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网条件平差计算

上传人:孙哥 文档编号:167638764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3.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三角网条件平差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三角网条件平差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三角网条件平差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三角网条件平差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角网条件平差计算(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3-4 三角网条件平差计算2 学时三角网测量的目的,是通过观测三角形的各角度或边长,计算三角网中各未知点的坐标、 边的长度及方位角等。三角网按条件平差计算时,首要的问题是列出条件方程。因此了解三 角网的构成,总结其条件方程的种类及各种条件方程的组成规律是十分重要的。三角网的种类比较多,网的布设形式也比较复杂。根据观测内容的不同,有测角网、测 边网、边角同测网等;根据网中起始数据的多少,有自由三角网和非自由三角网。自由三角 网是指仅具有必要起算数据的三角网,网中没有多余的已知数据。如果测角三角网中,只有 两个已知点(或者已知一个已知点的坐标、一条已知边的长度和一个已知的方位角),根据 数学理论,

2、以这两个已知点为起算数据,再结合必要的角度测量值,就能够解算出网中所有 未知点的坐标。如果三角网中除了必要的起算数据外还有其它的已知数据,或者说已知数据 有冗余,就会增加对网形的约束,从而增强其可靠性,这种三角网称之为非自由三角网。无 论多么复杂的三角网,都是由单三角形、大地四边形和中点多边形组合而成的。在本节,我们先讨论三角网条件平差中条件方程个数的确定问题,然后主要讨论测角三 角网的条件方程的形式问题。一、网中条件方程的个数三角网平差的目的,是要确定三角点在平面坐标系中的坐标最或然值。如图3-9 所示, 根据前面学到的测量基础知识,我们知道,必须事先知道三角网中的四个数据,如两个三角 点的

3、4个坐标值,或者一个三角点的2 个坐标值、一条边的长度和一个方位角,这4个已知 数据我们称之为三角网的必要起算数据。有了必要起算数据,就可以确定三角网在平面坐标 系中的位置、网的大小及其方位,就可以计算三角网中未知点的坐标。要对三角网进行平差计算,还必须先知道网中的总观测数n、判定必要观测数t,从而 确定了多余观测数:r = n - t由条件平差原理知,多余观测数与条件方程数是相等的,有了多余观测数,也就确定出了条件方程的个数。因此,问题的关键是判定必要观测数t。1.网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已知点的情况三角网中有2 个或 2 个以上已知三角点,就一定具备了4 个必要起算数据。无论是测 角网

4、、测边网还是边角同测网,如果有 2 个已知点相邻,要确定一个未知点的坐标,需要观 测两个观测值(2 个角,或者1条边和1 个角,或者2条边)。也就是说,确定1个未知点 要有2个必要观测值;那么如果网中有p个未知点,必要观测数应等于未知点个数的两倍。t = 2 p(3-4-1)(1) 测角网图3-9所示,三角网中有2个已知点,待定点个数为p = 6。如果三角网中观测量全部 是角度时。总观测值个数:n = 23必要观测数:t = 2 p =12则多余观测数,即条件平差条件方程个数:r = n-1 = 11(2) 测边网在图 3-9 中,如果三角网中观测量全部是边的长度时:总观测值个数:n = 14

5、必要观测数:t = 2 p =12则多余观测数,即条件平差条件方程个数: r = n- t = 2G(3) 边角同测网在图 3-9 中,如果三角网中的所有的角度值和所有的边长值都进行观测时总观测值个数:n = 37必要观测数:t = 2 p =12则多余观测数,即条件平差条件方程个数: r = n- t =252. 网中已知点少于2 个的情况有些情况下,三角网中已知点可能少于2个,只有1 个已知点、1个已知边和1个已知 方位角,或者没有已知点和已知方位角只有1个已知边。但是,不管怎样说,1 条已知边是 必须已知的,或者需要进行观测的。如果没有已知点,可以假定网中的1 个未知点;如果没 有已知方

