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之政区优课细讲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67511640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10.0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历史地理之政区优课细讲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中国历史地理之政区优课细讲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中国历史地理之政区优课细讲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地理之政区优课细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地理之政区优课细讲(9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第7 7讲讲 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1教育课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国家为便于行政管理而分级划分的区域。因国家为便于行政管理而分级划分的区域。因此,行政区划亦称行政区域。此,行政区划亦称行政区域。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目前中国有目前中国有

2、34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23个省、个省、5 5个自个自治区、治区、4 4个直辖市、个直辖市、2 2个特别行政区。个特别行政区。2教育课资传说中的传说中的“九州九州”、“十二州十二州”、“畿服制畿服制 ”“州州”的本义的本义 指水中之指水中之“高地高地”或或“小岛小岛”。根据顾颉刚。根据顾颉刚的解释,所谓的的解释,所谓的“州州”为一般广大的区域。为一般广大的区域。“九州九州”古代传说中设置的九个州,后代称中国。最古代传说中设置的九个州,后代称中国。最早记载九州的是早记载九州的是尚书尚书禹贡禹贡,分天下为九州:,分天下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冀、兖、青、徐

3、、扬、荆、豫、梁、雍 。“十二州十二州”最早出于最早出于尚书尚书尧典尧典而未列州名。而未列州名。3教育课资禹贡九州图禹贡九州图4教育课资5教育课资传说中的传说中的“九州九州”、“十二州十二州”、“畿服制畿服制 ”“畿畿”,是指王都周围的地方。,是指王都周围的地方。“九服九服”,逸周书逸周书职方职方更分天下为九服。更分天下为九服。云:云:“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圻(畿王圻(畿),),其外方五百里曰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侯服(子叔),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子叔),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甸服(亲贵),又其外方五百里曰(亲贵),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男服(近亲),(近亲),又其外方五百里

4、曰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采服(远亲),又其外方五百(远亲),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里曰卫服卫服(非同性贵族的臣服之国),又其外方(非同性贵族的臣服之国),又其外方五百里曰五百里曰蛮服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夷服,又其外,又其外方五百里曰方五百里曰镇服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藩服”。6教育课资传说中的传说中的“九州九州”、“十二州十二州”、“畿服制畿服制 ”五服:五服:祭公谋父曰:祭公谋父曰:“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国语国语周语周语“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五百

5、里绥服,五百里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五百里绥服,五百里要服,五百里荒服。要服,五百里荒服。”禹贡禹贡7教育课资一、行政区划的由来一、行政区划的由来 1 1、政区、政区 行政区划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在自己的领土上,为行使行政区划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在自己的领土上,为行使国家权力和执行国家任务的需要,并考虑到地理条件、国家权力和执行国家任务的需要,并考虑到地理条件、历史传统、经济联系和民族分布等情况,进行分级管理历史传统、经济联系和民族分布等情况,进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若干地域单位和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而划分的若干地域单位和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分官设职,惟王建国,辨方正

6、位,体国经野,分官设职,以为民极。以为民极。”(周礼周礼)“体国经野体国经野”就是划分行政区。就是划分行政区。这是涉及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保证国家稳定这是涉及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保证国家稳定与地方发展的大问题。与地方发展的大问题。8教育课资 2 2、政区必须具备的要素、政区必须具备的要素 人口人口 幅员幅员“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层次层次 边界边界“山川形便山川形便”&“犬牙交错犬牙交错”行政中心行政中心思考:中国思考:中国历史上曾经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哪些出现过哪些作为地方政作为地方政区的名称?区的名称?一、行政区划的由来一、行政区划的由来9教育课资时期时

7、期高层政区高层政区统县政区统县政区县级政区县级政区秦秦汉汉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隋、唐前期隋、唐前期唐后期、五代唐后期、五代辽辽宋、金宋、金元元明明清清民国初年民国初年历代行政区划变化表历代行政区划变化表10教育课资 3 3、从、从“分土而治分土而治”到到“分民而治分民而治”西周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左传左传)西周版图的地域层次:西周版图的地域层次:天下天下国国家家 故故大学大学有有“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语之语周代是分权的社会,没有实质的行政区划。周代是分权的社会,没有实质的行政区划。其地域差异只存在国、野之间,而这种差别其地域差异只存

8、在国、野之间,而这种差别只是城邦内外,因人而异的差别。只是城邦内外,因人而异的差别。一、行政区划的由来一、行政区划的由来11教育课资周王室周王室诸侯诸侯家族家族天天 子子 公公 卿大夫卿大夫士士天天 下下 国国 家、宗族家、宗族一、行政区划的由来一、行政区划的由来12教育课资封建社会无封建社会无“封建封建”怪哉:怪哉:中国的封建社会除汉晋特例外,并不存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除汉晋特例外,并不存在“封建封建”状态,而是皇权专制的中央集权。状态,而是皇权专制的中央集权。为何?为何?注意:注意:“封建封建”与与“分封分封”之别之别 封建封建(feudalismfeudalism):封邦建国):封邦建国 凡

