是基地中的主要构成 要素,其他如场地、道路、绿化、小品等往往起到配合和补充的作用。所以布局 是建筑设计成败的关键。合理的布局,不仅能解决好内部空间和人流组织及功能 关系的合理安排,也从总体关系上解决了功能流线、空间效果、绿化环境等的协 调问题。建筑物应该成为未来环境的一部分,而不是盲目地突出自我而破坏了可 持续发展的原则。 当

23、然,建筑与地形的结合并不是去“吻合”地形,也不是均匀地留出空地,而是 要根据用途有主有次地安排内外空间。如主出入口前的缓冲场地、群体空间中心 的“核心”场地都应该有适宜的规模和位置,室外空间还需要考虑合适的观赏距 离和观赏范围,对大多数次要部位都应该注意节约用地,布局紧凑。坡地建筑应 该顺应地势的起伏变化来考虑建筑物布局和形式,合理组织空间和交通,如果设 计合理,不仅可以节省土方量,还能取得独特的空间形式。当然,在利用地形的 同时也不排除适当地予以人工整理改造, 更有利于发挥环境与建筑的相互烘托作 用。 外部环境与交通组织 建筑物的外部环境有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之分。 自然环境是指原始存在的环境

24、因 素,如自然山体、水体等。由于建筑的存在改变了地形地貌,所以需要用人工环 境加以补充和协调。 人工环境的营造是人们对自然环境模仿、 改良和抽象的结果, 通过广场、院落、场地、园林、绿化、道路、铺地、水体、小品等多种形式表达 出来。 广场和场地是人们通过对地面的处理限定而产生的空间感, 是一种由单纯底界面 引起的空间感,经常被用来供人流和车流作集散和缓冲用,如市民广场、火车站 和体育馆前面的集散广场等。 一般公共建筑的主出入口前应突出一片场地作人流 和车流缓冲用。学校和幼儿园还设有活动场地。停车场地是供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使用的场地。 院落一般是由建筑限制、围合而成的一种半开敞的室外空间,三合院

25、和四合院的 封闭程度略有不同,院落给人造成一种不同于完全开敞空间的心理安全感。 绿化对于美化环境的作用是比较明显的,设计时应结合总体布局意图,选择合适 的形态搭配,如高矮、形状、品种、色彩等。良好的搭配会对建筑外部空间起到 锦上添花的作用。当然,绿化还能净化空气,保护环境。 基地内的道路系统应简捷有效率,应根据总体的规模和需要分等级设置,其密度 要合适, 避免人流车流相互干扰。 有时候在大型的建筑群体空间中, 如高校校园、 住宅小区内, 道路还是功能分区和地块分隔的自然界定要素。 道路的宽度、 坡度、 转弯半径等应符合技术规范。 在外部环境中,水面往往能起到活跃空间气氛、增加情趣性、调节空间深

26、度和广 度感等作用。 建筑场地内的交通组织要清晰、 便捷, 符合使用规律。 交通流线避免干扰和冲突。 交通流量安排合理,对外主出入口应靠近交通流量在的部分,使之路线短捷。车 行系统与人行系统不宜交叉重叠,在人流量在的集中场所,宜禁止车流介入。如 果有大量人流集散的地段和建筑, 可通过步行街或广场组织, 如火车站、 展览馆、 影剧院等。 4.3 建筑群体空间组合 建筑群体空间组合, 主要是指如何将若干幢有一定关系的单体建筑组织成为一个 完整统一的建筑群,比如商业中心,又如一个住宅小区,或一所学校。 若干幢单体建筑放在一起, 只有摆脱偶然性而表现出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和必然 性时, 才能真正形成为群

27、体关系。 这种有机联系往往包含了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内因指的是建筑单体之间的内部关系是相同、相似或相互联系的。比如住宅组团 是以住宅为主的, 建筑性格也是一致的, 比较容易统一。 一所学校包含了教学楼、 实验楼、图书馆、宿舍、食堂等,相互之间有功能联系,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所 以也能找到共同点。但人们很难将住宅楼与体育馆单独联系在一起,内容(主要 是功能和结构)的不同导致了空间形式的巨大差异。外因主要是指环境和地形条 件,必须与特定的地形条件相结合时才能形成有机的群体空间关系。 建筑群体空间组合时必须遵循有机统一的原则。 有机统一是一种自然的而非强求 的统一,它主要表现为局部的适度变化和整体的

28、调和默契。设计时可采用以下方 法: 利用对称或基本对称布局控制空间秩序,单体之间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主从分明的统一关系。 利用轴线来引导和排列空间。 根据地形特点和总体功能分区, 合理安排好起点、 转折点、重点和结尾,如果有几条轴线,必须分主次发挥不同的作用,注意单体 与轴线的位置关系。 通过圆弧或几何形体的向心性排列方式来取得整体效果。 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和环境条件,建筑与环境有机共存。保持外部空间完整性 良好。 建筑物的形体彼此呼应、互相制约,可通过连廊等连接,以组团形式出现。 空间互相交织穿插,和谐共处一体,群体空间的集群优势得以发挥。 利用建筑语言和抽象造型艺术手法处理建筑形式,使用它们形成共同点。 5建筑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5.1 建筑结构 5.2 建筑材料与构造 5.3 建筑的物理环境 5.4 建筑设备技术 5.5 建筑经济 6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观 6.1 背景 6.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6.3 可持续发展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6.4 可持续发展介入建筑设计过程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