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

上传人:美*** 文档编号:167630476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6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南京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南京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南京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南京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南京市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 (含答案 )(1)一、选择题1为了制造舆论和取得威望,他们巧设了“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等计策,声言“大楚 兴,陈胜王”,并伺机杀死押送他们的两名将尉,九百人一致赞成共举大事,于是以公子 扶苏、项燕的名义起事。材料描述的是( )A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B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D陈胜建立张楚政权2这一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和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江南经济得到发 展,科技文化有了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立了基础。“这一时期” 的主要特点是(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3“汉朝长江流域仍是江南卑湿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汉以后长 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沿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这说明东晋南 朝时期A南方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B江南自然地理条件优越 D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4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大量内迁。这些游牧民族主要包括( ) 匈奴 鲜卑 蒙古族 满族 羯族 越族 氐族 羌族ABCD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东 汉末年,战乱频繁,群雄四起,曹操能取得政治上的优势是因为( )A挟天子以令诸侯B唯才是举C实行屯田D官渡之战6人们常常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 称

3、誉有杰出医术的医生。华佗,字元化,被后 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神医”。他的医学创造有望闻问切四诊法 麻沸散 五禽戏 按摩疗法ABCD7司马迁在汉书张骞传中把张骞的事迹称之为“凿空”,对“凿空”的理解最准确 的是A开通了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 C重新开通了丝绸之路B将佛教文化介绍到中原D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王朝的威胁8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与东汉黄巾起义的描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公元前 209 年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 C东汉统治者调集军队镇压黄巾起义B两次大起义都沉重地打击了统治者 D项羽、刘邦继陈胜吴广继续反秦9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统一的朝代有( ) 秦朝

4、西汉 西晋 北朝ABCD10汉朝从国家初定发展到文景之治的繁荣昌盛,其原因不包括A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B重视以德化民,社会安定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文帝、景帝提倡勤俭治国11元谋人、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想获得关于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 资料,最科学的方式是( )A神话传说B口口相传C学者推断D考古发现12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下列情节与秦朝的历 史事实不符合的是A秦始皇让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后来又让他负责修筑万里长城B商人张三前往咸阳城做生意,随身携带了很多圆形方孔铜钱C小吏李四用小篆誊抄了一张政府告示,呈交给县令大人过目D王五去世后,他儿子

5、世袭了他的职位当上郡守,负责地方政务13下列属于老子思想的是提出“仁”的学说 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对立面,能够相互转化要从正反方面思考问题 主张以柔克刚ABCD14观察下面战国形势图,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A这一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是秦B纸上谈兵的故事发生在今山西境内C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D七雄并立,战事不断15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 这些职位也不再世袭,由此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该现象表明A强大的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大 C商鞅变法的措施得到推广B传统的分封制逐步瓦解 D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162019 年 10 月 20 日,字酷2019“司母戊

6、鼎”杯国际汉字艺术设计大赛作品暨“创意 生活”汉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展开幕式在河南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举行。中国已 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且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A金文B甲骨文C行书D楷书17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B受封者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保卫周王C阻碍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D随着周王室的衰落,成为春秋战国战乱不断的根源18小明是个军事迷,学习了涿鹿之战后,他对该战役做了如下总结,其中有一处是错 的,该错误是A作战时间:五六千年前B作战双方: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C战争结果:蚩尤部落的军队在战鼓的激励下

7、冲锋陷阵,最终取得胜利D战争影响:扩大了黄帝和炎帝部落联盟的影响19下列文物出土于同一原始文化遗址,请问该遗址的名称是A河姆渡遗址B半坡遗址C良渚文化遗址D元谋人遗址20“秦始皇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二者 的根本着眼点是( )A钳制思想,摧残文化B加强思想文化专制C区别对待古代文化D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二、材料分析题21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论语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 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

8、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 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 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管仲相桓公”提出了什么口号以扩充疆界?最终实现 了什么目标?(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3)材料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持什么态度?(4)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出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5)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从这两场改革中得到什么启示?22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帝王,对其功过是非,历来众说纷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陛下兴义兵,诛