9、封建必须有封土。凡封建必须有封土。分封:分封:含义比封建要宽含义比封建要宽 包括有封土的封建,也包括无封土的虚封。包括有封土的封建,也包括无封土的虚封。所以,秦代有分封而无封建,因为有列侯等名号,所以,秦代有分封而无封建,因为有列侯等名号,但这些列侯都无封土。但这些列侯都无封土。13教育课资一、行政区划的由来一、行政区划的由来 中国历史上中国历史上实行封建制实行封建制(常用(常用“分封制分封制”)的主要时期:的主要时期:秦以前、西汉前期、西晋时秦以前、西汉前期、西晋时期、明初。期、明初。它往往它往往辅以宗法制:辅以宗法制:封建制是地缘关系,宗法制封建制是地缘关系,宗法制是血缘关系,合二而一就是

10、是血缘关系,合二而一就是以地缘关系维持血缘关系。以地缘关系维持血缘关系。行政区划的实质:行政区划的实质:分民而不分土分民而不分土只有国君将自己所直只有国君将自己所直接掌握的领土进行分接掌握的领土进行分层次的区划,采用集层次的区划,采用集权的统治方式,派遣权的统治方式,派遣定期撤换的官员,这定期撤换的官员,这样的区划才属于行政样的区划才属于行政区划的范畴。区划的范畴。14教育课资遂公盨遂公盨 西周封国示意图西周封国示意图西周分封对象:西周分封对象:a a、同姓贵族、同姓贵族 b b、异姓亲戚、异姓亲戚 c c、元老功臣、元老功臣 d d、古帝王后裔、古帝王后裔15教育课资西西 汉汉 前前 期期1

11、6教育课资西西 晋晋八王之乱八王之乱17教育课资 朱元璋的分封诸王是中朱元璋的分封诸王是中国历史上汉代以降一次带有国历史上汉代以降一次带有分封本意的复古行动。分封本意的复古行动。明初分封的诸王,虽不领明初分封的诸王,虽不领土地,人口,但是领有军队。土地,人口,但是领有军队。一般诸王都领有二三卫,一般诸王都领有二三卫,大者拥军二三万,如秦王,晋大者拥军二三万,如秦王,晋王,燕王等;小者亦近万。王,燕王等;小者亦近万。如此多之兵,不待征发已如此多之兵,不待征发已是数万之众。是数万之众。故而就出现了清人杨椿故而就出现了清人杨椿所说的局势,所说的局势,“高皇帝崩,高皇帝崩,遂人人有帝制自为之意遂人人有

12、帝制自为之意。”对策:对策:朱允朱允炆炆:削藩:削藩 朱朱 棣:豢养藩王棣:豢养藩王18教育课资二、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二、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1 1、行政层级的增减、行政层级的增减(1 1)两级制向三级制转化的第一循环)两级制向三级制转化的第一循环 A.A.秦汉时期的郡县两级制秦汉时期的郡县两级制 产生背景:产生背景: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县县”、“郡郡”的出现的出现 战国末期战国末期“郡郡”统统“县县”局面的形成局面的形成“春秋时,列国相灭,多以其地为县。故县大而郡小。故春秋时,列国相灭,多以其地为县。故县大而郡小。故传云: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左传哀公二年,赵简传云: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13、。(左传哀公二年,赵简子誓语)子誓语)至于战国,则郡大而县小矣。至于战国,则郡大而县小矣。”(通典通典卷三三职官一五)卷三三职官一五)19教育课资县和郡的区别与联系县和郡的区别与联系 1 1、郡与县之间最初无隶属关系,只是设置地区不同而已。、郡与县之间最初无隶属关系,只是设置地区不同而已。“郡远而县近,县成聚富庶,而郡荒陋郡远而县近,县成聚富庶,而郡荒陋”。县虽小而地位。县虽小而地位重大,郡虽大而地位不如县。所以直到春秋末年,县的地重大,郡虽大而地位不如县。所以直到春秋末年,县的地位还高于郡。位还高于郡。郡县制产生的郡县制产生的政治背景:政治背景:为加强对土地的控制与管理。为加强对土地的控制与

14、管理。2 2、战国时期,郡统县形成。、战国时期,郡统县形成。因为郡所辖范围内,随着经济开发,人口增多,势力渐强,因为郡所辖范围内,随着经济开发,人口增多,势力渐强,加上边地多为国防前线,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便于控加上边地多为国防前线,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便于控制,在郡下设县。制,在郡下设县。郡县制产生的郡县制产生的经济背景:经济背景:生产力水平提高,土地私有生产力水平提高,土地私有 制出现,导致新的地方行政制度产生。制出现,导致新的地方行政制度产生。20教育课资秦秦御前会议关于郡县制的辩论御前会议关于郡县制的辩论 丞相绾丞相绾等言: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诸侯初破,燕、

15、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廷尉李斯议曰: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今海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重赏之,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重赏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始皇曰: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

16、下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史记卷六卷六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本纪21教育课资(1 1)两级制向三级制转化的第一循环)两级制向三级制转化的第一循环 秦汉郡县制的确立和划分秦汉郡县制的确立和划分 a.秦代秦代 统县政区:统县政区:3636郡郡4848郡内史郡内史4949郡郡 基层政区:基层政区:10001000余县余县 平均每郡约统平均每郡约统2020多县。多县。秦始皇像秦始皇像22教育课资秦郡分