6、位角,可以取网中的 1个方向的方位角为某一假定值。这样也就间接地等价于网中 有2 个相邻点的坐标是已知的。(1) 测角网三角网中共有p个三角点、1个已知方位角(也可以没有)、1个已知点(也可以没有 已知点)和1个已知边长S (或者也是观测得到的),并观测了所有的角度。如果已知点和 已知方位角都没有,就要进行必要的假设。则在进行条件平差时,必要观测数为:t = 2 (p - 2)(3-4-2)如图3-10所示,三角网中观测了所有角度值(如果没有已知边时,也观测1条边长作 为起算数据)。网中三角点个数:p = 6角度观测值个数:n = 12必要观测数:t = 2 (p - 2) = 8则多余观测数

7、,即条件平差条件方程个数: r = n- t = 4(2) 测边网或边角同测网若三角网中,共有p个三角点和1个已知点(或者也是假定的),并对所有的边长,或者角度和边长进行了观测,观测值总个数为n。在进行条件平差时,由于要加上必须的起算 边长,则必要观测(边或者边和角)的个数为(3-4-3)t = 2 (p 2)+1如图 3-10 所示,网中三角点个数: p = 6如果是测边网,则总观测值个数:n = 9必要观测数:t = 2 (p - 2) +1=9多余观测数,即条件平差条件方程个数:r = n-1 = 0如果是边角同测网,则总观测值个数:n = 21必要观测数:t = 2 (p - 2) +

8、1=9多余观测数,即条件平差条件方程个数: r = n- t = 12 以上我们仅对几种三角网,讨论了条件平差时必要观测数及多余观测数和条件平差方程 数的确定方法,还有很多情况没有涉及到。在实际平差计算中,应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 析。二、条件方程的形式三角网中的条件方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图形条件方程图形条件,又叫三角形内角和条件,或三角形闭合差条件。在三角网中,一般对三角形 的每个内角都进行了观测。根据平面几何知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平差值的和应为180, 如图3-12中的三角形ABP,其内角平差值的和应满足下述关系:L + L + L 180 = 0(3-4-4)123此即为三角形

9、内角和条件方程。由于三角形是组成三角网的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因此, 通常称三角形内角和条件为图形条件。因此图形条件也是三角网的最基本、最常见的条件方 程形式。与(3-4-4)式相对应的改正数条件方程为v + v + v 一 w 二 0(3-4-5)123w = (L + L + L 一 180)(3-4-6)2. 水平条件方程 水平条件,又称圆周条件,这种条件方程一般见于中点多边形中。如图3-12所示,在中点P上设观测站时,周围的五个角度都要观测。这五个观测值的平差值之和应等于360。,L + L + L + L + L - 360。二 0 3691215相应的改正数条件方程为v + v + v

10、 + v + v 一 w = 0(3-4-7)(3-4-8)w = 一(L + L + L + L + L3691215-360。)(3-4-9)36912153. 极条件方程 极条件是一种边长条件,一般见于中点多边形和大地四边形中。先看中点多边形的情况。如图3-12所示,中心P点为顶点,有五条边,从其中任一条边开始依次推算其它各边的长 度,最后又回到起始边,则起始边长度的平差值应与推算值的长度相等。在图3-12所示的三角网中,我们应用正弦定理,以BP边为起算边,依次推算AP、EP、DP、CP,最后回到起算边BP、,得到下式八八八八/Xsin Lsin Lsin Lsin Lsin LS =

11、S 壬J0BP BP sin Lsin Lsin Lsin Lsin L2581114整理得sin L sin L sin L sin L sin L . 人(3-4-10)1 471013 1二 0sin L sin L sin L sin L sin L2 581114(3-4-10)式即为平差值的极条件方程。为得到其改正数条件方程形式,可用泰勒级数对上式左边展开并取至一次项:sin L sin L sin L sin L sin L1 471013 1 =sin L sin L sin L sin L sin L2 581114sin L sin L sin L sin L sin L1

12、 471013 1sin L sin L sin L sin L sin L2 581114sin L sin L sin L sin L sin L v1 471013 COt L1 sin L sin L sin L sin L sin L 1 p2 581114sin L sin L sin L sin L sin Lv1 471013 COt L2-sin L sin L sin L sin L sin L 2 p2 581114sin L sin L sin L sin L sin L v sin L sin L sin L sin L sin L v+1471013 COt L 4