9、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 有, 五帝所不及。”史记秦始皇本纪(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人称赞秦始皇的理由。材料二“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 内骚 动,百姓罢敝财质力尽,民不聊生。史记张耳陈徐列传(2)据材料二,分析司马迁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材料三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位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 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在中国历史 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朝代。(3)材料三中的“封建领主制”是指什么?据材料三,指出翦伯赞对秦始

10、皇的评价及其主 要依据。(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西汉“大一统”政治格局为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文 化环境和广阔的地理空间其中汉武帝时期的功绩尤为卓著各民族在日益增强的互 动、交融中相互依赖,共同发展,逐渐加深了感情,加强了认同。西汉“大一统”政治与多民族交融认同材料二材料三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 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西汉民族交融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举一例汉武帝时期促进民族交

11、往 的史实。(2)写出材料二中方框 A 的政权名称。结合所学,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 (3)材料三中“魏主”指的是谁?材料反映了“魏主”时期哪一重要举措?结合所学,再 举一例魏主“移风易俗”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有何历史作用?(4)上述材料反映了促进民族交融的哪几种形式?24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示意图材料二 北魏都城平城所处位置偏北,周围农业不太发达。为了解决粮食供应问题,加强 对南部区域的控制,更好地吸收汉族文化,孝文帝决定把都城迁到位置适中、经济文化发 达的洛阳。鲜卑贵族大多反对迁都。孝文帝没有退却,他巧

12、妙而坚定地实施了迁都计划, 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摘编自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 魏主(孝文帝)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今欲断诸北语(少数民族 语),一从正音(汉语)。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突然改变)。三十已 下,见(现)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情形。(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3)据材料三,指出所涉及的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4)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孝文帝改革对我国 历史带来的深远影响。【参考

13、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由材料“大楚兴,陈胜王”可知,这描述的是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公元 前 209 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 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伐无道、诛暴秦”。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 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 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B 项符合题意;牧野 之战是周灭商,巨鹿之战项羽消灭秦朝的军队

14、,故 AC 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只涉及起义, 没涉及陈胜建立政权,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2D解析:D【详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 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魏晋南北 朝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 符合题意;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是元谋人、北京人等时期的主要特点,A 排除;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反映的是夏商西周的 时代特征,B 排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特征,C 排除。故选择 D。 3C解析:C【详解】依据题干“汉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沿赣江

15、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 地。”,可知这说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东汉末年以来,由于北方长期战 乱,北方人口大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推动了江南地 区的开发,C 正确;题干没有反映南方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或江南自然地理条件优越,AB 排 除;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D 排除。故选 C。4B解析: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 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符合题意;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 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符合题意;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 到陕西及河套地区,符合题意;

16、当时内迁的民族没有蒙古族、满族、越族, 不 符合题意。综上所述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主要民族有,故选 B。 5A解析: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增强,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割据自立,一 时间全国又陷入内战混乱之中,曹操初据有兖州,后来势力渐强,将洛阳的献帝迎至许 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了优势。选项 A 符合题意;唯才是举、实行屯田是曹 操治理北方的举措,BC 排除;200 年,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D 排除。故选 A。6D解析: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望闻问切四诊法是扁鹊的医学创造;麻沸散是华佗的医学创 造;五禽戏是华佗的医学创造;按

17、摩疗法最早是由扁鹊发明的。所以符合题意, 故选 D。7A解析: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张骞的事迹主要是开辟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故 A 正确;将佛教文化介 绍到中原,与张骞无关,故 B 错误;重新开通了丝绸之路,与史实不符,故 C 错误;解除 了匈奴对西汉王朝的威胁,与史实不符,故 D 错误;故选 A。8B解析: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结论是指人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做出的一种主观性总结性认 识,包括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性质意义地位影响等的认识。两次大起义都沉重地打击 了统治者是对两次起义作用的总结性认识,B 项正确;A、C、D 项都属于对两次起义史实 的叙述,排除 A、C、D 项。故

18、选 B 项。9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从公元前 230 年到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并于公元前 221 年 完成统一大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公元 280 年,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 局面,统一了全国。因此我国历史上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统一的朝代有,B 项符合 题意;西汉是秦统一之后大一统的延续,不是结束分裂局面,排除,北朝时期与南朝 对峙,没有实现全国统一,排除。综上所述 A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B。 10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为了加强思想上的统一,汉武帝接