17、布示意图秦郡分布示意图23教育课资(1 1)两级制向三级制转化的第一循环)两级制向三级制转化的第一循环 b.西汉:西汉:郡郡县(道)县(道)(前期)中央:(前期)中央:王国王国支郡支郡县县 侯国(邑)侯国(邑)郡郡县(道、邑、侯国)县(道、邑、侯国)(后期)中央:(后期)中央:王国王国县县两级、三级并存两级、三级并存两级制两级制24教育课资(1 1)两级制向三级制转化的第一循环)两级制向三级制转化的第一循环 汉初中央直辖汉初中央直辖1515郡,武帝时增至郡,武帝时增至110110郡国。郡国。公元前公元前106106年,将全国分为年,将全国分为1313个区域,每个区域称个区域,每个区域称部,派一

18、刺史执行监察职能。部,派一刺史执行监察职能。各州借用各州借用禹贡禹贡九州之名,外加两个九州之名,外加两个周礼周礼职职方方州名,以及两个不在州名,以及两个不在禹贡禹贡、周礼周礼职方职方范围内,合在一起共范围内,合在一起共1313个刺史部个刺史部:冀、兖、青、徐、扬、荆、豫、凉、益、幽、并、冀、兖、青、徐、扬、荆、豫、凉、益、幽、并、朔方、交趾。朔方、交趾。后来又增加一个司隶校尉部。共后来又增加一个司隶校尉部。共1414个监察区个监察区。25教育课资 尚书尚书禹贡禹贡 雍雍 梁梁 冀冀 豫豫 青青 徐徐 荆荆 扬扬 兖兖 周礼周礼职方职方 雍雍 冀冀 豫豫 青青 荆荆 扬扬 兖兖 幽幽 并并 尔雅

19、尔雅释地释地 雍雍 冀冀 豫豫 荆荆 扬扬 兖兖 幽幽 并并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览 雍雍 冀冀 豫豫 青青 徐徐 荆荆 扬扬 兖兖 幽幽 茫茫禹迹茫茫禹迹画为九州画为九州西汉十三州分布图26教育课资西汉中后期郡国分布图图27教育课资(1 1)两级制向三级制转化的第一循环)两级制向三级制转化的第一循环 西汉末年,州刺史曾两度改称州牧,品秩从六百西汉末年,州刺史曾两度改称州牧,品秩从六百石上升到二千石(与郡太守同)。石上升到二千石(与郡太守同)。东汉初年,局势安定,又改回刺史。东汉初年,局势安定,又改回刺史。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选派九卿出任选派九卿出任州牧州牧,授,授兵

20、权、财权、政权。兵权、财权、政权。州州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政区,两级制遂转化为两级制遂转化为三级制三级制。东汉十三刺史图东汉十三刺史图28教育课资(1 1)两级制向三级制转化的第一循环)两级制向三级制转化的第一循环 B.B.魏晋南北朝的州郡县三级制魏晋南北朝的州郡县三级制司隶:雒阳(洛阳)司隶:雒阳(洛阳)豫州:谯(安徽毫县)豫州:谯(安徽毫县)冀州:高邑(河北柏乡东)冀州:高邑(河北柏乡东)兖州:昌邑(山东金乡西)兖州:昌邑(山东金乡西)徐州:郯(山东郯城)徐州:郯(山东郯城)青州:临淄(山东临淄东)青州:临淄(山东临淄东)并州:晋阳(太原市西南)并州:晋阳(太原市西南

21、)幽州:蓟(北京西南)幽州:蓟(北京西南)凉州:陇(甘肃张家川西)凉州:陇(甘肃张家川西)雍州:京兆(西安)雍州:京兆(西安)扬州:历阳(安徽和县)扬州:历阳(安徽和县)荆州:汉寿(湖南常德东北)荆州:汉寿(湖南常德东北)交州:龙编(越南河内)交州:龙编(越南河内)吴郡吴郡30蜀郡蜀郡20益州:雒(四川广汉)益州:雒(四川广汉)魏郡国魏郡国90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29教育课资三国时期的遥领与虚封三国时期的遥领与虚封 遥领者,不入版图之地。虚封者,仅有封爵而无实土之谓也。蜀汉:马超领凉州牧蜀汉:马超领凉州牧 李恢领交州刺史李恢领交州刺史 孙吴:周泰拜汉中太守孙吴:周泰拜汉中太守 孙和为南阳王,居长

22、沙孙和为南阳王,居长沙 孙奋为齐王,居武昌孙奋为齐王,居武昌 孙休为琅琊王,居虎林孙休为琅琊王,居虎林 30教育课资三国时期的遥领与虚封三国时期的遥领与虚封缔约之后:缔约之后:蜀:冀州刺史张翼蜀:冀州刺史张翼 兖州刺史邓芝兖州刺史邓芝 并州刺史廖化并州刺史廖化 凉州刺史姜维凉州刺史姜维吴:青州刺史朱桓吴:青州刺史朱桓 豫州刺史诸葛瑾豫州刺史诸葛瑾 幽州刺史孙韶幽州刺史孙韶虚封、遥领虽无实土,却有组织机构虚封、遥领虽无实土,却有组织机构。31教育课资西晋的州制、分封制西晋的州制、分封制 西晋太康元年分西晋太康元年分1919州,元康元年分荆、扬州,元康元年分荆、扬二州置江州,永嘉年间又分荆、广两州