13、 1471013 COt L 5sin L sin L sin L sin L sin L 4 p sin L sin L sin L sin L sin L 5 p25811142581114sin Lsin Lsin Lsin Lsin L+1厶71013丄jsin Lsin Lsin Lsin Lsin L2581114sin Lsin Lsin Lsin Lsin L+471013sin Lsin Lsin Lsin Lsin L2581114sin Lsin Lsin Lsin Lsin L+1471013COt Lv1010 pvCOt L77 psin L sin L sin L

14、 sin L sin L-1 471013 COtL 8sin L sin L sin L sin L sin L2 5811148 p sin L sin L sin L sin L sin L1 471013 COtLsin L sin L sin L sin L sin L2 581114v1111 p-COt L 3 sin L sin L sin L sin L sin L 13 p2581114sin L sin L sin L sin L sin L1 471013 COt Lsin L sin L sin L sin L sin L2 581114v,-14 = 014 p化简

15、,即得极条件的改正数条件方程:(3-4-11)ctgL - ctgL - + ctgL - ctgL - + ctgL - ctgL -1 12 24 45 57 78 8+ ctgL - ctgL - + ctgL - ctgL - w = 010 1011 1113 1314 14,/sin L sin L sin L sin L sin L W = -p 1258H14(sin L sin L sin L sin L sin L1471013(3-4-12)在大地四边形中的极条件方程与中点多边形稍有不同。如图3-11所示,可以取D点为 极点,以BD为起始边,依次推算AD、CD再回到BD边

16、。仿照中点多边形的极条件方程, 由正弦定理,得大地四边形的极条件平差值方程sin(L + L )sin L sin L卢 殳 T 卄一1 = 0 sin L sin(L + L )sin L1347整理得sin L sin L sin(L + L )2478 1 = 0sin L sin(L + L )sin L1347相应的改正数条件方程(3-4-13)ctgL v + ctgL v ctg (L + L )v + (ctgL ctg (L + L )v1 12 234 34344+ (ctg (L + L ) ctgL )v + ctg (L + L )v w 二 07877788(3-4

17、-14),/ sin L sin(L + L )sin L W = 一 p 11347 sin L sin L sin(L + L ),2478(3-4-15)前面讨论的三种条件方程在三角网中比较常见。如果三角网中的起始数据有了变化,起算数据不相邻,或者已知数据有冗余,还会增加一些限制条件,产生其它类型的条件方程如方位角条件方程、边长条件方程、坐标条件方程等。这些类型的条件方程常见于非自由三 角网中。如图3-13所示,为一个非自由三角网,有4个已知点、2 个未知点和12个角度观测值。 必要观测个数t = 2 x 2 = 4,多余观测数r = n -1 = 12 - 4 = 8,即共有8个条件方

18、程,其中图 形条件方程有4个,没有极条件,也没有水平角条件,那么另4个是什么类型的呢?由于三 角网中有4个已知点,每个已知点有2个坐标值,共计8个已知数据,超过了4个必要起算 数据,从而产生4个冗余的已知数据。这4个多余的已知数据必然会导致4个矛盾,进而产 生4个条件方程。方位角条件,严格地说是方位角附合条件,是指从一个已知方位角出发,推算至另一个 已知方位角后,所得推算值应与原已知值相等。如从4个已知点可以反算出AB和EF两边的边长值和方位角值,这些值也可看作是已 知值,作为起算数据用。设AB边的方位角T ,EF边的已知方位角为T。如果从AB向EF推算,推算路线ABEF如图中所示,设EF方位

19、角的推算值的最或然值为亍,近似值为Tef则方位角附合条件 EF方程为T T = 0(3-4-16)EF EF其中八 八八八八T = T L + L + L L 土 3 -180。EF AB 36912代入(3-4-16)后,整理得L + L + L L + T T 土 3 -180 o = 036912 AB EF其相应的改正数条件方程v + v + v v w = 0(3-4-17)36912 T其中w = (L + L + L L + T T 3 180。)(3-4-18)T36912 AB EF5. 边长条件方程边长条件,严格地说是边长附合条件,是指从一个已知边长出发,推算至另一个 已知