19、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不属于汉朝从国家初定发展到文景之治时 期,C 符合题意;ABD 属于汉朝从国家初定发展到文景之治的繁荣昌盛的原因,不符合 题意。综上所述 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11D解析: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 物、遗迹等原始 资料。因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应依据考古发现。选项 D 正确; 神话传说、相 传,都有虚假成分,不能真实反映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排除 AB 项;学者推断, 不

20、属于第一手资料,不能真实反映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排除 C 项。故选 D。 12D解析: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地方上实行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的长官 称郡守,郡县的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故“王五去世后,他儿子世袭了他的职位当上郡 守,负责地方政务”不符合历史事实,D 符合题意;秦始皇让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后来又 让他负责修筑万里长城,符合历史事实,A 符合题意;秦朝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故 “商人张三前往咸阳城做生意,随身携带了很多圆形方孔铜钱”符合历史事实,B 符合题 意;秦朝为了消除文字上的差异,规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故“小吏李四用小篆 誊抄了一张政府告示,

21、呈交给县令大人过目”符合历史事实,C 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 ABC 都不符合题意,故选 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联系教材中秦朝废分封,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货 币、御匈奴、筑长城等知识,通过对比得出正确答案。13B解析:B【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晚期楚国人,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具 有朴素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主张以柔克 刚。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被道教 尊为教主,称为“太上老君”,符合题意;提出“仁”的学说,是孔子的观点, 排除。所以 B 项正确,排除 ACD 项。

22、故选 B 项。14D解析:D【详解】根据“战国形势图”可以看出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也可以看到许多战役 图例,故可以得出这一时期七雄并立,战事不断,D 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秦国是诸侯国 之一,但无法得知秦国是这一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排除 A;图中可以看出赵国在今山西 境内,但没有纸上谈兵的相关信息,排除 B;图中可以看出齐国,但不能得出齐国被田氏 取代的信息,排除 C。故选 D。15B解析:B【详解】根据“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 理,这些职位也不再世袭,由此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在逐 步的遭到瓦解。选项 B 符合

23、题意;A 项与题意信息相悖,排除;商鞅变法发生早战国时期,排除 C;D 项与题意信息无关。故选 B。16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 字的基本结构,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且体系较 为完整的文字,B 项正确;金文是在西周,比甲骨文出现的时间晚,排除 A 项;行书、楷 书是纸张发明以后才出现的文字,排除 CD 两项。故选 B 项。17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 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

24、局,打破了 夏商时期众邦国林立的状态,故“阻碍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说法不正 确,C 符合题意;ABD 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是正确的,排除。故选 C 项。18C解析:C【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起来,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蚩 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蚩尤部落的军队在涿鹿之战 中是失败的一方,故 C 是错误的,故 C 符合题意;ABD 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故此题选 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炎黄战蚩尤的涿鹿之战。 19B解析:B【详解】根据所学和图片可知,在北方,半坡遗址是我国原始居

25、民遗址之一,在这个时候,半坡原 始居民已经有了钻孔技术,还会制造鱼纹彩陶盆,故 B 符合题意;河姆渡遗址、良渚文化 遗址、元谋人遗址均在南方,故 ACD 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B。20D解析: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施了“焚书坑 儒”,摧残了文化;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封建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由此确立了儒家学说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因此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选项 D 符合题意;“焚书坑儒”,钳 制思想,摧残文化,A 排除;“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文化专制,B 排除;

26、区别对待古代文 化,不是根本目的,C 排除。故选 D。二、材料分析题21(1)尊王攘夷;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或者齐桓公春秋第一个霸主(2)废井田制;奖励耕织;奖励军功;重视农业(答出任意一点)(3)肯定、支持的态度(4)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解析:(1)尊王攘夷;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或者齐桓公春秋第一个霸主(2)废井田制;奖励耕织;奖励军功;重视农业(答出任意一点)(3)肯定、支持的态度(4)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5)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顺应时代的改革能推动社会