23、置二州置江州,永嘉年间又分荆、广两州置湘州,至此,全国增至湘州,至此,全国增至2121个州个州。西晋西晋州制州制已经达到中国古代州制最完备、已经达到中国古代州制最完备、最多的阶段。州以下为郡、县,即实行州、最多的阶段。州以下为郡、县,即实行州、郡、县三级制。郡、县三级制。同时,并行同时,并行分封制分封制,将王国分为三等:,将王国分为三等:大国、次国和小国。大国、次国和小国。结果:结果:宗室王与皇子王两大集团火拼宗室王与皇子王两大集团火拼,同,同归于尽,只存琅琊王司马睿偏安江东。归于尽,只存琅琊王司马睿偏安江东。32教育课资东晋侨置州、郡、县东晋侨置州、郡、县 侨置种类:侨置种类:侨实相错侨实相

24、错 ;南北侨相对;南北侨相对;一名数地、一地数一名数地、一地数名或名或“散居无实土散居无实土”。晋室南渡,晋室南渡,“政府绥怀遗黎,乃仍以人民之旧居政府绥怀遗黎,乃仍以人民之旧居名其侨寓之郡县,于是侨州郡县制度大兴。侨实名其侨寓之郡县,于是侨州郡县制度大兴。侨实相错,其间辖隶统属复杂殊甚,不可悉计相错,其间辖隶统属复杂殊甚,不可悉计”。33教育课资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双头郡县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双头郡县 各级政区数额急剧增加。各级政区数额急剧增加。宋书宋书:“一郡分为四五,一县割成两一郡分为四五,一县割成两三。三。”南北朝后期三级政区比例:南北朝后期三级政区比例:1 1:2 2:6 6。双头州郡:两州

25、同一刺史,两州同治一地;两郡双头州郡:两州同一刺史,两州同治一地;两郡同一太守,两郡同治一地。同一太守,两郡同治一地。晋书晋书.毛璩传毛璩传:毛璩任谯、梁二郡内史,:毛璩任谯、梁二郡内史,后又行宜都、宁蜀太守;后又行宜都、宁蜀太守;毛瑾任梁、秦二州刺史;毛瑾任梁、秦二州刺史;文处茂任巴西、梓潼二郡刺史;文处茂任巴西、梓潼二郡刺史;新蔡、南陈留二新蔡、南陈留二郡共辖鮦阳县。郡共辖鮦阳县。34教育课资(2 2)两级制向三级制转化的第二循环)两级制向三级制转化的第二循环 A.A.隋及唐前期的州(郡)县二级制隋及唐前期的州(郡)县二级制 永嘉乱后,州制渐滥,致使郡形永嘉乱后,州制渐滥,致使郡形同虚设。

26、同虚设。隋开皇三年(隋开皇三年(583583),罢天下郡,),罢天下郡,以州领县。以州领县。隋炀帝大业三年(隋炀帝大业三年(607607),省并州),省并州县,改州为郡。全国共县,改州为郡。全国共190190郡,郡,12551255县,平均每郡辖县,平均每郡辖6-76-7县。县。35教育课资(2 2)两级制向三级制转化的第二循环)两级制向三级制转化的第二循环 A.A.隋及唐前期的州(郡)县二级制隋及唐前期的州(郡)县二级制 唐初又改郡为州,并升一部分州唐初又改郡为州,并升一部分州为府为府(府虽与州同级,但地位略高)(府虽与州同级,但地位略高)但隋唐之际州数大增,唐初虽经但隋唐之际州数大增,唐初

27、虽经并省,但至贞观十三年(并省,但至贞观十三年(636636),),仍有仍有358358州,州,15511551县。县。“贞观十道贞观十道”(地理区划(地理区划&监察区)监察区)36教育课资(2 2)两级制向三级制转化的第二循环)两级制向三级制转化的第二循环 B.B.唐后期及宋辽金的道(路)州县三级制唐后期及宋辽金的道(路)州县三级制 唐玄宗开元年间,正式定下监察区体制,时分十唐玄宗开元年间,正式定下监察区体制,时分十五道,置采访处置使,如汉刺史制度。五道,置采访处置使,如汉刺史制度。“道道”为监察区,开元十五道为监察区,开元十五道如下:如下:京畿道京畿道 关内道关内道 都畿道都畿道 河南道河

28、南道 河东道河东道 河北道河北道 山南东道山南东道 山南西道山南西道 陇右道陇右道 江南东道江南东道 江南西道江南西道 淮南道淮南道 黔中道黔中道 剑南道剑南道 岭南道岭南道37教育课资开元十五道图开元十五道图38教育课资(2 2)两级制向三级制转化的第二循环)两级制向三级制转化的第二循环唐中期节度使分布图唐中期节度使分布图39教育课资(2 2)两级制向三级制转化的第二循环)两级制向三级制转化的第二循环 唐后期,唐后期,方镇方镇执行最高政区执行最高政区的职能。的职能。安禄山安禄山兼范阳、平卢两节度兼范阳、平卢两节度使,又兼河北道采访使,集使,又兼河北道采访使,集军政、民政一体,开合道与军政、民

29、政一体,开合道与方镇为一的先例。方镇为一的先例。“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全国设四十后全国设四十多个方镇。多个方镇。初:初:道道方镇方镇州州县县;后:后:方镇(道)方镇(道)州州县县。唐后期方镇图唐后期方镇图40教育课资(2 2)两级制向三级制转化的第二循环)两级制向三级制转化的第二循环 北宋:北宋:如何突破两级制到三级制的循环怪圈?如何突破两级制到三级制的循环怪圈?宋代地方行政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宋代地方行政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使地方各级组织互相牵制,事权分散,区划交叉,中使地方各级组织互相牵制,事权分散,区划交叉,中心分离,没有单一的权利机构。心分离,没有单一的权利机构。地方行政区是中央官员的分治