20、边长后,所得推算值应与原已知值相等。图3-13三角网中,设AB边的已知长度为S , EF边的已知长度为S 。如果沿图中ABEF所示的推算路线,从AB向EF推算,得EF边长推算值的最或然值为S防,近似值为SEF。(3-4-19)则边长附合条件方程为S S = 0EF EF其中sin L sin L sin L sin L八SEF=S14710八八八八ab sin L sin L sin L sin L2 5 8 11将上式代入(3-4-19)式,并将边长条件整理为八八八八S sin L sin L sin L sin L ab 9尹 戶1 = 0(3-4-20)S sin L sin L sin

21、 L sin LEF 25811仿照极条件式,将上式左边用泰勒级数展开,取至一次项,整理后得其改正数条件方程:ctgL v ctgL v + ctgL v ctgL v + ctgL v ctgL v1 12 24 45 57 78 8+ ctgL v ctgL v w 二 010 1011 11 S,(Ssin L sin L sin L sin L (3-4-22)=p 1 258(Ssin L sin L sin L sin L 丿AB 147106. 坐标条件方程 坐标条件方程,是指从一个已知点出发,推算至另一个已知点后,所得推算值应与 该点的已知坐标值相等。图3-13三角网中,设B点

22、的已知坐标为(X , y),E点的已知坐标为(X , y )。B BE E如果沿图中所示的路线,从B-C-E进行推算,得E点坐标推算值的最或然值为(x ,y),EE近似值为(xE yE)。则坐标条件方程为X X = 0(3-4-23)EE$ E yE = 0(3-4-24)EE其中入 -sin LS= SBC AB sin L2(3-4-26)得:sin L sin L sin L sin LS = S PC AB sin L sin L sin L sin L25811八八T = T L 土 180 oBC AB 3八 八八八八T = T - L + L + L + L + 2 180。CE

23、 AB 3 6 9 10(3-4-27)(3-4-28)(3-4-29)将上述(3-4-26) (3-4-29)式代入(3-4-25)式,然后用泰勒级数展开,取至一次项,整理后( x x )(ctgL v ctgL v ) + (x x )(ctgL v ctgL v )E B1 12 2 E C4 45 5+ ( x x )(ctgL v ctgL v ) + ( x x )(ctgL v ctgL v )E C7 78 8 E C12 1211 11(y y )(v )(y y )(+v )(y y )(+v )(y y )(+v )E B 3w = 0x(3-4-30)E C 6E C

24、9E C 10为不使闭合差项 wx 过大,影响平差结果的精度,在计算坐标条件方程时,可以考虑X、y以公里(km)为单位,中的坐标差项以米(m)为单位。即=P (xe xe ) = 206.265(x x )1000E E(3-4-31)其中同理可写出横坐标改正数条件方程(y y )(ctgL v ctgL v ) + (y y )(ctgL v ctgL v )E B1 12 2E C4 45 5+ (y y )(ctgL v ctgL v ) + (y y )(ctgL v ctgL vE C7 78 8 E C12 1211 11(x x )(v ) (x x )(+v ) (x x )(

25、+v ) (x x )(+vE B 3 E C 6E C 9E C 10w = 0y) (3-4-32)(3-4-25)CEx = x + Ax+ Ax = x + S cos T + S cos TE BBCCE B BCBC CE(3-4-33)w = -206265(y y )yE E坐标附合条件方程,尤其是改正数条件方程,形式上虽然比较复杂,但也非常具有规律性。这一点,请同学们结合图3-13 认真地分析,看能否总结出其概括形式。以上八种条件方程及其改正数条件方程的类型和形式,基本上涵盖了测角型三角网条件 方程的基本形式。需要说明的是,三角网布设形式极其多样,条件方程的形式也较为繁杂 但

26、关键是要掌握其基本形式,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三、例题如图3-14是一个三角网,A、B、E、F是已知点,C、D是待定点,等精度观测了所有内角值,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如表3-4所示。试列出用条件平差法时的改正数条件方程。表3-4已知坐标(m)已知方位角已知边长(m)B (183120.420,29502560.540)= 322014.9ABSAB = 2501.118E (181740.210,29505455.940)Tef = 3555342.6EFSeF 2582.529角度观测值几=4621 56.1B4 = 6221 42.4几=58o03f 46.6几=9143, 54.0B2 =