27、的发 展。【详解】(1)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管仲改革;春秋时期,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和军制,发展生产,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终成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2)据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可归纳出废井田制;根据“急耕战之 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可归纳出奖励耕织;奖励军功;重视 农业。(3)根据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 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可知,作者对商鞅变法持肯定、支持的态 度。(4)根据“倾邻国而雄诸侯”“民以殷盛,

28、国以富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使秦 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 国奠定了基础。(5)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顺 应时代的改革能推动社会的发展。22(1)秦始皇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2)实行暴政,导致民不聊生。(3)西周分封制;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位杰出人物;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潮 流,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朝代。(解析:(1)秦始皇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2)实行暴政,导致民不聊生。(3)西周分封制;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位杰出人物;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开创了

29、 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朝代。(4)应该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以史实为依据,一分为二地全面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详解】(1)据材料一“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 来未尝有, 五帝所不及。”的信息可知,秦朝人称赞秦始皇的理由是秦始皇灭六国,确立 中央集权制度。(2)依据材料二“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 外 内骚动,百姓罢敝财质力尽,民不聊生”的信息可知,司马迁认为秦始皇实行暴政, 导致民不聊生。(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封建领主制”是指西周分封制;依据材料三“而是因 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

30、展的潮流,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 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朝代”的信息可知,翦伯赞对秦始皇的评价是封建 统治阶级中的一位杰出人物;其主要依据是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开创了一个中央 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朝代。(4)依据上述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该秉持客观公正 的态度,以史实为依据,一分为二地全面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23(1)西汉“大一统”政治格局;张骞通西域。(2)西晋;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民族间的解析:(1)西

31、汉“大一统”政治格局;张骞通西域。(2)西晋;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贵族联姻等;促进了民族 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民族间的友好交往、民族迁徙、统治者的改革【详解】(1)根据材料“西汉“大一统”政治格局为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有利的政 治、文化环境和广阔的地理空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民族交融的原因是西汉“大 一统”政治格局;张骞于公元前 138 年和公元前 119 年,二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 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促进汉朝与西域各民族的交流。故答案为:西汉“大 一统”政治格局;张骞通西域。(2)根

32、据材料二地图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羯 族、氐族、羌族的内迁,山西、陕西是迁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民 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故答案为:西晋;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于 494 年力排众议迁都洛 阳;然后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进行改革: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贵族联姻 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巩固了北魏的统治。故答案 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贵族联姻等;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根据前三则材料及答案,归纳

33、可得:材料一反映了通过民族间的友好交往促进民族交 融,材料二反映了通过民族迁徙促进民族交融的,材料三反映了通过统治者的改革促进民 族交融。故答案为:民族间的友好交往、民族迁徙、统治者的改革。24(1)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2)为了解决粮食供应问题,加强对南部区域的控制,更好地吸收汉族文化; 平城位置偏北,农业不发达,洛阳位置适中,经济文化发达。(答出其中一点 即可)(3解析:(1)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2)为了解决粮食供应问题,加强对南部区域的控制,更好地吸收汉族文化;平城位置偏 北,农业不发达,洛阳位置适中,经济文化发达。(答出其中一点即可)(3)30

34、 岁以下的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4)促进了民族交融(或“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为 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为隋唐时期 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答出其中 2 点即可)【详解】(1)据地图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情形是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内迁和中 原汉族南迁。(2)由材料二“北魏都城平城所处位置偏北,周围农业不太发达。为了解决粮食供应问题, 加强对南部区域的控制,更好地吸收汉族文化,孝文帝决定把都城迁到位置适中、经济文 化发达的洛阳”可知,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是为了解决粮食供应问题,加强对南

35、部区域 的控制,更好地吸收汉族文化;平城位置偏北,农业不发达,洛阳位置适中,经济文化发 达。(3)根据材料三“夫今欲断诸北语(少数民族语),一从正音(汉语) 。其年三十已上,习性 已久,容不可猝革(突然改变)。三十已下,见(现)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 为,当加降黜”可知,材料所涉及的改革内容是 30 岁以下的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4)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孝文帝改革对我国历史 带来的深远影响是促进了民族交融;民族心理上,随着交流的日益频繁,思想感情日益沟 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为中华民族的 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 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