30、区,不是地方官员的施地方行政区是中央官员的分治区,不是地方官员的施政区。路一级官员:转运使(漕司)、安抚使(帅司)、政区。路一级官员:转运使(漕司)、安抚使(帅司)、提点刑狱使(宪司)、提举常平使(仓司)。提点刑狱使(宪司)、提举常平使(仓司)。府州保留向中央的直接奏事权。府州保留向中央的直接奏事权。41教育课资 中央中央路路-州州县县 从权力分配上看:二级半或虚三级从权力分配上看:二级半或虚三级 从行政区划上看:从行政区划上看:三级制三级制 宋代是中央绝对集权的开端:宋代是中央绝对集权的开端:“一兵之籍,一财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强干弱枝

31、、内重外轻强干弱枝、内重外轻内忧外患内忧外患(2 2)两级制向三级制转化的第二循环)两级制向三级制转化的第二循环42教育课资(3 3)从多级制向二级制简化的反循环)从多级制向二级制简化的反循环 A.A.元代的多级复合制元代的多级复合制 行省时代:行省时代:自元代开始,中国又实行自元代开始,中国又实行三级制的地方行政制度,最高一级为三级制的地方行政制度,最高一级为行省,故称行省时代。行省,故称行省时代。元朝省制的划分:元朝省制的划分:中央中央1 1个中书省个中书省 中书省又称中书省又称“都省都省”,亦名,亦名“腹里腹里”,管辖今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诸省管辖今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诸省(区)

32、及河南省黄河以北。治大都(今(区)及河南省黄河以北。治大都(今北京)。北京)。地方地方1111个行中书省个行中书省43教育课资元代十一省分布图元代十一省分布图44教育课资A.A.元代的多级复合制元代的多级复合制示例:示例:五级:中书省五级:中书省上都路上都路顺宁府顺宁府保安州保安州永兴县永兴县 三级:江西行省三级:江西行省 潮州路潮州路揭阳县揭阳县 二级:岭北行省二级:岭北行省和宁路和宁路 路路府府州州县县中央中央行省行省(道)(道)府府州州县县 州州县县 45教育课资 B.B.明代复式的三、四级政区明代复式的三、四级政区 三司的职掌:三司的职掌: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主管一省民政,分领

33、主管一省民政,分领天下府、州、县及羁縻诸司,上与中天下府、州、县及羁縻诸司,上与中央六部联系。央六部联系。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司:主管一省军户卫所番汉主管一省军户卫所番汉诸军,上听命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诸军,上听命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提刑按察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主一省监察司法,上主一省监察司法,上听命于刑部、督察院。听命于刑部、督察院。政政军军司法司法 原因:原因:元代行省统辖军事民政,地方权力太大,不利元代行省统辖军事民政,地方权力太大,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行省取消后,因名称和辖区未变,于加强中央集权。但行省取消后,因名称和辖区未变,故习惯仍称省。故习惯仍称省。46教育课资 B.B.明代复

34、式的三、四级政区明代复式的三、四级政区 县县 中央中央布政使司布政使司府府州州县县 直隶州直隶州县县14281428年(宣德三年)后,全国划年(宣德三年)后,全国划分为分为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京师、南京、山东、山西、河南、京师、南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江西、湖广、浙江、陕西、四川、江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合称合称十五省十五省,是为常制。,是为常制。明后期为克服都、布、明后期为克服都、布、按分权过甚,外派按分权过甚,外派巡抚、巡抚、总督总督,集一地行政、监,集一地行政、监察、军务于一身。察、军务于一身。万历年间四总督

35、:蓟辽、万历年间四总督:蓟辽、宣大、陕西、两广宣大、陕西、两广 。47教育课资明朝政区图明朝政区图府州县只领民户。府州县只领民户。另置另置卫所卫所以统军户,以统军户,全国卫所千计,分全国卫所千计,分隶两京都督府与十隶两京都督府与十六都指挥使司、四六都指挥使司、四行都指挥使司、三行都指挥使司、三留守司。留守司。48教育课资 C.C.清代的三级制清代的三级制 清代清代总督、巡抚成定制总督、巡抚成定制,为最高级地方行政长官。,为最高级地方行政长官。其辖区也调整到与省一致。其辖区也调整到与省一致。康熙六年,将明康熙六年,将明1515省析置为省析置为1818省省:直隶、江苏、安徽、山西、山东、河南、陕西

36、、直隶、江苏、安徽、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甘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省。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省。光绪九年,新疆设巡抚,建行省;光绪九年,新疆设巡抚,建行省;光绪十一年,设台湾省;光绪十一年,设台湾省;光绪三十三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省。光绪三十三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省。终清之世为终清之世为2323省省。49教育课资 C.C.清代的三级制清代的三级制 雍正时将明代的复式政区层次简化为单式三级制:雍正时将明代的复式政区层次简化为单式三级制:中央中央省省府(直隶州府(直隶州 、厅)、厅)县(散州、厅)县(散州、