27、7459 41.4B5 = 6739, 43.6B2 = 5315 16.1B2 = 472149.9B3= 5838 17.2B5 = 4958 38.9B3 = 6840, 54.3B3 = 4054, 08.1解:这是一个非自由测角三角网。观测值总数 n = 12必要观测数 t = 4多余观测数r = n - t = 8即,有 8 个条件方程,而网中共有:4 个图形条件、4 个坐标附合条件、1 个方位角条 件和 1 个边长附条件可选。由于坐标条件较为复杂,为计算方便,选4 个图形条件、1 个方 位角条件、1 个边长条件和2 个坐标条件。运算线路如图中所示。因为角度的观测精度相同,取Q =

28、 P -1 = E 首先,根据观测值,利用余切公式计算有关近似坐标:C (181440.319 , 29503390.921)D (183084.184 , 29504111.735)E (181740.109 , 29505456.041)图形条件方程v + v + v 一 w 二 010 11 12 4 方位角条件方程一 v + v 一 v + v 一 w = 03 6 9 12 5 边长条件方程S sinL sinL sinL sinLAB14710 1 = 0S sin L sin L sin L sin LEF25811其改正数形式cot L v 一 cot L v + cot L

29、v 一 cot L v + cot L v 一 cot L v1 12 24 45 57 78 8+ cot L v 一 cot L v 一 w = 010 10 11 11 6 纵横坐标条件方程(y一 x )(cot L v 一 cot L v ) + (x 一 x )(cot L v 一 cot L v )B1 12 2 E C4 45 5+ (x 一 x )(cot L v 一 cot L v ) 一 (y 一 y )(v )E D7 78 8 E B 3一 (y 一 y )(+v ) 一 (y 一 y )(v ) 一 w = 0E C 6 E D 97一 y )(cot L v 一 c

30、otL v ) + (y 一 y )(cot L v 一 cotL v )B1 12 2 E C4 45 5+ (y 一 y )(cot L v 一 cot L v ) 一 (x 一 x )(-v )E D7 78 8 E B 3一 (x 一 x )(+v ) 一 (x 一 x )(v ) 一 w = 0E C 6 E D 98其中闭合差项为:w (L + L + L 180 o) = 5.31 123w (L + L + L 180 o) = - 4.92 456W3 -(L7 + L8 + L9 - 180O)= 2.5 (L10+L11+L12 180o)= 8.0 ( L3+L6+ L

31、9 L12 + :一 : 土 3 - 180O)= - 78=p/ =1亠S sin L sin L sin L sin L-:358n = - 23.270S sinL sinL sinL sinLAB10丿w 206.2657x X ) = 20.8337E Ew 206.2657 y8EYe)= - 20-833以上改正数条件方程写成矩阵形式AV -W=0v12 T-23.27020.833V = v1v2v3v4v5v6v7v8v9v10v11W=w1 w2 w3 w4 w5 w6 w7 w8T = 5.3 -4.9 2.5 8.0 -7.8 -20.833 T计算改正数条件方程系数,

32、并以矩阵形式表示为:11111111111111110.953 0.2680.524 0.4110.623 0.747 0.030 0.9211.3150.3702.895 0.157 0.123 2.065 0.8371.0041.344A2.759 0.7761.380 1.082 0.8490.300 0.837 1.004 1.3443.000-1.0000.6851.9503.3633.0001.0000.113- 2.0310.5333.000-1.000- 0.1241.5111.1773.0001.000- 0.951-1.0001.000-1.0001.0004.000- 6.304- 2.4240.6850.113- 0.124- 0.9513.219- 2.4915.0251.950- 2.0311.511- 6.304- 2.49118.066- 0.1683.3630.5331.177- 2.4245.025- 0.16815.615N=AQAT=-3.7869 -10.7199 -2.1844 0.8237TK = N-iW = 3.4485 -1.5924 .0.0843 0.5308V=P -iAtK=-1.6 4.9 2.0 -6.7 2.4 -0.6 -4.3 4.9 1.9 0.9 10.4 -3.3tiVtPV_-二 5.60r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