37、厅)但仍嫌管理幅度过大,故又在府州厅之上设省的但仍嫌管理幅度过大,故又在府州厅之上设省的派出机构派出机构道,分管诸府直隶州。道,分管诸府直隶州。布政司布政司分守道分守道;按察司;按察司分巡道分巡道。清代省级长官:清代省级长官:总督(制台)、巡抚(抚台)、总督(制台)、巡抚(抚台)、布政使(藩台)、按察使(臬台)布政使(藩台)、按察使(臬台)50教育课资晚清政区图51教育课资十九布政使52教育课资十八按察使53教育课资十五巡抚54教育课资八大总督55教育课资 C.C.清代的三级制清代的三级制 列位看官记清:黄大人现在已经变为道台,列位看官记清:黄大人现在已经变为道台,做书的人也要改称,不好再称他

38、为黄知府做书的人也要改称,不好再称他为黄知府了。当日黄道台上院下来,便拿了旧属帖了。当日黄道台上院下来,便拿了旧属帖子,先从藩台拜起,接着是臬台、粮巡道、子,先从藩台拜起,接着是臬台、粮巡道、盐法道,以及各局总办,并在省的候补道,盐法道,以及各局总办,并在省的候补道,统通都要拜到。统通都要拜到。官场现形记官场现形记第三回第三回56教育课资 D.D.北洋政府时期的三级制北洋政府时期的三级制 民国初年,裁民国初年,裁府撤州,以道府撤州,以道作为省县之间作为省县之间的政区,成为:的政区,成为:省省道道县县 三级制。三级制。但此道并无真正但此道并无真正作用,只是公文作用,只是公文承转机构。承转机构。5

39、7教育课资 E.E.国民政府时期的二级制国民政府时期的二级制 1928年取消道制,变为:年取消道制,变为:省省县二级制。县二级制。增设增设“市市”级级 院辖市(初称特别市):南京市、上海市、北平市、院辖市(初称特别市):南京市、上海市、北平市、天津市、青岛市等。天津市、青岛市等。19471947年达年达1212个。个。省辖市:省辖市:19471947年达年达5757个。个。设设“专区专区”二三十年代,因二三十年代,因“剿共剿共”需要,分区设行政督察专员,需要,分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形成:形成:省省专区专区县虚三级制县虚三级制。省区的变动:省区的变动:19281928年设热河、绥远、察哈尔、宁夏、

40、青海省,改直年设热河、绥远、察哈尔、宁夏、青海省,改直隶为河北省。隶为河北省。19291929年改奉天为辽宁省。年改奉天为辽宁省。19391939年设西康省。年设西康省。至至19491949年前,共年前,共3333省省1 1自治区。自治区。58教育课资时期时期高层政区高层政区统县政区统县政区县级政区县级政区秦秦汉汉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隋、唐前期隋、唐前期唐后期、五代唐后期、五代辽辽宋、金宋、金元元明明清清民国初年民国初年历代行政区划变化表历代行政区划变化表59教育课资时期时期高层政区高层政区统县政区统县政区县级政区县级政区秦秦郡郡县、道县、道汉汉郡、王国郡、王国县、道、邑、县、道、邑、侯国侯国

41、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州州郡、王国郡、王国县、国县、国隋、唐前期隋、唐前期州(郡)州(郡)县县唐后期、五代唐后期、五代道(方镇)道(方镇)州、府州、府县县辽辽道道府府州州县县宋、金宋、金路路府、州、军、监府、州、军、监县县元元省省路路府府州州县县明明布政使司(省)布政使司(省)府、直隶州府、直隶州州州县县清清省省府、直隶州、直府、直隶州、直隶厅隶厅县、州、厅县、州、厅民国初年民国初年省省道道县、设治局县、设治局历代行政区划变化表历代行政区划变化表60教育课资历代的特殊地方行政制度历代的特殊地方行政制度 汉唐的都护府汉唐的都护府 汉:西域都护府汉:西域都护府 唐六都护府:安东、安西、安北、安南、北

42、庭、单于唐六都护府:安东、安西、安北、安南、北庭、单于 唐的羁縻州(唐的羁縻州(800800余个)余个)东晋南北朝的东晋南北朝的“侨州郡县侨州郡县”与与“土断土断”五代两宋的五代两宋的“军军”和和“监监”辽代的辽代的“投下军州投下军州”辽史辽史地理志地理志:“头下军州,皆诸王、外戚、大臣及头下军州,皆诸王、外戚、大臣及诸部从征俘掠,或置生口,各团集建州县以居之。横帐诸诸部从征俘掠,或置生口,各团集建州县以居之。横帐诸王、国舅、公主许创立州城,自余不得建城郭。王、国舅、公主许创立州城,自余不得建城郭。”“”“其节其节度使朝廷命之,刺史以下皆以本主部曲充焉。度使朝廷命之,刺史以下皆以本主部曲充焉。

43、”61教育课资历代的特殊地方行政制度历代的特殊地方行政制度 清代边疆军政合一的统治制度清代边疆军政合一的统治制度 将军辖区:奉天、吉林、黑龙江、将军辖区:奉天、吉林、黑龙江、乌里雅苏台、伊犁乌里雅苏台、伊犁 办事大臣辖区:西藏、西宁办事大臣辖区:西藏、西宁 理藩院辖区:内蒙理藩院辖区:内蒙 元、明、清的元、明、清的“土司土司”与与“改土归改土归流流”清代的直隶厅、州和散州清代的直隶厅、州和散州 厅不辖县,或属府或省直辖,省直厅不辖县,或属府或省直辖,省直辖者地位略高于州辖者地位略高于州 州辖县者与府平级,不辖县者属府,州辖县者与府平级,不辖县者属府,称散州。称散州。62教育课资63教育课资 2

44、、政区层级变化的规律、政区层级变化的规律 A.由高降低由高降低 例如:例如:“州州”在东汉末年只有十三个,大者当今两三在东汉末年只有十三个,大者当今两三省之地,小者也有半省规模。到隋初,数量达三百多,只省之地,小者也有半省规模。到隋初,数量达三百多,只有数县大小,级别姜维统县政区。元明时,大多与县相当,有数县大小,级别姜维统县政区。元明时,大多与县相当,清代的散州则完全与县同级,民国废州为县,州从行政区清代的散州则完全与县同级,民国废州为县,州从行政区划体系中消失。划体系中消失。B.由虚入实由虚入实 高层政区都由非行政区(监察区或军区)演变而来,高层政区都由非行政区(监察区或军区)演变而来,如

45、州、道、省。路为宋人独创,但亦是由唐的转运使而来。如州、道、省。路为宋人独创,但亦是由唐的转运使而来。C.后来居上后来居上64教育课资地方行政区划的地方行政区划的“后来居上后来居上”“郡郡”居居“县县”上,战国、秦上,战国、秦“州州”居居“郡郡”上,汉代上,汉代“郡郡”退出历史舞台,退出历史舞台,“道道”、“路路”居居“州州”上,隋唐上,隋唐“省省”居居“道道”、“路路”之上,元之上,元“路路”退出历史舞台,退出历史舞台,“府府”居居“州州”上,明代上,明代65教育课资 三、政区划界的原则:三、政区划界的原则:“山川形便山川形便”与与“犬牙交错犬牙交错”政区划界考虑因素:政区划界考虑因素:以对

46、集权统治有利为原则;以对集权统治有利为原则;因为政区本来就是为中央集权因为政区本来就是为中央集权制国家行政管理需要而设置制国家行政管理需要而设置 要注意与地理环境相一致;要注意与地理环境相一致;因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是维持因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是维持封建政权的基础封建政权的基础犬牙交错犬牙交错山川形便山川形便66教育课资67教育课资68教育课资 三、政区划界的原则:三、政区划界的原则:“山川形便山川形便”与与“犬牙交错犬牙交错”随山川形便例如:汉州、唐道、清代贵州省等例如:汉州、唐道、清代贵州省等69教育课资 三、政区划界的原则:三、政区划界的原则:“山川形便山川形便”与与“犬牙交错犬牙交错”禹别九州

47、,随山浚川,禹别九州,随山浚川,禹敷土,禹敷土,奠高山大川。奠高山大川。唐代正式提出山川形便原则。唐代正式提出山川形便原则。新唐书新唐书地理志地理志:“天下初定,权置州郡颇多。太天下初定,权置州郡颇多。太宗元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宗元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弊病:形胜之区、四塞之国,若幅员够大,长官弊病:形胜之区、四塞之国,若幅员够大,长官权力够大,容易出现割据现象。权力够大,容易出现割据现象。如东汉末年州牧割据,唐后期藩镇割据。如东汉末年州牧割据,唐后期藩镇割据。典型地区:四川盆地、山西高原、岭南地区。典型地区:四川盆地、山西高原、岭南地区。70教育课

48、资71教育课资 三、政区划界的原则:三、政区划界的原则:“山川形便山川形便”与与“犬牙交错犬牙交错”72教育课资犬牙交错犬牙交错 三、政区划界的原则:三、政区划界的原则:“山川形便山川形便”与与“犬牙交错犬牙交错”73教育课资“犬牙交错犬牙交错”:即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其即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其目的主要是消弱地方经济力量和文化认同感,防止政治上目的主要是消弱地方经济力量和文化认同感,防止政治上的地方割据政权出现。这种政区,再配以官制上行政、监的地方割据政权出现。这种政区,再配以官制上行政、监察、军事三权的分离牵制,不利于地方发展经济。察、军事

49、三权的分离牵制,不利于地方发展经济。典型例子:典型例子:元代行省:陕西行省、湖广行省、江西行省、元代行省:陕西行省、湖广行省、江西行省、河南江北河南江北行省、中书省、江浙行省。行省、中书省、江浙行省。明代的分省:南京与浙江、河南、广西与广东、贵州。明代的分省:南京与浙江、河南、广西与广东、贵州。清代分江南省(安徽、江苏)。清代分江南省(安徽、江苏)。三、政区划界的原则:三、政区划界的原则:“山川形便山川形便”与与“犬牙交错犬牙交错”74教育课资 三、政区划界的原则:三、政区划界的原则:“山川形便山川形便”与与“犬牙交错犬牙交错”汉文帝继位后,给割据岭南的南越国国王赵佗写了一汉文帝继位后,给割据

50、岭南的南越国国王赵佗写了一封信,说明自己当皇帝的合法性,建议汉与南越罢兵停火,封信,说明自己当皇帝的合法性,建议汉与南越罢兵停火,和平相处。和平相处。最后,有一段话这么说:最后,有一段话这么说:“朕欲定犬牙相入者,以问朕欲定犬牙相入者,以问吏,吏曰:吏,吏曰:高皇帝所以介长沙土也高皇帝所以介长沙土也,朕不得擅变焉。,朕不得擅变焉。”赵佗想调整划一边界,但汉文帝不答应。赵佗想调整划一边界,但汉文帝不答应。目的:恃南岭之险,目的:恃南岭之险,保持割据局面保持割据局面原因:时刻想统一岭南,原因:时刻想统一岭南,只是力量不足,但一定只是力量不足,但一定要保持威慑形势。要保持威慑形势。75教育课资76教

51、育课资汉代岭南地区汉代岭南地区 三、政区划界的原则:三、政区划界的原则:“山川形便山川形便”与与“犬牙交错犬牙交错”桂阳桂阳交交 州州荆州荆州77教育课资 北宋的河东路缺了北宋的河东路缺了西南一角,却又在西北西南一角,却又在西北越过黄河,而有部分河越过黄河,而有部分河西之地。西之地。78教育课资79教育课资80教育课资81教育课资82教育课资83教育课资明代广东明代广东 明代将元代的海北海南道划归广明代将元代的海北海南道划归广东省,造成广西没有一寸海岸线,以东省,造成广西没有一寸海岸线,以及钦廉地区几乎与广东不相连接的现及钦廉地区几乎与广东不相连接的现象。这一犬牙相入的分界方式一直沿象。这一犬

52、牙相入的分界方式一直沿袭到解放后,才最终回到广西。袭到解放后,才最终回到广西。84教育课资 明代将元代的海北海南道划归广明代将元代的海北海南道划归广东省,造成广西没有一寸海岸线,以东省,造成广西没有一寸海岸线,以及钦廉地区几乎与广东不相连接的现及钦廉地区几乎与广东不相连接的现象。这一犬牙相入的分界方式一直沿象。这一犬牙相入的分界方式一直沿袭到解放后,才最终回到广西。袭到解放后,才最终回到广西。85教育课资江南省江南省 江南省原为明朝南京(南直隶)管辖地区,满清入关江南省原为明朝南京(南直隶)管辖地区,满清入关后,于清顺治二年后,于清顺治二年(1645(1645年年)设江南省,省府位于江宁府设江

53、南省,省府位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今江苏南京)。江南省的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上海市和安江南省的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两省一市。江南省是当时全国最发达的省份,于是清徽省两省一市。江南省是当时全国最发达的省份,于是清顺治顺治1818年(公元年(公元16611661年),分江南省为江苏省(包括上海)年),分江南省为江苏省(包括上海)和安徽省。和安徽省。清后期江苏省实际管辖范围绝大部分处于长江以南,清后期江苏省实际管辖范围绝大部分处于长江以南,故清江苏省实际为二省,故也以江南省区别于江北地区故清江苏省实际为二省,故也以江南省区别于江北地区;而江苏省其它地区则由两江总督直

54、辖,南京也设有相应省而江苏省其它地区则由两江总督直辖,南京也设有相应省级使司,清末曾有正式分立江北省之议。级使司,清末曾有正式分立江北省之议。86教育课资87教育课资88教育课资89教育课资安徽安徽 江苏江苏分分 省省动态过程动态过程江苏和安徽分省江苏和安徽分省时,不是采用历时,不是采用历史上横向划分的史上横向划分的方法,而是纵向方法,而是纵向分成东西两半,分成东西两半,使两省都包含有使两省都包含有淮北、淮南和江淮北、淮南和江南三部分地区。南三部分地区。反映了犬牙相入反映了犬牙相入分界中的肥瘠搭分界中的肥瘠搭配原则。配原则。90教育课资水台镇水台镇91教育课资92教育课资93教育课资四、中国现

55、行行政区划中的层级四、中国现行行政区划中的层级1.省(市、自治区)省(市、自治区)地级市地级市县县乡(镇)乡(镇)2.省(市、自治区)省(市、自治区)地级市地级市县县乡(镇)乡(镇)地区(自治州)地区(自治州)县县乡(镇)乡(镇)3.省(市、自治区)省(市、自治区)县县乡(镇)乡(镇)4.省(市、自治区)省(市、自治区)地级市地级市县县乡(镇)乡(镇)地区(自治州)地区(自治州)地区地区县县乡(镇)乡(镇)5.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94教育课资95教育课资新分省方案新分省方案96教育课资五、政区演变与中国历史地名的关系五、政区演变与中国历史地名的关系 关内、关外:关内、关外:函谷关函谷关 、山海

56、关、山海关 岭南: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岭南古为百广西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岭南古为百越之地,秦末汉初,是南越国的辖地。所谓岭南是指五岭越之地,秦末汉初,是南越国的辖地。所谓岭南是指五岭之南,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萌渚岭、之南,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湖广湖广”:该词多出现在和清朝有关的历史中。作为地名,该词多出现在和清朝有关的历史中。作为地名,主要指湖北、湖南二地。主要指湖北、湖南二地。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元朝。元朝设湖广行中书省,简称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元朝。元朝设湖广行中书省,简称“湖湖广广”、“湖广省湖广省”,”、“湖广行省湖广行省”,辖长江以南、,辖长江以南、湖北、湖南大部、广西、海南全省、贵州大部、雷州半岛。湖北、湖南大部、广西、海南全省、贵州大部、雷州半岛。97教育课资98教育课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